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医疗内幕》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医疗内幕》影评10篇

2022-05-15 02:09: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医疗内幕》影评10篇

  《医疗内幕》是一部由迈克尔·摩尔执导,迈克尔·摩尔 / Tucker Albrizzi / Tony Benn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医疗内幕》影评(一):sth not about the movie

  My major in college was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no kidding. I get to say I was go through double disappointing of our education and labor&social security system during the 4 years.

  As my knowledge was fundermentally base on the reailty that our socielty is still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lso I don't want to be saw as leftist or ignorance person, and there were plenty of reasons that we cann't afford goo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especially for those policies can benefit wider people. so I accepted that our system was sucks but everything just will be OK.

  well, what I can say, I was "trained" well. ╮(╯_╰)╭

  until, I was start to read same papers about European especially French medical system in junior year, then I realized that we cann't never make Eutopia become true, not just the social distribution system wasn't right, but the principle wasn't right, we get the disease even Dr. house cann't cure. More sadly, revolution is not an option, cause the interest groups involved have different interest orientation and selection, the society cann't be better one interest group instead of another interest group, resource was, is and will be limited. BTW, I miht be interested in Hayek at that time, but I just knew a little about him serval days ago ╮(╯_╰)╭.

  I chosen another 2 majors for my postgraduate study, more fun and practical. today I watched Sicko, this movie reminded me I was such a patriot when I was student, luckily or unluckily, I am not today. I might be turn around to these luxury topics one day that I have enough money nothing to worry about.

  《医疗内幕》影评(二):我为什么没有能够成为医生

  我刚上大学那一年,适逢医学院筹建,积极招募首批学生。当时的说法是与协和医院联合培养,八年制的MD项目,听上去颇为诱人。然而左思右想之后,我最终还是放弃了。

  医生一直是我最为敬重的职业,因为他们能够最为直接地解除至少是缓解别人的痛苦。犹记得在影片《灿烂人生(The Best of Youth)》的开头,医学教授在对Nicola的答辩做评价时说:“医生最重要的是同情心。”我自认为并不缺少这个要素。然而,我对中国的医疗体系并不缺乏了解,在这个国家,事情是颠倒的:如果决心做一个医生,就要放弃多余的同情心。

  中国公立医院的医生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心理素质:一个病人躺在急诊室门外的地板上呻吟,你在值班,进进出出,要做到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尽管你知道他的病情危重,但可治疗。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把他收进来,第二天院长就会把你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你讲:“年轻人,我能理解你的同情心,但是我也有难处,你知道,那个人付不起医疗费。”你绝望地争辩:“可是,如果不收治,他会死的。”院长只好摊牌:“那好吧,你来付他的医疗费,怎么样?预付两万。”

  我十分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相信,如果我是那个医生,我会在三年之内因精神崩溃而自杀身亡。我从不否认,我不算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更糟糕的是,我同时也不具备足够的勇气与能力挑战这一制度。所以,我只好选择逃避。

  不幸的是,我选择避难的这个国家的人民,也在被类似的问题所困扰。

  ——这一大段由Mike讲诉,无需补充。

  亲身经历为证。年初的时候,牙痛发作,不得已只好去看牙医。被收费标准所震撼。幸好有同样手头拮据的左派美国朋友指点,觅得一有同情心的穷人诊所,草做处理,才免于破产。

  还好只是牙痛。

  如果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最终不能通过,我发誓一定会和我的朋友们一同肩并肩走上大街。尽管美国人的医保与我无关,我至少还保留着那一点儿幸存的同情心。

  十一,有人看阅兵,我看Sicko。同胞说应该为强大祖国而自豪,我不反对。只是与其为期盼一个靠飞机导弹而彰显强大的国家,我宁愿想象一个人人有医保的弹丸小国。我相信那几位托Mike的福潜逃到邪恶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得到救治的美国英雄病人也一定赞同我的想法。

  附:根据WHO在2000公布的排名(就是Mike在片子里引述的那个),美国排位37,中国在144,143是布隆迪,就是时常打内战的那个非洲国家。

  “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 ——何祚庥

  想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请静候Mike的新片:Capitalism: A Love Story.

  《医疗内幕》影评(三):我们才是神经病人

  07年的片子,一直到今天才看到,美国人michael moore通过讲述了几个无法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的普通美国公民的悲惨处境和对加拿大,英国,法国甚至所谓的“敌对国家”——古巴的公费医疗模式的介绍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美国如今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困境——医疗保险和自费医疗相结合的医疗体系本身的制度性缺陷。

  从拍摄记录片的角度,这部片子有许多的思路可以供国内纪录片独立制作者们学习,无论是个例故事的切入口还是对比的手法我觉得都有许多值得褒扬的地方,音乐的选择则体现了导演的幽默感和显著的美国式的思考方式,人物的安排也无不妥之处,是一部很不错的纪录片。

  相比较导演的拍摄手法,片子涉及的内容更是一针见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片中所提及的事例无疑有很深刻的感受,身边的亲朋好友包括我自己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医疗问题也一直是执政党所面临的诸多难题之一,没续费的住院病人在医院等死,急诊病人由于没有现钱而被医院拒之门外的故事天天都在发生,整个社会也好像对此见怪不怪,波澜不惊,民众也鲜见对体制进行发问,更别论拍摄一部纪录片来针砭时政了,倒常见老人们诉诸于宗教,祈求平安健康云云,却不知是百姓过于怯弱还是我们的执政党过于强大了。

  对于北欧和法国的高福利早有耳闻,看过片子才知道英国和加拿大也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这一社会主义社会举措,而号称社会主义中国的我们却和美国一样走着医疗市场化的道路,这无疑是一件很荒唐的事,然而我们终要强过美国人甚多,我们连基础义务教育都要收取费用,更遑论价格不菲的大学教育和无处不在的隐性税收了,而反观法国,一年起码5周的法律规定带薪假期,(大公司有8-10周的带薪假期)每周35小时的工作时间,超过35小时会有额外休假的补贴,生完小孩政府派保姆每周两次带小孩并教授哺育知识(这一点我觉得很人性),生孩子是不要钱的,且据我所知生二胎三胎政府还有相应补助,根据片中的个例,美国小伙受伤后医生开出了3个月的带薪修养假期,政府支付65%的薪水,企业支付35%,这无疑让人羡慕透顶,当然了,我在这并不是想讨论高福利高税收制度与低福利低税收制度的孰好孰坏,但放眼世界,低福利高税收的国家也就那么几个,中国底层人民应该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十八层地狱了,但让人看不明白的是底层人民天天在电视上喊自己有多幸福,党有多好,很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医疗问题本身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可能有点戏谑了,但是医疗问题造成的后果却是异常恐怖,无数家庭由于没钱治病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美国的医疗问题在于医疗保险的监管问题,在于受保的判断标准,再往上可能还涉及了大政府小政府之争,但他终归还是透明的,下游里,无论是医疗事故的判断还是药品安全的监管都还是体现了一个法制社会的程序正义和判断标准,最不济,像michael这样的美国人还能拍摄一部这样的影片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然而在中国,从立法到监管,责任制度的建设以及制药,药监,医院,主治医生中间的种种黑暗和猫腻却是让人心惊肉跳,要是在这个产业拍摄一部纪录片,我相信它揭示出来的黑暗以及呈现的警示意义都会强过此片甚多。

  此片中另外让人印象深刻却是片子里那个英国老头嘴里的那句关于政府统治的论述,如今政府让你生活在一个及其不安定的,选择性反智的社会里,政府的统治就会相对安定,让底层的人无暇顾及选举,让他们感到不安全感,无力感,挫败感,他们所能做的并感到安全的就是唯命是从,和心怀最美好的希望。寥寥几句却直指要害。

  面对这一切,我也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把我所知道的来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互相探讨,并积极追求真理,分清对与错,善与恶,把善良最广大层面的传播,就算心怀美好现在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们仍要心怀美好,祝每个人新年快乐。

  2009.1.25 大年三十晚于舟山家中

  《医疗内幕》影评(四):sicko

  几乎从来不看纪录片电影,连前几年很火的《可可西里》也没动过。这次看了"Sicko",却深深被触动了,虽然按题材来说应该更能触动美国人一些。本片的导演就是凭《华氏911》一片名声远扬的Michael Moore,还没看过《911》,看来什么时候也得找来看看。中国或许不缺少Michael Moore,但实在是没地方让放这种东西,100%的禁片。

  片中最能打动我的一是那位有良知的美国女医生,站出来忏悔自己的罪行,将美国的医疗行业是“如此肮脏的行业”。她记得在几年前曾有机会通过救回一个病人,但是她却选择了为公司省下XX万美元和自己的升迁机会,事后却没能有一个个人或组织站出来宣布对此事故负责。另外是Michael找的的3个曾在911废墟中义务工作的三个美国人,由于在废墟中吸入太多灰尘,他们得了各种呼吸道疾病和与此有关的延伸疾病。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说必须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但事后却得不到半点补偿,落下了病根。

  片中实在出现了太多因为美国可怕的医疗体制而拖延病情,甚至致死的例子,求生的欲望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所以它能感动我们所有。当然,Michael的这部"Sicko"不止是煽情,他还有着调侃的成份。Michael调侃地道出美国医疗体制的由来,道出当年希拉里有机会让美国所有人都能接受医疗体制的保护,但却被各大医疗保险公司和他们买来的政客塞住了嘴,理由是可怕的社会主义。Michael在政客头上标价显示保险公司划给他们多少钱让他们为自己出力。

  同时,Michael Moore也有很强的逻辑性,当他渐渐剥开美国医疗体制的丑恶后,又转向了其他发达国家。镜头对准了加拿大,英国,法国,然后Michael惊奇地发现他们都有全免费的医疗体制,他们几乎都不需要花一分钱来看病。虽然他们也有很高的税款,但是人民也很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也相当高。当年政客驳斥希拉里的时候,用了社会主义的恐怖论调,政客让人们相信免费的医疗体制就像是苏联肮脏的旧医院,医生都有政府出钱雇佣,像行尸走肉般工作。这段也见到了美国人对社会主义的恐惧。但是Michael说他在美国也见到了许多免费的由政府滋养的所谓社会主义服务,免费的911,免费的消防,免费的邮政系统,免费的图书馆借阅,为什么不能同样提供一个免费的医疗体制?可能只有政客们的荷包知道了。

  影片最后,Michael很有创意的把片中提到的那些受到迫害的美国病人聚起来,一同前往关塔纳摩监狱。虽然那里关押着令人唾弃的恐怖分子,但那里是全美唯一提供全免费的医疗服务的地方,唯一社会主义的地方。Michael在监狱外嚷嚷着,想让这些美国公民得到和那些恐怖分子一样的待遇,得到的却是一串长长的警报声。接着Michael把那些病人带到了美国人严重的魔鬼诞生地,古巴,卡斯特罗的地盘。然后,很讽刺地发现,这里也提供了全免费的医疗服务,美国病人竟然在他们那么敌对的国家得到了廉价的医疗服务。看到这段,布什一定牙痒痒,要派FBI搞定这个胖男人了。

  一部相当出色的纪录片,中国也需要这样的男人。

  《医疗内幕》影评(五):一个大学生眼中的SICKO

  事实是,看完电影的第一感觉是,我还是去加拿大留学吧,现在的美国早已不是中国人美国梦中的那个美国。但在看过了诸多的影评之后,知道了《SICKO》拍摄的同时加拿大也有一部相对应的《Dead meat》的时候,我知道,关于美国医保,关于公平和效率,不是如此简单。

  电影中摩尔用了看似不经意的笑话和讽刺直击美国医保的软肋——公平性。苦笑着缝合伤口的年轻人,搬入不富裕女儿家庭的老夫妇还有那些被奉为英雄后却要提交申请才能获得救助的消防员,电影赤裸裸的揭示着美国医保制度对底层人民的不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位签下了不知多少个deny的医生诉说着自己深深的悔恨,那个因自己名字的印章而拒绝了多少条人命的医保公司经理无动于衷的表情和叫救护车竟然要先打电话跟保险公司申请的荒谬场景。美国的商业医保制度不是根本的错误,它带来了医疗人员的高效率,为美国遥遥领先的医药研究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错的,是它的政府监管的不力。为何有疾病患者不可购买商业保险,条件竟然苛刻到了过胖和过瘦?为何在生命都奄奄一息的时候还要求被保人先打个电话申请再叫救护车?为何医保公司能随意指使医生在那些申请书上为了省钱而否决被保人必要的检查?我觉得,相较起现在广泛在全世界都有所生存的商业保险制度,这些黑幕的背后,直刺的是政府的监管不力。难道商业保险制度就不能扩大参保人群吗?如果没有如此苛刻的门槛,如果雇主相应分担较多费用,如果医保公司真正做到非盈利能将参保人的健康放在首位,让被参保人获得应享有的检查和治疗,即使是在自愿的原则下,从小受到健康至上,风险教育的美国人会不主动参加保险吗?每一种制度、方案总有它的利与弊,这世界没有完美的方案,有的是实行者的不断改善,一个好的制度方案更需要的是一个好的执行者。新加坡的体制甚少微词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小国,更因为它遇见了问题在不断的完善补充。而美国,每一届领导人似乎都举着医改的大旗,希拉里最终是被收买了,那么奥巴马呢?在那些有钱的利益集团背后的操纵下,他的医改之路还能走多远呢?美国医改需要的不仅仅是新的制度,更要一个真正独立为民的政府。

  看电影的时候,还让我想到了中国。肾衰的病人跪在地上求医生不要帮他透析,因为他的家人负担不起;救护车开到病人家里看到他家境贫寒而掉头就走;年轻医生因为救治贫困病人被训而逐渐麻木;身边因为得不到医保报销而跟医保办公室吵得面红耳赤的同学更是不计其数,中国的医保内幕要是被揭开,估计是轰动世界的血泪史,只不过中国的背景下早就没有摩尔这样的人了。中国应用的是模仿德国的社会保险模式,按理来说应该是比美国先进了,但中国却是公平和效率都还没有达到。相较起美国,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它拥有庞大的人口却没有美国梦幻般的人均GDP,它走过了硝烟纷飞的抗日战争,作为一个重生的国家我们应该理解它。但是理解不代表妥协,我们选择的社保模式与美国不同,它本身的初衷就在于保障社会平民阶层的人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美国底层人民受不到良好的保障是跟其商业保险模式的初衷有关的,但是美国有比中国更充足的财力用于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那么中国呢?为何初衷为保障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中国还会出现比美国底层人民更甚的惨状?

  回到摩尔的电影找答案,虽然摩尔以有所偏颇的角度夸大了英国、加拿大、法国的医疗保障显得过于狡猾,但是其中却有一番发人深省的话。英国的一位曾经的政客曾说,民主是最核心的,民主是让那些贫穷的人也拥有投票的权利,许多国家的高层并不希望他的公民是自信而有教育的,因为这样会让他们失去控制。现在的中国也许问题就在这里,并不仅仅是政府的监管不力的问题,而是没有打开听取民众声音的渠道,美国的摩尔不可能出现在中国,就像毛主席自己曾经说过,鲁迅如果活到现在不是默不作声就是进监狱。一个好的制度的实施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人,需要更多人的意见,对于社保的好与坏体会最深的不是那些拥有公费医疗或潜在的“私人医生”的政府官员们也不是那些购买了昂贵的商业保险连下辈子也不愁的资产家们,而是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而现在,越来越多被选为人大代表那些传递人民声音的人从劳动人民变成了明星、大企业家,中国难道不是在重蹈美国的覆辙么?对于现在的中国,也许真正的民主才是政府和医改最最需要的。

  最后,我想也许该感叹一下作为医保对医务人员的影响。作为一名医学院的医学生,虽然我们预防以后大多不会走上医生的道路,但是却比别人都深知作为一位医务人员的辛酸。那些将成为未来医生的我们的同学,他们都是抱着救死扶伤和对医生的尊崇走进这个校园的,他们每次宣读医学生誓言时眼中的执着我们都历历在目。可现在的医疗环境是怎样的?是病人家属因不信任而不肯签字医生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逝去,是那些年轻医生看着躺在门外奄奄一息的病人同情却不敢去救,是临床老师值了几个夜班后疲惫的在讲台上苦笑着说,你们不学临床好啊,现在的医疗环境啊…余音里包含着多少苦涩已不言而喻。医保的作用应该是为医生塑造一个公平的医疗环境,让医生可以不分贫富贵贱的去救治每一个平等的生命。可事实是,生命因为你有钱而没钱分为三六九等,救与不救。这不是医生的错,没有那个生命是他们不想去挽救的,可是他们也是人,将来他们也会生病,他们的亲人也会生病,这样一个没有保障的社会,全家老小都等着他们养的境况,抹杀了他们。在美国,你可以获得大量资金资助去做世界上最顶尖的医学实验和研究,而在英国你可以不用考虑贫富贵贱去挽救一个病人,现在这是一个单选题,而我们这些未来的医学生期待的是医保能让它变成一个多选题。

  《医疗内幕》影评(六):不知道中国什么时候才会有这种片子

  拖了两个礼拜才看完摩尔的《神经病人》,对美国的医疗体制也有了一点了解。摩尔通过一个个故事,向我们一一揭露了美国医疗体制的黑幕。里面有很多因为没有钱和医疗保险而不能去看病,结果死去的人。有无法付账单最后被出租车载走,扔到贫民窟的老人们。有因为医疗保险公司的种种条款的束缚而错过救治时间最终死去的小孩。还有被医疗保险公司拒付医药费,结果放弃治疗的人。“我们像侦察死刑案一样查阅每个投保人的资料,不放过任何可以拒付保险金的细节”某个医疗保险行业的人说到。(心寒)摩尔在赚足人们的眼泪的同时,还在人们的心上重重的击了一下。最讽刺的大概就属他领着一批911救灾的志愿者去关押基地恐怖分子的关塔纳摩监狱寻求同等医疗待遇的事吧。当然结果是被拒绝了。最后,他们来到古巴的医院,在那里接受了免费的医疗服务。当一个肺有问题的女士拿着在美国需要120美元而在古巴只需5美分的同样药物时,她泣不成声:“We have been fighting for this for about 20 years. It doesn’t make sense.”

  摩尔在片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国家之间的对比,记录了加拿大、英国、法国和古巴的医疗现状。在这些国家,你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免费医疗服务,甚至无所谓你是否是本国人。印象最深的要属法国了,法国公民享有全免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其它免费的待遇和不可思议的超长带薪假期 。不过他们同时还得承受很繁琐的税务,不过就摩尔采访的那家中产阶级而言,貌似生活得也没什么压力。当然,每个国家在背面都有其自己的伤病。就拿法国来说,法国的医疗质量虽然高,但国家每年在这方面都有很恐怖的赤字。

  片中有一段评论美国的话记得最清楚:“I think there are two ways in which people can be controlled. First frighten people, and second demoralize them. An educated, healthy and confident nation is hard to govern. And I think there are elements in the thinking of some people. they don’t want people to be educated, healthy and confident. Because they will get out of control.”

  当然事实是不是这样,还是要打个问号的。所谓的记录片,也并不能完全的呈现真实的现状。片子总是经过导演的修饰与加工,来表达导演自己的观念。

  说到美国的市场化医疗体制,自然的就想到了我们国家闹了很久的医疗改革事业。印象最深的也只有医药分离这件事。呃,其实自己对这个并没有多少了解。

  2005年,当某人说中国20年的医疗改革几乎失败时,舆论界又沸腾了。是的,看病还是那么难,药费还是那么贵,腐败还是一样的存在。市场化的路线只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得不到最基本的治疗。那些摩尔电影里催人泪下的故事在中国恐怕每天每个角落都在上演,只是,古人教育我们要走中庸路线,所以,并没有人敢跳出来也拍个《中国神经病人》。弱势群体依旧弱势着,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们也只是偶尔施舍一下自己无聊的同情心与满足感而已。而这几年舆论的导向又把矛头一味的指向医院,指向医生。激化了本来就很脆弱的医患关系。(有本事直接骂政府去,误导群众有意思吗?打架只会让更多的人需要治疗。)回来继续说医改,貌似十七大后,中国又要出台新的医疗政策,这次是以政府主导为主,辅以市场化的一些观念,不至于医疗事业全无生气。不过会不会出现新的腐败,政府的全面干涉会不会打击医院的积极性,到底最后会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就让我们期待一下吧。

  最后YY一下,好想去英国当医生啊,然后老了去法国养老哈。

  《医疗内幕》影评(七):让我想到点什么~不知会不会有共鸣呢

  我是一名医学生,母亲也是一名医生,起初下这部影片只是因为我想看看外国同行们是怎么工作等等,因为我也有想过出国行医。但当我看完后发现这个对于我的专业知识几乎没有帮助,但着实让我想到了些什么——我们国家的制度是否也有太多东西需要改进如同片中的美国一般呢?

  看过这部片子的人也许都会对英联邦国家、法国和美国的认识有所改变吧?片中的法国是真正的自由平等的国家,每周法定工作时间不超过35小时,每年最少有5个星期的带薪假日,全免费上门医疗,免费保姆,免费上大学。。。。。。这让我脑子里立刻出现了一个从小就知道但从不理解的一个名字“共产主义”。我只记得小时候老师说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在物质极大丰富后的最终目标,但这个目标已经在法国逐渐成为现实了。

  我高考后曾去过澳大利亚的一个很小很小的城市叫图文巴,因为父亲在那里做访问学者。在那里的短短一个月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中外的差别,比如我常看到马路上有十几岁的小姑娘光着脚走,我问父亲:她不怕扎脚么?父亲说:如果扎脚,她可以去告政府,政府要赔很多钱。

  还有很多可以说明那里很好的例子,但这都不足以让我想要留在国外,因为我还是喜欢我的祖国,俗话说破家值万贯可能就这个道理吧。可我确实也希望我们所在的国家也能像国外那样平等民主,那样干净整洁,有那样廉明高效的政府,有那样有序的法制。

  要实现这个,说到底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去建设我们的祖国,去改变我们的现状。从物质上 精神上 制度上

  《医疗内幕》影评(八):政府是用来服务民众的

  1、政府通过征税等途径赚来的钱就是用来为民众服务的。而不是用来放在银行等着贬值的,也不是用来贪污的,更不是用来扩充公务员增加行政成本的。

  2、美国没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保健。美国普通居民的医疗消费很高昂。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相互勾结。我终于了解了为什么谢国忠说“奥巴马只有进行医改才能拯救美国经济”这句话。但是很难,奥巴马以及不少国会议员估计也得到过不少医保机构的捐助。克林顿当总统的时候就做过尝试,不过失败了。希望奥巴马这次真的能“CHANGE”吧。

  3、加拿大、法国、英国都在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保障,不管大病小病全部免费。普通人根本不用为医疗费用操心。英国在1948年就开始实行了免费全民医疗保障,要知道那时候英国刚经历过二战没多久,国家并不富裕,但是也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保障。尤其是法国,政府不但提供免费医疗,还提供免费看护小孩,上大学也免费,但是每天还有很多人自由自在地抗议。

  4、民主是个好东西。

  《医疗内幕》影评(九):年度推荐,一定要看

  我是这么觉得的,Sicko成年公民一定要看。

  影片里特别主观的对比、迈克尔·摩尔式煽情、艺术和技术手法、Moore的政治倾向....其实无关紧要..........重视这样一部记录片,最重要的是可以想到太多东西了。

  看完以后,郁积太多,反而无话可说。

  随便感慨一下吧,

  ◆就电影的角度,见识了摩尔的狡猾。超强的论述和组织能力,非常有逻辑性。如果不是对一些细节有所了解,很容易就中了信以为真穴。何况,大部分属实,只有牵涉到欧洲的部分有些夸张。

  因为豆瓣上的议论大都很有现实意义,电影的主要内容懒得转述了。就是揭露美国医保制度种种弊端的,Moore的民主党情结也表露无疑

  ◆有必要忽略希拉里段落和结尾的打趣。我相信Moore实际上习惯于树大招风,他的兴趣是对抗执政党,到未见得在为明年的选举摇旗呐喊。也未必多么big love,有时候,以慈悲为怀的旗号可以更好地躲避眼前责任......羡慕欧洲的医疗体制到有可能是真的。结尾到关塔纳摩-古巴一游完全是为了戏剧性,即使是配合表演的美国公民也没有那么天真的愤青态度。

  就我所知,看惯了美国医务剧,美国的医疗制度尽管有种种不如意,在保障体质生而健康的本国公民时还是相当完善的。一个有固定收入的美国公民可以享受多种医保体系,甚至雇工家属也可以享受全额医保,医疗设施的先进和医术精湛,这些都不是有全民医保的国家所能够比拟的。

  即使是片中所提到的加州大学附属医院,因为遗弃病人被起诉。但是就我的个人经验,曾经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月给加州大学医学院写过咨询信件,在没有抱任何期望的情况下得到过很真诚的回复。很明显,对方并不是为了赚取医疗费用,而是诚挚地建议保守治疗。

  美国医疗系统的秩序化,慈善机构的发达都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即使是被加州医学院遗弃的那位老人,如果有后继报道的话,我们也可以看到,至少还有免费律师可以为她伸张正义。美国司法每年在制裁医疗责任上从不手软,起码还有相对公正的人民陪审团,也还有很多愤愤不平的人关注到底。

  这些,却已经让Moore感到自己的人权受到侮辱...........人权的定义还真是暧昧啊~~~

  ◆说到欧洲的医疗。加拿大、英国、法国、甚至古巴的全民医保确实有如天堂。但是免费也有免费的代价.参照一些入了英籍,加拿大籍朋友回国治病的经历来看,全民医疗的情况下,急诊不是问题,漫长的排队诊疗过程却往往如入地狱。有时候,常规治疗会拖上几个月,像心脏搭桥之类在国内很普遍的手术在欧洲往往因为资源不足会延误治疗。更甚的是器官移植,在国外,供体和病人严格受限,每年会有大量病人死于手术不及时。

  这些,都是Sicko天堂的死角。

  比较真实的是,在法国和挪威(挪威自由到crazy地步的国家保障请参看花絮),确实像片中描述地一样充满共产主义和谐。那样一个社会,所有最有钱的人在供养最贫困的人,政府甚至会派人上门来给你洗衣服,派医生来给你看肚子疼...........(咬牙,该死的法国,没事还闹什么罢工?!)

  当然,在缺乏秩序的我们这块初级阶段....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很多事情可以随机应变,充分体现了祖国人们的智力和灵活性。

  比方说,虽然有像美国一样苛刻变态的保险理赔程序,保险公司可以挑病人的毛病,但是病人同样可以和医院合作钻保险公司的空子。法律对双方来说是同等宽松和同等公平的。不公平的只是背景~~~~~~~~

  (偶和保险公司打交道,占便宜和倒霉都摊上过,倒也扯平了,只是严密的理赔体系至今也没有建立起来,今后一切都未知......深沉泪)

  还比方说,为什么那么多外国人来中国抢占器官移植的供源,这期间,血泪也好,幸运也罢,都是一条条人命,换了Moore,你又如何掂量???自费会带来严重的不平等,但是自费也有自费的自由,一切都是相对的。

  还是有很多话,可说不可说的~~~留给Mr.Time吧~~

  ◆摘录一些Sicko中比较经典的访谈,是这些东西真正让人想入非非。

  “What democracy did was to give the poor the vote.and it moved power from the marketplace to the polling station. from the wallet to the ballot." --------Tony Benn (Former Member of Parliament)

  Your new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begins on the 5th of July.

  It will provide you with all medical,dental and nursing care.Everyone ,rich or poor,man,woman or child,can use it or any part of it."

  There are no charges,except for a few special items. There is no insurance qualifications,but it is not a charity.

  You are paying for it mainly as taxpayers.and it will relieve your money worries in time of illness.

  ===============================================================

  “I think there are two ways in which people can be controlled. First of all, frighten people, and secondly demoralize them. An educated, healthy and confident nation is hard to govern. And I think there is an element in the thinking of some people.:We don’t want people to be educated, healthy and confident. Because they will get out of control.”

  (控制民众有两种途径,一,恐吓;二,令他们遭受打击。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身体健康并且自信的公民是难以控制的。在某些人心中有这样的打算:我不想要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身体健康和自信的百姓,因为他们难以驾驭。)

  《医疗内幕》影评(十):電影怎樣成為社運工具

  相比起以前的作品,Moore今次最成功的地方是在追究責任以外,不惜花了大量篇幅探討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雖然我從不相信那套批評者必須「有破有立」的想法,但Moore這次在Sicko中的確示範了除尖銳的批評及諷刺外,紀錄片的確還有其他可能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