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医院》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医院》的读后感10篇

2018-05-01 21: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医院》的读后感10篇

  《医院》是一本由韩松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医院》读后感(一):我们的“药时代

  第二遍阅读完韩松老师的《医院》,在《红色海洋》之后,这是我最喜欢的韩老师的长篇。对于死宅的我来说,《地铁》《高铁》《轨道》中的某些内容,并不会有太过直观感受,然而医院,则是一个无可避免的去处同时,在各种媒体上,医院、医生以及病人这些词,也在以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出现在我的视线之中,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一种贴近的感觉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人公出差C市时因为喝了酒店矿泉水而腹痛,被送入市中心医院,经历了系列事件后住进医院,他在女病友白黛的指引下,发现整座城市是一座医院,这个时代是一个“药时代”,他在“附体”的蛊惑下逃出医院,又被抓住强行做了手术。这样的情节即使剧透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关键的不是故事,而是附生在简单而又荒谬的故事之上的一切。

  韩老师的一些故事会选择这样的模式,先是被扭曲被挤压被夸张的现实,然后剥开这些脓血淋漓东西,看到被异化的世界,却开始分不清被异化的是真相,还是身处的是真相,最后上升到宇宙高度再回落到似真似幻的现实。这三个部分对应着看病、治疗、手术三大章节。在每一个章节中,都出现了一个女人,将男主角送进医院附生在“药时代”的浆姐,和男主角一起游历医院的白黛,以及由患者成为医生的朱淋。浆姐被医闹者炸死,白黛追问着“医生是怎么死的”,然后在成为见习医生后自杀,而朱淋“死而复生”后,由一个少女蜕变成熟女人,在男主角眼中化作飞翔的蓝孔雀,与故事开头在火星上坠落的“孔雀明王”号以及医院遗址完美呼应,展现了飞翔和坠落,兴起与废墟对比之美。

  原以为C市是China,后来发现是Cosmos。宇宙,社会个体,医生与佛陀,药时代和医药朋克,依附和维护现状愚昧者,被个性勇敢诱惑的懦弱者挣扎着死去的反抗精神死者和未死者,以及逃不掉的我们,都是这个生病了的宇宙的一部分。

  很喜欢里面的一些观点,对于“饥饿基因”的论述,关于家庭和死亡。也很喜欢那些有着特殊美感句子,犹如在血污中起飞的天使更喜欢期间遍布各种隐喻,比如蓝孔雀,比如21克的附体。

  《医院》读后感(二):非常抱歉韩老师,但是只能给三星

  有些时候作家对于自己围城的突破,是需要极大勇气力量的。

  我记得最早阅读韩老师的作品,是从《红色海洋》开始的。《红色海洋》所带给我的世界,充满着残暴疯狂而又饱含令人欲罢不能魅力。红色海洋里的的世界将我们整个世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连结在了一起,就像这个世界的本身那样展露无遗。无论是荒蛮得令人作呕的原始黑暗,还是之后不经意间闪耀出的文明光芒,那些都生动形象跃然纸上文字中间包含的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反思和近乎怜悯的祈祷让人感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在那之后,我才明白科幻原来还有如此令人惊叹的写法。

  从一定程度上讲,韩老师写的大部分文章与洛夫克拉夫特的文学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在他们所构造的世界里,无论是主人公还是整个世界,都是不正常混乱无序而又疯狂的。从文章的开始到结束,没有目的没有事实没有希望,甚至有时连故事本身的开始和结束都没有。故事的主角就像水中的枯叶一般漂浮晃动直到沉入水中,尽管主角想尽一切办法探索这个世界的真相,也归于徒然无功。但不得不说,这,竟然也是文学的一种美丽之处。

  但抱歉的是,如果《红色海洋》能给五星,《高铁》能给四星,那么《医院》就只能给三星了。从时间顺序上看,这几部作品,格局一部比一部小,思想深度一部比一部浅,文学性一部比一部差。单就《医院》来说,借助配角来阐述作者的思想,描述和思想过于浅显直白,似乎只是为了黑而黑,不再是与读者互动让读者来进行思考,而是简单粗暴直接将一种思想灌到另一种思想里,这样的作用大打折扣。与此同时,描写手法也不能令人满意。韩老师这部作品实在是令人感到可惜

  如果我强行给这部作品5星,既不能让别人信服,也是对韩老师的不尊重。我真心希望能够看到韩老师的突破。

  祝韩老师能够早日摆脱失眠抑郁困扰

  《医院》读后感(三):韩松科幻现实主义扛鼎之作

  时隔四年,继《地铁》《高铁》的热销之后,韩松为我们带来了又一部反乌托邦里程碑之作!

  “得什么,也不能得病”,这一次,欢迎来到“药时代”,进入噩梦栩栩如生的“医院”, 直面白大褂的诱惑,重置医患关系与性别关系,而治疗,抑或逃离,我们是否真有选择?……

  如何思考我们时代的医疗变局?怎样理解宇宙尺度的病与痛?韩松给出了科幻现实主义的解决之道,“用科幻的思维,把现实中的荒诞重新组织成为具有强烈逻辑性、理性的东西”,就像侦探一样,不仅目击案件的现场,而且挖掘记忆秘密,把那些正在遗忘中的,却噬咬人的心灵潜意识的,阴阳交界处的,重新回忆记录下来,形成一幅更精细确致的地图

  《医院》读后感(四):帝国下的出路

  药帝国一下就吸引了我,正是因为自己目前也在医院里面扎田野。不得不说,这篇《医院》算是我理解的科幻现实了。

  从最开始杨伟住院就觉察出现实和科幻胶合在一起,各个随时死去的人和各个冷漠的医生,正是大部分情况下医院的常态。从最早的陪诊女服务员小时就在医院的环境长大,与医院相依为命,似乎也是市场或者社会生活代表人物,与医疗紧紧相偎,密不可分。正是由于此,医院里也可以给他开后门走捷径。加号、排队、做检查等又是非常现实非常日常的就医行为,放在这篇小说中,描述得也不显乏味,反而因为不同的小插曲显得精彩,让人颇注意起这些小细节。最后杨伟排队成习,到哪里都想着插到队伍的最后一个,等待排队。直到“海那边”等待面见“圣上”时亦是如此。这对于很多不排队的国人来说倒也是不错的反讽。同时也是证明了到哪里资源都是紧张样子。排队就是无处不在。也正是这些不断出现的小细节吸引我。

  后来出现的宇宙一开始以为会让人反感,后来发现远远没有。走进了附体的世界,不知真假也让人感受到身体疾患逐渐转移到精神疾患,而精神疾患通过身体疾患的手术来解决也更是穿越了身心的两元体验,看不到的物和看得到的物似乎让人感觉医生的世界和我们的存在很大差别。他们将可见的不可见的均作为可见的“病”使用可见的“药”来对待,然而真正的致病原因永远处于未知。这也似乎是我在观察基因检测问题体会到的。

  最精彩的还是在整部小说中一直存在的二者对话!很精彩!一方是医院,一方是患者,两种声音一直对话。知道患者自己变成了医院的话语,附体变成了患者或者另一第三方的声音。这种交织让读者一直处于两种或者三种视角中,维度较多,相对来说也不显得单调乏味,让人忘记世界的多维度性。所以,真的很赞这本,应该是近期最佳了。感谢学姐分享让我看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