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妈妈教的数学》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妈妈教的数学》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16 21: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妈妈教的数学》经典读后感10篇

  《妈妈教的数学》是一本由孙路弘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2.90,页数:1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教的数学》读后感(一):将数学启蒙渗透日常,让数学思维引领生活

  本书引言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两个民族竞争其实就是两位母亲的竞争。妈妈的细致周到成就孩子健康,妈妈的三言两语塑造了孩子的信念,妈妈的一点一滴启发了孩子一生追求。”

  我觉得其实不说上升到民族层面纯粹做一个有心的妈妈,将数学启蒙渗透日常,激发更多的数学思维,提供给孩子多一点的可能性,足矣。

  我在学生时代时,在数学学习上跌过跟头。后来在《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里我知道了,其实我就是典型的“瑞士奶酪式学习”的受害者。因为在一个问题上,没有做到“精熟”,导致后面的问题重重,也其实就是奶酪里的空洞

  而我在《妈妈教的数学》里,其实得到最大的启示,不在于数学启蒙,而在于数学思维。

  生活处处皆数学,而思维比数字本身,更重要。一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即:“妈妈教的数学不是招数、技巧,也不是口诀、宝典,而是让心智开启的钥匙,让兴趣迸发的力量。 ”

  《妈妈教的数学》读后感(二):妈妈也能教数学

  上中学时候,数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在我的感知里,数学只是一门要考试学科,跟生活的连接少之又少,能用上的只是数数,比如买东西时数钱,分享时分堆。数学课无比乏味老师站在讲台上吐沫横飞,我坐在下面云山雾罩,听不懂也不理解不了那些看似高深无用的公式曲线,总在心里抱怨:“学这有什么用?谁会没事去数鸡兔同笼?” 成绩可想而知,经常语文拿高分,数学不及格。大人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依然学不好就是天生的笨了,没药可救,我自己也几乎是自暴自弃的混过了学业

  经历了成长,用许多年去试错与学习之前落下的功课。有时也会停下来分析过往,我想孩子都是天使一样存在,每个人都带着一颗求知的心降临人间,我们的责任守护陪伴他们,教他们所有的生存技能科学本身就是存在的,像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等所有学科都是通过人类数百万年的智慧提炼出来的学习方法,我们的传授才是最重要的。“授之以渔”这样的话谁都会说,关键操作方法。

  有一个用心的母亲,比上一所好的学校更加重要。豆豆有时候会拿着数学题来问我,题目都很绕,我这简单头脑真的跟不上,只好坦白的承认:“我也不会,不过我们可以一起试做一起找答案。”好在现在网络发达,可以去网上搜寻答案与解题方法,再试着用我们都能理解的方法帮助她解答。

  丁宝也逐渐长大了,我不断的思考如何给他做好启蒙工作,让他感觉学习是快乐有趣的,而不是一座压在头顶上的大山。我承认自己的匮乏,并一直企图通过阅读与学习弥补,对我而言,这种思考与行动是最为重要的功课。我想孩子不会因为家长不会做数学题,不会背诗词而厌恶家长,孩子所厌恶的是那种明明不会还不学习,指手划脚,高高在上态度。如果你每天早起,精神抖擞的上班,闲暇时不断的学习与阅读经典研究育儿书籍,一家人有共同的目标,共进共退,共荣共辱,一定会无形中为孩子带来巨大的定力与勇气

  有幸阅读了孙路弘的书《妈妈教的数学》,为我的数学启蒙工作增加了很多信心。孙老师说,每位妈妈都能锻造一个有价值的人。孙路弘妈妈所教的数学起源于生活,比如在他10岁时,帮忙收电费,记帐。有一次收错了,差了三毛六,妈妈说肯定是有数字的位置写错了,因为三毛六是9的倍数,应该不会是加错了,而是位置颠倒了。核对发现果然是一家应该收五毛九,写成了九毛五。这样一个小问题,让孩子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更让一个孩子将一生都投入到数学的天地

  在学校,数学的学习过程枯燥的,所以正确引导就更加重要。孙路弘的妈妈不断通过生活的小事引导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比如家里有一杆秤,孩子每天回来称书包,称买回来的菜,渐渐锻炼出手感,随便拿起一个生活中物品就知道有多重。孩子小时候记忆力不好,妈妈教他玩手指游戏,用手指头做加减法和九九乘法表。妈妈关注细节,爱寻根究底式的问孩子问题,养成了孩子关注细节的好习惯,也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孩子在玩五子棋时会自动关注棋盘的格子数。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在资源稀少年代,允许孩子用玩米的方式去发现数学规律。引导孩子讲解解题过程,说出听到故事脑海里涌现出的疑问,或者说出好奇的联想,启发孩子记录生活日记。对于难解的数学名词,用生活中物品去启发孩子思考理解。利用生日的数字,引发孩子对规律的掌握。不过分重视孩子的成绩,关注孩子的错题,帮助他理顺解题过程。孙妈妈流水无痕的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她会在孩子睡着的时候偷偷看孩子的试卷,掌握了问题后,在第二天用生活中的示例引导孩子堪正。

  孙路弘的妈妈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在有形无形的过程中将两个孩子培养成了非常优秀人才。书的后记中,孙路弘先生简短介绍家庭情况,他的外公大学教授,参与了《韦伯英汉大词典》的编纂,孙妈妈上学时成绩优秀,只因当时的形式所迫,命运坎坷,初三时就参了军,在部队能歌善舞,本来也应该有很好的发展,但因身体原因,本来走向颠峰的人生自此进入低谷,做了家庭主妇。而妈妈没有放弃人生,对孩子的教育精致无痕,这是多少人想做而做不到的呀。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妈妈,给孩子全部的爱,让他们上最好的学校,用最好的物品,却往往忽略了以自身的成长来带动孩子的成长。《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语言简洁,方法清晰,到现在我连一点皮毛都没有学到,但是头脑肯定是发生了一些变化。育儿其实就是一场深刻的自我教育。

  每天,带着求知的好奇与渴望醒来,做好应该做的事,读一本好书,吃美味食物,是一件快乐的事。

  《妈妈教的数学》读后感(三):成为“超能”妈妈,尚需潜心修炼 ——读《妈妈教的数学》有感

  成为“超能”妈妈,尚需潜心修炼

  ——读《妈妈教的数学》有感

  文/全心爱

  因为要帮助孩子找寻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所以不仅需要孩子们看他们喜欢看的书,而且我自己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曾经看过这么一段话:越读书,越能发现好书,并且阅读的时间越长,越容易焦虑:好书无穷尽,只恨不能完全看完。最近我又是深深受到了打击:家里的好几个书架都是满满的,但是却很少有时间能够完全看懂、看完一册书,通读暂且无法完成,就更别提精读了,而一向不喜欢书的老公常念叨着“买书不看还不如无书”。看来我真的需要好好反省下了,就说最近有一次看到了粲然的推荐,我才猛然想起,书架上有这么一册书《妈妈教的数学》竟然是在拿到的那天,草草翻看了几页后就搁置了,清楚地记得,但是深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只是因为手头上的事情而放下了书本,后来竟然就忘记了(难道一孕傻三年的劲头还没有过去?我最近特别的健忘)。

  在没有深入了解这本书之前,你也许会跟我一样被封面和题目误导:一个两手抓头发表情痛苦小男孩,似乎再抵抗着什么;不是常说女性对于数理化都是一窍不通的吗?妈妈教数学,那肯定是很烂的吧?为什么不是爸爸教的数学?难道这本书是“控诉”妈妈?难道是为了让读者从书中得到警醒?……满腹的好奇,满腹的忧虑开始了解和阅读这本书。原来我的所有臆想都是错误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中国奥数第一人孙路弘的倾情之作。

  这本书拿到手上的时候,并非只是单独的一册书,现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盛行,让与时俱进的图书编辑GET到了,书中的二维码,轻轻一扫,就可以免费获得孙路弘老师互动教学视频随时随地帮你解读数学教学方法。同时还附赠《孙路弘儿童智力发展系列》的新书预读本《爸爸教的数学》和《妈妈这样教数学》的精彩内容。书中的每个章节都附有“妈妈自测题”帮助妈妈找寻到适合自己孩子数学学习的最佳方法,虽然这是一册家教书,但是书中还会穿插一些有趣的手绘插画,让家长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至于过于乏味。

  我是一名文科生,数学一直都是我的痛,也从来都认为数学太难,如果可以不学,那将会是学生的万幸。可是现在走出了校门才发现,那么多学科,数学的使用率还真是最高,也许正是居于这样的一个“逻辑”吧,我们当了父母之后总是希望尽我们最大能力帮助孩子们学习数学,可是往往我们教予的难以理解,孩子们原本没有概念的数学,就会在我们一次次的“强迫”下变得很可怕,这样心理上就会有负担,抗拒,自然而然,就更别提探索数学的乐趣了。所以虽然我们懂得数学的重要性,但是引导方法很重要。在《妈妈教的数学》这一册书里,就首度将数学启蒙与儿童心理学高度结合,运用“兴趣激活”的方式推动孩子智力自然发展。作者强调从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感受”数学,由此衍生通透、牢固和全面的数学思维。

  详细阅读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故事和实例,我很受打击:作者的妈妈太强大了,虽然在当时的农村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竟然能够懂得那么多数学运算技巧,而且对于孩子的引导和兴趣的激发,方法竟然那么得当,而我,就别说引导方法和技巧了,就那些实例,我看过了解答之后都还不理解,哪怕那些题目,我会解答一题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更是难上加难

  教育优秀的孩子,成为最好的妈妈,数理化必须通吃,重要的还是需要掌握技巧,从《妈妈教的数学》开始吧,潜心修炼成为“超能妈妈。

  《妈妈教的数学》读后感(四):他是“中国奥数”第一人,他说妈妈是这样教他数学的

  作为一个对数字数学完全不敏感的孩子的妈妈,对孩子的数学充满了焦虑与无奈。别的孩子,数数从1-100,哗啦啦就出来了,我们家还1-20徘徊,好不容易能数到100了,却总会重复或者卡壳;别的孩子对10以内加法已经运算如常了,而我家孩子还在掰着手指头认真的数,才知道答案……虽然知道每个孩子各有差异各有所长,然而走向未来,数学是绕不过去路,到底该如何给孩子最好的启蒙,领孩子对数字数学有兴趣,找到学习数学的窍门呢?

  妈妈启蒙+教学相长=绝对“干货”

  很偶然的机会拿到了《妈妈教的数学》,当时只是在想,也许我该看看别的妈妈是怎么来引导孩子的。正确来说,这是一个中国奥数第一人,也是数学老师(孙路弘)所写的书,他是从初中开始起表现优异的数学能力,目前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这本书可以说是他多年来自身对数学的领悟与研究,以及后来通过教学教育后再反思所整理的一套有关学习数学的方法。来源于生活,反思于教学之中,所谓“教学相长”莫过于此,可推断这绝对是一本经得起教学实践和时间考验的书。

  书中内容都是满满的“干货”,道出了孩子的抵触与家长的困惑的原因,也说出了数学教育的误区,并从10个方面将他的妈妈在生活中引导他进入数学世界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例如:(具体请看配图)

  六大数学启蒙规则

  妈妈到底如何启蒙他的?如果将学习数学比喻为起跑,作者认为:重视起跑的时间不如重视起跑的姿势。那么,启蒙的早晚没有那么重要,而学习的方法则十分重要。对此,我将作者整理的“妈妈教学方法”,以我自己的理解讲我认为重要的再为整理了一次,就称“六大数学启蒙规则”吧:

  1、激发孩子的兴趣,比灌输背诵更有效

  妈妈对他的数学启蒙,从一开始,对他而言“学的不是什么数学,也不是什么算术,而是游戏、是挑战、是好奇。”对于一位细心引导与布局的妈妈,一个能成为一个启蒙孩子智力的发育的朋友的妈妈,不得不佩服,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

  其中,作者特别推崇玩手指,他认为指尖上的数学特别值得应用。不但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且能发展智力。对书中用手指来算乘法,记乘法口诀的方法简直让我叹为观止,我边看书边自己玩了半天,对我而言也是第一次啊。(具体请看配图)

  2、表达出思考的过程比最终结果正确要重要得多。

  作者认为数学思考的过程,如果玩儿一样说出来,说多了也就形成印象了,就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熟悉的事情了,也就不再感到害怕了。

  “在解题的时候说出来,确实会慢一点,随着边想边说的习惯慢慢形成,解题的思路就越来越清晰了。”这样父母老师通过他们的思路,也就能够准确地把脉孩子解不出题目的症结之所在;而且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说出来的任何内容都是对自我意识超越,建立在自我思维的水平之上,这就相当于自己制造了双核的计算机处理器,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肯定超越单核处理器;这个习惯不仅有助于建立并梳理其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思考能力,还能够改善其性格,提高表达语言能力。

  3、计算的方法有多种,鼓励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去解答同一个问题。

  例如乘法,一种是竖式,一种是斜式。然而,现在学校只教学生一种竖式方式,作者则鼓励可以多一种方式,而且斜式更能让孩子理解。因为孩子对于形式上明显的标志或者能够依赖的线条更容易接受。(具体见配图)

  比如妈妈用来检验乘法是否正确的方法:(具体见配图)

  4、数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与语言理解与表达等有关。

  数学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科,不要认为语文不好,数学也能学好。作者例如一些数学题:

  这些都设计到抽象的语言概念,粉笔是:6倍、一半、无剩余、尽可能长、同向、相向、错车、2倍、多5盆、每分钟一样多、不再有人排队。这些并不是在测试孩子数学量化的额能力,而是在测试孩子对抽象语言的理解能力。很多孩子是没法理解这么抽象的词汇,从而也无法解答。

  5、不要让孩子在完全不理解数学核心本质的基础上生硬的运算。

  如果违反这个规则,其坏影响有三:

  破坏了认知次序。孩子失去了询问或者思考原因的能力。

  破坏了对数学的感觉。对孩子来说,觉得数学就是与生活没有什么关系的一对操作、运算,只要记住就好了。

  破坏了求知的能力。泯灭了孩子认识事物的好奇心,从而养成看一遍后照猫画虎就可以了的惯性。

  例如作者举例:在上楼过程中,认识到先上三级台阶然后在上五级台阶到达的位置,与先上五级台阶再上三级太极的位置是一样的。作者就是自己通过生活明白了加法规则中的加法与先后次序无关。这样他对加法法则理解就更为深刻,而其他孩子则仅仅知道而已。

  6、将数字数学还原于生活之中。生活中越经常地接触到具体、具象的数量,并得到及时的启发,孩子就越具备主动走向抽象的能力。

  作者这样描述妈妈在生活中对他数学思维的启发:妈妈总是能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找到自然而然的机会来激发我的兴趣。借收电费计算错误的机会激发了我对数字倍数的兴趣,借乘车买票锻炼我对减法的熟练应用,借买书培养了我口算、心算、连加的能力……”

  比如,作者提到的给书包称重时,妈妈用瓶子装水称重来弄明白斤和两。以及小数点的运用。(具体见配图)

  妈妈是孩子智慧启蒙的关键人物

  整本书对我的触动非常大,真的是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只是看你会不会教。确实如此,作者在学生时代,妈妈对他影响非常深远,是其智力发展路上的引路人。他说:妈妈才是孩子智慧启蒙的关键人物,让我引以为豪的并不是我自己的能力,而是给我这种能力的人——我的妈妈。是的,“启蒙智力一定有方法,一定赢有规律,一定有人可以主动控制的因。当一位好妈妈,有效地激发孩子形成数学概念,你完全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可见,妈妈于生活对孩子的启蒙何等重要,不能再无意识等待孩子成长,而是学习有效的方法,懂得学习的规律,给予孩子最正确的引导,正如作者所说:妈妈能做的事情很多。不妨参考提供的认知过程、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阶段,运用孩子生活中的事物作为与孩子交流的切入点,让孩子主动参与活动,渐渐建立起头脑中的数字概念、加法概念。以及更多……

  希望我也能成为“锻造有价值人才”的妈妈。妈妈们加油吧!

  《妈妈教的数学》读后感(五):成为“超能”妈妈,尚需潜心修炼 ——读《妈妈教的数学》有感

  成为“超能”妈妈,尚需潜心修炼

  ——读《妈妈教的数学》有感

  文/全心爱

  因为要帮助孩子找寻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所以不仅需要让孩子们看他们喜欢看的书,而且我自己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曾经看过这么一段话:越读书,越能发现好书,并且阅读的时间越长,越容易焦虑:好书无穷尽,只恨不能完全看完。最近我又是深深受到了打击:家里的好几个书架都是满满的,但是却很少有时间能够完全看懂、看完一册书,通读暂且无法完成,就更别提精读了,而一向不喜欢书的老公常念叨着“买书不看还不如无书”。看来我真的需要好好反省下了,就说最近有一次看到了粲然的推荐,我才猛然想起,书架上有这么一册书《妈妈教的数学》竟然是在拿到的那天,草草翻看了几页后就搁置了,清楚地记得,但是深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只是因为手头上的事情而放下了书本,后来竟然就忘记了(难道一孕傻三年的劲头还没有过去?我最近特别的健忘)。

  在没有深入了解这本书之前,你也许会跟我一样被封面和题目误导:一个两手抓头发,表情痛苦的小男孩,似乎再抵抗着什么;不是常说女性对于数理化都是一窍不通的吗?妈妈教数学,那肯定是很烂的吧?为什么不是爸爸教的数学?难道这本书是“控诉”妈妈?难道是为了让读者从书中得到警醒?……满腹的好奇,满腹的忧虑,开始了解和阅读这本书。原来我的所有臆想都是错误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中国奥数第一人孙路弘的倾情之作。

  这本书拿到手上的时候,并非只是单独的一册书,现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盛行,让与时俱进的图书编辑GET到了,书中的二维码,轻轻一扫,就可以免费获得孙路弘老师互动教学视频随时随地帮你解读数学教学方法。同时还附赠《孙路弘儿童智力发展系列》的新书预读本《爸爸教的数学》和《妈妈这样教数学》的精彩内容。书中的每个章节都附有“妈妈自测题”帮助妈妈找寻到适合自己孩子数学学习的最佳方法,虽然这是一册家教书,但是书中还会穿插一些有趣的手绘插画,让家长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至于过于乏味。

  我是一名文科生,数学一直都是我的痛,也从来都认为数学太难,如果可以不学,那将会是学生的万幸。可是现在走出了校门才发现,那么多学科,数学的使用率还真是最高,也许正是居于这样的一个“逻辑”吧,我们当了父母之后总是希望尽我们最大能力帮助孩子们学习数学,可是往往我们教予的难以理解,孩子们原本没有概念的数学,就会在我们一次次的“强迫”下变得很可怕,这样心理上就会有负担,抗拒,自然而然,就更别提探索数学的乐趣了。所以虽然我们懂得数学的重要性,但是引导方法很重要。在《妈妈教的数学》这一册书里,就首度将数学启蒙与儿童心理学高度结合,运用“兴趣激活”的方式推动孩子智力自然发展。作者强调从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感受”数学,由此衍生通透、牢固和全面的数学思维。

  详细阅读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故事和实例,我很受打击:作者的妈妈太强大了,虽然在当时的农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竟然能够懂得那么多数学运算技巧,而且对于孩子的引导和兴趣的激发,方法竟然那么得当,而我,就别说引导方法和技巧了,就那些实例,我看过了解答之后都还不理解,哪怕那些题目,我会解答一题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更是难上加难!

  教育优秀的孩子,成为最好的妈妈,数理化必须通吃,重要的还是需要掌握技巧,从《妈妈教的数学》开始吧,潜心修炼成为“超能妈妈。

  《妈妈教的数学》读后感(六):每个妈妈都能轻松掌握的数学启蒙方法

  朋友给我转来在朋友圈看到一个的段子:

晚上十点多,从楼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咆哮声:“什么关系?啊!什么关系?!说!到底什么关系?”我那颗八卦的心疯狂的跳跃起来,趴到窗户上支起耳朵认真的听着下文。女人继续气愤地喊到:“互为相反数啊!?!%¥#&*……”我默默的关上了窗户。。。

  哈哈一阵大笑之后,纷纷感慨自己以后或许就是那个大半夜还在陪读的妈妈,同时也很心疼那个十点多还在写作业的孩子。

  朋友:数学真有这么难学吗?

  我: 嗯,真的很难! 难,你的孩子以后也要学呀。

  朋友:怎么办?我的数学这么差,怎么辅导呀?我可能还不晓得它们是互为相反数的关系(捂脸)

  我:我来给你讲个故事吧?(一脸的狡黠的笑容)

  从前,有个小男孩,记忆力不太好,九九乘法表总是记不下来,曾经试过被老师要求当着全班同学把九九乘法表朗读出来,读错一次多读十次。毫无疑问,这个小男孩是经常会读错的,他甚至恨透了这个叫“九九乘法表”的怪物。也因为如此,他成了课后被留校同学之一,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妈妈把他接回家的时候。

  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和他玩起了手指游戏。

  妈妈先让他伸出十个手指,左边第四个手指弯下去,问:“剩下多少根手指?”

  小男孩:“9根。”

  妈妈在问:“弯下去的手指左边右边分别剩下多少根?”

  小男孩:“左边3根,右边6根。”

  妈妈又问:“你弯下的手指是第几根?”

  小男孩:“第四根。”

  妈妈突然发问:“那你还记得四乘以九等于多少吗?”

  小男孩:“嗯,三十……几来着”

  妈妈悠悠地说道:“左边剩3根,右边剩6根,四九就是三十六。”

  听了妈妈这样一说,小男孩眼前一亮,又演练了一遍妈妈教的方法,还跟妈妈把乘法表里面九的部分全部演练了一遍,小男孩一路上玩得特别开心,特别入迷。

  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做孙路弘。

  孙路弘,脑力工程师,中国奥数第一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从初中起就表现出优秀的数学能力,1978年时成为中国首届奥数竞赛获奖者。1985年回到母校北京著名的实验中学任数学老师,担任中国第一个小学奥数班班主任。1990年赴澳大利亚从事中小学的数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

  孙路弘还写了一本书叫做《妈妈教的数学》,书中将数学启蒙与儿童心理特点结合,运用“兴趣激活”的方式推动孩子数学思维自然发展,系统地阐述了妈妈教的数学其实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感悟”数学,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即是“指尖上的数学”、“格子里的数学”、“说着玩儿的数学”、“词汇中的数学”以及“错误中学到的数学”,帮助孩子在生活中衍生通透、牢固和全面的数学思维。

  孙路弘在大学的期间还跟随了北师大心理学系林崇德教授,系统学习皮亚杰的幼儿教育理论,当他长大了之后回忆起这件九九乘法表事件,发现妈妈对自己进行的数学启蒙,符合儿童心理成长的特点和次序。妈妈避开他记忆力不足的弱点,用游戏的方式从手指开始展开乘法的旅途,并让他变得与众不同。

  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第一次伸出自己的小手,代表自我要努力进入这个世界之中。手是幼儿感悟世界的重要器官,它直接影响大脑,受大脑支配,同时,又对大脑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手指对大脑的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婴儿从三个月就开始用自己的小手来探索世界,刺激大脑细胞的发育。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强调,手就是外部的大脑,手的精细动作就是锻炼大脑的体操。因此,孙路弘认为,在四五岁开始学习加法的时候,用手指也是直接刺激大脑接受数量变化的好方法,既然加法能够让孩子来练习,那么乘法也应该可以用手指来练习才对。

  我们学习九九乘法表的时候也是不断重复背诵,依靠老师大量单纯地灌输,没错,最后我们都记住了,可是对数学的热情似乎就减少了。儿童心理学学科指出,孩子学习任何新知识、掌握任何新能力、建立各种新概念的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的,不仅有术语的认识、熟悉、运用、掌握的过程,还有亲自动手尝试的过程。再回过头来看孙路弘学习数学的方法,妈妈引用了游戏的方式,提升了数学学习的吸引性、趣味性,调动了孩子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探索性,恰恰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

  前几天,我们家庭聚会看到大姐一家都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详细地询问了一下,原来,自从小外甥上小学之后,她下班回家要辅导孩子写作业,写写弄弄他们每天都做到10点、11点才洗漱睡觉,第二天又要一早起来上班。我笑了笑,大姐继而抱怨说,“你看他在做作业眼睛骨碌骨碌转,像在认真思考做作业的样子,谁知道后面检查全都是错的,不是因为粗心就是因为不会,一切又要重头来一遍,怎么能不晚!”

  我想起《妈妈教的数学》里,孙路弘提到建议在做题目的时候鼓励孩子把思路说出来,这样一来,除了可以了解孩子的解题思路,了解到孩子卡壳的地方,后面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认识问题,还能让孩子在思维水平上有很大的提高。任何能够说出来的内容都是对自我意识的超越,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双核处理器,无论在速度上还是深度上肯定能超越单核。这便是孙路弘说到的“说出来的数学”。

  看到这点,我是深深表示赞同的。妈妈能够知道孩子不会做题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发孩子对追求知识的渴望,培养孩子良好的内驱力。

  在学校的教学,老师一人面对几十位学生,老师的教学方式是需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很难专门为某位同学专门涉及多种教学方案,如果有同学跟不上教学进度只能靠自己和家里,如何在孩子现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合适的方法引导,引起孩子的兴趣,从而自主探索,这其中妈妈的做法就尤为关键。

  数学属于一门基础学科,达芬奇在家学习的学科就是写作、阅读和数学,而妈妈圈里数学启蒙的热度也不亚于英语启蒙,足以证明数学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而这本《妈妈教的数学》不但结合了孙路弘幼年学习数学的经验及多年的教学经验,还结合了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理论,教会我们其实数学并不是猛兽,只要用对方法,数学基础薄弱的妈妈照样能够进行数学启蒙,启发孩子的数学智慧。

  那对的方法指的是什么呢?

  孙路弘就在《妈妈教的数学》中主动提出:妈妈教的数学并不是招数、技巧,也不是口诀、宝典,而是让心智开启的钥匙,让兴趣迸发的力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