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曹操三请诸葛亮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曹操三请诸葛亮

2017-02-19 作者:越岷 来源:越岷投稿 阅读:载入中…

 曹操三请诸葛亮

  曹操三请诸葛亮

  “三顾茅庐”是个妇孺皆知的三国典故。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着力刻画的刘备“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成就帝业的故事,是作者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加以艺术构思而创作。尽管,后人对历史上是否真正存在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而“三顾茅庐”尚有分歧,学术界各有说法,但以大多数人看来,此事可信度极高。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深入人心,几乎家喻户晓。可是在此之前,曹操三请诸葛亮的事,却很少人知道或记起。

  相传,曹操屯兵许州时,派曹洪带十万人马第一次打新野,结果吃了败仗。他很恼火,挥剑要杀曹洪。这时,有个叫程煜的谋士出来讲情,说:“新野的败仗不怪曹将军,只恨刘备有个能掐会算的徐庶当军师。要是丞相信得过,我愿举荐一个能人,处处比徐庶都高一招,这个人就是水镜先生的高徒诸葛亮,也是我的师兄,现在卧龙岗隐居。”

  曹操早听说过诸葛亮有超群之才,眼下程煜又为他举荐,就决定请诸葛亮来当谋士。第二天,他领着程煜、曹洪等一伙人马,带上金银财宝、绫绢绸缎,上了路。他们赶到卧龙岗已是晌午,人困马乏,就来到路边的茶馆里歇脚。曹操吩咐曹洪先去茅庵,请诸葛亮到茶馆来叙谈。过了一会儿,曹洪回到茶馆,对曹操说:“先生不在家,听书童说,他到山上歇晌去了。我在山腰吆喝了半天,也没人应声。”程煜忙说:“我师兄最爱在静处读书,不许外人打扰。莫非将军莽撞无礼,师兄不肯出见?”曹操一听,臭骂了曹洪一顿,又派程煜去请诸葛亮。

  又过一会儿,程煜皱着眉头也回到茶馆。他恼火地说:“我好不容易在野云庵找到师兄,说明来意,哪晓得他不理不睬,拂袖而回,锁上柴门,拒不见我。真是太傲慢了!”曹操心想:你诸葛亮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凭啥摆这么大的架子?在师弟面前也这等傲慢! 看来我得亲自出马了。

  曹操一行来到茅庵门前,只见柴门大开,诸葛亮正在草堂读书。等曹操进屋,诸葛亮一没起身让座,二没磕头下拜。这时候,曹操是心里有火不敢发,还强装笑脸上前问:“请问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先生?”诸葛亮头也不抬,随口应道:“不敢不敢!我是个山村野夫。听说丞相远道而来,专门在这儿静候。”说罢把书中一合,望着曹操。

  曹操仔细一看,这诸葛亮果真是气度不凡哪!就赶紧使个眼色,叫人把礼品抬上,说:“早就听说先生足智多谋,专程登门相请,为我统一大业卖力。”诸葛亮一听,哈哈大笑,说:“丞相花这么大的本钱来买一个普通山民,不怕失了你的面子吗?我实在不敢受这一请!说罢又连连摇头大笑。曹操本来就疑心多端,见诸葛亮又是摇头,又是大笑,分明是当着手下的人取笑自己,心里真不是味儿:“我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亲自来请他。”曹操本想发顿火,出出气,又怕传出去世人笑话,只好吱唔说:“看来先生也有为难之处,那就不必勉强了!”说罢灰溜溜地走了。

  这事传到民间,变成了人们的歇后语:“曹操请孔明——没诚心”。有人又附会了一句:“程煜荐诸葛——不识相”,都是指的这件事。

  知道了过曹操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小编认为,身为一代枭雄的曹操之所以在诸葛亮面前吃了瘪、扫了兴,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曹操自身的因素不能够被诸葛亮接受。

  我们知道,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竞争的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生死大搏斗。古有云,“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国的创立者,不可能不知道人才对他们创业和守业的极端重要。他们在争夺人才中争天下,在争夺天下中争人才。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国的纵横捭阖,既是一场军事力量较量,更是一场人才争夺大战。“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我们且不理会曹操三请诸葛亮一事的真伪,只想就事论事分析,故事的内涵与意义。在故事里,曹操虽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但他在实践中如何把握政策、怎样采用策略,切实善待人才方面却存在着做得不够好之处。我们不难看出,曹操确实有“爱才之心”,通过程煜举荐、自己观察,发现诸葛亮具有超人的水平能力之后,马上前往探望邀请,就是明证。不过,在三请诸葛亮的过程里,却犯下了几个不该有的错误:比如“吩咐曹洪先去茅庵,请诸葛亮到茶馆来叙谈”,显然诚意不够、诚心不足;再“派程煜去请诸葛亮”,依旧是放不下丞相身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肯礼贤下士;到了第三请,曹操虽亲自看望诸葛亮,却仍属心不甘情不愿与诸葛亮掏心窝交朋友心理状态,保持距离,企图以厚礼收买、以利益诱惑等方式拉拢孔明加盟效力,于是诸葛亮在没有看到应有的厚待、尊重、敬爱的情况下,只能以不愿出山、不肯帮扶而使曹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wwW.wenzhangba.Com

  二是诸葛亮的打算与曹操的期盼相距甚远。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无疑是位最光彩夺目和充满传奇的人物。他从躬耕南阳的一介平民,跃身成为刘备的军师、蜀国的丞相,其华丽转身虽然与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睿智的政治才能有很大关系,但就成功者创业选择角度来看,他跟对了人,选对了老板,是极为重要的先决条件。

  在诸葛亮出山之际,正是三国战乱、群雄逐鹿之时,他有许多机会把握、有许多机遇面临。若以大小划分,起码有三个大老板可供选择,一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个是盘踞江东颇有口碑的孙权,最后一个是被曹操撵得东躲西藏的中山靖王之后刘备。

  按说,曹操的实力最强,不仅雄厚无比的优势,更具重才惜才的实际。跟随曹操打江山成功把握大、效果好,诸葛亮为何不愿意选择曹操呢?理由有三:一则孤高自负的曹操不一定看得上他这个无名无分的乡野村夫。二则曹操身边的奇人异士甚多,去了不一定受到重用。三则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且嫉妒心很强的人,跟了他不一定有好果子吃。

  而刘备此时此刻尽管实力最弱小,连自己的地盘也没有,靠借居在刘表处安身,处境十分艰难,随时都有可能被虎视眈眈的另外2家吞并。诸葛亮毅然决然加以选择,确实有其高明之处,他的理由有四:首先,刘老板“根红苗正”,乃中山靖王之后,汉室皇叔,上承天意,下顺民意,光这一点就比名不正、言不顺的曹老板强。其次,刘老板重情重义,礼贤下士,德馨远播,有一颗怀柔之心,这样的老板跟着放心。再次,刘老板的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等虎将,却没有一个运筹帷幄、能担当大任的谋臣,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四,越是不起眼的企业,越是能张显出自己的能力,也越是能得到老板的器重。思来想去,左右权衡,最后诸葛亮将目标锁定在刘备的身上。事实证明,诸葛亮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是极为明智的,也是特别成功的。

  曹操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未见史料记载,仅凭民间传说,未必可信。我们今天之所以采用传说的故事来分析问题,并非是给一代枭雄曹操做什么人生总结。而是想就事论事讨论人才观的认识理解把握问题。事实上,依据历史记载,曹操不失是位深谙用人之道的明君。曾有人为他总结的用人特点:“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人才竞争,已是新时代在全球范围内最根本最激烈的竞争。我们透过回顾和分析曹操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应当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进步。因为,人才问题,既是一个关系前途目标又关乎现实发展的大课题。孰好孰坏,孰是孰非,关系重大,意义非凡。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 曹操三请诸葛亮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