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龙老》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龙老》的观后感10篇

2022-04-21 03:04: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龙老》的观后感10篇

  《龙老》是一部由蒋能杰执导,龙运松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龙老》观后感(一):大时代,小人物的命运!

  1945年9月2日,阴霾驱散,举国欢庆,死亡的齿轮终于停止,旭日终于又在冰冷的华夏大地上缓慢升空。七十个春秋,改革开放,民族崛起。今天的中国,屹立东方,世界瞩目。九月盛事,你我共赏。何幸矣!生于今日之中国!

  曾悲叹抗战八年,死伤遍野,良人无归;又感怀山河巨变,尘埃落定,伤者得其所,功者获其勋。 然君不见七十载春秋,亦有十九从军儿郎血战沙场,九死一生却无人待其还乡,无亲无友亦无国,无赞无誉无人记。

  导演蒋能杰以别具一格的视角对不被大众所了解的战后遗留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思考,使当今的民众甚至政府重视老兵安置问题。真实地反映了部分抗战老兵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孤苦的生活经历,把这个始终存在却被人们忽视的社会问题无保留地展现出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使其得到关注,并由此寻求社会各方面的帮助。

  电影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以龙老为代表,反映了抗战后国民党老兵群体的生活困境,让当代中国从抗战胜利民族崛起的光鲜外表下清醒过来,认识到为我们铸就如此盛世的英雄们其实也许正在某个穷乡僻壤无依无靠,缺衣少食。作为负有责任感且铭记历史的华夏儿女,并不缺乏解决问题的执行力,缺乏的是发现问题的契机。而蒋导的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正好给了我们看清现实的钥匙。让我们聆听他们的孤独,让社会抚平他们的伤痛。

  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如今已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多个地区进行展映。不管是在独立放映场所还是在中学高校,这部电影都给了观影者心灵上的巨大冲击。我们的所闻所见与真实上演着的生活的巨大反差,使这个灰色的现实让人分外痛心。死亡也许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冷漠和遗忘。铁与血的峥嵘岁月不应消散在暮年飘散着叹息的风里。抢救历史,刻不容缓。

  当身挂勋章的耄耋老人只能对鸡鸭野狗诉说曾经的沙场荣光,当他们为国舍身幸能保全却遭受误解,八年功苦一朝湮灭,当昔日好儿郎如今恶疾缠身,晚年孤独,我们是否还可以心安理得地安享盛世?龙运松老人英魂已逝,却留给我们深沉的思考,剩下的困境老兵何其多,何不让他们在人生迟暮之时感受难得的温情,一抚78年的伤痛,至少让他们觉得,这一生,不虚此行。

  《龙老》观后感(二):为国一生 孤老一生——抗日系列纪录片《龙老》

  为国一生 孤老一生——抗日系列纪录片《龙老》在我校公益巡演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2015年10月14日 20时56分

  新闻中心网讯(记者/陈思 摄影/刘萌雪 编辑/蒋静 余欢 见习记者/乐舒静 宋东煜 )10月13日晚上7时,我校承办了抗日老兵题材纪录片《龙老》在武汉的首映。并有幸请到了蒋能杰导演,这也是蒋导第三次到我校进行访问交流。《龙老》是蒋导演继《村小的孩子》、《初三》等纪录片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出席嘉宾有我校屈定琴、程以鹏、夏春秋等老师和华中科技大学肖海鸥老师以及华影协会成员和各年级学生。

  本次巡演分为观片、导演发言、嘉宾讨论、观众提问、上台合影等几个环节。活动伊始,主持人为我们放映了时长为58分钟的抗战系列纪录片《龙老》。该片记录了一位被扣上“坏家伙”“兵痞”的国名党抗日老兵龙运松的晚年生活和他不平的一生。1920年出生的他经历过抗日战争,文革,妻子改嫁等社会生活的变故。而正因为他是一名国名党老兵,社会对他的抗战英雄身份保有质疑和不被承认。随着历史真相的不断还原,龙老却于2014年5月不幸逝世,未能见证2015年9月3日的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的举国欢庆。

  观赏完影片,主持人随即邀请了程以鹏老师的学生张毅与蒋能杰导演进行了交流。提及国民党抗日老兵这个群体,导演表示涉及政治问题无法回避。“在抗战中每一个抗日老兵都牺牲、付出了太多,而龙老晚年的悲惨境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古训“尊老爱幼”也淡化成“爱幼”,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多关注老人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给与他们尊重与温暖。”

  对于屈定琴老师在拍摄技术上的提问,蒋能杰导演表示拍摄中重要的是应与被摄对象形成高度的信任,让被拍摄者真实、自然的呈现。然而拍摄中并没有过多追求效果,手机、手电筒的打光也是因为屋子太暗。由此需要重视后期的制作,做到边拍边剪,保证能更好的发现错误并及时修改。提及这些,蒋导也打趣自己的口头禅“拍片子不是拍马屁,需要的是讲真话”。

  随后,作为蒋导的朋友,华中科技大学的肖海鸥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个片子选题很好,虽然以抗战老兵为切入点,但是片子侧重讲述的是这位耄耋老人,他更重要的身份是‘老人’,突出了时下乡村的空巢‘老人’现象,也通由这部纪录片倡导大家多去发现和关注老人这个群体。”会场同学也以热烈掌声表示认同。

  激烈讨论过后,活动接近尾声。蒋能杰导演再次向老师同学们表示感谢,并期待学生们将来拍出更优秀的作品。最后大家纷纷上台与蒋导、老师们合影,以此来致敬抗战老兵。

  《龙老》观后感(三):纪录片《龙老》拍摄阐释

  第一次拍摄龙老,是2012年中秋节去送节,到2013年05月纪录片《龙老一生》剪辑时,一共也只去了三次,呆了五天,一共拍摄大概8个小时素材。

  龙老记忆比较好,采访的东西还比较完整,但大多是老人过去的访谈,而老人的现在,是我以后继续跟拍的一个重点。

  龙老生活现状是让人触目惊心的,特别问老人还有什么心愿,老人说去死,希望现在就去死。

  龙老自09年每年有民间扶助的六千一年,另加低保的生活费已够农村老人生活,但龙老的心情也复杂,去死的心愿,背后却有很多原因,包括对现在的生活不满,也有对病痛的无奈,还有对自己过去抗日功劳的不认可等。

  他们是一批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老人,我想赶紧记录一下,不管是他们的过去访谈,还是现在的生活。抗日胜利已有68年了,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

  摘自主创 - 蒋能杰 豆瓣文章

  《龙老》观后感(四):影记·蒋能杰抗战老兵纪录片《龙老》

  1 关于主题

  主要选材内容:爱 家庭 伤痛(政府对待)

  龙老魅力:民族情怀

  折射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国共合作与战争(普通士兵的和平心愿)、 文革(国民党老兵被打压)、 内战胜利后国民党老兵被歧视和不平等对待

  诉求:“求速死”(感觉不公平待遇觉得冤枉,治病钱也无法到位)

  2 关于剪辑拍摄的技术/手法(个人觉得可以玩味之处)

  镜头:摇晃感

  时间线:一年年,越来越老,越来越衰弱,直到死亡

  背景音:小镇市场中的杂音

  重复的情节画面:老人单调的晚年时光(手抖着做饭、在鸡鸭的陪伴下吃午饭、仰面开口午休、脚步巍巍拄拐上街、默默围观棋牌)——通过琐碎的生活小细节,白描龙老平淡的生活状态。

  【在此插一句:还记得在那个炮火连天、群情激昂的战争年代,他也是一个日夜戎马的士兵么?】

  人物之旁人:儿子、邻居、孙辈、孙辈——通过采访独白,侧面更为客观的展示龙老的人物个性,及老兵生存现状。(文革时期被扣帽子“说我爷爷是坏家伙”,在运动中收走了许多荣誉勋章,之后又被平反,让家人和龙老备受煎熬)。

  3 关于生活现象

  龙老低水平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较杂乱(吃饭的桌子是一个木桩)

  龙老自理能力弱:年迈老人自己做饭(烦人的小事:手抖、锅坏了、食物咬不烂、老鼠叼走了筷子)、自己洗澡(穿脱衣服很艰难、赤裸的他瘦骨嶙峋、身上有多处枪孔)、 步伐不稳

  龙老精神:面对生活(小牢骚和抱怨,有点小固执-非要自己吃饭)、 面对过去(铭记三民主义 )、面对现在(期待关怀,希望政府社会给国民党老兵钱治病,得到平等待遇,毕竟也是打过日本人的民族英雄;然而龙老和家人面对繁琐复杂的政府表格申请,不知所措。)

  龙老葬礼:主持人(由地方政府担任,讲稿是标准的官方话语体系),旁观者(村人如往日般说笑)——这种中国式葬礼,明明就是给活人看的。

  【在此插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还记得那些高级将领们庄严肃穆的追悼会吗?】

  龙老的其他信息(可能没有在片中展示到)

  龙老的境遇在众老兵中,不是最差的。因为他有手艺,是裁缝,建国初期会做衣服的人很少,这个职业保护了他。更惨的老兵,诸如生活不可自理者,还大有人在。

  4 关于纪录片制作情况

  4.1 选题缘由

  选择龙老的几个成因——

  ·抗战老兵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选择余地不大(年纪大、尚存),所以没花太多心思,龙老是第一个走访到的对象。

  ·龙老的特点:“政治觉悟”不是那么厉害(讲话不会有太多顾虑)

  ·地域成本:导演就是邵阳人,在当地开展作业成本可以降一点。

  ·地域特色:中国南方是抗战大后方。

  4.2 拍摄中遇到的困难

  ·敏感的政府部分设计较少,因导演觉得很无力,但是不这么做也没办法。

  ·团队多年跟拍,期间资金偶尔周转不灵,所以需要时放时续。

  ·放映困难:北京高校管得较严,容易碰钉子。

  5 导演蒋能杰

  5.1拍摄兴趣

  过去的集中在“留守儿童” 和“空巢老人”群体,后因接触关爱老兵志愿类组织和自己对于历史性体裁的喜欢,开始专注于“抗战老兵”群体。

  5.2蒋能杰导演的个人趣味

  ·《龙老》 拍摄意图想回归是“人与生活”,所以不想“因老兵而老兵”,即不交代太多战争和历史故事。

  · 乡村偏向,不适应城市:一个好玩的理由是导演觉得在乡村拍片子“回头率”低。

  ·对纪录片的看法:

  商业化的一些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纪录片,在独立纪录片中看来不是好的纪录片。

  做纪录片者尚单纯、少功利,但是有时也需要做一些功利工作来补贴资金周转。

  蒋导演不想委屈自己。他认为拍片子不是越多越好,拍的多了可能会不自由,而表达自由是他认为最重要的。

  做纪录片的目的: 提出问题、客观不拍马屁、不背政治包袱,是更多人看见这些特殊群体的存在,从而成为引发关注的社会问题。

  5.3个人对目前老兵救助的评价:

  一是政府对老兵的态度/扶持不够。2012-2013老兵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与关注, 2015年赶上抗战70周年,导致今年各级领导轮番慰问老兵;然而这阵风潮过去之后,明年恐怕政府未必还会这么热心了。正如片中展示的一样,政府虽然在2015年之前颁布了一些政策(比如为国民党老兵名誉平反,声明每月给补助),然而多是镜花水月,落实情况堪忧(一是低保五保优先,二水平低的很,每年五千元罢了,三态度上还不太想给参加过内战的国民党老兵),更希望鼓励民间去救助。

  二是社会组织对老兵的态度/扶持还算到位,好似给政府的一记响亮耳光。( 如片中的龙老,收到了一家企业的生活援助,比政策补贴高很多。)

  6 纪录片制作建议/心得

  ·剪辑:自己的风格,自己剪

  ·主机:高清DV(一万左右)

  ·副机:单反(画质好 落极效果不好)

  《龙老》

  《龙老》观后感(五):深圳下雨的晚上,看了龙老风雨飘摇的一生

  不好意思,第一次发影评帖,内容上好像得剧透一下才好写。【故事梗概】六十五分钟,一个人的一生,19岁从军抗日,浴血奋战。拒去台湾暴走多日回乡见母亲,老年一身病,国家应该养吗?他是国民党的兵。2014年5月16日逝世。【个人感受】1、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个人命运无论在在庞大的家国血泪史、还是在和平时代都显得很落寞,尤其影片最后老人似乎也得偿所愿地老去了;2、愿意去拍某类小众的、被主流意识形态长期有意无意视而不见的群体,从个体切入让底层人有一个表达的机会,蒋导及其团队都是善良的人;3、没有旁白,没有煽情,只是晚年老人忆当年杀敌、妻子改嫁、文革批斗、老无补助、想早点死,甚至在末尾丧礼一幕,重叠播放前面几幕老人的生活,剪辑细节中处处可见用心。

  .我是在深圳荒野书店里看的,当天导演还和我们分享了月饼,店主三明治人挺好的。感兴趣的深圳筒子们,可以进去看看书哈,路痴就要睁大眼睛了,在深圳大学桂庙新村那条很多涂鸦的路的两端其中一端,楼梯比较隐蔽。

  《龙老》观后感(六):一部质朴、纯粹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看了很多遍,包括导演修改之前的版本。对影片的建议略有一些,仅供参考~

  1.中间有一块是龙老坐在门口,有另一个老爷爷也走了过来,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想法,后来讲的龙老都走了,镜头一直在守着这位爷爷。这段有点罗嗦,通过类似的人物、类似的事件体现事实是必要的,但是要主次分明,而且那个爷爷的讲话很拖沓,只捡一语中的的即可;

  2.结尾处之前的版本是龙老的棺材放进土后画面成灰色,那个场景是不错的,还是不要去掉的好,灰色的岁月,灰色的结局,灰色也是一种理性的色调。

  3.葬礼悼词部分太拖沓,有几句话点明即可,因为镜头切换本来就少,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刚开始看还挺吸人眼球,但越看越觉得单调乏味,不如拿出几句“金句”,反而让人印象深刻。话多反而道不明,还容易让人忘记。(这条建议算是从观众心理角度考虑的吧,拙见,导演见笑了)

  最后,这部纪录片还是要推荐给大家看,质朴、纯粹,就像一杯清冽的水,无色、无味,但功能强大!

  《龙老》观后感(七):《观影》

  《观影》

  _ 西安元哲

  十四层

  爬楼

  一层又一层

  心中充满希望

  影片中的抗战老兵——龙运松

  提着水桶

  颤巍巍走着

  水洒着

  他终于累了

  睡了过去

  蒋能杰的镜头如《帝企鹅日记》纪录片一样

  客观

  似乎略带冰冷

  “知无知”三字之下

  谌洪果

  沉默无语

  屏幕下

  蜡烛一根

  闪着微弱的光亮

  祈着福

  《龙老》观后感(八):英雄老去,尚在喘息

  历史在岁月的流淌中远去,却更加清晰。

  尘封多年的心门,终于肯在镜头前打开双唇。

  “我,曾经是个坏家伙”

  我是一个光荣的士兵,

  但是我不能留下属于那些年代光辉记忆的证据。

  所有的过去,

  只能埋藏在我佝偻着身躯的晚年回忆里。

  我,不想对任何人提起。

  死神在慢慢地接近,

  我不想挣扎,

  但我的回忆开始喘息。

  在老兵风烛残年之际,

  是摄像机后的人,

  让他相信,

  自己曾经的战斗是光荣的,

  是被历史承认的。

  我对这部片子表示敬意,

  这是一部纯粹的纪录片

  ——无添加,无立场,

  只有记录!

  是作者一贯的风格,

  一贯的坚持,一贯的态度。

  是淳朴的乡土里孕育出来的可贵品格,

  是执着的品格里坚持出来的不朽之作。

  也许,画面粗糙。

  眼看着老人颤抖着双手把开水注入泡面,

  镜头怎能不有所动容;

  这不是演出来的大片,

  这是在有血有肉的记录者面前所展现的真实现状。

  也许片段的链接把叙事拉得太长,

  但正是在这样一种状态里,

  我,泪流满面,

  你,扼腕叹息。

  音乐很淡很淡,

  淡到没有。

  但情感很浓很浓,

  浓到血液。

  英雄已逝,

  我激动得只能大口大口地喘息。

  《龙老》观后感(九):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全国公益展映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有着丰富的阅历,

  他们是昔日的卫国战士,

  他们的过去却鲜为人知。

  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

  带你了解抗战老兵过往荣耀和耻辱、人生和思考,

  关注抗战老兵,我们一起行动!

  我们想做一个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全国公益展映

  注:

  ( 1 ):9月1-17号是报名期,全国各城市的高校、图书馆、电影沙龙、美术馆等都可以申请放映。

  ( 2 ) :9月18号 - 10月31号我们幕后主创先从南到北参加各个城市放映后交流(暂定去的城市:广州,深圳,长沙,武汉,郑州,西安,成都,重庆,北京),我们主创没来的城市一样可以申请放映,交流以电话和网络互动为主。

  1: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之《龙老》

  纪录片导演蒋能杰发起的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中的一部。该片记录一位参加松山战役的远征军老兵 — 龙老生命中最后三年(2012-2014)的生活和思考。

  《龙老》豆瓣简介: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6392167/

  2: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之《战魂》

  该片选择了广州、云浮的7位抗战老兵进行采访拍摄,通过老兵亲口讲述抗战经历,向世人展现“广东仔”当年的英勇抗战经历,让世人了解抗战历史。

  《战魂》豆瓣简介: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6422794/

  关于发起人:

  蒋能杰,湖南人。

  是一名独立制片人,纪录片工作者。

  2009年 成立棉花沙影像工作室。同年拍摄短片《高山上的马夫》(入围第四届全球华人短片大赛)。

  2010年 纪录片《路》(入围第七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2011年 纪录片《常春庵》,同年从北京光线传媒独立出来,开始自己的独立影像创作。

  2012年 纪录短片《打工梦》入围2012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竞赛评优单元;入围 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同年发起《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拍摄计划》。

  2013年 抗战老兵纪录片《龙老一生》。

  2014年 纪录片《村小的孩子》(荣获 第三届凤凰纪录片大奖 最佳长纪录片 德国法兰克福影展 一等奖);(入围第四届 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 第四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

  完成纪录片《初三》,并发起留守儿童系列纪录片《路》《村小的孩子》《初三》全国公益巡展计划,总计公益放映超过800场,亲自参加超过200场放映后的交流。

  2015年 荣获 2015年度“米兰世博会 之 亚洲筑梦人物奖”。

  后期制作完成抗战老兵《战魂》,《我河山我抗战》,以及拍摄三年的远征军老兵纪录片《龙老》。

  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拍摄历程:

  我们从2012年开始关注和拍摄抗战老兵,已经坚持拍摄了3年。

  2012年,我们团队发起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拍摄计划。

  2012-2015三年里,我们持续拍摄抗战老兵,并为每一位拍摄过的老兵建立文字、图片和视频档案。

  截止到2015年7月,已自费走访拍摄了湖南,广东,湖北3个省,拍摄了超过100名抗战老兵。

  暂定幕后主创参加放映后交流的城市:

  (注:计划中的城市,片子主创人员放映后会到场交流,欢迎其他城市的高校和放映机构加入,我们电话或视频与观众交流分享。如申请场次足够,主创人员也将十分荣幸选择到场交流,欢迎加入,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抗战老兵。)

  暂时确定我们主创亲自参加放映的城市有:广州,长沙,武汉,南京,西安,昆明,北京, 暂定这7个城市,其他城市根据申请公益放映情况再定。

  2015年9月15日,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全国公益展映在广州启动首映仪式,纪录片《龙老》首映也将在仪式上同步举行。届时,从南向北开始为期50天的全国公益展映,放映地点我们会陆续公布。

  为什么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

  抗战老兵再一次成为人们关于那段铁与火岁月的记忆载体。

  死亡也许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冷漠和遗忘。

  抢救历史,刻不容缓。

  我们应谨,今天我们如何对待历史,未来就会如何对待我们。

  希望通过《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巡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抗战老兵,了解历史,同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抗战老兵,而这一切需要您的爱心助力!

  联系方式:

  总协调人:文英

  联系电话:

  15180994837 (微信 - 发起人:蒋能杰)

  微信 :499088756( QQ )

  邮箱:499088756@qq.com

  《龙老》观后感(十):【凤凰创纪录】8月29日 为国一生 孤老一生 蒋能杰导演作品《龙老》

  本周六,我们很荣幸与凤凰纪录片“创·纪录”沙龙首度合作,为大家带来蒋能杰导演的抗战老兵纪录片《龙老》,谨以此片献给抗战胜利70周年。欢迎大家!

  8月29日(周六) 14:00-17:00

  清华大学凯风人文社科图书馆G层未央厅

  【影片简介】

  《龙老》

  导演:蒋能杰

  类型: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时长:80分钟

  龙老的一生,倍具传奇色彩,但他一直默默生活,从不向旁人诉说自己的沙场经历。他身上伤横累累,光松山战役,身上就中了三枪。其中有一枪是从两个骨头缝中钻过去,如今伤痕还清晰可见。

  龙老在刚娶妻一年时,就奔赴战场。战场上,他接到妻子的来信:“我要改嫁了,你同意吗?”后来蒋败退,要他们跟着去台湾,龙老说:“我不去,我好多年未见过父母。”等他再回到家乡时,父母很快也不在了,妻子也已改嫁两年,之后他再未娶妻,孤老终生。

  文革时期,龙老被定性成“坏家伙”“兵痞”。后来,当人们问起他的沙场经历,老人便立即联想到政治审查,一下就惶恐起来。“当年都已经交代了,你怎么还来问这个?我已经交代了好多遍了!”他为了平反,不断去找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家里人都劝他不要找了,“你是国民党的兵”。

  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有严重的胃病,身边没有儿孙的照顾,还负担着昂贵的医药费。他说:“我这病治不好了,今年不死,明年也要死,多活几年又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死了最好,下辈子不想变人。变人太难受了。”

  直到2013年,国家民政部出了批文,为抗战老兵平反。同时承诺有经费来解决他们晚年生活困窘的问题。听到平反二字,龙老浑身颤抖着,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不停的问:“这是真的平反了吗?”但他还没有领到这笔抚恤金,就已经去世了。在龙老的葬礼上,一位乡亲大声的喊着龙老的悼词,这悼词引人深思……

  【导演简介】

  蒋能杰,出生于湖南,独立制片人、纪录片工作者、摄影师。2009年 短片《高山上的马夫》(入围 第四届全球华人短片大赛),2010年 纪录片《路》(入围 第七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2013年发起《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拍摄计划》,2014年纪录片《村小的孩子》荣获德国法兰克福中国电影节一等奖、第三届凤凰纪录片大奖 最佳长纪录片。2015年 荣获 2015年度 “米兰世博会 之 亚洲筑梦人物奖”。

  【关于创纪录剧场】

  “创纪录”剧场旨在把优质华语纪录片引荐给观众,为全球的华语纪录片及创作者提供一个全媒体立体式的展映与互动平台,并精选有情怀、有价值、有营养的纪录片奉献给观众。创纪录运动中产生的优秀纪录片作品将有机会在剧场中与更广泛的观众见面。

  【关于创纪录运动】

  由凤凰视频联合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凤凰卫视共同发起的“创纪录运动”,致力于推动纪录片的全民化、社会化,通过赛事评选、路演宣传、大师指导、两岸三地校园交流、典礼颁布、海内外电影节推送等一系列方式,帮助全球华人中的纪录片爱好者,有更多动机和更大力量去参与纪录片创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