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再不带男朋友回来,你就别回家过年了!”
♪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主播 ruru&春宴 朗读音频
“打电话也不接,天天喊忙,年底再不带男朋友回来,你就别回家过年了!”老妈不客气地在微信里说道。
一手拿着还没来得及吃的早餐,一手拿着手机,老妈的催婚力度让阿呆感觉肩上的包包越来越重。
阿呆,毕业六年,到年底整满28岁,整个学生时代,父母都严防死守着不让她谈恋爱,甚至上了大学,仍然教导她要专心学业。然而到如今,情况翻天巨变,几乎是每天电话、微信轮番催婚,实在让她焦虑不已。
毕业这几年里,她不是没有谈过恋爱,不是好的看不上她,就是差的她看不上。不咸不淡地谈了几次之后,看清楚问题所在的阿呆,只想等自己更加优秀后,再找个合适的人谈一场真正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而不是像被人赶鸭子上架一样随便找个人凑合一辈子。
这样一来,她不急,倒是把家里都急疯了。阿呆有点郁闷地看着妈妈的信息,想着那点连自己都养不活可怜的工资,一个人过着都觉得无比吃力的日子,实在没有勇气一步到位,走进鸡毛遍地的婚姻生活里折磨自己。
对于像阿呆这样家境一般,学历一般,工作一般的小姑娘来说,在这个不敢病、也死不起的时代里,婚姻就像是商场橱窗里的奢侈品,只可远观,不敢近玩。
小雅的爷爷生重病了,爸爸打电话来说,爷爷最大的心愿,就是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亲眼看到小雅有一个好的归宿。
小雅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小雅几乎是爷爷一手带大的。祖孙俩感情特别深。
小雅接听着爸爸的电话,心里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立刻就能回到爷爷身边去。可是爷爷最后的心愿怎么办?上个月才分手的感情,不可能再死皮赖脸地求复合吧?
挂断电话后,她心神不宁地上着班,也不知怎么搞的,最近的文案总是被领导批得狗血淋头的,手头的工作还没做完,领导新的工作计划已经共享到邮箱里,前所未有的疲惫感瞬间袭来,想到爷爷躺在病床上的样子,她的眼泪止不住的流得了下来……
阿C跑来和我吐槽:
“姐,我感觉快被我妈逼成神经病了。”
“老实说,碰到了合适的,哪个女人不想有个依靠?但是碰不到,你能让我有什么办法,身边结婚的朋友幸福的有,不幸福的也有,单身状态虽然比不上那些幸福的,但是至少也没什么糟心事,刚刚我妈又打电话催我。我实在忍不住就跟她顶嘴了“结婚了又怎么样?难道像你和我爸一样,跟仇人似的过一辈子,三句话说不到就吵,这种日子还不如单身呢!”
“你知道我妈妈是怎么回答我的吗?”
“我妈说:“过日子的哪有不吵吵闹闹的?到老了终归是个伴!不结婚,年轻时候你觉得没什么,等你老了,身边的朋友都成家了,我跟你爸肯定走在你前头,到时候就你一人孤独终老,摔了病了都没人管你!”
阿C一边愤愤地说,一边捶大腿翻白眼。
听着阿C的吐槽,我有点无言以对。
催婚似乎是我国的“特有国情”,如果你在适龄的时候没对象、没结婚,不仅家中父母长辈要急你所急,不太相干的三姑六婆张三李四也都会不约而同地组成人肉复读机,毫不见外地提醒你的终身大事。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中国人通常一辈子都是在“赶梯度”。比如说:
18岁要上大学,
22岁要毕业,
24岁要谈恋爱,
然后26岁要结婚,
30岁以前要生孩子,
以此类推。
每一个小社会都对这种梯度的进度有不同的期望,但是可能快可能慢。往往来说,中国人都很恐惧在这个梯度上变慢了,或者没有赶上趟。
而这些没有赶上趟的人,便成了身边众多亲友“重点关心”的对象。
我们从小就在父母的观念教育下长大,为何长大之后却与父母渐行渐远?
一、时代不同。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多数是70、60甚至50后,他们那个时代,才是真真儿的“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包办婚姻的占比远远超过自由恋爱,结婚生子,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才是拥有“完整人生”的标配。
再看我们当下的时代,恋爱的自由度无限延展,“丁克一族”“不婚主义”“单身贵族”“追求真爱”“不合适的感情不将就”……相比于结婚生子,现代的女性更注重于“生活不再是眼前的苟且,而是诗与远方”,财富上的独立与充实带给她们的生活安全感要比男人靠谱得多。
二、生活环境。如今被催婚的多数是,在一线城市奋斗的白领和漂在海外的“海龟”,而很多人的父母是没有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的,更不会跟我们处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下,也不会融入我们的社交圈。
所以,你的忙、累、压力大、失眠,甚至脱发,都是他们没法感同身受的,而你有时略带不耐烦的情绪,更会加重他们的不理解跟委屈。
三、观念不同。我们的父母现多数已经是,退休或半退休状态的“广场舞主力军”了;他们的生活除了柴米油盐,就是张家长李家短,他们对自己也不再有什么期待,唯一的期待可能就是你。
实际上来说,他们的生活其实已经与这个每天都在变的社会脱轨了,只是我们还在融入其中。
就像上文提到的咱们中国人特有的“赶梯度”,每个父母都有攀比心,他们陪伴着你走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后,眼看就要迈向“终身大事”这一步是时,别人家的孩子都稳妥向前,而你却怎么都不配合了。
对于“止于不前”的这一步,于父母而言,你是在嬉戏自己的人生;于你而言,父母是在操控你的人生。
所以,当我们在真正面对亲友的催婚时,体会到压力,感到心烦,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当我们静下心来,去意识到这三点差异时,你就会理解,所有的催促和逼迫,都源自于他们最本真的关心。
这种情感可能很粗糙,可能很笨拙,甚至让你有些不可理喻,但这至少是他们目前还能给到你唯一一件用了大半辈子时间总结下来的,关于家庭的经验。
所以,在面对“催婚”这场与父母的对弈,我们可以试着从积极的角度来回应他们的催促,比如:
坦然地告诉父母,你明白他们的心意,但是他们目前的催促有些过于密集了,近期你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的压力都蛮大的,你实在有些承受不住了。等状态调整过来之后,你自己会多留意下身边的合适人选,如果实在没有,到了需要相亲的境地也一定会跟他们讲,让他们来帮你筛选把关。
“我知道你们是在关心我,但我现在也是个大人了,更害怕的是,你们把大部分精力、时间都花在我身上,事事替我操劳,让我感觉到自己很无能。”当他们听到他们的关心会让你不舒服或是不自信时,绝大部分父母都会对自己的言行有所改变,这样就会把你们的交流变成良性互动。
面对催婚,要坦然地向周围关心自己的人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们需要知道你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不要随意敷衍,否则他们会不断按照自己的模式来表达。如果你真的暂时不想找对象,可以直接告诉他们:
“我很爱你们,也很尊敬你们,但我不是诚心与你们作对不想结婚,我只是不想现在结婚,你们可以再给我一些时间吗?”
互动话题
父母今年有对你催婚吗?你又是如何回应的?本文由遇见张小娴®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
▌策划编辑:杨帅
▌作者:潘小潘,婚恋情感专栏作者,奋斗在心理学路上的自由撰稿人,我不做你灵魂的摆渡人,只想当你爱情的理疗师。微信公众号:婚姻摆渡人(ID: sipushisan)。
▌主播:ruru、春宴(饰母/女)。ruru,“遇见张小娴”签约主播,湖南电台潇湘之声主持人,主张打造“有声的文字,优质的文化”;春宴,电视台主持人,辞职逐梦,不舍文艺,孜孜前行。
▌注: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图片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如果喜欢就转发到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