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非常道II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书笔记 >

非常道II读后感10篇

2018-10-15 04:0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非常道II读后感10篇

  《非常道II》是一本由余世存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5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非常道II》读后感(一):摘抄别人的话竟然能出书?!

  我很后悔买了这本书,心中郁结,把别人的东西汇集起来,你找点好东西啊,都是极其烂的材料。奉劝千万不要浪费钱了。花了一个小时翻了一遍后,我感觉浪费了60分钟。看到书的名字,我以为里面有作者自己思想,自己的精辟见解,太令人失望了。

  《非常道II》读后感(二):余世存应该更爱惜自己

  这本书不能说是垃圾,至少也是粗制滥造选择材料的水平也就跟读者差不多,就更别提里面颠三倒四的重复和前后不一致了。

  余世存既然有《非常道》珠玉在前,又是体制外的自由人,自己有话事权,没必要赶出一本畅销书来吧。搞不懂。

  《非常道II》读后感(三):非常道——2 !

  之前非常喜欢《非常道》,无论是书的形式、装潢、排版,都感觉很赞,尤其是喜欢读那些民国时期故事

  但是这一本,很2!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感觉比较差,或者说很差。迄今没有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可能是对于外国友人的很多事情熟悉了解吧,总之与第一本《非常道》相比,实在逊色太多,well,较差,很2~

  《非常道II》读后感(四):太差了

  看《非常道一》的时候很有新鲜感,觉得很不错。但是看了《2.》非常失望。就是一段段小故事,没有前因后果,我知道的一些段子,应该不能单独分开看,因为它真实语境没有了。不知道《一》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的一些段子,也总觉着不对劲,似乎也是和我知道的段子一样的问题。看微薄我有追踪,有各方面综合,这个段子书没有。

  《非常道II》读后感(五):"余先生是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

  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我= =|||||||||||||||||||||

  余世存的专栏文章挺好,但是这种耸人听闻宣传语令人反感

  尤其是,明明是名人轶事摘抄本,没啥思想性可言嘛。当做地铁读物还是不错的。

  书中材料的趣味性和非常道1的水平基本保持了一致(加脚注对所引名人生平作一简介更好)。

  :有些材料翻译得半通不通编辑疏漏也不少。

  《非常道II》读后感(六):不要当真

  一、本书虽然罗列的是外国人话语,但如副标题"20世纪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话语"所提示的,其实只是国人所见的或者是译为中文的传记中所言,其中既有传言笑话,也有一些其实忽略了特定场景而未必真实,还有可能存在误译而曲解原意。如同文中所引毛泽东说自己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被斯诺理解成他是一个撑着破伞云游世界的孤僧。如引用当慎。

  二、人是各式各样的,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成功与否并无差异具体亲子关系,同样没有可以仿照的模式,有的孩子需要鼓励,有的孩子需要激励,适合的才是好的。

  《非常道II》读后感(七):比非常道I要差多了

  世存先生的非常道I非常之好,使我一直惦记了一年,要看到II。

  拿到手,却发现没有像非常道I那样不忍放手的感觉,反而常常想放手,除了最近不太容易集中精力缘故外,这本非常道有点像国外的名人格言集或者小故事集,也是个原因。但又不想放手,怕万一又错过了什么好东西。

  中国人读世界史,走出自我,理解世界,即使对世存先生这样的当代先行者,也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其实,坦率地说,相比20世纪前半叶的先贤,我们这几代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胸襟都退步得太大了!可叹

  ××××××

  补记:临到快读完,发现世存先生对这本书太不够认真了!!!

  《非常道II》读后感(八):风从海上来——余世存《非常道2》读后

  长久以来,在西北气流控制下,大陆干旱得令人窒息。中式励志思想、犬儒做派横行于世,这些精神软骨剂几乎将文化基因中的放达、疏阔、迂执、清高……抽离干净低调、藏拙、用人术、管理术、权谋术,种种处世理论智慧旗号行反智之实。再加上教育以扼杀个性为务,社会生活孜孜不倦地打压异类人们只有向着升官发财这同一梦想迈进,才符合“正常人”的价值观。于是,个性在“拼搏”中被磨平,才华在“竞争”中被扼杀,风骨在“评选”中被嘲笑,甚至于教人说假话空话套话屁话的烂书居然也被挂上艺术之名!鉴于此,余世存君所辑录的集子,宣扬个性、反映世道人心、谈天道常理,因有悖于流俗,便只好叫做“非常道”了。

  《非常道》1所录,乃晚清民国高士纵论国是之语,观其言,想其行,不由追慕自由灵魂、感佩独立精神,并为民族的劫数浩叹。《非常道》2则将跨过大洋,拣选近现代(19世纪下半期至21世纪)近百人的精彩话语,这其中包括:政要(既有政治家,又有大独裁者)、贤达(将人类道德水准提高到近乎神的程度的人)、艺术家(用才华征服世界却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科学家(不停磨砺科技这柄双刃剑的人)、企业家利用组织创造财富的人)、作家时代变迁记录者和复杂人性揭露者)。余君所选,与功名利禄无涉,重在精神与思想,珍珠般的言论,在阳光下,折射出言说者的精神底蕴人格成色。

  书中选录独裁者及有关的话语,让人格外感慨。在事后看来的杀人魔王,没上台前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艺术家,获得过奖章的军人塑造成道德楷模领袖上台后,开始清洗异己,只有少数先知者看穿极权的本质,却没能预料战争灾难后果无独有偶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列宁刚死不久,党内斗争暗潮汹涌

  1925年1月,在联共(布)全国代表大会上,一名代表在大会发言结束时按照惯例口号:“我们的领袖季诺维也夫和……对不起!”回头看了看政治局诸位成员,“也许是加米涅夫,万岁!”全场哄堂大笑,季诺维也夫抚掌狂笑,斯大林笑得喘不上气来,托罗茨基也为之莞尔,加米涅夫却一脸肃穆,压根儿笑不出来。(193页)

  次年,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便靠边站了,等斯大林完全控制党权后,不但将反对派赶出党外,更从肉体上消灭之(1936年,加米涅夫被处决)。这个苏联政治小段子,背后大有玄机,在宽松自由的政治生态中,这不过是一个幽默的小插曲,在高压紧张的极权政治下,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惨剧

  如果仅仅将这本书当名人八卦来读,未尝不可,不过,如果能更深入进去,了解言说者的复杂面相,或顺藤摸瓜,找到其时其地发生了什么,看清历史的另一面,便可实现效率的最大化。作者选的对象,有的他并不喜欢,有的可能是极其厌恶的,但这些人,这些话,曾经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直到今天,某些幽灵仍阴魂不散。戳破乌托邦幽灵假面最有效方法,是将现实残酷摆出来,一人得道生灵涂炭。相对于大独裁者用于宣传而将自己打造成单调的道德完人的光辉形象而言,其他政治家有种种不完美好色不拘小节呆板,却个性十足。真正打动人的个性都基于人性,我们爱看的是活生生个人,而不是将某一面无限放大的标本

  缺乏个性的时代里,需要个性的榜样,需要特立独行、孤标傲世的言行,就像燥热而干涸的大陆,实在需要海洋季风送来雨水,温吞的小雨中雨远远不够,至少需要一场风暴,吹散压抑人心的迷雾,涤净灰暗世界,亮出清亮天空本色

  余世存君的《非常道》2是一本有海洋味道的书,读之,如咸湿的海风从大洋彼岸吹来,清爽猛劲,却没有迷眼的沙土,其规模远不至风暴,不过,这样的海风云团聚结多了,中国思想与文化必然来一场大的洗礼。在这之前,就先看看西洋人如何“非常道”,权且解解渴吧!

  《非常道II》读后感(九):价值观的星空

  在我小的时候,一九八几年,家里有一本《名人轶事》。这本书没了封皮,并且开裂成了两半,我不记得准确的书名了,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把这本书看全过,但是我经常地翻看,以至于它散落得越来越薄,后来就不知所终了。这本书给我非常深的印象,我甚至认为,它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是产生了不小的作用的。这本书收录了中外古今许多名人的小故事,每一则都很短小,每个人所说的话也都很有趣,或者很有意味。最起码,它使我长了点见识

  《非常道Ⅱ》也是这样一本书。只是它的信息量更大,分类更细,编者的主观用力体现得更明显

  “非常道”,是一个道家的书名;在编著体例上,却又模仿儒家老祖宗的《论语》。仅从这一点就已经可以看出编者的强烈意图了,那就是:对读者产生绝对影响力。然而,在书里说话的又全是外国人,形式和内容结合,又体现了编者进一步的意图——让世界性的话语,渗透进中国人的意识。在书的主体内容上,编者只是呈现了一大堆信息,并没有对这些人物言行加以评点,这正合了书名“非常道”的意思,他什么也不说,而是端出来让大家去品味,去思考,去“悟”,以“意会”而非“言传”的方式来与读者实现沟通。可是他也并不是全无作为的,他对内容的选择,对内容的归类,都体现了他的意图和主张

  我们都知道央视“百家讲坛”里那些人是怎样讲课的,也知道《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所谓“历史书”是怎样写出来的,他们翻故纸,搜资料旁征博引,主观发挥,尽量让客观的事情变得不再那么客观,变得连贯——也就是主观的系统化,从而变得更加好听好看。这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功绩,因为他们至少引起了人们去探寻的兴趣。而《非常道Ⅱ》正好相反,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参照系,这个参照系是一个星空,读者就是站在地球上的观看者。在这个参照系里,没有指示牌,也没有路标,这里没有统一的价值观,能得到些什么,要看读者的本质,和他与编者的缘分。这就是客观呈现的诡异之处——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的反应,很可能是南辕北辙的,尽管这种客观,只是一种相对的客观。

  于是,看这样的书,又有了个怎么读的问题——是系统地读,还是翻到哪页读哪页?随意翻看有随意翻看的好处,它轻松,不受拘束,可以尽情享受阅读的趣味;但是若按分类系统地读,则会有不同的效果——在每一类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多种不同的观点表现,可以多角度观察与思考同一个主题,从而有一个全面对比认识——这多少可以为我们的参照系指出一个大概方向。然而,不管怎样读,我相信,或许我们一时无所想,但这些言语会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在恰当的时候被激发,给我们启示;或者对我们有一些潜移默化的作用,进一步塑造我们的德行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一些大人物,也看到了一些小心思;我们看到了一些聪明人,也看到了一些怪人;有些人很高尚,有些人很偏执;有时候他们说的话是如此平常,然而他们的人却又如此地与众不同;有时候他们浪漫到要死,有时候却又现实得可怕。他们是谁?他们其实就是我们。不管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如何,他们所历经的心境,跟我们是没有差别的。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做出各种选择,也不停地在“偶然”与“必然”之间摇摆,在这一点上,这些人跟我们是相通的。而在每一个人的心底,又都有一个最顽强的东西不会改变,使他与其他任何人不会相同。因此,我们毕生都在寻找和维持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既让我们不离开大众,有所依赖,有安全感,又让我们建立自信,实现自足。进入《非常道Ⅱ》所设置的这样一个参照系,也是我们寻找这样的平衡点的一种努力

  编者在《后记》里对于人们的精神拯救有些急火攻心,在我看来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实上,在生存压力之下,能安下心来读这样一本书是颇不容易的一件事,能选择读这样的书的人,也是有一定的反省精神和自我完善能力的人,那些编者急欲改变的人,倒很少有看这样的书的兴趣,从而也便不能被“拯救”,所以,编者的急,只能是干着急了。我以为,倒不如不把所有人都纳入到自己的主张中来,而是充分地相信大众有自我调整和完善的能力——就像江河湖海都有自净化功能一样,人群也有,这个群体在恰当的时候一定会做出更好的选择。我以为,在这样的心态下,才能真正显示出这本书的价值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非常道II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