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15 10:55: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精选10篇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是一本由[美]丹妮尔·拉波特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一):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

  01

  跟着感觉走

  紧抓住梦的手

  蓝天越来越近越来越温柔

  心情就象风一样自由

  突然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我

  跟着感觉走

  让它带着我

  希望就在不远处等着我

  ......

  合上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这是我脑海中一直循环播放的歌曲。对,它颠覆了以往我们对于达成目标过程的方法的固有想法,通篇讲的就是一种感觉,一种深度渴望的感觉,因为你的一切行为都被想要体验某种感觉的渴望所驱动。

  我们一直以来固有认知:所谓前进的动力,一般是对于成功的追求,或者对于金钱的追求,以及成功后,所得到的各种成就感。那么在达到终点时,各种奋斗的过程往往都是不那么舒服的,甚至有长时间的痛苦。这也是书中指出的很多人已经患上了一种病-牺牲内心幸福换取外在成功,因为我们不像看重外在成功一样看重内心的幸福。

  比如,我们身边常常都会遇到这种人:选择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但是可能是父母要求的或者发展前景好的,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不敢兴趣可能并不快乐,或者说达成目的并不是自己心底最本质的快乐。

  文章提出的观点让我知道了,其实生命的意义应该是追寻快乐。很多人的关注点不是要快乐,而是不要不快乐,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你想在大多数时间活的更美好一些,那你必须彻底改造你对成功的定义。

  02

  在很多人眼里自制力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让很多人难以做到。为什么?就是因为在实行自制力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不舒服的,更多的人选择的是舒适的状态,所以往往是否掌握自制力也是一般人和优秀人的槛。

  而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观点,其实自制力可以是快乐的。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观点,寻找与灵魂最契合的本真感觉。

  即使在必要的辛劳或限制下,你也可以触摸快乐。比如跑马来松,没有哪个参赛者因为起水泡,肌肉酸痛而开心,但他们都开心参加了马拉松。当你以一颗完整的心拥抱必须要去做的事,这种全心全意促成了一种你可以去爱的结果,过程影响了结局。

  培养自己的积极感觉以及对事物的满足感。--你不能选择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但你可以选择对这件事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心态很重要。

  比如面对同样的堵车。车子在车道上龟速慢行,他会开启音乐,随着律动心情驰骋,想着一会儿要去吃什么好吃的,今天听到的有趣的事情,他的感觉是深深的感恩和平静。而有些人却会想着早上遇到的倒霉事情,又加上堵车,今天真是烦透了,很多路怒症就这样产生了。

  置身于糟糕情境仍能体验平静甚至感恩,是因为你与你的灵魂相联结,平静的感觉指示着你的真正本质,相反一团焦虑的感觉指示着你与你的灵魂很疏离。那么你会是那种感觉呢?

  03

  如何让每一天,切实可行。文中举了很多例子和方法,让读者发现自己内心的感觉,从而在达成内心深度渴望的过程中,是最真实的快乐。

  小行动激发大能量。挑个书中的例子。

  囊中羞涩的日子,感觉不到任何的富足感,信用卡该还款了,房租该交了,一星期没有新业务,那么这时,做什么能让我感觉好一些呢?如果我真的赚了大钱,我会做什么?答案是,我会去买那个奢华的意大利亚麻沙发。于是我真的去了那家目中无人的家具店,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坐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心想,原来,这就是富足的感觉啊--品质。我的感觉好点了,自信心慢慢回归。

  当我的关注点没有放在囊中羞涩的穷困感上,而是放在我渴望体验的感觉上,一个微小但有效的举动,让我摆脱沮丧,重新振奋起来。

  所以,当你找不到那种美好感觉的时候,可以找到与你渴望的感觉相匹配的环境。这些很小很稳的行为不会一夜之间改变你的生活,但会一天天让他变成你爱的样子。

  就如妮莎.莫德里说的:我们忙于计划忘却忘了为了什么而计划。丹尼尔.拉波特(本书作者)点燃你对渴望的崇敬,让意义重新回归每日行动。确实书中颠覆了我曾经对于成功的定义和对成功追求的意义,通篇读下来,会让你整个人对于生命,对于快乐,对于内心的渴望的认识,得到全新的梳理和升华,值得一读。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二):你是否还记得内心深处本能的渴望?

  -明确知道自己想体验哪种感觉,是你可以拥有的最高清晰状态。制造这些感觉是你可以为自己做的最具创造力的事情。-丹妮尔.拉波特

  计划现在是挺热门的一个词,社会运转速度加快,我们这些深处其中的人也免不了被加重了负担,每天要干的事要不列一下就会忘,此外还有给自己定的目标也混杂其中,要想发展的更好,目标也是没完没了的,不过,这本书让我情不自禁提出一个问题:这种没完没了的目标,到底是在表面上逼自己,还是自己真的可以深入其中呢?

  丹妮尔的书基本阐释了对这个问题的剖析。她提出了我一直没敢承认的现实:我做的计划只是在跟着别人的目标,家长的看法,别人的目光走,并且在做计划之前根本连问心这一步都省了。所以,请你记住丹妮尔给我们的前提:先找内心的渴望,再制定计划!!!

  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个人感觉这和作者所说的渴望有一定的关联。这是一种正面的渴望,还有一些欲望,一些懒惰的渴望,你想回避这些对吧?但渴望就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纠结体,也是一个自出生就伴随人的精神力量,回避,它也存在,它并不可耻,因为它的本源是追求美好。

  所以,为什么这本书渴望为题,正是渴望对人有着重大意义。感觉就是力量,它真实,它强大,它可以逆转现实与未来。不过光说这些或许有些空,有的感觉确实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呀,那还不堕落了?丹妮尔还提到了一种类似于自我控制的方法,但这种控制是经过内心思考和冥想过的。渴望是发自内心的,也是可控的。开始寻找感觉,我们渴望的感觉.......

  意图和目标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不过意图和目标都一个本源:灵魂。意图和目标会给我们带来美好,我们会幸福自愿地去努力。而且作者特别倾向于一种定性的目标,但我不确定这是否适合我,应该这点是因人而异吧。追寻意图和目标就是渴望的下一步,所以纠结无奈等困难是客观存在的,管理,改变,都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你到了该放弃的时候了吗?你这个梦想还值得坚持吗?你这么做是为了你的追求吗?没有标准答案,心就是响应。

  最后一步就是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了。感觉作者说的话好熟悉呀:专注的努力,谁也不是神,一想起自己老分心就老惭愧了。不过,还要忘记期望,作者主要说的应该是那种和现实离得很远的会引起焦虑的期望。不过如果要实现一个有点挑战性的目标,改变自己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作者提到的陶德的那个理论很有趣:我们在改变着自己,我们的细胞也在这个过程中改变,接受着积极情绪的滋润,所以,不要害怕,呼吸着,提醒着正在改变,就好像催眠,或着运动,又像瑜伽,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相信自己的同时直面恐惧,你值得拥有美好,但作者提醒不要陷入自私的怪圈,值得是一种广阔的豁达,而不是私有的占有。

  我觉得这本书最珍贵的一部分就是实践部分:工作簿。作者几乎就是手把手教我们找寻内心:你最深切的渴望,你感恩的和不满意情绪的来源,你到底想要感觉什么,这些次真的合适吗,你是否需要更新你的渴望,你要怎样做才能够实现属于自己的渴望,你该感恩谁或求助谁,你要实现哪些目标,大目标后的小目标,实践是修炼的必不可少的一步。就自己而言过去确实没仔细想过这些小问题,通过写下来确实找到了一些重点,我觉得这本书对自己的帮助正在于此。

  真实的自己不再遥远了,渴望早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之中,寻找,加深这种深度渴望是一个艰难但快乐的过程。深度渴望吧!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三):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还是得靠正确的实践――对《深度渴望》一书的评论

  深度渴望,与欲望有什么区别?

  书017页:“你的渴望实质上是一种感觉”。是事情,欲望更是一种感觉,那种感觉就像是“瘾”,你需要获得东西填补这种缺陷,才能暂时摆脱“瘾”的控制。书中讨论的渴望具有可控制性,不能控制的部分,作者似乎觉着可以不用管,或者说不在本书的讨论之列。

  本书的副标题“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中的目标:不是今年挣一百万、更换新的餐桌、还清信用卡欠款……减掉十斤……骑自行车上班、举办夏威夷婚礼、整理后花园、支付房子的首付、签署出版合同……加入一个教会、报瑜伽课……而是想获得:自由、富足、性感、爱地球、爱自然、联结、创造力、圣殿、真爱……等等的“美好的”感觉。

  讲个笑话:每个女人都希望有一个浪漫的婚礼,而作者认为,如果让我体验到了真爱的感觉,这个婚礼我就不在乎了。如此推理下去,如果我幻想浪漫的婚礼,说明我还没有确定真爱的感觉,或者我还没有确定这种真爱可以保持一生。

  作者把客观可以被大家判断有没有实现的目标,改造成实现这种客观目标的内心体验的主观目标,即客观目标主观化。举例说明:我今年挣不挣一百万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体验到挣一百万的等价快乐就好。如果我挣了一百二十万,或者我觉着我的快乐比挣一百万还快乐,我都是“有效达到目标的”。

  于是作者在本书第二章末(023页)抛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是我们都想要的――体验美好的感觉。”之后是近三页关于美好体验的词语堆砌。在第三章末作者再次罗列了一百五十多个积极感觉。

  于是“有效达成你的目标”,等同于“获得(你深度渴望)积极的体验”。本书的唯心主义立场不言自明。

  “你不是在追逐目标本身,而是在追逐那些你希望通过达到目标获得的感觉。”这是本书011页,“深度渴望”必需实用~条目下的一句话。接着作者还说“当你清楚你想体验什么感觉时,你的外部目标会在你的精神世界里移动到一个更加舒服的位置……追逐本身变得更加令人满足……”前一句话敝人不甚认同,后一句话,敝人觉着还有些思想价值。同样是成就感,上学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做出一道数学难题而体验到成就感,但毕业之后,大多数人不会去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去做数学题,而一般的数学难题已经很难,即使做出来,在人类中也没有什么成就感可言。我们上学时是因为超越自我而获得成就感,而工作后,就是为了超越大众(甚至全人类)才能获得成就感。我们想获得的成就感的感觉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成就感的形成机制却发生了升级变化。当然,如果一个人觉着做数学世界难题感到沮丧,可以像作者说的,把目标自动移到一个舒服的位置,找个差不多的象棋棋手,漂亮的赢他一局,也会有成就感产生的。但是这种成就感同解决数学世界难题的成就感不可同日而语。

  作者在第五章第三小节谈到“少做多得”,如果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那是智慧。食利阶层确实能做到“少做多得”。当年我们公社化运动,口号是“多快好省”……

  唯心主义,对玩弄概念,是永无疲惫的。(唯物主义玩弄概念的成果是“辩证逻辑”,这与唯心主义一脑热就夸大一个概念的作用,比如“渴望”,有本质不同。)心理励志,成为唯心主义泛滥的市场,这几年来从我阅读的书籍看,是可以这么说的。

  本书建议的“查词典释义,理解每个词的深意”确实是一个好的反思方式。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我们并不能一下子准确把握内涵,比如本书出现的“渴望”“情绪/情感”“灵魂”“目标/意图”“灵感”“感觉”……深刻认识这些词语,有利于读者分析书中的语言陷阱。这些陷阱比如017页“你的渴望实质上是一种感觉……渴望是创造的引擎”;029页“感觉就是力量”“感觉比思考强大”……

  读过本书,敝人并没有找到有效达成我的目标的方法,这些目标有:全面实现工人日工作八小时制,快速过英语四六级,找到良好的婚姻伴侣并进去婚姻生活,像作者一样能写一部出版到外国的书籍……不想多挣钱,还没有少挣钱……等等,符合或不符合本书言论范围的目标。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四):【极度渴望,深度探索】

  

【极度渴望,深度探索】 你想要什么?你可以做什么?你的目标在哪里?你最渴望体验的感觉又是什么?…… 你有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吗?是不是感觉有时没有空闲时间静下来问自己呢? 那么,读这本书吧,让《深度渴望》帮你提问!! 这是一本洞察人心的涉及心理学的书。里面有许多来自心理学的观点、术语、案例以及方法。 书的前部分收入了许多名人名言、圣经语录(该书原作者是美国的丹妮尔·拉波特)具体案例及剖析等,很容易影响读者的意识形态与思想观念。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渴望分析之“你渴望体验怎样的感觉”的答案。好多的词汇短语真的超乎常人想象!比如:纠缠与信任,苦行和放荡,在途中,我很重要,平静的……作者用了满满三四面的笔墨把这些体验归纳得较完全了。 而且仔细思考你会发现大多体验都很实用,因为你完全可以为每一个描述体验的词汇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真实体验。这是我觉得最实用和有趣的地方之一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五):What do you want?

  记得中学开始学英语的时候,老师就讲过需要和想要的不同,需要是客观上的要求,用need;而想要则是主观上的一种需求,要用want。这么多年来,尽管我英语永远那么渣,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会弄错。 这本《深度渴望》的书,就是告诉人们什么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以及如何达成目标。 书的作者是丹妮尔·拉波特,美国重量级职业规划师、成长教练,曾出版畅销书《你原本无须那么辛苦》,名字听起来很鸡汤,但是深受千万年轻人的喜爱。 而译者赵燕飞,和著名的美女赵飞燕名字很像,是中北大学的英语教师。 深度渴望,听起来有点深奥,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假如你正在苦苦减肥,那你内心的深度渴望是什么呢?不是瘦5斤、瘦10斤,而是你内心深处最渴望实现的目标——变成完美身材,然后穿漂亮衣服,享受别人羡慕的眼光。有了这个深度渴望,是不是觉得减肥没有那么累了?想想变瘦之后别人的羡慕,是不是觉得减肥没有那么苦了?这就是深度渴望。 深度渴望的灵感来源可能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就拿女孩子最常见的需求减肥来说吧,生理上的需求可能是因为肥胖带来了疾病,所以不得不减肥,过程一定是非常痛苦的。而到达了深度渴望的阶段,比如说为了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了穿上美美的衣服,让那么嘲笑过自己胖的人都见鬼去,这样的减肥可能就没有因为生病而不得不减肥那么痛苦了,因为这是自己心甘情愿去做的,是自己内心深处最渴望的。 书里面先是介绍了深度渴望的基本原理,就是上面所说的为了实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而去做某件事。然后开始介绍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如何通过深度渴望原理来实现自己的深度渴望。听起来比较复杂,其实很简单,就像教科书一样,先告诉你是什么,然后再说怎么应用到实践中。 最后简而言之:最深度的渴望,当然是为了体验美好的感觉。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六):跟着渴望走

  看完了《深度渴望》,我深深地被作者丹妮尔的热情所打动。她的书,释放出最高级的、最汹涌的渴望,而且是出自本心的渴望。它们点燃了梦想,照亮了现实。

  真正的渴望。渴望是什么?渴望是生存意志的基础,它表达真情,它会告诉你什么才是你真正的感觉。马克·艾普斯汀的《向渴望敞开》讲道:“渴望是一位老师,它会向你彰显灵魂全力拥抱生活的那一面”。在灵魂深处,生长着你的渴望。它的样子,是那么自然、美好、神圣。你的渴望或许是“快乐生活”、“有魔力的”、“无畏的”,或许是“刺激的”、“流淌着爱”、“打足鸡血的”,或许是“空灵的”、“感恩的”、“光芒四射的”……

  渴望是磁力。渴望遍布于你的日常。买什么东西,说什么话,从事什么工作,买什么家具,甚至梦想什么,都是你美好的渴望。这些渴望日复一日活跃在你的生活中,你若无视,生活便失掉原有的颜色,留下留下一片苍白。渴望,是你内心涌动的幸福。很多人过于注重外在的成功,而忽视了内心的幸福。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人:大学学的是A专业,毕业后却从事与A专业无关的B专业(高薪)。问其原因,原来是家长的安排。试问,这样的人生幸福吗?

  渴望,是一种洒脱。我们来看丹妮尔的渴望:美好、丰富、不奋,。乍一看,“不奋斗”令人迷惑不解,似乎是一种消极的主张。细思起来,其实,不奋斗只是听从内心的一种选择罢了。奋斗,对于你来说,或许太辛苦了。此时,有个声音在你心里响起:“不奋斗!”那就听从内心吧,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开开心心。

  渴望,可以是简单的满足。简单的事情也可以激发渴望、满足渴望。如果你想当女神,怎么办?非常简单!你可以读一章克拉利萨·品卡罗·埃斯蒂斯的《与狼共舞的女人》,欣赏一下女神的故事。可以约闺蜜喝下午茶,当一回街边女神。还可以看阿兰妮斯·莫里塞特的演唱会,感受女神的风采。甚至可以简单到下载几张女神的图片放在手机里当壁纸,让你的手机充满女神味。囊中羞涩的时候,你想让自己富足起来吗?非常简单!出个门,前往那家时髦的家具店,坐在意大利亚麻沙发上,当一回女王。当你感觉很穷酸的时候,你可以去试驾新车,可以去看看新楼盘,可以去逛逛博物馆,让自己置身于无价的艺术品群里。虽然这些渴望不会令你的人生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但假以时日,你终将把这一切变为现实的。

  渴望,要大胆表达。当你有牢骚时,当你怒不可遏时,你的渴望就是发泄。但不要忘记了,发泄的最后要来点积极的态度。这就叫苦尽甘来。例如,你在发泄:“我感觉无比愤怒…我一定有性格缺陷…做了那么多心理治疗,依然沦落至此…”此刻,你的渴望告诉你,别忘了来点“积极”,所以你可以说:“但我知道,我最重要的是平静”。对了,“平静”就是你最终的渴望。平静就是你的灵魂。

  渴望都是对的。渴望有简单的,也有华丽的。无论简单还是华丽,都是值得尊重的渴望。华丽的渴望不一定比简单的渴望缺少灵魂。华丽的渴望,比如追求权力、地位、名望,虽然显得过于庸俗,但只要它能使你得到快乐,它便是有价值的渴望。下一次,大胆展开你的渴望吧,“休假一年去旅行”,“一辆可靠的车”,“一座奥斯卡小金人”……

  跟着渴望走,从内心出发。跟着渴望走,从细微开始。跟着渴望走,改变你的人生。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七):你所寻觅的也在寻觅你

  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幻想点什么是不是不正常的,常在脑海中想象自己要做什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干一番怎样的事业。也常常会对生活感到失望,因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如何去达成自己制定的 目标,没有学会如何去制定目标。感觉,是一种什么东西?想要,是一种什么东西?渴望,又是什么?我无法说出它们,我只知道,它们深深地存在于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渴望的,也想通过制定计划来拥有自己渴望的,那么,渴望,究竟有多么重要?

  大多数人生规划工具关注外部目标和外在成就。这非常有意义,目标驱动生命前进。然而它们忘了利用藏在任何目标背后的最为强大的引擎:你最渴望的感觉。你不是在追逐目标本身,而是在追逐那些你希望通过达到目标获得的感觉。当你明确最想体验什么感觉时,你就可以敞开接纳生命想要给你的礼物。通常,这份礼物会远远超越你的想象。瞄定你渴望体验的感觉,敞开接纳它的显示方式。

  既然制定了一个计划,就该为达到这个计划付出一定的努力,从而达到这个计划的目标。书中有这样一段: 稳定保持着你的渴望。在极度饥渴的日子,你也许得一遍遍对自己说,我就是想感觉我渴望的感觉,就是想感觉我渴望的感觉••••••来提醒自己,你永远有权渴望那些眼下不属于你的东西。 最终,如何创造你最渴望的感觉将你化作你的天性——直觉、健康、自明。你会成为满足自身需要的首席执行官,你会有那么多东西给予这个世界。

  《深度渴望》,因为能帮助我们追溯真实的自己,让普通的目标变得非同一般,感觉又是何等的重要。我们受生活的影响,不敢追寻自己的内心,也有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觉。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本书就是来拯救你的。不枯燥,是我对这本书最直观的感觉,其次,作者有在书中举例让我更加觉得渴望的感觉,真是太棒了,在书中还设立了读者问答,写下自己的感受,从中认识自己,这又何尝不是价值。

  总之,对平平谈谈的生活会感到厌倦,为什么不去试着改变,不止步于眼前,试着打开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渴望,去挖掘你没体验过的,去尝试你不敢尝试的,一切都从自己开始,试着去突破自我,找回自我。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八):比《秘密》更好看的一本书——《深度渴望》

  深度渴望,提起这个词,你会想起什么呢?你渴望什么?你想实现什么呢?这本《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会给你答案,至少,我读了这本书获益良多。

  还记得上初中时,班主任老师管得紧,学习完全是被老师推着走,有的时候完全觉得学习没劲儿,于是我对我的同桌说,“我怎么没有动力了呢?”我的同桌打趣,他回答我说:“我给你个发动机”。我觉得不管是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还是现在,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就是学着学着对学习本身产生了怀疑,觉得没有劲儿了。看了这本书,我终于知道我应该做什么,才能让自己体验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感觉。

  这本书的作者是丹妮尔·拉波特,她是美国重量级职业规划师,成长教练,还出版过畅销书《你原本无须这么辛苦》。《你原本无须这么辛苦》这本书我没有看过,但是《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这本书中的内容和观点的确可以印证作者的确是值得信任的成长教练。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

  正如这本书的封皮上写的那样,“有效达成目标的关键在于怎样充分调动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何人,只要想实现由“要你做”到“你想做”的高效能转变,那么跟着这本书中的内容去实践就够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比《秘密》更好看。

  丹妮尔·拉波特说:“明确知道自己想体验哪种感觉,是你可以拥有的最高清晰状态。制造这些感觉是你可以为自己做的最具创造力的事情。”目标总是具体的,但是感觉却是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反应。每个人想体验的感觉都不一样,有的人想体验受人尊重,被人敬仰;有的人想体验花钱不用算计,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有的人想体验深深的爱……不管你想体验什么,只要把自己最想体验的感觉写出来,越准确越好,内心充满感恩,那么达成自己的“体验感”真的不是难事。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原理部分,作者把深度渴望的整个原理介绍出来,让我认识到了感觉的磁力。真的,我们的一切行为都被想要体验某种感觉的渴望所驱使。我目前想找一份工作,这是目标,但是这个目标的背后,我的渴望是我想增加家庭收入,也就是渴望消费时的感觉更好。我们必须了解我们自己的感觉,对自己的渴望诚实。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工作簿。什么是工作簿?就是你要实践的部分。比如,你要想一想,我渴望什么?除了想要更多时间和更多金钱,我还想要更多什么?我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我做什么事情最自然?什么事情我不想做却做了?什么给我活力、生命力,让我想起我是谁?什么压抑我的灵魂,让我不堪重负?书中类似这样需要自己思考的内容有很多,在填写的过程中,自己会对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越来越清晰。

  以前总是被生活推着走,上学时,被老师推着走;找工作时,被家人推着走,完全被一种恐惧和逃避的情绪包围。我忘了自己是谁,也稀里糊涂的让自己长成这个样子。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的感受,才能让自己从迷雾中走出来,才能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好。当我们与喜悦、快乐相伴,我们才能实现心中的愿景。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九):从“要你做”到“你想做”,深度渴望帮你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文/芮娜

  告诉我,你正在渴望的是什么?

  我猜你可能会说,你渴望变得富有,你渴望永葆青春,你渴望既能享受美食又不会发胖。

  没错,人人都不能免俗,这都是我们渴望并会持续渴望的事情。除此之外,我们还想要事业有成,儿女成群,在别人眼中时刻保持着光鲜亮丽的一面。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却对成功的定义各有不同。我们从出生就活在别人的目光下,由亲近的人指引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就连习惯都是通过自己以外的人养成的。可以说,我们在懂事以前基本上都是在按照别人的意愿生活着。因为我们太小了,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能得到什么。我们没有自我认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以及做正确决定的能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乖乖听话。

  正是我们在束缚下一天天长大,才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挣脱这些逃不掉的枷锁。早就听腻了“别人家的孩子”句式,在内心形成“我为什么不能做自己”的疑问。于是,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继续成长着。

  我也是这样长大的,可以说大多数人和人的成长经历都很相似,尤其是在同一个国家,教育理念都差不多。尽管我很反感大人每次以“别人家的孩子”标榜,但我又何尝不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别人的标榜呢。也许,有天我也可以成为别人口中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即使令人讨厌也会感到骄傲。

  这算是在我们内心深处埋下的一个根儿。我们否定别人,又怀疑自己。

  上学时,以分数评定一个人的水平。

  工作时,以学历、能力来评定一个人的本事。

  结婚时,以健康、财富、家庭责任感来评定一个人的价值。

  我们早已习惯了活在评定标准下生活,按照固定标准去实现自我价值。比如,这是公认的好学校,这是当下最火爆的专业,那我就报考这个;别人有房子有车子有票子就算是成功了,那我也要奔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人一旦超过多少岁就会被定义为剩男剩女,那我得抓紧时间找到另一半,因为我不想被冠上这个名头。

  这就像:

  赶集一样的活着。

  没有意识的活着。

  行尸走肉般活着。

  突然有天我们发现自己忙活了很多年,却并不感到快乐,你甚至越来越忧郁、苦闷、迷茫……你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这难道就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么?

  Yes!这正是你所在追求的东西,却不一定是你真正渴望的东西。

  我能够想象到你现在肯定是一头雾水,因为当时的我也是这样,这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我跟你讲到的这些内容,其实都来自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的书里看到的。这本书是美国重量级职业规划师、成长教练丹妮尔·拉波特的重磅新作。在这部作品中,丹妮尔·拉波特以饱含激情的文笔,向亿万年轻人分享了她风行美国的“目标&渴望”理念。该理念简洁明确,实践效果显著,能够成为你工作与学习的助推器,实现从“要你做”到“你想做”的高效转变,其主旨在于:

  › 帮你追溯真实的自己,透视你灵魂的最深处,让你从俗世纷扰的迷雾中真正走出来;

  › 手术刀般分析解剖你心灵的深度渴望——那些你宁愿付出所有也想去体验的感觉;

  › 指引你将这些感觉作为选择时的目标系统,以便你能拟定出更有效的目标;

  › 让这些感觉成为你在实现目标征途中遭遇挫折或疲惫时的“胡萝卜”;

  › 让这些感觉成为你突出人生积极面,同时尊重、不否认你想改变人生消极面的“放大镜”;

  › 让这些感觉成为你主动性与创造力的源泉,以助你实现工作与学习“质”的飞跃;

  › 让这些感觉将你的潜力无保留地全部激发出来,从而实现你梦寐以求的“灵魂渴望”。

  当我看到这关于“渴望”的全新理念时,真是惊呆了!它完全打破了自我现实的模子,一点点拆开让你认识到自己的本质,使你从现有的奋斗模式中挣脱束缚感,用另一种规划人生的新方式找到既能达成目标又能使你保持轻松愉悦的感觉。这难道不正是我们一直在渴望的么?

  也许你还在迷惑“我渴望什么?”。听着,你先别急,相信大多数人都如你一样。我没有否认通过以往那些人生规划工具(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等)的使用来关注目标和成就这一行为。这依然非常有意义,毋庸置疑。但,这只是外在的目标驱动生命前进。然而它们忘了利用藏在任何目标背后的强大引擎:你最渴望的感觉。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让我知道,如果达成目标不能让你感到快乐,那它一定不是你真正渴望得到的。至于你真正渴望的是什么,这需要你通过自己的力量把它找出来。

  你以为一直在追逐的是目标本身,其实你不过在追逐那些你希望通过达到目标获得的感觉。我们忙于计划却忘了为什么而计划。来吧!点燃你对渴望的向往,让意义重新回归每日行动。

  你先别急着否定我,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是不是这样的。当然,你目前可能还意识不到这一点。没关系,很多人都处于外在成就自我驾驶模式,你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个罢了。不过,当你正视它时,你就能很快从团队中脱颖而出了。相信我,你离那天不远了。

  现在你要做的是,将你的目标在一张纸上罗列出来,然后大胆诚实的把你想要达成这些目标的真正原因写下来。

  接下来,看着这张纸,你想象一下自己想从它们那里获得哪些感觉,并用词语写在目标和原因后面。

  当你清楚你想体验什么感觉时,你追逐的目标可能会发生改变,你追逐它的方式也可能会跟着改变。

  这样很好,我们现在就开始找到与你渴望的感觉相匹配的环境,并做一些与它相关的简单的举动。这些微小的行为可能不会很快对你的生活发生改变,但只要你坚持每天做下去,相信总有一天生活会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记住,当你靠近渴望时,你就解放了你的束缚感,从此你感觉到的都会是轻松与喜悦。而那些你未完成的目标,它们将会被更美好的事情替代,正如《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书中所说,这就是渴望的战略。

  你根本无需怀疑,你是需要它的,我也需要它,我们都需要它。因为我们都渴望拥有幸福的感觉。

  “深度渴望”是一种思想体系,它可以成为你人生中最有力的帮手。你想怎样开始都可以,你可以将它运用到任何你想得到的地方去,你有哪些渴望尽管大胆去想去做。

  这一刻,让深度渴望启动!了解你真正的本质,用美好触摸每一个事物,疯狂地爱上活着,只有把深度渴望用起来,你才能真正做到有效达成你的目标。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十):《深度渴望》,让成功达成目标更近一步读后感

  美国职业规划师、成长教练丹妮尔·拉波特所著,阐述达成梦想目标的方法与技巧。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一直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拥有幸福,富足的生活这一理想化的目标,每天总是领着微薄的工资,一边抱怨着社会环境如何不公,一边指望着自己不做任何改变就能获得飞来横财。如果不做出改变,你怎能成功达成目标呢! 研究表明,78%的人没能坚持自己的目标是因为运用了错误的设定目标方法以及未能利用可以辅助实现目标的利器。你一旦运用本书所提供的方法来改变,强迫你的目标量化的能力,强迫自己不再放弃目标,那么你距离成功就更进一步啦。 目标设定就是要培养自己热切的欲望。你的欲望如果越高,你越想要得到这件事,你完成这件事的可能性从而就越高。欲望是自我克服一切困难和失败和拦阻的主要的驱动力。而每当我们谈到设定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必须是能够激励你自己,而不是别人要求你变成什么样子的目标。 你必须要认定你可以确保完成你的目标,同时你可以毫无保留地相信可以做到。因此你最好把理想化的目标拆解,设定出一个小的目标开始,完成这个目标,再设定一个大一点的目标来完成它,并且依此类推……。 你想要追求成功,实在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必须要将目标写下来,并明确呈现在你的面前,承诺自己能达成这个目标。 一旦你将这个目标明确,就要内心十分坚定,努力去争取实现目标,不要想其他可能的选择。 同时要记得经常衡量下你心中的那个目标是不是百分百肯定完成,然后再坚定自己,实现他们。如果你的价值观或者选择有所改变,那么也顺应着改变下自己的目标,切记一定要忠诚! 奔向完成目标的每一步都值得记下和为成为完成小目标而庆祝!每当你丧失勇气,满腹怀疑时,你所记下的已往的成功往往激励你快速投入战场。 想象如果你已经达成目标时的喜悦,那么,在这里,用力改变自己吧! 这将是一次最明智的投资,这将是一次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当你开始学会为自己人生投资时,你已经迈出了成功第一步!   不是有一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吗?你能坚持吗?这是考验你自己坚定的能力 !从今开始,不管追求什么目标,都应坚持不懈。在生命中的每一次都是接受考验,这种对目标坚持不懈,不断尝试,勇往向前的精神,一定会走向成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