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10篇

2018-07-10 05: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10篇

  《X的奇幻之旅》是一本由[美]史蒂夫·斯托加茨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一):数学美在何处

  数学美在何处

  文/静流

  《x的奇幻之旅》的作者斯托加茨是康奈尔大学应用数学系名誉教授大概是因为经常参加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和《纽约时报》的节目吧,所以文章写得并不像教科书正儿八经的,却是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很!让我这个对数学有点小爱,又有点小恨,时不时还有点迷糊的读者,屡屡怀疑我真的认识数学吗?

  好了,闲言碎语不再讲。老老实实的介绍这本书吧!

  本书开章明义,在前言中作者就讲的明白这本书是为“任何想了解数学的美丽趣味的人所设计的。”它“想要告诉这些读者的是:第一,数学到底是什么?第二,为什么了解数学的人会觉得数学如此美丽和迷人。”

  作者为了完成他的宏伟目标,先从最简单数字开始讲起,那个关于企鹅订单形象的告诉了我们数字的本来意义,它原本就是为了方便表达的,为了更好的表述记录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应运而生的。而在讲到加减乘除,交换律的时候,更是从历史演变开始讲起,用那些石子阵图把那些口诀表,定律什么的变成了容易想象生活场景,也就不那么枯燥乏味了!

  当然,这些都是浅显的数学知识,到更进一步的代数、几何也就是进阶到中学的时候,石子阵就不大好用了,不过,这也没有难住作者,他用冷热水灌满浴缸的时间处理应用题,用拼图的办法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用折纸吉尼斯记录来说明函数,用纽约中央火车站回音廊来展示圆锥的魔法,用卫星定位摩天轮上的小女孩方式画出正弦波,用乔丹的投篮动作来讲微积分,那些曾经让我们昏昏欲睡的数学课上内容,却被他讲的栩栩如生

  那些离我们生活很远的被各种精英所把持的高端领域,也慢慢的向我们这些小市民开放了。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我们虽然没有办法解决三体问题,但是还是能解决一下自己的爱情问题,到底要谈多少次恋爱才能遇到自己的真命!对于那些风云一时的轰动事件,我们在看热闹同时,也能明白点别人内行的门道来,长尾分析、贝叶斯定理、群论、拓扑等等,那些高端前沿的,犹如魔幻般的遥远存在,活生生的变成了现实主义

  曾经看过本叫《测量世界》的书,书中讲的是数学王子高斯和博物学家洪堡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在测量世界的广度深度,而那时对那个能在新婚之夜跳下婚床记录公式,就着马车计算科学狂人,第一次让我认识到这世上对数学还有如此狂热的人!但是,那是极少数的,十年百年甚至千年才能有一遇的人物,没有收到数学缪斯青睐的我们,只能羡慕他们的天才而已了。只不过被斯托加茨带着走了这趟x的奇幻之旅后,在他缜密的罗辑,幽默,浅显易懂语言,生活化的内容下,数学从象牙塔顶端被拉下了尘世,也才让我们看清了其真正的美是在何处!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二):数学冷幽默大全

  首先吐槽一下封面,看起来像是打太极的时候出现背景光环。。。

  然后,这真的是一本很搞笑的数学书,恐怕史上最没有之一了。

  可能大多数人在结束高考的时候也结束了他们与数学的联系。这门学科常常被贴上“可怕”“不可理解”的标签,一方面因为我们从小经历了太多考试折磨,一方面也因为我们从小学习的都是一些冷冰冰的符号例子,鲜有生动有趣的表达。而本书作者,数学家斯托加茨试图挑战下人们的传统印象,抛开考试讲讲“真正的”数学故事

  “斯老师”祭出了多种“冷幽默”组合:

  比如不懂数字的餐厅服务员汉佛莱先生在下单时只能对着厨房大喊“鱼、鱼、鱼、鱼、鱼、鱼”(6个顾客分别点了一只鱼);

  比如一条莫比乌斯环引发的“忧伤爱情故事”,一位情深意切的先生永远追寻着一个不存在的倩影

  以及“如何翻转才能使床垫磨损率最小”,你可以把床垫竖着翻、横着翻、转圈圈翻,这其实是个深奥的群论问题……(真的太贰太可爱

  好吧,如果你有点幽默劲儿,这是一本令人忍俊不禁爱不释手的“冷笑话”大全;即使你不擅长这个,这也是本非常适合开拓思路方法论小集。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三):大师小书:有趣的数学普及读本

  从小就学习数学,可是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呢?一直没搞清楚。就是为了会算账?我估计有不少人,和我一样,被数学伤透了脑筋。小学阶段,我是比较喜欢数学的,初中的时候,就不太转得了弯了,那些几何证明题,让我充满了挫败感,没有找到任何思路。我也不知道我怎么混过来的。现在想起来,真是笨啊。高中阶段就更是不懂了。学校有老师开展趣味讲座,也没勇气去听。数学好的人,被称为智商高。我们很多人对数学充满了恐惧,一方面可能是老师的讲解方法不恰当,还有就是现在的考核形式过于高深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

  但我也体会到,数学,还是很美妙的。如果你读过《x的奇幻之旅》这本大师写的普及读本,就算是数学学渣也可能会说,啊,数学原来这么美妙啊。从数字开始。奇数啊,偶数啊,为什么要这样分?为什么奇数加奇数变成了偶数啊?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也背过。但是从来没有像作者这样理解,弄几个小石子摆一摆。真是来源于生活啊。这多直观啊。还有完全平方数、合数、质数,这些概念,这样摆,这样理解啊。家长朋友们看了,在和孩子玩小石子的时候,这么一玩,孩子就能将知识掌握了,多好啊。我们当初就是死记硬背来着,有的小朋友很长时间才弄得清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呢。

  网上有不少人吐槽数学中的奇葩题目:早早出门,却放慢脚步,就等着哥哥追上来的是傲娇小明;把鸡和兔放在一起数头和脚的是变态老农。呵呵。鸡兔同笼的解法也是小学高年级的一个难点。各种解法各有巧妙。看这一种:

  已知共有鸡和兔15只,共有40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算法:假设鸡和兔训练有素,吹一声哨,它们抬起一只脚,(40-15=25) 。再吹一声哨,它们又抬起一只脚,(25-15=10) ,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

  我看到这个算法的时候就乐了。我说,这么一算,多好玩啊。果不其然,以为初中数学老师讲鸡兔同笼专题的时候就讲了这一种算法,所有的学生都笑了。枯燥深奥的数学一下子有趣起来。

  这本书就如同这种思路,对数学理解的更透彻,更通灵,让我们思路变得开阔。翻床减少床的磨损,居然跟群伦有关。莫比乌斯带,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普通纸带具有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是不是很有趣?生活中确实需要数学,就比如说炒股。我们身边一个数学成绩很好,高中阶段参加过省竞赛得了三等奖的同事股票的理解就比我们深。

  让趣味数学来得更猛烈些吧。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四):神奇数字X的现身

  我曾在《读者》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在美国超市里买东西,货品总计4美元20美分,中国人给了收银员5美元20美分,按照我们日常的惯有思维收银员只需要再给她1美元就可以了,但这个美国收银员居然如临大敌,计算了足有十几分钟才凑足了1美元。这个美国人如释重负,好像解决了一个巨大的数学问题。

  这个故事历经了无数的版本真实与否已经难以考证,但却能充分说明出一点,即我们中国人在计算方面自认还是破有造诣的,广义的说就是我们的数学应该比他们强。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在国内,数学的应用和普及是与学生的抵触并驾齐驱的,数学几乎曾是每个人心头的噩梦,我们每每在做题在背公式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认为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数学研究的三个阶段。最高阶的当然是数学家,是迷恋在数学世界中的头脑佼佼者。《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曾说最美的数字是73,因为它是第21个质数,反过来的37是第12个质数,73的二进制反正读出来都是1001001 ,总之这是个最完美的数字,我们学渣却听得云里雾里,根本领略不了这样抽象的美,所以被牢牢地甩在数学殿堂的外面也是必然

  第二层级是对于实用数学的相关专业,比如数理化的研究、比如计算机。上世纪80年代的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名言流传甚广,其原因就在于数理化研究的都是实用型科学,它们不约而同地配合了80年代的发展大潮。人们意识到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掌握技术,掌握发展,所以数学所引领理科专业迅速崛起。只是这同样需要长时间系统的学习,大部分人也并不能通透的了解其中的魅力

  第三阶段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包括大学前的数学学习,甚至于日常生活的数学数据。虽然每天都在接触,但并不代表我们懂得。例如不少人层吐槽数学里关于往游泳池注水的问题,但事实上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数学应用题,它存在的意义在于是培养人的分析与思考,并在问题变通的时候帮助人发挥自我的创造性。我当然不能体会,就像我直到拿起《X的奇幻之旅》重读这个部分的时候才豁然开朗明了答案一般,而如今已经距离我完全确定自己不适合数学过去了至少10年的时光了。

  数学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就像一个数字本身很难去定义一样。但同时,数学思维又时刻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引导人们去更好的生活。罗素说,数学使人周密。学习数学的理由应当是培养人更加清晰而有逻辑的思考。在《X的奇幻之旅》中作者认为,教科书上过于随意的抛出定理是一种教学事故,因为它剥夺了学生去寻找答案的乐趣。如果仅给你一条线段,再利用圆规加以引导就能令最初接触几何的你利用欧几里得原理得到一个完美的等边三角形,那成就感无疑是最诱人的。而数学在最初能吸引到人们去学习,依仗的就是这种灵感火花碰撞快感

  所以在数学的思维之下去看待世界,快乐每天都会发生,不仅发生在纸面的验算上,更发生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如果我们了解数学,生活的平凡之处都似乎存在了一些不一样的光芒美人玉指之下的正弦波形状、微积分计算下的银行利息、方程式分析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所有的浪漫对上逻辑,反而衍生出了不一样的神韵。再加上利用数据去分析的恐怖袭击、通过质数去感受人情冷暖,数学思维的大世界可谓琳琅满目。如果说“滚雪球”的经济原理通过数学分析多少有迹可循,那么根据公式去推算的女性最佳婚恋对象年龄就颇有些跨界合作味道

  《X的奇幻之旅》作为一部数学思维的科普读物的出版,预示着普通人去学习数学、了解数学的愿望的达成。在作者风趣的比拟介绍下,数学思维变成一张精密的网盖住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而一旦察觉你就无法忽视它。数学中的X不止作为一个未知数,更是作为一个变数出现在了日常之中。我们看似不需要这个神奇的数字,却绝对不可能摆脱它所代表的数学思维,而这也是理性之美、思维之美所带来的强大力量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五):“史蒂夫•斯托加茨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数学老师”

  在此之前先说说我的数学老师。

  我的第一任小学数学老师是一位古板的女老师,只是照本宣科,而且表情总是严肃的像一座活化的石膏像。不能避免的,每当她提问的时候,我总是心里一阵紧张。然而最令我难过的还是有一节数学课,她叫我起立念第二小题。当时我虽然知道她讲到了哪里,却不知道她指的其实是第二个问题而不是下一小题,于是被扣上了“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帽子,颇为惶恐的度过了这一节数学课。自此对数学课略有不待见。

  第二任数学老师是一位温和的男老师。许是因为我性格内向文静,字也写得十分工整,居然让我当半个数学课代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和另一位女孩分工合作,我只能算得上是“半个”),负责记录同学们的错误和订正情况。也许是身上的责任重大,必须做出表率,我的数学居然有了较大提升,为初中奠定了良好基础

  初中的数学老师自始至终都是我的班主任,在他的教育方法的影响之下我渐渐离不开了画图,这或许和我们当时在学平面几何有关系总的来说他对我的态度经历了从十分不待见到十分自豪转变,但是原因多与数学无关。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次我因为他的不待见,暗暗发誓要考好数学扬眉吐气结果数学考了初中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满分。所以说偶尔气一气也是有好处的,都是前进的动力啦(又卖萌)。

  然后就是高中的数学老师了,一个胖胖的、十分热爱数学、业余爱好是在数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可爱的男老师。最大的乐趣就是手捧一叠数学试卷说:“我有一份礼物要送给你们。”或者是在霸占了我们所有的晚自修(一节晚自习1小时,总共3节)后一脸无辜的看着我们,在一片抱怨中问:“有什么问题吗?”他的特点是在讲台上一旦激情飞扬,像我这样迟钝的学生就会半天反应不过来。但是教课十分认真,我有一回早餐之后在楼梯口看到数学老师在前面手舞足蹈的比划,模拟上课的情景。

  至于本书的作者,史蒂夫•斯托加茨,引用《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作者乔舒亚•福尔的一句话:”史蒂夫•斯托加茨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数学老师。”

  他的特点是吸引读者兴趣之后提出相关的概念,并抛出一个略带趣味性的问题,引导读者思考,最后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答。就在这样的不断循环中,我们加深了对此类问题乃至数学本身的理解。而史蒂夫•斯托加茨则在一旁微笑,用他的幽默促使我们对数学又增加了几分好感。更妙的是,因为这是一本书,所以我们可以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没有什么教纲考纲之类的条条框框限制我们的思想,禁锢我们的头脑,书里也绝不会突然跳出一个小人戳着我的鼻子愤怒地说:“你上课不专心听讲!”我也完全无需担心跟不上他的节奏,不必说那通俗易懂而又风趣无比的语言,只要停下翻书的动作静静思考就能让我有所领悟。然而看这本书时我几乎没有丝毫停顿,如果读书也可以用“一气呵成“来形容的话,我的感受正是如此。之前还没有过一本讲数学和相关习题的书带给我如此畅快的阅读体验。这就是数学的魅力,说得更确切一点,这就是史蒂夫•斯托加茨笔下的数学无与伦比的魅力。

  或许你看了这本书之后也会赞同我的说法,”史蒂夫•斯托加茨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数学老师。”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六):《X的奇幻之旅》:告别枯燥,来一场数学之旅吧

  “很显然,我们的进步并不体现在我们拥有什么,而是在于我们如何利用我们拥有的东西。”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本《X的奇幻之旅》显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有人都有必要拿来读读,因为与你死磕了好多年的“数学”,并不想你想的那样,除了考一个分数之外毫无用处。

  这本书是由康奈尔大学应用数学系名誉教授,一位颇有声望的教师,也是世界上观点被引用最多的数学家之一的史蒂夫•斯托加茨为《纽约时报》撰写“数学的要素”在线专栏后撰写的一本讨论“为什么工作和生活中要有数学思维”的作品。作者以自己出色的专业知识和平实可感的叙述方式,引领我们踏上一段领略最伟大的数学思想的赏心悦目之旅。而在旅途上,令你意想不到的问题竟纷纷与“百无一用”的数学“纠缠不清”, 文学、哲学、法律、医学、艺术、商业甚至流行文化竟都需要数学来实现发展,而你的生活其实更离不开它:多长时间、以何种方式翻转你的床垫才会让它的磨损率最小?谷歌搜索引擎是如何找到你想要的网页的?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你应该和多少位异性约会?这些问题,你居然都可以通过数学来找到准确的答案。

  笔者是一个文科生,但这本书的阅读却让我感慨万千。说实话比起文字,小时候的我更沉迷于数字的世界。这都要仰赖于小时候读过的《数学万花筒》等科普作品,加上那时候还很“纯粹”的“趣味数学竞赛”。我认识的数学原本很有趣,可是当我因为歪打正着取得了很出色的数学成绩,被推荐到全国性的数学竞赛,并需要在那之前接受“集训”的时候,数学变得不那么有趣了。每天的题目都很相似,数字不再会跳舞,而是死气沉沉地堆积在纸面上,遮盖住那似乎比金子还要之前的答案。我实在无法想象我为什么会在一开始那么喜欢它,就好像懵懂少年厌倦了过早的恋爱一样。

  我无意在这里讨论有关“当我们学数学时,我们该学什么”这样的话题。只是在某些时候,我们并没有让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产生它应有的价值。譬如数学,考试的分数仅仅是量化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而学习数学的过程,目的并不在于掌握知识——熟练考试技巧,而是得到思维的技巧。太多的人以为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获得一纸能让自己获得更优渥生活基础的文凭而进行的“奋斗”,这显然背离了它的初衷。因为即使是那个你为之奋斗并梦寐以求的生存基础,也只是让你获得更好的生存状态的条件之一——他可以让你获得金钱和名誉,却不会带给你处理生活的正确方法。

  在当下,许多人想要通过“一场说走就走旅行”来寻找自己。其实本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一本好书便可能让你找到看待生活的新角度。相信这本妙趣横生的《X的奇幻之旅》,可以带给你一次非凡的阅读体验,收获有关生活的启迪。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七):我希望我孩子能读完这本书

  每个孩子都不能错过的数学介绍书,但又怕孩子程度不一,接受不了这么多知识,徒然增加对数学的厌烦。但是至少每个数学教师应该好好看看,并用于实践。

  原来数学的介绍可以这么简洁直达本质的,让你欣赏到数学内在的优雅与美。

  三角学是关于周期的科学。

  微积分是研究“变化”的数学。

  群论讨论了科学和艺术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对于“对称”的永恒追求与热爱

  群论讨论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转化一个形状,但这个形状的本质却保持不变?

  以上的定义我当初学习时能领悟就太好了,感觉我一直念完本科的数学,都一直在丛林里摸索,丛来没在天上俯视过数学的大森林。

  尤其是群的解释,醍醐顿开。颇有当年看了一堆量子力学书籍,最后在图书馆乱翻带一本狄拉克的几十页小册子,一下午看完,一下子全明白了。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八):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应该告诉学生数学是有趣的《X的奇幻旅行》

  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应该告诉学生数学是有趣的《X的奇幻旅行》

  很多人都会奇怪,数学怎么会有趣呢?其实一个人可以对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仅仅因为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可以让人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充满兴趣。

  我从小就喜欢数学,喜欢数学的美丽,不仅仅是因为我数学学得好,成绩总是第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喜欢看数学科普书,《数学中的智巧》《从一到无穷大》等等,看得我如醉如痴,感谢这些数学科普作者,让我喜欢上了数学。

  不过这么多年来,却很少再看这类书了,一方面是现在图书种类丰富,可是优秀的数学科普书却并不多,和三十年前相比并未进步多少,好的精品依然一书难求。

  这本《X的奇幻旅行》可以说很精彩,一口气读完,感觉作者很霸气,作者并不只是介绍初等数学中某一方面有趣的内容,也不是介绍数学史上的数学家轶事,而是要向那些很少接触,甚至从未喜欢过数学的人,介绍数学,不仅仅是初等数学,而是把数学从代数到几何,一直到数据等高等数学都给你介绍一遍。而且里面几乎没有太复杂的公式,对读者的数学基础要求也就是小学高年级水平。

  总是自我感觉数学学得不错,可是看了作者对数字的解读,感觉真是大开眼界,把数字图像化,把公式图像化,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数字都是具体的东西,而抽象的东西总是让人感觉摸不着看不到。

  作者想要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宏大的数学地图,从最简单到最复杂,不仅包括负数,还有虚数,还有微积分,拓扑,线性代数,这些东西很多人即使学会了,也并清楚学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而作者告诉你,这些看似高深的数学概念,其实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其实很有用。

  我感觉数学老师应该看看这本书,它告诉我们数学并不是那么抽象,这些抽象的东西都是从我们生活中间来的,只要我们把它还原回去,就会发现,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数学和这个世界没有关系,那么也就没有意义,每一次数学的进步,都是源自于对这个理解的深入,每一次数学的发展,都是因为我们在社会发展,对数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都应该和作者一样,应该告诉学生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是美妙的。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九):有魔力的数学世界

  这本书实在是好,两年前读过后,当即在空间,微博上向所有的老师(不限于数学老师们)推荐。作者是康奈尔大学应用数学系名誉教授斯托加茨,此人讲起数学问题来妙趣横生,毫不生涩,行文也非常流畅活泼。此书是作者为那些“想了解数学的美丽和趣味的人所设计”,作者的讲述方式也是为了传达数学之美,传达数学的灵巧机敏,传达生活中的数学思维。特别是最后一点,作者行文中穿插了大量的数学历史上有趣的,有智慧的,最有影响力的故事以及这些事件背后悄悄起作用的数学力量。“数字”“数字关系”“形状”“变化”“数据”几个章节的内容涵盖了数字、符号、空间、几何学、微积分、概率论、统计学、数学挖掘等。这些问题与生活中难解的各种难题,难以量化的小情怀联系起来时,数学简直无所不能,“你会发现,只要使用合适的数学工具,运用正确的数据,我们就能从一团乱麻的世界中,寻找到规律和意义。”

  不知大家看不看幼儿的启蒙绘本,不妨拿绘本上的简单图案说事。二块石头摆两次形成一个正方形和三块石头摆三次,组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这些正方形就是平方数。奇数偶数也可有摆的规则:所有的奇数块都可以摆成一个横边和竖边一样长的L字形。如图。这种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具象为有意思的图形是不是很有趣?这就是这本书中,斯托加茨通过种种数学思维训练告诉我们的数学之美。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十):带着数学思维去解决你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罢

  诚然数学是小众的,现实中很少有人喜欢数学,甚至头痛数学,更别说像作者一样能体会到数学如此美妙。我就属于这类小众份子,好学数学应该是要有些灵感的,至少对我是这样。我从来没遇到过数学上的难题,然后很厌恶它,绕道走,眼不见为净,相反越是有难度我越是兴奋越是想征服它,然后灵感就来了,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可能是肾上腺素的作用罢。

  我买过许多关于奇妙的数学之类的书,也都很不错,但这是建立在我喜欢数学的基础上去欣赏的,个人感觉这本《X的奇幻之旅》应该能让不看好数学的大众份子喜欢上数学。

  先让女儿体验一下罢,我们从莫比乌斯带开始说起,奇妙罢,拓朴学中还有许多曼妙的案例呢,比如双臂环抱如何给长绳打结、不脱西装的前提下如何把穿在里面的背心脱了。。。这样慢慢的让她喜欢上数学,最后能把数学思维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譬如,结婚前谈几个恋爱最科学,遇到你最中意的伴侣的机率是多少,如何运用手中的数学知识找到最佳角度投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