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物理学的未来》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物理学的未来》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23 03:30: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物理学的未来》经典读后感10篇

  《物理学的未来》是一本由加来道雄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3.80元,页数:3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物理学的未来》读后感(一):误导性的书名

  Michio Kaku的科普著作Physics of the Future: How Science Will Shape Human Destiny and Our Daily Lives by the Year 2100 被豆瓣简单地略去副标题 "2100年科学如何塑性人类命运和日常生活". 这本来是介绍物理学在未来科技中的应用, 略去副标题以后成了"物理学的未来". 物理学本身和技术差别很大...

  而且, 书名应该翻译为:" 未来的物理学 ", 是畅想, 物理学的未来则是一个很严肃很深刻的话题.

  《物理学的未来》读后感(二):未来科技预测

  首先,本书所用的中文名的准确性是值得商榷的,本书中的内容讲的是未来的若干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并不是在讲物理学的未来。按照该书的英文名称(physics of the future)直接翻译也不能翻译成物理学的未来,但如何翻译这里的physics确实是有些困难。 书的装订太差,一不小心装订的胶就裂开。 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通俗易懂,虽然书中内容都是对未来科技的发展预测,但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些预测都不是天马行空毫无根据的预测,恰恰相反,这些预测都是基于这些技术领域已有的发展成果经过适当的推理分析得到的。前几章分别对不同的技术领域的未来发展做了有理有据的推测/预测,最后一章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描述了2100年人类的生活,这一章中几乎囊括了将前几章所介绍的各种对未来科技的预测,将各种未来科技串联起来,如果要对书中的主要内容有个初步了解的话读最后这一章就够了,如果想进一步对未来各项科技的发展原理有所了解的话就再去翻看前面的章节即可。 该书在向读者展望未来的同时也起到了对相关技术领域知识进行普及的作用,例如,从书中可以学到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人工智能研究的困难所在等。 此处列举书中所给出的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观点(或者是对某些问题的回答): 通过基因的方法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衰老是新陈代谢的一个间接后果;人类抗衰老是有可能实现的;能够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可以通过编程变成任何想要的物体的技术;量子计算机目前的问题是原子的状态容易受外界干扰;热核聚变的污染很小;交通业的能源主要消耗在克服摩擦力上了,随着超导的发展人类所使用的力从电力向磁力转变;以后癌症将在发病初期被治疗,因此“肿瘤”这个词将会消失;技术的发展将使得一部分人或国家成为赢家,而另一部分成为输家;知识将成为衡量财富的标准,从商品资本主义向知识资本主义转变;…… 2017.1

  《物理学的未来》读后感(三):摘录

  自然界中有四种基本力驱动整个宇宙。每当我们理解和描述了其中的一种力,它就会改变人类的历史。

  1. 引力

  2. 电磁力

  3. 弱核力

  4. 强核力

  洞穴人原理:每当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发生冲突时,总是这些原始的愿望占上风,比如要求提供“被杀死猎物的证据”、喜欢面对面地会见……我们古代的祖先总是希望亲自看到某件事物或事情,而不依赖道听途说,依靠实际的身体体验而不是谣言。

  遗传错误的积累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副产品:总熵(无序或混乱)总是增加。这意味着万物皆会消失,物体必须腐烂、衰退、生锈、老化或者瓦解。

  食物和污染不是原始的问题,实际的问题是能源问题。有了足够的能源,我们想要多少食物就可以生产多少食物,污染也可以转换成易管理的产品。

  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技术产品非常珍贵,受到严密的保护;

  第二阶段,技术产品私人化;

  第三阶段,技术产品的价格下降,成为普通商品;

  第四阶段,技术产品成为一种时尚的用品。

  举例说明:纸、水、电、计算机。

  未来工作中的赢家和输家

  将来能够继续留下的工作主要是机器人不能完成的工作,即需要“模式识别”和“常识”这两种能力的人。

  在蓝领工人中,输家僵尸纯粹从事重复性任务的人,比如汽车装配线工人;赢家将是具备模式识别能力的从事非重复性工作的人,比如垃圾清理工、警官、建筑工人、园丁、水管工等。

  在白领工人中,输家将是那些从事盘点存货和“数豆子”等中间人工作的掮客,比如低级别的代理人、经纪人、出纳员、会计等;赢家将是那些能够提供有用常识的人,具备丰富的经验、扎实的知识和准确的分析,从事艺术、表演、讲笑话、写软件、领导力、分析、科学、创造等方面工作,如艺术家、编剧、律师、程序员等。

  未来,计算也会像水和电一样计费,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家电、家具、衣服等都已智能化的世界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计算机革命将最终使计算机消失在云端。

  正在取代商品资本主义的是知识资本主义,包括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还不能提供的“模式识别”和“常识”。其它一切事物从竞争方程当中退出,知识已成为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

  尼古拉·卡尔达肖夫对行星文明的分类:

  Ⅰ 类文明属行星文明,消耗落在其星球上的光,约10^17瓦;

  Ⅱ 类文明属恒星文明,消耗太阳释放的所有能量,约10^27瓦;

  Ⅲ 类文明属银河系文明,耗费100亿颗恒星的能量,约10^37瓦。

  国与国之间煽动仇恨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人与人之间的误解。

  爱因斯坦说:科学只能确定是什么,而不能决定应该是什么;超越其领域,价值判断仍是不可缺少的。

  在现代社会中最珍贵的商品便是智慧。没有智慧和洞察力,我们将会漫无目的、毫无目标地随波逐流,在无限信息的新奇消失殆尽之后,留下空虚渺茫的感觉。

  《物理学的未来》读后感(四):重庆版《物理学的未来》:把经典翻译成垃圾的典范

  作为一名爱书人,一直保持着警觉,那就是:出版时间越近的书越不靠谱。所以我一般不买最近几年出的书。

  但是,由于写作的需要,也是出于对作者的信任,犹豫再三还是将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加来道雄的《物理学的未来》和《平行宇宙》买了回来,结果果然不出所料。

  因为另一本没看,单以《物理学的未来》来看,就已经是难以承受的折磨了。

  一些专有名词被译的莫名其妙。例如:膝上型便携式电脑(heavy laptop computer);日本奎夫(Keio)大学;(宇宙大爆炸时的)奇异性(Singularity);美军的“作战用因特网”(官译为“数字战士计划”又名“陆地勇士”)等等。 还有什么战争的烟雾(战争迷雾)、威斯丁豪斯(Westinghouse著名的美国西屋公司)等。

  除了在这些专有名词上犯的常识性错误以外,一些句子也翻译的莫名其妙。

  如:“技术是如何安排我们不得不经历的世界的关键。”到底谁是关键?

  又如:“当几万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濒临死亡时,急需要医生进行真实的试验,得到可重复的结果,然后发表在医学杂志上。”人家都要死了,这边还不慌不忙的实验?

  再如:“他正在建造的笨拙的机器人‘仅仅处在一个仅有足够精力走出大厅,而在石膏上留下巨大在沟槽的阶段’”。尼玛我在前后文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有关石膏的任何事情啊。

  由于我仅仅看了不到一百多页,对这本长达三百五十页的著作来说,也仅仅是三分之一不到。但这诸多的谬误就已经让我苦不堪言了。

  这里需要指出一点,本人英文从初一开始就从来没及过格,这就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受到如此的折磨,完全是我自己咎由自取,谁让我当初不学好英文呢?希望广大书友引以为戒;第二,本书出现的错误是如此的低级,以至于这个英文文盲都能简单的看出来,这也凸显出译者的水平是如此的低下。

  综上所述,此书译者伍义生,很可能是文科出身,对于一些广为人知的最基本的科学概念完全不清楚,也并不具备翻译一部具有一定深度的物理学科普著作的最基本素质。

  除了不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素养之外,其翻译的水平也十分低下。对于一些语句,我常常需要进行进一步加工,甚至稍作删改,还往往不知所云。

  人都有劣根性。有时候我也恶意的揣摩,译者翻译这本书到底用了多长时间?一个月?两个月?从翻译水平上看,绝对不会超过半年!除非你的水平差到无法用精力和时间来弥补。

  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么样的一本书竟然会堂而皇之地得到出版呢?再次恶决的揣摩一下,大概重庆出版社卖书号了吧!

  很多作者总是抱怨中国科幻的春天来的太晚,读者群太弱小等等。我认为,科幻的基础是科学性,它除了要有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大众化的科学环境,要有一个踏踏实实不求名利的翻译群体来将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引进国内。

  一个急功近利,学点东西就急着拿出来换钱的社会是绝对没有未来的。

  《物理学的未来》读后感(五):yy

  當芯片變得便宜:眼鏡-隱形眼鏡(社交,直播)-更高级的设计是使用微型激光发射一个超清晰的图像直接到视网膜上。采使用芯片工业雕刻微小的晶体管的同样的技术,可以蚀刻同样尺寸的微小激光器,制造世界上最小的激激光器。利用这种技术在原则上可以制造直径为大约100个原子的激光器。像晶体管一样,可以令人信服地在手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塞满几百万个激光器。-墙上的屏幕(手機,電腦)-全息3維影像(視頻通話)--柔軟屏幕--虛擬現實將延伸到所有感官(遊戲)--磁共振成像(MRI)机器已经小型化到1英尺(30.5厘米),最终将会小到手机那样大--3d圖像加入現實當中(虛擬現實,像進入電腦遊戲裡面)-通用翻譯-全息投影。

  2.计算机的命运,像其他的众多技术,如电、纸、自来水一样变得看不见了,消失在我们生活的结构中,到处都是,无处不在,无声地、无缝地执行我们的愿望。3.芯片将与超级敏感的传感器结合,使我们能够检测疾病、事故和紧急事件,在失去控制之前提醒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它们能识别人的声音、面孔和用通常的语言谈话。它们将能够创建我们今天只能梦想的整个虚拟世界。大约在2020年,芯片的价格将跌落到大约一分钱一片,相当于废纸的价格。那时将有几百万芯片分布在我们的周围,默默地执行我们的命令。4.我们靠纯粹的思想就能控制周围的世界。

  科学家能够预想到有一天也可能利用心灵感应术控制计算机,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和手机与因特网通信。但是在将来,因特网将无处不在——在墙壁的屏幕上、在家具里、在广告牌上,甚至在我们的眼镜上和隐形镜片里。

  在2010年,我主持科学频道专题栏目,我旅行去佐治亚州的本宁堡(Fort Benning),核实美军最近的“作战用的因特网”,叫做“陆地勇士”。我戴上特殊的盔甲,在它的侧面贴有小的屏幕。我用手指轻轻碰一下我眼睛上的屏幕,突然我看到了令人吃惊的图像:整个战场都标上了友军和敌军的位置。引人注目的是,“战争的烟雾”散开了,全球定位系统(GPS)传感器清楚地确定了所有军队、坦克和建筑物的位置。按一下按钮,图像就很快改变了,我可以用因特网来处置战场,还有有关天气、友军和敌军部署、战略和战术的信息为我所用。

  更加高级的是,将芯片和液晶显示(LCD)插入塑料,就可能直接通过隐形眼镜看到因特网。

  他预见,这个技术的一个直接应用也许会帮助糖尿病患者调节葡萄糖的水平。透镜将显示他们体内状况的直接结果。但这只是开始。最终,帕维兹预想有一天我们将能够从因特网下载任何电影、歌曲、环球网站点或信息到我们的隐形眼镜中。在我们的透镜中将有一个完整的娱乐系统,在我们躺下休息时欣赏喜欢的电影。通过我们的透镜也可用它直接与办公室的计算机相连。我们可以在舒适的沙滩与办公室进行远程电信会议,只要眨眨眼睛。

  也可以在你的眼镜镜框上装一个小的视频相机,可以对周围拍照,然后直接把图像播放到因特网上。周围世界的人可以分享你的经历,好像他们也经历了一样。无论你看到什么,成千上万的人也能看到。

  意念打電話,

  帕维兹(Parviz)已经能够将计算机芯片缩小到可以放到隐形透镜的聚合物薄膜上。他成功地将一个发光二极管(LED)放进隐形透镜,现在正在研制的隐形透镜含有8x8排列的发光二极管。他的隐形透镜可以靠无线连接来控制。他声称:“这些构件将最终包含几百个发光二极管,这些发光二极管将在眼前形成图像,如单词、图表和照片。很多硬件是半透明的,因此戴上它可以到处行走,不会碰到障碍或失去目标和方向。”他的目标是若干年后制造一个含有3600像素的隐形透镜,每个厚度不超过10微米(0.01毫米)。

  帕维兹认为一个更高级的设计是使用微型激光发射一个超清晰的图像直接到视网膜上。

  電子牆幕

  全息影像或者ar

  一些评论员曾评论说,因特网原来被五角大楼构思为是“男性的”,也就是说,它是与在战时控制敌人有关的。但是现在,因特网主要是“女性的”,是为了扩大人际范围和与别人接触的。

  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将来我们可以在隐现透镜、眼镜或墙幕上看到这些三维图像(3-D images)。

  柔软屏幕技术:在将来,覆盖整个墙壁的纯平屏幕的价格也会显着下降。这些墙幕将是柔软的和超薄的,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本世纪中期,我们将生活在真实现实和虚拟现实的混合之中。在隐形透镜和眼镜中将同时看到虚拟的图像叠加在真实世界中。北京理工大学已经在这个方向走出了第一步。在电脑空间中,他们重新创造了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毁坏的神话般的圆明园(Gaiden of Perfect Brightness)。今天,此神话般的花园所残存的一切是被洗劫的军队留下的残骸。但是,如果你从一个特殊的观察平台看这片废墟,你能看到整个宫殿在你面前,雄伟壮观。在将来,这将变成平常的事情。

  这意味着你不再需要手机、钟或手表,或MP3播放器。各种手握物品的图标都会投影到隐形透镜上,因此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可以获得它们。

  2020年,隨著1g每秒的網速,全息圖像可以通過網絡傳輸

  第一个显着的突破是在1998年实现的,德国埃默里(Emory)大学和蒂宾根(Tubingen)大学的科学家将一根细小的玻璃电极直接放进一位56岁,在中风后瘫痪的病人的大脑中。此电极连接到计算机上,分析他的大脑信号。中风病人能够看到计算机屏幕上光标的图像。然后,利用生命反馈,他能够只凭思索控制计算机显示的光标。在人的大脑和计算机之间的首次直接接触实现了。

  事实上,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仪甚至可以检测到大脑中思想的运动,分辨率为0.1毫米,比大头钉的尖头还小,大约相应于几千个神经细胞(即神经元)。因此,fMRI能够给出大脑思索过程中能量流动的三维图像,精确到令人吃惊的地步。最终,有可能建成能够探测单个神经的fMRI仪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也许能够读取与特定思维相应的神经系统模式。

  这个方法的目标是创建“思想词典"(dictionary of thought),因此,每个物体与某个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图像有一对一的关系。通过阅读fMRI模式,我们能够译解这个人在想什么。最终,计算机将能够扫描从大脑中涌现出来的成千上万的fMRI模式,并译解它们。用这种方法,我们能够译解一个人的意识流。

  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识别思想。在将来,这些电极将小型化。我们将能识别思想和仅仅依靠思想对物体发号施令。追踪与某个思想相联系的大脑的精确位置,这是一种形式的思想识别。

  1993年,伯恩哈德·布吕米希(Bernhard Blumich)和他的同事,当他们还在德国美因茨(Main)麦克斯·普朗克塑料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工作的时候,偶尔发现一个能够创造小型磁共振成像(MRI)机器的新颖的想法。他们建了一个新机器,叫做鼠型磁共振成像仪(MRI-MOUSE),一种可移动的通用表面探测器,当前大约1英尺(30.5厘米)高,有一天磁共振成像仪也许会像咖啡杯那样大,会在部门的商店出售。医学也许会因此产生一次革命,人们可以在自己房间里私下进行MRI扫描。布吕米希(Blumich)幻想有一天,一个不太遥远的将来,人们可以用个人的鼠型磁共振成像仪搜遍全身,在一天的任何时间里査看身体内部。计算机将会分析图片和诊断任何疾病。“也许像《星际迷航》中的三录仪(tricorders)那样的东西不要等得太久就会出现了。”他最后说。

  〔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罗盘指针。罗盘指针的北极立即与地球磁场对齐。因此当人的身体放在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中,原子的核就像罗盘指针一样与磁场对齐。然后,一个无线电脉冲发送到身体里使原子核上下翻转。最终,当原子核反转回来回到原位时,发射一个二次无线电脉冲,或“回声”。〕

  他的小型磁共振成像仪的关键是非均匀磁场。

  但是如果使用非均匀的磁场,得出的图像是扭曲的,那是没有用的。这是几十年来磁共振成像仪面临的问题。但是,布吕米希碰巧发现一个巧妙的方法补偿这个扭曲,他是通过发送多个无线电脉冲到样品中,然后检测产生的回波。然后用计算机分析这些回波,补偿非均匀磁场产生的扭曲。

  在将来,室温超导体可以藏在普通物体,甚至非磁性物体的内部。如果将物体内的电流打开,它就可以成为磁性的,因此通过思想控制一个外部磁场就可能使它移动。

  神经网络遵循赫布规则(Hebb'S rule):每当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这些神经通路就得到增强。它是在每次成功完成一个任务后,通过简单地改变神经元之间的某些电的连接强度实现这个功能。(赫布规则可以用一个古老的问题来表示:一个音乐家如何到达卡内基大厅?同答是:练习、练习、练习。对于一个神经网络,练习使其完善。赫布规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坏习惯如此难改,因为坏习惯的神经路径是根深蒂固的。)

  这也证明了这样一个理论:大脑是可塑的,不是固定的,当它学习新的任务和适应新的境遇时会不停地自我重新连接。因此大脑的适应性很强,能够调节适应任何新的附属肢体或感觉器官。它们可以附加到大脑的不同位置,而大脑只是“学习”控制这些新的附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大脑就可以看做一个模块装置,能够插入,然后控制不同的附属肢体和各种设备的传感器。如果我们的大脑是某种类型的神经网络,每次学习一个新的任务,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它都将创建新的连接和新的神经路径的话,我们就可以期待出现这种类型的行为

  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写道:“过了下一个10年到20年,将会出现一个文化转变,我们将在我们身体里采用机器人技术、硅和钢,以改进我们能做的事情和对世界的认识。”布鲁克斯在分析布朗大学和杜克大学将大脑和计算机或机械臂直接连接起来的研究进展时,他断定说:“我们全都能够在我们的大脑中直接安装一个无线的因特网连接。”

  也许还能够增加我们的智力。布鲁克斯引证了一个研究,在老鼠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它的大脑上额外加一层神经细胞,这些老鼠的认识能力明显增加了。他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人脑的智力也许能用同样的方法改进。在随后一章,我们将看到生物学家已经在老鼠中提取出一个基因,媒体将它称为“聪明的老鼠基因”。增加这个基因,老鼠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大大增强。

  这意味着即使我们有能力创造一个近乎于不朽的完美的身体,如果我们看上去像一个笨重的机器人,各种植入的电极伸出我们的头,我们可能会抵制要有一个机器人身体的要求。没有人愿意看上去像科幻影片中的逃亡者。如果我们想有增强的身体,它们必须使我们更能吸引异性,增强我们在同行中的声誉,否则我们就会拒绝它。十几岁的孩子想要增强,但增强后看上去不酷,他还想增强吗?

  4,納米—泡利(Pauli)的不相容原理(exclusion principle)说,没有两个电子能处于同样的量子状态。因此,两个几乎相同的电子靠得太近时,它们彼此排斥。这就是为什么物体看上去是固体的,这只是幻觉。真实情况是物质基本上是空的。当我们坐在椅子上,我们认为我们和椅子是接触的。实际上,我们受到椅子的电子和量子力的排斥,飘在椅子上方,离它不到1个纳米的距离。这意味着不论我们“摸”什么东西,我们根本不是直接接触,而是被这些微小的原子力分隔开。(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想方设法压制不相容原理,我们就能穿墙而过。然而,没人知道怎样做。)

  当原子是“相干的”(coherent)和彼此同相位振动时,来自外部世界的最微小的干扰可以破坏这个脆弱的平衡,使原子“去相干”(decohere),结果它们不再和谐振动。即使是宇宙射线的通过或实验室外汽车的隆隆声,也能破坏这些原子精细的旋转排列和破坏计算。去相干(decohercnce)问题是创造量子计算机一个最困难的障碍。任何能解决去相干问题的人,不仅能获得诺贝尔奖,也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可设计改变物质有智能,能记住以前的形状,能适应新思想,能响应设计者的愿望。一旦模型做好后,可将设计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成千上万的其他设计人员制作精确的复制品。

  3d打印

  5,能源—磁懸浮:室温超导体:磁铁能浮起来的原因很简单。磁力线不可能贯穿超导体。这就是“迈斯纳效应”(Meissner Effect)。(当给超导体施加磁场时,就在其表面形成小量的电流并与之相互抵消,于是,在超导体中产生磁场。)当你把磁铁放在陶瓷上面时,其场力线因不能穿透陶瓷而聚成一团。这样,形成了磁场线“衬垫”,磁场线紧紧地挤压在一起,从而把磁铁推离陶瓷,并使其悬浮。

  室温超导体还可能预示着超级磁铁时代的到来。我们所看到的磁共振成像(MRI)设备非常有用,但是需要大型磁场。室温超导体将使科学家能够廉价地生成庞大的磁场。这将使未来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小型化。科学家已经采用非均匀磁场制造出了1英尺(30.48厘米)高的磁共振成像设备。有了室温超导体,科学家就有可能把这些设备的体积缩减到纽扣那么大。

  到本世纪末,另一种发电的可能性就会出现:来自太空的能量。这被称做太空太阳能发电(SSP),需要发射数百颗太空卫星进入绕地球轨道,吸收太阳辐射,然后以微波辐射的形式把该能量发射回地球。卫星的位置在距离地球22000英里(35406公里)之外,与地球同步运转,即以地球自转的速度围绕地球运转。由于太空中的太阳光比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多8倍,因此,该技术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可能性。除非大幅度削减火箭发射的成本,否则该计划将悄然夭折。

  6,星際旅行—沒有我覺得好的方案。

  7,財富興衰:因此,未来的计算机最终会进入第四阶段,即计算机消失了,然后又作为时尚用品重新流行起来。我们将用计算机装饰我们的生活。“计算机”(computer)这一单词将逐渐从英语词汇中消失。将来,构成城市垃圾的最大成分将不是纸张,而是芯片。未来的计算机会消失,变成日用品,像电和水一样销售。随着“云”计算的出现,计算机芯片将逐渐消失。

  第四次浪潮應該是3d打印,ar可以取消房產經紀人,只需要買一個手錶就可以走進每一個房間,

  在白领工人中,输家将是那些从事盘点存货和“数豆子”等中间人工作的掮客,即低级别的代理人、经纪人、出纳员、会计等将随着他们工作的消失而大量失业。

  義大利的披薩還沒晾就可以送到手裡—成本更低運輸

  中國的互聯網會進一步開放,身分證輸入和人臉識別將會鑒別小於小八歲的人,中國黃色產業興起。

  未来是完全开放的。正如我们前面提到,随着硅谷时代的流逝和火炬传递给下一个创新者,硅谷在未来几十年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铁锈地带(指从前工业繁盛、今已衰落的发达国家一些地区)。哪些国家将引领未来呢?在冷战时期,超级大国是那些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施展军事影响的国家。但是苏联的解体已明确表示,未来独占鳌头的国家将是那些构建自己经济体的国家,而这反过来又依赖于发展和促进科学和技术。

  8,文明:中國第一次失敗:錯失工業革命是因為地理位置,第二次是只是不能有效傳播。

  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應該是進入Ⅱ类文明属恒星文明,消耗太阳释放的所有能量,或者说10的27次方瓦。

  当我们最终遇见来自太空的外星人时,我们会感到惊讶,因为他们可能早已利用机器人技术、纳米技术以及生物技术改变了生物构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