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律力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自律力的读后感10篇

2018-05-11 20: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律力的读后感10篇

  《自律力》是一本由[美]马歇尔•古德史密斯 (Marshall Goldsmith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律力》读后感(一):自控是不变,自律则是改变

  我是在参加一个Coaching的培训之后接触到这本书的。Trainner告诉我这是世界第一高管教练书籍。诱发了我的好奇心作为500强高管,哪一个不是有强大内心和自律能力?那么Marshall能coach的是什么呢?

  自控是不变,自律则是改变。6个问题激励你找到需要改变的方面。诱因矩阵,帮你认识环境力量。本书虽然叙述平淡,但很多问题一旦思考都是深入骨髓。做更好的自己,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不论在工作家庭社交都算是一本好的教练书。

  教练不是教你知识,而是通过不断的提问反馈能帮助你认识到自己最需要,最想要的改变。因为改变一个人非常的难,只有内心的改变才能促进行动。作为一个领导者,作为一个家长,我觉得教练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当然,最受益的是自己:书名就说到了:创建持久行为习惯,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回报,因为最好的回报就是我成为了更好的我自己.

  《自律力》读后感(二):我们怎样才能成为那个我们想成为的人

  这本《自律力》是我今年读到的第一本想打十星的书(五星实在不够)!内容实在是太精彩了,是本典型地一遍读不过瘾,至少读两遍以上,值得一直放在书架上,过段时间翻翻的那类书。

  这本书的原书的英文名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英语太烂,实在是不知道,但很显然,翻译成中文《自律力》之后,就真的是大大的吃亏,颇有山寨《自控力》之嫌。但其实,两者内容大不相同,前者较后者讨论的问题要深入很多,可操作性也强很多。甚至可以说,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前者较后者水平高太多。

  在开始之前,先介绍一下作者。其实这位作者的书我并没有少读过,比如《管理中的魔鬼细节》就曾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他的名字叫马歇尔·古德史密斯(我记得以前也有翻做戈德史密斯的),他被称为全球高级领导者教练领域的先驱与权威,《福布斯》将他排名在“五位最受尊敬执行教练”里,同时,他还被美国管理协会评为“80年来对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50位最伟大的思考者和商业领导者”,《华尔街日报》的“十大高级管理教育家”。 在美国《人力资源杂志的评选中,他当选为“世界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师”。《经济学人》的"商业新纪元最可靠咨询师"之一。《快速公司》杂志则称他为卓越的高级管理教练。以及"Fast Company"的特邀专栏作家。他也是全球少数几位曾经为超过70名大型跨国公司CEO及其管理团队提供培训与咨询的专家之一。

  介绍完作者,我们来介绍介绍这本书。

  1、这本书为什么叫《自律力》?

  作者在书中其实有夫子自道,他说“自控是不变,自律则是改变。”所谓的自控力,就是指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习惯、行为等的能力。但在马歇尔看来,只是做到自我控制是远远不够的,那只不过是我们有效抑制了一些东西,可以消除和有效管制一些不良因素,但是,远远达不到改变和创造程度。马歇尔认为,我们不仅要自己管控好自己,更要改变和创造更好的自己。

  我们周围的时间在变,我们也在随之而变。“大多数人都会嘲笑一家从不修订菜谱的酒店,但我们不会这样责备或嘲笑自己。”我们沾沾自喜与自己有自控力的时候,得到的不仅仅是好习惯,其实同时也愚蠢地延长了某些消极的习惯,这不仅伤害到别人,也伤害到自己。在马歇尔看来,这是“以一种极度危险方式生活僵化”。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是因为控制住了自己的某些方面而沾沾自喜,应挖掘和发现促使我们产生行为习惯的“诱因”,“完成从自控到自律的飞跃”从不变走向转变,从而真正接近理想的自己。

  2、为什么我们能看到问题却总是改变不了自己?

  马歇尔做了三十多年的高管教练,他始终致力于帮助成功领导者推进积极而持久的“行为习惯改变计划”。他发现,大部分的人都很珍惜提升机会,都意识到行为习惯的改变会帮助自己成为更加高效的领导者、合伙人,或是家庭成员,因而,在他的帮助下,大部分人都取得了成功。马歇尔都是在客户实现了积极改变和取得成功后,才收取报酬的。否则,他分文不收。

  他的客户不仅包括普通职场人,也包括很多世界500强公司的CEO和某些领域的杰出人士,比如世界银行第12任行长金镛(不是哪位在香港写武侠小说的金庸)、波音公司和福特汽车的前CEO艾伦、写出著名畅销书清单革命》的作者阿图·葛文德博士等。

  马歇尔在指导训练各种不同层次类型的人士提升改变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我们难以成为理想的自己的真理

  真理1:有意义的行为习惯改变是很难做到的。他认为,开始改变行为习惯很难,坚持改变更难。人都有七情六欲,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改变简直难如登天。其难点表现,主要有三:

  我们不肯承认自己需要改变。这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而是人类天性习惯给自己找借口,否认自己需要改变。

  我们不充实自身惯性的力量。即使有改变的机会,我们也会倾向于什么都不做。我们的问题其实存在很久了,意识到也很久了,但惯性使得我们不能开启改变的原因,并极力阻止我们在舒适区内采取行动。

  我们不知道怎样去改变。马歇尔认为,动机、认识和能力之间是有区别的。有时候,我们不改变是因为我们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时候,我们不改变,则是因为我们有认识和能力,却缺乏动机。

  真理2:没有人能让我们改变,除非我们甘愿改变。改变总是发自内心的。谁也无法诱使或强迫他人改变。一个并非全心全意想要改变的人,永远都不会改变。

  3、学会利用自律利器,自己为自己创造改变环境和条件

  虽然改变很难,但改变显然是需要的。怎么去改变自己呢?马歇尔认为,是环境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习惯,因此,要想真正改变自己,首先要学会自己改变环境。

  怎样改变?

  一是利用反馈环:所谓反馈环,是指,我们在改变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遵循“行动-信息-反应”这样的循环进行的。比如,我们开车超速,会被雷达侦测到并拍照,我们得知被拍照并罚款,于是在开车的过程中就会注意雷达测速仪,不超速。我们要重复利用这种反馈环,来促使自己改进。

  二是利用诱因矩阵:所谓诱因矩阵,是指,一种行为,一般都是一种原因诱发的,这些诱因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可能是可预见的,也可能是意外的;可能激励人,也可能挫退人……这些诱因,可以用一个矩阵来描述。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个矩阵,观察并找到能让我们改进的诱因,从而创造出我们的自律环境。

  《自律力》读后感(三):一切的改变来自于诱因

  从执行力到自控力如今再看自律力,人生就是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前进的。都说发展曲折前进,螺旋式上升,自律力的形成就是这样的。

  关于执行力,自控力的书和讲座很多。如何把两者结合成自律的关键在于trigger就是此书中强调的改变的诱因。

  每个人想改变自己的初衷都不一样,当然也有安于现状的,这个另当别论。所有想改变现状的人最难得就是下决心,并坚持去做一件事。书里面给出了许多坚持做事方法配合事例。但最核心的是诱因,像《盗梦空间》里面那个种子想法一样,有它,才会有后面的果,也是你最终能否坚持直至成功的关键。

  此书不是仅仅举例说明,讲道理,用了跨界的理论来说明,有新意,也有深意。尤其看到“反馈环”和“诱因矩阵”,深得理工科喜欢的字样。原来经管类的图书加上自科的理论,阐述问题更简洁高效了。

  先说“反馈环”,就是控制系统里的闭环反馈。控制理论是就是发现误差,做调整行为,检测结果,根据反馈调整,逐步减少误差到实现稳定运行,达到理想状态。用在人类行为学上同理,反馈环分为:证据关联、推论、行动四个节点,通过反复调整达到可控的状态。书里面主要关注的是环境和行为之间的反馈环,没有扩展应用,略显不足

  再看“诱因矩阵”,和科维的时间管理理论“四象限”法类似,分想要,需要两个轴线,四个维度来讲。右上角激励性和积极诱因相重合就是我们想要的短期满足和需要的长期成就一致的。这一象限的诱因是你要深入挖掘,并积极去实现的。诱因可以有多种,别人嘲笑的眼神,自己的灵光乍现,内心的渴望等等。都可以,一时想不到没关系,只要你觉得现实不满足你的需求,你想改变,就可以找到这颗种子。种下去,开始你的改变。

  52诱因矩阵

  《自律力》读后感(四):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必须学会衡量环境和自身

  之前曾看过一篇《自律力》的书评,记得文章中提及自控与自律并非同一回事儿好奇趋之,便翻阅思之。抛砖引玉一下,书中所指自控是避免不理性的行为,自律是指实现理想的行为。而本书重点不是区别自控与自律,是教会我们如何做到自律。

  纵观本书,离不开两个因素,如果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衡量决定生活的两股力量,即环境和自身,从而实现自律。

  一、为什么我们难以成为理想的自己?

  最强大的诱因便是周遭的环境。

  每每早晚高峰,我开车在路上,都忍不住骂上几句脏话。后来我知道,原来这是一种病,而且很多人都罹患过,它叫路怒症。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并非反社会怪物,仅仅是因为车开不快,汽车一辆挨着一辆,看不到尽头,周围都是粗鲁不耐烦司机,这种临时状态,诱发我们丢弃了温文尔雅风度

  曾经我与闺蜜住在帝都的二环内,附近有一个大型购物商场,我们每到下班最快乐事情,就是逛商场消费

  我们把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往并不是有购物需求,而是因为它给了我们一种快感。当然,也诱发我们买一些既不需要也不想要的东西。虽然我们很清楚这种冲动消费,却无法制止自己的行为,还是每日必逛,每逛必买。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故事----孟母三迁,我们若居住在帝都遥远的八九环外,想必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这样消费。

  这就是无处不在的环境,它无声无息影响着我们。我们以为自己能够与环境和平相处实际上它是在和我们斗争,我们以为自己能够控制环境,实际上它却在控制我们。

  你不改变环境,环境就会改变你。

  二、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学会为自己创造自律的环境

  首先,抑制第一冲动,三思而后行

  我与闺蜜合租时,说话很随意,因为我知道她对我很宽容。所以我不必伪装自己,尽情表达自己的冲动,我们经常吵架,冲突不断,然后摔门而去。我们还算是好的,并未因此而老死不相往来,有很多本来很要好朋友,就这样分道扬镳

  我看到微信上有这样的一种描述,小学时我的身边有50个同学,同样初中高中大学及工作单位各有50个同学,累计起来便是300个人,但最终走到一起或者保持联系的,就十几个或者几个人而已。所以因为一些小事儿,而失去了身边的朋友,着实惋惜

  我们要学会抑制住第一冲动,并三思而后行。它能提醒我们所处的环境,可能卷入一些毫无意义的小争论,而我们对付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什么都不要做,深呼吸

  然后,三步预测改造习惯的微环境

  很少有人能像狂热的航海冲浪高尔夫爱好者一样,把坚持每天预测环境当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如此频繁地被环境所蒙蔽,在确认了环境对我们强大作用之后,预测就是一件必须必做之事。

  它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步骤:预备、回避、调整。

  预备,看似友好的环境最值得警惕,如果不对环境做预备,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我特别喜欢当红娘,可多年来从未牵线成功,我认为看似合适的两个人,每次都因不同原因而失败,比如宗教差异等。我曾经的一位同事,一共牵线成三对,均已结婚生子。我很好奇向他取经,他说,介绍时一般都看有没有夫妻相,如果有夫妻相基本都成功。

  我觉得这是其中的一个判断标准,对环境的一种预备,确实好过我乱点鸳鸯谱,不评估周遭环境。

  回避,我们无法接受太多挑战。很多时候面对一个环境的最明智抉择就是回避它。

  如果我们已经戒酒了,就不要去逛酒吧!把自己置身于环境之外。开篇所提到的逛街,如果不想再剁手,就不要居住在方便逛街消费的地方

  调整,某种对话或者言语,在一个环境里是恰当的,在另一个环境里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女同事们在休息室里喜欢谈论家务琐事,也会提及自己的妈妈带孩子云云,那次我们说的正尽兴时,一个同事走进来,我们便戛然而止。因为她的妈妈刚刚去世,如果那时我们还要大谈特谈,那个同事会触景生情伤心至极。

  我们需要做的是每天高度留心身边环境人,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当然,最终的目的是创造。

  行为习惯改变中最迷人的就是创造一个新我,它是如此吸引人,因为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任何人,其中的挑战在于我们需要亲自选择,然后再行动。

  问问自己,我到底是创造自己,还是在浪费机会让外界力量塑造我?

  就如开篇提及的路怒症,我们该如何创造?

  先抑制自己的第一冲动,当你要发怒时,提醒自己处在一个被外界力量所干扰的环境中,如果不想被干扰,请深呼吸,三思而后行。然后创造自己,比如你喜爱阅读或者听书,也许堵车的时候,正是安静学习的好机会,打开还未读完的名著,或者扭开喜马拉雅的按钮,听正在讲述的小说

  在此之前,你还可以做的是,预估你出门的时间是不是刚好早高峰,或者十一旅游高峰期,准备好你可能要面临的环境,可能会促发路怒症的环境。然后做出决定,你可以选择避开这个时段或者骑自行车近郊出行。

  这样你周遭的环境就变得清晰干净得多。

  三、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自身技能长成计划

  我们很难做到自律,除了以上环境因素之外,还有自身的投入度不足,那么如何让投入度轻松翻倍呢?可阅读以下六个逆向投入度问题,每天养成询问自己问题的习惯,结果会完全不同。

  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设定明确目标了?

  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实现自我的目标了?

  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寻求人生意义了?

  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追求快乐

  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了?

  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了?

  我们需要做的是,把你心中关于行为习惯的目标一一写下来,如健康、家庭、人际关系、金钱、智慧等,保证你的每个问题,都以我是否尽最大努力开头。注意:“我是否尽最大努力设定目标”与“我设定目标了吗”是有区别的,请细细品味其中的正面肯定。

  选择用十分制给自己打分,如果某一项的分数低了,就请自我检讨,我们或许无法每次都实现目标,但不应该找借口不去尝试。

  附上书中某案例的图片,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如何使用这六个问题。

  那么,来估测一下吧,接下来的三十天里,90%的人给自己预测的成功率,在平均水平以上。但是现实世界,我们都是高级策划人,低级执行者。所以实际情况很少如此,不出两个星期,就会有一半的人放弃,不再回答这些每日问题的答案,从而放弃整个计划,这就是人性。

  所以,此计划中有个重要的角色,便是教练。是自律计划中至关重要的跟进人,要坚持每天向教练汇报打分情况。可以是任何一个人或者花钱雇佣一个人均可。

  每日问答的益处是,只要去做我们就能变得更好,我们能更快的变好,我们最终会成为自己的教练。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规划,把你的自控力升级为自律力

  规划是一种神奇的方式。当我们加入一个阅读小组时,就给阅读习惯增加了规划,或许还会重塑社交生活,当我们每周日早晨去教堂时,我们就用某种形式的规划控制着生活。

  有了规划,我们就不必再做那么多选择,按计划行动就不会那么快被损耗了。这种规划应该是简单的。

  每次周末都是我与老公懒癌的发作期。每到周末,我们的日子过的浑浑噩噩,早饭后便打开电脑,左手瓜子,右手薯片,躺在床上看电视或浏览手机淘宝,总是等到一天结束之时,才发现自己既没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也没打扫房间。

  有人会说,周末就应该这样过,但我个人经过几次这样的周末之后,发觉自己的身心并未得到放松,头部昏昏沉沉,且内心有种对自己隐隐的愧疚。

  后来,我实在不忍再这样继续下去,便对我们周末的生活做出规划,什么时候打扫房间,什么时间看书写字,什么时候运动,什么时间逛街,什么时间休息等,规划了大致的活动范围和时间。

  试用几次之后,非常奏效,我们周末时间利用的很好,既做到了充分的放松,也利用时间提升了自我,还增进了夫妻感情。

  当然,此处提醒,无论我们想要实现组织目标还是个人目标,必须选择适合具体环境和个人性格的规划。

  小伙伴们也可以结合之前提及的投入度问题,每天为自己设置规划脚本,设计自己的人生,按照规划好的一步一步执行。

  当你坚持按照规划执行下来时,内心的成就感爆棚,一种离自己设计的人生更近一步的感觉,很美妙。

  结语:如果想成为更好的伴侣,或者在工作中成为更好的经理,你不但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还必须得到爱人或同事的某种认同,必须让你周围的每一个人都认识到你在改变,依靠他人,只会让改变的难度呈指数增长。

  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我们必须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不断改变,这里充满了可能吸引和迫使我们偏离轨道的诸多诱因。

  《自律力》读后感(五):改变为什么这么难?

  我不想写这本书的框架,也不想贴这本书的表格。我只是来写下对我非常有用,能够指导我行动的内容。

  对我有用的,是这三个部分:

  难以改变的原因、认知环境与改变环境、积极问题的格式与作用以及六大积极问题。

  第一部分

  改变为什么这么难?

  1.生活惯性与舒适区。

  人们愿意按照固有的、熟悉的方式去生活,而不愿意出舒适区是贪图安逸的天性,没有强烈且清晰的挑战意识无法持续改变。

  2.高估意志,低估诱惑,忽视环境。

  意志力有限且会不断损耗,因此我们无法完成超出我们意志力限度的任务;我们总是试着去抵抗诱惑,测试自己的控制能力,比如在学习间隙告诉自己,我就玩一把王者荣耀,然后就失去自控,甚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有计划都泡汤,一边沉沦一边懊悔;一个房间里摆放着30寸曲面屏、PS4Pro和《怪物猎人世界》,游戏玩家心里难免会受到影响,影响效率。

  3.以特殊情况、特殊日子等为借口,放纵自己

  一旦开了缺口,有一次就会有两次,努力泡汤。

  4.以顿悟和激情为改变的根本,忽视规划

  一句话、一本书、一件事带来的顿悟和激情,无法保证持续改变,只有清晰的规划才能确保改变的进行。

  5.以为改变是一次性行为,一劳永逸

  实际上,永远都会有新问题出现,持续改变才能持续获益。

  6.固化心理与差不多先生

  错误认为现在的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也不愿意改变而丢失这个“真实的”自己。认为人是不可变的,满足于现状,觉得总有比自己差的。但实际上,人是可以成长的,无论智商情商,成为更好的自己是很棒的事情。

  7.以为时间无限,纵容自己拖延

  觉得自己以后再改,反正时间有的事。但就算自己活到80岁,仔细想想,也只有几十年了

  第二部分

  认知环境与改变环境

  1.环境的诱发作用

  环境就像一个永远在释放出诱因的机器,我们不去塑造、控制,就会被它反过来塑造并控制我们。

  2.诱发过程

  环境释放诱因 ☞ 产生冲动 ☞ 留心察觉 ☞ 选择 ☞ 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脑中没有环境诱发行为的概念,就有可能没有察觉的这个过程。

  举例来说,手机屏幕里放着王者荣耀,这是一个环境。当你在准备背单词的时候不小心看到了它,对你产生吸引诱因,你的心中立刻产生了玩王者荣耀的冲动,然后你察觉到了这种冲动,再在背单词和玩王者荣耀之间选择了简单的带来愉悦的王者荣耀,然后就开始打游戏了。学习计划泡汤。

  如何避免这种结果呢?删掉游戏,改变环境,不再有诱因使你做出不同选择。

  3.改变环境

  在做事之前,预测会有哪些问题出现,做出相应准备;跳出有过多挑战的环境,或者将诱惑物排除在环境之外

  第三部分

  积极问题的格式与作用以及六大积极问题

  1.积极问题的格式

  “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做XXX了吗”

  然后在0到10的区间内为自己的努力打分

  2.积极问题的作用

  每天询问自己积极问题,能够强化我们对于目标实现的承诺,在动力不足时诱发努力的动机,打分起到监督努力程度的作用。

  3.六大积极问题

  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设定明确目标了?

  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我的目标了?

  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寻求人生意义了?

  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追求快乐了?

  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了?

  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了?

  懂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本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感谢阅读】

  《自律力》读后感(六):自律力——你是那个理想中完美的自己吗?

  你可以因为一个小细节爱上一个人,也可以因为一句话爱上一本书。而我正是因为“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句话决定翻开《自律力》。

  简单说,这是一本讲述通过改变哪些行为,养成哪些习惯,才能成为理想中完美的自己的书。而事实上,这样一本分析原因,给出具体解决办法的书更像是一本披着励志外壳,罗列详细步骤的工具式书籍。

  “生命中不能缺少的两样东西是读书和运动,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相信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喝过这勺鸡汤。然而对于一个工作后除了阅读各种单位文件,考试题库以外,很少静下来阅读其他书籍的我来说,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每天保证两小时阅读。虽然像每天出门慢跑一小时一样很难坚持,但是所有的习惯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吗,首先确定阅读对我是有益且急需的,然后找寻一切办法督促自己去阅读,要知道一切有好结果的事情都值得我们尽最大努力去实现,而达成这样的心愿恰恰需要我们足够自律。

  比起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书,《自律力》显然更有亲和力,书中列举了很多似曾相识的例子,似乎曾在我们试图自律的路上真实发生过,而又从来没有被重视。正是因为对这些细节的忽视才导致时至今日我们仍然需要借助书籍去寻觅那个叫做自律的能力,让我们期待的一切改变真正发生。

  这本书整体的逻辑很简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

  前言用事件解释这个看起来过于精炼的“自律”两个字,并为每一位读者打一针坚持看下去的强心剂——“如果你认真阅读,预计将发生两件事:第一,你会更加接近理想的自己;第二,你的悔恨感将越来越少”。

  为什么?

  为什么你无数次想要做出改变,然而那些改变却没有发生?为什么我们难以成为理想的自己?很好,所有的问号都与你心中的疑问不谋而合,而这本书给出的答案是“因为我们是高级策划人,却是低级执行者”。直言不讳的说,我们总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嗯,就是你,那个想要从书中找到答案的人,不要不承认啦,成为理想中的自己的首要条件是要看清自己并接受这个并不完美的自己。

  怎么办?

  6个逆向投入度问题,每日问答,每小时问答,找到属于你的规划等等,书中分享了很多实用的方法,解释得很详尽,具体的实施方法也会教给读者,这里不再赘述,如果你真的能够认认真真的按照书上说的去做,我想你会有收获颇多,像作者预计的那样,更加接近理想的自己。

  跟每一位想要阅读这本书的人一样,我也是一个想要改变自己,实现理想、热爱生活的人,通读全书写完这篇书评之后,我想我还会精读一遍,最重要的是制定出属于我的规划。本篇没有详述书中方法,更多的是分享我的读书感受,因为方法论和关键点应该出现在我的读书笔记中不是吗,也或许,我对书评这种文体还缺少认识,在今后的阅读中希望能继续锤炼自己的书评喽。

  最后祝每一个翻开《自律力》的人阅读愉快。

  《自律力》读后感(七):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打开这本书之前,主要是被腰封上那句“创建持久的行为习惯,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给吸引住了。从大事来说,你想要减肥成功,获得理想身材吗?你想要左右逢源获得极好的人际关系吗?你想要事业顺利可以轻易过五关斩六将吗?或者从小事来说,你想要多交几个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知心好友吗?你是否想过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舒服自在?是否想过看见那个让自己心动的人优雅风趣不再紧张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其实,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其实,那些想做的事都是可以完成的。区别,只在于你是否意识到了自己需要改变?

  .

  《自律力》一开始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讲述了一个朋友的故事。在地下室摔倒受伤急切需要去医院妻子儿女却都不在身边的他,在电话里找不到一个可以帮助自己的人。内心一惊,这不就是我以及许许多多乐于工作却疏于交际的人们真实处境吗?所幸的是,最后他还是找到了一位邻居帮助自己开车去了诊所。之后他开始试图在人际关系方面花费心思和时间。令人惊讶的是,不是为了危难时刻多一个帮助自己的朋友,而是为了像那位邻居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为什么晚上睡觉前制订了详细的计划以及明天的早起时间,到了第二天仍旧在床上想着“再睡一会就好”,或是发呆思考一整天的事情忘记昨天的计划?我一直制定了很多计划,希望能就此改变自己。结果换来的却是日复一日的无聊日常,父母对待自己的失望叹气,未来工作和生活更进一步机会的错失,还有越发肥胖的身体。我将这一切都推给懒的错,却在有时候顿悟到是自己的借口杀死了改变的契机和细小光芒的梦想。

  作者马歇尔说很多人很容易陷入自律的误区中,以为知道就能做到,轻易放松,总是和差的人比较以及觉得改变之后就不是真正的自己,这些问题等等我都确实经历过。问题不会绕着人走,我们需要做的是自律自己去跨越,而不是为了那些老问题逃避从而带出新的问题。

  问自己问题也是改变的契机和动力,比如“三年前的愿望你实现了吗?”“你三年前做出了自己的改变吗?”后悔的看了看这些问题,自嘲的笑了笑,发现自己一个都没做到。

  你想早睡早起,却发现电脑里更新了新的视频讯息。

  你想早起锻炼,却看到外面根本没有人起来跑步。

  马歇尔说这都是激发我们做出一系列冲动行为的诱因,只有想办法察觉这些诱因,然后选择有益的行为,才能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与自控不同,自控是防止我们变得更坏。这本《自律力》从现实故事出发,让我们变得更好。明确我们要改正的目标,并从实际出发,充分使用一些小技巧和小提问来改变自己。

  比如:把自己要减肥的事情告诉家人和朋友,这样就在吃零食时而想到自己的承诺放下它。每讲一次脏话或说别人的坏话就投一次钱给存钱罐,作为自我惩罚机制。我们每时每刻都想控制自己的行为,其实这是不可控的。就算知道了很多大道理我们也不一定做得到。在自己想要改变的情况下,适当使用一些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变自己。从而走向和谐友好的未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自律力》读后感(八):自律:从平凡到非凡的能力

  走出办公室,我已精疲力尽,这是我连续三天熬夜写作。

  晚上熬夜对身体不好,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直到昨天下午,头昏昏沉沉,我才意识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

  我觉得自己是时候做一些改变了,为了我的写作梦想,为了养成更持久的习惯。

  我关了手机,早早地睡下了。第二天,五点钟就醒了,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

  拿起《自律力》这本书,几个大字呈现在我眼前:

  本书的目的不是教你如何减肥、戒烟,而是教你如何珍视自己,如何在爱的人面前,改变自己的习惯。

  一、为什么我们难以改变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很清楚怎么去做,我们也暗示自己要努力去做,甚至还把目标写下来让朋友、同事监督。比如,记单词,你想一个月记1000个单词,那你一天要记30来个。但一个月后,你真的把那些单词记得滚瓜烂熟么?

  正如作者马歇尔.古德史密斯所说,“说到就可以做到,发生了概念混淆”。

  其实,改变自己除了自身努力,还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指导。自己走百步,贵人帮一步,可以让你少有许多弯路。

  二、我们该如何改变自己

  艾米丽是书中的主人公,她没有任何成功改变自己的经历,也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她去改变自己。尽管她看了很多书,了解了很多减肥知识,但没有一本书能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跟进她减肥的进度。

  为此,她很苦恼,但她还是勇敢迈出了第一步,给自己定了6项计划。

  1.坚持喝果汁。

  2.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3.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

  4.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

  5.在工作外帮助他人。

  6.学习有关酒的知识。(考证)

  她的目标并不起眼,大多数人都可以在稿纸上写下这样的话。

  但是,她接下来,开始接受积极的观念,聚焦努力程度而非努力结果。

  她用这样的话反问自己“我有没有尽最大努力……”,而不是用“我没有……”

  每项内容为10分,在第三~四周各项得分如下:

  《自律力》读后感(九):拖延症晚期患者如何培养自律力

  大部分读者都很容易迷失到【自控/自律/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心理调控】等主题的工具书中,一看这种书热血沸腾打开笔记本就抄,“这句说得太对了!哎呀妈呀,说的就是我!找找有没有解决建议……有有有!抄下来!!”

  满满十几页笔记,拍张照片发去朋友圈求赞,潜台词“看我多努力进取,赞我!”

  第二天还是懒床,复习计划又拖拉了。

  【本文导航】

  一、增强自律力的两个设计版式

  二、阅读工具书的两种方法——从目录下手,从笔记格式下手

  三、《自律力》7条精华笔记

  ---------------------------------------------------------------------------------------------------------

  一、增强自律力的两个设计版式

  1.版式一:每日问答

  根据《自律力》P116、P126归纳的“每日问答一周情况”,大家可以将横列的日期变成“第N天/第N周/第N月”,评分标准以0最低分(完全没有努力过)、以10最高分(成效斐然,心满意足)。

  每日问答

  《自律力》读后感(十):评论《自律力》

  作者米歇尔·古德史密斯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组织行为学博士。本书揭示出我们难以改变的主要原因——我们身兼高效策划人和低效执行者两个隔着巨大鸿沟的冲突性角色;永远不要忽视环境的巨大影响作用;以积极主动的问卷完成对每日每周每月活动完成情况的测评,并有教练持续即使给予反馈;简单明确的每日五件事这样的规划,不仅增加了成功的几率,还提高了成功的效率;从自控力的生理机制上讲,规划能减少可能的选项,最大限度地减缓自控力的损耗速度;在面对烦躁冗长的议程时,每小时主动问问自己是否尽最大可能投入了;在完善自我的坎坷道路中,要严密警惕“差不多就行”的陷阱——这个“善解人意”的温柔魔鬼会将你的努力、前途、诚信、名誉彻底毁于一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自律力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