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法避免的战争》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无法避免的战争》观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1 09:46: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法避免的战争》观后感精选10篇

  《无法避免的战争》是一部由Prakash Jha执导,阿俊·拉姆鲍 阿布依·多尔 Manoj Bajpai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法避免的战争》观后感(一):铁与血的战场 灵与肉的角逐

  1992年我第一次到访印度。那是应一家基金会的邀请去参加一个中印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研讨会。那时中国的乡镇企业受到世界的关注和赞誉。与会代表住在坐落于海湾中的5星级酒店里,一位中国的前农业部长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住在酒店的独幢小木屋里。因为有时差,我很早就醒来,在酒店的海滩散步。突然遇到一位渔民走过来,他只能在离大海非常近的海滩边缘走,不可以靠近酒店的沙滩和领地。他走过我的身边,用非常标准的英国英语对我说:“酒店和沙滩,你很知道你是谁吧!”年轻的我,懵懵懂懂,特别惊诧他那纯正的英文和高傲的态度。时隔21年,渔民黝黑的面孔和破衣烂衫的样子依然清晰可见。

  2003年,我第二次到访印度。那是应印度一家妇女组织邀请,参加妇女与扶贫大会。我们住在酒店里,讨论着妇女与贫困的问题,晚上在颇具印度风情的豪华去处观看反映女权主义声音的印度歌舞。时隔10年,此时还能回忆起那个舞者痛斥对女性生殖暴力的精彩演绎。

  再后来,中国的经济崛起越来越被世界瞩目。懵懵懂懂的我常常想:印度的所谓民主到底造就了什么?民主为什么无法救治贫困?民主为什么无法惩治腐败?民主为什么无法触击种姓制度?我们的制度和印度不同,我们的制度好似带来了比印度快得多的经济发展。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

  现在的我不再为无法解答那另一个国度的问题而苦恼了,一个人的实践越深入具体,思考才有立足点,思维才有可能深广。既不可以井底观天,更不可以如浮云略过地般谈天说地。

  刚看了印度影片《无法避免的战争》。

  这是一部反映印度毛派武装组织纳萨尔的电影。影片反映了纳萨尔组织、政府/警察和财团这些不同的势力。安迪和卡比尔是大学的同学和挚友,因为有了安迪的经济资助,卡比尔才得以在一所名牌大学就读。安迪大学毕业后仕途顺利,升到了警司的职位。卡比尔生性桀骜不驯、崇尚正义,拒绝安迪为他安排的警官仕途,在生意场上也屡屡失意。商业巨头曼汉塔集团计划在印度投巨资30亿在南迪各地区开发钢铁项目,承诺为当地人建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条件是清剿南迪各地区的纳萨尔组织。纳萨尔组织借助当地森林的掩护和当地民众的支持,当地警力根本形同虚设。安迪主动请缨去围剿纳萨尔组织。安迪虽然有心爱民护民,但是,由于纳萨尔赢得民心,所以,警察根本无法得知纳萨尔的行踪,反而往往因为虚假情报而遭到毛派武装的暗算。重情重义的卡比尔得知安迪的困境自愿潜入纳萨尔组织内部,以便为安迪提供情报。

  在和纳萨尔成员患难与共、并肩战斗之中,卡比尔逐渐了解了纳萨尔的战士们,也逐渐看清了政府的真面目。尤其是两个重大的事件深深改变了卡比尔。珠希是纳萨尔武装的女司令,和卡比尔一见钟情,并在日后的战斗生活中建立了更深的情义,珠希为了保护村民和战友被敌人俘虏,警官马哈夫虐待和强奸了珠希。卡比尔率领战友解救了珠希、打死了多名警察、炸掉了警察局设置的林中哨所、将马哈夫的尸体挂在集市中示众;曼汉塔钢铁项目覆盖的区域中有230个村落,在政府的默许下,曼汉塔收买地方恶势力武装强行推到房屋、驱赶村民,卡比尔率部阻止了恶势力并抓获部分恶势力成员。

  在这些铁与血的事实面前,卡比尔做出了选择,加入纳萨尔,和与人民为敌的政府进行殊死的战斗。同样在这些事实面前,安迪却指责卡比尔“背叛了朋友和国家”,劝告卡比尔说,纳萨尔组织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方式是错误的,认为应该通过法律和秩序来保护穷人的利益,而不是通过武装反抗。贪污腐化、保护资本掠夺的政权所建立的法律和秩序能保护穷人吗?世界穷人每天的生活现实都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无数个但却都是同样的答案。

  电影中的两首歌曲反映了印度社会正义和邪恶的文化的战场:

  我们要翻身做主人

  - 卡比尔参加人民艺术团时在集市上演唱的歌曲

  高昂的物价,让我们食不果腹

  他们不是消灭贫困,而是消灭穷人

  他们吸食国民的血汗,如同吸食甜蜜的果汁

  人民的财富,被榨得一干二净

  嘿,大佬们,我们受够你的专制独裁

  我们要翻身做主人

  无论是比拉还是塔塔,无论是安尼还是巴塔(注:都是印度的大财团)

  为了他们的利润,瓜分我们的国家

  这是我们的血汗……

  我们的血汗,让他们盆满钵溢、财源滚滚

  人民的财富,被榨得一干二净

  再也不要忍受压迫

  我们要翻身做主人

  释放你的灵魂

  -纳萨尔组织负责募款却中饱私囊的领导人纳葛在集市中所观看的性感歌舞的歌词

  不要用金钱衡量我的爱

  用你的眼睛和我交谈

  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灵魂

  让我成为你灵魂的伴侣

  心儿在燃烧,眼睛学会说谎

  丢弃你的理智,抛弃你的信仰

  让我成为你的灵魂伴侣

  放出心底的狂热

  爱人,不要隐藏心中欲望

  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灵魂

  匍匐在我的美貌之下

  战士从此坠入爱河

  心中的爱情开花结果

  残夜未央,黎明将至

  不再顾虑重重

  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灵魂

  在警察现代武器装备(直升机、GPS定位系统、机关枪)下,纳萨尔武装陷入警察的重重包围。卡比尔为了保护战友,只身引开敌人炮火。珠希死在卡比尔的怀抱中,卡比尔中弹将死。卡比尔对安迪说了最后一句话:“我对我的行为无怨无悔。”

  纳萨尔组织虽然遭受重创,但是却逐渐壮大,武装遍布印度200多个地区。在影片的结尾,话外音讲述道:印度独立65年,至今四分之一的财富集中在100个家族手中,75%的人口每天收入不足40美分。

  我很好奇,在现代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游击战和人民战争为什么还在另一个国度成为可能?是不是因为在印度的很多地方GPS系统还没有覆盖那广袤的森林和土地?

  我在想,如果在中国有游击队,那么人民会是什么态度?会不会嘲笑说:做一个听话的奴隶大老板就会让我们吃饱穿暖、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怎么还不知足?会不会厌恶道:为什么不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解决问题,那些贪官污吏资本家也是有感情有子女的人呀!

  当人民代表中大半不是人民时,正当途径在哪里?

  当人民只恨自己不是官二代和富二代时,别说中国没有游击队了,就是有也要遭到嘲笑和厌恶吧。

  沧海桑田、芸芸众生,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我无法指点江山,我只求完成自己生命的小小使命。

  《无法避免的战争》观后感(二):革命的土壤,是土壤就是革命的土壤

  毛主义非常深奥,然而又是非常具有煽动性的,因此它又复杂又简单。这部电影表现了毛主义在贫困的农村建立起来的过程,但是它仅仅抓住了毛主义破坏现有体系的一面,但是忽略了这个理论体系别的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革命运动之所以没能成功,就是和这方面的理论认识空白有关系;苏联和中国的成功,则就在于这方面理论的填充。比如根据地建设,比如干群关系,比如路线斗争。事实上,更重要的是,贫困不是革命的本质原因,不公平不公正才是。这部电影着力地强调了村中的物质匮乏。但是电影也反映了,真正煽动革命情绪的,是那些巨贾们“住在伦敦”有“游泳池、。。间、。。间。。。”。这才是关键。由此看来,革命不仅仅是贫困农村的事,革命也是都市里的白领、蓝领的事,是每个人的事。革命的动机在毛主义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完整的阐述;革命的方法也在毛主义也有提出。下一部优秀的毛主义的好的电影,我觉得就可以在这样的方向下产生:可以是我们的都市中,对于革命的憧憬和实践,将是一个主题。

  《无法避免的战争》观后感(三):简评

  电影的主要情节集中在安迪.汗(Adil khan)和卡比尔(kabil)两个角色上;

  安迪汗不止一次强调,贫民们争取权利是正确的,但斗争手段是错误的。作为一个高帅富,虽然很有正义感,并且对人民也很有同情,但是潜意识里的维护阶级利益的立场是不会变的,再加上其本身就属于国家秩序机器的一份子,因此他必然反对暴力革命,在他眼里所有的革命者都是用恐怖手段绑架人民的野心家。他把人民争取权利的希望寄托在所谓的“民主”制度上,将人民脱离水深火热的希望寄托在大资本家的“长期规划”中。换言之,这就是他认为的争取正义的合理方法。

  卡比尔则出身较差,对于不公正的事情嫉恶如仇,内心里大概深信“迟来的公义等于是不公不义”。在目睹资本家对人民的欺骗压榨以及国家机器滥杀无辜之后,毅然转变了角色,从一个卧底成为革命领袖,率众以暴力途径捍卫自己的权利。他对于所谓的“民主”的态度,影片中则是借被捕老教师之口说出:“我不承认不顾穷人的民主。”

  安迪汗和卡比尔从一开始的重归于好到最后的势不两立,大约可以看做是两种路线的水火不容,他俩倒是在更高层次上有一点一致,那就是在关键时刻都选择了自己认为的大义:安迪汗在圣陵前做完祈祷后,选择了尽忠职守。而卡比尔经过一番挣扎以后也决定了革命到底。

  其他角色如一开始被捕的,以理想主义者出现的老教师,革命军领袖拉乔,坏警察等角色都是为丰富纳萨尔派和警察部队的层次所设。电影总的来说倾向于纳萨尔派,影片中用较多的情节揭露“民主”政客们甘当资本家走狗巧言令色欺骗人民的勾当,并且大资本家最终认输撤退的直接原因便是纳萨尔武装的暴力反抗,这等于从间接的角度承认了革命的有效性和正当性。

  ————————————————————————————

  维基百科上的相关资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kravyuh

  《无法避免的战争》观后感(四):资产阶级永远是第三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侏儒

  走过南亚大陆,一直有这个念头,却并没有从行程中分出些时间,走进哪怕随便一家电影院和当地的尼泊尔人或者印度人一起看一场电影,我想也许那一定是非常愉快而难忘的经历。

  一直以来,当代印度自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虽然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个笑料,但它反映出的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心理,同样可以在中国人自认天朝大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心理优越感中找到它的影子。有趣的是,《Chakravyuh》的台词也有“印度是最大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这句话。

  思辨是德国人的传统,通过讲故事来阐述哲理,印度人很擅长。以至于中国很多的谚语民俗,都是从印度的佛教经典中逐渐演化而来的。比如,空中楼阁,以及…等等。那么《Chakravyuh》 到底想说什么,它用了什么叙述手法,它在电影工业的范畴内有什么技术上的优劣,这些或许只能在电影全部结束的时候,才逐渐清晰。这倒不是它手法巧妙,而是它有一些电影本身的不足,虽然这些不影响这部电影本身的价值。

  影片并没有讨好资本家,也没有过度的脸谱化渲染任何一方:资本家为了经济利益渗透进政府,利用政府和乡村中的权贵阶层联合起来,夺取农民的土地;警察长为了职责和自己对国家的忠诚通过各种手段维护社会稳定;安全部长为了自身的政治地位在受到议会的授意之后干预警察指挥体系;警察长的上司迫于安全部长的权势向资本家妥协;警察长的朋友从潜伏到转变思想站在贫苦农民一边,拿起武器对抗国家机器。

  基本上,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现实合理性,这就让这部在电影层面来说并不是那么成熟的电影,具有了一种非常微妙的近乎现实主义的色彩。手法虽然略显稚嫩,但有一种天然的平衡感,并不是电影工业本身的平衡,而是电影对印度社会,对印度这个国家的现实的一种如实的描写的平衡。

  没看过多少印度电影,也无法了解《Chakravyuh》背后的一些情况,没法判断这部电影的政治倾向到底是什么,但是它基本上给任何一个阶层都有一个合理的人物架构,也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印度这个第三世界国家,在社会发展史中,将向何处去?

  一部电影能作到这一点,除了印度文化本身自有的特性,更有印度电影人对印度现实思考的诚意。尽管它在电影叙事、结构等层面还有些稚嫩。除了提出疑问,它似乎也交代了一个问题,资产阶级的附庸,主人公的警察长,在现实社会中,任何个人的个体的所谓正义感和使命感,如果没有基于社会发展史的基础,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历史的必然,如果不能和资本家媾和,那么他必须和最底层的大众站在一起,否则,任何所谓的良心都只能是一种自我崇高的毫无意义的私下安慰。

  第三世界国家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只能是历史中的侏儒,不可能真正的推动社会变革,除了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和心理上的所谓道义。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前,二九第二天

  《无法避免的战争》观后感(五):看了这部电影,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革命

  感谢导演带给我们一场真实的革命电影。

  反观中国的革命电影,黑白老片过于戏剧化,现代片完全失去了革命的味道,总让人感觉不真实。

  我不得不说,通过导演精心设计的剧情,我更加理解了革命的意义。现在的印度毛派斗争,正是60多年前中国那场轰轰烈烈革命的真实写照。

  真实的革命战争是什么样子,是极端的集体主义,无处不在让人窒息的紧张气氛,每个人都紧绷了弦仿佛自己会随时丢了性命。

  看看中国这些导演拍的革命片,农民见了共产党就嘻嘻哈哈,兴高采烈,这样的农民需要革命来解放吗?共产党制服刷的那么新,脸色那么亮,这样的队伍能革命吗?

  知道旧社会的农民是多么穷苦吗,就像影片中一样,几根茅草就是住房,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即使这样还要穷做工,被地主盘剥,被警察敲诈。他们已然不知道什么是仇恨,他们跟机器一样生活,只是维持卑微的生命。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思考自己与地主的关系,谁在剥削谁的问题,他们只在同阶级兄弟的交流中获得一点社会存在感,在他们看来“我们”与“他们”是两个世界,不会有任何干系。

  共产党来解放农民,农民也不可能是兴高采烈的。农民只是简单的把共产党看成是自己人,觉得这些人有本事,愿意跟他们走。只有跟共产党走,才能让自己卑微的生命稍微发出一点光辉,即使面对死亡又怎样?

  革命战争是残酷的,绝不可能是伟人在树林里指指点点,运筹帷幄,那边枪声突突几下就传来了胜利的好消息。

  所有人都知道,下一个死的有可能就是自己,但所有人都不把自己当回事。在阶级兄弟眼里,自己死跟别人死是一样的。他们打仗只是为了求生存,而且是为了集体的生存,不是自己的生存。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对于叛徒极端愤恨,甚至比敌人还要愤恨。敌人对他们来说是物件,是野兽,按既有策略来对待就可以,投降就可以不杀。而这些叛徒曾经窃取了他们的信任,又破坏了他们对集体的信仰,实在是十恶不赦。

  另一个让人畅快淋漓的场景就是眼看党内的贪腐分子被愤怒的群众毫不容情的突突掉了。在这样的队伍里,任何的不平等都是不允许的。这样纯洁的队伍能不取得胜利吗?

  共产党员是靠信念支持自己的行动的,他们在集体里是因为相信这个集体能为现实带来一点光明。离开了集体他什么也不是,只能独自求生,又回到卑微的机器状态。

  《无法避免的战争》观后感(六):革命还未远去

  明天就要做飞机回家了,东西还没有收拾。。。

  在用了俩个多小时看完这部电影。。。触动还是很大的。。。

  现在还记得半只青蛙写的那片关于革命的文章。。。毛天生就是一个造反派,更加可怕的是他还努力把自己造反的屠龙之技教授给群众。。。

  毛时代的课本那一本没有写怎么和阶级敌人抗争,怎么战斗。。。。

  只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逐渐开始淡化那种思想了,当然我不是说那种做法好,只是感叹一下,我们现在差不多也是被利益阶层绑架了。只是尽管绑架了但是我们的生活还是过的比以前好多了。。。

  但是贫富差距,阶级固化的问题依然非常非常严重,我甚至很担心有一天我们会不会也步入印度的后尘,其实我们已经遇到过这种问题了不是吗?我们也暴露了很多征地的时候的问题,还有群众和政府对抗,尤其是云南那起事故还是挺出名的。。。。

  当然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向前看,还记得刚改革开放八个大帽盖之类的说法,那个时候也有抗争,有起来攻击了乡政府,杀人了人的。。。

  但是这些年这些东西确实好多了,没有那种说活不下去了的抗争了,现在还记得那个人说的“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很危险”,的事情。现在国家也在大力扶持农村,而且个人感觉做的还不错的。。。

  呃,上面都是胡言乱语,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脑子不清楚。。。

  最后只能感叹一句,三哥对歌舞片的执着真是。。。。

  这么严肃的题材还能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我也是醉了,还有配乐方面总感觉有些别扭,也许真的是三哥的民族音乐有代沟吧。

  《无法避免的战争》观后感(七):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无法避免的?

  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是印度电影中的一个另类。我们通常看到的印度电影都充满了歌舞,充满了娱乐气息,或者给人以虚假的希望。即使是以揭露社会问题为主的电影,最后也得留下一个光明的尾巴。而《无法避免的战争》则远离了这些很“印度”的电影传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整个社会把穷人和弱势群体当作垃圾一样抛弃的时候,能够避免他们对这个社会的反叛吗?当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选择反叛的话,毫无疑问,这个社会将走向崩溃。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并不局限于印度,放眼全球,从早已存在多年的尼泊尔游击队、菲律宾游击队及印度毛派游击队,到前两年风靡全球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我们似乎早应看出一些什么了,这个世界上的99%与其余的1%的对决看起来已无法避免。

  《无法避免的战争》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印度毛派游击队的故事。显然,被印度政府划为恐怖组织的毛派游击队的故事不可能通过一般的途径获得,它必需通过一些特殊的线索。这些线索包括被捕的游击队员,或者是和游击队有过接触的群众,或者是那些曾经到游击队去卧过地的体制内人士,例如记者、警察。显然,前两者即使有更丰富的经历,但由于通常缺少把整个故事完整讲述出来的能力,因而并不能成为这类故事的理想讲述者,反倒是那些经历比较浅显的卧底,倒很有可能是讲这类故事的最佳人选。《无法避免的战争》的主角就是一个毛派游击队的卧底,在电影中,这个卧底虽然死了,但我们可以感觉得到,电影中的这个故事其实正是由一个卧底带来的,他可能是个警察、可能是个记者、也有可能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者自己。理解这一点,对我们理解讲述这个故事的人的那些未曾言明的心情,是很有帮助的。

  电影中的这个卧底名叫卡比尔,他本来是一个电子工程师,出身贫寒,在他的一个富裕同学的资助下完成的大学学业。这个角色的定位,决定了他一方面对底层老百姓充满同情,但同时在另方面,又对上层阶级的善心充满幻想。从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看,他属于中间阶级。影片一开始先讲了他被上层社会“开除”的故事:由于他为地位低微的同事打抱不平,被从警察局清除出去。接着又讲述了他自谋职业出现了困境,频临破产的情况,因此,他不得不来投靠曾资助他的富裕同学安迪汗。这时,他得知了他的这个老同学正为得不到毛派游击队的准确情报而苦恼。报恩的心理混合着投机的心理,使卡比尔在这时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心为了他的老朋友到毛派游击队去做卧底。中间阶层的吃苦耐劳,向来都是中间阶层跻身上流社会的重要砝码,这一点在卡比尔这个角色上体现地非常清楚。安迪汗许诺卡比尔,一旦把南迪格的“匪徒”剿灭干净,一定为卡比尔做很好的安排。在影片中,卡比尔对此显然没做任何拒绝的表示。这说明安迪汗的许诺正是他一开始就衷心期盼的。

  事情一开始也算顺利,卡比尔如愿打入了毛派游击队,并逐渐提供了很多准确的情报。但由于毛派游击队是一个有信仰的、讲求平等的组织,在这样的组织的熏陶下,卡比尔对游击队的同志们越来越有感情了,尤其是对一个女游击队长,他似乎对她是产生了隐隐约约的爱情。这使他到后来每给警方提供一次情报,内心都要多经受一次煎熬。这种煎熬终于在他必需在两个朋友之间做一个选择的时候达到了一个极点。在一次袭击南迪格警察局的行动中,卡比尔看到那个非常信任他的游击队司令拉乔,其实也算是卡比尔的一个新朋友,正举枪瞄准他的老朋友安迪汗,卡比尔为保护安迪汗,开枪把拉乔打伤。这虽然保护了安迪汗,却导致了拉乔的被捕,从而造成游击队的重大损失。这使卡比尔第一次有了犯罪的感觉。当珠希(那个女游击队长)在问他独自一个人在想什么的时候,卡比尔躲开了珠希关切的目光。

  由于拉乔被捕,南迪格地区的游击队组织遭受重创,阻碍大资本家们到这个地区投资的主要障碍似乎已得以扫清。剩下的就是那230多个村庄的拆迁问题了,但这基本是不用多考虑的,因为对付手无寸铁的村民,只要稍稍动用警察部队,或者当地的黑社会组织,就像碾死蚂蚁一样,可以轻易让这230多个村庄从地图上消失。资本家与官僚们弹冠相庆。曾经有一个说法,说是印度之所以没有中国这样的强拆,是因为印度尊重私有产权。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与中国国内几乎一模一样的强拆,在印度也发生了。就像一个美国的学者说的,制度充其量只是一种力量的均衡的体现,当某一方力量有能力打破这个均衡的时候,它绝对会首先破坏这个制度。所以,不要以为有了所谓尊重私有产权的制度,它就会脱离野蛮。

  卡比尔带着一种赎罪的心情要求安迪汗阻止大资本家在这一地区的投资。卡比尔之所以会这样请求,是因为他在去做卧底前,抱的是一种亲政府的观点,他本来相信政府无论如何是会把这些老百姓管起来的。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政府对强拆与强征听之任之,对流离失所的人民也是不闻不问。相反,倒是毛派游击队倾其所有来救助这些苦难的百姓。这使他做卧底的基本的道义底线已经不成立了,但他做这个卧底还有最后一条情义的底线,它就是安迪汗对他的“友情”。他指望安迪汗能看在他们友情的份上,能阻止曼汉塔集团在这一地区的投资,从而使当地百姓免受灾殃。然而,卡比尔得到的却是安迪汗毫无体谅的坚辞拒绝。事情到此,卡比尔在内心里已经完全站到了游击队一边。因为顾惜友情,卡比尔建议安迪汗离开南迪格地区,以免到时候不小心伤害到他。但安迪汗却当着卡比尔的面,痛斥他说,他帮助卡比尔现在被证实了是养了一条毒蛇。至此,两人基本完全决裂。但对卡比尔个人来说,他似乎并没有深刻体会安迪汗对他的那一番辱骂的真正含义,到他临死,似乎还觉得他和安迪汗之间存在着“友情”。

  由于卡比尔的反水,游击队虽然在一开始遭受了重创,但从这时起,危险却少了很多。在卡比尔的帮助下,游击队迅速改善了局面。最后虽然卡比尔也牺牲了,但影片却暗示,游击队经过这样的挫折,队伍却不断壮大了。因为,卡比尔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着千千万万和卡比尔有相同情况的印度的中间阶级。资本主义的不断的垄断化,会不断地把卡比尔这样的人抛到社会的边缘,就像《共产党宣言》中说的那样,资本主义在自己培育自己的掘墓人。从《无法避免的战争》的这个片名,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某种东西的无法避免的灭亡的命运。

  印度社会能让这部有浓厚革命意识的电影公开上映,的确体现了印度社会的相对宽容。这事要搁到中国,几乎是绝对不可能的。前些年还听到有学者说,为防止有人模仿,甚至连《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样的名著也应该列为禁书。更不要说早就实行的所谓“菜刀实名制”了。印度之所以敢公开面对这个问题,是不是仅仅说明了他们的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到不能不面对的程度而已?相反,中国也就是有些零星群体性事件而已,情况好像是比印度要好很多呢?事情也许完全不能这么看。

  《无法避免的战争》观后感(八):题材很不错,但忽略了很多东西

  中修早就已经拍不出这样的电影了。虽然电影题材很好,相比于中国的革命进程,电影却丢失了很多细节,导致影片有漏洞,不深刻。一则影片直接强行将开发矿产和贫穷相等同,没有往这里探讨很令人遗憾。看影片的第一反应是贫民的短见导致了革命。只是对中层的剥削稍有提及,对部分乡绅(强拆党)一笔带过。二则,影片中没有体现出TG的精髓,毛在井冈山时期就严抓经济的,但是在影片中这一点没有丝毫表现,基本的扫盲和解放人权等等在影片中表现的也不强烈。三则,影片中对精英的表现过于薄弱,不止在于组织的严密性不够。更多的是指组织内部的精英人员稀少,除去开局送一血的唐顿中学教授,在组织中,并没有太多社会精英。

  《无法避免的战争》观后感(九):请问印度电影都这么腐么

  1 先说内容,总之就是印度版的无间道,但是卧底到了最后真心加入了毛派还被基友各种陷害。

  2 演员,卧底的女朋友超级漂亮,眼睛超级惊艳,警察的女友有点嫩牛五方脸,另外她瘦的惊人。警察的身材不错,脸就一般了。基友的脸还成,身材没注意。演技?对不起,我是俗人分辨不出来。

  3 歌舞,特别,及其欢乐,简直能冲淡这部严肃电影的悲剧性。

  4 为什么说这电影腐:一开始卧底同学要退学,警察表示我爹的钱我用,我的奖学金给你用;卧底看着警察受伤躺在床上,默默决心自己去做危险的卧底;卧底最后跟警察割席断义,两个人相互用枪指着,简直就是相爱想杀;警察抱着逐渐死去的卧底同学,眼中就根本没有他老婆。(顺,这些是我舍友总结的,真心觉得好基……

  5 结局的话,呃,很催泪,用我舍友的话是:警察打死了基友的女友,基友的女友死在基友环抱里,基友被警察老婆打死,之后死在了警察怀抱里。悲剧的无法直视。

  6感想之一,这电影黑了印度政府,印度警察,印度资本家。但是我对毛派的好感度却上升了数个百分点。顺便表示,Naxalite派的wiki页面上放着太祖头像,无法直视。

  最后对负责翻译的印度电影论坛表示感谢。

  《无法避免的战争》观后感(十):自由派的人道主义?不,谢谢。

  其实这类村落武装团体的基本诉求往往是相对保守的,然而问题在于,当处于一种极端赤贫状态,即人的存在被还原为除“我思”外别无它物的这样一种存在时,他又能做些什么?

  资本主义和官僚国家在任何时候都缺乏立刻要求改变并付诸实践的能力:他们一边总在说“会好的,要有耐心,要慢慢来”;一边却朝着利润飞奔,越奔越远。然而利润只是为了更多的利润而存在,他们永远不可能到达那样一种“赚够钱了,然后该用这些钱拯救穷人了”的时刻,正如先富永远不会带动后富,所以他们的许诺就是让人民等个永远。

  这部电影令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有两处:

  一处是在军事组织几乎被警察歼灭后,老教授果断拒绝了立刻准备下一轮军事行动进行报复的计划,而是决定必须立刻用剩下的资金帮助穷人。恰恰是这样一种责任与友爱,让最残忍的革命团体从根本上不同于最残忍的犯罪团伙:人民总会在斗争中教育自己并且不断成长,尽管军事组织也有堕落的危险,但他们的所有残忍和暴力终究是为了——并且一定会换来——友爱、平等与正义。

  另一处是老教授对那个被革命者感化了的卧底说的最后一句话:“无论你之前做过什么,你最终是革命队伍的一员”——这句话真的让我十分感动。每个人都应该被允许在任何一个瞬间彻底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过去的宗教曾经这样教育过人民,但是今天宗教只是保守和无力的,它只能勉强维持一些封闭的社群归属。

  对于个人的生存而言,最重要的是在现实中受到教育和改造,在现实中不得不做出决断,即作为一个实存的个人要如何面对真理——革命的主体则为这样一个生存论的真理诞生与展开开辟了运行的空间。所以现代的无神论弥赛亚主义,例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本真的生存”,依然具有无比深刻的意义,只是对它的再考察必须被置于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实践当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