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无所依》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老无所依》观后感10篇

2022-04-04 03:30: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无所依》观后感10篇

  《老无所依》是一部由伊桑·科恩 / 乔尔·科恩执导,汤米·李·琼斯 / 哈维尔·巴登 / 乔什·布洛林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无所依》观后感(一):老人、杀人魔、青年与钱

  其实《老无所依》是我看的第一部科恩兄弟的作品。在此之前,我只有从老谋子的《三枪》里窥见他们原著《血迷宫》的功力。所以我在看之前怀抱着强烈的期待,却被这部电影缓慢的节奏给闷到了。即使杀人狂魔追猎老西部牛仔这般扣人心弦的剧情,都掩盖不住这部电影如它名字一般,徐徐老去的气息。这一特质,在片头杀人狂魔从背后走去勒死正在打电话的警察时就已显现出来了——缓慢而步步惊心。

  老人在片中有很多重形象,他们首先是杀人魔随机选择杀或不杀的各种路人,杀人魔对他们生命的定夺冷血无情,社会准绳在这个过程中被彻底践踏。其次是老警长与他所引以为傲的父辈警察为,他们代表的传统、旧时光被视为温馨、光荣、道德高尚典范(天知道事实是不是这样的)。最后也是最难界定的——作为电影大部分主角的老牛仔。他的身份是退休的管道工,但体魄看上去与杀人魔旗鼓相当,他更像刚从中年滑到了老年,事业死寂,不断感受到自己的运气和能力下降。他因为打猎时没能瞄准猎物的要害而一路追踪发现了枪战现场。由于长期感受到妻子的轻视(妻子在他说带回一袋现金时完全当做玩笑)和丈母娘的抱怨(在这点上,东西方倒是惊人地相似),所以他渐渐失去活力(他的人物节奏同样缓慢)和仁心,毫不在乎放任枪战受伤的黑帮在沙漠上渴死,占有他们遗下的现金。但是科恩兄弟并没有把他描写得如杀人魔一般残酷,而安排了他折返战场送水。但正是这昙花一现的仁慈,最终让他掉入被追杀的噩梦。

  至于杀人魔,我思考了很久他到底算不算一种老人的角色,最后认为,他并没有显出明确的年龄感,反而更像一台冷漠运转的机器,整个目标都是在追猎大把大把的钞票,过程中杀警察、杀路人、杀牛仔、杀同行、杀幕后老板、甚至杀遗孀(他杀她的目的竟是要兑现曾向牛仔作出的威胁)。他真正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其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强者极权思想,以自己的一切喜好和利益践踏法律和道德。就如前去追捕他的赏金侦探所言,他无法讨价还价,即使得到钞票也会清除造成“不便”的牛仔才罢手。

  值得一提的是,里面反复出现了两样事物——青少年和钱。对于前者,牛仔和杀人魔先后受重伤后都遇到了,都不谋而合地拿出可观的钞票(对于青少年而言)买他们身上的外套,而两批青年对这种“收买”都轻易接受了。而对于钱,它作为被争夺的对象,似乎成为戏中人唯一“可依”的对象,牛仔在整个逃亡过程中都靠它向各色各样的人买“平安”——的士司机、宾馆守夜人、过路的青年,甚至在请求街头乐队送他到医院时,仍不忘送上一张染血的钞票,而钞票也很快被接住了。

  钱最后一次出现,是在退休警长的梦中,这位无力地目睹牛仔被黑帮夺去性命的老人,在影片的最后讲述了两个梦,在第一个梦中,他的父亲变得比他年轻,或者说他变得比父亲苍老,然后给予了他钱;另一个梦中,他的父亲变成神般的高举火把的引路者,策马在他面前奔过,他望着那身后的尘烟,知道父亲将在前等候,然后,他醒过来了。

  笔于2011.10.15

  《老无所依》观后感(二):《No Country For Old Men》:科恩兄弟的黑色气质

  我不想一开始就亮出主题思想,因为这是对没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在思想上的一种掠夺。却希望可以通过一步步进入科恩兄弟为我们构建出的世界来慢慢浏览,就像影片慢条斯理的节奏一样。首先,我们就将从影片本身的剧情和视听语言这些最浅显的部分看起,即暴力。

  从影片的类型上看,它亦属于最近又急速火起来的西部片,但又绝非单纯意义上的西部片。在传统西部片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牛仔和印第安人的形象,杀戮以及被杀戮。但科恩兄弟这次又一次发扬了自己一向与好莱坞背道而驰的风格,在影片的开头便设置了一种不一样的情绪:一大段独白,以及一大片一大片的荒地。但如若就只是这样,则又陷入了西部片的俗套。它的不同就在于开头这一段独白的蒙太奇风格,让人摸不着头脑,却又暗藏玄机。这也正是科恩兄弟的一大特点。

  在这个时候就能营造出恐怖气氛,摄影师功不可没:金黄色的太阳、只有土没有沙的荒地、一簇簇的灌木丛、远山和独自伫立的破旧风车……一个个貌似是固定镜头的拼接配上呼呼的风声这种单调的背景噪音,反而更静的让人擎住呼吸,在隐隐的烦躁中又感觉随时有被攻击的可能,丝毫不敢轻视这种看不见听不到却又真的不容轻视的不安因素。

  中间的很长时间是对剧情的表现,这中间少不了两个男主角的精彩戏份:一个是为了200万美元的毒品开始无止境的杀戮的变态杀人狂Anton,一个是追逐正义却最终选择提前退休的老警察Tom。

  剧中部分变态杀手的硬暴力尽显无疑,仅看他的杀人武器:大而累赘的气枪和一个装了巨大消音装置的长枪,就可以想象出其残忍冷酷。这部片子几乎每10分钟就会设置一个小高潮点,即杀手用气枪冲穿司机的脑门或冲进别人房间几近无言地便消灭几个人,诸如此类。我在看片子时留意到片中仅直接表现出的被Anton所杀的人就有8个之多。

  影片中间部分节奏的松紧掌握甚为出彩。片中很少有超过10秒的镜头,一旦出现就只有两种目的:一是强调荒凉,如片头对景物的表现;二是积蓄张力,如在杀手动手的前一刻,一般都会有时间较长些的镜头,以营造一种紧张气氛。但在下一瞬紧张的剧情之后,镜头就又会立即转跳到下一个舒缓的支线,绝不拖泥带水。这种剪辑手法在《无间道》里也曾被大量的运用,并且都达到了很好的营造恐怖紧张气氛的目的。

  影片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主角的不断调换。在影片一开始进行独白的人物就是老警察Tom,让人理所当然的认为主角就是他,还隐隐地让人感觉到这部影片以警察为主导,总不至于太黑;但到了故事的正式叙述部分,则几乎全被Anton的疯狂追杀占据,中心人物开始转向Anton,片子黑色的气质开始散发;可故事的最后四十分钟,重心又转到了老警察Tom身上:开始内心的挣扎,以及片尾的两次对主题有揭示意义的对话。这些不时的调换也正是导演的独到之处,仿佛谁都是主角,但谁又都不是,这只是一个苍老的退休警察在叙述一个人生的故事。从中也体现了虚无现实主义的思想,这个在后面我将做进一步的解读。

  写到这儿,就已经进入主题了。现在我们就要开始从科恩兄弟擅长的黑色幽默来进一步挖掘这部影片的思想。

  刚开始便是一个讽刺,年轻警察“我已经把他控制了”的话音还未落便被“控制了”的人勒死。这和Moss终于经过大风大浪准备带钱安全的逃跑,却因为和侍女喝酒调情而大意间丧失了性命是一致的。很多事情和自认为的并不一样,有种东西叫做宿命,也是对未来的不可知。这不同于《教父》单纯对黑帮的描写,而是一种人力不可左右的黑暗,也是这部影片黑色气质的所在。

  整部影片的所有黑色幽默都是为了揭示未来的不可知以及虚无的现实主义。

  再比如在好莱坞大片中,警察代表的通常是正义的角色,是英雄的形象,但在这部影片中却几乎是只起到了烘托主题的作用。老警察Tom虽然明察秋毫,经验十足,可是他依然谁都保护不了,一次次地落在杀手的后面,都是强烈黑色幽默风格的体现。他是影片中正面形象的代表,代表现实社会中仅存的那点正义感和责任感,可从杀手代表死神来说,警察代表的自然就是上帝。但事实是,就连上帝对这个世界也是束手无策,只有一面感慨着世界已经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一面缅怀着曾经的人性的温暖。不可知的论调已经不言而喻。

  可是为什么上帝也会束手无策呢?真的是对手太强大吗?不,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这是一个在变化的时代,或者说这已经是一个变化了的时代。这一点在影片中也有很多暗示。比如说故事的开始是因为毒品,而由毒品而产生的案件在Tom所在的小镇还是第一次,他以为这个小镇他居住了一辈子,管理了一辈子,就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所以开始警察也只是用经验告诉年轻警察不必紧张,其实一切早已不一样;紧接着得知杀手可能是来自加州,那些大城市的变化和这个刻意被导演原始化的小镇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在小镇上的人们,包括这个警察在内还浑然不觉;最明显的就是在老警察向年轻警察讲解骇人听闻的社会新闻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年轻警察的嘲笑,这时候老警察才真正感受到了新一代的思想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变化了。自己已经是片名中的“Old Men”,而这个世界已经如此,暴力和死亡似乎谁也避免不了,自己身为一个警察,职责便是以暴制暴。但是既然自己已经做不到,那就只有自己选择提前退休,远离暴力了。自己已经开始被这个主流世界所不能接受,这种黑色的感觉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到的。对自身的否定,以及对自认为熟悉的事物忽然之间的陌生感,没什么比这更让人产生恐慌感和孤立感的了。这样看来《No Country For Old Men》这个片名本身就很直白地表达出了它的主题思想。

  而一开始的杀手,与警察相比,自然是新生力量的代表,他用自己强硬的手段向人们诠释着世界的变化。杀手让人们理解时代变迁的方式虽然是强硬的,但同时也是最现实的。在这样一个急速变化的世界里,你若不能急速调整自己成为一个“弄潮儿”,就只有唯唯诺诺地死于非命。而故事结尾部分刻意安排的那场车祸,就更是意味深长。正是这一次实际上伤害并不是很大的车祸再一次深化了主题,即使看来所向披靡的Anton也有被命运玩弄的时刻。而面对骑单车的两个男孩,他也同样是影片中的“Old Man”。他因为一时的恻隐之心而放掉了两个见过“死神”的人,这两个人却在为他给出的百元美钞进行争论。而杀手呢?命运是依然在逃,飘摇不定。这真是黑上描黑,新生代又开始慢慢取代了上一代,思想上又有了新鲜的气息。科恩兄弟所要传达的黑色气质此时更是已经完全显现。所以何止是老无所依,简直是人人都无所依,生活中是没有赏善惩恶,没有完美大结局的,没有英雄,更没有万能,有的只是看着自己一天天苍老和像Moss的丈母娘所认同的根本没有老年人可以生存的空间,越年长徒增的越是对世界看的越透彻越无奈的心理。而她最后的去世也印证了死亡是老年人唯一的去处。

  在影片的结尾部分,似乎真的就应该是个结局了,却忽的冒出老警察开始讲述自己梦境,也是在讲述自己的经验。但是什么又是经验呢?是他的认命,他的妥协,也是他苍老的表现。讲述完了梦境,突然之间却又什么都没有了。全片结束,但一切就真的结束了吗?这似乎落入了一个无底的黑洞,越往下发现的是越发的黑色。不管这部影片以西部片或是惊悚片的外表来包装自己,它透出来的都是黑色的气质,且越描越黑。

  再往深层次挖掘一些,为什么会有影片中的这种变化,为什么科恩兄弟会想要表述这种黑色气质?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现实的社会。

  从影片的蛛丝马迹可以推断这个影片所描述的时间大约是在1975至1980之间,这个时期正是美国急速变化的时期,恐怖主义、肆无忌惮的暴力,以及国际之间的毒品交易活动正在美国猖獗的上演。科恩兄弟表达的正是这个时期社会的不可信任,连生命都已经不被重视了,又何寻老一辈心中的道德的正义?眼前的社会早已不适合那种居住在旧时代的人们,他们已经与现实社会有了断裂。老警察代表的是国家机器,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国家也已经无法对公民的人身安全负责,这无疑是对美国那个时期的司法和政治的揭示,讽刺性极强。

  在Moss和杀手得到钱却受伤的时候,两人都分别向一群青年和两个男孩子买了衣服。这个不是对相对弱者的同情,而是一种纯粹的交易。七八十年代的新一代对金钱、对道德的观念已经完全不同。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美国的现实存在。

  但单单从《老无所依》这部影片获得了诸多的奖项来看,也正反应了现在奥斯卡的一种变化。《老无所依》实际上是一部文艺片,科恩兄弟虽说外表硬朗,但在外表之下却总是有一种小资的气质,有种软软的流动的思想总在他们的片中悄然显现。所以这部影片的获奖,也可以看出奥斯卡即使是在如此商业化的现实下,仍然坚持向艺术致敬,也是在努力地尝试着在商业和艺术之间进行探索,寻找着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对艺术的尊重,这是不管制片人、导演、演员,还是评论员们都应该坚持的。而这一点,也正是中国电影界应该学习的。

  《老无所依》观后感(三):面对恶魔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

  《老无所依》:双面人的终极形态就是成为一个拿着高压汽枪的蘑菇头。对于战斗力为零的猎物,蘑菇头杀手喜欢让对方猜硬币,这一点与《蝙蝠侠》中的双面人如出一辙,只不过后者是出于一种执念,而前者却以此做为消遣的小把戏,猎物的生死他心里有数,这一点牛仔的老婆看得很清楚,所以拒绝玩这个游戏,虽不幸遇害,却让杀手懊恼不已,甚至因此而走神遇上差点要了命的车祸。牛仔两公婆一个让杀手瘸了腿,一个让他断了手,也算没有白死。开篇老警长的独白道出了背景:其父辈的时代治安良好,老百姓安居乐业,虽然祖父、父亲都是警长却从不用带枪;但毒品泛滥,金钱至上的时代来临,人们的行为变得无从揣测,道德底线一再失守,丛林法则大行其道,滥杀无辜变成司空见惯,而这一切,都是从人们不再称呼“先生”开始,一个文明小习惯的失守,会逐步演变为文明时代的崩塌,遵守规则的人处处被动,老弱者命悬一线,无所依靠。而蘑菇头杀手,就是这个罪恶的时代孕育出来的恶魔,他无处不在,无坚不摧,无往不利,就算是参加过越战的老兵也难以匹敌,因为他已洞悉人性的弱点,犹如他手上的高压汽枪,不经意间夺命勾魂。影片在老警长对梦境的自述中戛然而止,他是多么希望回到父辈所处的时代,但梦醒了,他还是那个面对罪恶无能为力的已经退休了的老警长。9.5分,强烈推荐。

  《老无所依》观后感(四):抛开因果,体验生活

  刚看完老无所依,很是喜欢,没想到在豆瓣的评分这么低。

  他讲的得是什么,在我看来讲的是人生无常。一个人生命的到来是偶然的结果,一个人的离去也具有偶然性。抛硬币基本是两种可能性,而人生也是两种大可能性,生或死。有什么差别吗?用上帝的视角看,一颗小小星球上的物种生或死有差吗?几亿年前和现在有差吗?一切似乎没什么意义。

  我提倡不要过度解读电影,有些话也许就是想表达无意义的,不要硬生生解读出一些意义,看出它的无意义性是一种懂电影的方法吧。

  我觉得十分喜欢这部电影的另一个地方就是,这部电影不讲因果,不讲正义必胜,不讲好人永远比坏人活的长。因为,生活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真实的生活不是逻辑推理,因为这样,所以这样,种这个因,得这个果。我觉得现代人们被教化的因果观念太重了,但你看报章杂志,好人不长命,坏人逍遥自在的事情还不够多吗?何况,我们又如何分辨好人坏人呢?这两者会不会转化?

  我为看到这样一部电影感到开心,也为有人拍出这样一部电影而开心。

  《老无所依》观后感(五):不够年龄,领悟不到

  一个退休了的西部牛仔,喜欢打猎的他,却帮助了那群弱小的动物击跑了猛兽。似乎在嘲笑他的运气,整个故事也就此拉开序幕。

  由于牛仔是个良心未泯的人,可他的好心也给他带来了灾难。面对那么多钱,谁不会心动?从此开始了逃亡。离开自己的家,出卖家人,这就是金钱的力量。

  故事让杀手出现几次扣人心弦的机会,几次让人觉得杀手会停止,会回头。可他是个恶魔,而不是疯子。他的表情,在他杀死那个警察的时候已经把他的心露了出来。他是个精明的杀手,可对于行尸走肉我没有更多的话要说。因为他始终没有回头。

  牛仔的下场,是因为那个老板不止派出一路人马去要回钱,可牛仔不知道他面对的不止是一个杀手而已,而是背后一个庞大的贩毒集团,因此他的命运,似乎就得死于他们的手上。

  那个老板的死,或许告诉大家,坏人同样也会死,而且下场不会太好。

  此时出现在我的脑海的是,杀手被车撞了之后,我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牛仔不是好人,因此他没有安祥的离开。而杀手的下场出于车祸而死掉,似乎是对观众良心最好的抚慰,可他走了出来,并且顽强的站起来。让我印像最深刻的是,在他背影之后的两个男孩的简单的对话。似乎在告诉我,牛仔的故事,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延续。

  《老无所依》观后感(六):总是这样猝不及防

  《冰血暴》我看到是“失控的雪球”,原本一件只是表面上绑架一个人,其实不会有伤害性的事件,而且只需持续短短的时间即可,但是生活就是那么无常,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就像你不知道只是因为车子未贴牌,而后座上放着你绑架的人时,正好被警察注意到;就像不知道绑架的人里有个孤僻的嗜杀的心理变态者而正好一枪爆了警察的头,顺便杀了两个目击者;就像你的岳父执意要自己去交赎金,随后被枪杀,然后你把他的尸体放进了后备箱,原本的计划落空······一切想要的未得到,生活却被毁食殆尽,最后妻子被杀,嫌犯被同伙一斧子撂倒,再放进搅碎机里,而这件事若是警察未曾突发奇想想去湖边看看,

  随后发现那辆犯罪的车子,想来我们想知道真相却是要在梦里。一切那么巧合又那么残酷,当失控的小雪球越滚越大,你只能被它碾的渣都不剩。就像《心迷宫》里小小的谎言却牵扯了人命与人生的毁灭,信仰的破坏,一切的轨迹都不再正常。

  而《老无所依》之后我知道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就像我到现在还看不懂《天使爱美丽》一样。

  《老无所依》如果是牛仔最后杀死了杀手,回到妻子身边过快乐幸福的生活那它就是一部典型的西部片,但男主在一场没有一个镜头的枪战中被杀死了,那么突然,观众都还没搞清是怎么回事,男主就死了,自后四十分钟的老警察担当了男主角,如果老警察最后抓住了杀手给予制裁,那么就是一部犯罪伦理片,但是却没有,只有老警察那段描述老一辈人的梦作为影片的结束。老警察费劲心机心血,不惜走进杀手躲藏的房间里去抓捕他,但依旧毫无收获,杀手早已逃走。老警察给我们的是无奈,无力的感觉,就像片名老无所依一样,我奋斗了一生,三代警察的荣耀由我继承,但在这时我感到了无力,感到了时代变迁,人会老去,人会跟不上这个时代了,杀牛不再用猎枪,空气枪便可,那因为杀牛而子弹反弹到右手的人又算什么呢。

  即使最后,那个可以称为纯粹的恶的杀手也没被抓住,没被给予惩罚,只有一场车祸导致了他的受伤而已,可他明明杀了那么多人啊,惩罚在这时显得那么可笑和讽刺。杀手不为金钱地位权利,就只是单纯的杀人,你的生命还不如鞋底的干净来得重要,你的命还要靠你的猜硬币的运气。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对于人命啊。

  这部片子,我看到了无奈,人性,现实。使劲手段也依旧让杀手逍遥法外,总是可以先一步动手先一步逃走,老警察除了感到无力还能怎样,我无愧于职业,我泳镜权利去维护正义,但是我依旧做不到啊。杀手作为纯粹的恶,人性是什么,别闹了,更何况人性是什么?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不是电影里那样恶人就会受惩罚,好人最后总会获胜,两百万的美金激发的贪婪你能去责怪男主?任谁都是如此,更何况片子讲述的是民风彪悍的德州人。

  《冰血暴》那插在茫茫雪地里红色的铲子,当埋藏的人死去,谁又能找到这个宝藏?

  《老无所依》里那纯粹的恶,是否能有人制裁他;悲伤的人是否有人去安慰。在生死面前,善与恶的划分又显得多么无力。

  亲爱的人,你们会怎样呢?

  《老无所依》观后感(七):不要黑我,我没看懂,也不喜欢

  2007年,犯罪剧情电影《老无所依 | No Country for Old Men》,不得不说我是没太懂,但是发现豆瓣上人云亦云的也不少,觉得不好就是不好,不能说别人都给了高分,我就一定要给高分,首先我对犯罪电影就不太感冒,尤其是欧美的暴力犯罪,也许影片的重点并不是表现这点,但是也有表现出对于这样世态炎凉的无奈,其实在我看来更多的是无病呻吟。。

  其实获奖肯定也是有理由的~ 但是并不是我的菜。

  推荐指数:★★★(6/10分),可惜不是我的菜,如果你能看出个什么,可以分享给我。

  《老无所依》观后感(八):如果不是有“奥斯卡”罩着,你还会观看吗?

  这部影片我老早就已经下载下来了,就是冲着它头顶着“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光环,可是根据我个人对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观影经验,这肯定又是一部极为深沉的片子,也许我真是有点“精神犯贱”,最后还是赖着性子看了一遍。

  看完影片后,我就有一个一直想问的问题,如果这部《老无所依》没有“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光环,你还会观看吗?如果不是因为光环,还会有那么多人给予它那么高的评价吗?我自己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综观近些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除了极少数的如《泰坦尼克号》和《魔戒3》影片叫好叫座外,很多的那些所谓“最佳影片”与民调都是背道而驰的。从一些网上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那些提名奥斯卡最佳的影片多数情况下遭到冷遇。如果不是“奥斯卡”的足够影响力,这些影片的票房收入能不能收入投资真的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根据多年数据统计,想把那些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与票房“宠儿”挂上钩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没有看过具体的数据,不知道这部《老无所依》与当年的最卖座影片《蜘蛛侠3》的票房收入差别有多大,不过,我相信后者必定会是前者的数倍。

  不过,奥斯卡显然没有大众情结。正像环球电影公司发行部负责人尼基•罗科所说:“我从来没有将金像奖和它们的票房收入联系在一起。那是大众选择奖。但这里和大众无关。在这里业内人士选出他们认为年度最好的影片。”如果商业大片一不小心摘得了大奖,那也只是凑巧。有趣的是,一些评论家认为,如果商业大片获得提名,人们会说评委刻意迎合大众口味;如果投资规模小的片子占据上风,人们又会说它们游离于主流以外。(――朱红隽)看来,做奥斯卡的评委也不容易啊!

  闲扯了那么多,说回本片,《老无所依》显然也是那种最佳影片与卖座电影相背离的作品,不过,这与奥斯卡的评奖模式还是较为贴切的。在国人们的眼中,出于对奥斯卡小金人的无限好奇和对国产电影角逐奥斯卡的“恨铁不成钢”,这部《老无所依》自然也受到了极大关注。

  我不知道那些对此片给予极高评价的人是不是都是如尼基•罗科所说的“业内人士”,我不排除也有很多“业外人士”也真正的读懂了本片,但是我相信如果不是有奥斯卡小金人的金光所罩,影片的评价绝对没有现在这样的高度。而那些不喜欢的观者显然不是“业内人士”,或者说是排斥外主流之外的“业内人士”……说句有点主观性的话,那些对本片给予极高评价的国人中绝对有不少是违心的,而那些不喜欢此片的人,至少99%是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偶的观点显然是属于后者的。

  关于对本片的解读,在网络上已经有太多的影评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我个人的观感来说,本片就是那么回事儿,一个普通人企图占有一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结果被人追杀,因为他的行为也违法,所以不得不既要防范杀手,又要与警方周旋。结果……(略过),其实就是简单的追杀与逃亡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在好莱坞已经出产的影片中俯拾皆是,但是为什么那些影片没有获得最佳影片呢?

  我的看法就是,那些影片显然是拍得太过“好看”,场面华丽,动感十足,不像本片那么深沉,广袤无垠的沙漠、漫无边际的黄沙、简陋的旅馆,手中的装备显然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等,显然不够看。

  太过“紧张”。传统此类型影片把观众的情绪都被吸入到片中那种追杀与逃亡的过程中了,不像本片虽然有紧张的气氛,但显然还没有触到观众的底限,于是乎,可以在紧张之余,思考影片背后其他的东西。

  结局太过“理想化”。传统的这类型影片总是正义战胜邪恶,大家皆大欢喜,不像本片中那样“执拗”,杀手依然是杀手,拿了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总要付出代价,代表正义的警察们依然故我,该吃的吃,该玩的玩,该做的工作照样做,做不做得到另外再说……

  如此多的迥异集中一起的时候,影片就显得非常的独特,非常的别具一格了。而人们通常向往的美好世界,在科恩兄弟的手中,通过画面在无情地挤压着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甚至在逼着人们面对这种黑暗的情感深渊――这个社会就是这么黑暗和复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生活永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估计是这一极具对现实社会的针砭时弊,才深深的打动了那些所谓“业内人士”的心,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生活状况,影片虽然有些“另类”,但是却是真实的刻画,这“最佳影片”的名头就颁给你吧。呵呵……

  那些精彩、刺激的传统型的“追杀逃亡戏”,因为拍的有些太过“好看”了,于是观者把注意都放在了影片所讲的故事去了,再加上 “理想化”的结局,给予人们对现实社会不满情绪的精神虚幻满足,造成了观者对影片背后寓意的思考不足。而《老无所依》则恰恰相反,因为观赏性不足,因为深沉,因为结局的一反传统……使得观者在观影的过程中,对影片背后寓意的关注显然盖过对影片故事本身,让人们有了充分的时间却思考这些东西,再加上影片结局与现实社会的贴合,也就成就了这部《老无所依》具有讽刺意味的“最佳影片”。

  从某种意义上说,将《老无所依》作为“奥斯卡最佳影片”何尝不是对现实社会的一次讽刺。

  个人见解,纯属一家之言,不过,偶还是欢迎那些“业内外人士”予以批评指正。哈哈……

  亦孤 /文 07/18/2009

  《老无所依》观后感(九):老无所依——跟其它硬币混在一起,它就只是个硬币而已了

  时隔八年重看《老无所依》,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和死神赌博的人。影片的关键点在于硬币,硬币寓意人对钱的善恶观,钱(硬币)能为善(正面),也能为恶(反面),决定命运的是人。硬币出现两次,第一次死神杀手让老头选,老头选正面,死神让他生,说这是1958年的硬币,22年才来一次,你要珍惜(老的价值观)。第二次让莫斯老婆选,她不选,说决定命运的是命运本身而不是我对钱的态度,死神杀了她。

  《老无所依》观后感(十):要想对比中美两国的电影拍摄水平---用此片是最好的例证

  如果你想知道中国两国的电影拍摄水平,看看这个片子就会感慨许多。不去比较科幻片和动画片,财力和中国人匮乏的想象力天然使得我们没法跟美国大片比。那我们就用一个简单的警匪或者(说人生思索类电影)来比较吧--老无所依

  以下是对此影片,我表示敬意的几个镜头

  1 Moss半夜拿水回到黑帮火并的荒漠现场,有人发现了他,并让一条猎狗追踪他一直到河里,他于是跳河了。从河里爬上来以后,猎狗依然穷追不舍,马上就要上岸,此时Moss爬上岸,镇静的拿出手枪,在猎狗跳起来马上就要咬他脖子的瞬间,Moss用枪打死了狗。镜头中,那只狗奄奄一息的抽动场面,我不知道他们拍了几次才弄成的,因为这个对时间,摄影以及动物的起跳控制都太难了。而且主演Moss的人应该是真实跳到河里游泳然后又从河里挣扎上岸,因为这一段是长镜头,基本没有剪辑。太让人感动了,长镜头,无剪辑,一切是演员(包括那只狗)一气呵成的。赞!在这里顺便赞一下开篇的那只瘸腿的野狗镜头,尽管它出现在正个镜头不过三秒钟,但是它确实是瘸腿的!!没有用替身!

  3杀手拿到了Moss家的电话清单,上面写的确实是Moss的名字,地址,电话费用,这个电话清单只给了两个镜头,如果是中国导演,他们肯定不会费力气整一个复杂的电话清单,然后在给两个镜头,他们会让演员装模作样的念两句台词,就省掉了---绝对偷懒的做法。而伟大的科恩兄弟,也是个两秒钟的镜头,却是认认真真的做了一个以假乱真的电话单。如果你停止画面,仔细看一下那个电话清单,没有任何破绽,甚至时间也对的上。---这就是中国和美国电影的差别

  4Wells和冷血杀手在房间里的相遇--如果让中国导演拍肯定是Wells和杀手吵,争论然后wells被杀手打死以后,电话才会响起来,百分百他们会这么拍--因为他们的情节设置都是白痴式的,剥离的;而国外的电影最优秀的地方,就是总有一个触动机关把一个情节和另外一个情节勾连起来。wells的意思是我已经找到钱了,你可以去ATM机拿钱走人;而冷血杀手是有原则的,他一定要完成任务,他的意思是让wells把钱给他,wells看着冷血杀手拿那个高科技的“枪”对着他,只好说:你疯了,you can have your money,就是说他屈服了。.接下来,高潮到了,房间的电话铃声响起来了----意味着Moss想通了和Wells做交易---注意这时候导演的安排--他让冷血杀手正面对着镜头,让wells背对着镜头,这样我们可以仔细看冷血杀手的表情变化---他肯定猜出来是谁来电话,然后非常顺理成章的,Wells此时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他立马废了wells,直接和Moss谈判。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片子获得奥斯卡大奖绝对不是虚有其名,因为它凝结了导演和演员的很多智慧和用心。很多场景拍的毫无瑕疵,真实完美,细致到位。值得中国导演好好学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