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喂饱8亿人,带领中国天文界领先全球20年,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喂饱8亿人,带领中国天文界领先全球20年,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

2017-10-17 23:31:40 作者:十点君 阅读:载入中…

喂饱8亿人,带领中国天文界领先全球20年,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

 ◆ ◆

文 | 十点君

10月15日,

一个87岁的中国男人又创下了世界新纪录,

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的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经过测产验收,

平均亩产1149.02公斤,

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其实不到一个月前,

这位老人刚刚实现了“海水稻”的新突破。

简单地来说,就是

在盐分浓度3%-8%的海水里也能种粮食了。

它意味着中国数亿亩盐碱地

都有望变成米粮仓,

我国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

实现大规模种植“海水稻”的国家。

可惜的是,

当时这一消息几乎被某明星恋爱的新闻覆盖,

直到人们的八卦心慢慢冷却,

才后知后觉地想起

这个让亿万人吃饱一日三餐的老人。

从照片上看,袁隆平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家,

他常常以农民自居,

生活也确实朴素得和普通的农民没有二样。

他身价千亿,

获得了国家第一个

也是迄今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

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还被提名了诺贝尔和平奖。

身上穿的却是35块一件的衬衫,

还把国家给的豪宅拿来做科研办公室。

其实像袁隆平这样用尽一生的时间和精力,

为人民造福的科学家还有很多,

他们低调、专注地沉浸在自己的事业中,

常常不被身处嘈杂的我们所关注,

但他们的故事永远不应该被忘却……

南仁东:

放弃国外300倍高薪,

带领中国天文界领先全球20年

这个着装如建筑工人、留八字胡带眼镜、

年过七旬还在施工现场上蹿下跳的老人

叫南仁东。

或许不少人尚未听过他的名字,

但随便抛出几个他的标签,

所有人都会瞠目结舌

他曾舍弃高薪回国,

国内一年工资等于国外一天,

他让中国天文事业领先了全球20年,

实现了曾经全世界都不敢去做的梦。

这个梦指的是“天眼”。

90年代的中国,

射电望远镜口径最大也不到30米,

而在“天眼”计划中,

望远镜口径竟达500米!

这和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

“凤凰”计划相比,

扩大类太阳星巡视目标至少5倍!

当时的学界对“天眼”计划提出了各种质疑,

国际同行甚至将其评价为

“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

但南仁东依旧坚定不移

甚至口出“狂”言:“中国为什么不能做?”

这项工程消耗了整整22载光阴,

从黑发辗转到白发,

年过七旬的南仁东依然奋战在工程现场,

无论什么实验他总是

“第一个爬上去的人”。

后来,他成功

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国家。

只是距离“天眼”顺利运行一周年,

只剩几天时,也就是今年的9月15日,

“天眼之父”南仁东因肺癌恶化,

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个伟大的天文筑梦人生前要求:

“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天眼”就是他留给世界的遗产……

李小文:

没有他,中国就跟“瞎”了没两样

你不一定记得“李小文”这个名字,

但如果亮出那张

曾经走红网络的

“中科院布鞋院士”照片时,

你大概会觉得熟悉,又或者被其打动。

照片里,李小文坐在国科大的讲台前,

蓄着胡须,身着黑色外套,

没有穿袜子的脚蹬着一双黑色布鞋,

在简易的桌椅上,低头念着发言稿。

在这个“娱乐至上”年代,

大多数人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布鞋上,

却鲜有人真正了解

这位“布鞋网红”究竟有多厉害。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创建的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

入选了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里程碑系列”。

他的存在,

让中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

因为他,

卫星给地球拍的照片

不再如“马赛克”般模糊,

他揭开了中国眼前蒙着的面纱,

擦亮了这片闪闪发光的土地,

没有他,中国和瞎了没两样。

有人说,

李小文就如《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一样,

貌不惊人,却有着盖世武功;

也有人将他与陶渊明等魏晋名士相提并论

“外表不羁,但有着仙风道骨”,

他不仅在学术上孜孜不倦

亦在对遥感队伍人才的培养上尽职尽力。

他在多家高校

举办了遥感科学的系列讲座及专题讲座,

推动中国在短期内形成了

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遥感机理的

研究和试验研究队伍。

2015年1月10日,

刚进医院不到30小时的李小文

猝然离开了人世。

在离世前,他曾拟下一份“尊严死”遗嘱:

不允许在他身上

使用“插管、呼吸机和心脏电击”

等急救措施,

“不浪费国家资源,

不给别人带来拖累,不让自己遭那么多痛苦

是他理想中离开这个世界最完美的方式。

钱学森:

11名美军战俘换回的科学家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

终于,在62年前的10月份,

被软禁5年的钱学森终于搭上归国的轮船。

为了阻挠这个

“抵得上5个装甲师”的科学家,

美国人威逼利诱轮番上阵。

高薪挽留,钱学森不干;

抄他家,让他下监狱,也不能使他屈服。

钱学森是铁了心要回中国。

为了回家,他想尽各种办法,

最后甚至通过在香烟纸上写求助信,

恳请祖国帮助他回国。

几经辗转,那封信被送到了周总理的面前,

最后,周总理用11名美军战俘为条件,

换回了这个国之重宝。

对于为什么拼尽全力也要回到中国,

钱学森是这样说的: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领悟,

后十几年是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

为了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情,

因为我是中国人。”

回到中国后,

他开始了风风火火的航天导弹事业。

他组建队伍,

带领着众多科学家用氢弹导弹燃爆长空,

将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送入天际,

他著书立作,

他的《星际航行概论》《物理力学讲义》,

为后世提供了巨大的知识理论基础。

钱学森的这一生

国为重,家为轻

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

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当之无愧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汤飞凡:

他曾是中国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人,

让中国提前世界16年消灭了天花

1897年,汤飞凡生于湖南。

那个年代的中国,感染病肆虐,

疟疾、天花、白喉,

一场传染病能夺走几十万人生命

他早早便确立了自己的志向。

 “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

发明一种预防方法,

却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 。”

1937年,抗战爆发,实验室里的他,

再也坐不住了。

隔年,他直接参加淞沪会战,

炮火连天,身高1米6的他却十分镇定:

“我干这个最合适,

因为我目标小,炮火打不中我。”

战事吃紧,艰苦的医疗条件下,

成千上万的将士因伤口感染死去。

汤飞凡带领科研队伍日夜奋战。

从一只受潮的皮鞋的一团绿毛开始,

生产出高于国际标准的青霉素。

1943年,英国权威《自然》杂志,

报道了这个“世界上最让人吃惊”的

青霉素生产车间:

“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台

又旧又漏、每天用完后都要修理的锅炉;

回收的设备是一只破木船,

放在湖里进行透析;胃霉用完了,

用从自己养的猪的胃里提取……

但汤博士的工厂保持了高水平,

他的马厩和动物房都非常清洁……”

这是中国第一批临床级青霉素,

拯救千千万万将士,

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原察哈尔省鼠疫流行,

汤飞凡组织人员,仅用两个月时间,

制造出900余万毫升菌苗,

拯救了无数险些被鼠疫夺走生命的国人。

1961年,用他的这种方法,

中国成功消灭了天花病毒,

比世界整整提早了16年!

新中国成立后,

57岁的汤飞凡立志消灭沙眼。

他不惜以身试药,

将沙眼病毒种进自己的眼睛,

其后的40多天,坚持不做治疗,

只为收集可靠的临床资料,

最后,他分离出了

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TE8

世界上称它“汤氏病毒”。

1970年,国际上将沙眼病毒和

其他几种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

汤飞凡被称为“衣原体之父”。

1961年,汤飞凡以惨烈的方式,

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世界,

2003年,SARS肆虐,一位老人哽咽着说,

汤飞凡若在,何至于此?

研制疫苗,哪用三年?

他的成就和贡献才渐渐再次被世人了解。

惟愿我们多多珍视这些

伟大的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

因为他们,

人类的疾病得到治疗,痛苦得以减少!

 我们得以看到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作者-

十点君。本文为十点读书原创,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回复“晚安”,十点君送你一张晚安心语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十点读书投稿须知】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