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01: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的读后感10篇

  《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是一本由匡导球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读后感(一):小国大智慧

  落潇/文

  对新加坡的了解,到目前为止,仅限于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现在的移民大国。读完《星岛崛起》,才发现新加坡是一个了不起的榜样。《星岛崛起》从新加坡的建国入手,逐步展开对新加坡立国和建国智慧的描写,并时而对中国国家的现状进行对比和分析,折射亚洲经济强国的智慧之所在,看完让人无比赞叹。

  先谈新加坡的立国智慧。立国,对于新加坡而言,根本就是一个敢想不敢做的事情,正如文中所述,没有腹地,没有资源,如何能够立国?这当然也是新加坡建国前期想和马来西亚合并的主要原因。然而,置之死地而后生,则完全可以应用到新加坡的立国之事。马来西亚的拒绝和不合作,让新加坡有了今天的光辉历程,正如古语所言,福祸相依。

  再谈新加坡的治国智慧。治国,真的是耗尽了领导人的脑汁,因为一个没有腹地的国家,而且还是兵家必争之地,既想留住外国的军队,又不想任其参与自己的政治,非常困难。记得21世纪之初,还在读书的我,想不明白,新加坡为何允许美国驻军,当时的实施教育认为美国借助新加坡的军事基地,实施对中国的围剿,现在看来有点无稽之谈,这无非是军事弱国一种护国的无奈之举。同时,在军事威胁弱化的保障之下,如何治理公务员队伍,如何更好的实施国家的管理政策,新加坡真的是出了高招:高薪廉政。既然拿了我的高薪待遇,就得受我的政策规范。

  最后畅谈新加坡留给我最大的印象---淡水工程。这个工程既影响新加坡的立国之本,也影响人类—至少是新加坡人民--的生存。我想到了上帝的公义,因为唯有公义,才能使得新加坡,一个没有淡水的国家,可以建国,并发展壮大。新加坡的聪明智慧,在淡水的产生和补给方面,发挥到淋漓尽致。一方面,通过与马来西亚的合同,从马来一下运输淡水;一方面,采用海水淡化工程,防止马来西亚的淡水威胁;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上帝赐给新加坡的丰富的降水资源,收集便是生命。合同无非是钱的问题,收集无非是人性本身的问题,而海水淡化确实是一个壮举,一个背水一战的壮举。

  资源上的小国吗?不,资源的缺乏造就了人才的大国。经济上的小国吗?不,背水一战成名成为发达国家。从新加坡的点点滴滴看到,新加坡的小国大智慧。

  落潇 2013-12-16晚

  《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读后感(二):我们能从新加坡学到什么?

  新加坡,一个扼守马六甲海峡南口的海岛,竟然在1965年独立后的40余年时间里,迅速从一个地域狭窄、资源贫瘠、贫穷落后的岛国一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国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成为继伦敦、纽约和香港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跻身发达国家俱乐部,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GDP达到5.1万美元,缔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

  因为同处亚洲,且具有相似的东方文化背景,以及所谓的同为威权政治体制,新加坡常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参照样本,是中国政府派出官员与学者考察学习最频繁的国家之一。而且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时又专门提出,要向新加坡学习,并把它列为赶超目标。但是,与中国相比,国土面积只有714.3平方公里,是我们的1400分之一,只相当于一个中等偏小的县;人口区区531万,是我们的240分之一,差不多只是一个地级市的规模,两者之间差别不啻于一头大象与一只蚂蚁的差别。

  两者几乎没有什么可比之处,生存策略也完全不同——一头大象能够向一只蚂蚁学到什么东西呢?而且,中国的国情要更复杂,面临的环境更恶劣。所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国人都对向新加坡学习感到不以为然。但是,当我按照匡导球先生的介绍沿着新加坡一路走来的足迹,梳理它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时,我又不得不说,中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需要向新加坡学习得还有很多。

  匡导球先生在2011年参与了“连瀛洲纪念奖学金”项目,在新加坡学习考察了三个月,得以走进其内部挖掘其成功的秘诀。在这本书中,他对新加坡的历史、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综合考察,认为新加坡的成功并不在于其威权体制,而是在于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娴熟的法治手段以及真正的“为民服务”理念,以及锐意进取的精神。

  的确如此,因为与新加坡国情迥异,中国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具体经验有限,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和理念的层面。在我看来,主要有这么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他们敢于坚持,不动摇。作为一个夹缝中的小国,新加坡根据实际选择了最符合自身情况的政治体制、发展道路和自强、自力的价值理念,并且一以贯之,始终不为路线之争所扰,不为理论教条所缚,不为外界杂音所惑。记得1994年有一个美国人在新加坡被判鞭笞刑罚,面对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向新加坡政府施压、求情,也并没有对其赦免。二要学习他们勇于进取,不懈怠。现在的新加坡并不是由李光耀当初设计出来的,他们的发展之路并非一路顺畅,而是由被界定为主导者、清道夫、规划师和拓荒人身份的政府,根据形势需要不断调整发展策略的结果——从发力激活内需到致力于打造外向型经济,从第二次工业化到发展知识经济,从一党独大到不断完善的政治体制,从儒家价值到国家意识形态,从文化沙漠到文化之都,他们始终在根据自身发展和世界潮流不断调整方向和目标。三要学习他们务实高效,不折腾。新加坡的国际生存环境并不优越,是靠以李光耀为代表的几代领导人共同开创的。对内,他们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全面增进人民福祉;对外,他们把利益外交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切围绕新加坡的现实利益最大化来考量与各国关系,在各个大国之间大搞平衡,取得了其他微型国家无法比拟的影响力。李光耀就是因为屡屡发声为新加坡造势,而遭国人恶感。

  是不是这些词句有些熟悉?其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三句话是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来的,正好可以用来解释新加坡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事实上,虽然站在国家层面新加坡能够提供的具体政策之类的经验非常有限,但是新加坡的经验对于我们各级地方政府来说,反倒有很多具体的措施可供借鉴,包括对于政府的定位,招商引资的办法,发展产业的措施,建设保障房的机制,发展教育的理念,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制度等等,相信都会有所启发。所以,对于地方领导人来说,非常值得一读。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匡导球先生这本书写得很全面,也很“正统”——在每一章的导言中总不忘记拿新加坡的经验与中国的现实作一对比,也正是表明了这样一种学习的态度。中国梦,也需要大胆开拓的勇气,更需要海纳百川的智慧。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借鉴新加坡经验,大胆而谦虚,真正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新加坡能,中国更能!”

  《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读后感(三):我们向新加坡学什么?

  我们向新加坡学什么?

  评《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

  新加坡知名于世界,不仅仅是因为它资源匮乏却经济发达,起步蹒跚但发展迅猛,更因为它有一套相对稳定成熟的治国方略,从建国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房地产治理、服务业发展到腐败治理,新加坡这个小国家中存在的大智慧值得很多国家去学习。在《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这本书中,作者在书的引言中提出了要向新加坡学习的原因和实际意义,并在每章节介绍新加坡在经济发展、腐败治理等专题之前,对比我国现状分析了这些方面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使得阅读起来更具有针对性。在诸多去新加坡参观、旅游的国人中,这本书比那些只买些东西回国、只会夸奖新加坡多么干净的有意义多了。

  回归正题,我们向新加坡学习什么?我想其一,就是学习新加坡人民(从政府到普通民众)心中存在的危机感。新加坡立国之初,没有任何资源不说,工业、商业更处于世界末流,老大哥马来西亚抛弃了它们,日不落帝国也逐渐从中撤出。正是这种危机感促使新加坡从逆境中逆袭,不仅逐步满足了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慢慢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正是这种危机感促使新加坡在取得发展的优势之后仍不敢懈怠,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把这个曾经的破败之地建成了世界的岛中花园。相比较来说,我们这个国家显得还不够有危机感,在石油进口占消费量60%的今天,一些人还仍然感到我们国家“物产富饶、资源丰富”。

  其二,要学习新加坡人民的兼容并包的胸怀。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语言和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民族”一词很少被提及,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能凝心聚力把国家经济搞得富有声色,把社会环境治理的井然有序,这和新加坡人民内心的那种宽容有关,也说明这个国家的人民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如今的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和优美的城市环境著称。不知道伊斯兰国家里面,那些兄弟之间不惜撕破脸皮大打出手的人们怎么想的。

  其三,自然是学习新加坡政府的廉洁高效、富有远见。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李光耀先生治下的人民行动党自新加坡建国以来,就带领着新加坡人民励精图治,不断取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里面,不仅仅有新加坡政府的廉洁、高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更有其远见卓识让新加坡在一次次的世界发展浪潮中取得先机。在中国改革30多年以后,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之时,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总结大会之机,学习一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理念和行动纲领,领略人民行动党自新加坡立国以来的各种表现,似乎对于我们的行动大有裨益。

  2014-10-8文/乡村土狼

  《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读后感(四):小国崛起的对比研究报告

  新加坡是国内学者比较热衷于研究的一个范本,也是讨论中国崛起这一课题时常常被搬出来作为佐证的参照物。不论是儒家文化上的同源同种,还是习惯性地对强人政治、威权主义模式的认同,中国和新加坡天然性的就带有某种程度上的亲近之处。新加坡以7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北京市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上海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500多万的人口,创造了从一无所有到全新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奇迹,其成绩足以值得世人尊敬,也催生了国内几十年来对于新加坡研究的热潮。诚如作者所说,关于新加坡经验的研究资料并不鲜见,而本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区别以往的一些“导游式”书籍,在介绍经验的同时,更多地尝试加入了对国内状况的思考和对比,尤其是对中新差异可能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为丰富中国的国家治理提供了一份可以借鉴的经验样本。

  事实上,新加坡的各项体制经验可供国内直接照搬学习的地方并不多,因为两个国家无论是从国土面积、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上来说,都不具有可比性。探讨和对比新加坡国家发展的经验得失是有益的,“山寨”新加坡的制度和发展模式是危险的。就好像旧社会的一户农民有五亩地,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就是每天精耕细作,确保每一亩土地都能收获最大产量,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十分困那;当他家有了二十亩地的时候,他可能就需要雇佣一个长工,长工当然不可能像这个农民一样对别人家的劳动那么上心,但是这户农民还是有精力来监督长工不偷奸耍滑;等到他家里有了两百亩地的时候,他家里的土地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浪费的现象。体积越大,内部消耗越严重,制度的走样的异化也就不可避免,领导人有一半的精力可能都要放在如何协调和避免内耗上面。这就是红楼梦里面王熙凤说的“大有大的难处”,治大国如烹小鲜,说来容易,做起来千难万难。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加坡的成功只能算是一郡一县的成功,并不能算是一套成熟的大国治理经验。以往一些介绍新加坡的书籍和文章常常引导着读者去想:中国要是能这么做就好了,继而拍桌愤青,仿佛肉食者全部失聪失明,看不见别人家过的好日子,而不是理性的思考,为什么我们没办法按照这样的规则玩游戏,或者是很难按照这样的规则玩游戏?

  新加坡和中国的另一个重要的不同,就在于新加坡的岛国思维。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战略腹地,经济资源都严重依赖外部的岛国,新加坡的国家政策背后时刻承载着沉重的忧患意识,事实上现今的新加坡,仍然面临着从政治体制到经济模式的多重隐患。新加坡在扮演美国东南亚重要伙伴的同时,保持着与历代中国领导人的友好关系,但从国家的角度对中国的态度又始终值得玩味,就好像大铁桶边的小瓷碗,生怕靠得太近碰碎了自己。长久的岛国艰苦环境的历练和步步惊心的发展历程,造就了新加坡和中国不同的发展心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两国的发展的差异化道路。

  《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读后感(五):详实的梳理新加坡的前世今生

  对东南亚的好感由来已久,特别是自己亲身的在大马走过一圈,虽然因为对“落地签”的不熟悉,和“狮城”失之交臂,但是回来之后,对这个国家的兴趣反而更加浓厚了。这也是阅读这本书的缘起,个人来说,对新加坡很好奇,也很好奇一个中国学者去怎么解读新加坡,另外一方面,对新加坡“廉洁指数全球第七(书里是这么写的,可是根据中青网1月17的统计,新加坡已经是全球清廉第五的国家),亚洲第一”甚是好奇。一个国家,不管是泱泱大国,还是弹丸小国,廉洁都是太难能够做到的。因为人都有七情六欲,是人就有贪嗔痴慢疑,人很难做到没有私心,特别是权利在手的时候。李光耀曾经说:我要贪污,没有人能阻止我,但是代价是整个制度的崩溃。除了各种铁血手腕以及高薪养廉,我觉得清廉在新加坡更像一种信念一种信仰。一旦诤言凿凿的倡导者用相悖的行为背叛了自己的誓言,那么,信仰的倒塌,的确可能造成“制度的崩溃”。这对一个国家和一个国家的公民以及政府的领导人来说,都有着不可预见的重大危机。韩国卸任总统卢武铉即便最终以死来求得解脱,但是还是没有得到很多人的谅解。在一个国家信仰崩塌的同时,没有人是受益者。甚至以往的功绩那些正确的东西都要重新被拿来审视或者推翻。李光耀深谙其中之理,而且也的确是如此践行的。这大概就是上行下效吧,对于国家对于家庭,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

  尽管小平同志却新加坡考察,言称像新加坡学习,但是国情和制度等有太多的不同,可以参考的,我个人认为是一种精神。是在李光耀带领下的那种弹丸小国的危机意识、自强意识、奋斗意识。虽然李光耀老人依然忧心忡忡的说,新加坡还没有民族凝聚力,但是建立这样的民族凝聚力是需要历史的积淀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的。在央视陈伟鸿的采访中。李光耀是一个自律也是一个很严格的老人,会给人带来压迫感,但是如若不是这样的一个铁骨铮铮的人,怎么能带领一个被逼上独立“绝路”的新加坡走向亚洲四小龙呢?李光耀的个人魅力个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这本书里也了解了李光耀更多细节。比较感触的是,他以一个亚洲小国的领导人的身份,不卑不亢的游走在各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国中,做“同盟者”而不是'依附者"。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在其中,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自信,对自力更生能力的自信。我们应该学习的也正是这种态度。

  整部书将新加坡的前世今生梳理的很清楚,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文化”。现今浮躁的中国人最不重视的大概就是文化了吧!在国外,几乎在各个地方都能看见有人安静的读书,甚至在喧闹的商场里,而我们的国家,大概随身带一本书有着“装逼”的嫌疑吧。务实,赚钱什么的大家几乎都知道,就像曾经的新加坡人,只知道埋首赚钱,但是赚了很多的钱,依然不开心不幸福(我们国家很多人没赚很多钱或者赚了很多钱,但是在电视里一律都很“幸福”哦),终于有一天也开始注重精神的需求。只有这样,才是一个“优雅”的国家。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更是政府应该去主导的。没有文化凝聚力,早晚人心是要散的。

  《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读后感(六):值得思考,需要玩味

  星岛崛起 读完两边这部书的,第一感觉说的很详尽,第二,分析的很客观~

  新加坡,一个对于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国名,更有着一些亲切,像许多东南亚国家一样,新加坡不光华人在本国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种族,同时深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许多亲近之处。

  读书前,有三个对新加坡最为深刻的印象。一是对破坏环境的人实施鞭刑,皮开肉绽,血肉模糊,让人不敢罔顾法律的威严。二是环境怡人,典型的城市风光,看到的是人类城市规划的精湛和设计的巧妙。三是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亚洲重要的经济中心,全球的贸易中转接点,区域发展制高点。读过书后,这三点印象,逐渐回归到了内在的本质,诚然,种种的表象必然是内在本质的外在体现。

  为何一个国土面积只有中国北京市四分之一多的国家如何璀璨?

  除了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外,更多的是新加坡发展中所遵行的政治理念的巨大动力。第一,从政治制度本身上说,新加坡是一个施行普选民主国家。人民选择的优秀的政党作为国家的管理者,执政党以为民服务的情怀管理自己的家园,更通俗一些,执政党面对选票的压力,也要努力保持自己的执政地位。第二,新加坡是一个司法独立的法治国家。施行立法、行政、司法完全独立,从根本上抑制了行政对司法的干预,制度设计上防止了外部对司法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三,施行精英治国的管理理念。完全由受过高等教育,品德高尚,又能驾驭实际管理工作的社会精英管理社会。精英治国造就了廉能政府坚实的人才基础。第五,首任国家领导者,强有力的将国家推入一个公平、民主、法治国家的不懈努力,造就了新加坡腾飞的决策基础。

  《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读后感(七):揭开新加坡崛起的真正秘密

  自从1978年邓小平出访新加坡并对其治国经验赞不绝口后,区区岛国成为国内领导干部出访考察之第一目的地,但在过江之鲫般的学习流中,很多人归来后无非能谈谈该国地面或地下设备如何如何,其交通如何有序、治安如何井然,吐口痰就课以重罚等等,至少,我身边的一些有幸出去过的大小官员,只是对此津津乐道,仿佛见了天大的世面。当然,比这还不堪的,是更多的人回来后,不过带了些免税品,并因爹娘给自己少生了几双手而深恨不已。从这个角度看,《星岛崛起》一书的作者匡导球先生,能弄出本书来已经是不虚此行了。

  这是刚要翻开书时的瞬间断想。但打开书后,随着阅读的逐渐深入,惊喜居然接连迸出,并随之对匡先生有了更深一层的尊敬:此书不仅远非“到此一游”的个人体验类游记所堪比,更在对新加坡的政治体制、外交策略、社会保障体系等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后,提出了真正贴合新加坡立国思想和治国智慧的本质解读,其追根溯源的全景透视,对断章取义的批判性抛弃,使本书在众多新加坡研究中独树了鲜明的大旗,其理论贡献,卓然映于纸面!

  显而易见,新加坡的经验是中国从高层到地方官员高度认可并一直认真学习的榜样。但学什么、怎么学,至今依然众说纷纭,尤其当新加坡某些高官屡屡对中国出言不逊后,更是让很多人从当初的顶礼膜拜一变而为反感有加,这些现象都是基于对新加坡治国方略的不了解甚至多方误解所致。《星岛崛起》一书用目前为止相对最为科学的逻辑笔触,将使读者对新加坡有一个全新的、真正的认识,一扫之前的种种门孔之见。其重点扫清的在三个方面:一党独大、高薪养廉和严刑峻法。

  这似乎正是被国内某些人高度推崇的三个“正能量”。但事实上,把新加坡的高速发展归结于一党独大亦即所谓的“威权主义”是不科学的,而以此来证明威权主义体制有利于经济发展,则更成为南辕北辙之误读。没错,建国以来的40年中,人民行动党牢牢占据统治地位,但要看到,它是通过多党竞选上台的,必须赢得国会选举才能执政,而政府官员必须通过竞选才能履任。亦即,新加坡属于民主政体,人民行动党执政是建立在人民支持这一合法性基础上的,这与国内体制有本质上的区别。而威权主义之所以能成为治国主导,在于人民行动党是精英分子政党而非“劳动党”,在李光耀的治国设想中,只有精英才能治好国家,而非其他人。那么,精英分子如何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从而让自己的施政方针更长期、有效地得到贯彻?为人民服务!从议员接待选民、简化党的总部诸多方面来看,为人民服务在新加坡,不是一句高调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系列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可持续的民意支持。本书展示了这样一种真实:新加坡的成功,不在于它的威权主义,而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时下的中国,反腐大戏正紧锣密鼓,专家学者在对如何治本上纷纷支招,这其中就有一部分人大力推荐新加坡的官员高薪制,认为高薪才能养廉。且不论中国的经济现在能否养得起庞大的官僚组织,只说一件事:曾有落马官员说过,给我500万年薪,如果缺乏有效监督,我的手还是会经常伸出去;如果有了严格的监督,那给我50万,我就觉得不少了,坚决清廉!请看,在这里,人性之贪婪不是有个工资上限就能解决的!书中介绍到,殖民地时期的新加坡,贪腐同样无处不在,而那时的公务员薪金是不算低的。与此成对应的,是新加坡在实行高官高薪制之前,已经解决了贪腐问题!那么,新加坡的高薪养廉是针对什么而出台的?作者告诉我们,李光耀是将治国人才当做国家第一资源对待的,高薪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吸纳真正的精英进入政府,来管理好这个国家!事实上,政府纳贤的对象主要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其在已有领域的薪金,大多超过政府任职后的水平,这恰恰能够保证吸纳进的都是真正以治国为目的的精英人士!试问,在时下的中国,在全民工资水平严重偏低的大背景中,如果公务员的工资再持续上扬,年年的国考是否会争得更加头破血流???事实上,作者清晰地告诉我们,宪制、法制、规制的完整与高效,才是真正治本于防腐领域的辉煌之剑,薪制不过是附列为第四条的最不重要的因素之一!

  作为世界上有名的花园国家,新加坡社会秩序之井然其实体现在各个方面,普通出国旅游者对此啧啧称叹,并将其归结为严刑峻法所开辟出来的。事实上,说到严刑峻法,国内繁多的法律条文难道不能媲美?《星岛崛起》将其系统总结为如下原因,显然更见本质:一是良好而娴熟的法治水平,二是精英治国理念下的优秀的公务员制度,三是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与全民参与,四是扎实稳健的公民教育。离开这些治国基本因素,则严刑峻法必将和活力成为死磕的对象,这是大多数国家最感挠头的课题,而新加坡从治本项上非常好地予以了解决。

  全书不仅对此三项重要误读之处做了新解,对新加坡的民主制度、外交手段、文化培植、公民教育及环保措施都有涉猎,虽然有的地方着墨不多,甚至只有寥寥数笔,但基本上是系统地对新加坡自独立以来的各个历史阶段做了全面回顾,对其在经济发展和政体改革方面所下的功夫给出了不同流俗的崭新答案,而作者最为推崇的,则是充斥全书各章节的“自强”与“自力”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是政府对国民的号召,更是自李光耀开始渗透进每个人心中的真正的全民理念,应该说,这,才是新加坡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弹丸之国,能用最快速度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真正秘密!这,才是新加坡最值得为傲的立国智慧!而我们要学的,其实不必拘泥于某种政体、某种体系或某种模式,如何学到这种踏踏实实、真抓实干的精神,才是从根源上解决我们自身问题的最迫切需求!

  《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读后感(八):小国崛起的智慧

  从一个地理环境并不优越的小岛逐渐成长为一个旅游、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国家,并且能够周旋于各个大国之间,保持中立却不卑不亢,拥有完善的制度并能保持高效廉洁的办公效率,几任领导更迭,却始终保持制度的一致性,这个小国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和关注。

  曾经看过一期《非诚勿扰》,对里面一个来自新加坡的男嘉宾印象深刻,他说他毕业之后很顺利了加入了新加坡的公务员队伍,而主持人都这个都虚席不已,看过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成为一名新加坡的公务员那么让人羡慕。读了《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才知道,新加坡公务员的选拔制度是多么严苛。读了“廉能政府”如何铸就一章,深为新加坡的法制和选人用人制度所佩服。在新加坡虽然实行多党制,但长期以来大部分都是掌握在一个政党手中,50年来,新加坡“一党独大”却始终保持廉洁,得益于人民行动党苦心建立的一整套监督、制约、惩罚及奖励制度。《反贪污法》非常严苛,而且司法体系是独立的,任何人不能凌驾于司法之上。

  说到新加坡的选人用人制度,真是值得用人公司乃至一些国家借鉴。新加坡的选才过程都是秘密进行的,需要经过多重的严格的考验,不仅是学业成绩游戏,获得过政府奖学金,而且在个人品质、交际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要经历选拔,测试的不仅仅是智力水平,更有心理测试。国家政要很有可能也会参与测试,还要有长期的政治历练,也需要有处理基层事物的经历和能力……凡此种种,条件之严苛,选拔之谨慎,非一般国家所能做到和坚持的,而新加坡坚持了这么多年,任人唯贤,不仅赢得了国家的赞誉,也积累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新加坡华人占有大多数,在那里生活的华人也都是精英人群,他们运用从中国大陆带去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滋养着一代代人,并被发扬光大。而最为重要的是,新加坡一直强调自力更生,并且50年来奠定了稳固的基石:自力之基——中央公积金;自力之要—政府作为;而更为重要的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块基石构建了新加坡的“理想王国”。这样的国度,我想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也是心向往之。

  “自助者他助”这是一句中国的老话,而在新加坡这个国家身上体现的也很明显,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是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因为他们的自立自强而逐渐提高,很多大国也不惜身价降低来这个国家问政。

  《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读后感(九):中国能不能学新加坡模式?

  在中国改革进程中,新加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物。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特意强调学习新加坡,学习他们的经济发展经验和社会治理经验。而现在,关于要不要学新加坡模式,实际上已经从过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转为了一个更广泛的范畴:要不要学习威权统治、高薪养廉、等等。

  持反对意见的人自然有反对的理由:新加坡太小,中国太大。拿新加坡对比中国不太合适,你应该拿深圳来对比新加坡,从这个层面来讲,深圳要比新加坡更为成功,何必要舍近求远呢?1994年,因为仰慕所谓新加坡经验,中国决定与新加坡共同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并将园区的大多数股权,和负实际运营管理权全部交给了新加坡方面。但新加坡人很快就让中国失望了,园区年年亏损不说,建设和招商成果也始终诸多不利。亏到1999年,两国政府经过长期谈判签订了新的备忘录,从2001年起将多数股权和运营管理权转交给中方,结果从2001年当年开始,园区即扭亏为盈,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成为了全国著名的工业开发区之一。现在这个开发区的人均GDP是4万美元。——当然,这一历史还有一个水土适应的问题。

  但是,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新加坡模式呢?或许我们还得回到新加坡的立国之初,而《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或许有助于我们厘清一些我们讨论不清的问题。

  首先,新加坡一直存在着很强的存亡意识,看看新加坡立国之初,这是一个很悲情的故事。先是自身独立,然后李光耀希望背靠马来西亚好乘凉,结果爹不亲娘不爱,到了后来,李光耀甚至还多次说,实在不行了,还是得回去。哎,这要换到中国,这不是亡国论吗?但这种存亡意识,却注定了新加坡一直去积极适应世界的变化。反过来,我们发现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人心求稳,反而少了以前光脚的勇气,更遑论利益团体的存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也。

  其次,说是威权也好,多党轮替也好,不要忘记新加坡的政府主导地位。我们常常说起高薪养廉,就会提新加坡如何如何,但高薪真的只是养廉吗?从书中,我们不难发现,李光耀的想法就是用高薪来吸引精英,实现精英治国。这和我们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有点相映成趣,我们一边在宣传着什么地方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公务员是大家的奴仆,但更多的人愿意挤进来,等挤进来又被平庸的工作钝化。如果说,新加坡是精英治国,那我们呢?

  回过头来,我们说了这么多年的新加坡模式,目的还是以他山之石攻玉。但很显然,等到真的解开新加坡模式,我最大的感触还是努力适应形势的变化,因此,关键不是新加坡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多少经验,而是我们能从自身的实际找出什么规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