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阅读的故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阅读的故事的读后感10篇

2018-09-05 03:1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阅读的故事的读后感10篇

  《阅读故事》是一本由唐诺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7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阅读的故事》读后感(一):随便说说

  台湾的作家文字功底都很好,写出来的句子漂亮。张大春的几部小说把我搞得头晕脑胀,这次到唐诺卖给我最后的书评,关于一本马尔克斯的小说的随笔集。我怀着寻找纸质书和电子书优劣问题,掉进了文学深渊里。

  写《阅读的故事》时唐诺47岁,是一个有资格教训我们的年龄,里面也有专门的一段,讲了40岁以后的阅读。也讲了书籍需要不断重读,因为不同的阅读年龄,都会有不同的体验

  《阅读的故事》读后感(二):读书,读心,读世界

  这本书很容易被看成是马尔克斯的《迷宫中的将军》的读后感。也是我见过最长的读后感,而且还写了21.2万字超过了马尔克斯的14.8万字。

  或者换一个角度去看,可以说只是借玻利瓦尔的角色表述我们唐先生的阅读观,乃至自己三观。阅读即人生,读书,读心,读世界。

  14篇散文就像是和唐先生的14次茶聊,似乎能见到二个人场景,有的没的在调侃这个世界。

  当然,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唐先生的风格。对于这种絮絮叨叨似乎没有什么逻辑性的文字,可以想象一定是会被读者们爱恨分明。刚开始我本想看出点什么名堂,却一直云里雾里,直到突然意识到原来不用刻意的去挖掘什么,只当老友聊天,你才会慢慢开始享受这种调调

  整个“聊天”期间几乎是涉及到了与阅读有关的所有话题。你能想到的问题,唐先生总能聊到。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总是能够在其中找到许多共鸣。如果你说并没有共鸣,那其实更好,因为这意味着会启发产生一些思考。我们到底为啥读?读什么?怎么读?……

  还有一点也是看这本书不得不说的体会,就是唐先生作为一名“专业读者”的敬业全书提及了他自己看过的几百本书,主要是文学社科类的书,这个体量已经是许多人一辈子都看不完的书单。也许只有这样的读者才能够为阅读这件事代言

  至于最后能够总结出什么观点并不重要,这都是唐先生自己的阅读世界。没有对错,一切都好。或者最后借用书中引用的博尔赫斯的两句诗,

  “静寂书架上,那静默的怒吼

  沉睡在群书中的一册之内

  它沉睡着,有所期待。”

  按照唐先说的说法,不就是三百台币加上一晚上的时光吗,不用再等了。

  2018-1-15

  《阅读的故事》读后感(三):阅读者的经验之书

  唐诺的文字由于自成一家的跑野马特性,常常容易让人误入森林深处不知归路。如果有心仔细观察唐诺究竟是怎样从北调侃到南,如何从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原文起头,不断引领读者走向每一章节所要探讨内容,唐诺的文字同样经得起审视。你可以手握缰绳,仔细推敲。但你也不妨把缰绳交给作者,跟随他的文字,悠然自得的在这片大草原溜达,时不时,会遇到一些惊喜,也许是一句话,一个意象,一个观点,也许是一段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或马尔克斯。这样的引用在书中比比皆是。唐诺自己也承认自己的引用甚至阻碍了阅读的流畅性,但他实在是太喜爱这些文字,以至成为一个原文推销员,为了让更多人能看到这些话,“或可让某人如爱丽丝般摔进去,惊异地发现自己到了一个更美丽而且根本不是我提供得起的世界”。

  唐诺的渊博和联想让人喟叹,“有关阅读的持续问题、有关阅读的时间、有关童年的阅读、有关四十岁以后的阅读......”这些看似普通标题,都对应着马尔克斯小说《迷宫中的将军》其中一段。其实这也说明唐诺是不折不扣的资深阅读者。唯有长年徜徉在书海,重读并读透吃透书里每个故事情节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人,才能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两者联系到一起。随便翻开,简简单单一个章节的几页纸,也许就涵盖了包括生物学“界门纲类科属种”的分类方式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以及本雅明。所有的引用都是为了更好的说明而非罗列,更非炫耀。这才是为什么说,信马由缰偶尔能遇到惊喜,这里的惊喜是指作者通过借用这些知识抵达更深的思维层面,指出我们这些阅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经验过程积累的或模糊清晰困惑和无法表达认同

  在这里,唐诺并不像那些教授阅读方法的书籍那样,告诉你该如何如何做,或者激情澎湃讲述阅读如何有用鼓励人们阅读。而是作为同为一名阅读者的身份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惑。在书的前言一开头,唐诺就已经点明:“这本书,本来是善意的,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诚实的。”阅读存在着无可回避的本质困境,只要你是一个认真诚实并且持续的阅读者,多少迟早会感知

  《阅读的故事》读后感(四):好一个“专业读者”——《阅读的故事》读后

  首先要说明的是,作为我这样一个把阅读作为习惯而非消遣的读者,一般情况下,是不太愿意把时间用在这样一本“读书的书”上的。“读书的书”,多半是作者边抖落书袋,边整理自己的思维成长之路,写者有心,而到了读者这边,难免有种拾牙慧或捡到二手货的感觉,实在容易消化不良

  不过,这本《阅读的故事》却是很不一样的。作者唐诺。何许人也?虽有不少书籍发表,虽是台湾文坛朱氏姐妹朱天心的丈夫,虽有多年出版业的从业经验,其人自称不过“专业读者”四字而已。

  这本书有规整的13个分段标题,以马尔克斯的《迷宫中的将军》为串联,围绕着“阅读”这个主题展开思索。从行文风格上而言,并不是完全概念式的说理思维,更像作者频繁引用的三个作家,思维发散、隐喻而耐人寻味:有时是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漩涡,有时是卡尔维诺的奇喻迷宫,有时是博尔赫斯充满哲思的暗中视物。展卷的过程,仿佛游走于奇妙的思维洞窟之中,可能性隐匿在顽石的罅隙之间,稍不留神可能就会错过。掩卷而思,惊觉自己收获的并非答案,而是愈发纷杂的困惑,同时伴随着一种“看透彻了心就会是晴朗的”释然。

  应该承认,我作为一个业余读者,是有几分急功近利的(说自己急功近利,并非是对“阅读”有利益上的诉求,而是像作者所言,对阅读“投入/产出”时时紧张审视,这种过分计较容易导致沮丧),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可以放下这种无谓的偏执了。唐诺描绘了一幅有关阅读的整体图像——一片意义之海,可能性的世界,它是人类记忆总和,也在通向诸多更好世界的同时对抗着不同种类绝望,它是类似柏拉图洞窟寓言的美丽陷阱,更是异质世界的召唤术,让我们成为空间中的移民、时间中的旅人。阅读常起于单一困惑,答案的寻觅却要在茫茫的数百万本书里“采四海之花酿酒”,理解总是来得很迟,像大江说的那样,“让阅读成为习惯,我们不过是要找出一个安顿得了困惑、让我们可以和困惑长期相处明智办法”。要在这片世界里尽情徜徉,你一定要像卡尔维诺所说“选择一个最舒服姿势”,别再做时间的守财奴,抛开那些斤斤计较窘迫,你需要的是灵魂的自由从容和伸展,任思维驰骋,那是博尔赫斯的“享受”,也是孔老夫子的“不知老之将至”。

  认认真真地做一名“读者”,学与思并行,原来是如此一件令人愉悦小事

  《阅读的故事》读后感(五):被守护心意

  人口研究报告可以印出各种统计数值,计算城市人口,借以描绘一个城市,但对城市里的某些人而言,她不过是几条巷道,几件房子和几个人的组合。当你拉开窗帘,夜夜俯视城市的灯火,试图寻找与他人、与世界的联系;当你走在四月香樟花开的夜里,不知年少一起走过的人是否闻得到;当你站在春雨迷烟的高楼,你却无法转述在烟波深处看到的一切,这便是所剩无几寂寥记忆。

  有生物学者说,人类而外的其他动物和时间的关系极可能是这样,永恒的当下,记忆湮渺只留模糊的鬼影子,从而也就产生不了向前的有意义瞻望,只剩窄迫不容发的时间缝隙,于是很难容受得了人独有的持续思维和精致感受,只有不占时间的本能反射还能有效运作。然而,造物者过于精妙设置,常常使人陷入没有形体松散、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混乱。追根究底说来,人的情感心思乃至于咫尺天涯的虚无自由流窜满溢开来,淹入生活的基本事实之中,并很少能找到与之抗衡的武器

  在焦虑与溃•败漫天飞舞的日子里,我常常想,我们怎么能知道最后结果是什么?我们怎么能知道这次会不会更好?哪怕我们倾尽全力,也无法避免那些猝然而至的打击;哪怕我们决定不再去想它,但对人生不能把控之感却潜入生活。于是我们抓住更多的东西,起得更早,看的更多,发誓一定要练出人鱼线,把自己变得更强大。我们将自己摁进这些任务,以免遭遇那些在街头晃荡,一无牵挂者的命运

  对我们收控并没那么自如心志而言,阅读能站立的位置比想象中的宽广。阅读的世界,有着尚未消失的好奇和想象,甚至说和这个世界以及人们仍保有某种朴素的联系,某种幽微对话,时时怀疑却又一直顽强相信,时时不满却又时时不放手不彻底决裂。所以,阅读是比较容易觉得到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他好像听到了别人接听不到的声音,生起一种被眷顾惶恐幸福;由此,眼前世界像念了魔咒一般朝他一人打开来,看到寻常人等无缘目睹的深度奇特变化,在别人只有当下“这一个”世界同时,我仿佛拥有一个又一个交叠呼应还一路衍生的不同世界。这是一种有沉沉重量的丰饶世界,紧抱着这么多幸福充满心中四肢百骸却没法跟人展示,如锦衣夜行。

  料应厌做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来到现实,沮丧的时间于焉来临,生之艰难,日日面对的、困惑的、烦恼的、害怕的并没有退却,它们不会因为你不处理而消失,或者更严酷来说,他们不但不会因为我们宣告不可知、没有明白立即的答案就从此停止折磨我们,相反的,它们只会因为我们束手无策而变得更迫切更猛烈,高悬我们头上,静静等在我们眼角余光之处,如形随形追摄我们的足迹,并在我们无力防御睡梦翩然来临。

  可是呢,我们最终的工作、存活、实践的场域、乃至于我们眷念的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会爱会痛苦活人活物所生长活动的场域,到头来仍旧是这个不免让你咬牙切齿的实存世界——你在美好的书籍里寻寻觅觅,你也很容易喜欢那里面的世界,但记得你最原初的心意,你是为着此时此刻这个世界才前往的不是吗?

  《阅读的故事》读后感(六):阅读是个美丽的开始

  这本书如果让某些人写,或者让我写,会直接写成一篇干巴巴的所谓的干货。现在的人时间太紧张了,连阅读也得用碎片化时间,所以如果一件事,能用一句话讲清楚,决不看一篇文章,如果问题能用一篇文章说明白,决不看一本书。仅看这本书的目录,都是赤裸裸的干货——“太忙了没空读书怎么办”、“书不懂怎么办”,如果有急于求成的读者,想顺着题目找到想要的答案,那最终是徒劳的。

  唐诺提出了问题,在他迷宫般布局的文字和架构中,有时却未必能找到答案。读到最后,你可能会依然问“没空读书怎么办”。唐诺给出的答案隐藏在文字中,仿佛披着面纱,看得影影绰绰。他的答案就是一位曼妙美人,从棱角里分明想到她精致的面目,却总也看不到她清晰的样子,所以,有一部分靠想象和理解,才能把美人的样貌全面复盘。他给了答案,又似没有给答案。在他的文字里,你永远看不到,没空读书——你需要早起、少刷手机、不看电视,这样规则性的文字,他绝不告诉你这些,他告诉你的是书写的用时和困顿,告诉你的是总得走一遍作者的路,想他所想,看他所看。读唐诺的书,一丝一毫都不能走神,一走了神,就无法看到他的想和他的看。

  这样的书得需要静下来慢慢地读,不要试图一天一本,也不要试图全部理解。唐诺的文宇迂回不直白,有意境味道,需要花心品读。在当下,花时间品读一本书也几乎成了奢侈。更多的都想要干货,看一本看不明白的书,实在没有时间心力。美有许多种,有那种一看就很美的事物,还有那种需要融合、需要浸入、需要滋养的美,这样的美与你浑然一体,达到心灵体验的至高点。但这样的美却需要心力,唐诺的文章就属于后一种。

  有许多文字是读完一遍再读一遍,有满口生香的快乐之感。

  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有意思,唐诺选取了一本马尔克斯的小说——《迷宫中的将军》作为切入点,每个小主题的开篇均选取了一个小说的片断,然后作者阐述片断与主题的相通之处,这才是最妙的地方,一本看似毫无关系的小说与一个阅读主题,在作者的笔下能有相通之妙,而且还非常圆润,不突兀,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读到最后,就如打通了任督二脉,浑身融为一体,气往哪时运都受意志支配。看这样一本书,就如同看一本武林秘籍,高手看如沐春风,平凡如我辈者则需要细读再细读、反复再反复,或许才可看出其高深的意境。

  从这本书中可看出,唐诺最喜欢三位作家,或者受这三位作家的影响最深,他们是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而维诺。在书中,唐诺也有一个建议,把一个作家的全部的书都找来读一读,就会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按照这个思路,我立即把卡而维诺的书除了短篇小说集以后,其他的书全都收入囊中。今年就读卡而维诺了。

  就像唐诺所说,下一本书就在正在读的这本中,在《阅读的故事》里,唐诺不厌其烦地举了许多书籍的例子,悉数记下,作为日后读书的选取目录。他重点提到的16本书,分别是《迷宫中的将军》、《阅读史》、《格列佛游记》、《百年孤独》、《玫瑰的名字》、《论美国的民主》、《霍乱时期的爱情》、《往事与随想》、《天平之甍》、《看不见的城市》、《马可瓦多》、《赫尔博斯全集》、《德国悲剧的起源》、《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查令十字街84号》。下一本书就在这里面。

  书中有一个细节,唐诺委婉地批评了蒋勋,说他“滥情如软棉花糖但无害的情调文字”,可见唐诺的在貌似温和的文字下,也有其铁齿铜牙的一面。

  关于阅读的许多疑问,唐诺似乎给了答案,但又不确定,在这读这本书中,一直找寻答案,找着找着却找到了一片桃花源。

  “可能性,而不是答案,我个人坚信,这才是阅读所能带给我们真正的、最美好的礼物。”唐诺如是说, 他在这本书里也是如此呈现给了读者。

  《阅读的故事》读后感(七):关于阅读

  说起唐诺的书,了解的人都会有些畏惧。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也看到过很多人说出跟我一样的感受,觉得自己读书量还不够,所以根本不敢读唐诺的书。

  曾经有一位豆瓣上的好友读过《尽头》,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豆瓣上更新他每天阅读的进度和感受。提到的一些作家我没有听过,还有一些虽然听过但是没有读过。那位豆友更是在阅读当中透露着一种艰辛,让我感到唐诺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作家,或者普通的读者。

  借着一位豆友卖二手书的契机,我买到了两本唐诺的书,一本是《阅读的故事》,一本是《读者时代》。好像二手书给人的感觉更那么平易近人一些,所以我才开始了阅读。

  我觉得这本《阅读的故事》是适合所有读书人的一本书。如果下次再有朋友让我推荐一本书来读,我一定会推荐这本。虽然我一直都觉得读书和所有隐私的事情一样,都与外人无关,但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却截然不同。

  如果是一个不怎么爱读书的人,我希望他能够从这本书里,爱上读书。读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他几乎涵盖了读书的所有层面,如何去开始,如何去坚持,如何解决困惑,如果将阅读变成生活。更重要的是,书中谈到的很多作家和小说,全部都是经典。我曾经看过一些人写的吊书袋子文章,为了引用而引用的形式很令人反感。但是唐诺真的是在用心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谈那些让他受益的经典。我相信读者能够从字里行间当中感受到这种真诚,也去读这些作家的书。

  如果是一个有一定读书经验的人,我希望他能够从这本书中,看到更多困惑,引发更多思考,并且将阅读不断坚持下去。从零到十三,这本书几乎提出了所有在阅读或打算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引导人们思考。的确,他并没有都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真正的答案,只在每个人的心里,我相信所有的人读完之后都不可能产生完全一致的理解。

  唐诺真的是个非常敬业的读者,他在文章中处处透露着要把阅读,尤其是对文学的阅读当作自己终身事业的事情。这点让我尤其钦佩,我能够感受到,他这样通过大量阅读写出来的作品,真的是充满诚意。他的诚意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是从书的目录中就能够看出,他想用自己有限的经验解决读者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先不说他解决得是否透彻,光是这个立意,就让很多人叹然。很多文学家或者读书的人,都会多多少少有些清高,多表现在不愿与人交流读书的问题,或者是觉得这些根本不能成为问题,我有时候也是有这样的毛病的,当别人问我没兴趣阅读怎么办的时候,我通常只会回答没兴趣就不要读了。但我想唐诺一定不会这样回答,他会从各个方面分析你在读书中存在的困惑和缺失,然后用他的经验为别人解决难题。

  第二是他毫不吝惜地分享,书中大量的引用和叙述都是来自于他的阅读体验。我一向是比较讨厌卖弄或吊书袋的写法的,但是唐诺显然不是。他在解决阅读的困惑,所以自然而然说到博尔赫斯的演讲,说到纳博科夫的作品,说到马尔克斯的经历,这些是很有诚意的分享。倘若没有这些分享,这本书才真的是空洞了。另外,书中提到的很多作家和作品,都值得去钻研和琢磨,如果将他提到的那些书都看过,对他的某些观点可能会认识得更加确切。‘

  最后一点,就是他完全自我的写法。这一点可以说是优点,也可以说是缺点。优点在于确实展现他的真实想法,缺点就是对阅读主题的困惑讲得不够清楚。但是毕竟关于成千上万的书本的见解也不是用一本书就能够完全写清楚的,这点也还值得原谅。

  整体来讲,这本书非常有意义,我不去评说他具体的观点是对是错,但是很多思考的角度对我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我仍然相信,阅读是非常私人的体验,自己了解了,才明白个中滋味。他人的经验,只是让我们的认识有所开阔而已,我们要做的,是在了解别人的经验之后,梳理自己的阅读脉络。我想这点应该也会被唐诺先生认同的。

  《阅读的故事》读后感(八):从《迷宫中的将军》,谈对读书的认识

  读唐诺大概是从他的《尽头》开始的,这部《阅读的故事》算读过的他的第一部作品(《尽头》还没有读完),但已经完全被他的风格他的思想所吸引,有些话不得不说。

  当初看到此书在豆瓣上排名最靠前的评论——批评唐诺的文风,让我对此书一度产生了怀疑,是否真如评论所说那么不堪,读完整部作品,我只能说还好,相当还好(为防止误导读者,请自行尝试阅读)。

  这里不得不说唐诺的风格,他的文章类型属于大散文,“又臭又长”;他的思想是信马由缰,你需要时刻警惕着,稍不注意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他的文风是长句加括号(真的有特别多的括号,我想大概是模仿某个作家,米兰昆德拉?),这种句子的缺点就是不好读(有点非要把英文中的定语从句变化到中文中,还是个超长的前置定语)。要读唐诺,我想不能一字一句认真对待,有的时候就是要随着它,你会发现配合上这三点,他的文章特别有趣(我想说,有味道),可以说他已经有了自己鲜明的写作风格。(他的书都读过一点,但做出这种总结不知道是否合适)

  我觉得唐诺的文字最值得一说的,就是他竟然在读书过程中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有的竟让我拍案叫绝,我个人觉得这些思想都是经过一定深度思考得出的。其实不需要举什么例子,如果你读过此书,你可能会觉得你被标题给骗了,它并没有讲出什么你想知道的“段子”,但你或许又(差不多是一定是)有所收获,文中处处都体现出了其独到的思想。

  读完此书,你一定会觉得,唐诺你有多喜欢卡尔维诺,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和博尔赫斯,几乎无处不在。其实,不仅仅是他们,唐诺在文中四处引用其他书中的句子,有些句子会让我觉得如此精彩和精准,而关键是明明我们也看过这部书,怎么就没有注意到?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也可以算是上段的一个举例,说好的不举例呢?),在看《尽头》的时候,文中说到:博尔赫斯曾冷不防地随口丢下一句话“你知道一整本《堂吉坷德》书里并没有下过一场雨吗?”(《特洛伊十年后的海伦》,我极其喜欢这一章)。读过此段后,我曾在博尔赫斯的《私人藏书》中偶然发现了这一句,如果不是先前读过《尽头》的那一章,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注意到这句“很特别”的话,更别说唐诺哪些“鬼灵精怪”的感想了,更有趣的是,不久我重新翻开此书,竟然怎么也找不到那句话的位置,可见唐诺对此书有多熟悉(他自己也坦言,会重复读一部书)。

  对于唐诺的这种“肆无忌惮”的引用,评论中有一篇《<阅读的故事>:唯有阅读令人谦卑》做出了精彩的评价(这篇评论写的非常的好)。我要说的是,读完此书会多多少少有一种失落感,为什么唐诺能够引用的了(或者说发现的了)这么多好的句子并在文章中精确并漂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却往往又要陷入两难的境地,这些句子我们是不会去引用的,那是二手资料,食之无味却又弃之可惜,于是我们只能翻开他引用的那部书,认认真真的读完一字一句,试图找到更多更好的句子,以期得到自己的理解与引用(矛盾的另一面,就是采用拿来主义了)。

  唐诺的书还有一点我颇为喜欢,就是你可以随时随地打开他的书,随便翻到哪一页上开始读起,因为每一篇(大散文中又会有很多子标题)都是(相对)独立的,完全不影响中断阅读。而且估计第一遍读,你早就不知道让唐诺带到哪里去了,很多有趣的地方就此被错过。

  回头说说这篇书评的标题——从《迷宫中的将军》,谈对读书的认识。其实这个标题简要概括了这部书的内容,它的每一篇都是从《迷宫中的将军》中引出(可以看看唐诺如何阅读这部书),这种过渡在我看来有时略显生硬和刻意,就像非要把不相干的事情,根据那微小的联系链接在一起,再看目录那些诱人的标题,不得不让我怀疑唐诺是有意为之并吸引更多的读者,尽管在那些文字中仍然有太多的让我惊讶的思路。

  总之,有小马过河的故事在先,大家各取所需就是,千万别说什么“皇帝的新衣”,那往往也是一句“是非分明”的话了。

  《阅读的故事》读后感(九):阅读的真相

  这是一本出人意料的书。一看书名《阅读的故事》,常规说来,该是围绕阅读发生的有趣的事;是与阅读有关的、属于历史上文学史上知名人士的、属于作者本人的小故事的集合。而实际上此“阅读”非彼“阅读”,不落窠臼的内容与编排,让我一阵惊呼。

  打开《阅读的故事》,“前言”就让我陷入迷惘。作者的第一句话:“这本书,本来是善意的,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诚实的。”善意?诚实?读下去,方知作者最初的善意是试图帮助读者解决阅读过程中常见的难题;而诚实,则是实实在在与读者一起正视阅读的艰难。

  什么原因让作者不由自主改变初衷?由善意转为诚实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作者说,写着写着便将“阅读的故事”写成了“自己仔细想清楚要不要阅读的故事”。我以为作者将“阅读的故事”写成了“阅读的真相”。作为酷爱阅读之人,作者当然希望更多的人义无反顾投身阅读,但是他拒绝言不由衷为“阅读”唱赞歌。若只是刚刚萌生阅读的念头,并未真正跨入阅读世界的大门,《阅读的故事》也许会使人徘徊甚至止步。作者说,我们缺乏的并不是隔段时日就想找本书来读的善念,我们只是阵亡于一次又一次付诸实战的种种困难。

  善意,有时会粉饰问题。看似抚慰“受伤”的心灵,往往种下“无知”的苦果。诚实,让人真实清醒,自主选择。《阅读的故事》是一本阅读心理书。作为资深专业阅读者,作者将我等资历浅薄的业余阅读者的心理、阅读的困惑解构得丝丝入扣。读这本书的感觉,用作者的话:一字一句不舍得放过、不舍得快,如促膝长谈,那种你提着心不知道拿它如何是好的油然孤寂之感,让你时时听见时间的汩汩流水声,骇怕东方既白生途悠悠。

  在书里作者与你对谈,他是那么懂你,理解你的难处、开解你的困惑、抚平你的忧伤。最令人欣慰的,原来你阅读的难处、困惑、忧伤并不是你个人独有的,而是天下阅读者共有。不是你个人素质问题,而是“阅读”天然的困难。

  《阅读的故事》十四个章节,为读者提供了十四个认识阅读的视角。或者说作者与我们分享十四个关于阅读的困惑。每一个困惑,每一位阅读者都会遇到。对待每一个困惑,作者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慧而有情”深入分析。随着作者的描述,读者的思路也跟着深邃起来。

  我肯定会重读《阅读的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在书页涂涂画画,记下许多随感,希望回过头来,认真梳理。作者以伟大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串起全部章节。我未曾读过这部描写波利维尔的小说,感觉有些与阅读相关,有些离得远了,还有些不着边际。作者的意图,为阅读者在蔓草丛生的前行路上,召唤来加勒比的自由海风,给读者一个温暖的好心情。作者喜欢用长句,一个长句往往包含很多信息。作者写阅读,离不开写历史、写人性,写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书中引用诸多国外著名学者文人的作品言论,大多是我所不熟知的,需要慢慢领悟。但这个过程真的很享受。

  作者说,阅读让人谦卑,那是一种看见沧海之间天地之奇油然而生的谦卑。好书都静静在灯火阑珊处等你伸手去取,每一张干净的书页里都记着你想要的答案,并准备洁净你、开启你。读者可以与一本书保持友谊,享受那些说出来的写出来的,还享受那些说不出来写不出来的。你要用心智去阅读,还可以用感受去阅读,没有人会逼你讲出来,更没有人逼你证明,不必舍弃不必搁置更不必在寻思说理的过程中倒过来狐疑自己千真万确的感受。我拥有书的全部,更好的是我还保有书的全部。

  《阅读的故事》读后感(十):这本书的评价真让我惊奇

  这本书是虫老师送我的,看完这本书,一是因为虫老师的情谊,二是因为准备九月份的读书会。我是硬着头皮啃完了这本书。

  按理说,像《阅读的故事》这样厚度的书,我三个晚上可以看完,但是这本书我看了两个礼拜。。。

  这完全就是一个读书人不知所云也不希望被外人了解的自言自语。不断的引用加西亚马尔克斯,不断的罗列作者名和书名……作者似乎沉浸在了一种妄想的癔症中。或许说这本书是一本梦话集更为合适。

  就好像唐诺在序言里自己说的,也就只剩下每一章的题目这个骨架了,至于里边的内容,只有两个字能够表达我的感觉,那就是:呵呵。。。

  如果仅仅是看到了一本烂书,也就无所谓了,就好像作者自己说的,二流书也应该看看。但是惊奇的看到,在豆瓣上,这本书竟然是8.7的高分!

  给那么多星星的人,是因为这本书的文字?还是因为唐诺的名字?或者是因为朱天心她们姐妹?不得而知。但是如果仅就语言和文字论,我个人感觉这不是正常的句式和语法。看这本书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段看完,一页看完,这里的每个字我都认识,但是作者想表达什么,我不得而知。

  作者的啰嗦、呓语和絮叨,让本来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事情,给你用上三大段,而且看完之后,你还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

  顺便吐槽下加西亚马尔克斯吧,老爷子前阵子刚过世,锵锵三人行里边,许子东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说一大批中国当代作家都是受他的影响成长起来的,唐诺在这本书里也说他是不世出的小说天才。且不说《迷宫中的将军》,就说他那么最牛掰的《百年孤独》,豆瓣评分9.2分,绝对的高分啊,不过幸亏我没上当,买之前问了下别的朋友,自己也翻了翻,完全不是我的菜,那种拖沓的叙事、冗长的语法,绝对是治疗失眠的良药,不过我没有失眠,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也就没有意义了。

  好了,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在我及我的小伙伴们看来这么无趣的书,会有很高的评价呢?无非是以下几种原因:

  一、真的觉得这书好。这本书的叙事感动了他,作者的感情引起了他的共鸣,他是真的觉得这本书好,花好几十大洋买这本书支持作者是很值当的。

  二、人云亦云。虽然我看不懂,但是这本书大家都说好,尤其是一些牛掰的人说它好,那么无疑这本书是好书,我看不懂,这肯定是我的原因,修行不够?文学素养不够?审美能力不够?总之一统检讨之后,下个结论:这是好书,虽然对我来说和天书没什么区别。

  三、书托。商业社会,说这是骗局也好,说这是营销方式也罢,总之这是商业运作的产物,我就知道一些书是这样做的,书还没正式出来,书评就已经满天飞了,各种推荐各种好评。说白了,这种人就是吃软饭的。

  四、装逼。我看不懂耶,但是别人都说好耶,要说看不懂,岂非显得我很无知咩?于是在看完文学青年装逼手册之后,猛然顿悟,“世界越来越糟了,6块钱根本吃不到麻辣烫,13次的男人也根本就不存在。那不过是一个空想主义者的梦罢了。”于是他们操着这样的强调开始装逼生涯。

  这四种人,每样能占全部的百分之多少,不得而知。

  对于第一种人,我敬佩他,因为我没有这么强大;对于第二种人,我同情他,因为他跪在圣像面前再也站不起来了;对于第三种人,我羡慕他,下次再有写书评换钱的机会,记得叫上我哦~对于第四种人,我看着他们会觉得欢乐,不管怎么说,他们给无趣生活带来了趣味,挺好的。

  这样的打分有什么危害?

  这是一个高大上的问题,往大了说,会误国误民。

  因为那些说人话看人话的小伙伴们在买书前,他们看到了豆瓣上对阅读的故事评价这么高之后,兴冲冲的花几十大洋买了本回家,发现除了治疗失眠之外,一无是处,这样的误导不仅仅是损害了小伙伴们的经济利益,更加伤害到了想去看书的那个心思。

  好吧,既然这样高大上的书我看不懂,那么退而求其次,继续看我的女公务员日记吧

  于是一个看书的种子就这样被扼杀了,当一个个这样的种子被扼杀完之后,哼哼……

  所以说这样的评分,是误国误民。

  虽然估计没什么人会看到这个书评,但是还是声明一下吧:以上内容纯属扯淡,请勿当真,请勿对号入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