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伊斯兰国”简论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伊斯兰国”简论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20 11:16: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伊斯兰国”简论经典读后感10篇

  《“伊斯兰国”简论》是一本由[美]查尔斯•利斯特(Charles R. Lister)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斯兰国”简论》读后感(一):带你了解“伊斯兰国”

  《“伊斯兰国”简论》这本书是由全球顶尖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查尔斯·利斯特用几个章节的内容深入剖析了“伊斯兰国”和它的诸多前身,简单又直观,全面介绍“伊斯兰国”的来龙去脉并深入分析了其主要力量和未来目标,并从近期和长远角度分析了如何应对这个正在增长的新威胁。

  《纽约时报》畅销书《塔利班》作者、著名记者艾哈迈德·拉希德在序言中说道,《“伊斯兰国”简论》一书,非常有助于人们认识“伊斯兰国”以及阿拉伯世界近期发生的种种事件。利斯特的研究表明,“伊斯兰国”并不是阿拉伯世界一次短期的脱轨失常,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根源要了解“伊斯兰国”现象及应对之法。《“伊斯兰国”简论》是系统介绍和论述“伊斯兰国”的首批学术著作之一。在如今,信息尚且不是很丰富的前提下,这本书对于读者更好的认识“伊斯兰国”的所欲所求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解答读者的疑惑,更好的了解“伊斯兰国”的世界。

  《“伊斯兰国”简论》读后感(二):这不是一篇讨伐“伊斯兰国”的檄文

  这不是一篇讨伐“伊斯兰国”的檄文,书中既没有对该组织的种种恶行进行情绪化的激烈抨击,也没有尖刻指责导致其坐大的外部责任,而是以平铺直叙的手法和必要资料罗列客观介绍了“伊斯兰国”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长远目标、理论依据、行为特点、资金来源与社会治理方式,以大量有据可查的事实,冷静客观地揭示了该组织的邪恶本质,指出了打击“伊斯兰国”应注意的事项,体现了布鲁金斯学会出版物一贯的沉稳、凝练、信息量饱满的学术风格。

  艾哈迈德•拉希德为本书所作的前言,也多有点睛之笔。这位研究塔利班问题的世界顶级专家和本书作者都婉言指出了阿拉伯国家在“伊斯兰国”问题上统一认识和协同作战的必要、逊尼派和什叶派修补裂痕共同打击“伊斯兰国”的必要,以及阿拉伯领袖在现代条件下引导“温和解释伊斯兰教义”的必要,这同埃及总统塞西最近一再发出的“掌握话语权”号召是吻合的。毫无疑问,这是避免更多的年轻人被极端意识形态操控和减少“伊斯兰国”后继势力的关键途径。

  本书中译本问世,距原书成稿已近一年。在这一年里,“伊斯兰国”犯下了更多震撼世界的反人类罪行,也承受了更多的军事打击,扩张势头已被遏制。与此同时,叙利亚战乱恶果还在持续向周边蔓延,上百万难民涌入欧洲,对欧洲的社会稳定和欧盟体系的延续构成严重威胁。2015 年 9 月底,俄罗斯强势出兵叙利亚,进一步重创了“伊斯兰国”和其他极端武装。俄罗斯的果断出手,启动了相关各方的军事和政治协调,饱受摧残的雅兹迪人和其他库尔德武装在美国和伊拉克政府军支援下发起了反攻,一场围歼“伊斯兰国”的国际战争已经打响,“伊斯兰国”控制区事实上已被腰斩。但是,反“伊斯兰国”阵营也遭受了野蛮报复,俄罗斯客机高空解体,巴黎遭受了史无前例的连环恐怖袭击,混杂在难民中的大量“伊斯兰国”成员和欧洲本土滋生的伊斯兰极端分子还会发动更多的恐怖袭击,欧洲的好日子已难以为继。

  所有这些,并非与我们无关。毕竟,至少有几百名来自中国的极端分子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为“伊斯兰国”而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国际反“伊斯兰国”的联合行动,既是尽国际义务,也是为我国人民的安全铲除后患。

  国际社会同“伊斯兰国”及其同类的较量,还处在初始阶段,还需要付出艰难的长期的综合努力,才能消除其威胁。至于本书提到的不尽合理的中东版图,特别是《赛克斯—皮克协定》带来的不稳定边界,以及库尔德人的窘境,则需要当地人民、当事国家和国际社会通过稳健的政治协商实现最终解决。

  查尔斯•利斯特的这本小书是系统介绍和论述“伊斯兰国”的首批学术著作之一,另一篇很有影响的论述是美国《大西洋月刊》2015 年 3 月号发表的格雷米•伍德(Graeme Wood)所著《ISIS 到底要什么》(What ISIS Really Wants?)。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境内外力量联合打击“伊斯兰国”进程的深入,“伊斯兰国”控制区的局势还会发生更多变化,还会有更多关于“伊斯兰国”现象的论著问世,包括查尔斯•利斯特即将完成的新作《叙利亚圣战:基地组织、伊斯兰国和一场叛乱的演变》(The Syrian Jihad: Al-Qaeda, the Islamic State and the Evolution of an Insurgency )。

  但不管今后有多少关于“伊斯兰国”的著作问世,利斯特这本开山之作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希望看到更多的好书,希望听到更多来自中东的好消息。

  国内中东问题专家 殷罡

  《“伊斯兰国”简论》读后感(三):有感而发

  全书的篇幅不大,主要包括了三部分。在第一部分里,利斯特博士重点地介绍了“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的兴起、流变及其高层领导的崛起。第二部分介绍的是“伊斯兰国”复杂的税收机器,以及军事战略、治理模式等方面的种种做法,试图解答“伊斯兰国”如何从地区恐怖主义组织发展为暴虐的跨国官僚机器的问题。最后一个部分则指出了一条打败“伊斯兰国”、消除极端主义、建立中东地区包容性伊斯兰教的行动路线。

  读毕全书,就个人而言,本书虽比较通俗易读,但也能够向读者说清楚“伊斯兰国”的来龙去脉及其现状。本书非常有助于人们认识“伊斯兰国”的实质及阿拉伯世界近期发生的种种事件。中东地区乃至全世界之稳定局面,可能遭遇的最大威胁便是“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ISIS,即后来宣布成立的“伊斯兰国”)的无情征战,及其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作者利用大量新闻、访谈和报告等事例来说明,“伊斯兰国”拥有丰富鼓动人心的技术和手段,在动员全球穆斯林青年方面也取得了同样“骄人的成就”。世人眼里的“伊斯兰国”,多半也是因为其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宣教之战和残忍的恐怖行动,但事实上在其吸引全球无数青年的社交媒体和视频宣传背后,是一个“伊斯兰国家”的雏形,而非仅仅是一个类似“基地”组织一样的恐怖组织。

  另外,利斯特通过归纳一系列历史事实后指出,“伊斯兰国”绝对不是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一次短期的脱轨失常,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根源。其滥觞可回溯到美军入侵伊拉克之前,回溯到塔利班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发展阶段。因而,他认为,一切对抗“伊斯兰国”的策略必须要考虑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社会政治条件,“伊斯兰国”正是借助这些外部条件来进一步推进自身发展的。这些观点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最后,本书依旧有白璧微瑕的地方,即它是以美国外交思想及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譬如在对叙利亚局势的态度上,本书持有的便是典型的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态度,即支持阿萨德下台。在阅读当中,对于这些意识形态需持相当谨慎的态度。总的来说,本书仍然是国内对“伊斯兰国”研究的开山之作,相当值得一读。

  《“伊斯兰国”简论》读后感(四):鸡肋

  内容上,若时常关注相关新闻,那么对ISIS的了解认识不会比这本小书少。一本没什么内容的总结报告,6万字,做成简装书普及版还可以夸你两句科普大众,大陆市场定价35元做成精装32开我只能说中信出版社你要不要这么黑,卖噱头也挑点有看头的好吧。

  ——————————我是猴年的分割线——————————

  《“伊斯兰国”简论》读后感(五):沙特:ISIS崛起的意识形态根源

  沙特境内伊斯兰主义者为圣战提供意识形态和资金支持。ISIS宣扬的理论只是比沙特更激进一些,作为后来者在同一意识形态阵营内需要挑战沙特领导权,方才对抗沙特。沙特王室一直是ISIS和基地组织袭击目标,也因此西方容忍沙特这个ISIS崛起的意识形态根源。错误的伊拉克战争和叙利亚内战的偏差只是ISIS崛起的外部条件和现实机遇。

  arack Obama留给美国的一个重要外交成果,是不顾沙特的激烈反对,坚决和伊朗达成核协议。但是,与最大什叶派国家结盟,而疏远广大逊尼派盟友不现实。无法保证伊朗温和派真正掌权,伊朗当前仍支持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破坏邻国稳定,人权组织会发现民主的伊朗比沙特有更多的极刑。潮泓@谷歌+参考吉迪恩•拉赫曼《西方为何调整对沙特政策》。

  《“伊斯兰国”简论》读后感(六):评《伊斯兰国简论》

  评《伊斯兰国简论》

  对于一个不常关于军事频道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对于“伊斯兰国”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作者——查尔斯利斯特,是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多哈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曾任伦敦HIS简氏公司(IHS Jane’s)恐怖主义与叛乱中心中东与北非地区主任。他对“伊斯兰国”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等有详细而专业的理解。本书是讨伐“伊斯兰国”的,但是却没有笔锋尖锐的带有个人观点与情绪的进行批斗,而是把资料与观点罗列与读者面前,从其各个方面公正而客观的解读这“伊斯兰国”。

  不曾对其详细了解的读者,很容易被作者观点太过鲜明而带着跑偏,然而这本书没有,作者没有将自身的情绪强加与读者,他的冷静而客观,观点与笔触理智而内敛,让读者有思考的自由空间。书本从“伊斯兰国”行为特点,资金来源等方面描写出这个组织,罗列出了大量可查的事实来佐证这组织的本质是邪恶的。最后还对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提出了观点与建议。

  我们中国人向来以和为贵,然而想要阻止便要了解其本质,知其源头。我们年轻的一代,大部分时间埋头于书本之中,对世界关注甚少,然而很多事情,虽然看似遥远,但是我们却不能置身事外,就如本书所说的“伊斯兰国”。本书虽然是对这个组织本质的揭露,却并没有一味的贬低,甚至对其优点与长处也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作为国内第一本解读“伊斯兰国”的书籍,这本书意义很大,并且值得一读。

  《“伊斯兰国”简论》读后感(七):贫穷比善良更有动力!

  看完了《伊斯兰国简论》 得到以下启发:

  1.贫穷比善良更有动力——群众生存的需求是该组织壮大的基础,他们开出的工资太高啦;

  2.制造敌人,壮大自己——经过与苏联和美国的对抗,该组织早期的成员有着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并借鉴中国的人民游击战,通过制造宗教和社会混乱,在权力真空地带迅速发展;

  3.基因的延续——早期基地组织是该组织的孵化的基础,一直能迅速成长;

  4.情报与社交媒体的集大成者——花大价钱购买情报,获取主动,同时运营着比其他恐怖组织都高级的社交账号,用来制作舆论和招募士兵;

  5.像管理一个民族国家一样服务『占领区』——提供社会福利、提升自己设置的政府的效率、压低生活成本等,笼络人心;

  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早期通过勒索抢占,实现了财政的自给自足,还走私石油,征收保护费(税收)等。

  《“伊斯兰国”简论》读后感(八):《“伊斯兰国”简论》:伊拉克之战没有结束

  《“伊斯兰国”简论》:伊拉克之战没有结束

  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伊斯兰国”简论》拿在手里,实在算得上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撇除掉序言及注释,正文也就在四万字左右,这样的字数,实在也称不上算是一本书,只能是一本杂志中也不算太长的一篇专稿。而且其内容也不算太新,估计它的基本内容,已经在各个时间段的诸如《参考信息》、《环球时报》中曾经被译载过,不过,它的好处是能够系统性地介绍了“伊斯兰国”的出现过程,而在书中的介绍中,我们都可以鲜明地看到一个书的作者显然不愿意加以正视的问题,就是“伊斯兰国”与伊拉克之战有着密切关联,就是在书中,也不得不白纸黑字地指出“‘伊拉克伊斯兰国’变得越来越‘伊拉克’了”(P44)。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我们今天也依然印象深刻。书中对这一事件的用词是“2003年3月美国进军伊拉克”,“进军”一词,好像是一次和平的拉练,那场战争实际上所经过的战前的调兵遣将、远程轰炸所揭开的序幕以及地面部队的批亢捣虚经由电视媒体的纪实性报道,使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现代化军力的耀武扬威的炫耀,而之后曾经不可一世的萨达姆被像束茧自缚的肥大的蚕蛹从地下洞里掏出来,也使我们约略得到了伊拉克之战可以没有疑义地划上了休止符的最终答案了。

  然而这场战争是否真的终结?可能答案是否定的。

  书中在追溯“伊斯兰国”的发展史时,是从1999年,基地组织的成员扎卡维开始说起的。这是用人物串起历史事件,就像汉朝的历史,一般情况下会从张良收买恐怖分子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而展开那尺幅千里的宏大进程。

  但是书中对扎卡维的来历交待不详,其实,扎尔维的发迹,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人暗中支持反政府武装对抗由前苏联扶植的阿富汗政府有关。可以说,扎卡维与本拉登一样,都曾经受到过美国的暗中支持。美国人武装扎卡维,以对抗苏联人。后来苏联人放弃了阿富汗,当年美国人支持的武装分子反过来成了美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对手。这一切,让我们不由得感叹“风水轮流转”的铁律无情。

  扎卡维后来加入“基地”组织,移师伊拉克北部,作为一个武装团体,最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无政府状态,而美军在2013年入侵伊拉克,正好打碎了伊拉克的坛坛罐罐,整个国家群龙无首,这样的状态,成为一个势力最理想的发展土壤。

  在中国人的理念中,“战争”是下下策,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一场战争在启动之后,往往无法停止下它的铁蹄,战争的惯性冲动,会持续地向前碾压下去,导致玉石俱焚。我们中国人对此有深刻体验。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导致中国处于失控状态,一直到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中国,已经是1928年,中间拉踞式的战争碾压,竟然达到十七年。而中国的真正的国家统一与完整,还是1949年的事,如此累计起来,战火与烽烟在一个王朝崩溃后竟然延续长达38年。

  伊拉克的旧政权倒了,时为2003年,这个国家要恢复到和平环境,需要多少年?至2016年已经达13年了,有没有停止的迹象?没有。在伊拉克的旧有国土上,重新诞生了一个“伊斯兰国”。

  书中写道:扎卡维在破罐子一地的伊拉克土地上如鱼得水,发展迅速,2006年,扎卡维与其他五个团体合并形成“圣战舒拉会议”,之后于10月份,宣布“伊拉克伊斯兰国”成立。头目是巴格达迪。

  从书中的叙述来看,从扎卡维到“伊斯兰国”的首脑巴格达迪之间过渡得有一些突兀。不知为什么,书中为什么没有从巴格达迪成为“伊斯兰国”头目展开它对真相的追根溯源。实际上,巴格达迪在美国侵入伊拉克时,还不名一文,仅仅是一名伊斯兰教学者。而今天他成为一个武装力量的首脑,那么,他如何实现了从一名学者到武装力量头目身份的嬗变,组建一个引人瞩目的“伊斯兰国”?书中不得其详。

  接下来,书中主要叙述了 “伊斯兰国”的成长与发展。书中强调,“ 对‘伊拉克伊斯兰国’来说,2011年至2013年是至关重要的三年,它在这三年完成了巨大的演变和成长”(P47),而这个成长的导火线,无疑是书中提到的“阿拉伯之春”(45页写到“2011年初,‘阿拉伯之春’进行得如火如荼”)。

  可见, “伊斯兰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地区性的动荡与混乱,所以书中多次提到 “伊斯兰国”有意触发地区性动荡,以谋求发展的空间。而这种动荡的始作俑者,恰恰是西方的某些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 “伊斯兰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在某种程度上遥相呼应,都乐意看到一个地区的混乱与动荡,如果这个地区相对稳定,那么,就加强对那个地区的军事渗透,挑起地区性的冲突与矛盾,“阿拉伯之春”曾经一度时期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中东地区逐次传播,但那份汹涌暴涨的政治热情还没有完全消退,国家就已经国将不国,四分五裂了。经受过“阿拉伯之春”春风吹拂的国家,没有一个能享受到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无一不是山河破碎,人民流离。最为滑稽的是,“阿拉伯之春”引发的难民寒潮,以西方国家未曾料及的方式,席卷整个欧洲大陆,令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苦不堪言,此时回头来看看,政治的“蝴蝶效应”在恶搞别人的时候,是否会想到有一天那份效应会把自己也拖入漩涡呢?

  这种动机,究竟是对谁有利? “伊斯兰国”的壮大,恰恰让我们看到了与西方国家主观愿望相违背的另一种极端的可能。所以,在学界一直有一种观点,恰恰是某些强权国家,制造与纵容了 “伊斯兰国”的应运而生。

  伊拉克动荡,创造了“伊斯兰国”,叙利亚内战,壮大了 “伊斯兰国”,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模式是,西方国家在前面开打,后方交给 “伊斯兰国”,从而形成了一种地区性的奇怪的政治新版图。

  书中字里行间,都告诉我们, “伊斯兰国”的背后有前伊拉克政府的影子。

  这意味着什么?显然的事实是,萨达姆的党徒,组成了 “伊斯兰国”的骨干。看看书中附录的 “伊斯兰国”高层领导,我们可以看出, “伊斯兰国”的主要核心领导,基本都是当初在美军的攻势前不堪一击的伊拉克军事官员。如伊拉克地区副手图尔克马尼,是伊拉克陆军前中校,伊拉克特种部队前军官。叙利亚地区副手安巴里,是前伊拉克军队少将。

  而伊拉克的高官对 “伊斯兰国”也是抱着双手礼赞的态度,如“曾在萨达姆统治时期担任伊拉克副总统的杜里依然在2014年7月13日公布的录音声明中,对基地组织和 ‘伊斯兰国’的骑士英雄发挥的带头作用大加赞美。”(P66) “伊斯兰国”也有意安排前伊拉克陆军复兴党将军担任攻下的城邦的总督。书中认为“‘伊斯兰国’对这种关系的维持足以使其撼动局势,其影响力远远超出它这种规模的组织能力所及。(P67)”作者没有说出的话是,“伊斯兰国”的组织机构,实际上移植了萨达姆政权的党徒与官员,这些当初被美军打散的官员与军事人员,并没有作鸟兽散,而是重新集结在“伊斯兰国”的号召之下,展开他们的权益与话语表达。

  书中的另一个耐人寻味之处,是在多处转述“伊斯兰国”的政治诉求时,并没有一味地贬低“伊斯兰国”,而是对其的优点与长处也进行了肯定。其中最关键的长处是“伊斯兰国”具有实用的社会治理模式。作者认为这种“模式在动荡环境中出人意料地成功。(P58)。 “‘伊斯兰国’的运作方式像管控严格的官僚机构一样”(P68),“表现得像一个国家,从而寻求对领土的控制和统治,维持履行诸多‘部委’责任——军事、民事、政治和财政职责——的部长内阁(P70)”,“伊斯兰国”攻占领土之后就立即着手建立法律与秩序,也花费大量财政资源提供社会服务,甚至补贴主要商品价格,开设民用公共汽车且往往免费提供服务,可以看出无论是军事管理方式、财政增收手段、社会管理模式以及传播战略等方面,都能维持其组织有效运转。而这种运转,最终产生的是对民众的吸引力。正如书中引用的一位受访者所说的话:“人绝望了,难免要去支持极端主义。”(P76)所以,“伊斯兰国”最可怕的是,“伊斯兰国”竟然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书中认为“民众对可行而稳定的逊尼派统治的普遍愿望,为‘伊斯兰国’提供了有待填补的真空。”(P76)“‘伊斯兰国’为平民提供了民族国家体制所提供的大部分东西,而且监督力度更强。”(P77)此刻,我们要反思的是,西方打着希望之名灌输给这些国家的所谓美好愿景,最终为何都变成了“绝望”呢?而这种“绝望”不得不导致中东的土地上,人们自行去寻找能够拯救自己的“希望”,而这种“希望”,正如书中所说,寄托在了“极端主义”身上。作者的逻辑线可谓非常明晰,也值得我们深入地反思。

  书中最后一段,作者提出了对付“伊斯兰国”的措施,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提议时的软弱无力与言不由衷,这关键原因是作者没有正视“伊斯兰国”产生的真正原因,看不到西方的武力之源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才释放出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而在作者的陈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伊拉克萨达姆时代的军事力量与管理模式,正日益移植到“伊斯兰国”这种新型的势力机构中,其中不排除包含着政治仇恨与宗教潜因,它让我们看到伊拉克战争并没有结束,并且转换了一个旗帜之后,又在这块碾压来碾压去的不幸土地上重复上演。“始作俑者谁?”这才是我们需要反思与检讨的。

  说起“伊斯兰国”的来龙去脉,其实是说来话长的。这本书,如果从伊斯兰教的更纵深的角度,来界定““伊斯兰国”的定位的话,可能有助于我们在更广阔的层面上看清地区动荡的诸多之因。毕竟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框架,可以让我们大致看到“伊斯兰国”的来踪去影,尤其是对“伊斯兰国”的管理体制与政治诉求多有细致的介绍,剥开了这一势力不仅仅是用一句“恐怖组织”能够代替的较为较近真实的内核,不然无法说明它所具有的民众向心力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本急就章的书的意义所在吧。

  《“伊斯兰国”简论》读后感(九):伊斯兰国:全球化时代的罪与罚

  我们常说小布什在“9·11”事件后发动的“反恐战争”是一场不均衡战争,即看不见的敌人。那么“伊斯兰国”的崛起可以说真正意义上使“反恐战争”在对象、实力上对等起来。因为“伊斯兰国”在其控制区域内的贸易、安全保护、媒体宣传可谓相当高效,尤其与常言的“失败国家”比起来。而针对“伊斯兰国”的打击缺少效率,无疑与当地复杂的战略博弈、民族与宗教等问题相互交织密切相关。“伊斯兰国”成为美俄战略博弈的工具是不争的事实:俄罗斯扶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美国则扶持叙利亚反政府武装——且双方对派遣地面武装都讳莫如深,所以美俄如果得不到和解,“伊斯兰国”问题的解决可谓遥遥无期——而美俄和解又涉及到“北约东扩”与反导系统在东欧的部署。在宗教上,“伊斯兰国”是逊尼派为主导的,那么沙特与伊朗是否可以联合起来又是问题关键;在民族上,“伊斯兰国”一直盘踞于库尔德人控制的地区,阿拉伯人、波斯人、库尔德人,甚至土耳其人之间互有合作、互有攻伐——我们常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是在这里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伊斯兰国”正是利用当地地缘政治、宗教、民族等问题上的错综复杂求得生存与发展。

  作者说“伊斯兰国”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叙利亚、伊拉克国内政局的稳定,我是极其赞同的,只是一堆乱麻,又令人无从下手。基于民族、宗教的恐怖主义往往与其民族、宗教在全球化时代,尤其是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下自身尊严与价值的缺失密切相关;所以回到“原教旨”寻求曾经的辉煌。个体加入恐怖主义,一是赚钱(工资确实很高),二是个体价值在社会中的缺失吧,即所谓的“边缘人”。不可否认的是,恐怖主义是全球化时代的副产品,传媒技术的发达更是加剧了恐慌的扩散。

  没有逻辑,只是已有知识储备的复述,对于“伊斯兰国”,作为陌生人的我们如何认识?说远,其实也不远;昆明暴恐案即是试图偷渡边境加入“伊斯兰国”被阻后的爆发。

  以下是写于2014年8月9日的随笔,《从那些“烂摊子”说起》,那时,“伊斯兰国”兴起不久,没想到,已两年多;那时也还没有看到“伊斯兰国”的国家形态。

  从那些“烂摊子”说起

  昨天,即8月8日,美国开始对伊拉克北部发动空袭,对极端宗教势力实施定点清除。虽然只是无人机,地面部队并未进入,但是未来却充满变数——伊拉克面临一分为三的灾难。此次,美国的对手不是伊拉克政府军,而是极端宗教势力;这无疑是一场不均衡对抗,看不清未来。ISIS——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自6月10日建国以来横扫伊拉克大部,抵近首都巴格达。作为极端宗教势力,ISIS的武装程度相当惊人,是政府军难以抵抗的。美国在2011年正式从伊拉克撤军后,伊局势风云变幻,充满动荡。从世俗的、现实的、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观察,极端宗教统治和专制独裁统治一样应该被根除,只是不应该干涉他国内政——这是一种困境——不管是怎样的利益考量,对萨达姆和塔利班的毁灭性打击在道义及人权上来说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至于最后结果的偏差,不是因为目的的根本性错误,而在于利益的分配!

  《“伊斯兰国”简论》读后感(十):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当你看到至少有几百名来自中国的极端分子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为“伊斯兰国”效忠时,你不会只是个旁观者坐视不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与国际社会联合起来一起铲除这颗“毒瘤”。本书是目前为止最具权威的论述“伊斯兰国”的前身、兴起与演变发展等历程,并客观分析了如何应对该组织的有效办法。

  第一章的开篇就讲到了“伊斯兰国”的基本追求“存续与发展”。从他的前身领袖出狱后策划的袭击活动到联手各地的组织,在美国领导的首轮空袭揭开了这场冲突序幕,当然该组织活动也不是一蹴而就,在经历了统治不善而后又重新崛起。

  显而易见,“伊斯兰国”做着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看似严密的组织与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他们是逆潮流而动,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公敌,他们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因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他们总有一天要灭亡的!

  文/巧克力糖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