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太平轮(下)·彼岸》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太平轮(下)·彼岸》经典观后感集

2022-04-04 03:01: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太平轮(下)·彼岸》经典观后感集

  《太平轮(下)·彼岸》是一部由吴宇森执导,章子怡 / 金城武 / 宋慧乔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灾难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平轮(下)·彼岸》观后感(一):《太平轮·彼岸》:战乱年代下的爱情之花更绚烂

  《太平轮·彼岸》:战乱年代下的爱情之花更绚烂

  昨晚,有幸观看了吴宇森导演《太平轮·彼岸》的首映式,并通过现场几分钟的短片,对主创们创作过程中的台前幕后,以及导演对整个故事表达的一种情怀,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了解。当看到吴导和演员佟大为前来和大家交流时,深深被吴导那种温文尔雅的人文气息所感染,而佟大为更是不遗余力的的推荐,还不忘同大家用微博长文形式向导演表达出敬意之情。通过文章的背后,其实我们大家每个人都一样,确实欠吴宇森导演一张电影票。因为在这个低俗幼稚烂片横行的年代,当很多大导演都一直迷失在黑暗中无法自拔时,吴宇森一直都保持着高度清醒的姿态,将那代人固有的人文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谱写出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悲欢离歌,让人心生感动。

  电影《太平轮·彼岸》是由香港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携章子怡、金城武、宋慧乔、黄晓明、佟大为、长泽雅美联袂主演的一部爱情片。故事主要以1949战争年代下,三对不同阶级的情侣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众生登上太平轮船之后的生死离别。在故事中,黄晓明和宋慧乔饱受相思之苦;金城武和长泽雅美谱写出跨国恋的悲歌,而章子怡和佟大为属于阴差阳错中的浪漫爱情。三段爱情故事,不相同的过程和结果,在乱世年代下显得很是渺小,但是通过吴导的镜头,却看到爱情的伟大,有种入戏到深处泪自流的感觉,而那种敬佩之感更是由心而生。

  在几位主演中,印象最深的还是章子怡的戏份。在战乱年代下,章子怡扮演了一位柔弱女子的形象。虽然不知丈夫的生死,但是为了能找到并重新团圆,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得到一张登船的门票,于是有了她献身商人的悲情一幕。可是,在战乱年代里,一张八十万的船票,对谁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何况两人只是一面之缘。如果不是动乱,商人也许不会找她解一时之渴,而她为了船票和商人达成口头协议,谁知最后是个骗局.....可见,曾经以美丽、高贵、典雅形象示人的国际章,为了这部戏也是拼了。至于她这次角色大反转,还是令人夸目相看,摆脱了以往一贯的形象,是演员的进步,也是她演艺事业的又一大突破。当然,她之所以为这部戏做出牺牲,估计她的想法和我们一样,对这位真正做电影的导演,表达出一位演员该有的敬意之情,很赞。

  除此之外,当大家登上太平轮,本该安静享受海上的舒适生活和美景时,一场不可控的天灾人祸正在悄悄的来临,每个人也都因此和死神来了一场较量。如果不是操作员们不负责任态度,估计后来也不会出现翻船事件,毕竟那么大的轮船,采用的又是国际先进技术,即使海上有大风大浪,也不至不堪一击,让上千人沉入海中。不过,通过吴宇森导演的镜头,让我们看到翻船后的众生相,那些为了活命,不惜和别人争夺救生物品,甚至大打出手的场景,让人看的十分痛心。好在还是有好心人的出手相救,才有了最后存活下来的船客。当然,翻船之后的拍摄,尤其是水下的多种镜头取景,应该没少花费功夫,然而能完美展现给大众,还原当年的真实场景,也需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不必多说,演员在承受冰冷海水浸泡全身的过程中,依然以优秀的表演品质呈现给观众,同样十足可贵,也可见导演和主创们的用心良苦。

  总的来说,导演并没有把这个灾难故事拍成沉重包袱,而是通过伟大爱情的外衣,刻画出人性光辉与阴暗的一面,让我们在对历史重新回顾之时,时常不忘进行自我反思。

  《太平轮(下)·彼岸》观后感(二):《太平轮 彼岸》:希望之光,虽微却笃

  乱世中的希望总会被战争所带来的绝望一次次碾碎,一次次渺茫,但尽管如此,希望仍旧会发出微弱之光,特别是在笃定信念的坚守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逝,終能告别绝望,赢得希望。正在热映的《太平轮 彼岸》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希望之光,虽微却笃!

  影片承接了上部的故事情节与叙事风格。三对恋情一一展开,金城武思念回忆中的承泽雅美,虽有书信却遭阿妈中途拦截,恋情注定悲凄绝绝。宋慧乔日夜守盼生死未卜的黄晓明,等来的却是意外噩耗,从此阴阳两隔。章子怡虽被百般蹂躏却始终不弃寻夫执念,绝望中的希望让她坚守到最后,而她的部队之夫也渐露神秘尊容。

  《太平轮下》改名为《太平轮 彼岸》从片名看本身就有希望的含义,对彼岸亲情、爱情的生死守望,成了他们竭力达到彼岸的原生力。对人物角色的打造影片也始终不离彼岸之光虽微犹笃的本意,而一艘前途难测的大船则将他们紧紧勾联在了一起。

  金城武与承泽雅美虽天各一方,书信被断,却因心中始终装着彼此对方而不失对生的希望。作为家里的老二,在家父长兄辞世后他必须挑起家的重担,因此,为了不再让家破碎,他踏上了万里寻弟的征途,并因此有了登船的藉口。章子怡心生笃念只因她相信他还活着,只因为他曾告诉、鼓励她无论如何要活下去,所以,即使她卖尽肉体,即使冒着生命的危险,她也要登船去达彼岸。佟大为活下去到彼岸的执念更加简单——将长官遗物亲手交予其妻。宋慧乔在海峡彼岸笃守空房只因她坚信他还活着…你看,每一个人都有活下去的理由,每一个都有在绝望中觅得一丝希望的动力,为了那缕微光,他们借着笃念艰苦前行,相互守望,彼此温暖。

  乱世中的绝望稀松平常,战争中的希望弥足珍贵,当希望一次次被绝望碾杀,被现实击碎,被人性戕害,生的希望,爱的希冀更值珍惜。《太平轮 彼岸》看似讲述的是战争往事,历史钩沉,悲绝、凄然中又不乏阳光、浪漫,总的说来是给人以希望的。

  《太平轮(下)·彼岸》观后感(三):此岸與彼岸差一點太平

  20世纪40年代,那個時代的動盪,是現今我們無法體會的傷痕,像影片的色調,總是灰暗而不得明亮,每個人物角色的鋪設總叫人悲傷,原本那個時代不同階層的人都在艱辛中懷揣著希望,只是都差一點……

  将军雷义方(黄晓明 饰)夫人(宋慧乔 饰),讓人豔羨的佳偶,因為國內動盪,雷將軍不得不送走夫人遠走臺灣,目的是讓她和腹中兒子可以安穩和安全。也確實如此,整部片子里,在雜亂的局勢,戰火連天的年代,雷將軍的夫人是過得最悠然的,她作畫彈琴作曲跳舞孕育生命,是整部片子最安穩又寧靜得片刻。但是她內心卻從登船那刻沒有安寧,心繫丈夫,若按內心所選,她願意和丈夫共同面對時局,也不要自己一個人的安穩。雷义方在戰場上死去,夫人在臺灣誕下兒子,夫人常常記得:义方答應要到臺灣重聚。可是,此岸和彼岸變成了,人間與天堂,再也沒法重聚。

  台湾医生严泽坤(金城武 饰)因战争被迫與恋人雅子(长泽雅美 饰)分离,即便心繫對方,也因為不同的種族而無法成佳偶。严泽坤肩負著家庭的重擔,媽媽的寄望,對大嫂的照顧,對弟弟的擔憂……人生當中沒有他可以選擇的方向,一身的凜然和正義在大海中沉下。對於严泽坤來說,這不是一個太壞的結局,最後他是笑的,夢見戀人等待他。在時代無法允許的愛情里,在天堂可以看的見。

  底层女性于真(章子怡 饰)不懂國家大事,也不懂芙蓉風雅。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子,想尋找她當兵的愛人。不遠千里,不怕艱辛,淪為妓女受盡屈辱,也只為見愛人。她差一點可以走到她一直的堅持,但在她轉身時,她要尋找的人永遠長眠,她永遠不知道。所幸,也是整部片唯一的完滿,在于真與雷将军的通信兵佟大庆(佟大为 饰)在船上死里逃生,在挽救一個孩子后安全到達臺灣,他們在彼岸成了一個家,哪怕與原來的自己的設想的不一樣,但不失為一個好的結局。

  當電影的名字出來的時候,過度地將它幻想為像《鐵達尼號》。但這個影片不是,太平輪只是個魚餌。那個年代,不可以有太多美好的情懷和願望,有的只是一種生存和尋找,於是不一樣的人有他在那個時代的表現,是人性一種披露,不只需在船難中表現,在那時候的中國,船難甚至比上連日的戰火。影片用人物的關係掩飾了當時或到現在還敏感的政治歷史問題,此岸和彼岸的太平都是彼此想要的,但總是差一點……

  差一點的,還有這部影片,還有吳宇森導演,但沒有任何作品是完美的。依舊感謝吳宇森大導演,這是這些年來最認真的大製作,無論是戰爭場面和船難,都是震撼的;感情處理,人物的構造和刻畫,也是深刻而具代表;展現家、國、仇、寄望的太平等那個時代的符號。

  這是一部好的作品,只是我們都差一點……

  《太平轮(下)·彼岸》观后感(四):一部冗杂迷离的爱情史诗

  虽然说评价该片为一部爱情史诗,但我个人是不大看好的,其“史诗”我也套用的是官方的宣传噱头。从片长来看,一部完整四小时的电影,诚然可以被称之为史诗;而从其内容上,则有所欠缺,至少我无法苟同。

  按我心中的设想,四小时的片长,可以用1小时来叙述时代背景以及人物踏上太平轮的背景,两小时半来阐述太平轮沉没的始末,余下的半小时可交代人物的结局。也许有人会疑虑一小时的背景交代太过短暂,而实际影片也竟然用3小时来诠释,而我想说,导演拍的实为太过冗杂,人物繁杂错综。吴宇森导演一直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导演之一,但一个巨人也无法永远能眺望到远空的暖阳,而该片便被砸碎在冰冷的深海里。

  诚然,看此片的初衷,是被其导演以及主演阵容所吸引,云集中韩日巨星,可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再配以乱世之中的爱情,实为一浪漫巨制。当然,我想看的是爱情,而我更想看的确是如题所指的“太平轮”。上半部可以说是一部抗日爱情电影,如果说这是太平轮的背景交代,也许勉强能与太平轮扯得上关系,而下半部的一半都在追溯上半部,这又是作甚?下半部的前半部分,导演想竭尽全力用尽各种艺术手法想将上半部的内容解释清楚;导演也曾说过能让上下半部独立为两部电影,而这种方式是不易的,我当时思索这诚为不易,但一位好莱坞名导应能做到,而全片的败笔也恰于此处。对于前一部的交代,导演还是欠缺功力。由于我试水过上部,第二部虽看的云里雾里,但也至少明白一个大致(好歹我是看过两小时背景的人了),而同行的未试水的小伙伴则直呼看不懂,也许有人会抨击智商拙计,有一些理解力方面的云云,但我想绝大多数观众也实为不好理解。《彼岸》的上半部分可以说是雪花纷纷,落叶残飞,我始终抓不住那能真正代表季节的那一丝雪或那一片叶。

  也许一部史诗就该如此多的预设,也许太平轮即使被成为“中国版铁达尼号”也应有它的特色,但它着实差之千里了。或许其中最有实际价值、时代价值、内容价值的也仅当属章子怡的爱情经历,她是一个时代的不幸者,她是一个不渝的婚姻追逐者,她是太平轮沉没的亲历者,她才是影片元素的真正混合点。而黄晓明与乔妹、金城武与长泽雅美则表现的则太过多余,毕竟它不是连续剧。

  如果说从太平轮时代下的爱情这个角度去理解,它还是不错的,如果说从载满爱情的太平轮这个角度去理解,它只能是吴宇森拍片一生中的一个败笔,更谈不上史诗巨制了。

  《太平轮(下)·彼岸》观后感(五):风雨飘摇中的一条船

  《太平轮》分成两部分是明智的,但称为上和下,却并不妥,因为上部本就是一个登船的序曲,可以视为前传,所有的重磅内容,都在《太平轮:彼岸》中,但若以《太平轮:彼岸》独自上映,却又显得单薄了些,毕竟需要《太平轮:上》的角色故事进行铺垫。

  对于登船人而言,命运就寄托在这艘船上,都以为这是诺亚方舟的拯救,孰料这是东方的泰坦尼克号,所以本片的最大冲突点,也会附着于大船将倾的时刻,生与死一念间,救与逃一瞬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却要随着这“活棺材”葬身漆黑的海底,一艘船淹掉的不仅仅是一条条生命,更是一段段人生经历,爱情、亲情,无影无踪。

  《太平轮:彼岸》将于7月30日公映,那注定是一个悲伤的日子,我们还没有从东方星的悲痛中走出,我们没有在旁见证,所以无法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却在《太平轮:上》中逐一熟识了他们,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却要面临再次见证他们的灭顶之灾,这样的惨痛,何其残酷。

  新曝光的预告片,闪回着优美的画面,却也预告了灾难的无情,视频上的几个字,蕴含着巨大的生存力量:“生命如蚁、思念如灰、灾难如约”,人生总有那么一刻,渺小到如灰如尘,完全被命运安排,被宇宙摆布,但或许看这样的影片能给我们更多的奋起力量,命如草芥,如何开出绚烂的花朵,方不负这尚存的一生?期待吴宇森导演用灾难带给我们更多的生的力量。

  《太平轮(下)·彼岸》观后感(六):变天时局的命运无力感

  没看过《太平轮(上)》的人看《太平轮·彼岸》真的没有什么影响,影片用了半个多小时篇幅频繁地闪回还有人物回忆来总结上一部的内容,再加上一开场就用画外音概括本片概要和结果,令观众迅速入戏。而对于看过上部的人来说,我觉得感受是有点复杂,首先它把我对上部的失望抵消掉,完整地看完《太平轮》它的格局令我看到吴宇森对这个题材的执着,他是真想用心把这个题材拍好,但这部片在现实的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事情让它遭受种种打击。吴宇森这期间病倒停工,投资方又遇到老板突然去世,如此大格局的片走走停停最终拍完,个中困难可以想象。

  不知道是片方出于发行考虑,还有吴宇森最终妥协,《太平轮》硬是拆开上下部以3D形式上映,于是就看到了上部叙事拖拖拉拉,3D如鸡肋,其结果导致票房惨败。记得在发行方的年初的新片推介会上,他们的宣讲人介绍到《太平轮(下)》的时候说了一句:“这部片确实对我们造成很大影响。”而台下坐着都是各大戏院经理和媒体,不难看到发行方对《彼岸》的态度,也就难怪于冬会炮轰《彼岸》的发行不力。

  看过上部再看《彼岸》我会觉得如果《太平轮》最终剪成一部170-180分钟的片,那它将是一部十分完整的史诗,据说吴宇森当初也希望能拍出一部3小时长的2D电影。《彼岸》的前半个多小时交代上部内容虽然已经基本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但看过上部就会觉得作为一部史诗显然它还不够。上部把太多无谓的戏份用在了黄晓明身上,再加上吴宇森浪漫化的影像表达节奏太慢,两个多小时下来也只说道登船。也许三个小时对片方来说难做发行,商业的过多考虑直接影响了影片的艺术性。

  当然片名也给了大家很多误导,宣传过程中一直强调这是灾难片,是中国版铁达尼号,但当大家一进戏院发现,上部说完还没上船,下部期待撞船沉船也一直到一个半小时之后才出现,大家都冲着看一部铁达尼号式的商业大片。

  《太平轮》的格局很大,1949年这个时局即将变天的年份,故事往返于大陆和台湾,不同人物面对这个时代处境的状态和遭遇。影片给这些人物大量的铺垫,最后他们都会聚在太平轮上。片中有很多组人物,主线的人物包括底层人物佟大庆和于真、处于上层的雷将军和夫人、还有台湾人严泽坤和他的日本恋人雅子,叙事主要就集中在这三组人物。这三组人物的戏中我比较满意的是严泽坤这一组,严泽坤这条线牵扯的主题也最丰富,他为买药经常来往台湾大陆,他经历过战争,知道战争的残酷,日本投降,台湾光复,他也和恋人雅子分离,大陆的国民政府在内战后期大势已去,逐步退守台湾,但台湾人原以为结束殖民统治会迎来好日子,但又发现现实并非如想象中那么美好,国民党在台湾大搞白色恐怖。严泽坤这条线交织了外省人和国民政府进来、台湾人的身份困惑,还有个人情感分离的无奈。

  太平轮最后撞船沉没场面宏大,可以说满足了大部分观众想看的宣传卖点。这艘巨轮上有富商、有社会精英、也有像顾先生这样的国军将领一家,最后幸存下来的人是佟大庆和于真这组小人物,佟大庆把雷将军最后交的任务完成,雷夫人在台湾生下儿子取名“台生”,能够在乱世中活下来,他们在台湾一切重新开始。看完《太平轮》发现,香港人吴宇森原来拍了一部关于台湾和台湾人身份的电影,或者说吴宇森拍台湾也令人联想起香港,因为两个地方都有相似,曾经的殖民地,在变局的大时代,各阶层的人不停为生存在逃,最终落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以过客心态来到这里开始新生活,而他们的下一代“台生”(港生)成为了这里的战后第一代。影片里面对顾太太的一句话印象很深,顾先生叫一家人上船一起去台湾,她说:“我们到底要逃到什么时候。”当以为台湾真的是他们逃的最后一站时,就在逃的过程中船却沉了,这就是大时代下人对命运的无法预知的无力感。

  《太平轮(下)·彼岸》观后感(七):宁做太平犬,莫为乱世人(一)

  趁着刚看完,分享些感想。看完整部片子,我记不住海难的震撼场面,记不住儿女情长,记不住生离死别,萦绕在脑海的只有一句话:“宁做太平犬,莫为乱世人。”不论是上层人物还是底层小民,在战争面前,只如蝼蚁般无力,苦苦挣扎而不能。

  我在整部片子里,感受到的是女性的坚强和柔韧,可以说是女人支撑起了整部片子,在乱世中,女人其实比男人更堪当顶梁柱。

  于真,一个别人瞧不起的暗娼,她从没为自己辩白过,默默承受着颠沛流离的命运,只因有那个阳班长,只因为相信他活着,她追逐着那个影子,哪怕在追逐中错失了最后一面。她有没有那么爱他,不得而知,也许只是把找他当成心灵支柱,不然在那乱世里,孤身一人,怎么撑得下去。我欣赏她的坚强,她的爱心,为了别人家的孩子,奋不顾身,我真心希望她和佟大庆一起相濡以沫,过上平静生活。

  夏珊,一个同样在风尘里打滚的女人,阅尽世事。作为旁观者,她清醒地知道于真的梦根本是痴心妄想,她为于真心疼,但她没有袖手旁观、冷嘲热讽,而是竭尽所能帮她,甚至让出宝贵的船票,她送给于真的红围巾成了于真和佟大庆的救命绳。她不屑于当阔少的姨太太,毅然和相爱的兵哥哥远赴云南,哪怕前路渺茫。,也不会后退。这样豪爽大气的女人,谁不欣赏呢?

  严家大嫂,一个朴实无华的女人,丧夫后没有哀怨,和婆婆一起撑起这个家,哪怕要被逼婚,他也没有对小叔怨恨过,相反,体贴着他的委屈,帮他把爱人的信从火堆里救出来,给了严泽坤活下去的希望。

  雅子,纯真无邪的女孩子,她的世界只有严泽坤,没有国仇家恨,没有身份差别,却依然要承受战败者的命运。她是朵生长在台湾的百合花,对日本是陌生的,即便那里是她原本的故乡,移植回去,也会枯萎。也许最好结局就是让大海把她送到爱人的怀抱,哪怕相聚在天堂。

  顾太太,贤妻良母,她和丈夫都是善良仗义之人,从没鄙视过于真。虽然顾先生是国军军官,其实说到底也只是普通人,把握不了时代变局。他们只想一家团圆平安,安安,宁宁,安宁,多么朴实的愿望,可是和“太平轮”的名字一样讽刺,在乱世中成了奢望。

  周蕴芬,对这个人物,我只能说,上天,或者说导演、编剧对她太垂爱,美貌、修养、出身、品德样样拔尖,哪个男人不会把她捧在手心呢。从头至尾,她都没吃过苦受过罪,活在精心铸就的蜜罐里。失去爱人看似悲凉,其实何尝不是幸运,她的爱人永远完美,世间无人可及,守着心里的爱情,也足以走过下半生,总好过那些一地鸡毛的婚姻。

  我没看过上部,但我觉得光只有下部也足以当做一部完整的影片了。观众们恶评如潮,恐怕是因为吴宇森导演没抓住观众心理,观众想看的只是一部像泰坦尼克号一样的海难片,加点浪漫爱情、俊男靓女做点缀,而不是这般沧桑、沉重的时代背景。上下部加起来,海难场景也只有短短20分钟,显然满足不了胃口。

  其实我对什么乱世儿女情不感冒,里面雷义方、周蕴芬的感情有点太作了,就是个高富帅和白富美的甜蜜爱情,即便有后来的阴阳相隔,也难让人心生共鸣,太文艺了。相反,我对于真、佟大庆、顾太太夫妻印象更深,他们没有什么缠绵悱恻,有的只是朴实的情感,更接地气。

  时代大潮淹没了太平轮,那个时代的记忆也逐渐褪色。和平时代里的我们,难以消化那份沉重,但绝不能忘却,只有诚心解读历史,才能为两岸关系找到更好的路。

  《太平轮(下)·彼岸》观后感(八):国产电影需要良心制作

  对上半部简直是失望透顶,觉得黄晓明可算是在上半部死透了,下半部可以来了,结果来了很长时间的闪回,算是对没看过上半部的同学一个解释,可是略显匆忙和凌乱了。

  理解了全片都在压抑着情感的严泽宽在听到秋日芒草全曲时闭着眼睛颤抖着流泪,理解了他在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与爱人重逢的释然,是啊,活着,背负了太多责任,好累。

  理解了章子怡饰演的于真在船上重逢佟大庆时开心的笑容,是啊,她一直在找的是什么呢,佟大庆不就是她希望找到阳天虎时的样子吗。

  而雷义方这个倔强完美的军人形象也在宋慧乔和金城武的回忆中逐渐饱满,如果上部换成张震来演,相信第一部我们就能了解这个角色,黄晓明确实是驾驭不了,此片最大败笔。

  关于金城武嫂子的角色,我开始很纳闷,严泽宽全家也算是浓眉大眼的帅哥,怎么大嫂颜值略低呢,可后来,你会被这个角色的单纯和善良打动。

  虽然全片有不少瑕疵,比如说船票那么贵,金城武简直是可以说走就走,难道就像我们去台湾要办签证,但台胞来大陆只要刷一下回乡证一样吗?

  比如说浪里白条章子怡,那一刻我简直以为她是宁泽天附体。

  再来说票房,投资4个亿,上只收回来了1.6个亿,下上映几天也只有几千万票房,像煎饼侠,1800万,11个亿,不是说煎饼侠不好,道士下山最后票房也只和栀子花开差不多,只是说这种情况,很担心日后国产片越来越多投机的哗众取宠低成本电影,而缺少这种有一定历史深度的良心大片。话说黄教主的神剧何以笙箫默都有2亿票房,为什么太平洋不能收回成本呢?

  《太平轮(下)·彼岸》观后感(九):何处是彼岸—我看《太平轮·彼岸》

  何处是彼岸—我看《太平轮·彼岸》

  尽管豆瓣风评很差、就连当初陪我看上集的朋友也打了退堂鼓,可是本着有始有终的原则,我还是坚持去看了《太平轮·彼岸》。12岁的陆陆走出影院大门,突然冒出一句:“妈妈,这是部战争片。”好吧,于是我脑海中浮现了《小团圆》的开篇和结尾文字“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好在,冗长的等待之后,太平轮终于遭逢了沉船。那一瞬间,也终于让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明明记得《太平轮·上》的结尾是所有的人兴冲冲地登上了轮船,于是正当我屏气凝神地想看看船上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情节曲折的故事时,镜头一转,又回到了台湾,又出现上集中出现过的镜头、情节、台词。慢慢想来,导演真正是个心细如发之人,像薛蟠一般担心这个妹妹担心那个妹妹。导演一定是生怕隔了一年,看过上集的人已然遗忘若干细节;而未看过上集的人也会因为缺了铺垫无端猜想,所以他事无巨细地又把上集的故事絮叨了一遍,来了个前情回顾。风过芒草的镜头美轮美奂,一众明星的演绎亦是有圈有点,只是苦了我等只是真真切切欲等待太平轮沉没的观众呀!

  上集中的三段爱情故事,到了下集中全部尘埃落定,虽然还是支离破碎地陈述。雷夫人坚毅隐忍地抚育幼子、严泽坤溺亡前含笑望着雅子,而最为幸运的人似乎是于真以及佟大庆。如果说张爱玲的倾城成就了一段美好婚姻,那么太平轮的颠覆为什么不可以成就另外一对平凡人的传奇?不得不说下集里演技最好的人是章子怡,和她相比,宋慧乔只是瞪着大眼睛表现温婉,而金城武则是全程肌肉过于僵硬。此外,还有秦海璐,送票的那个场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把风尘女人从良后的坚毅、欢嗔、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片唯一的微弱亮点还是在沉船之后,所有的人性毕露无遗。所谓的宿命、所谓的不甘、所谓的忿忿、所谓的温暖在灾难面前一钱不值。有的人只顾自身逃命,甚至为了抢个救生圈大打出手、拔刀相向;有的人念及稚子大义,只是为了一本日记就会义无反顾、拼死执着。滔天的浪打散了船只,而打不散的却是有些人心头叫做温情的东西。

  吴宇森说他想拍爱情片,想了26年才有了这部《太平轮》。事实上,这只能说明空怀有文艺情怀远远不够。所有的江湖大侠都是不懂爱的,乔峰使然、李寻欢使然,吴宇森亦使然!纵然太平轮旁还是有扑腾的小白鸽,但是就像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长久的等待已然使得一干观众的心中早早丧失了激情。

  何处是彼岸?太平轮终究是到达不了彼岸。其实,1949的那个夜晚,一定是惨烈无比,只是隔了那么久,再想起来,也成了无声无息的默片。毕竟隔在当中的,除了岁月,还有时代,而香港导演无论如何也是体会不了那沉重的历史的,这也是他们永远无法企及的彼岸。

  《太平轮(下)·彼岸》观后感(十):太平轮:命若蝼蚁

  一、乱世浮生

  这显然是一个乱世。

  一个饱经创伤的民族再一次承受同室操戈的苦难。

  一个疮痍满地的国度,没有人看得到明天。一张船票或是如灰的思念。

  没有忠诚。党争的兵戎相见成全了一些人杀身成仁,成全了更多人反水投敌。

  没有道义。号称“东方泰坦尼克号”的海难后,我们没有看到梁晓声笔下,所谓铁达尼式的贵族品格,绅士行为下的妇孺优先,甚至一丝一毫的礼仪恭俭让。哪怕同系一绳,生死相依,也要干戈相向,拳脚相加。

  没有希望。含着泪过完自己不得不选择的人生。不曾兑现的承诺,靠着阴差阳错的化解。穿过漩涡,只有活着,只有苟活。

  二、思念如灰

  如果可以我选择守望。

  我不要亲赴涂满了同胞血肉热泪的战场,我不要为腐朽的法西斯政权卖命,我不要向沾满同胞鲜血的刽子手投降。

  我要逃。要逃也要踩着麦芒花。

  要么堕入冰冷的潮水,要么被扫入余生的灰烬。

  这不是我注定的时代,这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千千万万个女子需要维系一个家,风雨飘摇。沦亡残破。或许人们都未来得及告别,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径。

  她们还不能走。除非迟来的人如期赴约。

  三、灾难如约

  23点45分。黑黢黢的海面上只剩下一声巨响。

  父亲失去了公司最有名的一艘船。只留下一对皮椅,一支望远镜。男孩失去了在父亲吹嘘的在船上看火烧云,吃早餐的机会。

  谢晋导演把白先勇的《谪仙记》翻拍成《最后的贵族》。男孩在修改剧本的时候发现,作家的笔下,一次海难担当了一个时代的行刑人。

  还未皈依的星云大师因为时间的匆忙没能坐上这一艘船。是尘缘未了。佛祖用因缘助大师躲过此劫。

  罹难的父亲让幼年的李昌钰决定走上刑警的道路。

  五分钟后,底仓泄漏,舱门爆裂,小年夜的欢歌被妇孺的啼哭掩盖。或许还没来得及惊慌。

  只差三海里的基隆港。一湾海峡外的台湾。无法出席的团圆饭。

  泽国。炼狱。

  四、命如蝼蚁

  “一个时代,大火烧天的烧去了。我身边的,是烧剩下的,东一处、西一处的,明明灭灭的余烬。

  我的童年,常常笼罩在这余烬隐隐约约的红光里。

  有时候,我伸出手去借一点这余烬的温暖。有时候,我用眼睛见证这余烬覆盖的繁华。”

  那个叫蔡康永的男孩如是说。

  时代落幕了。

  没有麦芒草肆意的乡间。最先嗅到的会是燃油弹的刺鼻气味。

  青天白日只需稍加涂抹。崭新的红旗又会冉冉升起。

  如史所见,暴乱似乎总是无法完结。那个小岛上开始弥漫起被定 义为白色的恐怖。

  盛夏的记忆。变成搞不完的游行,停不下的戒严。

  宪兵总是带着摘不掉的钢盔,挨家挨户地搜捕抓不完的共匪。

  那片乡愁萦绕的大片陆地。

  没有继承任何黄金细软,酒醉糜烂。

  是革命,让大地继续燃烧,让人群在新的歧路上爆裂。

  时代落幕了。

  他们如此身不由己,那我们呢。

  是在祈祷着什么吗?

  太阳明天依旧升起。活着。活着就不会辜负弄丢的过去和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