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清洁》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清洁》影评10篇

2017-12-05 21: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清洁》影评10篇

  《清洁》是一部由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执导,张曼玉 / 尼克·诺特 / 碧翠斯·黛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音乐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洁》影评(一):清洁

  9.26

  张曼玉戛纳封后之作,摇滚歌手的颓废形象和她一贯的优雅高贵有些距离,而这个形象单在后来的真实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把脸全漏出来的时候非常漂亮,相对来说爆炸头略微有些违和。电影非常内敛,最后听她在录音棚唱舒缓的歌,我竟然止不住流泪,但是却没有想到任何具体的事情,很诡异的感染力。

  10.26

  从后面和小杰在一起开始,慢慢变得更有趣,也有更多值得推敲的台词出现。

  非常内敛的情感,有些情感的表达非常精准,例如最后听到说歌很好时,她拿饮料的时候仍然内敛且平静,而在坐下来时终于忍不住哭起来。

  录歌那一段可能是类似于提前知道膝跳反应,在神经中枢的控制下不能做到条件反射。所以并没有哭。

  很好奇是怎样的标准使得这部电影获得国际大奖。

  补:

  容易忽略的一件事是,西方导演的作品,主角是华人,你不会觉得过于西方而看不下去,也会意识到这是一部外国电影。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非常平实地完成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而这种交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以至于我们在看的时候不会觉得任何突兀或者隔阂。

  感觉上是臻于化境,大巧不工,重剑无锋。

  还还值得注意的有一个细节,在毒品是不是她买给男友这个问题上,她回答了三次。第一次是面对讯问人员,她说不是。第二次是在狱中面对男友的朋友,她说不是。第三次是和儿子在公园中,她说是。

  有些地方译为“错过又如何”,真是有味道的名字啊。

  《清洁》影评(二):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

  这是张曼玉和前夫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合作的一部影片,该影片成功地将张曼玉推上戛纳影后的宝座。

  直白的对话,平铺的剧情,影片表面似乎没有波澜,那些我们认为应该放纵情绪处理的大起大落,全都以极度理智感情加以陈述。事实证明,一部好电影的表达方式,不只有人们认为的那一种。跟随着主人公的生活轨迹,压抑自己担忧的心理,和她一样,在充满希望的结局里,长舒一口气。即便没有情绪的带动,依然悬着一颗心。

  知乎里说,张曼玉是那种有天赋的演员。非教科书式的表演,一开始或许让人有些不适应,但她塑造的形象,却能直入人心,仿佛将灵气赋予到角色上一样。戒掉毒瘾,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后,才能拥抱儿子,那时的艾米丽既幸福又忐忑,张曼玉将这样的心理演绎得精准惊喜。结尾的那一哭,那一奔,将所有的一切全都释放。

  影片有很多争吵的片段,全都在激烈得即将爆发处,戛然而止。不痛快却也不崩溃,这才是生活简单的样子。

  看着艾米丽,总让我想起小野洋子,同样的东方面孔,同样地爱上一个音乐人,同样地成为遗孀,或许也同样地经历过在艰难中勇敢

  Clean,将过去清除,简单点,越过不容易,温暖不请自来。

  《清洁》影评(三):一个女人成长

  生活中很多事情不能选择,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

  听到这句话难免会感慨生者的无奈,生活的艰辛,以及生命坚强事实上,只有在不断尝试、不断挫折后,人们才会真正去体会生活,反馈生活给我们的一切。这是年龄上和心理上共同的成长,不容易做到,但潜移默化。片中的雅薇从一个自由不羁的摇滚歌手到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务员,再到一位诚惶诚恐的母亲,期间经历了太多。对一个女人来说简直是天翻地覆。然而,她最终坚持过来,也将笑着走下去。

  雅薇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蓬松的卷发,简洁的服饰,还有暴躁的脾气。她是一个典型的摇滚人,感觉至上,信仰着自己,我行我素无所畏惧。他和男朋友阿里没有结婚,也许他们只是喜欢爱的感觉,这样会让他们更自由;他们不照顾儿子,也许相对孩子他们更在乎音乐。他们为什么还要生小孩呢,也许想一次来证明他们的感情,或者他们曾认真的想过组建一个家庭。他们吸毒,也许他们想借此来逃避生活的不顺,又或者他们喜欢那种刺激的感觉。这样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他们的自我和摇滚人的随性与执着。为音乐痴狂,又为生活牵绊,潇洒的背后是一颗想要逃避的心。

  雅薇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可以与朋友争吵,与阿里争吵,好像毫无顾忌,却是在维护阿里的名誉。她不惜伤害别人,更不惜伤害自己,只为自己心爱的人。敢爱敢恨的她,可能用错了方式,执意选择了自己的方式。

  之后,因为阿里的意外死亡,雅薇进入监牢,她出乎意料的冷静,等待着判决。她心爱的阿里没有了,一直坚持的东西不在了,除了接受,她再没有办法。经过六个月的自省,出狱后的雅薇改变了很多,不再摇滚,不再自由。雅薇的父亲找雅薇谈论儿子小杰的抚养问题,因为雅薇现在的状况不好不允许她见小杰,雅薇同意了。出狱后的雅薇为了谋生到餐馆打工。每天的工作机械又无趣,于是她又开始接触海洛因。只是曾经倔强的她迫于生计,不再按自己的方式行事,能做的只有妥协。

  日子一天天过去,雅薇逐渐改变,原来的棱角被磕碰的不再尖利。终于因为儿子小杰的抚养权,雅薇戒掉了毒品,她决定彻底改变自己。她慢慢的实现自我陋习和态度的清洁。改变坏的脾气,改变自己的生活。她主动找阿里的父亲,面对失约,雅薇没有争吵,而是走开。但她觉得问题不可以逃避更不能放弃,于是又去追赶。在不断地追赶中可以看出,她的坏脾气真的有了改变。同时,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迎接小杰,雅薇甚至找到了她不喜欢的朋友请求帮助。这时,她已完全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积极的去做,努力改变一些事情,让事情变得更好。雅薇为了小杰,主动接受了和原来不同的生活。为了儿子,雅薇改变了很多,在渴望爱的过程中,清洁了不堪的过去,实现了心灵的救赎。

  影片中,有两处长镜头意味深长。一个是雅薇刚搬去好朋友家,朋友与她讨论儿子小杰的事情时,镜头定在雅薇的侧脸慢慢推进,雅薇脸上有淡淡的笑容,而眼里是满满的期待。母亲的细腻与沧桑尽收眼底。小杰对她来说,比音乐重得多。但这一点,她似乎明白的晚了点。如果早知道爱人亲人的重要,也许阿里也不会死。另一个长镜头是雅薇在地铁站找阿里的父亲。她带着橙色的帽子,奔跑着。嘈杂的人流里,她逆流去追。这似乎是雅薇在同过去的生活抗争,不再随波逐流,而是奋力争取。看到这里,我很为她着急,担心她追不上阿里的父亲。这个雅薇,让人充满期待。就像那顶橙色的帽子,暖色系,略显活泼,这是一位母亲的心情,有满满的爱,满满的期待与孩子拉近距离。

  摇滚的不羁、生活的无奈、母亲的感觉,张曼玉表现得很好。影片中,她诠释了一个女人的蜕变,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更是一种生命姿态的进步。看过张曼玉多部电影,多是妩媚、性感的形象。在《清洁》中,雅薇的倔强与平实处理的细腻、自然、不做作。影片前1/4,雅薇轻飘的眼神让人不喜欢;但中间部分,雅薇滞缓没有聚焦的眼神让人不禁叹气;后面,雅薇开始向小杰的生活靠近,眼神变得温和坚定,让人揪心。《清洁》中,张曼玉给我们呈现了雅薇的成长,也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成长。

  《清洁》影评(四):你要向前走,不回头

  今天整理以前的笔记本,准备把用了几页纸的本子给清理了,用来做自学计算机语言的笔记本。

  发现纸上记录了以前一直想看没有看的电影,张曼玉的这部《清洁》。开始在豆瓣上找这部电影,还以为自己找错了,以为是港片。

  一边看,一边做着其他事情,我看文艺片永远是这么心不在焉。刷刷朋友圈,跟客户应付一下,再跟总公司接洽一下。期间,给ex打了3个电话,第一个电话是问工作上面的合作事宜,第二个电话本来准备问问还跟他有没有可能的,可话到嘴边还是问了工作,然后发了短信和微信问他是不是没有可能了,他没回我,我就又跟他打了过去,他接了,他说他在跟妹子看电影,没时间跟我聊。

  突然电影就进行到了快结尾的部分。

  我倒是觉得如释负重了。

  我们来自江湖却囿于生活的种种,就像张曼玉饰演的角色,那么有梦想的人,在生活的磨难之下只能去春天百货当个售货员,或者在中餐馆里当个服务员,可是她一直在梦想的路上,在不灭的意志里尽力清洁自己。

  我准备放过我自己了,我想好好爱自己,我也要放过ex还有那个陪他一起看电影的妹子,毕竟我不幸福,至少别人能得到幸福总是比三个人纠结好太多,即使这都是我自己的羞耻的意淫。

  我觉得这个片子真是播放的恰到好处

  当张曼玉望着金门大桥的时候,我也想通了,我要开始新的生活了,毕竟我也是个有梦想的人,这些闹眼子的玩意儿,就快快翻页吧。

  喜欢她的演技,喜欢她的小舌音,感觉从这部电影,看到了混乱的自己,不过没有电影里的角色那么混乱,有种莫名的幸运感。

  一切都要继续,生活的脚步不会因为谁的离开而停下。

  就像我朋友圈的小伙伴吐槽我说,你咋就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呢。

  顾老湿

  2015.1.3

  《清洁》影评(五):王家卫的代入感

  有段时间不写影评了,不怪片子渣,怪自己才疏学浅,写了之后会觉得自己原来只有如此斤两,不写又会退化,刀用久了还是要打磨,否则就只有被丢弃的份了。

  《清洁》又名《错过又如何》,这里的错过不是miss,而是错了,又如何,曾经做过错事又如何,就像那句被网络用烂的,听了就嗤之以鼻的——“谁没爱过几个人渣”,只有在失恋、受伤过之后,才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知道宁缺毋滥,感情不是因为孤独而将就。

  当然这部片子并不是讲张曼玉爱错了人,而是吸了毒,朋克的造型,从头到尾的满头卷,叼着烟,手指的骨头清晰可见,她之后映入公众的视线几乎都是这个造型,或许是前夫送给她的最好礼物,把张曼玉的演技体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很有王家卫的代入感,但是充斥着英语、法语,和美式的教育方式,告诉我并非如此。ps在这里不得不赞下张曼玉的口语,会几种语言并运用的如此当地化,真的是amazing!!

  一开始的画面,我是拒绝的,不喜欢颓废低压的氛围,但最后渐渐的转变,Duang,duang的剧情发展,才会让我给这部影片打五星的。张曼玉的眼睛会演戏,真的,她那种由迷离变到清晰,发型也变得越来越精神,还有她那可爱至极的儿子,真希望自己也能生出这么颜值高的儿子。这种画面的反差,才会给这部片子提亮,励志不少。

  谁没错过,谁没‘堕落过,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个理想的支柱,有信念,不放弃。为”它“扫除过去,扫尽堕落不堪,迎接全新的自己,“它”也使你变得更美丽。不怕错过,就怕没了追求精神支柱的勇气。好希望盗一盗你们的日记,看看你们的梦想。

  片尾以张曼玉的一首“She can't tell me"结尾,虽然意犹未尽,但导演已经把结局叙述清楚了,就不得不终止,才符合整部片子的节奏与文艺。

  《清洁》影评(六):"clean" character:Maggie Cheung 2011-6-18

  电影海报上的女人怀抱着孩子,缺乏安全感的眼神与手臂,有一种珍爱与不可置信的坚持。黑与白的色调,静静地阐释着“clean”。有着阒静目光的主人是一个曾经吸毒的母亲,一个失去丈夫妻子,一个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怀疑与迷茫的女人。

  影片涉及了许多敏感话题:毒品,梦与现实,隐晦的同性恋……暗色调的镜头,迷蒙的光影,低沉的嗓音,影片蒙着一层哀伤的色调。尽管如此,却没有给人生怕主人公一念间自杀或做出过激行为的提心吊胆的感觉。

  虽然有毒品的元素,但影片并没有大张旗鼓地渲染各种吸毒的场面以博取眼球,张饰演的角色也只是在黑暗的车中以很隐晦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注射,更多的则是抽香烟。个人而言,不太喜欢抽烟的女性,但当张曼玉纤细苍白的手指夹取细细的烟杆时,蓝烟袅袅,那种迷茫、睥睨的酷感让人不禁感叹:That's it!瘦削的侧面,也很有摇滚歌手的感觉。

  影片结局是对新生活的向往,观众也见证了一个跌入人生低谷的普通人,如何勇敢的张开折断的翼,抖落上面的尘土,又重新飞向蓝天的真实蜕变。我们注意到,影片中的雅薇一直在不停的奔波,伦敦,巴黎,旧金山,我想,这就是人生,keep moving,never stopping.

  22:26

  影片内容:

  王雅薇是一名过气摇滚歌星的妻子,一直与丈夫沉沦毒海之中。他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连照顾儿子的责任都推卸在安柏爷爷身上。岂料丈夫某日因为吸食过量毒品而殒命,王雅薇身上亦被搜出有毒品,被判入狱半年。经过半年的牢狱生涯,王雅薇孑然一身飞往法国巴黎想重新做人,可是王雅薇还有心愿未了,一方面是想完成当歌星的梦想,另一方面就是跟身在加拿大的亲生儿子相聚。为了实现心愿,王雅薇积极努力工作及戒掉毒瘾。碰巧奶奶因身患重病需飞往伦敦治疗,爷爷要照顾她无暇分身,将小孙儿交给母亲王雅薇代为照顾,对于与儿子重聚,到底王雅薇能否克尽母亲责任,而儿子又能否接受这个曾吸毒的母亲呢?

  《清洁》影评(七):清冷干净的那张脸

  站在巴黎寒冷的大街上,橘黄色的帽子下呈现出来的那个灿烂笑脸,那么的清冷真实,天真无邪,充满希望,看得人鼻子酸酸的

  从旧金山录音棚里走出来以后,蓝色的休闲短衫,整齐的一丝不乱的头发,沉闷的几声抽泣之后,走上了开阔的阳台,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张曼玉的眉眼是那么的清晰干净,无论经历多少,脸上总是干净的如一张白纸一样。她有点粗粗闷闷的声线,简直就是天生为法语发音而生的,流利自然。

  真正体会过生活的痛以后,有种东西隐藏在骨子里,貌似叫做无所畏惧,但又不那么贴切。把药品扔出地铁窗外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勇气。对于毒品,最后,她都没有报之以憎恨和懊悔,“它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的多”,也许。没有经历过的人,谁也没有权利在这儿指手画脚。

  对于艺人来说,机遇简直就是生命,不知道有多少人唱了一辈子都没有出头,又有多少红极一时的巨星无声陨落,在这样一个圈子里,需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不确定性带来的巨大希望和更为巨大的失望。

  可是生活总要继续,可以在餐馆里拼死累活的端盘子,可以到百货公司推销服装,可以不计后果的戒毒……经历过这些,god will bless you。

  真是适合她的电影,演绎的近乎完美。

  《清洁》影评(八):面向太阳,内心才不会阴暗

  看完《东邪西毒》,你可能纠不清谁对谁有情,但她那段经典的凭窗独白你不会忘记,《2046》纵然女人个个风情,但她的回眸依然惊艳,《全城热恋》里客串一把,三分钟哭戏又抢尽镜头。

  本来女人漂亮就足够好,而她偏又努力。好像这个电影像她的个人自传,庄生晓梦,不知是她要演别人还是在演自己。失恋了怎么办,大不了大吃一餐然后翻篇儿呗,怎么还想寻死觅活。失业了怎么办,那就沉下去出作品,找过去的人脉推出,怎么还怕丢人顾面子。感念亲人了怎么办,那就立起肩膀,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怎么还怨天尤人。看到的往往只是表相,我们只看到眼前落魄的她到处奔走,诚恳地求以前的朋友被拒之门外,试图通过前下属找路子撞上同性恋的内幕。可是她一直没有放弃过,在监狱里录录音带,去餐馆端盘子挣毒资,在地铁里把那些毒品丢下火车,一切开始按照轨道正常起来。

  对于生活,她从来没有妥协过。想和儿子一起出去旅游,结果没骗过老爷子,他没有反对,反而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以前她成绩辉煌,他没正眼看她,不让孩子跟她一起,但是现在她穷困潦倒,他尊重她,给予了她做母亲的身份。努力的人,上帝也会为你开路。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小师妹给我发来信息,说她过得不快乐。印象中她在南京实习,有一个师姐在那边应该不至于生活工作两眼一抹黑。我问她怎么不快乐,才知道她为毕业论文的事情纠结。我问她问过老师没,她说问过,老师不管我。我打趣地说,你都这么大,想管也管不了。渐渐交谈中,我才发现她是目前手上没实质的事情做,然后论文没有方向。我立刻拿出师兄的身份,总结了这么多年做人做事的经验,说,不管怎么样,你要先定一个方向,动手去做,去网上下论文,实现论文里面细节,去琢磨,去钻研,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需要写什么。顺便提了一下工科论文的大致目录,回顾了我当时写论文,参考其他论文,弄懂,跑通的过程。然后就去洗澡了。回来看见了回复:慢慢来吧 ,我用给自己一个做不出来的假设,其实根本没做多大的努力,明天开始从仿真实验作起,在慢慢理解吧。我会心一笑,这才像我的师妹嘛。

  我们有时会把问题想得很复杂,如果做不好怎么办,如果出现其他问题怎么办,而迟迟不动手去做。其实更多的是,没有真正沉下心来,放低姿态,从能着手的一件小事开始。就算做错了,也没有关系,下次就不会再这样做了。华为的狼性文化确实有其优异的一面,拿到命令就去执行,你不要去问为什么这样做,也许这样做根本上就是错的,但是只要你动手了,做对了,会有了一对的结果,做错了,你也会有错的结果,同时有做事的体验,这样下次就更容易做对。瞻前顾后只会阻碍你前进的脚步,也会让你变得更加抑郁和阴沉。

  整个电影截取落魄状态下奋进的历程,过程跌宕起伏,但不压抑和沉闷。张颠覆她既有的东方女性形象,西式的风格和西式的表演给人动感和张力。你会感觉,她对这个舞台,这个世界游刃有余,面对过死亡,被关过监狱,死亡都近在咫尺,那还怕什么呢?着手去做就好了。往往痛苦显得深沉,而快乐流于肤浅。这个过程肯定是痛苦的,看到旁边的人对昔日不如自己的尊敬有佳,而自己只有背过脸去。要是孔乙已,肯定还是那句,我以前比你可阔多了,然后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有时候,隐忍比穷颠更有力量。

  只有自己坚韧才能赢得尊重,只有自己努力才能成就未来。这应该是这部电影最好的注脚。

  《清洁》影评(九):生来便是清洁

  《清洁》,77分,2004年法国英国出品。

  那年张曼玉40岁,今年她五十了。好久没见到她了,近年只有本《全城热恋》里一个语焉不详的角色,挺想念她。十年前她依然肌肤晶莹,看着片中她那张执拗的猫脸,觉得对她来讲,什么事情什么角色都有可能~另一个我爱的女演员梅里尔斯特丽普今年六十五了,出演1985年《走出非洲》那年她36,演2002年《时时刻刻》的时候她53,岁月对她们这样奇妙的女人没有杀伤力,即使老了,一样令人难忘。

  说回电影,纪实风格,Maggie演活了一位瘾君子妈妈,行走如风,挣扎在沉沦与生存之间,不懂那个摇滚歌手圈子乱七八糟的生活,但懂得一个妈妈的心。似乎她搞砸了所有的一切,过气歌手丈夫毒发身亡,自己吸毒锒铛入狱,居无定所,没有工作,无力抚养儿子,是真实生活的一段截屏。没有理性的行事方式,包括最后让儿子去偷拿护照,险些又不管不顾地做错事,不计后果不考虑生病的婆婆,幸而公公是个豁达睿智的人,能够包容她把她拉回轨道。每个人心里都有黑暗,而自私莽撞的个性最容易伤人害己于无形之间。尽管如此,但我却挺喜欢这个倔强角色,付出沉重的代价,也没怨天怨地;从毒瘾中一点点抽身的过程,独立不失尊严,她承认自己的不堪,却从未破罐子破摔。

  Maggie见儿子那一刹那演得动人,那种愧疚思念欲言又止分分真切。电影本身更像纪录片,每个人好真实,Maggie一个人撑起戏份,觉得故事可以更好看,她出演这本电影也是那个时候自己生活的一个印记吧?法国导演阿萨亚斯是她当时的丈夫,《清洁》为她量身定做,但显然不如《巴黎,我爱你》来得出色。

  话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瘾,秘而不宣,沉醉不休,只是不要伤害,只要能拿得起放得下,那便是瘾的主人,而不是受困的野兽。可惜生而为人,几多脆弱,没有谁能保持一世清明,因此了解,接受,原谅,坚强。

  《清洁》影评(十):人生低潮,难能勇敢

  这部电影看似平淡而乏味,但事实上充斥着曾经辉煌一时的人因为一招不慎,而沦落生命低谷的惨淡和无奈。看这样的电影,如清夜闻钟。

  如何走出人生低谷,一直是一个难题。是突然遇到了贵人?继承了财产?轻车熟路的领域有机会从天而降?还是真正意义上的踏踏实实从最低点做起?电影中、故事中,也许碍于时间的有限,通常是前面几种(剧中的应该是第一种)。而现实生活中,反而有最后一种,或者更多情况下可能是,没有选择地必须是最后一种。

  只要能走出低谷,都是上帝的恩赐。

  精彩的故事中总有艰难的抉择。这部戏里面,就是Emily为了陪儿子度过周末,准备放弃去旧金山的机会。虽然她这时候还不知道,儿子有可能不接受她而不愿意跟她一起度过周末。然而当她知道了之后,她又做了一次选择——跑回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强烈的意愿。有的时候真的是“我的意愿可以穿透一切”,只能理解为,还是上帝在眷顾吧。

  难忘的故事,也必然有一些takeaway。这两句话都很有道理,困难的时候想一想,也许会有帮助。

  “你也受过不少打击,被人诋毁谩骂,但你从不放弃。所以我尊重你。”

  “一帆风顺时,做个勇士很容易;

  但是在人生低潮时,能这么勇敢,真的很难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清洁》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