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狗日的战争》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狗日的战争》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04: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狗日的战争》的读后感10篇

  《狗日的战争》是一本由冰河著作,海峡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9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狗日的战争》读后感(一):东线有战事

  一直以来,战争文学都是当代中国文学的软肋。二战之后,世界文坛涌现出无数关于二战的宏伟篇章,二战的主要参战国更是优秀作品迭出,就连德国这样的战败国也屡有佳作出现,唯有两个国家的文学作品似乎对二战保持了缄默:一个是日本——他们的缄默并不出人意料,这个国家对二战采取的回避态度世人皆知;另一个,就是中国。长久以来,中国对于二战的文艺作品仅限于《歌唱二小放牛郎》和《地道战》。当一个国家分成了部分并且此部分指责彼部分不抗战的时候,对自己是否抗战的证明也显得欲彰弥盖。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出现优秀的二战作品也就在所难免了。

  个人认为,中国关于二战的文学作品,只有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是世界级的,剩下的就都是小孩过家家似的“王二小放牛”。不过,《四世同堂》虽然深刻,却是把视角对准了战争中的老百姓,并没有描述前线的残酷。后来出现的一部网络小说《抗战狙击手》倒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鲜血淋漓的现场感和呼吸急促的紧迫感让人觉得那才是真实。当然,后来还有《亮剑》。不过,《亮剑》是那种歌颂八路军军官的伟大和正确,那种光芒万丈的英雄让我们欣赏,却也有距离感,就像《三国演义》那种帝王将相。我们还是期待有一部真正能够描写战争中的人性的作品。

  《狗日的战争》,应该算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和《亮剑》中李云龙因不满地主老财的压迫奋起反抗不同,这部小说的主角老旦是一个被抓了壮丁的普通农民,在参军的过程中,他几次都想逃跑。但是战争的机器裹挟着他不断地前行。战争的胜败、国家的命运对于他来说都没什么概念,他想的只是杀了敌人才能活命。这样的命运本身就是一出悲剧。而这种不断地“拼命”让他的命运变得极为紧张。小说对这种紧张描述得也很生动,血肉横飞,大腿飞到树上,抓住敌人的肠子拉出来,作者就是这样不断地刺激着读者的感观。感观刺激是流行小说的惯有写法,但也不一定是谁都能用,更不是谁都能用好,这需要想像力。《狗日的战争》里面很多场景都会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后者可是肉搏生死战的经典之作。所以,感观刺激这事儿还真不能用俗和雅来区分。

  说到《西线无战事》,那可是经典的反战小说。而这部《狗日的战争》也有反战的意味。我倒是不知道作者本人是不是有意反战,因为在1949年之后的中国人一直把战争描写得光辉灿烂伟大正确,几乎在文艺作品中看不到反战的因素。就像《亮剑》那样的作品把战争本身就直接当成别在将军胸前的一枚勋章。到了二十一世纪,反战思想首先在电影中出现,陆川的《南京!南京!》和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是比较典型的作品。但在文学作品中,依然把战争作为歌颂领导的光荣正确和人民的勇敢智慧的路径。但是,真正的战争,绝对不是什么光荣和伟大的事情,我们在《狗日的战争》里看到的是真实的残酷,所以小说的题目都是在骂战争。当西线无战事的时候,我们也不希望东线有战事。就像海明威说过的那样:“战争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

  《狗日的战争》读后感(二):躲得过子弹,躲不过宿命——一个中国农民的传奇人生

  前段日子,多看阅读限免了《狗日的战争1》,本着宁杀错,勿放过的原则,随手收了就放在书架,但内心其实是不以为然的,以为要么就是那种《和平年代》、《突出重围》似的主旋律正史,要不就是那种《亮剑》、《民兵葛二蛋》类的戏说野史。

  前两天一不小心点开了,心想随便看看吧,也许写得不错呢。结果才看了两页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一口气读完第一卷,欲罢不能,急吼吼的到网上把后三册全搜出来,一晚上的功夫读完全书。当读到最后一章,看到主人公老旦赤身裸体、独臂残躯、虽瞎了一只眼,却威风凛凛提着柴刀走出房门,身上上下挂满的军功章在朝阳下璀璨夺目,让两乡三社几百名革命干将们目瞪口呆时,我是潸然泪下,为老旦传奇的一生以这种最荒诞的方式结束感到不值和悲哀,也不禁深思,回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老百姓是那么勤劳、勇敢和善良,可为什么总是由他们来背负所有的战争苦难和社会动荡的成本?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让任何一个入侵文明最终总是同化于自身,然而,中华文明就对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一点影响都没有吗?在数次与外族的交锋中,总是将失败指责于腐败无能的政府或某几个贪官污吏,我们的民族就没有从更深层次反省一下自身存在问题的必要性吗?

  还是先简要介绍下故事梗概吧,如有剧透,概不负责。

  从第四卷,老旦带着残躯和满身伤痕从朝鲜战场回到家乡开始,作者笔锋一转,节奏陡然加快,纵然是民族英雄、战场之神,在历史的洪流中,依然脆弱渺小得似只蚂蚁,大儿子有根上了朝鲜战场下落不明,小儿子在武斗中葬身火海,受尽苦难的媳妇陪着老旦在批斗中受尽凌辱自尽,再幸运、再传奇的老旦依然逃脱不了苦难的宿命。

  看完全书,我有两个疑惑困扰着我,一个是人类为啥要有战争?上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总计伤亡5000万左右,中国在抗日战场上伤亡3500万,其中军人伤亡331万,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百姓不可胜计。当然,这还不是死的最多的一次,据考证,人类历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是太平天国,其次才是一战、二战。仅苏、浙、皖、赣、闽五省,人口死亡就多达7000万。太平天国使中国的人口由原来的4亿减到了2.4亿。也许有人要说,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从单细胞生物开始,任何生物都在为生存和进化而斗争着,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概莫如外,只是因为具备高等智商,而导致人类斗争的形态更加高级,杀伤更大而已。那么,具备高等智商的人类,会想出办法避免战争吗?还是说,就如风雨于花草,战争的洗礼同样对于人类的进化是有好处的?难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就只能屈服于进化法则吗?

  第二点疑惑的就是,中国的老百姓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我思索良久,直到现在依然毫无头绪,这个问题,鲁迅写过,陈忠实写过,路遥写过,可都没说清楚。回望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国老百姓遭了多少罪,流了多少血泪,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社会变革,每一次历史车轮的滚动,靠的是人民推动。可历史的车轮哪有那么好推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万事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可纵观历史,一将功成万骨枯,无定河畔亡魂祭,谁是最后买单人?当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每每享受胜利果实的却总不是他。

  唉~狗日的战争,狗日的历史!

  《狗日的战争》读后感(三):你能理解么

  你能理解么

  偷爱警/文

  看上去庸俗的书名,内容上却显得一点不庸俗。读客的这部书,是战争题材小说一个突破。

  粗俗点来讲,“狗日”说的狗模狗样的日本侵略主义。存在歧义、歧视的意思。作为日本的侵华战争,日本需要为,罪恶血腥的战争劣行埋单。日本顽固的侵略行为,让中国和中国百姓饱受创伤。

  国民政府是执政政府,国民革命军是抗日前线的主力军。以此说来,国民革命军,保家卫国理所当然。而时局并非如此,国共之间的裂隙,由来已久,苏共渗透,带动了中国国内执政根基的动摇。造成了两派势力的对垒。作为执政政府的军队,如何得民心、稳天下。需要的是奋勇杀敌,需要的是如何得到平头百姓的认可。

  战争使一个人成长,看上去不可思议。实际很好理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当时的百姓对战争充满了恐惧和无助的感觉,恨不得永久隐身,逃到一个无人岛,过着安稳的生活。想过想,做起来就是不那么回事儿。百姓不得不亲身经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面对鬼子的暴行,除了眼泪和尖叫,没有更直接的表现形式。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更懂得生命的珍贵,珍惜生命的价值。老旦奋勇杀敌,第一为了牺牲的兄弟报仇,第二为了更多的中国人,能少遭一点罪,少一点摧残。第三,为了尽快的解放中国,回家看老婆孩子。老旦总是被命运捉弄,多少次从死人堆里逃生,多少次立下显赫战功。老旦没有什么文韬武略的战术,更没有多少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老旦用真实的自己,展示一个战士应该有的力量和魅力。身上的伤疤,就是刻在身上的军列表,弹片、子弹、刀疤、烧伤,老旦用身体的伤痛,诉说历史的伯仲。国内战争,举枪打自家人,老旦显得犹豫不决,共军老乡的死,让老旦看上去有血有肉。但战争就是残酷的,逼迫老旦需要成长,需要面对,需要暂时忘掉儿女情长的东西。死去的弟兄,是推举老旦奋勇杀敌的动力。成长是血腥的代价,是历史逼迫的产物。

  战争的残酷,生离死别的瞬间,没有道别、怀念的机会。老旦在战场上的不卑不亢,体现了一个军队的内部作风,或许国民部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政治矛盾,却不能因为历史原因,将国民军的历史一概抹掉。国民军的尽职尽责,保卫家园的决心,天地可鉴。都是从百姓里走出来的军人,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能理解么?

  《狗日的战争》读后感(四):狗日的战争

  当看到最后一章,手足相残,兄弟阙墙的时候 不知道怎么了,眼睛突然湿润了起来。什么是战争,教科书上告诉我们的是英勇,是无畏;抗日神剧里看到的是荒缪与无知。可曾还有那么一个人愿意那一枚枚军功章背后的故事,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历史总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凉,只是过了这么多年,我不想去评判什么是非,也不想分辨什么黑白,只是想去体会在那个大时代每一个人的不得已,我总觉得有那么一刻,他们不是将军,不是士兵,不是对方,而是丈夫,儿子,是父亲,是手足。冰河总是赋予了里面每一个人的一点烟火气,不论是老旦,是儿子,是翠儿还是服部。结尾我想说,我们总是习惯于把日本人符号成刽子手,形象成杀人犯,可还记得他们也是人?

  《狗日的战争》读后感(五):2017年17/67 渺沧海之一粟——《狗日的战争》√

  最最普通的老百姓,为社会发展献出了血汗,却总是社会动荡成本最无奈的承受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本是感叹自然之大,在这儿,我就拿来做一发感叹吧。 1.战争的无序导致了基本权利无法保障 在家好好种地的老旦,就这么稀里糊涂被抓了壮丁。没人会管他怎么想,也没人管的了他走了,他的老婆孩子孩子该怎么办。 2.辛苦捡回命来却被运动打倒——时也,命也 老旦自入伍之后一直大难不死,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最后却只能被批斗,挂着满身的军功章在夕阳下选择了最有尊严的死法。这种壮烈与前文战斗的惨烈形成了极强的对比效果。为国出力又能怎样呢? 在国家的命运面前,在社会的巨轮面前,我们,都只是浮萍而已。

  《狗日的战争》读后感(六):躲得过子弹,躲不过宿命:“一个中国农民的传奇人生”——读《狗日的战争》有感

  前段日子,多看阅读限免了《狗日的战争1》,本着宁杀错,勿放过的原则,随手收了就放在书架,但内心其实是不以为然的,以为要么就是那种《和平年代》、《突出重围》似的主旋律正史,要不就是那种《亮剑》、《民兵葛二蛋》类的戏说野史。


  

  前两天一不小心点开了,心想随便看看吧,也许写得不错呢。结果才看了两页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一口气读完第一卷,欲罢不能,急吼吼的到网上把后三册全搜出来,一晚上的功夫读完全书。当读到最后一章,看到主人公老旦赤身裸体、独臂残躯、虽瞎了一只眼,却威风凛凛提着柴刀走出房门,身上上下挂满的军功章在朝阳下璀璨夺目,让两乡三社几百名革命干将们目瞪口呆时,我是潸然泪下,为老旦传奇的一生以这种最荒诞的方式结束感到不值和悲哀,也不禁深思,回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老百姓是那么勤劳、勇敢和善良,可为什么总是由他们来背负所有的战争苦难和社会动荡的成本?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让任何一个入侵文明最终总是同化于自身,然而,中华文明就对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一点影响都没有吗?在数次与外族的交锋中,总是将失败指责于腐败无能的政府或某几个贪官污吏,我们的民族就没有从更深层次反省一下自身存在问题的必要性吗?

  

  

  

  

  从第四卷,老旦带着残躯和满身伤痕从朝鲜战场回到家乡开始,作者笔锋一转,节奏陡然加快,纵然是民族英雄、战场之神,在历史的洪流中,依然脆弱渺小得似只蚂蚁,大儿子有根上了朝鲜战场下落不明,小儿子在武斗中葬身火海,受尽苦难的媳妇陪着老旦在批斗中受尽凌辱自尽,再幸运、再传奇的老旦依然逃脱不了苦难的宿命。

  

  看完全书,我有两个疑惑困扰着我,一个是人类为啥要有战争?上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总计伤亡5000万左右,中国在抗日战场上伤亡3500万,其中军人伤亡331万,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百姓不可胜计。当然,这还不是死的最多的一次,据考证,人类历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是太平天国,其次才是一战、二战。仅苏、浙、皖、赣、闽五省,人口死亡就多达7000万。太平天国使中国的人口由原来的4亿减到了2.4亿。也许有人要说,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从单细胞生物开始,任何生物都在为生存和进化而斗争着,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概莫如外,只是因为具备高等智商,而导致人类斗争的形态更加高级,杀伤更大而已。那么,具备高等智商的人类,会想出办法避免战争吗?还是说,就如风雨于花草,战争的洗礼同样对于人类的进化是有好处的?难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就只能屈服于进化法则吗?

  

  第二点疑惑的就是,中国老百姓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我思索良久,直到现在依然毫无头绪,这个问题,鲁迅写过,陈忠实写过,路遥写过,可都没说清楚。回望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国老百姓遭了多少罪,流了多少血泪,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社会变革,每一次历史车轮的滚动,靠的是人民推动。可历史的车轮哪有那么好推啊,能量是守恒的,万事万物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纵观历史,一将功成万骨枯,无定河畔亡魂祭,谁是最后买单人?当“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每每享受胜利果实的却总不是他。

  

  唉~狗日的战争!

  

  《狗日的战争》读后感(七):非必要的战争

  《燃情岁月》里,生长于美国西部荒原的三兄弟不顾老父的劝阻,带着成为英雄的理想奔赴“一战”战场。这是美国人对战争的浪漫主义幻想,这样的幻想最终在真正的战场上,在死亡的阴霾下破灭殆尽。

  而在几十年后的中国农村,人们在甚至都不知道战争为何物时,就被卷入了战争的深渊。

  时值1938年,农民老旦还在河南的山沟沟里安分地种着田做着梦,混得良田五亩,娶得一个能干又硬辣的媳妇,还有个大胖小子,“老婆孩子热炕头”算是齐活儿了。村子里虽多有怪事,但日子都还过得去,外面的世界怎么样跟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唯一的纷争也就是村里的郭姓和谢姓两家为了水源打打架,那打也不是真打,不过是表个姿态而已。总得来讲生活是平顺的,安逸的,有盼头儿的。

  可是突然就有一群人闯入了这平顺的生活,把大把大把像老旦这样的普通农民拉入战争的修罗场。用葛优的话说就是:正带着老婆,吃着火锅,还唱着歌呢,就被劫了。劫走他们的虽然不是麻匪,却也够要命的。

  当天就碰上一场硬仗,这些稀里糊涂就上了战场的人是死是活全凭运气,同行的人立马死了一半,刚才还跟你说话的人转眼只剩一具残尸。单是这样的心理冲击就要消化好久吧,可是显然保命比消化这件事更紧迫。

  才不过半年,板子村出来的兵就剩了两个。老旦是个命硬的,多次在鬼门关外徘徊,却又被阎王送了回来,虽是留了一身的伤,到底命还在。就这样拼了一条老命好不容易打跑了日本鬼子,以为终于可以回去种田养儿子了,笑容还没来得及挂上脸,又说要打共 产 党;打共 产 党打到中途,又回头打国军去了;打完了还要跑到朝鲜去抗美援朝;到这儿也还没消停呢,我们都知道在后面等着老旦的什么。这样的人生经历,用黄昱宁的话说就是:“躲的开死亡的拥抱,却未必逃得过命运的捉弄,命运是什么?是笑眯眯地看着你抱头鼠窜,猛地一巴掌按下来,待你千疮百孔心如止水了又高抬贵爪的猫。”

  可这猫也不是对谁都高抬贵手的,一开始带着老旦还给他梳头的“马烟锅”、戴着佛珠会念阿弥陀佛的王麻子、军校出身能文能武的杨铁筠、一路照应和提拔老旦的高团长、并肩作战的战友兄弟,还有同出自板子村的同乡们都没有老旦这样的好运气,他们一个个倒在老旦面前,也像千千万万在战争中湮没的灵魂一样倒在了历史的炮灰里,大部分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

  没有被劫走的人,日子也不好过——花园口说炸就炸,田地房屋说淹就淹,连个信儿都没有;日本鬼子说来就来,说要什么就拿什么,谁也没有办法……

  是命运吗?中国农民几千年的命运都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靠天吃饭,最大的敌人也就是天灾,还从没有这样集中的大面积的生离死别、家破人亡。命运都已经没有办法解释这样大的命题了。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只有一个——就是战争。在战争的阴霾下,谁也没有办法独善其身。

  除了死亡,人性的泯灭是战争的又一副产品,它的潜伏期更长,杀伤力更大。

  这就是战争,把人也好,国也好,都变成非常态的。所以在真刀真枪的战争过后,才会有那么多没有硝烟的战争,才会有冷战、有麦卡锡、有戒严、有反右、有文 革……

  丘吉尔说二战是一场“非必要的战争”,其实所有的战争都是非必要的。当然这是文雅的说法,更贴切的说法是书名——狗日的战争!

  只要人类仍把战争作为生存的手段,并把军事胜利视为骄傲,把强国的定义限定在军事、经济而非道德层面,这个世界就不会有值得人类活下去的未来。战争迟早会毁灭一切。

  《狗日的战争》读后感(八):《狗日的战争》与《亮剑》的区别

  亮剑》是给我们打鸡血的,《狗日的战争》是让我们清醒的。《亮剑》写的是一个战斗英雄,他有着天才的军事才能和农民式的狡猾,而《狗日的战争》写的是一个被国民党抓去抗日的农民,其实军事天才也是有的,但平时太傻、太憨,所以给读者的印象似乎跟英雄不沾边。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没有农民式的狡猾,这是一个农民中的农民,在打仗立了功时,他想的也是:俺要回家种地。种地不仅是他的谋生手段,,也是一种太平日子的象征。他不想当英雄,不想有什么前途,就想好好过日子。《亮剑》的主角李云龙,那是万中无一,至少身上某些特质是万中无一的,但《狗日的战争》的主角老旦,他身上的特质,是中国农民性格的典型性代表。他们只是想把日子过好,仅此而已。

  《亮剑》是热血小说,《狗日的战争》是热泪小说。我个人更喜欢《狗日的战争》。从小到大,看过的热血小说已经很不少了,真的有些麻木了。现在是该清醒的时候了。让人清醒着流泪的小说才是最牛逼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