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耶路撒冷三千年》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耶路撒冷三千年》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23 03:02: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耶路撒冷三千年》经典读后感10篇

  《耶路撒冷三千年》是一本由賽門.蒙提費歐里 Simon Sebag Montefiore著作,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NT590,页数:6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一):简体翻译走走心吧

  买了简体版,目前读到耶稣部分,简单评论下

  语言明显欧化翻译,没有经过润色,读的很累。

  维基百科一样的记述过程,也可能是简体版翻译的缘故。

  再说说目前的内容感触

  总之,别看书厚,当做文献看吧,生涩的内容让人提不起过多兴趣,浅短的文字让人不忍深思。

  《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二):一部信仰之城的历史

  据新华网,美国当地时间12月6日下午1点(北京7日凌晨2点),特朗普代表美国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指示将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几天前的传闻终于演化为现实中的黑天鹅事件。

  从克林顿、小布什到奥巴马都不敢轻易为之,特朗普却要“吃第一只螃蟹”。他的演讲逻辑是这样的:以前为了解决巴以冲突,我们尽量藏着掖着大家的伤疤,结果显示伤口还在流血;既如此,我们就下点猛药,不仅揭开伤疤,还要撒盐示众,如此才能得到伤药,伤口才能结痂。

  毋庸置疑,这是一场豪赌!不过,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场深思熟虑的豪赌!知道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地点,知道十字军东征是怎么回事,知道犹太人如何离开耶路撒冷这些历史常识,就很清楚地知道耶路撒冷自古以来是以色列的家园;可政治世界并非事实判断这样简单,作为世界的中心、三大教的圣地,文明冲突的要冲,有关耶路撒冷的一举一动,就像是放出去的毛细血管,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老城影响了最广泛的国度。可以说,只有了解真实的耶路撒冷,才会明白世界为什么会演变成今天的模样!本书是了解这个被誉为世界中心耶路撒冷的最好版本,没有之一。

  《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三):神圣生命的世俗能源

  罗马势力的强势侵入对犹太社会造成严重的撕裂,亲罗马派和保守派的纷争为耶稣和圣雅各建立和发展基督教提供了土壤;

  为了扩大影响力,圣保罗对基督教义进行改造,变得更包容从而能够向非犹太人传教;

  提多毁灭耶路撒冷后,在地中海地区具有广大影响力的基督教以此作为耶稣末日预言的印证,并且不再崇尚地理上的耶路撒冷,自此基督教和其本源犹太教已彻底划清界限;

  而在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后,基督教也逐渐分裂为拜占庭正教和拉丁天主教两大分支各自发展;

  为了摆脱天主教廷的控制,马丁路德创立不需要以教会为媒介的新教,从天主教中脱离。

  同样出于征服和统治的需要,马力克完善《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与犹太教、基督教划清差异,确定“一个国家,一个上帝,一个君主”的政治基础。

  犹太人在被提多灭国后就分散在世界各地,难以团结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只有这样失去政治驱动力的犹太教才能在几千年间保持着原有的教义未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几千年后仍崇尚着圣城耶路撒冷并最终重新建国。

  宗教固然具备其神圣性,但为宗教演化提供动力的却是世俗性的政治需要。只要宗教信众未能摆脱其世俗性,支撑宗教这种神圣怪兽进行演化的,永远会是世俗的能源。

  《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四):本书金句

  1. 耶路撒冷是一座不属于任何人的城市,但它又存在于每个人的想象当中,这是这座城市的悲剧,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是一个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它还是唯一一个拥有天国和尘世两种存在维度的城市。 2. 所有的城市都是认识外部思维模式的窗户,但这座城市却是一面双面镜,她既能展示其内部生活,又能反映外部世界。不管是绝对信仰的时代、正义帝国构建的时代、福音启示的时代,还是世俗民族主义的时代,耶路撒冷都是时代的象征与角逐的对象。 3. 有的时候,是炸药、兵器和鲜血改变了耶路撒冷;有的时候,是漫长的世代传承,是传唱的歌曲、讲述的故事、吟诵的诗文、雕刻的塑像,是几个世纪以来模糊的例行其事的日常家庭生活,就像缓步走过回旋的阶梯,而后突然越过邻近的门槛,或是像不断打磨粗糙的石块,直到平滑光亮为止。 4. 耶路撒冷比世上任何其他地方更渴望,更希望寻求宽容、分享与慷慨的万能灵药,以消除偏见、排外与强烈的占有欲。这并不容易找到。两千年来,耶路撒冷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巨大、如此华丽,如此势不可挡地犹太化。然而,耶路撒冷民是最受欢迎的巴勒斯坦城市。 耶路撒冷的历史是一部定居者、殖民者和朝觐者——包括在此地长大并多次签订契约的阿拉伯人、犹太人和许多其他人——的编年史。 5.耶路撒冷,在许多方面如此可爱,在其他方面又如此可恨,这里层层覆盖着圣物和残骸,充斥着反常的粗俗和审美的精致,她似乎活得比其他任何地方更加紧张;一切都保持着原样,但时时都在变化。每天黎明,三大宗教的三大圣地都会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复苏。

  《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五):人类大型社会实验

  一本关于耶路撒冷的编年史,一个跨越千年的社会实验,一篇反映人性之恶的书。

  也无怪从宗教诞生以来神秘主义就一直禁而不绝,人类用最癫狂的礼拜、最疯癫的舞蹈祈祷弥赛亚的来临,既然世俗的救赎看不到任何希望,就只能拜倒于神的全面胜利。

  《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六):耶路撒冷的《资治通鉴》

  这书,盛名之下,其实难读。

  时间顺序记史,有点像资治通鉴。

  不过读起来,没有资治通鉴有趣。

  读到1200年时,便实在读不下去了。

  完全是混乱的历史呀。

  难以理解那种虔诚的宗教观。

  满篇的欺诈与战争,血与泪……

  建议作者出个精简版。对绝大多数来说,只要几个关键的节点就成。

  为什么犹太教会没落?基督教为何恨犹太教胜过恨罗马?

  伊斯兰教又是如何在基督教上建立自己的根基的……

  等等。或许,我应该再去翻。

  对于记那么多皇帝的名字没有兴趣。但很想知道上面的那些问题……

  《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七):耶路撒冷三千年

  《耶路撒冷三千年》[英]賽門•蒙提費歐里

  上有天堂,下有耶路撒冷。

  公元前15世纪左右,得到上帝(耶和华)的召唤,摩西带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躲避埃及国王的残暴统治,前往上帝的应许之地。经过长达四十年的寻探,终找到了它——耶路撒冷。他们短暂地完全拥有过它,之后,耶路撒冷曾被叙利亚、埃及、巴比伦、波斯、罗马、拜占庭、伊斯兰的阿拉伯人、约旦所统治过,历经两千多年的苦难之后,直到二十世纪后期,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它终于重归犹太人的怀抱。

  早在希伯来人到来之前,其实已有迦南人定居于耶路撒冷,他们是闪米特民族的一支,血缘上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相近。以色列人的一支派犹大支派征服了迦南人,便雅悯占领该城。以色列王国的第一代国王大卫筹备建立圣殿,由继位的国王所罗门在耶路撒冷摩利亚山(圣殿山)兴建第一座圣殿。随后,第二座圣殿于波斯王国统治下的公元前515年完工。直至公元70年,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暴政,圣殿被焚毁,仅留下西边一道50米长的围墙。这道墙,便是著名的哭墙,又称西墙,被迫流亡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后会来此祷告,诉说流亡之苦的圣地。直到20世纪后期,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才重新拥有了耶路撒冷。

  如此这般耗费了一千多字,才勉为其难厘清了耶路撒冷的粗略宗教历史线条。上面也提到过,在这漫长三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甚多的王国统治过耶路撒冷,又有非常多显赫的家族控制耶路撒冷的运转,其圣名远播世界,引来过欧洲国家十字军,又有俄国借正教(基督教分派)徒之名插足进来,甚至我元朝时代的突厥人也慕其黄金丰富之名声前来此地。非常笼统来说,大多数情况下,耶路撒冷是在王国统治下的一个城市,实际上有王国派遣到此的军队将军,有掌管圣殿事务的宗教祭司,有管理日常政府事务的市长,还有政府下属的执法军事队伍首领。这几种力量不断在博弈,调谐,维持着耶路撒冷的正常运作。虽然耶路撒冷出产品质极好的葡萄干、香蕉和松,可它的主要收入来自朝圣者和旅游者,它还要依靠王国给予的经费,大家族的捐赠,以及宗教领袖所支持的外国势力的捐输来运作,谁给钱谁就想有话事权,纷争由此而甚。又因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来自外在的威胁非常多,周边地区的王国的侵犯,其他王国的勃勃野心,也与其神圣之名息息相关,其宗教的巨大魅力大到人人想独占之。

  耶路撒冷在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中,均是“和平之城”之意。可和平却总是远避它。时至今日,巴以冲突还未能平息。首先,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矛盾由来已久。其次,11世纪初期到13世纪末,西欧国家先后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授意下,以收复失地为口号,发动8此十字军东征,企图摧毁伊斯兰教在耶路撒冷的统治,可均告失败,且造成了穆斯林和基督教之间的矛盾深化。到19世纪初,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托管地的首府。锡安主义即犹太人复兴主义首先被英国所利用,它宣称将帮助犹太人建立自己的国家,回到耶路撒冷。但由于英军无法控制巴勒斯坦局势,最终宣布从巴勒斯坦撤走,并将这一问题提交联合国,联合国决议通过在巴基斯坦分别建立犹太人国家和阿拉伯国家,讲耶路撒冷国际托管,使它成为像梵蒂冈那样的神权国家。可还是失败了,因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似乎是生而存在,谈判总是告吹,以色列发动战争,抢占了所谓的中立地带,与1948年建立自己的以色列国,剧增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矛盾。究竟都有什么原因,让这和平之城不和平呢?

  也许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能力有限,阅读量不够,有些内容求助于网络):

  一、地理位置。耶路撒冷一直是联系欧洲和中东北非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中心,而且地势较高,易守难攻,盘踞了耶路撒冷,即可轻易控制整个地区,因此耶路撒冷成为冷兵器时代列强反复争夺的要地。耶路撒冷的战略地位导致它先后8次毁于战火,这在世界城市史上也是罕见的。(来自度娘)

  二、经济。耶路撒冷是一座宗教圣地,一直以来其统治阶级都致力于用最好最昂贵(大量的黄金珠宝源源不断流入)的材料装饰圣殿。耀眼的黄金,吸引着无数贪婪者的目光。而前文已经提过,耶路撒冷的经济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朝圣者和旅游业的支撑,尽管战火始终萦绕,朝圣者与旅游者依然络绎不绝,是一个财富丰腴之地。在以色列建国之后,此经济来源更加稳健和可观,它吸引的都是来自欧美国家的有钱阶层。而对于土地贫瘠、矿产和水资源缺乏、自然条件较差的巴勒斯坦来说,旅游将是振兴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也必然是巴以双方争夺的战略资源。

  书中提及,英国派驻耶路撒冷的一位将领谈到巴以问题时,曾说过:“耶稣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还是将它交给上帝吧。”

  说了这么多不轻松地话题,显得这本书似乎就是一本历史书,并不好读。不好意思,确实是内容太多,我消化不了,才造成这样的错觉。本书作者賽門.蒙提費歐里就是一个犹太人。写作中,作者带着科学求真知的态度,翻阅了很多资料,查证细节,他又带着对耶路撒冷的崇敬之情,娓娓而谈其丰富的历史故事,不乏有趣的小故事,使得书中的历史人物因此形象立体,有血有肉,每一个人都因其独有的性格、性情造就了他们的人生命运。此书读来不曾觉得枯燥,只是实在不容易读懂。王国朝代的更迭频繁,书中历史人物的名字又非常难记,而且如果读者对《圣经》和《古兰经》没有一定的了解,要去弄明白其中一些引经据典的内容更是难上加上。读来也就觉得很难啃,更遑论消化了。为了体现书中的有趣之处,特别列举两个小片段,缓解一下严肃的气氛:

  一、耶路撒冷冷热病,1930年后也被称为“耶路撒冷症候群”。“因接近耶路撒冷圣地而产生的宗教兴奋,之后所引发的心理代价。”(P442)因为罹患这中病症的的朝圣者、旅游者人数很多,所以耶路撒冷还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收留治疗这些人的医院。

  二、哥伦布。十五世纪,哥伦布像当时的斐迪南国王及其妻子请愿航海,希望能航越大西洋找到印度河中国。当时他有两个梦想,“以是西航到西印度群岛,另一个梦想则是解放东方的耶路撒冷:从一开始,他就想连接这两者。‘我想两位笔下倡言这次航行带来的一切好处,都将用来征服耶路撒冷。’”(P385)当然,最后哥伦布留下了大量的财富,却梦想落空。

  但我必成承认,虽然不乏有趣的故事可以间或驱赶此书阅读中存在的压迫感,但我仍付出了很多努力去帮助理解,为了起码读懂字面上的意思,我穿插地读了《圣经故事》,上网查了很多伊斯兰教的相关内容,还看了电影《上帝之子》,以及一些关于耶路撒冷的纪录片,还有随书附送的DVD光盘。但其实要读好它,除了要有一些初步的关于耶路撒冷的历史、宗教知识的涉猎,还需要借助各个时期的耶路撒冷地图来参照帮助理解。但老实讲其实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所以这次的读书笔记,很不满意。无论如何,这次阅读,算是我的第一次主题阅读,希望日后着意去补充这一块内容的知识,然后把它重读一次,或许才能真的读懂这本书。

  《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八):耶路撒冷的人间和天堂

  这个名字带给我另一次冲击是我给一个外国基督家庭的女儿当汉语老师,男主人一天跟我说:他的父亲,一个70多岁的韩裔美国人,学了好多年阿拉伯语,终于要去耶路撒冷朝圣了。我听了目瞪口呆,以色列政局一直不稳定,一个古稀的老人怎么选择这么危险的地方。

  我不是无神论者,年纪越大越敬天畏命。对每一个人所敬仰的宗教都无比尊重。但为什么所有的教派都选择了耶路撒冷。东方每次朝代更替都是家天下换位,西方的历史王朝紧紧伴随着宗教,耶路撒冷的历史是整个世界的历史。

  这本是我现在还没有读完,因为读的特别烧脑,很多历史读一读就在记忆里断档了,只好在翻出来欧洲史,两个结合的读。之前数个书友给我介绍这本,其中一个人告诉我,历史渣慎入。这个城市八次摧毁,八次重建,他是一个神的圣殿,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兴旺过,萎缩过,浪漫过,虽然浪漫中带着鲜血。这本书没有读完,下本我己经找好,我翻出来了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的对话文集,这样的书看完,我需要人间温情好好综合一下。

  《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九):观史后感

  1.很多统治者很擅长对外征战,却无法很好地管理内政,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纷争,不用利益集团的斗争。在政治斗争中人不可能独善其身,人人都觊觎宝座权力地位财富,所以对家族成员密友甚至至亲的迫害也就成了维护其政权统治不可避免的手段。

  3.耶路撒冷的命运多舛,很多时候由不同统治者造成。宗教信仰很可能取决于统治者的主观情感与偏好,对于耶路撒冷他们时而宽容时而暴戾。

  4.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因为人性自古以来都是不变的,只是有些时代背景下,好人比坏人多,而有些背景下作恶的人更多,不管是基于伦理道德还是法律规范,我们都应该从具体历史事件人物事件中感受不同的社会背景、人物特性,以史明鉴更好地驾驭人性。

  《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十):我读耶路撒冷

  给上帝起了名当然还不够,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大卫宣布在耶路撒冷建了个“上帝之家”,作为上帝在人间的居所,并做了个名为“约柜”的木匣子送给上帝贮存他的贵重物品,以增加神秘感供人膜拜。

  在建造圣殿的过程中,所罗门功不可没,但他更看重自己的荣誉,因此花了十三年打造自己的宫殿,而只花了七年帮上帝建圣殿。

  但上帝不会只关照以色列人,耶路撒冷也不可能只是犹太人的圣所。于是,这个被犹太人理解为只是应许给犹太人的地方,引来了几乎是诸方争夺。

  从此,耶路撒冷真正成了世界的中心,三大圣教圣地,上帝最先眷顾的地方,世人魂牵梦绕之所,自然也就注定成为一块“唐僧肉”,对文明的争夺带来的没完没了的文明的冲突。

  耶路撒冷三千年编年史,其中被犹太人独占了一千年,被基督徒独占了四百年,被伊斯兰教徒独占了一千三百年。

  而巴勒斯坦从1974年开始成为联合国观察员,直到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也将耶路撒冷定为国都。巴以冲突不可避免。

  而耶路撒冷很难分割,如同佩雷斯说的,“耶路撒冷更像是一道神圣的火焰,没有人可以分开火焰,也没有人可以独占神圣,”。可实际上针对分割或共享的方案已多达几十种,有的甚至细化到土地表层和表层以下的不同归属。

  耶路撒冷,或许是上帝留给人类的一个无法解开的麻花辫,让人相思千万年。

  “西街卖花女,不解兰花意”。我想我无须去做那解语花,无意中看到一个朋友的微信名叫“耶路撒不冷”,虽是戏语,也代表一个美好的祝愿。

  且看我们东方,包括印度教等亚洲国家都是多神教,牛马皆可以是偶像,咱中国不仅仅是道教都对大自然充满喜乐感激,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即使是尊一神,这一神亦是可以有千百万的化身,化身在一枝一叶里而融进天地万物。诚如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说神无方。所以我说的上帝或许不是和基督徒所说的同一个。我们更愿意说的是“天生丞民、有物有则”里的“天”,是“天丧予”里的“天”,是历代帝王郊祀万物所祭拜的“天”,是老天爷不长眼的“天”,这个“天”是藏在万物背后、从不发言的“天”。

  再说到基督是道成肉身,上帝的旨意要通过神才能到达,所以要不断祷告忏悔。而咱们东方的宗教则讲究一个悟,无论身处红尘还是停云坐看,只要你打开了你的心扉,你即可与山川大地一体。这就如同鲁子曾在一首诗里所说的,“炊烟,起自凡尘,却直达天庭”。

  作者 鲁子

  “湘人曾氏,笔名鲁子,职业捕快,业余诗人,无疆行者。

  回复

  写回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