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读后感10篇

2022-04-06 03:35: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读后感10篇

  《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是一本由许仁图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72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读后感(一):《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大陆首发

  http://finance.china.com/fin/sxy/201404/22/0104943.html?qq-pf-to=pcqq.c2c

  前清最后一位王爷爱新觉罗·毓鋆的传记——《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讲述一位传奇王爷的一生。经由北京爱智达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上海三联书店出版,首次在内地发行,日前陆续在全国新华书店及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各大商城上架。

  爱新觉罗·毓鋆为前清礼亲王代善直系后代,外界都敬称他为“毓老”而不名,毓老自幼受宫廷教育,师事陈宝琛、郑孝胥、罗振玉、柯劭忞、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和叶玉麟诸先生,为末代皇帝溥仪伴读。1947年被蒋介石监管至台湾,在台湾宣扬中华文化六十余年,及门第子有上万人之多,遍及海内外与各行业。毓老一生倡经世致用之学并注重对时势之分析,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和和生机。2011年3月20日于台北市家中辞世,享寿106岁。

  毓老既传奇又神秘,近代人物罕见,内地跟港澳都不知道这号精彩人物,这部毓老的记载文字,既是传记,又是一部传奇。可以让读者了解前清末年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还有伪满洲国的真正面目,以及蒋介石监管民国名人的轶事。

  毓老从四岁开始读书,读到一百零六岁,读书百年,读书之久,古今中外未见,可说是传奇。

  老年无病,头脑越老越清楚,智慧越老越圆通,四十一岁到台湾即从事教学,教诲弟子六十年,超过万人。诲人不倦六十载,收徒之多超过孔子,不可不谓之传奇。

  早年在紫禁城毓庆宫当末代皇帝溥仪伴读,宫廷老师集天下鸿儒硕彦,陈宝琛、罗振玉、王国维、郑孝胥、叶玉麟、柯劭忞、康有为等人都是恩师,毓老的师门渊源、风仪,当然也是传奇。

  只有清华大学国学院旁听生学历的毓老,晚年教导洋博士弟子读中国古籍约百人,他的推荐函在美国的学术界,分量不下学位证书,洋博士弟子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执外国汉学界牛耳,这分成就从来未有,以后也不可能有,说传奇当不为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者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东方人大都只闻昭昭恶名,未见其人,在伪满洲国当末代皇帝溥仪御前行走、掌管军机的毓老,曾奉溥仪之命远到德国面见二人;毓老还在伪满洲国军官学校讲王道,听课的人包括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和前韩国大统领朴正熙,老师的际会风云,绝对是脍炙后人的传奇。

  毓老不喜浮世之名,不接受媒体采访,上课不谈自己出身背景,本人又十分威严,弟子们只知道老师十分神秘,却不晓得当年的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不敢大用毓老,又怕被共产党利用,在1947年,继张学良之后,将毓老监管至台湾。蒋家父子失去政权来台湾,对其仍不放心,派调查员伪装成弟子,监听其一言一动。

  少年时立志“复国”,其后为“复国”而奔走。他的“复国”不是建立“满洲国”,而是要恢复大清帝国。这个“复国”志向不可谓不宏大。日本战败投降,他的“复国”大业也随之告终,且成了阶下囚,1947年被国民政府送到台湾看管,毓老虽然成为受监视的阶下囚,却立下了“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的宏愿——发扬夏学文化为拯救世界的公天下文化志向,设帐授徒,按部就班,迈向目标。北京清华大学副校长来台敦请毓老到清华开设书院,不意突然坐化,于2011年3月20日去世。在追悼会上,学生刘君祖(易学大家)代表众弟子致词说毓老讲经一甲子,一般认为这是“述而不作”,但毓老“把经讲活,经世致用是以述为作”;马英九也颁发褒扬令,奠定毓老一代宗师地位。

  毓老恢复大清、发扬夏学,这样的志向不可谓不宏大,于逆境之中毫不气馁,积极作为。在台湾终身不再娶、终身不再仕,不接受国民党的津贴和补助,靠着前来求学弟子的学费,过着自食其力的简朴生活,洁身自爱,有为有守。其不为人知的坎坷一生,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爱情,还有很多的谜团,且让我们在这部书中去寻找。

  《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读后感(二):跨世纪最后一位经学宗师传记出版

  书名:《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

  作者:许仁图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2014年4月,上海三联书店隆重推出在内地首次出版的《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揭秘跨世纪最后一位经学宗师、最后一位王爷爱新觉罗·毓鋆的传奇人生。

  本书系毓鋆较亲近的弟子许仁图所写,因毓鋆一生行事,学生知道的非常有限,他的师兄孙铁刚说:“仁图不惮烦劳,勤访同门,检索文籍,东鳞西爪,才写成了这本传记。”

  享寿106岁的爱新觉罗‧毓鋆,人多尊称“毓老”,前半生活跃政坛,来台湾后专注讲学,过着“民间学者”生活,以传承中国文化为志业。正如毓老的学生所说的:“他像一阵天风,从大陆吹到台湾,把消沉将熄的中华文化的灰烬吹醒,给年轻人带来光明和力量。”

  毓老出身清朝皇族,出生于1906年,为礼亲王代善直系裔孙。祖父世铎在光绪年间曾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毓老4岁由母亲亲授四书,6岁进宫陪溥仪读书,师事陈宝琛(溥仪之太傅)、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经史子集,也曾留学日本、德国,曾是伪满州国第二号人物。

  “毓老”一生充满传奇,毓老前半生在政坛上叱咤风云,熟读兵书,喜欢用奇谋、奇计。在伪满洲国期间,曾经做了令溥仪担心的决定,主动找上抗日分子商量,自己暗中也成为抗日分子。伪满洲国在日本操控下成立,他是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御前行走,负责军机,按理说,他要配合关东军,对抗中国军队、特务,但毓老对日俄战争的两个对战国日本和苏联都恨之入骨。抗战期间,毓老捉到国民政府的特务,在耳朵打一个洞就放走,遇到日本兵,有机会就开枪;甚至常暗夜身带双枪,看到恶行恶状的落单日本兵,毫不客气地开枪。毓老与蒋介石相差十九岁,两人留学日本未曾碰面,但蒋介石可能一时起意,一如张学良,自己不敢放心大用毓老,又怕为共产党所用,遂决定了他下半生的命运,将他监管在台湾,监管在蒋介石所谓的“干净土”。

  毓鋆到台后深居简出,每天以读书为乐,直到1960年代开始教授外国人经史子集,1971年又开设“天德黉舍”(后改为奉元书院),教授中国人经史子集,毓老讲课旁征博引,切合时政,不少台大教授、学生趋之若鹜。他的授业很严格,学生要先上过一年《四书》班,才能选修《五经》或诸子典籍。毓老教导以德为本的修身之道与帝王之学,客厅内总坐满数十个学生,围着一圈又一圈。

  鉴于“五四”之后中国文化受害太深,毓老曾对弟子说,当今第一要义就是复兴华夏文化、复兴天下为公的中国文化,他认为华夏文化,就是天下文化。1984年12月25日,毓老手书“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的条幅, “以”者,用也。“夏学”为中国人之学。这是毓老见世界纷扰不安,西方之学以私利夺权为治国要义,无法一平天下,唯有从夏学的深奥义理,去寻求拯救世界的真文。但是夏学奥质详载典册,寻求拯救世界真文者,毓老之后,又有何人?

  毓老于2011年3月20日清晨坐化于家中,在追悼会上,马英九亲发褒扬令,褒扬令全文为:

  当代经学家刘柱林,本名爱新觉罗•毓鋆,沉潜醇谨,识度清迈。幼岁娴诵四书五经,修习格致西学,及长负笈日本、德国,覃思邃密,绩学博文。只身来台后,曾远赴台东部落执教,启迪沾溉,嘉惠原乡。嗣任教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暨辅仁大学、文化大学等学校,阐扬儒学经典奥旨,析论法家治术精微,志道游艺,桃李门墙。复开办奉元书院,畅申修齐治平哲理,厚植庠序教化功能,勤摅淡泊,述而不作;乐育宣劬,济济多士。综其生平,流风德泽,见淑世牖民之深衷;绍统延绪,成中华文化之薪传,学海津梁,贻范永馨。遽闻上寿捐馆,轸悼殊殷,应予明令褒扬,用示政府笃念耆硕之至意。

  《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读后感(三):想看的理由

  ★享寿106岁的爱新觉罗毓鋆,出身满清皇族,人多尊称“毓老”,前半生活跃政坛,来台湾后专注讲学,过著“民间学者”生活,以传承中国文化为志业.

  ★跨世纪最后一位经学家 读书一百年,讲学六十载

  ★被蒋介石监禁到台湾,高龄106岁,大半生在台湾的前清王爷,近代最传奇的人物.

  ★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末代皇帝溥仪伴读,奉元学会创始人,跨世纪最后一位经学家.

  ★师从陈宝琛、王国维、柯绍忞、康有为、梁启超、罗振玉、陈寅恪等,在台湾民间讲学六十余年,及门弟子上万人,遍及海内外.

  ★学生有刘君祖、蒋勋、夏含夷(美国汉学家)、班大为(美国汉学家)、江丙坤、江宜桦、林义正、孙中兴、温世仁等学界名家、政商名流.

  《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读后感(四):中国好书——《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

  题语:《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弟子许仁图著作,讲述一代奇人、跨世纪最后一位经学宗师爱新觉罗·毓鋆不为人知的故事,2014年4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在内地首次出版发行。毓老出身清朝皇族,出生于1906年,为礼亲王代善直系裔孙。祖父世铎在光绪年间曾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毓老师4岁由太师母亲授四书,6岁进宫陪溥仪读书,师事陈宝琛(溥仪之太傅)、柯绍忞、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陈寅恪等人学习经史子集,前半生活跃在政坛,后半生则被蒋介石监管至台湾,在台讲学六十年,不问政事,一心传道授业。

  近日,仁图把他写的毓老师的传的初稿交给我,并邀我作序,因为我忝列毓老师的门墙,早期弟子,不好推辞,接受了这项任务。春节过后,正月十二日那天,从早到晚,整整一天,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我之所以能一气呵成看完这本传记,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初次见到毓老师迄今已超过五十年,但对于毓老师一生行事,知道的非常有限,一看到这篇稿子,如同在沙漠中遇到甘泉,巴不得一口气吞下。另一个原因,仁图善于叙事,大事小事,巨细无遗,如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令人爱不释手。

  为毓老师作传记很难,他不想身后留名,多次焚毁手稿,不留文字,多亏仁图,不惮烦劳,勤访同门,检索文籍,东鳞西爪,才写成了这本传记。这本传记使我们知晓到毓老师不为人知的坎坷一生,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爱情,同时也解除我们心中很多的谜团。

  人活在世上,总有是是非非的评头论足。即使圣人孔子也遇讥讽,遭批评。毓老师自然也不例外。对于毓老师也有些蜚短流长,暂且不管那些闲言闲语。他对于太师母的孝敬和对于师母的深情,仰天俯地,世间少有。

  毓老师为太师母戒烟,我是看过毓老师抽烟斗、点烟枪的弟子。毓老师没说戒烟,就把烟戒了,一点难处也没有。世人戒烟者,天天在戒烟,日复一日戒不了烟,即使能把烟戒掉的,绝大多数是听从医师的警告:要抽烟,还是要保命。多数戒烟的,都是为保命的;毓老师戒烟是为报答太师母的慈恩。除了毓老师之外,孤陋寡闻的我,还没听说哪个戒烟者是为报答母亲慈恩而戒烟的。毓老师的戒烟与其说毅力过人,不如说出于内心对太师母的恭敬。

  毓老师常当着弟子的面,忏悔式说出对不起两个女人。面对学生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内心的沉痛。这两位女人,一位是太师母,一位是师母。老师与师母聚少离多,但师母的身影无时无刻不萦绕盘桓在他的心上。老师到台湾时只有四十一岁,正值壮年,再娶一妻,何难之有?毓老师没有再娶,曾自我调侃说“上天没掉下礼物”。这话只是老师的戏言,千万不可当真。他没再娶,因为深爱师母,不得已而与师母分离,未料这一分别,就永别了,没能再见一面,再通一次信息,造成他刻骨铭心的痛苦。老师为不再娶,也曾提出辩解,说:“我们满族女子个性刚烈,绝不会再嫁,她不再嫁,我能再娶吗?不只女方要守节,男方也要守节呵!”要求男子守节,这是何等男女平等的思想。老师不但提出这样的思想,而且身体力行,不像有些满口仁义道德,见到女子,则行为不堪闻问的硕学大儒了。像这样的爱情,当今有几人能够?毓老师对太师母的孝敬,和对师母的深情与坚贞,是可为世人楷模的。

  然而,毓老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读过仁图写的传后,心中一直思量这个问题。有一天忽然想到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赫然发现,毓老师就是孔子所说的既“狂”且“狷”者。什么是“狂”?“狂”就是志向宏大,积极作为。“狷”就是洁身自爱,有为有守。毓老师少年时立志“复国”,其后为“复国”而奔走。他的“复国”不是建立“满洲国”,而是要恢复大清帝国。这个复国志向不可谓不宏大。日本战败投降,他的“复国”大业也随之告终,且成了阶下囚,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被送到台湾看管,毓老师虽然成为受监视的阶下囚,却立下了“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宏愿——发扬夏学文化为拯救世界的公天下文化志向,设帐授徒,按部就班,迈向目标。北京清华大学副校长来台敦请老师到清华开设书院,不意老师突然坐化了。毓老师恢复大清、发扬夏学,这样的志向不可谓不宏大;于逆境之中毫不气馁,积极作为。这在在称得上孔子所说的“狂”。又终身不再娶、终身不再仕,不接受国民党当局的津贴和补助,靠着前来求学弟子的束脩,过着自食其力的简朴生活,洁身自爱,有为有守,足以称得上孔子所说的“狷”。毓老师就是孔子所称的既“狂”且“狷”的特立独行之高士。

  这不仅是一本毓老师的传记,也是一本启人心智的书籍。仁图若不发心许愿,是完成不了这本书,最后,在此向仁图敬礼。

  (本文系爱新觉罗·毓鋆弟子、作者许仁图先生的师兄孙铁刚先生所作,为原书序之一,内容稍有删减,特此说明。)

  《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读后感(五):编辑鼎力推荐

  ★享寿106岁的爱新觉罗毓鋆,出身满清皇族,人多尊称“毓老”,前半生活跃政坛,来台湾后专注讲学,过著“民间学者”生活,以传承中国文化为志业.

  ★跨世纪最后一位经学家 读书一百年,讲学六十载

  ★被蒋介石监禁到台湾,高龄106岁,大半生在台湾的前清王爷,近代最传奇的人物.

  ★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末代皇帝溥仪伴读,奉元学会创始人,跨世纪最后一位经学家.

  ★师从陈宝琛、王国维、柯绍忞、康有为、梁启超、罗振玉、陈寅恪等,在台湾民间讲学六十余年,及门弟子上万人,遍及海内外.

  ★学生有刘君祖、蒋勋、夏含夷(美国汉学家)、班大为(美国汉学家)、江丙坤、江宜桦、林义正、孙中兴、温世仁等学界名家、政商名流.

  《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读后感(六):最后的王爷爱新觉罗·毓鋆传奇

  罗·毓鋆为前清礼亲王代善直系后代,外界都敬称他为“毓老”而不名,毓老自幼受宫廷教育,师事陈宝琛、郑孝胥、罗振玉、柯劭忞、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和叶玉麟诸先生,为末代皇帝溥仪伴读。1947年被蒋介石监管至台湾,在台湾宣扬中华文化六十余年,及门第子有上万人之多,遍及海内外与各行业。毓老一生倡经世致用之学并注重对时势之分析,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和和生机。2011年3月20日于台北市家中辞世,享寿106岁。

  毓老既传奇又神秘,近代人物罕见,内地跟港澳都不知道这号精彩人物,这部毓老的记载文字,既是传记,又是一部传奇。可以让读者了解前清末年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还有伪满洲国的真正面目,以及蒋介石监管民国名人的轶事。

  毓老从四岁开始读书,读到一百零六岁,读书百年,读书之久,古今中外未见,可说是传奇。

  老年无病,头脑越老越清楚,智慧越老越圆通,四十一岁到台湾即从事教学,教诲弟子六十年,超过万人。诲人不倦六十载,收徒之多超过孔子,不可不谓之传奇。

  早年在紫禁城毓庆宫当末代皇帝溥仪伴读,宫廷老师集天下鸿儒硕彦,陈宝琛、罗振玉、王国维、郑孝胥、叶玉麟、柯劭忞、康有为等人都是恩师,毓老的师门渊源、风仪,当然也是传奇。

  只有清华大学国学院旁听生学历的毓老,晚年教导洋博士弟子读中国古籍约百人,他的推荐函在美国的学术界,分量不下学位证书,洋博士弟子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执外国汉学界牛耳,这分成就从来未有,以后也不可能有,说传奇当不为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者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东方人大都只闻昭昭恶名,未见其人,在伪满洲国当末代皇帝溥仪御前行走、掌管军机的毓老,曾奉溥仪之命远到德国面见二人;毓老还在伪满洲国军官学校讲王道,听课的人包括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和前韩国大统领朴正熙,老师的际会风云,绝对是脍炙后人的传奇。

  毓老不喜浮世之名,不接受媒体采访,上课不谈自己出身背景,本人又十分威严,弟子们只知道老师十分神秘,却不晓得当年的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不敢大用毓老,又怕被共产党利用,在1947年,继张学良之后,将毓老监管至台湾。蒋家父子失去政权来台湾,对其仍不放心,派调查员伪装成弟子,监听其一言一动。

  少年时立志“复国”,其后为“复国”而奔走。他的“复国”不是建立“满洲国”,而是要恢复大清帝国。这个“复国”志向不可谓不宏大。日本战败投降,他的“复国”大业也随之告终,且成了阶下囚,1947年被国民政府送到台湾看管,毓老虽然成为受监视的阶下囚,却立下了“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的宏愿——发扬夏学文化为拯救世界的公天下文化志向,设帐授徒,按部就班,迈向目标。北京清华大学副校长来台敦请毓老到清华开设书院,不意突然坐化,于2011年3月20日去世。在追悼会上,学生刘君祖(易学大家)代表众弟子致词说毓老讲经一甲子,一般认为这是“述而不作”,但毓老“把经讲活,经世致用是以述为作”;马英九也颁发褒扬令,奠定毓老一代宗师地位。

  毓老恢复大清、发扬夏学,这样的志向不可谓不宏大,于逆境之中毫不气馁,积极作为。在台湾终身不再娶、终身不再仕,不接受国民党的津贴和补助,靠着前来求学弟子的学费,过着自食其力的简朴生活,洁身自爱,有为有守。其不为人知的坎坷一生,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爱情,还有很多的谜团,且让我们在这部书中去寻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