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婆媳之间,谁说了算?
小玲在群里吐槽奇葩的婆婆:电灯舍不得开,每次她和老公回家开了客厅大灯,去到房间后,婆婆马上就关掉,只留一个节能灯,整个客厅都昏昏暗暗的;
马桶上那个按水的都用胶纸缠住,狭窄的洗手间摆满了桶,装着洗菜水,洗衣服的水,弄得洗手间常年都是湿漉漉的,去一趟厕所出来,一路上都是脏兮兮的脚印;
买菜都是吃完晚饭去超市抢打折的菜,一抢就是一麻袋的白菜,萝卜,最少吃十天半个月。
对于婆婆这种发扬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神,小玲的态度是三不,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老太太可以有自己生活方式和要求,只要不灌输她去传承就好。结个婚又不是卖身,在最好的年华里不能按照自己想法去美,去买,去浪,那也太憋屈了。
由于不越界,不强求,婆媳间虽互看不习惯,但没有撕破脸,相处还算是融洽,但这样的美好时代在孩子出生后彻底毁灭了。
首先,婆婆坚决不喂奶粉,理由不是母乳营养全面,而是奶粉贵;其次不给孩子用尿不湿,理由还是很贵,用尿布可以重复使用,她们那个年代都是这样,还不是一个个养得白白胖胖的。
舍不得奶粉很好办,买一箱回来跟她说,三个月吃不完就浪费了,她自然就会按时按量的喂;可是不用尿不湿,弄得整个房子都是孩子的尿骚味,她还反驳谁家有娃不都这样。
为此婆媳争吵了几次,一开始小玲老公出面调解还有效果,慢慢的,婆婆觉得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什么都听媳妇的,整天唉声叹气,还对着公公遗像抹眼泪;
小玲也渐渐的觉得老公是妈宝,明明知道婆婆思想封建,育儿经不科学,他还是盲目的顺从,最无法接受的是他居然说:“我小时候都是这样喂养的,一样高大帅气聪明。”
现在孩子快两岁了,在奶奶的溺爱下,在家一分钟都离不开电视,就连睡觉都要听着电视声音,否则就会哇哇大哭;出门一步不走路,必须要人抱着或者背着;喜欢的东西必须买,否则就倒在地上打滚不起来。
小玲并不是是非不分,她也清楚婆婆对孩子是全心全意的,但这样溺爱下去,孩子就毁了。她老公还是教育从业者,心里比她更清楚不能这么惯着孩子,可老太太从不听,依旧按照自己方法把孙子当皇帝一样养着。
小玲想请个保姆回家,她老公怎么都不同意,理由是请了保姆回来,他妈妈就一定会闹着回老家。老家村里,左邻右舍都把新房子修在了马路边,村后面方圆两里路的旧房子全是空的,哪敢放心老太太一人回去。
不得不说,坐月子,带孩子,才是真正考验婆媳关系的,彼此都觉得自己有一肚子的委屈,婆婆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全心全意的带孙子,最后却得到儿媳妇一声感谢,简直是吃力不讨好;
媳妇又有冤无处诉,自己是亲妈,居然不能按照自己方式去养育孩子,将来孩子长大了,没规矩没教养,别人骂的都是孩子父母,而不是奶奶。
绝大部分的婆媳冲突,矛盾,都是从养育孩子开始的,婆婆坚持要用自己的经验养,毕竟她是过来人;媳妇却坚持要照书养,相信科学是跟着时代在进步的。
离婚,这是小玲想到的唯一解决方法。
“你知道我别无选择,但还是要把难题抛给我,如果这是你想要的答案,我只能成全。”小玲老公抱住头痛哭,他真的不明白都是为了爱而相聚成为一家人,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相处。
老公的选择,小玲早就猜到,也在情理当中,她选择的男人绝不会为了妻儿抛弃老娘,这也是当初爱上他的优点之最。
从孩子呱呱落地到现在,这个男人其实是最累的,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马不停蹄的带娃洗尿布不说,还要哄着两个女人,哪一个都不能得罪,都要照顾情绪,安抚。
小玲比谁都清楚,老公一直都在维护她,和她一体共进退,可,婆婆已经六十岁了,不是六岁,她的行为习惯,思想早就根深蒂固,想要彻底扭转改变,简直是白日做梦。
“等我租好房子,再找机会带我妈走,先让她再多陪陪孙子吧。”
老公太了解她了,向来做事干净利落,绝不会拿离婚这种事来作为打胜仗的筹码,就算现在他同意送走老妈回老家,也挽救不了婚姻。
“她永远都是孩子的奶奶,我不会阻止你带着孩子去见她。”
真的要离婚了,才明白婆媳关系失衡,绝对不是一方的失败,而是三方的失败,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婆婆的思想倔强古板,对儿媳妇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但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让儿子离婚,更何况是孙子还给了别人,和要了她的老命有什么区别。
“我以后都听你的,你说怎样就怎样,我只负责给孙子煮饭,洗衣服,绝不干预你们教育他。”婆婆差点给小玲跪下。
知子莫如母,她虽人老眼花,但并不糊涂,儿子有多爱妻子,爱孩子,她会不清楚吗?
离婚,对于小玲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必须请人帮忙带孩子,现在毒保姆那么多,哪敢放心啊,比起虐待的恐慌,宁愿让孩子被溺爱,那简直是太幸福了。
小玲从未想过用这样的方式去逼迫婆婆妥协,也没有想过把离婚当成挽救家庭的筹码,可她却这么做了。毕竟婚姻不是儿戏,离婚更不是丢一件衣服那么简单,更何况还有一个共同的孩子,是自己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来的,应该让他拥有爸爸和妈妈完整的爱,一个其乐融融幸福的家。
真没有那么多老人争抢着非要二十四小时带孩子的,此后,只要小玲和老公下班回到家,婆婆就把孩子和家务都交给他们,自己跟着隔壁的大妈一起去学跳广场舞,生活充实而精彩,钻牛角尖的地方自然就少了,家庭氛围明显好了。
国庆节,小区老家活动中心有一个旅游活动,小玲的婆婆也报名参加了,来回一个星期,这就意味着整个假期夫妻俩都要带孩子。只有真的亲自带了孩子,才能体会到这份差事的不易,比上班幸苦一千倍,在小区下面玩了半天,整个人都累得散架,出去玩的激情也无影无踪了。
带着孩子去旅行,真的就是换个地方带娃,那还不如就在家里自在,省下钱去多去几次按摩院。
不只是孩子天天子念着“奶奶”,他们夫妻俩也开始怀念婆婆在家的日子,虽然偶尔会有不和谐的音符,互看不顺眼,挑刺,但总体上一家人相互需要,依赖,其实已经是很幸福的了。
假期结束后,婆媳关系明显有了好转,婆婆会主动找小玲帮忙在网上买跳舞的道具,小玲会手把手教婆婆上淘宝,让她自己挑选喜欢的东西。
讨好婆婆的秘诀就是,嘴甜,送礼物,封红包,婆婆心情好了,才会好的情绪传递给家人,全家才会快乐和幸福。
前几天,孩子的两个姑姑过来看婆婆,一大家子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商量着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究竟是公立的好还是私立的好?
“小玲是孩子的妈妈,她最有发言权,她说上哪里,我就在哪里接送孩子。”婆婆说这话时,真心实意全写在了脸上,承认了小玲才是这个家的女主人。
“还是就上小区侧面那家吧,接送方便,又不用过马路。”小玲很爽快的回答了,既没有迎合,也没有委屈。
彼此尊重,婆媳关系才会和谐,那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自然也就更亲密无间了。
嫁人首先是挑选男人,不是选婆婆,所以好婆婆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碰到了堪称行大运。
万一遇到了奇葩怪异的婆婆,怎么办?离婚,风险太大,因为,换老公就是换婆婆,谁能保证下一个婆婆会更好呢。
还有,一般来说,只有需要婆婆时才会有刺可挑,不需要谁去操那个闲心,既然还需要婆婆搭把手,那就忍忍吧,哪有人能把所有好处都占尽的。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否需要婆婆帮忙,都改变了祖孙关系,他们之间的亲密度足可以滋养到孩子,让其更快乐的成长。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玉米婶
俩男孩的全职妈妈。
坚持原创,主要写婚姻感悟和家庭育儿心得
微信公号:玉米婶(ID:zuohaozijixia)
余生多指教
更多婚姻育儿好文,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