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影评10篇

2022-04-05 03:05: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影评10篇

  《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是一部由Marianne Elliott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 / 拉塞尔·托维 / 内森·连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影评(一):上帝离开,末世降临,谁来庇佑世间的生灵?

  “上帝到哪里去了?”他大声喊叫,“我要对你们说出真相!我们把他杀死了——你们和我!我们都是凶手!” 自《快乐的科学》(Gay Science),弗里德里希·尼采

  今年4月,英国国家剧院重排了百老汇经典话剧《天使在美国》(Angels in America)。虽然只在英国和美国上演,但这并不妨碍该戏通过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T Live)走向世界各地,我们也有幸在中间影院看到了这样的史诗巨作。

  《天使在美国》全戏长达七个半小时,由上半部分“千禧年降临”(Millennium Approaches)和下半部分“重建”(Perestroika)构成。最初,上下两部分剧作并没有同时创作出来,因此也从未由同一个团队完整地演绎。直到1993年,两部分才在百老汇沃特·科尔剧院一地先后上演,随即便引起巨大轰动,以至于两部作品史无前例地分别获得了93年和94年托尼奖最佳话剧奖。

  在之后的二十年中,编剧托尼·库什纳(Tony Kushner)不断对剧本进行修改,至2013年出版了最终的修订版。从《天使在美国》故事发生的1985年至今,美国进行了数次总统换届,全剧的主题艾滋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性恋婚姻在美得到了合法化,右翼再次登上政治舞台;历史仿佛是在前进,但某些方面好像又回到了起点。正因如此,今年4月英国国家剧院的根据这版剧本重排的《天使在美国》,可以说既涵盖了库什纳对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美国多个政治社会议题的回望和反思,也无疑充斥着剧作者对近几年来美国社会的不满和指涉,甚至不乏对未来社会的精准预言。

  或许也正是基于这些,《纽约时报》剧评人、文化版副主编帕特里克·海利(Patrick Healy)才认为,《天使在美国》称得上是“近二十年以来美国最具影响的戏剧作品”。

  如果说托尼·库什纳在他创作的《林肯》《慕尼黑》等电影剧本中体现出了其对政治、权利等问题的高度敏感,那么《天使在美国》无疑就是将这些优点发挥到极致的那部作品。全剧采取多线叙事的方式,对八十年代的男同性恋艾滋病患者及其亲人的生活进行了深入描绘,其中既有完全虚构的角色,也有根据真实人物创造的“恶魔”。几个主要角色都有着相当多面的性格,众多人物的命运因血缘、情感、取向、疾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人际网络。与此同时,每个人物又都有着高度的代表性,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交流通常都不单承载着推进情节的职能,而且还表征着不同种族、政治观念、宗教信仰的相互对撞,展露出美国社会中同样纵横交错的裂痕。

  拿全戏中最简单、但也是最令人深思的人物关系节点罗伊·科恩(内森·连恩饰)来说,此人本身就是由真实人物改编而来:他是一名律师,也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者;他在剧中试图操纵政治,将地区法院书记员乔·皮特(拉塞尔·托维饰)送入司法部,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律师资格。他憎恨黑人,仇视共产党,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六十年代,一手炮制了对共产党人的审判,亲手将罗森伯格夫妇送上了电椅,可以说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但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兼具同性恋身份,并且因身患艾滋病去世。

  直到临死前的那一刻,罗伊·科恩依旧在戏弄罗森伯格夫人的亡魂,让她给自己唱歌,希望以此达成一种别样的“胜利”,简直是“不作不死”。最终,他被身上高度浓缩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悖谬反噬,成为剧中人类献给上帝唯一的牺牲。可以看到,作为极右翼分子的罗伊·科恩本身就是一颗炸弹,几种美国社会中典型的群体都与罗伊·科恩发生了直接的冲突,几个核心议题也由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其他所有角色无不如此,哪怕是那些看上去并没与什么丰富性可言的角色,也通过另外的方式扩展了厚度——比如母亲、拉比、医生、演讲者、罗森伯格夫人这几个角色均由同一位演员饰演,从而达成了时空上的贯穿性作用——《天使在美国》因此而复杂,美国社会的复杂性也由此得到彰显。

  当然,这种复杂性不仅是通过精准的人物塑造表现出来的。曾凭借其作品《战马》获得托尼奖最佳导演奖的英国导演玛丽安·艾略特(Marianne Elliott)在此次重排中展现的惊人调度能力也对情节的展现和人物关系的构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整体看,全剧的舞台调度是由点状逐渐过渡到平面,再由平面走向纵深,空间的融合象征了个体命运从全无关联到交叉直至在某一点趋于重合。尤其是剧中两组伴侣(即第一男主角普莱尔·沃特尔和他的同性恋人路易斯,以及上文提到的乔·皮特与他的妻子)的两次别离时,舞台空间都呈现出交错的状态,无疑是对当时社会下爱情悲剧的精巧、沉重且具有普适意味的总结。

  罗伊·科恩之死在剧中固然昭示着这样一点,即“恶有恶报”是《天使在美国》创作的一个意旨,但库什纳的剧作并不止于此。在罗伊·科恩的灵床前,共产党人的亡魂和犹太人、黑人共同为他安魂,种族、政治、信仰和历史竟然出人意料地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和解,只因在这一刻,死亡轻巧地超越了一切恩怨情仇。这就表明,政治与道德的确是美国社会中的重要环节,但还远远不是问题的全部。我们发现,作为世界腐坏象征的艾滋病,不仅仅感染了像罗伊·科恩这样怙恶不悛的人,也会感染普莱尔·沃特尔这样人畜无害的人,这意味着人类社会普遍面临着一种超道德的危机,面临着一种比相互厌恶、仇视更加迫在眉睫的终极考验。

  耐人寻味的是,全戏的两个部分分别以美国犹太人葬礼和苏联共产党人演说作为开头,分别象征着冷战趋近尾声时美国式的熔炉社会和苏联共产主义社会两种文明秩序的土崩瓦解。在那个疾病肆虐、人心惶惶,尤其是基督教所预言的末日即将降临的九十年代,上帝暴怒而去,人类无所依凭,《天使在美国》所探讨的,其实更是人类作为一个族群该何去何从的哲学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上半部分的“人人之战”就顺理成章地进阶成下半部分的“人神之战”,而现实向超现实的转变迫切地需要一种恰当的表现形式。这里,托尼·库什纳选择引入一些魔幻色彩。

  总体来看,“千禧年降临”和“重建”虽然归于同一个作品名称之下,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一条不太分明的界线——前者是以现实为底色,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些魔幻、邪典的元素,后者则是完全相反,幻觉几乎占据了主要地位,现实生活则变成了魔幻的结果。家族先人、暗黑天使、南极雪原……现实和幻觉的相互渗透,既可以解释为不断加重的疾病对意识的侵蚀,也可以单纯当作一种富于奇想和诗意创作手法来看待。

  于我个人而言,魔幻色彩为这个戏制造了太多震撼和真实感,甚至实现了HBO制作的电视版《天使在美国》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这里,导演玛丽安·艾略特可谓居功至伟:舞台之上,末世的黑暗天使其实不是天使,它们通过一种不完全的假定性还原成“被上帝抛弃了的有翅膀的人”,有着与人类相似的恐惧和欲望。而作为编剧的库什纳也敏锐地察觉到,一旦将这些元素去除,主角普莱尔的一切抗争与搏斗都将失去客体,其与人类命运的抗争就会矮化成为与疾病的抗争,病情的好转就会退化成幼稚的童话故事。

  最终,普莱尔在与天使缠斗的过程中明白,人类必须自救,而自救的方式就是不断前进和繁衍;人类必须在“上帝已死”的世界上找到全新的生存方式,必须放弃对末世的焦虑和恐慌,积极无畏地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在全剧的结尾,普莱尔以先知的口吻说出了一句惊人之语——“我祝佑你们”,而非“上帝祝佑你们”——这或许可以理解为是尼采口中人向超人转变时发出的有力宣言,而在《圣经》中作为奇迹和医治象征的毕士大(Bethesda)之泉也出现在了纽约,其上的那尊毕士大天使铜像不仅寓意着普莱尔个人得以生还的奇迹,更寓意着全人类将要迎来的新生与希望。

  但或许真正的悲剧也来源于此:罗伊·科恩死后三十年,他的老主顾当上了美国总统,人们也仍然被这部作品投下的巨大阴影笼罩,仍然从这部作品中收割着希望。我们不禁追问,那些曾经的赌咒和誓言,那些所谓的进步和成长,是否只是人类在历史中设下的又一个巨大骗局?

  但愿不是。但愿不是永远,但愿永远不是。

  《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影评(二):一个思考

  看完2017NT版 Angels in America 之后又去找了之前版本的片段来看,发现Andrew Scott, Justin Kirk, Andrew Garfield 对同一个角色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诠释方式。前两位基本都是帅气的小伙儿,特别是在HBO电影版中,主角成为了很标准的阳刚温柔型美国小生。而在2017年的新版本中,这个角色从举止到服装全方位女性化了(加菲演娘娘腔真的演得好自然啊)。

  一个有趣的思考:也许在2017年(的英国),随着社会各个层面对少数群体的了解程度增加,文艺作品将一个同性恋角色诠释成娘娘腔反而不会有“刻板印象”的嫌疑,观众会直接理解为角色本身的特性并顺利接受他。而在HBO的电影版(2003年)里,还需要将主角刻画成典型的阳刚男性才能让观众顺利接受角色的魅力。如果刻画成女性化角色,不仅会让人觉得是歧视,而且2003年到底谁会看一个主角是娘炮的非喜剧类电影呢?这种男性角色,也许算是另一种“刻板正面形象”。

  另外,2017年版本也完全颠覆了2003年电影中的天使造型。这个仿佛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天使,其实更加契合这个角色的行为。2003年的那个天使,其实又算是对天使的刻板正面形象了。

  《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影评(三):遇见既是幸运

  写在《天使在美国》落幕与Andrew Garfield生日

  其实并不知道天使在美国的最后一场结束后的12点就是加菲生日,直到周日清晨迷糊间看到闺蜜发来信息说昨晚在NT的SD和一群中国小伙伴给加菲唱了生日歌。

  夏季末尾的伦敦这么遥远,而我只能躺在空调房里努力码完一篇剧评……

  天使在美国应该是我心目中今年最棒的舞台剧没有之一。它是如此大格局又太精致的一部戏,可惜我英语蹩脚如我,如果不是凭着对03版美剧的印象,现场绝对全程懵逼,完全get不到剧情的精妙与台词的美好。由于对西方文化背景的认知局限,AIA绝不是第一眼的神剧,并且被长达8小时的剧情和无敌大的信息量持续轰炸之后,再回过头重温现场细节才更觉得震撼与不容错过。

  所以抛开牛逼到获得普利策奖的剧本,先说一点最直白的感官上的体验:

  剧情节奏的把握很精准,即便大段台词听不懂的时候也毫无睡意。

  三条主线、五位主角的剧情随着的场景的紧凑地切换慢慢地从独立到交织,悲催的现实交替着荒诞的虚幻场景,最后又走向各自的结局,这样的架构和制作简直史诗级别的,看完会觉得特别地过瘾和满足(最后一刷一口气看完Part I&II的我已经满足到连SD都放弃了,只想让加菲早点回家休息)。

  舞美和转场效果设计十分强大和走心。Part I把整个舞台切成若干个小场景又毫无违和感,每一个场景转出来的时候都很精致;Part II的大部分场景用了整个舞台,又穿插几个上下前后移动的小场景,视觉上让舞台更有延生和层次感,布景更换的效果也做得十分艺术。

  全体卡司演技是开挂的。

  加菲把Prior扮演得美好又脆弱,傲娇但坚强,几乎每一幕都在哭泣,也几乎每一幕都能一边流着眼泪一边逗笑全场,得知前男友跟别人在一起后忍着病痛喊出的那一声撕心裂肺的“Louis”情感爆发力破表,心碎的感觉无比真实,走进剧院之前从没有想过加菲的表演会如此摄人心魄。

  大律师Roy的扮演者Nathan Lane也超出我的预期,强大的气场与张力跟角色所代表的权利地位完美吻合,整个人物塑造完全不输TV版中的男神阿尔帕西诺,不过人家毕竟是百老汇戏骨,只是自己太孤陋寡闻而已。

  另外一个惊艳到我的是Denise妹子,人美演技好,SD十分Nice,Harper这个角色也几乎幕幕落泪,虽然被描绘成有精神问题在婚姻关系中也处于弱势,但让人觉得这是个至始至终都跟随内心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性。

  James McArdle的Louis是我一刷的时候不太喜欢的一个角色,觉得特别渣,自私软弱还一大堆道理,并且跟加菲的CP感也很一般,但是二刷就发现这样的表演和人物刻画其实非常符合逻辑也不乏打动人的地方,之前应该是被TV版的角色印象先入为主了,并且一刷毕竟错过了Part I让人物变得片面,后来看了下演员介绍应该年纪蛮小的,有这样的表演可谓惊人。

  所以,整个牛逼的卡司让小狼的表演略显平淡,相比之下总觉得Joe这个角色的张力和内心戏还可以更丰富一些。当然,不能忘记小狼贡献了身材无敌棒的背面全裸,真的是在舞台上脱到一丝不挂!

  顺便说一句,加菲也贡献了脱到只剩底裤,以及女装和床戏!

  荧幕作品往往很容易被镜头剪辑和后期特效影响最终的故事呈现效果,而舞台剧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一气呵成的直白强烈的感官体验,没有谁的表演会被修改,就连忘词笑场场景崩坏有时都会被观众喜爱。

  AIA的很多场景都处理得令人难忘。

  开场大律师在办公室飙电话的一幕,Roy仅仅是拿着一部电话说出那些台词,傲慢和强势分分钟侧漏,还制造出笑点不断高潮迭起的现场氛围。

  rior和Louis躺在卧室里讨论病情与死亡的那一幕,两个人亲密纠缠在一起姿势太过温馨甜蜜,而对话又是那么悲伤和绝望,这种甜到忧伤的场景下Louis软弱害怕的阴暗面无所遁形,以至于后来他离开Prior的举动即便渣到人神共愤也能获得观众一定的理解。

  art I最后Prior在幻想中与Louis跳舞的场景也是美到心碎,Moon River的乐曲中,穿着睡衣坡着腿的Prior步履蹒跚的走向向他伸出手的穿着礼服的Louis,小心翼翼地相拥亲吻(居然还配了Prior祖先灵魂的旁白:20世纪 世界是 如此如此的陈旧……),一曲终了Louis消失了,只剩下回到现实中的Prior独自转着圈跌落在床上。

  而把2对Couple决裂的两幕放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景中,绝对是个超赞的神来之笔,穿插的对白形式对4个人的表演要求也很高,Louis的解释和Joe的坦白急切但苍白无力,在Prior的尖叫和Harper的崩溃中,悲剧与冲突被放大到了极致。

  当然,AIA这剧最赞的部分还是在编剧,先抑后扬的戏剧化冲突是舞台剧标配,但做到在如此复杂的剧情格局下依然保持逻辑和情感的精致完整,就有点可怕了!

  宏大的时代背景和主题,它讨论了里根时代的美国政治、宗教、种族、LGBT人群、绝症、自由与平等,让鲜明的人物们来呈现故事,犹太同性恋和他的艾滋男友、不敢出柜的摩门教徒和他恐同的母亲、精神恍惚不被疼爱的妻子、权高势广的共和党深柜大律师、异装癖黑人护士(这个角色其实写得很招人喜欢,三观正又不像主角们纠缠不清可以说活得特别明白),也有虚幻的天使、灵魂甚至旅行咨询顾问来讲述隐喻。每个角色都刻画得深刻而丰满,看到第二遍的时候觉得画风清奇台词神经兮兮的天使也毫无违和感。

  而故事的巨大张力在于真实感,前半部分所有角色都活在伤痛和迷茫中,编剧借着Louis之口告诉观众,所谓的美国梦是中产阶级白人基督教徒异性恋的梦, 美国的民主也是他们的民主,跟故事里这些同性恋、有色人种、异教徒都毫无关系,他们无所谓自由,在死去或被背叛的途中也不可能得到爱与理解。大部分的场景都显得压抑绝望,冰冷的家和孤独的病房。直到Part II第三幕Prior在天堂拒绝了天使重返人间,那种希望和光明随之归来的感觉犹如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尽管现实世界依然糟糕,但每个心灵总会找到出路。结局是很美国式的HE,所有的情侣都没有在一起,但似乎每一个角色都认清了自己变得更好了,除了死去的大律师。歧视和不平等照旧存在,部分人群的自由依然遥不可及,艾滋仍无法治愈,破镜也不可重圆,但似乎人们可以找到方向,不再如此迷惘和绝望,也能够有机会活得更幸福一些。

  故事的最后,Harper坐在飞往西海岸的航班上,告诉我们: Nothing’s lost forever. In this world, there is a kind of painful progress, longing for what we’ve left behind, and dreaming ahead. At least I think that so. 而五年后的新年,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伊始,Prior站在天使雕像的喷泉前对观众说:冬天让天使脚下的泉水冻结,但千禧年来临之时,它将会融化,天使之泉将治愈人们的疾病与痛苦。艾滋病会夺去我们许多人的生命,但绝不是全部,人们会纪念死亡也会与生活做斗争。世界不断前行,我们最终都会被社会所认同。我祝福你们,生生不息。人类伟大的杰作即将开工!

  结局的这两段看起来有点太过美式的励志和美好,但在8小时的政治宗教人性洗礼之后,它也确实让人感觉完满。

  以上冗长的碎碎念大概就是为了吹,编剧实力牛逼,制作良心感人,演员个个开挂,哈哈哈!

  以及回家好好学英语才是正经事,不然这辈子每一次从剧院出来都得怀着暴殄天物的遗憾。

  额,貌似又立了个Flag!

  最后当然要吐槽下加菲的Stage Door表现,彬彬有礼温柔可人到犯规,他也会很耐心地听你讲完每句话并认真地说感谢,也会回应各种签名、合影、抱抱的需求,简直不能更有求必应,堵到门的迷弟迷妹们估计都要幸福到起飞。

  加菲的举手投足和说话方式在我遇到过的男神中可以加冕软萌之王无误,跟预期的画风完全不同(不过话说似乎加菲一直低调得让我从没有机会搞清楚他是什么画风)。之前感觉软萌度能跟他一拼的大概只有很少出没在SD的本老师了,但是闺蜜昨晚现场目击剧中小男友出现在SD时某人居然嘟起嘴索吻,我觉得也不能有谁了!

  天使在美国大概是今年我遇到的最美好的事物了,但它也差一点成为我这一年最大的遗憾。

  现在回想起五月那个人潮涌动的西区傍晚7点时分,站在错误的剧院门口突然意识到自己完美地错过了整整一部Part I时那种如坠冰窟的心情,依然觉得人生如戏:这是要智商被甩出多少个银河系之外,才能成就的如此戏剧化的荒诞时刻!

  虽然过程曲折,但幸好结局圆满。

  《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影评(四):我在Angels in America里看到了什么

  11.25在北京中间剧院如同马拉松一般看完了AIA的NTLive版本,以下全是个人主观感受。

  真的是好看,八个小时的戏剧要推广起来很难,但是改编成电视剧戏剧冲突、一人饰多角都让它更适合放在剧院。导演也说故事三个小时内讲不完。更别提蕴含丰富的台词、敏感的话题了,能成为aia的观众真是幸运啊。

  这部戏剧是看的时候还在笑,仔细想想真的好惨笑不出来的那种。

  先说舞台效果,这家剧院也不大,但是舞台利用得很好,上部里的旋转舞台让三条主线非常明晰,甚至有了纪念碑谷的美感;下部里更是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我至今没明白到底是整层升降还是只有一层木板在移动...

  人物:

  rior:说真的今天简直是一场加菲粉丝面基会==之前忘了在哪看到了,男演员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脆弱感,加菲真的把脆弱感把握得很好,怎么个好法呢,就把加菲想像成ABO里的omega就好了……一个汁水丰富的楚楚可怜的加菲。当他说出“全纽约几千个同性恋患艾滋,就我一个人没有朋友没有爱人照顾,我做错了什么”的时候,我真是要哭了,然后下一秒就说“快来问我为什么我知道你男朋友是摩门教徒啊!!”和“cnm我是先知!!!”的时候,我又一秒笑了……但是最后Prior病愈的时候简直判若两人,眼神里的光芒让人觉得,如果有天使应该就是他这个样子了吧。

  小狼:可能是之前我已经刷到了小狼在这部里光pp的剧照,也可能是looking和queers里太惊艳,也可能是受制于角色“摩门教徒共和党同性恋律师”等多重身份限制,我反而觉得小狼在这部舞台剧里没有太突出的表现,尖声细语的情感爆发一次很有力,多次之后反而觉得他的演绎方式有一些单调。憋骂我,我觉得木偶戏那场还是很不错的...Joe和Louis的chemistry也够足...

  剩下几位演员我之前都是闻所未闻。

  个人最喜欢的是Belize,这位former drag queen太可爱了,傲娇又金句频出啊,但是又经常心软,一脸“I beg you pardon???”的表情超好笑。我觉得这个角色贡献了全剧最佳金句,关于“那个写美国国歌的白傻逼把自由这个词的调写的如此高以至于谁都唱不上去”,一句话顶100部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他是我目前看过的影视剧里唯一一位说“我住在美国但我恨这个地方”的人儿了。他和roy的对手戏也很棒,两个gay=1000只麻雀!

  说到Roy,他也是很棒的角色,介绍背景的主持人(感觉这位主持人小哥哥非常厉害!一般暖场我都不太听的)说这个角色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人物,患了艾滋说自己是肝癌,去世后两周就被吊销营业执照。一开始十分钟左右的电话戏就完全塑造出了一个非常强势忙碌、左右逢源的资本家的形象,之后也不是没有他流露脆弱的时候,但是稍显脆弱之后他就会重新大笑“哈哈哈你被我骗了吧我只是想骗你唱歌”,可怜又可恨、丰富不脸谱化的人物。

主持人有说一句特别好玩的话,“两位直男演了gay,两位gay演了深柜”

  《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影评(五):Age of millennium

  I saw #angelsinamerica today, but only this #millennium part, and only one part of this show is needed to impress me. The story is labyrinthine and melancholy, with the heroine and the heroes busily traveling among the story lines and finally collide, creating a theatrical conundrum, which gives the audiences a deep thought of the superficiality of modern society: what is love? What is life? What is religion? What is after life? What is death? What is equality? Good stories are always about asking questions than solving them. And THIS is a good story. Apart from that, #andrewgarfield really amazes me. His eyelid seems slouch yet vividly sparkling with tears the very next second. His actions inflated with energy just like #isabelleadjani on the screen. And the co-star in the play, #jamesmcardle, brilliantly portrayed a sensitively controversial lover of #prior. #russelltovey #nathanlane and #denisegough, all dedicated their first-rank performance in this show. I think this play rekindled my passion in stage play and musical once again after #manandsuperman starring by #ralphfiennes and #indiravarma. I wish I could find the 2nd part of this play but my hands are tied. It's a pity that #nationaltheatre's show are not for sale on the open market. How much I wish they were!

  《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影评(六):关于《天使在美国第一部》的只言片语

  随便扯两句自己的观感,这只是这部舞台剧的第一部分,下半部的演出在下周,相信重头戏在下半部分居多,到时候再分享更多观感。

  很庆幸自己能在大荧幕上观看National Theatre Live实时转播的这部舞台剧。由于隔着一道银幕,并不是在线现场观看,所以现场应具备的感染力自然削减了不少,毕竟舞台剧的属性是临场感与交流感。不过好在这部剧的剧本够扎实,演员的表演也够惊艳,这些都弥补了这一点小小的缺憾。

  首先说说舞台,戏剧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这部剧中,舞台被设置得格外简单,除去最后几场戏外,大部分的表演都是在三个简单的旋转式舞台上展开,这三个舞台各自独立又相互连接,每一个舞台都被昏暗的霓虹灯管围绕,整部戏剧也在这些霓虹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昏沉迷醉,就好像是在暗指那个ADIS肆虐的灰暗年代,以及人们心里浑噩无边的恐惧。这样的舞台设计,也很好的衬托出几位主人公的境遇与困苦,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走不出的一个角落,就像这三个小小的舞台,困住他们的身体,更困住他们的内心;而微弱的霓虹灯光,宛若他们内心仅存的一线希望,但这微弱的希望有时让他们更加畏惧面对无边的黑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