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黎明》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大黎明》影评精选10篇

2022-04-08 03:01: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黎明》影评精选10篇

  《大黎明》是一部由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执导,阿兰·德龙 / 理查德·克里纳 / 凯瑟琳·德纳芙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黎明》影评(一):不喜欢在雾中驾驶

  又对法国人好感倍增了,这个民族有其天生的细腻和敏锐,行坏事都这样优雅透着从容。

  当然Jean-Pierre Melville已经证明了他的天才了,透过镜头和人物细微的表情变化来代替台词,风格冷峻中藏着伤感的温情,这个不算是黑色电影吧,姑且称之为灰色电影,Alain Delon在电影里说“我不喜欢在雾中驾驶"。

  需要发散这句话的意味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懂得人一句话也就够了,无可挽回的人一个眼神也就够了。

  《大黎明》影评(二):黑白效果的彩色电影

  最近经常有阿兰德龙的片子,都很老的。昨天看的这个并不算是很出色,至少阿兰德龙的表演很一般。但是导演的手法还是有看头的,一个非常简单的情节还能吸引人也算是成功了。

  今天在网上查了查评论才注意到一个重要的现象,这是一个彩色电影但是给人的印象却是黑白的。确实,今天我回想了一下,对于影片的色彩几乎毫无印象,努力地想了想终于记起来确实是彩色电影。但是导演所选择的场景和使用的色彩给人的印象都是灰、白、黑。而巴黎灯红酒绿的夜景似乎微不足道,一下子就消失了。确实是很成功啊,用彩色制造黑白效果,有一手。

  影片的情节有不少漏洞,警察为什么和罪犯是朋友?他们和那个情人奇怪的关系,等等有点牵强。不过强烈的氛围压抑了对于情节的好奇心。谁都能猜到最终的结局,但是到达这个结局的过程是一种细致的,精致的体验。

  里面的女主角看着很眼熟。今天想起来了,今年还看过她演的电影。三十多年了,法国演员真是幸运。

  《大黎明》影评(三):好导演要有怪癖好

  大概每个喜欢吴宇森和杜琪峰的人都知道他们受梅尔维尔影响之深 传说中纵横四海是为了向这部大黎明致敬 但除了两男一女一正一邪的人物关系 其他真的是一点边都不靠 但从中可以看到很多梅尔维尔的手法 台词总是很少 少到打个电话也可以玩沉默 他喜欢用任务和镜头来展现剧情 这样的剧情更紧张也更具有表现力 因为不是向观众灌输而是让观众去观察 影片的小高潮开头部分的银行抢劫和中间的火车偷毒品无一例外的没有台词处理 但也看的人惊心动魄 是其后很多年到现在也很难营造出的紧张气氛 作为教科书也不为过 一贯的雄性情结表现 无论是通知同伙坏消息还是自杀 还有最后两人终于针锋相对 梅尔维尔的黑帮片或者警匪片从来不在乎好人还是坏人 只要你是个爷们 就值得尊敬 他对男性友谊的偏爱导致他的片子对女性和爱情的描写从来都是清淡的 甚至是忽略的 这对无论杜琪峰还是吴宇森的影响都很大 你可以从杜琪峰的太多片子中看出他对老梅的这种思想的致敬 从枪火到放逐 从暗战到暗花 没有正义和邪恶 只有敬意和崇拜 可能这部大黎明的表现还不是最强烈 个人认为老梅最好的是红圈 虽然结局很凄凉 但能触动每个男人的胸怀

  梅尔维尔比较喜欢的几个场景在这部片子中也都出现了 火车和高级俱乐部 大概名导演总有那么些癖好给自己的电影加入一些个人印记 就像希区柯克总该露一脸 姜文一定有个姓马的男主角 所以记住 想出名 要有一成不变的怪标记

  《大黎明》影评(四):Jean-Pierre Melville的《大黎明》

  昨晚终于把Jean-Pierre Melville的《大黎明》看完。一前一后。分了两趟,因为实在太闷。和《独行杀手》比,没了简约的构图带来的张力,而是直铺顺叙,少了点风格,有点琐碎。也许正因为如此,这次的味道更虚无。如果说《独》还有点孤独咀嚼的话,《大》有的只是无聊。全片花了很多场景去描述一次周详的抢劫,却在结尾处迅速被侦破。没有追车没有枪战。也没有安排半点悬念。只有一群人在马路房间火车中穿来穿去。影片一反高潮迭起的警匪片式样,体现了导演一贯的黑色片主张。但作为观众我只能欣赏它的概念,无法从中获得更大的审美趣味。倒是阿兰德龙的演技可圈可点。从形象上看。他的脸比《独行杀手》时期胖了。体态有点敦厚。角色也不象上回是个无名杀手,游离在体制之外。倒是社会中坚,一个警长。他以内敛的表演诠释出了主角身上那种浸透世故的虚无。习惯了自己的工作。按照程序在行动。对自己对别人都没多大兴趣。只是在不停地走,不停地说。时不时露出微笑。却会突然殴打起犯人,但是从中丝毫没有获得快感,有的还是厌倦。阿兰德龙是我少时偶像。他演出的角色可以说贯穿了战后法国电影史,已成为一符号。中文网上关于此片的剧情介绍大多是错的。包括impdb的。正确介绍请看以下连接:

  http://bc.cinema.com.hk/adhoc/alain-web/m9.html

  《大黎明》影评(五):咦。。。呀。。。啊。。。。

  看了阿兰德龙演的几部梅尔维尔的片,红圈,独行杀手,大黎明,发现一个特点是,你想在他的电影里找强烈的戏剧冲突、一曲三折的故事情节是没有的,尤其是这部大黎明,一是因为人比较多,人脸识别障碍者很忧伤,看了半天混不清谁是谁,二是开头的抢劫案和后面的毒品案似乎没什么关系,整个的主线很不明显,不小心就根丢了。跟丢了才好,你就会立马给某个片段给深深吸引住,比如火车上那一节,你说他故事大主线很不明朗,细节却拍的如此仔细,包括主角换衣服,梳头发,都一丝不落的拍下来,整个“犯罪过程”像艺术表演一样精致耐看,《红圈》里的珠宝抢劫案也是一样,可以单独拿出来欣赏。然后片中有些地方你会情不自禁“咦”出来,比如阿兰德龙演的警察,闯进犯罪同伙的家,同伙正准备自杀,(也许是为了对得起兄弟,进了警局难保自己嘴松,兄弟情啊。。)阿兰推开门,同伙举枪还未射击,阿兰关上门等枪响后才又开门进去。照理说警察当然希望捉活的,好逼出口供。还有结尾反一号佯装拿枪诱警察开枪,这个动作在独行杀手里也出现了,让人捉摸不透,又隐约感觉到反派大英雄的可歌可泣的宿命之感。耐人寻味。。。。也注重对各个人物的描写,比如那个像妓女一样的线人,给阿兰警察打了巴掌轰出门外,眼泪哗哗的,当然有内情啦,还有那个六十岁的犯罪同伙,年老没工作,给人看不起,最后又自杀以保全兄弟,你能说他参与抢劫是纯粹为了钱吗。重细节,冷静,即使有写感情的也是极内敛,巧妙的戏剧冲突隐藏在不经意间的惊鸿一瞥,导演的风格融入其中,可以看多遍,细细品味。港剧枪战片警匪片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故事性很强,或紧张得扣紧十指,或嘻嘻哈哈看得高兴,但过后无甚回味。所以纵横四海里面最让人回味的,还是那几个经典片段,偷画,舞会等,他们都是技术宅。

  《大黎明》影评(六):转毛尖: 梅雨和梅尔维尔

  片子没看,被这篇评论说的心痒。

  每年电影节如期而至,每年黄梅雨也如期而至,而当我收好雨伞定下神,电影开幕,银幕上的雨比外面还大。

  梅尔维尔的大雨,哗啦啦直接下到我们身上,《大黎明》劈面而来。四个男人一辆车,都是礼帽长风衣,江湖匪徒江湖死,电影开场已经把结尾写好。只不过这次,追击他们的警察,比他们更蓝调更寂寞也更有江湖气。

  《大黎明》是梅尔维尔最后一部作品,一年以后,他死于心脏病。在梅尔维尔辉煌的作品目录中,《大黎明》恐怕连前五名都排不进,而且,梅尔维尔的很多影迷抱怨这部电影终结了老梅过往电影中最迷人的匪徒情谊,四人一起抢银行,其中一个中枪,好不容易送入医院,但几经转折,另外三个却又去把病床上的同伴灭了口。老梅的匪徒不应该这样干啊,你看《红圈》中,素昧平生的匪徒,凭一个眼神就认定了对方,最后为了救对方,彼此都置生死于度外,老梅定义的江湖不就应该是吴宇森后来接棒的“纵横四海”哥俩好吗?

  可惜梅尔维尔没有力气为生命最后一刻的转折作辩护了。《大黎明》的电影题辞说,“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两种感觉,含糊和嘲弄”,这个题记既有强烈的暧昧性,又有深刻的虚无感。我的理解是,梅尔维尔用这个题辞终结了他的浪漫主义英雄,他告别了他的“赌徒鲍伯”和守护鲍伯的老警察;告别了他的“独行杀手”和杀手没装子弹的秘密,在《大黎明》中,梅尔维尔试图在他金属般的存在主义中加入更加冰冷的现实主义,只不过,他的态度还不明晰,所以,全剧台词出奇地少,使得本来就让人有脸盲感的歹徒更加面目不清。但是,老梅的动机很明确,这次,他没有让他的阿兰德龙演江湖杀手,阿兰德龙这回演警察,但警察和匪徒一样的表情,一样的衣服,一样的叼烟姿势,一样的出手狠辣,甚至,和匪徒大佬分享同一个女人。

  在这个意义上,《大黎明》即便不算老梅的代表作,也是老梅最重要的一个作品。或者说,他一个人完成了黑帮电影和黑色电影的合流,又一个人完成了警匪电影的转向,他发明的灰色语法开启了全球新浪潮,光是在香港,就既附体了吴宇森杜琪峰,也直接进入了《无间道》。这个男人,实在太牛了,光是他那种以黄色小说作家腔调行走江湖的肆无忌惮,就可以踢开一溜又娇嫩又文青的当代导演。

  电影节里,看了一场又一场电影,但是像老梅这样冷峻的,只有一个。看很多导演卖萌卖笑镜头用足,就会想,你们去看看《大黎明》啊,法兰西女神德纳芙也没机会跟摄影机调个情,老梅铁着脸在银幕上对抗软电影,多帅。如此,当我好不容易挤入大热门电影《昼颜》的放映场,看到导演活生生把一个出轨剧拍成纯情片,三观如此陈腐,简直恨不得集齐神龙召唤老梅:救救电影。

  《大黎明》落幕,开场的大雨变成黎明的铁雾,我起身又走进上海的梅雨里,感觉这场姓梅的雨跟老梅肯定有关。

  《大黎明》影评(七):在最后一刻迎来透明蓝的大黎明

  先声明:梅尔维尔的电影我全都闭着眼睛打五星,阿兰·德龙的电影我全都闭着眼睛打五星。再加上抢店教学片类的,只恨不能再加几颗星。

  晚上抽风看完了Borsalino,却忍不住跑来写很久以前看过的大黎明的影评,因为看见阿兰·德龙就会想起梅尔维尔,想起梅尔维尔,不可能不想起大黎明。

  不想透太多情节,主要讲讲感受,再说透梅尔维尔的情节也实在太累。看梅尔维尔的电影第一遍总觉得有点吃力,有时候是因为Alain Delon的美貌牵扯太多精力,没有Delon的时候一般就是因为思维太缜密,细节很少直接交代,往往要第二遍仔细琢磨才能初探门道。梅尔维尔很厉害的一点(有时候也是最让人恼火的一点)就在于不交代清楚。这么说也不太精确,因为他确实把所有细节都摆在你面前了,但是你有没有把先后情节串起来,观察够不够仔细,看没看懂这些高智商手法,就另说了。导演非常不担心也不纠结于观众一定思路清晰。比如女主角突然出现在杀人灭口的队伍中用一支空针管解决了目标,比如男主虚虚实实诈出对手的一通电话确定了对方的地理位置。我本来就急性子容易漏细节,还非爱看这类题材,第一次看的时候都实力蒙圈,理清思路之后又深深沉醉于这一魅力不能自拔。

  但是这部片子最触动我的是一些感性的因素。更确切地说,是通篇扩散的那种透明的浅蓝色。

  有我个人感情因素问题,但是《大黎明》真的是一部让我何时想起都倍感触动的电影,因为温柔而又冷漠的叙事,因为温暖又残忍的透明蓝。褪去了锐气和锋芒的梅尔维尔元素,原来可以这么动人,可以让人在最后一行字幕消失之后,比电影里的Alain Delon沉默更久。有时候我会拿这部片子开玩笑,梅尔维尔在最后一刻,终于给了阿兰·德龙一条生路。走向红圈的独行杀手,在最后一刻迎来大黎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