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放生的那些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放生的那些事

2022-04-22 03:34:53 作者:无离 来源:静心写人生 阅读:载入中…

放生的那些事

  点击上方蓝字静心写人生,添加关注 

  更多精彩故事等你来读 

  1.

  老贾夫妇是某个免费景区的湖区管理员,工作环境也算不错,两个闺女都已经出嫁,老两口也不缺钱花,这份工作也算是他俩的业余爱好了吧,每天朝九晚五倒也自在。

  不过最近老俩高兴不起来了,每天都愁眉苦脸的,原因有点让人沮丧。

  据老贾讲,最近隔三差五的就有人过来放生,一放就是七八十斤的,什么都有,王八和鱼这些是常见的,还有一些蛤蟆,水蛇,和没见过的龟类。

  刚开始老贾夫妇还挺开心的,每天都能捞十来条大鲤鱼,他说这些鲤鱼一般都是人工饲养的,没在野外生存过,放水里只在岸边游,见人还不怕,拿个带两米长杆子的渔网,一捞一个准,这下可把老两口开心坏了,天天吃鱼,吃不完就送人,当时见到放生的别提多开心了。

  可好景不长,陆陆续续的有游客反应在湖边草丛有蛇出现,如果不注意踩到了还会咬人,特别是小孩子,如果一个人去草丛玩很容易被吓到。搞的人心惶惶,还经常被人投诉。老俩为了不被投诉,经常拿着夹子去湖边找蛇,但是水蛇并不经常上岸,能抓到它们全靠运气。

  无奈之下,老贾只好在湖边多添加了几个警示牌,让游客远离湖边,小心水蛇,然后一边继续抓蛇。

  水蛇的事情还没处理好,湖里的鱼也纷纷闹起了情绪,因为不适应环境,鱼陆陆续续地翻了白肚皮,漂在水面上,散发出出一阵阵的恶臭。

  这下可急坏了老两口,岸边的死鱼还好说,拿个长网还能捞的起,可看着湖中心的大片死鱼,老俩束手无策了。

  如果放任不管,势必会影响环境卫生,没办法老俩只有上报上司,最后上面给租了一条小船,陆陆续续地打捞了五六天,湖面才恢复到以前的平静。

  现在老俩看到有人放生就会恨的牙痒痒。

  老贾常嘟囔,放生放生,不知道他们放的哪门子生,我看是害生还差不多。

  2.

  记得去年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了关于放生的一些事情。

  他说:“我最近一直在放生,为什么运气变得越来越差了?”

  他当时一问这个问题,我也觉得蛮好奇的,放生不是做善事嘛,做善事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啊。

  于是,好奇心驱使之下我便问他:“平时你都是怎么放生的?”

  接下来通过他的描述,我了解到,他一般都是直接去鱼市买些鱼龟之类的,放生到本地的一个大水库里面。

  他还说,前几次都是花二三百块钱买来放生,后来运气不增反降,自己心里就想着可能是诚意不够,所以最近几次放生都是放一两千的,可谁知道运气会变得越来越差了。搞的他不知道接下来是放还是不放。

  我就继续问他,那你放生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去放生?

  他告诉我,他放生的目的只是为了得福报,使运气变得好一些,生意做的大一些,别的没想过。

  听到这里我心里大概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近几年如日中天的放生热潮,没错,是放生热潮,一件事参与的人多了,很难不成为一阵热潮。

  如同滚雪球一样,到后期随着雪球的不断扩大,外围的杂质也会越滚越多,其中不乏一些盲目跟风的人。

  那天关于放生的事情,我们聊了很多。

  第一个放生的人一定不知道放生会后有福报降身,也一定没想放生以后要得到多少好处。

  真正的善念别无所图。

  放生放的是慈悲心,是平等心。众生都有灵性,在它走投无路的时候,你救了它一命,它自然就心存感激。久而久之,积少成多,众生的感恩就会变成人们所谓的福报了。

  所谓放生的得福报,大概是人们看到经常行善的人,大多日子都过得顺风顺水,脸上永远充满着笑容,经常有好事降临。

  其实放生又何尝不是一种心态?天欲善而恶不善,善事做多了先不说天会不会喜欢你,最起码心态是平和的,生活都波澜不惊,不会有什么大起大落,大喜大悲。

  其实做善事随缘就好,把放生融入到生活中,就和平时去菜市场买菜一样平常,看到了觉得它不应该死,就救下来放生,这就是慈悲心。

  后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再见到这个朋友,他告诉我,现在他很少去那个大水库里面放生了,原因是那个水库里面经常有人放生,而当地的村民经常是他们前脚走,后脚就下网捞,导致每次放生都是给村民们开荤。

  所以他现在放生都是随心去放的,不图放生会带给自己财运,只是平时看到了快死的动物就去买下来,然后去放了。

  我问他有什么改变没有?

  他告诉我比以前快乐了,现在每天都很开心,烦心事少了。

  是呀,舍得舍得,无所图的舍,才会有无限的得。

  现在放生的人越来越多了,更有甚者,放的不是生,而是钱,好多人都觉得花的钱越多就越好。

  可是他们忘记了放生的初衷,是帮助那些走投无路的动物找一条生路。

  放生,是好事也是坏事,任何一种事情,一旦人们开始盲目的做起来,就一定会会破坏原来的生态。

  迷信,迷信,最怕的就是迷迷糊糊的去相信一件事。

  不懂其中缘由只会越做越糟糕。

  3.

  放生的本意,原是培养仁义、慈悲之心。

  然而,现实中很多放生行为往往不尽如人意。

  比如在花鸟市场上,就有有大量鸟贩子专门将捕捉的鸟类卖给喜好放生的爱心人士,而放生人士的大量购买,最终会和鸟贩子之间形成一条血色产业链,即捕捉——贩卖——放生——再捕捉。

  猎捕行为被催化。

  鸟类在粘网和运输过程中,有大量的死亡,1只放生鸟背后可能是多个尸体。

  放生文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了,只不过那时的人明显聪明的多。

  原文是: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邯郸的人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会将斑鸠进献简子,而简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善心,就厚赏进献的人,然后再将斑鸠放了。简子的门客就问简子为什么要这样做,简子告诉门客,是为了让民众看到自己的美德。门客就告诉简子,如果民众知道您喜欢放生,他们为了迎合你,就会去大量的捕捉斑鸠,而在捕捉的过程中会死去很多,如果您真心的想要救它们,不如禁止民众捕捉斑鸠。捉了再放,您对斑鸠的仁慈还不足以抵偿民众捕捉斑鸠造成的伤害,简子听了以后便采纳了门客的建议。

  是呀,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这种现象,那些高价从鸟贩子手里,大量收购野生动物的放生人士,却还不明白。

  行善易行,心善难行。物极必反,有些所谓的“行善”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4.

  我曾见过一个居士,每个月都会放生五六次,她不光自己放生,还会筹集善款,帮别人积功德,大概意思就是,你如果想放生,但又没时间,就可以把钱给她,让她替你放生,然后再把功德回向给你。

  她放生最多的是麻雀,我见过一次,一放就是一千到两千只,她有固定的购买渠道,每个月都会定期去放生,而卖家也会在每个月的放生日提前将麻雀准备好,供她放生。

  放之前她会念花好长时间把那些出了钱的人名挨个念一遍,估计她是想让麻雀记住他们的功德。

  有时候由于天气炎热,而笼子里面的麻雀太多,碰撞挤压之下会死很多,经常是等她念完了经,已经有三分之一的麻雀受不了炎热而死去。

  她放生完了以后,会将这些死去的麻雀就近掩埋,并再次念经,她每次放生都会拿上一把铁楸,应该是有经验了。

  莲池大师曾经说过:今之放生多重虚文,或将鱼鸟担至寺内,行数十里, 或天气炎热,或数多拥压,半致伤亡,如是放生,直同送死。

  看来这种情况并不是在她一个人身上出现,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每当看到这里我都会感到莫名的心酸,不明白她做善事为什么,非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她自己的善念?

  如果她不放生,那些麻雀就卖不出去,而那些捕捉的人下次自然会少捉一些,但不排除也能卖的出去,下场是被人吃掉。

  我曾经和她讨论过这个问题,劝她合理的放生,无奈她听不进去,后来我和她也就慢慢的疏远了。

  在这个快餐式社会,人们做什么事都想要快一点,就连积德行善也想要走捷径,但这条捷径在我看来并不能通向大路,走向的可能是到死也被自私蒙蔽着双眼的深渊。

  ——完——

  声明:此文是投稿选用,作者原创,本号首发。

  文责作者自负!

  投稿请发邮箱:862553288@qq.com

  文章一旦采用,五天内会有回复,定付稿酬

  若未收到回复,请自行处理或另做它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放生的那些事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