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土狼之旅》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土狼之旅》经典影评10篇

2022-03-23 03:06: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土狼之旅》经典影评10篇

  《土狼之旅》是一部由迪吉布利尔·迪奥普·曼贝提执导,Magaye Niang / Mareme Niang / Aminata Fall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土狼之旅》影评(一):求资源

  电驴上没有,如果谁有在这里留一下!万谢了!!!!

  这是一部在新浪潮电影兴盛时期,新浪潮之外的,和政治有关的现代主义电影,听说情节宛如《精疲力竭》或者《逍遥骑士》

  出片时,导演28岁

  《土狼之旅》影评(二):塞内加尔本土导演讲述后殖民时代的故事

  不用看豆瓣的剧情简介了,完全是错的,颠倒人物语言行为。这部电影被影评界称为是“第一部来自非洲的带有浓厚新浪潮风格的实验电影”,由本土导演Mambety拍摄完成于1973年,那时塞内加尔刚独立不久。

  内容:

  mory与anta这对非洲年轻情侣思想开放、个性独立、追求自我,对整个大环境不屑一顾,一心向往去法国过好日子,这难道不是每个不安于现状的第二、第三世界年轻人心理所想的吗?

  为此,anta与长辈关系紧张(开头买菜那段),mory被同龄青年欺负,屠羊的邻居大妈巴不得他死了。但这对情侣依旧我行我素,骑着摩托车四处游荡(估计是模仿美国的《逍遥骑士》),穿的衣服也被其他人说“像个嬉皮士”。

  被社会逼迫得无可奈何的他们要反击了!mory提议通过偷盗弄点钱,把自己打扮得人模狗样,来个衣锦还乡挽回在父老乡亲面前丢尽的颜面,然后坐船去法国,永远不再回来。

  于是,塞内加尔版的“雌雄大盗”来了。在运动会厂上他们偷到了自认为装着巨额财富的箱子,然后又到一个阔绰的肥佬家偷了他全部的衣服,开走了他那辆备胎上刷着美国国旗的老爷车。

  似乎一切进展顺利,只是mory的摩托车在路上被一个披着兽皮的原始人抢走了。坐在老爷车里的mory无比激动,似乎不费吹灰之力他们就拥有了一切。他站在车上激动地发表演讲,尽管四顾无人,他仍然把自己想象成刚上位的大总统,诉说着自己的新思想,而拥簇者众多。事态也朝着他们预期发展:回乡后邻里瞧见坐在老爷车上,穿着西服抽雪茄的他们,果然变了个脸,盛情接待。之前诅咒mory早死的大妈唱到:我会永远追随你...

  影片中时常唱起的法国香颂“巴黎,巴黎,梦中天堂”预示着他们离实现梦想只有一部之遥了。然而当他们抵达达喀尔码头准备上船时,背景乐却唱起了“爱的愉悦稍纵即逝”。船上的法国白人游客嫌弃本地的经济和文化,说本地人是流氓,素质低下,语气中带着傲慢。他们吃惊地看着黑人上船,就像看到异类一样。

  准备登船的mory似乎醒悟到了什么,离开anta飞奔向城市的马路。去巴黎究竟是梦想还是会梦碎?事情在没发生之前就早已有征兆:他们在运动场上偷来的大箱子里装的是象征死亡的骷髅;乡亲们夹道欢迎只不过是觊觎他们的财富;mory在一场野外戏中用驯兽用的绳子把自己的摩托车紧紧捆住,但面对那群在大学里的青年时他却对自己的爱车无能为力;抢到mory摩托车的原始人欣喜若狂地骑着它满街转,最后出车祸瘫在马路上;那个阔肥佬早已凭借他在警局的关系要求尽力逮捕这对情侣,他们在劫难逃。

  残酷的现实来得这么突然,mory坐在石梯上茫然地回顾着自己的所作所为,任凭身边的邮递员走过。而邮递员,就像贾樟柯电影里的站台那样,象征着充满诱惑的外部世界。

  时间回到了anti与mory缠绵完的那个海滩上,要是之后的一切都没有发生,那又会怎样...

  点评:

  法国殖民者带来的不只有奴役与统治,还带来了两样疾病:西方物质和文化。前者破坏了非洲大地上几千年来形成的人文风俗,而后者让人心不古。不善于运用新事物的人,就像那个骑摩托的原始人,在短暂的疯狂后终会深受其害。不加判断便接受新思想的人,最终也会被身处的社会抛弃,向往的社会抵触。而唯一不变的,是殖民者对殖民地及其人民高人一等的态度。

  塞内加尔的未来不在巴黎。只在塞内加尔。

  影片中不明白的一点:

  为什么要把anti在摩托车旁脱衣服和村民屠羊的镜头剪切在一起?

  《土狼之旅》影评(三):記《逃離非洲》

  今年台北電影節和南特影展合作,在主題城市葡萄牙之外策劃了一個非洲專題,我今年觀展十部名額臨時選了一場《逃離非洲》和《販售太陽的女孩》聯映,看完才知道這兩部片是非洲塞內加爾重要導演Djibril Diop Mambéty/吉布里迪厄蒙貝提的作品,1973年他在兩部短片作品後拍攝的首部長片《逃離非洲》即技驚國際影壇,卻遲至近二十年後才推出第二部長片Hyènes(1992),其後他著手拍攝小人物系列短片三部曲,1999年導演因肺癌過世時系列第二部《販售太陽的女孩》才正在後製當中,得年53歲。兩部片正好一前一後反應了導演電影生涯的起點與終點。

  從未受過正規電影訓練,深受影像所吸引的蒙貝提離開原本研讀的戲劇投入了電影拍攝,他曾經表示:

  『(電影導演)必需在電影文體研究或是單純地紀錄事實之間做出選擇。我感覺一位電影作者必須超越對事實的紀錄,更進一步地,我相信特別是對非洲人來說,必須重新發明電影。這會是困難的任務因為我們的觀眾習慣了特定的電影語言,但我們必需做出選擇:要不走大眾的路線用簡單平實的方式和群眾對話,要不就是去尋找一種非洲的電影語言,那會是排除喋喋不休,更專注在影像和聲音的運用。』 [註]

  我不知道《逃離非洲》(Touki Bouki - 1973)是否算是表達出導演對「重新發明非洲電影語言」的嘗試?因為感覺上有明顯法國新浪潮的影響。塞內加爾做為法國的前殖民地,影片講述一對年輕戀人打算以非法的方式賺得金錢,以離開塞內加爾前往夢想中的法國巴黎,故事非常具有政治上的意圖。些許類型上的指涉,如偷盜和警方追逐頗有新浪潮的特色,尤其金錢和財富的西方符號比如西裝華服和名貴轎車等,在類型和政治上都別具喻義。電影語言有著大量的平行剪接、跳接、敘事倒錯和迴圈般的音樂,也充滿了實驗的企圖。

  這部片的成果確實讓我感到困惑與奇異。電影開場和收尾鏡頭都是男孩騎著牛隻的畫面,但進入電影卻出現大量屠宰牛隻的血腥畫面,而我們的主角騎著一台摩托車出場,車頭裝著一個帶角的牛頭骨。一段戲是眾人將招搖的男主角圍毆倒地,把他綁上了吉普車遊街,女主角似是聽聞了消息焦急地奔往海邊,迴旋般的蒙太奇場面來來回回有如《去年在馬倫巴》,中間不斷跳接到小牛正被切頭的血腥鏡頭,你以為女主角奔走的終點將會看到驚人的慘狀,鏡頭卻不斷以女主角的身體做出性暗示,最後竟然是海邊一場畫外的男女交歡。先前的暴力消失無蹤,那是一場夢還是…?

  腦中想到幾部有出現屠宰動物畫面的電影,最近的當然是趙德胤的《冰毒》以被屠宰的牛隻象徵主角的命運,另外是河瀨直美的《第二扇窗》中宰殺羊隻以獻祭的自然生死哲學,更早還有法斯賓達《一年十三個月亮》中鮮血淋漓的現場牛隻屠宰畫面,隱喻角色在感情世界的慘烈及身處這殘酷世界的絕望。《逃離非洲》在此則顯得曖昧許多,是否逃離本身就是一種宰殺的抽象隱喻?那男孩騎著牛的畫面是否是相對於殖民後的非洲一種更原初的非洲記憶?

  『為了要拍出電影,你只能閉上你的眼睛去看見影像,張開眼睛電影就會在你眼前。…非洲是充滿影像的大陸,不只是因為非洲影像充斥在全世界的藝術革新之中,它更是口述傳統下簡單且矛盾的結果。口述傳統正是影像的傳統,所說的話比寫下的更為強烈,文字用以描繪想像,而不是耳聽之言。想像創造影像,而影像創造了電影,所以我們正是電影的直系父母。』[註]

  這是導演非常有意思的一段話,《逃離非洲》正是蒙貝提創造影像的成果,它進入了歷史、現實、意識與夢境之中。當然描繪夢境與意識的導演影史所在多有,這已超過我所熟悉的範圍,姑且記之。

  註:本文引用參考自導演生前的訪談。出版於1999年。

  http://newsreel.org/articles/mambety.htm

  《土狼之旅》影评(四):“筋疲力尽”的法国梦

  马丁·西科塞斯曾经干了这么一件事,在2007年宣布“世界电影计划”:在世界各地寻找经典电影,向不同地域的电影工作者、影评人、学者查询,当地最值得进行修复的电影为何,根据这些意见来选择修复的电影。这一举动旨在保护世界电影历史的多元化,同时那些并不为世界所知的国家的电影作品提供一个向世界展示的窗口。

  这个计划收集了来自六个国家的电影,包括墨西哥、土耳其、韩国、印度、摩洛哥、以及塞内加尔,《土狼之旅》便是塞内加尔国被选中修复的电影、。影片拍摄于1973年,塞内加尔独立后不久,也是导演迪吉布利尔·迪奥普·曼贝提的导演处女作。

  因为需要外国资金参与修复电影的往往是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电影的进程一般都是在上世纪末才开始,所以世界电影计划中的不少成品,出品时间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土狼之旅》拍摄于1973年,正是塞内加尔脱离法国殖民统治,独立后不久。塞内加尔与法国的关系就像长着刺的豪猪,距离太近便会有一方受到伤害:1638年法国人在塞内加尔河河口建立贸易站,在整个17和18世纪期间,欧洲人从塞内加尔境内运走大批奴隶、象牙和黄金,1864年彻底沦为法国殖民地后,将近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让塞内加尔,非洲大陆最西边的明珠,千疮百孔。但当上世纪六十年代,塞内加尔独立之后,突然拉开的关系,却营造出彼岸一副美好的天堂景象,“巴黎梦”成了本土年轻人最时髦的梦想,在遥远的法国,那里有美酒、有佳肴、有舒适的生活,他们幻想着总有一天可以离开非洲大陆,奔向天堂巴黎。

  法国导演戈达尔的新浪潮代表作《筋疲力尽》为电影史创造了两个标准的新浪潮角色,颓废落魄与虚无是他们身上的性格标签,《土狼之旅》中的男主人公身上也时刻能嗅到这般“筋疲力尽”的味道。Mory是一个无所事事不求上进的年轻人,浑浑噩噩的人生除了骑着他拐着牛头的摩托车晃荡,地毯赌博时赖账这种欺诈之外,和小混混们打架斗殴,便是和女友各种畅想着他们美好的法国蓝图。法国梦最初只是他们心中的一个种子,生根于现实人生的各种困窘与桎梏,没有工作没有事业,整日游手好闲,被邻居被家庭甚至被女友的母亲嫌弃,Mory的人生如《筋疲力尽》中男主人公一样,充满了虚无。

  当他和女友躺在海岸边看着停泊在的废弃的船只,Mory兴致冲冲地说“如果能给我工具,我就把这艘船修好,然后开着它去法国。”他们所有梦想的寄托就如同这生锈的船只一样,永远只能停靠在岸边。Mory和女朋友,一直在他们营造的白日梦中继续着浑浑噩噩,而后筋疲力尽。敲诈同性恋富豪的念头在Mory心头升起,他带上女友来到富豪的别墅,主动投怀送抱,趁着富豪洗澡的空闲,带着女友卷走了富豪屋内所有值钱的东西以及停在别墅外的轿车。

  法国梦似乎越来越接近,越来越唾手可得。他们穿上偷来的华美服装,坐在汽车上混入游行的车队里,举手投足间宛如彻底脱胎换骨进入了上层人士,曾经嫌弃他们的人一下也对他们刮目相看,纷纷献上自己赞美的辞藻,人们丑陋的嘴脸尽显无疑。当Mory穿戴整齐,真正踏上开往法国的船只的时候,贯穿影片的那首轻松愉悦的“巴黎,巴黎”再度响起,音乐的表意功能在此处发挥到极致,与而后的故事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船上的白人用鄙夷的眼光扫视着周围的黑人,Mory和女友抵达达喀尔码头准备上船时,背景乐却唱起了“爱的愉悦稍纵即逝”,Mory突然转身远离船只的方向,往来时的马路狂奔着。这场法国梦在唾手可得的时候被他亲自摔碎,并且一切来得似乎那么突然没有预兆,但当他在马路中间发现那个占有他摩托车的原始人躺在车祸后的血泊当中时,一切似乎开始变得可以理解:当你强行得到根本不属于你的东西时,这才是最终的命运。

  法国梦的破碎并不只是在最后才得以体现,影片处处都在暗讽法国梦的可笑与虚无。开篇,女友卖菜的母亲与邻居闲聊时提到对方去了法国但再没有回音的儿子,那个在法国待不下去回国的肥胖富豪……种种都在暗示着观众,法国,天堂巴黎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也并不是最终的归宿。这样的主题,是导演对当时国内高涨的媚外风的有力的批判与无情的嘲讽。

  《土狼之旅》用一场法国梦贯穿着全片,但纵观整体,影片连贯的剧情非常少,充斥着男主人公与女友琐碎的生活情节,戏剧冲突在琐碎中被逐一淡化。影片中还充斥着大量带有实验性质的空镜头,它们既没有隐喻的价值、也不具备任何的叙事价值。譬如在Mory与青年们打架的时候,突然剪辑入了屠宰场杀羊的镜头,亦或是在海边男女主人公做爱时,暧昧缠绵的声音还在,画面却转接宽阔汹涌的大海。跳跃性剪辑,平行蒙太奇以及声画对立的这样的手法极为富有现代感,引人注目也让人疑惑。

  除了电影手法上,影片中人物的着装、音乐等,都呈现出法国嬉皮士的特点。联系到法国和塞内加尔的渊源,呈现出有迹可循的法国味也不奇怪。自非洲大陆上曾经被殖民的国家相继独立以来,他们的电影从题材上不是直接讲述非洲殖民史或者解放运动,或者是国家内部的混乱现状,无一不是站在国家角度、立足点高的方向来表达与展现。《土狼之旅》放弃了国家这个大的切入口,选择了个人这个小的切入点,通过一个塞内加尔坐着法国梦的普通青年,来批判当时在国内高涨虚无的“法国梦”。也通过青年自发觉醒与放弃唾手可及的巴黎天堂,来号召青年们从虚无的白日梦中苏醒。同时影片中大量对男女主人公日常漫无目的的声场琐碎的描绘,也是对当时塞内加尔独立之后,民众虚无生活状态的一次描绘。没有战争没有枪炮,也没有非洲人野蛮扭曲的刻板印象,导演迪吉布利尔·迪奥普·曼贝提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展现非洲从外在的人文和现实,到非洲人的心质变化,用超现实的手法却还原一个最真实的非洲。

  《土狼之旅》影评(五):达喀尔的说书人

  毛里塔尼亚导演阿伯德拉马纳·希萨柯在他2002年那部几近完美的作品《期待幸福》里用黄沙、海水、色彩鲜艳的服装来讲诉了一个在传统与现代的拉锯战中生存的村庄的故事,它宛如幽怨的海市蜃楼,其中是那些逃离或者梦想逃离苦难的人物和对新生活的幻想,荒凉的景观与热情的歌谣,多次出现的“鞋“与”灯”的意象,“鞋”是逃离的象征,“灯”却暗示着对幸福希望。希萨柯电影中那些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找不到与传统大地的亲切感,又对那个虚无缥缈的新大陆充满好奇,可怕的是他们最后会明白,他们只能活在当下,被困此地,这片没有历史没有未来的海岸线。

  希萨柯谈到当代非洲所面临的情感困境,是多元价值冲刷下自由的丧失,最热情的大陆在西方拜金主义和后殖民浪潮的阴霾里裹足不前。希萨柯的《期待幸福》无疑是对70年代新非洲电影主题的回望,在塞内加尔导演迪吉布利尔·迪奥普·曼贝提的伟大杰作《土狼之旅》里,我们会发现这些来自历史深处的呐喊穿越时空,依然鲜活。

  曼贝提在1973年完成《土狼之旅》时年仅28岁,这部成本只有3万美元的电影却成为了整个非洲大陆的影像史诗。在70年代的非洲,电影制作几乎处于原始阶段,欧美国家掌控了非洲电影的发行放映,民族电影工业得不到任何支持。在西海岸几个法国殖民地由于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原因最终得到了一些拍摄本土电影的机会。曼贝提的《土狼之旅》整体呈现出的影像风格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首先作为民族电影作者,曼贝提的镜头对准了达喀尔的形形色色的人:贫民窟满腹怨言的大妈、渴望逃离的年轻人、幻想革命的大学生、传递着远方幸福之音的邮递员、腐败无能的警察、奢华无度的权贵、混迹市井的骗子、讨债的打手和目中无人的法国人。这些人物形象生动地出现在那看似粗糙的手持摄像的镜头里,曼贝提通过一个动作,一句对白就能让这些人物立体起来,我们也得以来到陌生的达喀尔,一窥他们的生活。其次,曼贝提的作品中有着鲜明的法国新浪潮风格,自然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完美结合,一对情侣去往巴黎的冒险之旅却如这个历史悠久大陆的华丽挽歌,也如戈达尔的《狂人皮埃罗》,最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落幕。

  在影片那个看似平淡的开头中,牧童骑着牛带着身后一群牛在非洲荒蛮的草原上缓缓走着,这个生活化的镜头很快转场到了屠宰场,这些牛被用最直接最残忍的方式屠杀,接着再出现牧童独自骑着牛回去的镜头。在这一系列快速剪辑后,出现了一辆带有牛角的摩托车,莫里骑着他拉风的摩托车在飞驰,后面贫民窟的孩子们在疯狂追着他奔跑。这组镜头和开篇镜头的剪辑让曼贝提揭示出塞内加尔的可怕现实和最终命运,这个国家的未来仍然难逃被宰杀的命运。莫里是否就能全身而退?他骑着摩托车,幻想着巴黎的纸醉金迷,他被大学生用绳子套牛似的抓住,更讽刺地表现出这个国家精英主义的癫狂。

  曼贝提使用了大量极具欺骗性的剪辑技巧,来突显出主人公幻想与现实的距离。在安塔与莫里的海边性爱场景中,安塔望着躺着的莫里,镜头却剪辑出村民在地上杀死羊羔的镜头,联想到之前安塔见到邻居大妈正在拨羊皮,并向安塔诅咒莫里欠她钱不还,曼贝提用几组象征性剪辑就将莫里与村民对立起来,大学生把他当牛对待,村民把他当羊看待,他在这里已经没有生存的动力了。

  安塔与莫里去往巴黎的旅程中不停地出现“巴黎,巴黎,花都巴黎”的香颂呤唱,和时不时出现的非洲传统鼓点以及吵杂的画外音共同组成了复杂声轨,也暗示出塞内加尔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本土知识与西化教育、集体价值与个人偏好的割裂。

  对后殖民的讽刺批判主要集中在影片的后半段的旅程上。安塔与莫里打算抢摔跤比赛的钱,本来这笔钱是用来为戴高乐将军修建纪念碑的,在两个箱子的选择中他们选择了大的那个,结果在一处荒凉的被遗弃的别墅里发现箱子里面是骷髅。曼贝提用超现实主义来拍摄了这一场景,废弃别墅里的骷髅也是对旧殖民时代的嘲讽,而安塔犹如一个幽灵,时隐时现见证了出租车司机贪财反而被惊吓,当代塞内加尔人仍然在殖民主义的屈辱中幻想着、屈服着,殊不知殖民主义历史早已化为灰烬,可是他们仍然不愿离开。安塔与莫里的旅程还要继续,他们来到一个权势人物的别墅,那里正在举行泳池派对,肥胖的富翁好男色,垂涎于莫里的身体,但莫里却在富翁洗澡时偷走他的衣服钱财和汽车与安塔逃跑了。肥胖的富翁是曼贝提对后殖民时代塞内加尔权贵的批判,他们腐化堕落、和权势部门狼狈为奸。在逃亡路上,莫里脱光衣服,在涂有美国国旗图案的敞篷汽车里放声呐喊,他终于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自由”,但这种靠金钱和权力获得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么?莫里反复高喊“说书人”,在非洲传统说书人逐渐消逝的情况下,这就像是曼贝提的自我身份指认,他要承担起新时期“说书人”的角色,为这个国家讲诉它的历史。

  在此后,一个土著人用巫术抢走了安塔骑着的摩托车,这更加像一个寓言,关于原始与现代的撞击。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贫民区的旁边巨大的储油罐,上面印着美孚公司的商标,西方拜金主义在侵蚀着传统的活力。影片中当安塔与莫里换上一身西化闪亮的行头后,曼贝提将欢迎总统般的盛大场面剪辑其中,他们仿佛成为了这个国家的英雄,掌握了这个国家的命运,70年代塞内加尔那个疯狂、破碎的现实在这组镜头中达到了高潮,人民仍然在崇拜着权贵,那些外表华丽实则败絮其中的人。

  在邻居见到安塔与莫里后,也完全改变了态度,那个杀羊的邻居大妈载歌载舞,称呼莫里为“王子”,莫里也赏赐了她钞票,他的自由愿望已然达成。影片最后乘坐游轮去法国时,莫里却犹豫了,他不愿意和安塔一起登上游轮,他开始狂奔寻找他的摩托车。此时交叉剪辑,原始人骑着摩托车发生车祸死了,莫里来到摩托车旁边捡起了那个牛角,留下了法国礼帽,此时的结尾镜头重新回到开头,牧童带着牛群去往屠宰场。一个宿命的轮回,莫里最后意识到他之前所向往的那种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他的灵魂仍然留在这块苦难深重的土地上,此刻的他醒悟了(包括在船上的安塔),他们的自我已经被摧毁,被金钱、欲望、权力和虚无的自由,可悲的是我仍然爱着这里不愿离开,哪怕付出生命也要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自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