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7 21: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读后感精选10篇

  《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是一本由【美】克雷格•马尔金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元,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读后感(一):自卑?自恋?自信?你可以让自己做的更好

  古希腊神话中,美貌少年那喀索斯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他一天天的守在湖边不忍离去,只因对水中的自己爱慕不因,最后终于因为活力耗尽而亡。死后那喀索斯化为一株水仙,所以在英文中水仙花的拼写便是narcissus,而那喀索斯也成为自恋者的代名词

  按照以往的印象,“自恋”这个词应该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语,往往用于形容一个人自我陶醉行为习惯。与之相对的词语是“自卑”,自卑的人总是在不断的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什么时也做不好,不敢勇于表现自己。

  其实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自卑或自恋的情结。如果把自卑到自恋的距离想象为一条从0到10的线段,那么处于这条线段两个极端的人应该都属于心理健康的人。 处于0位置的人,从来都不会认为自己的独特的,他们总是默默的躲藏在自己内心的角落中,心中总是一片黯淡,毫无光明可言,这便是自卑者。而处于10这个位置的人,则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那种妄自尊大的人,他们恨不得全世界所有人的目光,时时刻刻都集中关注在他们的身上。如果别人不承认他们的重要性,他们自己就会不复存在,这种人就是自恋者。

  心理最为健康的人,应该是处于这条线段的最接近中间部分的人。他们并不会一味的否定自己,过分的卑谦。他们也不会毫无节制的炫耀自我,无限膨胀自己的虚荣之心。他们将自卑与自恋的尺度拿捏的恰到好处,在这类人的身上,你会看到一样充满阳光东西,那就是自信。

  过度的自卑与过度的自恋对一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只有学会调节好自卑与自恋在自己内心中的比例尺度,才能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拥有充分自信心的人。

  美国哈佛大学学院心理学教授克雷格.马尔金将在他所著的这本《自信向左,自卑向右》的书中,将为你重点分析人的自卑、自恋、自信三种心理状态特征与成因,以及这三种心理状态在家庭教育职场交往中的不同影响与应对。

  面对自卑者、自恋者、自信者这三种不同人群人际交往,你将该有何种行为表现?此书能够让你在学会能够与他们游刃有余打交道的同时,能够正视自己的内心欲望与自身缺陷,知道如何准确的定位自己,调节自己,让自己做到不骄不躁不卑不亢

  你愿意成为怎样的一种人?自卑者?自恋者?自信者?看完此书,相信你会做得比原来更好。

  《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读后感(二):看穿人性,挖掘性格真实一面

  自信、自卑、自恋,是心理学中的三个名词,指对自己所持观点的一种表现,都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凡事过犹不及,不管是自信、自卑,还是自恋,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着自己正常的行为和思维严重可能会危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古希腊有个名叫那喀索斯的男孩,因为是河神的儿子长相极其俊美,引来众人倾慕,但是,都被他一一拒绝,其中一个倾慕者在被拒绝后,抽剑杀死了自己,临死前向复仇女神祈祷,让那喀索斯尝尝单相思滋味,在复仇女神的诅咒下,那咯索斯在泉边喝水时,看到了自己的脸而不识,误以为坠入情网,当他想靠近水里的自己时,脸庞不见了,几番下来,最终那喀索斯以投入泉水、化作白花,永远地凝视着水面

  那喀索斯过于看重自己,胜过了善意爱情,胜过凡人世俗世界,胜过任何人,甚至神。如果不是这么的过分看重自己,看低其他,那喀索斯也不会化作花朵,永生永世盛开泉水边,垂涎自己而不自知。这和现实生活中的女神男神,拥有绝佳的容貌,故而认为世上无人可与自己匹配,最终只能顾影自怜。

  而说到自卑,不由得想起《红楼里》的林黛玉。她因成为孤独而自卑,又因自卑而自我爱抚,变成了自恋,又因为自尊而多愁善感。在弗洛伊德的自恋理论中,自恋最原始时候,是一种自我的保护意识,林黛玉又特别敏感,总 觉得自己不可爱,不会被爱,所以,当这种保护意识因为现实,而变得愈发强烈的时候,她只能一边顾影处怜,一边心胸狭窄,最终,变成了抑郁结局也是凄凄惨惨戚戚。

  自恋,也叫作自觉独特,说白了就是自己觉得自己很特别,特别美、特别好、特别帅等等。自恋的强烈驱动力会造成三种行为:外向型自恋者、内向型自恋者与共享型自恋者。外向型自恋者多数喜欢大声喧哗、爱慕虚荣,每时每刻都试图成为焦点;内向型自恋者又叫脆弱型、隐蔽型或过敏型,毫无疑问,林黛玉属于这类内向型自恋者。那么,什么是共享型自恋者呢?这个类型是最近才得到研究者确认的类型,这类人群并不在意自己是否是最棒的那个人,而是觉得自己是个善解人意,有同理心的良师益友,自诩为馈赠者,而非索取者。

  对自己有信心是好的,但切勿过度的自我膨胀,自视甚高,而瞧不起他人,过度的自信就变成了自负,马谡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马谡,字幼常,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因读过不少的兵书,平时很喜欢讨论军事,诸葛亮很信任他,任用他作参军。虽然刘备在世时曾叮嘱诸葛亮,此人不够踏实,但诸葛亮却不以为然,反而派马谡为先峰,王平做副将。由于马谡只会纸上谈兵,而不据实际情况,也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建议,最终在街亭一战中败北,也就有了马谡失街亭这一典故。

  自恋、自卑、自信,这三种心理状态,都不是天生就形成的,而是在生活环境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尤其是孩童时代父母的对于孩子的养育有两项重要因素亲切度和控制度。亲切度即父母给予孩子的体贴关爱和照料;控制度是父母给孩子的指示监督引导。亲切度太多,容易变成宠溺;控制度太多,容易变成独裁,所以,要掌握好这个度,平衡好这二者间的关系,运用实践坚定的同理心、抓取良好行为,树立脆弱典范设定限度,亲切且尊重……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成长,拥有美好未来

  《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读后感(三):那喀索斯不止在神话

  那喀索斯,源自希腊神话,是河神刻菲索斯与水泽神女利里俄珀的儿子。因为美貌和风姿,他被很多的神女所爱慕着,可是他却谁也看不上,直到爱上水里自己的影子。这应该是最自恋的故事了吧,可是那喀索斯不止在神话。

  其实我们应该首先正式自恋。自恋除了被认为是过度的自我意识以外,一直以来还被扣上诸如自大、自我中心、自我崇拜等负面词汇。诚然,自恋不好,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因为合理的自恋就是自信,一丁点自恋都没有就叫自卑了。

  可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海因茨 科胡特两位心理精神学家,都认为自恋是成年人的原罪之一,甚至图恩吉还认为“自恋是一种流行病”。但似乎所有人都忘了,适度的的自恋可以让人不那么焦虑消沉,我们都希望有一个积极向上朋友同事,甚至是领导,只有从不自觉独特和一直自觉独特的人才威胁我们的世界。

  还有一点有趣的是,微自卑者反射性地关注他人需求,极端自卑者对需求恐慌,微自恋者专注于自己的地位,极端自恋者特权感增强,当然还有最为冷酷最没有感情的自恋者,简直就是精神有毛病,他们几乎不考虑其他人,极端的自私自利对他人对社会都是一种威胁。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认识自己。无论是内心极度没有安全感,还是“贼喊捉贼”般的否认自己情绪,宣称是别人的,还是让自己的想法来影响他人,还是无端的崇拜他人,都可以从中判断自己的自恋程度,由min到max的变化也非常有趣。

  自知之后就该自治。自信的生活,适度的自恋可以平衡自己的利益以及他人和社会的需求。古人说得好,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也不可恨比天高。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伟大抱负是伟大人物激情。拥有他的人可能做极善或极恶的事。这完全取决于引领他们的原则

  微博:Demon大王 http://weibo.com/drawerzhang

  微博读书推荐作者 微博读物帐号 途牛签约旅行家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

  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书以及文字 日更一篇 喜欢的话可以关注

  《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读后感(四):合理自恋=自信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我的世界观都被颠覆了,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朋友与亲人,包括我自己。自恋这个词,一般都是平时我们开玩笑常用到的,形容人的自我陶醉的行为或习惯。本书作者是偶然看到的这个话题,并且发现母亲完全属于自恋个体,从而引发进一步的研究。 虽然说自恋可能有它的坏处,人们必然不希望被人用这个词来形容,但是自恋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存在必要。就像书名一样,自恋得适当就是自信,而一点都不自恋的人,就属于自卑了。虽然彻头彻尾的自恋型人格较为罕见,但我们很多人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不健康的自恋所带来的影响。当你同自恋者交往时,他们不切实际地看待现实会让你对自己和自己的感觉产生疑问。他们毫无羞耻心,傲慢自大,认为自己理应享受特权,令你愤愤不平。他们贬低你,让你感觉自己一文不值。他们脾气糟糕自私霸道,让你提心吊胆,不知什么时候又会受到侵犯。所以说从根本了解自恋,并适当控制十分重要。 我们身边时刻存在着自恋者,对于有些自恋严重的人,我们不需要对其产生恐惧或者厌烦。更何况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被动和自恋者在一起,这时要怎么做呢?要找到一种方式来摆脱被自恋者鄙视的感受,如果把他当成是个2岁大的小孩可能会好很多,用一种坚定而又宽慰人心口气和他们说话,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在平复自恋者投射在你身上的羞耻感时,不要有报复的想法,也不要有向此人挑战或对其进行教化的想法。如果太较真的话,只会让你受伤害的程度更深。千万别做冒犯和挑衅自恋者幻想的事情,记住他们对现实、真相或你都不感兴趣。 当你学会了控制自身与观察他人的性格,你就能做到在社会中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哪怕我们真的是病态性格,也不要气馁,要学会正视这一切,这样一来才能加以改正。我们要知道,别人做的很多决定都是他下意识做出来的,不是他突然想这么做,在抱怨他人之前先想想对方是什么性格的人。当你真正明白了这些,你会发现无论是自信还是尊严,都是你自己决定的,别人对自己可以起到对照左右,却永远不能改变自己。 总之看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对这个世界有个全新的认识,你的事业道路也会变得更加通顺。

  《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读后感(五):自恋新解读

  自恋这个词来自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自恋的人,他们喜欢照镜子,走在路上对着橱窗照一照,玩手机的时候对着屏幕照一照,甚至读书上课的时候会在书里贴上一面小镜子也要照一照。这样的行为常常会被大家开玩笑,当做笑柄流落在一个又一个聚会。慢慢的,我们都会觉得自恋是个很不好的事情,自恋的人是怪癖,也越来越不喜欢和自恋的人一起玩耍。

  而《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这本书让我对自恋有了新的理解,作者马尔金博士重新对自恋进行解读,自恋不是难改的性格缺陷,也不是严重的心理疾病,或一场由社交媒体迅速传播文化瘟疫。认定它是一个问题,就像认定心率、体温或者血压是问题,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它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普遍人类倾向:自觉独特的动力。

  书中给了自恋、自信、自卑不同以往的新定义,比如自恋是一个自觉独特的分布谱,每个人都在绝对无私到绝对自大之间变化,这些解读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我们之前的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觉得自恋就是不好的,是应该受到批评的,而实际上自恋也是分健康的自恋和不健康的自恋。不健康的自恋才是应该受到指导和引导的,健康的自恋则应该被发扬。健康的自恋相信自己可爱的,并认为这是不证自明的,不管别人评价如何。这样的人对自己有一种基本的信任,认为自己就是值得喜欢的,即使有人批评我,也肯定关心爱护我。这样的心态对于更好的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大有裨益的。

  在生活中,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会是极端的不健康自恋,更多的人是处在中间的某个位置,或者稍微更偏近健康的一端或不健康的一端。我们会对自己的小细节孜孜不倦改善,比如女孩子出门之前不厌其烦搭配衣服包包、在美甲店一待就是半天,我们也会因为自视甚高觉得找不到能和自己相配的爱人

  每个人都应该爱自己,但是爱得过了火就危险了,就容易向不健康的自恋靠拢。太过于自恋的人总是沉醉于自我欣赏,又很在乎别人是否关注自己,并且总是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或赞美,但因为缺少一种与他人平等相处、沟通的能力,所以会活得很累,心累而且患得患失。

  作者马尔金博士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使用很多生动的案例,让读完这本《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的我们受益颇多。《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帮助我们认清并且重新理解自恋的含义,给出自恋的新解读不仅仅是给我们重新科普了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出了我们普通人日常交际的具体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并且帮助我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热情自信地生活。

  《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读后感(六):每个人都是优秀的

  这个书名或许起的不是很好,或者直接叫《什么是自恋》更合适些,因为这本书里讲的是自恋的事,“什么是自恋?”起《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这个书名以致于我一直以为这本书是讲自信和自卑的事。自恋这个话题在谷歌的点击量不断增长,与此相关的文章也不断出现。然而,“自恋”每次出现的含义似乎都不相同。实际上,“自恋”出现越频繁,其真实含义越难以捉摸。唯一确定的是,成为自恋者是“不好的”——真的不好。在《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一书中,马尔金博士提出一个颠覆性的新模型来理解这个经常被误解的词。马尔金认为,自恋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自觉独特的分布谱,每个人都在绝对无私到绝对自大之间变化。基于亲自调查研究以及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马尔金博士使用生动的案例,指导读者日常交际的具体策略,尤其是与自恋人群打交道的技巧。同时,马尔金解释了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恋是保持一个健康的自我价值观的基本要素。通过使用新工具——自恋测试,他不仅向读者展示自恋测试的全过程,而且针对不同交际对象,提出阻止不健康自恋和培养自信的具体方案。

  作者和我们讲述了“自恋”的历史,还在《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一书中和我们畅谈他对于这一种精神状态的各种深入研究,通过他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自恋的好处和坏处,看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空间里,陷入极端自恋的危险境地,同时帮助所有人,包括那些不够自信的人,找到自己的声音,帮助他们更具热情,自信生活。可以说,这是一本超越科普书籍的科普书,或许正如作者所研究的那样,我们确实需要适度的自恋来鼓励我们生活和工作,使我们不至于那么焦虑和消沉,可以说,一切事物都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微自卑者反射性地关注他人需求,极端自卑者对需求恐慌,微自恋者专注于自己的地位,极端自恋者特权感增强,当然还有最为冷酷最没有感情的自恋者,简直就是精神有毛病,他们几乎不考虑其他人,极端的自私自利对他人对社会都是一种威胁。

  可见我们需要对自我有个清楚的认识,先有自知,后才有自信,不至于在自恋中越走越远,也不至于会自卑,看不起自己,我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优秀的一面,只是你自己可能现在还没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罢了,相信自己,适度自恋、拥抱自信、远离自卑,这样你就能做最优秀的自己。

  特别鸣谢拾光书屋

  《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读后感(七):小自恋大自信

  arcissis是水仙花,而Narcissism是自恋,这来自一个古希腊神话,这本书开篇就写了这个关于厄科和那喀索斯的故事,之前在陈丹青写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里也有看过这个故事。那喀索斯爱上了水中自己的倒影,最后变成了池水中的一朵水仙花,永远的凝视着水面。

  自恋是人性的基本特性之一,或多或少。朋友曾这样形容我:集自卑与自恋于一身,我欣然认同。关于自卑,我觉得我骨子里就有一种悲观的因子,虽不至于自卑到尘埃里,但有时候会感觉怯懦。然而我又时常“自诩”聪明,奔走相告,自恋感爆棚。

  自恋。这是一个我们现代人流行的“通病”。唔,谁还没在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平台上晒过几张自拍啊。智能手机为此提供了沃土,咔嚓一下,不到一分钟就可以把自己美美的展现给手机另一端的众多亲朋好友欣赏。

  自恋,门槛低,向来也褒贬不一,作者以一个心理学家的角度为自恋正名,合理的自恋有其益处,因为它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的人类倾向:自觉独特的动力。独特,(不禁想起王小波笔下的那只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自恋,这算是在为自己独特储蓄力量。

  相由心生,自恋的人,应该要会周身散发一种独特的魅力,会更爱自己,更相信自己。

  之前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别人给的那叫依赖,自己给的才是安全感。安全感,我觉得吧,这是我们都应该努力给自己塑造。那些流浪猫/狗有时候吃东西的时候,总会十分的小心,一点小声响就会引起它们的胆怯,一定是它曾经在类似的情况下经历过危险,才会战战兢兢。这是一种恐惧,自卑,也是没有安全感,对自己,对现状的不满,会产生难过,焦虑,嫉妒,悲愤,会让自己陷入深深的旋涡,一个人缺乏自信,就容易对环境产生戒备,从而怀疑自己。

  ……

  自恋到忘乎所以;

  自卑到无法自拔。

  卡耐尔在调查了很多名人的经历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可见心理素质,良好心态的重要性,要不偏不倚,不自卑,不自负。自信是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标码。

  马尔金博士把自卑和自信分了层次,0至10,以五为分界点,中间是最健康的心态。凡事都有度,如果过分沉醉于自恋,就会像那喀索斯一样,最后以悲剧收场。

  这是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其实更需要一种健康的自恋,毕竟社交媒体平台是个非常有效而又快捷的工具,每个人都更容易来表现自己,获取认同这也是我们的一种本能倾向。我们需要精神支柱,需要动力,如果对自己不认可,哪来的奔头。

  健康的自恋即自信,是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情况展现对自己期望的合理认知。让我们一起小自恋大自信。

  特此鸣谢【拾光书屋】

  看书摘抄·看心情

  《自信向左 自卑向右》读后感(八):一张叫自恋的面具,戴给别人看,也戴给自己看

  《自信向左,自卑向右》是哈佛大学教授马尔金博士的知名心理学著作,通过多个案例,重点分析了人的自恋、自信、自卑三种心理状态,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表现,指导读者正是自己的欲望和自身的缺陷,学会与不同性格和心理状态的人相处,学会与真实的自己相处。

  书的开篇引述了一篇古希腊神话“一个叫那喀索斯的男孩过分自恋于自己的美貌,最后因为沉迷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成为了一朵水仙花”许多故事的讲述者希望借着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自恋将导致自我的毁灭,那喀索斯也成为了“自恋”的代名词。

  自恋,形容自我陶醉的行为或习惯。这个字眼通常带有贬义,代表夸张、自满、自负、自我、或自私。当用在一个社会团体的时候,它通常代表精英主义,或者对他人疾苦的冷漠或不闻不问。但是作者似乎对自恋有着不同的看法。“自恋不是难改的性格缺陷,也不是严重的心理疾病,而是一场由社交媒体迅速传播的文化瘟疫。认定它是一个问题,就像认定心率、体温或者是血压是问题,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它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的人类倾向:自觉独特的动力。”人类确实有着天生的优越感,因为我们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但大部分自恋者都有些许的人格障碍

  关于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成因大多是因为患者在早年的经历中体验过人际关系上的创伤,如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父母对其态度过于粗暴或过于溺爱等等。有这样一些经历,使得患者觉得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应当的。这种说法在我室友的身上得到了验证,从小父母离异的她,在性格形成初期就极度缺少父母的关爱。以至于现在她习惯于用自恋的方法来获得别人的关注从而取得心理慰藉。

  许多人自恋是因为看不清自己的位置,而这些人的自恋行为是在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就如同我刚刚说的室友,她经常说自己的身材非常好实际上是一个160多斤的胖子。她不愿意别人因为她的肥胖而嘲笑她,于是她就用一种自恋的方式告诉别人——我不在乎我的身材。自恋像是她的面具,戴给别人看,也戴给自己看。

  书的结尾,作者说“我们都有点像那喀索斯。我们穿行于生活的森林,在途中遇上其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欲望、自觉独特的需求。想想那个年轻人的生活会有多么不同,如果他不是忽略遇到的人,消失于自身,而是停下来聊天,了解他们,共享美餐,然后继续上路。想想厄科的生活会多么不同?如果她能停下来在施过魔法的池子里看看自己的映象,对自己的形象产生一丝喜悦,潜入水中,再重新冒出,因为深入自我的旅途而充满活力。也许她就可以打破自己的诅咒,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自恋者如果能多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卑者如果发现自己的一丝优点。如果两者能够真正的学会如何平衡自我利益与他人需求,那么你将拥有健康的自信生活。

  特别鸣谢[拾光书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