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牧神的午后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牧神的午后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20 20: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牧神的午后读后感精选10篇

  《牧神的午后》是一本由于睫著作,單行道同人誌出版的特殊版型,繁體橫排图书,本书定价:新台幣180元,页数:197頁,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牧神的午后》读后感(一):即使不喜欢校园文也不能错过的好文

  耽美文,不看此篇后悔。这个文很完美,其实要说完美的文也不是仅此一部,在我眼里应该有4-6部。唯一我遗憾的就是于睫没有把和钢琴系吵架的原因告诉齐歌,是作者忘了?再次碰到钢琴系的人,其实可以写啊,这两人感情肯定又递增了。这个文的亮点在于有《牧神的午后》这个典故,浪漫音乐背景,牧神和水妖(水精灵),真美!佩服作者有这么好的联想联系能力,把这个故事用到真人身上,而且情节编的好!不是因为对同性恋身份逃避而放开爱人,而是怕他受人谩骂才忍痛割爱不顾一切地挽回,心有余悸的恐慌,那边是一点点地沉沦,梦被唤醒后的刺痛,决绝下的难舍,写得真好!而且作者很幽默,有好些话非常风趣——一个有水平的作者。这个故事是属于那种可以一口气读完,想立刻再读一遍的,两人之间的事至今我还历历在目。这两个人的俊美,我是深深感受到的,可见描写好坏还是取决文笔功力深厚啊。外形,不是你说两句我就接受默认的,停留在表面的描写是没有深度张力的。

  但是让我遗憾的是作者的《两个人一回事》《海与日出·印象》我不太喜欢。我不太喜欢关联人物小说,仿佛被框死了,没有新鲜感。其实可以另起一个故事相似的背景无关联的人,不是很好么。这么做我不觉得占了《牧神》多少好处,反而让人觉得怎么那么多同性恋。而且《海与日出·印象》,主角的名和《牧神》一样,但是两个故事,作者竟然连名都懒得起了?还是太爱于睫和齐歌了?我觉得是不太合适的,只有坏处没有益处。Anyway,作者仅凭一部《牧神的午后》,已经深入人心了。鼓掌!

  我发现读到现在没有一个作者是能同时拥有2部叫绝的作品的,可能我的眼光比较苛刻,了了勉强可以算,但《老大》比《暴烈之情》稍逊的,即使是晓春大,我膜拜她的《热夏》,但其他的竟也无法列举。

  后来我得知了,作者本人就叫于睫,而齐歌竟然是她男友的名!好像把我从小说完美的BL打到现实的BG了,呐喊:为什么要让我知道!成全了作者,我的心却有一丝失落

  《牧神的午后》读后感(二):“不了解代表权利轻视”

  于睫说,希望社会能接受那个摇滚乐团,因为不了解不代表有权利轻视。写之前我翻遍了本站所有的评论,仅仅一句“不大了解音乐”、“没什么音乐基础”就因此不屑于用心去看,让我深感心酸。因为,不了解,不代表有权利轻视。不了解,并不代表不能静下心去好好品味这本书。

  它有画面感,有声音,还有香气。不仅仅是雪地里两个深深的人形,还有楼群间隙里令无数英雄动容的汝窑的天青;不仅仅是贯穿全程的《牧神午后》的旋律,还有齐歌充满了激情却时不时空弦带音的乃式提琴声;不仅仅是那个夏日花露水的香味还有拉萨青稞酒的微醺以及淡淡的血腥。

  从头至尾我一边看一边标注了所有有可能成为伏笔的细节,在之后一一得以印证,没有什么废话,结构精致。也有几个断片印象尤其深刻。“在乐谱上记下每个人演奏时的错误”、“夹着曲谱在斜靠在门口”,当年我自己练习的场景一一浮现。细致到因为高原反应而爆炸的蛋黄派包装,蓝绿色镶着松绿石的藏刀,电影中用来防止血液凝固的两个水瓶,还有回头看时雪地里的两个人形……“去年春节的那场雪比这大多了,躺在雪地里能印下人形”。

  但是全文没有不合理的漏洞存在,不似一般的网文一样玛丽苏地用了第一人称但是却不断冒出文中其他角色心理活动,毫无章法可言。“我”的有限视角里,作者仅用其他角色的动作细节就能让我们推测出形形色色想法

  何其优秀的一部作品,不需要BE来加深读者的印象,它就已经漂亮得让我刻骨铭心我喜欢彻夜流香的从容,亦域的深邃,还有于睫的优雅。而《牧神的午后》显然是十分典型的。

  joker的《舞者独白》让我了领略了芭蕾舞剧牧神午后,而在目睹尼金斯基的舞蹈后我更是义无反顾的打开了于睫的这部作品。

  作者真的很爱德彪西,就如我挚爱莫扎特。但是在看到文中于睫痛骂“《后宫诱逃》是用优美旋律演绎的烂俗故事”时,竟然没有一丝愤怒感觉。因为作者对于艺术尊重让我肃然起敬,无论如何她都是在用心感受古典音乐。很喜欢作者对几部音乐作品的概括和点评,她说出了我想说却没有能力表达出来的感受,何其有幸遇到此书。

  这本书也许是作者的梦想。“一首首小提琴独奏变成了二重奏”。我相信每一个学音乐的人都一样,做梦都想有一个默契十足的合作者,一起练习一起提高一起在闲暇的时候静下来听最喜欢的作品,交流分享产生共鸣并通过二重奏展现共鸣。

  还有“打破经典,才能成就新的经典。现在,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是不朽的经典,谁能保证它将来不被无性别差异的爱情打破?”

  还有这标题“不了解,不代表有权利轻视”。

  知己难求。另感谢《牧神的午后》的HE治愈了《舞者独白》给我留下的阴影!致敬。

  《牧神的午后》读后感(三):短评----牧神的午后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着这本书,感觉好像在讲着一个已经死了的人。虽然故事写得很好,可是我不喜欢。恩,结局是HE。据说,对《牧神的午后》这部管弦乐作品过分狂热的人,都有同性恋倾向,我去听过了,很好,很正常,哈哈。我不明白,为什么只要处于受方,都是被动的,哈,除了女王受以外。很不爽啊= =

  链接 http://www.paipaitxt.com/r4578673_u3331904/

  《牧神的午后》读后感(四):爱,就疯狂

  【他知道,浮光散去,便是人生。】

  文/M

  一、牧神的午后

  通宵看完的小说。然后,看着窗外从黑到白的天空,迷迷糊糊的入睡。或许可以出去看看日出,大概是一团愈来愈烈的艳红。

  在于婕主动吻上Double的时候想要弃文,尽管这仅是因为对齐歌的痛彻心扉想念。就好像很久很久之后,于婕对齐歌说的,“是我主动的。因为想要证明我是同性恋,找一个喜欢你理由。”只不过,因为经历过当中的千辛万苦,所以更加执着与义无反顾的一路珍惜。然后看到了番外里的另一个结局,齐歌跳楼自杀。幸好只是作者类似信手拈来般的对于原本想法的补充陈述,幸好结局依旧是HE。当然,不然我是一开始就不会选择看下去的。在看小说之前就确认它的结局也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想再触及BE。

  依然很鄙视恋爱中的两个人所谓的为了对方好而选择放手做法,我想这大概只不过是因为我过于年轻或者过于幸运所以没有或者还没有遇见这种的抉择。单纯的觉得,既然相爱,就可以一起坚持。每每看到“执子之后,与子偕老”就会有莫名的满足感动与羡慕。

  搜了《牧神的午后》的芭蕾,一直觉得芭蕾是一种很痛的舞蹈,踮着脚尖的舞步旋转出的痛而坚强的人生。

  爱,就疯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