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若贫乏会怎样 |婵琴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心若贫乏会怎样 |婵琴

2018-03-14 12:15:07 作者:婵琴 阅读:载入中…

心若贫乏会怎样 |婵琴

  手机上跳出一则社会新闻大意丈夫月薪6000,每月只拿500生活费,其余上交给妻子。十年后,发现家里存款只有4500,于是两人开始闹上法庭离婚

  与此类似案例:妻子责怪丈夫不照顾儿子,丈夫贬低妻子教育孩子方式问题。两个人长期为一件事情发生矛盾分歧为此家庭弥漫着不信任感与不安全感,也就逐渐失去了温馨与爱。最后不欢而散

  表面上看,夫妻只是因为现实生活,引发分裂,实际上映衬了各自内心的贫乏。

  所谓的贫乏,就是人有意或无意地将眼光放在当下的那一件事情上,并习惯去争辩、计较、攻击、耗大部分精力时间,但不具备解决它的意识与心力。

  它的本质,就是一种逃避、过度的争辩、不自知的自我强调、缺乏担当的行为,也是精神匮乏的显现。简单点说,就是不具备挑起生活实质性的重担永远都处于拧不清的状态,相互纠葛、贬低、讨伐,不知不觉成为了生活麻烦的制造者,而非解决和突破者。

  这样的人,看到的永远或许只是相对扁平单一世界;很容易将生活过得要么一地鸡毛,要么鸡飞狗跳;同时也很难找到生活的重点

  他们只会考虑那一刻自身的感受与所失,而忽略了事情的解决,还有更为平和、高超的善待方式。所以,会用粗暴、直接的方式,将自己投入各种是非对错中,僵持不前、包容全无,也不自觉的把自己陷入一些不必要的“琐事”中,让日子过成了战争政治般,充满怨恨与计谋。

  这样的相处模式,也极其容易暴露自身内在的缺失:习惯索取,不懂得付出;在患得患失中,处理人、事关系,以封闭与极端的方式。

  比如,有的人,即便金钱物质充裕,但始终习惯享受外界的给予,而自身从来都不曾想过,是否给过他人、外界些什么?

  另一类,因为年轻经历了物质和金钱的匮乏,在年老之后,突然变得富有,但心性始终贫乏,依旧时常在外面靠捡废品度日(我向来觉得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但若物质、财富得到满足后,应该寻求一种精神生活),并将废品堆积在高档的公寓,偶尔看到公共阳台有尚好的物质,就顺手牵羊拿回家。

  还有一类,你帮他解决了一件事,妥当安排好了一切。对方却说:“你还要帮我购置一些这,给予一些那……”总之,你必须要满足我一切想要的条件。因为你的条件好过我,我理应接受你的赐予。

  最后一类,明明手中接到了一个非常重要、大的案子,对方不是想着快速、高效的将案子做好,而总是想着,如何从这个案子中,找到关键的人,谋取一些小恩小惠小福利。谁知,这种贫乏的心性被领导发现,案子重新换人做,而自身还不明所以。

  此类人,属于典型的丢了西瓜芝麻因小失大,找不到事情的重点、拧不清问题的关键,习惯打着心里那点小算盘,还洋洋自得

  你看,心若贫乏,人如同变相的乞讨者,总是处于被索取的位置,将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各种“琐事”中。这里的“琐事”并不是说做饭、洗完、清理垃圾、照顾孩子……诸如此类的日常家事。相反,一个人若专注做事情,以上种种,就是重要的事情。

  此“琐事”是指一些不必要浪费纠缠,不懂得将时间和精力更好的利用,做更有价值意义的事。

  心若贫乏的最大特征,就是永远不懂得感激珍惜现在已经的,只想着不断索取,“我还要没有的,或者要更好的……”想要和欲望也属于心性的一种,人没有修炼到一定的境界(如自然般,遵循规律、随顺度日;如植物一样安静存活,没有不切实际的妄想、躁动的欲望,只是静谧绽放),它就是一种大众的生活观,无可厚非

  问题的关键是,当你想要得到某件东西,而偏离了生活的重点,心性也会变得异常累赘与“琐碎”。

  最后,心若贫乏,不仅容易偏离生活的重点,还时常把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琐碎不堪。比如,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精神生活,他们热衷于将精力和时间,浪费在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言碎语中;又或者把时间和光景消耗于各种娱乐八卦频繁刷手机、开关电视、打探私人生活、围观外人的是非上……总之,他们似乎一生面对的只有外界的人、事,仿佛从来不曾关心自己是谁?在做什么?又做了什么?

  康楚仁波切说,“一颗感觉贫乏的心是永远偏离重点的,贫乏的心态只会让我们更觉得自己有所不足,让我们感觉无力,也让我们无法得到权利和受人尊敬。我们会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所以我们也就很难被爱。我们一方面想要得到一切,但同时又觉得不配得到一切,这便产生了各种迷惑及不安全感。”

  而,迷惑与不安感,又会使我们陷入新一轮焦躁的纠葛、纷争、计较、讨伐、需索、无以满足的生活状态里。仿佛于轮回中兜兜转转,受尽苦楚,永无止息。

  —END—

  赞赏二维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