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后决战》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最后决战》影评10篇

2022-03-13 15:59: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后决战》影评10篇

  《最后决战》是一部由吕克·贝松执导,皮埃尔·若利韦 / 让·布伊兹 / 让·雷诺主演的一部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决战》影评(一):沉默的力量

  是在哪年的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记得很清楚,电影开场至少20分钟内,大人们都百无聊赖。然后出现了一个搞笑镜头,所有人如释重负地笑了一下。然后继续沉默。爸爸在我边上吵着要回去,因为这不是他想看的特效或者战争大片。

  能够交流的感觉真好。但是,它的对白真得少的可怜。

  他们争夺一切世上仅存的能给人鲜活生命的东西。

  其实到了最后,人类还是会依着本能生存。

  《最后决战》影评(二):观影日记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医生的防范手段真是让人佩服。飞行员舍弃独栋大厦,终于在被迫降落的城镇废墟中找到了作为人的感觉,喜怒哀乐、自娱自乐。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应该是在模仿这部中飞行员使用空置房子这段开的头。医生的涂鸦像是原始人的壁画,当飞行员受伤误打误撞走进医生领地后,医生内心对治疗的渴望被激发,还是想回到人类的生活中。剧情安排的扣人心弦。像是游戏一样,为了能够称霸小镇,先逃了出去,意外的遭遇使他升级了,回到家乡救了美人。

  《最后决战》影评(三):惊奇的末日

  感谢看电影看到死,得以有幸参与了惊奇法国奇幻电影赏。此次展映影片多在早年间,完整查阅片单后,目测1955年亨利·乔治·克鲁佐的的《恶魔》会比较抢手,而因为很喜欢早期吕克·贝松的关系,首选了他1983年的开山之作《最后决战》。核子战后的文明废墟,人与人的关系如沙漠、废墟一样冷血荒芜。黑白、无言的形式本身就是对电影主题的辅助。影片定位在科幻,而环境氛围的孤寂空旷感,还是营造出了惊悚气息。这部电影即便放在今日也足以惊世,它的先锋实验意义要大于影片内容本身。并不能完全理解片中天降小鱼、碎石桥段的寓意,但很多作品晦涩难懂,却意在于此。

  《最后决战》影评(四):无声无色动人心

  话不多 此片应该说是无对话黑白电影

  有意思的是影片音响效果却出奇地好

  老吕导的片想象力同艺术性不想说了 网上一大把

  只说表面的 他对电影声音和画面要求从来都很高 此片可证

  (找张这片的dvd看看 )

  在你看过了色彩浓烈的地下铁 画面优美的亚特兰地斯

  如还对老吕有兴趣 便看这片就可一睹他24岁时的大银幕处女作

  我希望这样介绍能引起大家一点点的观看欲望吧

  《最后决战》影评(五):未来野蛮世界的狂想

  以前面对吕克·贝松的影片总是觉得琢磨不定,或许会拍得不错,或许让我一点劲都提不起来,但看完这部,使我重新认识了这位导演,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情节导致天马行空的幻想之余也不忘添加男女这个永恒的话题,但在这部作品里却用一个罕见的手法来表现,全片总共出现的演员不超过15个,只有2个女性,女主角才出现56个镜头,而且大都是从门洞里伸出的那只纤手,脸只出现过一半,但这一切已足够诱人了,很好的烘托出在那种恶劣环境下男人对女人的本能欲望,人物间无对白,都是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交流,这同影片塑造的环境、黑白片的效果很协调,那种世界充满了人性原始的渴望与狂野,语言这一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象征,在那里根本就是多余的。

  《最后决战》影评(六):情感意识的浑浊

  《最后决战》影评(七):蛮荒、无望

  esson幻想出的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一座人迹罕至的废墟。在这样的蛮荒之地,看到没有来历的人,看到裸露的无奈的性,看到野蛮的杀戮,还好Luc没有让我们的希望真正幻灭,于是也看到了一丝温情。所有的这一切,在无言中进行,在黑白中进行,原本的温情,似乎也变得苍白无力了。但又隐隐触到坚定的信念,磐石般。这就是Luc,这个一心要毁灭什么,又建立什么的导演。

  影片主角的出场很巧妙也很隐喻,于充气娃娃做爱时的呻吟,翻看书本却念不出字来,冒着生命危险偷别人汽车的发动机,自制了飞机决心飞出蛮荒之地……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描述着即将毁灭的世界,那么无望,那么死寂。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用,没有信任。所以我说Luc是在毁灭,毁灭着观者心中美好的现实,也正是不现实的现实,他看到的现实,也许才真是现实,于是,他坐着主角的飞机,也要飞出这片蛮荒地,结果,失败,降落在另一片更无望的土地……这一片无望土地确实无望,除了互相利用的人类,甚至连一花一草一树都没有,没有生命可以存活,只有自相残杀的人类而已……如此荒凉,如此无望……

  http://mazinganlan.blogbus.com/logs/5402235.html

  《最后决战》影评(八):长“短评”(拷贝大神评论)

  1 吕克贝松处女作。空白语境下的原始文明和黑白混沌中的清醒浪漫,失语状态与末世情结。在一个人迹行将湮灭的时空里,在文明已经消失、废墟林立的荒凉景况下,语言已经失去功能了。

  2 废墟中的艺术传承:绘画和音乐都在废墟里延续着寿命。导演对艺术的拯救功能是倍加重视的,在末日来临前夕,人类要回归最初的原始形态。虽然这时候人类所剩下的就是力量、欲望和艺术。

  3 二战和六十年代风波之后,西方的末世情结被反复激起并且体现于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里。然而导演没有预期那样激进,并未对暴力和性欲进行强烈的正面渲染。而影片里的人物都具有知识和理性,他们会开飞机和汽车,会用试剂探测水是否被核废料污染,会存储和煎炸食物。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对艺术有强烈的需求。 4 在当时那样每个导演都在追求电影拍摄技术的突破、画面色彩效果的精良、人物对白独特的年代,吕克贝松反其道而行之。抹掉了影片的颜色,清除了影片的对白,镜头运用的却都是好莱坞式的自然角度跟拍形式。 在一群男人从楼下上来追杀第一男主角时,用了一组后来延用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极其相像的镜头:两段空楼梯俯视,约五秒钟后,一个人出现,一系列上楼动作,约三秒后,再一个人出现,两秒后,又一个人,接着一群人接连不断的涌现镜头中。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那群FBI上楼来到玛蒂尔塔家的那组镜头也是类似:长走廊的静止凝视,约五秒后,一个人持枪者出现,一系列前进张望动作,约三秒后,再一个持枪者出现,两秒后又一个,接着群人接连不断涌现。这样的镜头排列给人一种设置悬念,然后流畅且不停冲击的紧张压迫感。

  5 吕克贝松现在着力于商业电影的开发和制作,并有很多的商业计划将要开展。据其说法是要生产电影生物链,以商业得来的资金投放于年轻导演的新作品中,只是不知道他这个奶妈前途怎样。就这一点而言,他显然和我们国家转型中和已经转型的导演是不一样的。

  《最后决战》影评(九):【转】处女作都是可畏的

  这部影片实在可以看作为一部现代版的无声影片,在八十年代拍摄这种基调的作品,很明显导演是有意抛弃某些主流的价值和方法。尤其这是besson的处女作,既然是处女作,那么作者的想象力和情绪必然有所积蓄并期待爆发(这之前他已经拍过一个短篇和我不知道的一些作业)。

  但是如果说besson单纯为了某种特立独行的风格来进行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表达而放弃台词,我觉得未免太低估他的思想。在一个人迹行将湮灭的时空里(其实也很难再为此定义一个时空,因为这样做已经无意义),在文明已经消失、废墟林立的荒凉景况下,语言是已经失去功能的,就如教育和法律这些组织形态,否则,暴力也不会如此无所畏惧。

  二战和六十年代风波之后,西方的末世情结被反复激起并且体现于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里。然而导演有所保留,未必如一开始所给观众的预期那样激进,并未对暴力和性欲进行强烈的正面渲染。而影片里的人物都具有知识和理性,他们会开飞机和汽车,会用试剂探测水是否被核废料污染,会存储和煎炸食物。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对艺术有强烈的需求,绘画和音乐都在废墟里延续着寿命。大概导演对艺术的拯救功能是倍加重视的。这些人的现代特质,使我觉得他们并不如我想象的,在末日来临前夕,人类要回归最初的原始形态。虽然这时候人类所剩下的就是力量、欲望和艺术。

  在本能冲动之外,温情也被很浓重地画上一笔,这也是为什么老医生会接纳Jolivet扮演的不明身份的年轻人而拒绝Jean Reno(他扮演的似乎是一个残存的军人)的原因。被关在牢里的漂亮女人有很强烈的象征意味,她似乎代表着欲望所在,而且被囚困许久(好像除了压制也是为了保护她)。导演有意隐去她的面容,只表现她曼妙的身材和纤细的手臂。值得寻味的是,老医生在墙上画了一副裸体女图,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让年轻人自己解决性欲之用。无论如何,老医生对人的本能是持有相当谨慎的保留态度的。在最后,年轻人竟然回到故地去解放被奴役的侏儒和另一个女人(两个女人都显得很白痴,几乎是婴孩般的)。看来影片又被赋予了导演对正义和人类文明的希望,但这并不是我所期盼的结局,尽管那样显得温和和正义一些,因此我只能给它四星。

  导演并没有激烈到彻底去除戏剧性,相反很重视故事的发展和表现,结构很清楚,中后段围绕年轻人、老医生和军人一温一烈两个势力及其攻守也做了很多对比和铺展。整个影片的运行还是很理性化且以戏剧性吸引人的。当然,观者肯定忘不了那样荒芜的气氛以及天上掉下的鱼。

  再来说一说当前的besson,我们都知道他现在着力于商业电影的开发和制作,并有很多的商业计划将要开展。直到某天看到他的访谈,才知道他的另一种想法。据其说法是要生产电影生物链,以商业得来的资金投放于年轻导演的新作品中,只是不知道他这个奶妈前途怎样。就这一点而言,他显然和我们国家转型中和已经转型的导演是不一样的。

  《最后决战》影评(十):处女作都是可畏的

  这部影片实在可以看作为一部现代版的无声影片,在八十年代拍摄这种基调的作品,很明显导演是有意抛弃某些主流的价值和方法。尤其这是besson的处女作,既然是处女作,那么作者的想象力和情绪必然有所积蓄并期待爆发(这之前他已经拍过一个短篇和我不知道的一些作业)。

  但是如果说besson单纯为了某种特立独行的风格来进行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表达而放弃台词,我觉得未免太低估他的思想。在一个人迹行将湮灭的时空里(其实也很难再为此定义一个时空,因为这样做已经无意义),在文明已经消失、废墟林立的荒凉景况下,语言是已经失去功能的,就如教育和法律这些组织形态,否则,暴力也不会如此无所畏惧。

  二战和六十年代风波之后,西方的末世情结被反复激起并且体现于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里。然而导演有所保留,未必如一开始所给观众的预期那样激进,并未对暴力和性欲进行强烈的正面渲染。而影片里的人物都具有知识和理性,他们会开飞机和汽车,会用试剂探测水是否被核废料污染,会存储和煎炸食物。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对艺术有强烈的需求,绘画和音乐都在废墟里延续着寿命。大概导演对艺术的拯救功能是倍加重视的。这些人的现代特质,使我觉得他们并不如我想象的,在末日来临前夕,人类要回归最初的原始形态。虽然这时候人类所剩下的就是力量、欲望和艺术。

  在本能冲动之外,温情也被很浓重地画上一笔,这也是为什么老医生会接纳Jolivet扮演的不明身份的年轻人而拒绝Jean Reno(他扮演的似乎是一个残存的军人)的原因。被关在牢里的漂亮女人有很强烈的象征意味,她似乎代表着欲望所在,而且被囚困许久(好像除了压制也是为了保护她)。导演有意隐去她的面容,只表现她曼妙的身材和纤细的手臂。值得寻味的是,老医生在墙上画了一副裸体女图,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让年轻人自己解决性欲之用。无论如何,老医生对人的本能是持有相当谨慎的保留态度的。在最后,年轻人竟然回到故地去解放被奴役的侏儒和另一个女人(两个女人都显得很白痴,几乎是婴孩般的)。看来影片又被赋予了导演对正义和人类文明的希望,但这并不是我所期盼的结局,尽管那样显得温和和正义一些,因此我只能给它四星。

  导演并没有激烈到彻底去除戏剧性,相反很重视故事的发展和表现,结构很清楚,中后段围绕年轻人、老医生和军人一温一烈两个势力及其攻守也做了很多对比和铺展。整个影片的运行还是很理性化且以戏剧性吸引人的。当然,观者肯定忘不了那样荒芜的气氛以及天上掉下的鱼。

  再来说一说当前的besson,我们都知道他现在着力于商业电影的开发和制作,并有很多的商业计划将要开展。直到某天看到他的访谈,才知道他的另一种想法。据其说法是要生产电影生物链,以商业得来的资金投放于年轻导演的新作品中,只是不知道他这个奶妈前途怎样。就这一点而言,他显然和我们国家转型中和已经转型的导演是不一样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