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花乱开》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花乱开》读后感10篇

2022-03-23 03:04: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花乱开》读后感10篇

  《花乱开》是一本由老树画画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乱开》读后感(一):疏淡秋意,乱世绘本

  老树画画,本名刘树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艺术系主任,中国摄影界前辈。因在新浪开设ID为“老树画画”的微博,每隔几天就发一些随性诗画,无意间竟征服无数网友,大火于网络。其作品在2012年集结成册出版,取名《花乱开》。

  老树画画,年过半百,实为“老树”,作品绝大多数是水墨,偶有瓶、杯等器具的摄影(多为自己亲手所制),一眼望去是明白无误的中国古典风格。但细品一番,却又并非全然如此。他的作品自由随意,不严格讲究笔法程式,而是以一种游戏的精神,突破时空与题材的限制,将中国水墨特有的意蕴与色彩相结合,再带点印象派的随意赋形。他的作品也不讲究宏大的主题对象,水芹菜,小萝卜,几朵茉莉一弯月,皆可入画,在秋水芙蓉般的和蔼可亲中散发出气象高远的中国士大夫情操,同时又自有一种随意自在、风流不羁,构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老树之所以在微博大受欢迎,并不仅仅因为他的画,也因为他每每为画配作的小诗。这些诗有些似乎并不能称之为诗,除了有着基本的韵律之外,打油色彩浓重,却似乎比画更能表现老树复杂多样、率气直白的个性。有“窗前但看花,蕉下且听雨。绮色千万重,染指能几许?”的哲理之句,也有“月下桃花肥,想送那个谁。电话打半天,她却总不回。”的小酸曲,还有“不必满口道禅,不必装神弄玄。认认真真吃饭,凭着良心挣钱。”的白话警言,甚至有如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的社会思索、时代批判也能入诗入画。不拘形式,不拘内容,正如老树自己所说:“自由表达才是最重要的”。

  作家韩松落在一篇文章中形容从前的书生:身上总有一种疏淡的、温暖的秋意,“他们老了,走了,这秋意就再没了,我们这一代,也算是书生吧,却不得不个个都张牙舞爪的,像日光灯,不得不亮晃晃地挺着,刺目,紧张,难堪。”老树,在我看来,是一个介乎于老书生与新书生之间的存在。在乱中力图安静,又在安静中忍不住地发声。

  相比几米漫画的细腻温存,老树的《花乱开》是真正的“乱世绘本”,此乱非指战乱,而是人心之乱、世情之乱。这个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时代,他和他的《花乱开》带给我的是偶遇秋意的心动,与这份秋意难得易失的感慨。

  《花乱开》读后感(二):心生欢喜 皆从自然

  心生欢喜 皆从自然

  —《花乱开》读后感 18年3月

  这又是一本买了2-3年没看完的书,终于在最近的读书计划中阅读完。看完后客厅踱步一刻,心里冒出的便是“心生欢喜、皆从自然”这八个字。

  《花乱开》是刘树勇(老树)画画的一本册子,有画有诗有朋友写的点评。这本书的诗、画适合静中闲卧、或雨天茗茶时慢慢品尝其滋味;不适合在碎片时间中插空去看,独品尤佳。

  何为自然,天是自然、地是自然、星是自然、风是自然、真是自然。老树的诗画由心自然而感、画自然而成。老树生于苍山绿水之间,满目所见皆芳华,自然养成烂漫放达好性情,自然无造作之真境。

  2-3年前起我开始琢磨一些词牌,心情起伏比较大的时候就尝试填词,也尝试古体诗,但一直没有去研究下韵律和平仄,这是懒。直到看《人间词话》后才知第一句话便是“词以境界为最上”,造境是符合于自然,摹写自然则需有想象。算算快3-4年的光景,填词7-8首,自己满意的也就一句“月出寒云外、人归星稀时”,有些无我之境的味道在,切合“文章妙至源天然、偶的佳句沁人心”之欢喜。

  而老树的诗画高品质的特多,这个看天赋,也看积累。老树是忙着忙着,岁月就溜走了,忙着忙着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心忽然安静下来了,动笔一画,画出了真实的自己,一个安静下来随心所欲的自己,一个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极其认真对待自己灵魂说话的自己。正如百岁杨绛先生感言“最后发现,这个世界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没活到90多岁且没有真正活的过人是讲不出这句话的,我也是领悟不出来的。只隐约感觉世界映入心中,心即是世界,自己的心和自己相关,无愧于心,行为按照初心,按本心即可。这世界,能说会道的人太多,但千言万语抵不过默默寸心之行,有心且需体证。

  我感觉老树应该是荣格16型人格中的INFP型,明白自己是谁,尊重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选择,不怨天尤人,也不孤芳自赏。而是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内心世界和价值的一种艺术表达,从当下的生活中找到一种平衡,从当下的生活中找到身心舒适的大自在;已自成体系,有自己的世界。虽画中有丰子恺、竹久梦二的风格,但是落到纸面上的确是当下的世道人心。一首“最爱折来野花、回家插在瓶中、感觉到半夜、一室皆是春风”确是喜欢的很,境界和趣味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这是老树内心有趣、好玩,不服从于外物而产生的才情。

  而另一首“风中来信、寄自春天、不著一字、满目花瓣、色艳如生、其香雅淡、持之于怀、心存绮念”则反映出造境之功力,虽与上首感觉用词迥异,意境均佳。

  附上老树后记的一句话:说来说去,其实意思很简单,画画,乃至其他一切语言的表达,无非是诚恳与自由。有大诚恳在,可见出真的性情与大的襟怀。有自由之心境,可言语无碍从心所欲应对裕如。除了这个还有什么?

  最后引用一句最nbility的话—“我最牛逼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来自于马塞尔 杜桑。

  《花乱开》读后感(三):老树画画:自由的另一种可能

  文/郭小寒

  最近,微博上有个热门id叫“老树画画”,没有v,也无从考证其来历,每隔几天就发一些小画儿,写几首小诗,用传统的中国画表现各种不可思议的题材主角,用大白话展现古诗才有的韵律意境。几个月内迅速涨粉十来万,各微博大号名家也都乐于第一时间转 “老树画画”的微博,彰显自己的心境和品味。后来这些热门微博被聪明的出版商发现商机,集结成《花乱开》,并热销大卖。(这是理所当然的),记者才有机会得以认识、了解、描述这样一个神秘人物和他的作品。

  老树画画原来是中央财经大学的教授,艺术系的主任,“老树”是他学生给他起的绰号,画画只是业余图一个“好玩”, “好玩”正是他画画写诗的精髓所在,他用一种游戏的精神,将作品突破了时间与题材的限制,既有古人才有的才情,又有强烈的现实映照,带你穿越古今,往返于现实与虚幻之间,正是一个年仅50岁,把什么都放下的人,才可以如此自由。

  而“自由”正是他用尽所有元素在寻找并表达的主题。

  大多数人放弃了自由表达

  老树在微博上广为流传的那些画,大概是一两天时间画好一幅,有的需要更长时间,老树画好了就拿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在两盏日光灯之间,用自己的数码相机翻拍出来,然后配上写好的小诗发到微博上。这个过程有点像文艺青年们的手机摄影加小酸文过程,但对于五十岁的老树来说,这种自由表达的形式也是近两年才适应并擅长的。问他创作有什么诀窍,他说自己就是放开了画。“每个人都有简单的、自我的、撒欢的一面,微博把人的这一面放大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但大多数人放弃了”

  平日里老树是不喜欢用数码相机的,办公室里藏着他的苏哈m2 和(型号问王坤我没记住), 只有在聊高兴了才拿出来让我们长长眼。老树的本名刘树勇在摄影界如雷贯耳,他是中国当代摄影评论里的老前辈,发表了几十万字的学术文章,策划了大量国际性的展览。而他说自己搞评论的时候不发表自己的作品,所以他拍了大量的摄影作品,但大部分没有公诸于世。至于画画,早在南开上大学的时候老树就开始画画了,在天津拜了几位名师,1983年老树毕业后跑到北京边教书边画画,中国画、油画、版画、甚至钢笔插花他都认真学习研究过。当时他也是个小年轻,教书的时候学生根本就不服,有次和学生闹矛盾,学生就跟他在操场上约架,他带着自己的九节鞭欣然前往,两人一顿拳打脚踢后,老树治服了学生,从此这个学生服服帖帖的跟他上课,这种“少年心气”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也让他感到迷茫困惑,眼看周围的同学出国、下海,自己呆在学校里,不知道该干嘛,就像一个战士不知道敌人在那里一样,那种内在的焦虑反映在他的作品上就是画了很多艰涩苦难的版画、油画,写了很多艰涩苦难的诗,前几天老树把他80年代末的绘画作品贴在微博上,网友纷纷表示不敢相信:这和那些幽默小画是同一个人的作品。

  “因为自己画谁像谁,一直找不到自己”,80年代末,老树就逐渐停笔了,直到2005年老树父亲得病,他开始重新画画排解苦闷,没想到此时再动笔,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2007年老树在朋友的劝说下把一些画作放到了微博上,只是想跟懂画画的人交流交流经验,没想到有那么多人喜欢。本身就是传播学教授的老树到没多想什么社交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等等这些大话题,他是只是觉得自己画的画轻松随意,紧贴着生活。他调侃轻松自嘲贴着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的东西。“因为贴着自己的生活,所以也贴到了所有人的生活。因为深入自己的内心,所以也深入了所有人的内心。”

  什么是穿越,什么是现实

  老树从2005年开始重新画画。这时候的他已经在摄影评论界很有名气,画画完全变成了业余爱好。工具技巧这些外在因素早已不能限制,画什么变成了他最先要考虑的。“我是性情表达,随着情绪来,小情绪,一时一地的感受。有点像小年轻拍了照片配点酸词发微博,这就是随机书写的快感。”

  老树还有一类画很有趣,看似是传统的水墨小品,但画上的主人公们太不可思议,比如蚂蚱在ipad上叫,蝴蝶在插线板上玩耍,这样的选景,这样的搭配实在超出常规,另外:怎么可能用传统水墨来画插线板呢?老树说并不是他故意打破传统,而是我们现在的知识过于扁平化了:“古代画枯草蚂蚱,蚂蚱就在草里,这是必然的,但现在城市里没有这种真实的经验,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山水花草虫,四季的感受这些就是真实存在,每天都能看到的。而我们现在呢?花只能去花卉市场买了。动物就是宠物还养几天就死了。这是很尴尬的,我们的现实经验就是坐地铁,每个人用手机,你看到的这些现实约等于古代农民下地看见的花花草草。这是真实的,花草反而不真实,反而是想象。所以我才是写实的。”

  不过说回来,老树画花花草草的功利也是非凡的,因为“对于你们来说花花草草是想象,对我来说是记忆。”老树的老家是山东林(月勾)农村,这些花花草草生在在他长达17年的童年记忆里,包括从小时候割的猪草,采的草药,爬过的大树,摘过的野花野果全部真实的在他生活里存在过。“你随便说一个草,我闭上眼睛就能想到它的结构,枝子叶子怎么发的,花怎么开的,我清楚得很。”

  老树说他只有一次画画的感觉很穿越,他画了两只螃蟹,放在地上准备拍照发微博时,一只苍蝇落了上去开始东闻闻西嗅嗅。老树拍了下来,拿到电脑上越看越觉得诡异:国画螃蟹、真苍蝇、数码摄影、照片、微博、这都哪跟哪啊!“当时猛的一看很穿越,后来认真一想觉得很真实:因为我画的螃蟹太像真的了!”

  2009年-2010年,老树画了一批真正“穿越”的画,就是传统水墨山水画里加入了潜艇、飞碟、导弹、降落伞~~~绝对是挑战正常视觉和正常思维逻辑的。但看上去又是那么和谐统一,有种说不出来的游戏快感。最开始激发老树创作这一题材作品的是网上一张流传了很久的画:一个老子一样的古代老头在山水丛林种悠闲自得的骑着自行车。这幅画被网友看成了笑话,却一下子打通了老树的“任督二脉”:“这个画解决了很多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通了古今,自由表达,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于是老树也画出了这批有潜艇导弹的画,虽然在现实逻辑中是不对的,但在绘画逻辑上又是对的,“谁敢说两千年前飞碟没光顾过,大多数人被很小的小事僵化住了,这些都是可能的,绘画不一定是画现实,还可以画一种可能。”

  这种可能还延续到了老树的生活中,这幅“老子骑自行车”的画还让老树深刻体会到“人类就这么几千年,一瞬间就过去了,不用太当个事儿。”所以在他给学生讲六朝历史竹林七贤的时候,他不会翻阅教材按部就班地讲资料,而是会揣着二锅头把自己喝多了,说“我就是嵇康、刘伶。我们都是性情众人,喝多了感受都差不多。我告诉你我设身处地地感受,就对了。”

  “如果我能穿越回过去,我还想问问曹操是怎么看毛泽东的。”老树说。

  对历史感兴趣,对人的生存环境感兴趣,这也投射到老树的作品中来,老树最得意的作品就是那一套“民国范”的长衫先生写意图。一位长衫先生在不同的场景中生活思考吟诗作评,有点像老树本人的自画像。“民国是很令人神往的,我很想知道那个时期的人是怎么生活的,穿西服的先生挽着穿旗袍的太太,喝着黄酒听着西洋音乐,那才是穿越,但一切又那么自然,东方西方,传统现代在民国时代都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就是我说的那种自由。”

  “民国写意系列”也是老树花费笔墨最用心的作品,看似很简单很写意的画实际上在笔墨上很精良,老树画国画特别讲究用线条,寥寥几笔,别人看似简单,实际没有20几年的功底是做不到的。

  “整天写意,容易大化,还要收回来一点。”老树在微博上另一批受欢迎的作品就是类似花鸟静物的彩色“小清新”图。而这批画的创作,并不是老树自己的得意之作,而是用来“收杀笔墨”的,看似狂放不羁的老树对自己其实很有要求,画一段时间的水墨写意,就要画一些工笔来让自己收敛一点,细下来,定下来。 “就像大白菜长到一定时候得捆住长芯,外科医生平时要鼓捣鼓捣刺绣。”老树可以去浙江美术馆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临摹一幅明朝文征明的《窗前鸣佩》手卷,这种传统的古代山水有着精细复杂得染色技巧,薄薄得一层颜色实际上上了四五遍颜色,清澈而丰富,对于老树来说是最好的“练笔办法”。

  弄直舌头再写诗

  在微博上,老树那么受欢迎,不单是因为他的画,还有他为画专门配作的小诗。俏皮幽默,网友很多戏称为打油诗,因为他题材的惯常性和口语化的语言风格,比如;“起了一个大早,肚子吃得挺饱,阳光灿烂照着,真他娘的美好”这到底算不算一首好诗呢?

  老树画画一般先画画,但故意不画满,画完再配上一首小诗,老树说自己遵循了中国画传统的规律性和叙事性,“中国画的图像一般都很扁平,想象得纵深也很有限,所以一般还要配诗文和印,传统得诗书画印存在着有机得平衡关系。我还是讲究这种平衡的”。

  老树说:“你们说是打油就打油吧,我也没必要争辩。”老树的文学功底是相当了得的,他上大学的时候是师从叶嘉滢先生学的中国古典文学。他那些看似俏皮的打油诗,有着很好的韵律感和讲究。他喜欢唐朝以前的诗,尤其是六朝的古体诗和诗经,所以他的小诗里有很多是四字句和六字句,网友有时嘲笑他不会写诗,他也不解释,无所谓。对他来说写诗就像他画画一样,“自由表达才是最重要的。” “我学这个,然后咣当放下,有资本但不放在眼里,这样你才能自由,只有半吊子才把这当个事儿”。老树也有点瞧不起现代诗,“好多人舌头还没弄直呢!”

  岁数到了,就都去***!

  日常生活里的老树有点像他笔下的那位长衫先生,在学校里教书上课收拾学生,闲时画画写诗做陶器,老树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摄影评论家,所以还要做评论,策划展览,做画册。每天过得忙忙叨叨。但还是非常自由,他喝酒吃肉上课抽烟,画画随性,做评论不怕得罪人,做策展不怕麻烦,说话口头禅就是“***”,比如“到一定岁数,就不管了,去***。”

  “人总是看别人,不好好看自己。”老树说,其实每个人都有他在画里的那份自由,随性和天真。如果没有看了也不会有认同感,只可惜每个人都端着。”

  《花乱开》读后感(四):相戒不谈风雅

  对画画,我是门外汉,终究只是雾里看花。老树这本《花乱开》却看得我心花乱开。

  老树在自序里说,画画本来就是件好玩儿的事儿。他这本画集就用这种嬉笑调侃,带我们分花拂柳,阅世走人间。

  他的画里有非常传统的山水,有细笔勾勒的花草,有的近似漫画,有的意境悠长。讽时骂事,自伤幽独,闲情逸趣,念彼怀人,他是画着玩儿的,笔墨世界是他的桃花源,他却并非躲在格局逼仄的小世界里自成一统,而是阅世走人间,大笔一挥泼泼洒洒全是现实人生之断面。

  玩儿的就是生活。

  他的画给人的感觉是亲切熟稔,又带着民国的老旧风味。场景中的人物穿水墨长衫,却做着现实生活中每个普通人的事。烦恼,困惑,懒怠,愤怒,郁闷,忧伤,欢喜,舒悦,怀念……如果感情只可用文字直抒胸臆,却不能肆无忌惮地形诸笔端,若要用画表达这些情绪,只有通过具体的物象和情景。老树所画的情景无一不带着生活的情味,柴米油盐,花草虫鱼,高山大海,老屋荒田,生活中这些难描难画若未被捕捉就一闪而逝的生活片段被他框在纸上,存在画里,谱就了一首水墨染成的长歌。

  若只看画,不看诗,恐怕还看不出老树是个愤青。

  宋人吴龙翰《野趣有声画序》中有云:“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在老树笔下,画和诗是一体的,看似漫不经意信笔恣肆流出,既望之下,却忍不住拍案叫好:画是好画,诗是好诗。

  “少年在山上,爱看乱云飞。豪情千万丈,你说咱怕谁。后来进了城,万念渐成灰。偶尔到楼顶,听听大风吹。”

  “昨夜无事窗前坐,一枚流星落尘埃。人生此来为何事,无非担水与砍柴。”

  “何时不用再上班,看人脸色挣小钱。临水种上半亩地,闲听夜雨落荷田。”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曾有“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时事政治,社会现象,家长里短,看不惯的,想不开的,管不得的,气不平的……老树的诗近似打油,却声韵铿锵,可以看出作者在这些看似漫笔吟成的小诗所做试图打通古今语体的尝试。语汇的强烈的古今对比所造成的冲击,又巧妙地消融在作者营造的悠远意境中,产生一种奇异的和谐,嬉笑怒骂令人读之耸然一惊,不禁“啊”了一声,随即却会意一笑,原来是这样。

  《花乱开》中所有论及老树作品的文章,都无一例外地指出,老树的画是当代“文人画”。

  何为文人画?陈寅恪先生《文人画的价值》说得明白:“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化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李泽厚先生也曾指出,文人画的基本特征,“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是“聊写胸中逸气”,是一种“心画”。老树的画正是写心画心之作,是勾勒熙熙攘攘纷乱尘世众生百态的无声戏。

  黄庭坚《题七才子画》云:“一丘一壑,自须气人胸次有之,但笔尖那可得?”老树的文人画中有风骨,存妙想,方寸画纸间劲舞虽少而意常多,简单的物象勾勒出另一方不止有四角天空的世界,既是画者本人因外物触动心声而产生的灵思感悟,又是画者有意为之的留白,在大片留白中空任我们思绪驰骋的无限疆域,正是“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

  老树本人在后记中直笔写道:“画画,乃至其他一切预言的表达,无非是诚恳与自由。有大诚恳在,可见出真的性情与大的襟怀。有自由之心境,可言语无碍从心所欲应对裕如。”

  他写的直,似已将画中意思点透说尽,只这一点,就点破了宋元以来含蓄蕴藉的文人画意。抱着这种自由与诚恳,老树的绘画艺术并非凌驾生活之上,他写的画的反映的就是生活本身。——也许,读老树的画,我们应该相戒不谈风雅,他的画里,满满都是生活。

  《花乱开》读后感(五):一本亂世中的有益閒書

  記得當初在微薄上偶然發現了老樹

  便深深的被吸引,從未看見過那個人是這樣畫中國畫的

  再細讀他的打油詩更是有趣好玩

  這本書應該算是畫集吧。

  但是通過作者的自白,和讀者的心聲

  可以讓我們更加瞭解這樣一位有趣的藝術家

  他是著名的攝影批評家 他玩過陶瓷 畢業于文學系

  曾專研過書法 從大學便熱愛繪畫

  而因畫不出自己而絕筆二十年

  如今機緣已到,落筆便是真實 自在。

  記得去年他搞展覽

  讀老樹的畫讓人特別的輕鬆

  似乎什麽煩心的事都他媽滾一邊把

  他這種融合了漫畫式的“文人畫”別具一格

  他學過豐子愷 臨過八大 齊璜

  可這些都不是爲了炫技,他最終的目的還是找到自己

  於是我們看見了這花亂開 語村言 的老樹畫畫

  (感興趣的可以加他的微薄“老樹畫畫”隔三差五他就會更新畫作)

  《花乱开》读后感(六):看《花乱开》,听人轻吟

  看了好多老树的画,挺好,便买了这本书,放在手边当闲书。初看此书第一感觉就是轻松,快乐,还有些顽皮,偶尔翻看一下,挺好玩,但也没太认真看。前几天心血来潮便从头认真地一页一页的品读起来,于是一丛丛花在书里绽放开来,其间一个民国男子在画里画外地闲逛。如果说要用几个词概括一下自己的感觉,最先跳出来的就是这几个字:

  直、性情中人、愤青、俗、民国、犀利、酒,难。

  书开始部分在我这外行人看来是最中规中矩的部分,一丛丛、一簇簇的花,看着心里都美美的。在后面的部分则是许多简笔写意水墨画,不懂画的人肯定会说这就是瞎画,就连那字题的也是歪七扭八,估计扔大街上也不会有人当回事,更别说拿回家挂上墙了。可就是这样的画,却楞是让很多人喜欢了。因为他有意境,慢慢你会看得会入神。于是,我开始先看画,然后猜想作者会配上什么文字,后来自己都觉得有点心理学分析的感觉了。不过,虽然猜中的不多,但是倒多了些读书的乐趣。

  书中还有一类画便是那种彩色的很有悠然南山意境的画,画里经常点满星星点点的鲜花或碧草。我非常喜欢那素雅的世界里乱开着的花朵,春天的花、夏天的花、秋冬的花,山里的花、水里的花、居室里的花,画的都是心中的花。可老树却在诗里面说道——“花说你别扯淡”。不过,这也正是我最开始看到的老树,也是我最开始喜欢的老树。

  画里的诗是老树最为牛B的地方,文字看似随意大白话,打油诗一样,可就是看着让人着乐,而且这乐里就有着一个真诚的作者,还有一个真诚的自己。作者说我们这个世界太过丰富,太乱,我等平头百姓只可看。可看世界又谈何容易,不仅要有功夫看,还要有心情看,没有起码的生活水准,没有好的心态,谁能有这闲情看?!恐怕只能去这乱世搅和泥去,累了吃,吃了睡,什么不想倒是好过。花开乱世,那可是老天的恩赐。

  其实,看的多了,想说的却少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纠缠扭曲了太久,人们在这几十年的教育和社会文化背景下,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去谈什么思想、感情,那就会被贴上文艺、不务实、愤青的标签,好像生活里原本就只该有“奋斗”。可老树却偏偏揭开了你身边的生活让你看,让你清醒一回,简单一回,本真一回。虽然这里也许有痛苦,但痛快一把也不错。

  书里文字部分更多的是作者的朋友们写的与其的种种。文字里的老树是兄长般的年纪,生活在与我如影在前的年代,怎么都觉得就在隔壁。看到有人说找他去喝酒,我便想去凑个热闹;看到有人说他身材适合干庄户活我便也想着拉上他去地里掰几穗玉米或拔几秧花生,手都痒痒的。而他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人。

  《花乱开》读后感(七):也是画皮

  今天跟同事在赶活。同事自嘲年纪一大把了,还在为晋升而奋斗,聊起来的时候,不由地感叹,有时候人看淡了一些东西,生活中难免就似乎失去了斗志,在外人眼里看来总有些随波逐流的味道。

  我在豆瓣上当初自己创立了“老树画画”这个相册,原因在于当时有认识的师兄大声吆喝一声,老树画画了,想看的去瞅瞅。我于是好奇地前往观看,那画风,让我隐隐然想起早年翻看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最初不解,如此稚拙的笔触?然后默然,心渐渐安宁。

  也因为喜欢这片安宁,于是不告自取,自己将当时微博上的图片一一搬运过来,也因此很多人误解。然而不约而同的,我发现那个相册似乎成了避世的桃源,很多人驻足,赞叹,默默点推荐或者喜欢。一切尽在不言中。

  所以画展受欢迎,或者说出书在我看来都再正常不过了。

  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面目全非,而在面对老树的画的时候,仿佛默然地在寻找自己丢失的那张脸。我们以为自己看淡了,以为失去了斗志了,以为自己已经随波逐流了,然而画内姹紫嫣红,惊奇了当年的心思。

  我去看过画展,站在画前,无话可说,却又觉得意味深长。曾经见过老树老师的几笔妙笔,将别人一张布局失措的画变的趣致盎然,那颗小小的印子,色泽艳红,却是吾倦矣。

  这也是老树的画皮么?那么画骨呢?

  《花乱开》读后感(八):他说四季好云水,轻舟滑向心海去

  知道老树画画这个人很久了,最先开始关注他,缘于他曾发在微博上的一幅画。画面上方大片的留白,一池荷叶用深深浅浅的淡墨随意点出,又好似诗人化在宣纸上的泪痕。一个穿长衫的人,怀抱一捧荷花骨朵,站在荷池中的孤单渡口遥望,背影萧瑟一如凉秋。画面淡淡的,他的身影也是淡淡的,像浸润在渺茫的晨雾中一样,仿佛随便吹来一阵风就能把这影子给吹散了。整幅画笔墨极简,但其中的孤独却深极了。他在画下题词:“折花临水,等人黄昏,四野风静,炊烟远村,伊人不至,寂寂夜深,怀中花落,新月出云。”

  他在等谁?而伊人又在何方?他还会痴痴地等下去吗?作者没有言明,只告诉我们夜深了,花落了,而月亮升起,照亮了一池的落寞。画中的留白,反倒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的可能——也许他最终等到了姗姗来迟的伊人;也许他并没有等到,只是独自走进巷头酒馆,点燃一盏孤灯,徒添两碗浊酒,静对凋零的夜晚。

  老树画中人物多着民国长衫,身形清简,而人物所处的背景却是我们当下的这个时代。这样的搭配,或许也只有老树才能想得出来,他在后记里理直气壮地说:“什么是古代?古代不就是古人的现在吗?什么是现在?现在不就是将来说起的古代吗?”

  他笔下的人物都没有眉眼,却极其生动,有时甚至让人忍俊不禁,我想这或许是和他题在画下那半雅半白的字句有关。

  这里有禅机:“木槿花发,斜开篱前,跌宕自喜,不与人言。涉雨有染,随风结缘,寂然自处,落落清闲”一花一叶,好像都入了禅,成了隐士。这里有温情:“朋友多年不见,手里一张照片,看着旧时样子,心中跟他聊天”铁汉柔情,全在于此。这里也有牢骚:“何时不用上班,看人脸色挣小钱,临水种上半亩地,闲听夜雨落荷田”隔靴搔痒的功力,恰到好处。他偶尔还很自恋:“窗台有盆栽,名叫仙客来,听说我回家,纷纷胡乱开”叫人看了扑哧一笑。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笔下的秋天:“郊外深秋时节,黄叶飘若诗句,一辆老旧汽车,朝着梦境驶去”听风起树梢,看叶落路边,人生里的一言难尽就此一饮而尽,但卧竹榻听雨声。

  我想老树定是懂得生活的人,一只蚱蜢、一段枯枝、一件晒在风中的连衣裙……不管是多么平凡的小物件,在他笔下都是那样动人,那样值得珍惜。简单的几笔涂抹,幻化成了古风写意、逸致闲情,有禅思谐趣,亦有泼辣无赖,让观者仿佛成了那个掉进梦境里的爱丽丝,所看到的,是在这些极简的画面下所蕴藏着的那个桃源梦。翻着这本书,看着画中那些青衫磊落的人们烹茶饮酒,落花围棋,无限潇洒无限落寞,一颗心也就跟着安静下来:也许,所谓的归隐,并不是去到深山不问世事,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心绪烦乱的时候,翻开这本书,叫人只想看完了一遍,又看一遍。怎么说呢,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在暴雨倾盆的夏夜倚在窗后看屋檐滴水成串,秋日暖阳下坐上一张洒满了斑驳树影的躺椅小憩片刻,还有冬夜里就着绿蚁酒与红泥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自在与闲适。让人仿佛坐上了画中的那一叶水墨轻舟,于花香中分开那疏疏落落的荷叶,在心海深处划出深深浅浅醉人的涟漪。

  说起来似乎有点肉麻,但却是我对这本书最真诚的告白。

  《花乱开》读后感(九):人人都可以画画,只需拿起笔

  无意在微博看到老树的画画,好喜欢这种简洁的风格,随意的信手拈来,却又不乏生活趣味。最爱里面的淡淡的民国风,只是爱那大褂。

  买了书之后也是满满地欢喜,在固定的思维中总是觉得画画是画家画的,像我这样的人从来没有学过画画,不知从哪里下手。总觉得自己很糟糕,却忘记只要有想画的念头,你就可以画,画画也是一种无声的表达;即使不如专业的,但也是我的所思所想的一种方式的表达。

  如果喜欢就花点时间去做,即使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活到老,学到老,关键在有一颗在生活的心,善于发现乐趣。

  好在宙宙送了本本子,画起来。采购画笔和涂料去。因画画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喜欢什么就去做,不管是什么。不因年龄把自己局限住。

  《花乱开》读后感(十):有花正向心头开

  美的东西,也许就该是无用无目的的。

  打开老树的《花乱开》,翻到的第一页是:“江南一夜雨,拂晓未放晴。周庄寂无人,载花河中行。”大片留白,水墨轻舟。简淡的男子,满船的花儿,直让人的心也跟着又静静又蓬勃地欢喜。

  “折花临水,等人黄昏。四野风静,炊烟远村。伊人不至,寂寂夜深。怀中花落,新月出云。”浅墨荷叶,疏疏落落,男子怀抱着花的背影,也不是寂寞,也不是欢愉,只是一颗心就跟着安闲下来。

  他不作清高,不为取悦。简淡的画儿,半雅半白的诗。有古风写意,有逸致闲情,有禅思谐趣,亦有泼辣无赖,食色性也,看得人扑哧一笑。是了,管它什么大雅大俗呢,我见着了,我想说了,我就画出来,如是而已。

  自有一种舒展自在。

  “梅花对我说,一年没见面。为我吹一曲,我再开一遍。”

  “对花鼓捣三日,竟然一画未成。花儿已不耐烦,纷纷随了春风。”

  凡物有情。

  “春深周末宅在家,晚饭啃块烤地瓜。江湖破事久不问,但卧竹榻听落花。”

  “少年打柴山中,路过一只飞鸿。看它渐行渐远,心下慢慢成空。”

  自在皆好。

  “春眠不觉晓,闹钟响得早。啃个雪花梨,翻身又睡了。”

  “说话又到夏天,外头烈日炎炎。作为一颗胖子,活着真是困难。”

  忍俊不禁。

  翻完全书,意犹未尽。只觉是好,可以再看一遍,再看一遍。至于如何好,我却言不尽意。老树还有一句:“手扶开花树,特想搞点诗。憋了好几首,不及花一枝。”

  是,听他人说再多,也不如自己看去。

  如代序中所言,“天自然而存,地自然而在,星自然而挂,风自然而运,水自然而行,山自然而立,草自然而长,物自然而生,心自然而感,我自然而是,画自然而成。此时,我心里有的我就画了,我眼里有的我就画了,它自己来了我就画了,它要存在我就画了。”

  不怕被围观,亦不怕无人赏。云自在飘,水自在流,花自在开。

  你来不来,赏不赏,花都自向心头开好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