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真探 第一季》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真探 第一季》经典影评集

2022-03-22 03:01: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真探 第一季》经典影评集

  《真探 第一季》是一部由凯瑞·福永执导,马修·麦康纳 / 伍迪·哈里森 / 米歇尔·莫纳汉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探 第一季》影评(一):笔记

  胶片拍摄

  为什么相对于其他格式来说你们选择了35毫米格式?

  凯瑞和我都是胶片的热烈爱好者。胶片会呈现一种特殊的质感。我们的故事大部分是发生在1995年,胶片会帮助我们使剧集呈现一种略微怀旧的审美感受。我们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够保证质量纯粹直率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而胶片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不需要过多的调整,胶片就能够完美的将眼睛捕捉的画面转换成一副精美的图像,胶片的宽容度是很高的。我们每天都必须要拍摄够剧中五分钟长度的内容,我会努力充分学习胶片格式的特性,以便得到令人惊喜的结果。

  你们使用的是哪种胶片?

  我们决定尽量使它简单于是只用了两种胶片。我们使用柯达VISION3 50D[彩色负片]5203来完成所有外景拍摄。我喜欢那种胶片的宽容度。你可以在调色时提亮阴影并且不会特别突显噪点。同时在特别晴朗的天气里我也会做一些减感显影来减少对比度。我们用柯达VISION3 500T[彩色负片]5219来拍摄其他的部分。那是一种很棒的胶片。那些日子胶片颗粒非常密集紧凑,调色力度稍大也没有问题。

  你们使用哪种摄像机来进行拍摄?

  我们使用PANAVISION MILLENIUM XL2s来拍摄。我喜欢这种摄像机的质感,既像是演播室摄像机又像手提式摄像机。我们总是随身带着两部摄像机。当我们架好一部摄像机之后会再四处打量一下看是否有其他的拍摄角度为这一幕场景增添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美国HBO电视台在2014年继续发展他们的原创剧行业,推出了容量为八集的迷你剧《真探》。这一剧集由广受称誉的小说家尼克·皮佐拉托担任编剧,并在路易斯安那州南部取景,剧集的主演马修·麦康纳和伍迪·哈里森饰演了两位为了一个连环杀手进行了长达17年的搜捕的警探。

  导演凯瑞·福永搭档澳大利亚摄影师亚当阿卡波共同指导了本剧的视觉效果。阿卡波作为《少女洛荷》、《雪镇狂魔》、《动物王国》等极富特色的作品的摄影师,最近凭借他2013年的作品《迷湖之巅》拿下了一个艾米奖。

  你是怎么参与到《真探》这个项目中来的?

  卡瑞福永看过由我掌镜的《动物王国》和《雪镇狂魔》这两个作品。我们在旧金山见面并一同享用了午餐,面对面的交流探讨了关于《真探》的种种。我们两个就像是用一根橡木做成的两把枪一样志同道合,并且我们还有一群共同的朋友为我们保驾护航。HBO《真探》树立电视剧集标杆-摄影师采访

  剧中的故事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州南部,这部剧也在那里取景了吗?

  那是一个长达110天的拍摄计划,从2013年的一月份一直持续到六月份。我们在新奥尔良以及周边城镇和丛林拍摄了剧中的大部分场景。那是一片狂野之地。拍摄期间的一天我们看到了当地的原住民拖出了11条蛇出来,我们甚至还看到了两条鳄鱼。并且,那里的天气有时候也会特别可怕吓人。HBO《真探》树立电视剧集标杆-摄影师采访

  为什么相对于其他格式来说你们选择了35毫米格式?

  凯瑞和我都是胶片的热烈爱好者。胶片会呈现一种特殊的质感。我们的故事大部分是发生在1995年,胶片会帮助我们使剧集呈现一种略微怀旧的审美感受。我们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够保证质量纯粹直率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而胶片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不需要过多的调整,胶片就能够完美的将眼睛捕捉的画面转换成一副精美的图像,胶片的宽容度是很高的。我们每天都必须要拍摄够剧中五分钟长度的内容,我会努力充分学习胶片格式的特性,以便得到令人惊喜的结果。

  你们使用的是哪种胶片?

  我们决定尽量使它简单于是只用了两种胶片。我们使用柯达VISION3 50D[彩色负片]5203来完成所有外景拍摄。我喜欢那种胶片的宽容度。你可以在调色时提亮阴影并且不会特别突显噪点。同时在特别晴朗的天气里我也会做一些减感显影来减少对比度。我们用柯达VISION3 500T[彩色负片]5219来拍摄其他的部分。那是一种很棒的胶片。那些日子胶片颗粒非常密集紧凑,调色力度稍大也没有问题。

  你们使用哪种摄像机来进行拍摄?

  我们使用PANAVISION MILLENIUM XL2s来拍摄。我喜欢这种摄像机的质感,既像是演播室摄像机又像手提式摄像机。我们总是随身带着两部摄像机。当我们架好一部摄像机之后会再四处打量一下看是否有其他的拍摄角度为这一幕场景增添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HBO《真探》树立电视剧集标杆-摄影师采访

  能不能向我们描述一下这里面的电影语言以及对镜头的选择?

  这个剧包含了三个不同时期的发生的事情。首先,是科尔(麦康纳饰)和哈特(哈里森饰)的记忆闪回;其次,是由Papania (Tory Kittles)和Det. Gilbough(Michael Potts)串联起来的盘问审讯的场面;最后,是哈特和科尔在当下的一些对案情的新发现。

  在1995至2002年这一阶段,我们使用PANAVISION Pvintage镜头。这些镜头被重新配置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镜片使之能够呈现出相当低的对比度和一点高亮绽放,最终呈现出了一副优美的柔和的画面。因为在1995至2005年这一部分的剧本是按照哈特或者科尔的回忆的视角来写的,所以画面自然而然也这样呈现。看起来就像是摄像机仅仅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媒介,而引导着串联起这个媒介的是两个主人公对于他们过往的清晰明朗的回忆片段。这一部分我们尝试着将它做的更加电影化。它的布景构造非常大胆并且使用更广一点的镜头使之显现出一点前所未有的夸张——例如,在拍摄中景的时候选用40毫米镜头来取代50毫米镜头帮助我们进行拍摄。

  对于盘问审讯这一部分,摄像机作为一个客观观察者固定在那里,单纯的作为一种记录他们陈述过去的文件。摄像机的位置并没有过多的改变并且配置了标准大小的镜头。对于审讯过后的部分,我们尽力使这个世界看起来更加鲜活并且稍微有一点轻浮。摄像机更多的是客观的记录着哈特和科尔所面临的困境。

  在拍摄2012年这个时间段的剧情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是(PANAVISION)Primos镜头。这些镜头更加精致细腻并且有着更高的对比度,赋予画面一种更加现代,干练的感觉。长一点的镜头有助于将人物从环境中抽离出来,希望能够使观众明白他们的想法,而且摄像机的移动速度也开始有一点加快,就好像在故事的最后有一个定时炸弹需要被拆除一样。

  你在镜头上有没有使用什么滤镜?

  我们在阳光下使用钨丝灯型胶片拍摄的时候,会使用不同的暖色调的滤镜使冷色调稍微暖一点,从而能够让画面保持一种非常漂亮的蓝色色调。我们使用81Efs,巧克力和陈旧山羊皮的色调。

  在剧中你的首选照明设备都包括哪些?

  拍夜晚外景的时候,我们在钨丝灯上使用金黄色的色纸来模仿钠气灯的照明。我们在HMI灯光上使用青色(火焰的那种青色)色纸搭配1/2的CTO色纸来模拟水银灯的效果。我们的灯光设备有一些标配的HMI灯光和白炽灯还有许多KINO FLO灯光。

  你怎样与调色师沟通?

  片子要送到纽约Deluxe/Encore进行后期。每天在片场我都会拍下照片然后自己分门别类把他们寄给调色师Steven Bodner。大概一个月左右之后,他提出关于这些东西的审美上的看法然后剩下的我就交由他来负责了。Steven真的很棒,他能够使画面呈现出很奇妙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鉴欧洲较常用,而美国尚未盛行的“诗选集”形式(每季为单独的闭合创作项目).

  剧集在1995年和2012年两个时间点上来回穿梭,相互照应,偶尔提及2002年和2010年来补充人物背景。随着故事的展开,观众会发现,在12年时间点上人物的叙述,与95年时间点上的真实回忆逐渐产生分歧,进而对人物的动机产生怀疑。

  影片第四集结尾6分钟不间歇超长镜头追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探 第一季》影评(二):ok, I'm not a people person

  稀稀落落的把美剧《真探》看完了,也许是年岁渐长,现在还能看进去的美剧也就一两部,一部是《The good Wife》,另一部是《Two broken girls》,也许从某种程度,我把自己设定为一个潜在的feminist,喜爱的大抵也是强势、独立、成熟、自主意识强烈的女性角色。但毕竟在中国,feminist不是谁想当就能当得到的。

  看真探这个美剧的初衷源于一种猎奇心理,一部节奏缓慢,男主角颜值不高,制作不出彩的美剧,是凭借什么获得影评人这么高的评价的。

  真探是绝对男性化的,里面的女性角色可以忽略不计,讲的故事有点老套,无非就是两个警察因为一起谋杀案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尘封多年的变态宗教恋童组织,进而开始了追踪之旅。

  和很多悬疑片比起来,这个片的情节绝对算不上跌宕起伏,故事的重点似乎也不是破案。而是在对两个主要男性角色的刻画上,两个男主虽然是拍档,但是性格迥异,一个是人缘俱佳、生性风流、妻美女靓的老好人,而另一个是性格暴躁,生活一团糟的怪咖。

  老好人是一个people person,除了查案他还可以有别的生活,所以在查案遭到了一系列阻力后,他可以Move on.

  怪咖却不然,他的一句台词:我的生活一直就是暴力和堕落的循环,所以我要查出真相,亲手结束这无休止的循环。怪咖觉得查出案情的真相就可以了结一直伴随他的痛苦,换句话说他也就可以Move On了,当一个案件成为对自己人性救赎的一部分,也就不奇怪他会有这么大的决心和毅力了。

  但是。。。。。真的可以吗?我们之所以会会成为我们现在的样子,之所以会走到现在这个田地,真的是结束一两个心结,就可以解决吗?当真凶绳之以法了,怪咖就真的可以完成对自己的救赎,开始新的生活吗?

  换句话说,怪咖之所以成为怪咖,people person 之所以 成为 people person,没有人可以说清楚这其中的缘由,纵然他们经历完全一样的事情,面对完全相同的一群人,最后的人生依旧是天差地别。

  如果人性的救赎是真实存在的,这大抵是彻头彻尾改变一个looser的最佳办法了。

  《真探 第一季》影评(三):前半部试图分析 (更新至E6)

  第五集对话结束,线索也给了个大概。接下来三集可能多线叙事终止,然后各种神展开。

  总结一下目前的线索。

  多人作案, Dora Lang的案子凶手五人,有可能是Billy 或者Edwin Tuttle, Reggie Ledoux, Ted Childress, 一直跟着Billy Tuttle的治安官,教区长 Theriot。

  illy的死可能是教内权斗。

  Dora Lang的死也有可能跟LeDoux没关系, Ledoux只是把她提供给了黄袍国王,黄袍国王可能还没正面出现,也有可能一直在换人,Dora的老爸,Marie Fontenot的老爸,Maggie的老爸Jack,Rianne Oliver的老爸都有可能。

  Childress和其他几位治安官是包庇掩护教内寻找牺牲的人,所以Rust深夜查资料显示几起谋杀都为疑似报告错误。

  Danny Fontenot,Marie的叔叔,前橄榄球运动员,可能知道内情后被下药。

  那个经常出入Quesada办公室的银发治安官应该是Billy的眼线,可能是Dora案凶手之一。

  教区长Theriot表示不知道Dora遇害,却知道她被强奸,通过弱智转移Rust注意力,并且在Billy办的学校出道,疑似左右手。

  Audrey可能目击Dora被抛尸前的仪式,仪式很有可能在学校里进行,marty常年不在家Maggie夜班时把小孩送老爸家,可能是被Jack带去的,所以Audrey对外公反感。

  所有受害者或潜在受害者都是金发女性,非处女,父母一方死或失踪。所以Jack希望Maggie和Marty离婚,可能出钱或者施压让那小文案员引诱Marty,可能和Audrey乱搞的两个小男生也和外公有关。

  关于克苏鲁我一无所知。而Rust显然是被Ledoux安利了。至少95年小马射杀Ledoux后开始了解关于克苏鲁,关于黄袍国王,和yellow sign。

  黑鸟的意象多次出现并且意味不明,Rust的纹身,Rust的幻觉,还有Audrey门上的海报。

  -------------------------E6分割线----------------------------

  E6唯一的亮点就是Theriot居然是个好人了吧,然后可以确定黄袍国王是还没露面的高个疤脸男。

  illy Tuttle的死可能是被Rust查到某核心线索,被教内的人先下手为强了。也可能纯粹自己OD。

  Marty离婚的原因可能大家从第一集就猜到了吧。只不过在BUNNY RANCH Marty给女孩钱时Rust的那句预付款居然一语成籖,简直怀疑Rust是不是灵修到什么了不起的预知未来的能力了,还是只是洞察人性过于通透?

  E6 Pizzolatto放慢的案情的跟进,开始捞线收鱼。这集先是人性,以及女性话题。

  Marty和Rust从一开始就是正反论证的存在,然后随着深入了解逐渐逆转。

  Marty看似阳光,随和,爱家爱小孩爱运动爱正义,自诉为“平常人”,却不介意动用私刑,玩弄女性,逐渐加入混吃等死不负责任的中老年男人行列。

  Rust,虽然孤僻冷漠,按Maggie的话说,“性格强烈”,却有责任心。Rust的冷漠建立在对人的了解之上,因为了解,所以有把握放手让他们做自己的选择。

  Maggie和Rust,以及Audrey是一类人,即了解自己并坚持自己的原则,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而Marty,Macie和Beth则是去做别人认为对的事,并且需要不停获得别人认可的一类人。

  在Maggie和Marty的婚姻关系中,让Maggie最难以忍受的估计不是Marty不断出轨的事实,而是这事实砸碎了美满婚姻幸福家庭的玻璃,露出了婚姻关系中女人的妓女属性和性的商品属性的本象。而从良后的Beth依然靠性和身体取悦男人,却幻想自己得到了拯救。大开眼戒和坏男孩都塞到这一集了。

  还是只有Rust,拒绝琼瑶拒绝狗血,把女人们推出门外给她们自由。

  还有一点猜测。Rust的女儿Sophia可能是Rust自己开车撞死的。因为他说到Sophia在自家Drive Way上骑车,然后那里有个拐弯。第一两岁的小孩不会无人监视离家太远,第二路人不会随便开到别人家的Drive way上,而且小孩一个人和爸爸在家的几率不太大。综上,大概是小孩和妈妈在家,妈妈没看好,而Rust回家时意外撞死了在车道上的女儿。

  所以Rust在审完杀婴的案子后开始情绪不稳定,并且建议女犯自杀。

  人性的命题是个柔软的开始。接下来两集估计大大会继续收网解决宗教,和宇宙终极奥义的问题,抛光狗耳期待Rust的吐槽。

  《真探 第一季》影评(四):你寻到真意,我脚落大地

  算是不可错过的神作了。并非一部简简单单的侦探剧,看到人性、追寻和成长。Rust和Marty,混合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有时是极端的悲观主义者,有时是哲学家,有时沉迷于某种自以为是的信仰,有时对世界失去所有兴趣。但大部分时间我们是最normal的普通人和Marty一样,易怒暴躁迷恋新鲜。而Rust这是那个突然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那个我们,消极的以悲悯看待世界。放纵自己陷入深渊,看到深渊的凝视,一如往昔。

  说回这个剧,片头片尾曲都不舍得错过,算是近些年看过的最打动我的一部了。混合了历史、宗教、哲学、权力、政治、美学、心理学、美国司法体制等等等等,一季8集像一部电影。相遇、分离、重逢,倒叙的方式,两台时间线在第7集重合,岁月过去很久。Rust的褐发褪色,皱纹、喑哑、啤酒肚。Marty改变了生活,平静下来。

  片尾,两个男人的眼泪。Marty是懊悔于曾经最不在意的孩子妻子家庭其实是内心深处梗住的痛结,Rust却说感受到爱意包围自己在逐渐消失。看到她们的成长,和性格里互换互相影响的那一部分。Marty寻到生活的真意,Rust也终于从遥远星空回落大地,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

  《真探 第一季》影评(五):编剧的新意

  介绍这个片子有2个方法。

  先来第一个。这个片啊,挺闷的,对话多的很。很多细节,看的费脑子啊。三观也不正确,黑色,口味重的很,没有什么美丽的情感故事。不好看,怪怪的。

  再来一个。这个片啊。会令人惊叹,哇,侦探类型片可以这样拍。一个故事2个人物,2个线索,各自发展,偶然有交集,互相有验证,但也有欺骗。更多是互补合作一起抓凶手。可是他们却不是一类人。两个侦探,犹如你思考案情发展的左右脑。

  对,这就是满足整个大脑的好剧。在你纠结情感抉择的时候,给你理性的当头棒喝。在你沉溺于冷酷杀伐时候,还在内心深处呼唤你,这,都是人,这些变态行为背后,是一个个也被侮辱被抛弃的人。

  有四个侦探,从不同角度,推动你和他们去寻找真相,抓获真凶。你跟着他们上车,从一个案发地方到另外一个案发地方。你彷佛也猫在他们车后,尾随他们躲在窗下。你担心子弹,你担心丑事败露。是的,你更担心的是,会不会真的有黄衣王,那些邪恶的超自然现象,要不要去相信,你知道这个世界如你的世界一般现实,怎能有,但在现实与魔幻的世界,你摇摆了,我能说你自由了么,或者被引导看到了梦幻与现实交叠的重影?

  你被多线程的剧情调动起来沉睡的情感、短路懒惰的大脑,你沉浸在这罪恶的荒原不能自拔。我们的人生也许永远遇不到值得坚持,或者坚持做这么难的事情。但是,你今晚上看完这些,似乎体验到了。最后,你也知道,其实你蜷缩在沙发里,手里拿的不是枪是遥控器,虽然你分泌中多巴胺,你其实是安全的,重要的是,你会有勇气面对的。

  过去,这可是阅读一本长篇小说才能达到的沉浸感,信息量,这个片,接近这个状态了。不是篇幅长,是剧情结构的全新设计。这不是大数据能算出来的噱头,这是牛逼剧情结构的升级换代,是创新的高度。

  而这个高度,不是烂俗剧情,明星大腕能刺激到的点,是灵魂深处的H点。

  《真探 第一季》影评(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喜欢看悬疑推理类的作品,喜欢那种一边看一边和作者/编剧/导演作智力较量的感觉。可惜看完之后大部分时候是“你在搞笑吗”的心情,少部分是“虽然有bug但能理解”的心情,偶尔有“分析对了!咱们都是好样的”的心情,极少极少有“哇哦原来这样,我居然没想到,服了!”的心情。

  现在我很期待《真探》能够让我体验最后那种情况。

  对于文学音乐层面的欣赏就默默藏在心底不献丑了,这里单纯分析和预测剧情。

  (一)警局的老头

  警局的那个老头,非Marty和Rust顶头上司,总穿着一身蓝色制服那位。我不太清楚美国警察制服的样式规定,但从Marty向他敬礼以及他总跟着Biily Tuttle走的情况判断,应该是比Marty他们的Boss更高的职位。警察局长?

  大家对于凶手——或者说此邪教组织的核心成员——应该是5人这一点基本没有疑问了。一个负责制毒的Ledoux,一个负责基地事物管理以及对外联络的副手Dewall,被Marty和Runt分别射杀,还剩3个。Billy Tuttle肯定是其中之一,这个警局老头我觉得也是。瞧,发生如此多的类似的案件,绝大部分都被压住了,表明这组织在警局一定有人,而且是高层。Rust在他Boss办公室说出对Billy Tuttle的怀疑时,他的Boss是匪夷所思、暴怒还夹带一点鄙夷好笑的反应,但这老头的表情和眼神却非常阴沉。结合他在Dora案一开始就与Billy一起在州警局出现的情况,判断他是5个核心成员之一。

  小花絮:第一集一开始,有人在Erath纵火。正是由于大火,惊动了local警局,再上报到州警局,因此这个案子没有压住,被迫见光。再结合当天是Rust女儿的生日,我判断纵火的人是Rust。至于原因,容后详述。

  (二)The Giant

  作为一部高水平的悬疑剧,而且已经放到了第6集,最后的大Boss必然是前面已经出现过、露脸过、至少是被提到过的人。否则也太侮辱观众和编剧的智商。

  从制毒基地被解救的女孩子Kelly,提到最坏的是一个Giant,有Scar。当Rust询问是否是脸上的Scar时,女孩儿开始歇斯底里,没有回答。在前6集出现过的所有的人中,称得上Giant、身份又有足够嫌疑的,莫过于Billy Tuttle。当然他脸上没有Scar,对此有两个可能:① Scar并非在脸上,而是在身上的某个部位;② Billy十分谨慎,为了防止有幸存者泄漏身份特征,在作恶时特地制造Scar的样子,以洗脱嫌疑。

  前者虽有合理性,但可能不大,因为Rust一开口就问“是脸上的Scar吗”,而不问其他部位,似乎他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个Giant、脸上带伤疤的嫌疑人选;后者,基于是关系非常紧密的5个人一起频繁作案且有宗教性质,每次都特地化妆的可能性很小。

  那么,Edwin Tuttle是这个Scar Giant的可能性就显得非常大。其一,他和Billy是堂兄弟,有相当大可能具有同样的身材体型特征;其二,这个人物尚未露面,也正因此,无法排除他脸上有Scar的可能。

  illy在Rust时隔八年重新出现后即“药物滥用”死亡,查尔斯湖的案件是发生在他死后,说明Billy并非组织最高首领。他的死因,无论是Rust找到了实质证据、Billy绝望下自杀,还是Rust接近找到某些证据、Billy被组织其他成员下手杀死,实质上区别不大,都是证明了他并非组织的最高领导。从身份地位上说,谁能压过他?谁能把州最高宗教领袖和最高执法人员勾结到一起?政教法三大巨头联合作案,排场够大啊。

  同时,因为这实在有点太好猜了,我怀疑除警局老头和Billy Tuttle之外的那个大Boss说不定不是州长而是另有其人,一个非常意料之外的人……容后详述(原谅我总是疑心过重期望过高)。

  (三)Marty

  作为第二男主角,小马到现在为止弱爆了。各种典型的男性劣根几乎一个不落地出现,唯一的亮点大概是看到被折磨的孩子时直接开枪射杀Ledoux,表达了他对孩子的保护欲和热爱。第一集他看着两个熟睡女儿的眼神,给雏妓的钱和建议,知道大女儿和两个男孩鬼混后的私刑,都在强调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第二男主在主剧情中的参与感如此之弱,简直不可思议。他是Rust的搭档,他的大女儿从小就目击邪教仪式,所以他后续必须也必然会深度参与到主线中。何种参与形式呢,比如,知道大女儿小时候看到了什么,长大后为何会堕落,从而答应和Rust合作?

  更黑暗一点的猜想是,促使他参与的不是大女儿,而是那个非常乖,非常温顺优秀的小女儿。他的小女儿这个角色违和感太强了,我总觉得应该要发生些什么。大女儿已然有明显的征兆,最后出现问题也不足为奇,反而是小女儿如果有点什么,才会给观众带来更大的冲击。嗯,这一点我真的是在瞎猜,基于“如果我是编剧的话”的瞎猜。

  (四)Rust

  终于到了我最想详细分析的男一号了。

  我有100%的信心,Rust彻查此案是为了复仇。为家人。

  有三种不同的可能:

  ① 他的女儿死后,妻子在痛苦中求助于宗教的力量,加入了邪教,最后被害。

  ② 他的女儿就是被这个邪教组织杀害的。

  ③ 他的女儿并非死于车祸,而是被参与了邪教的妻子杀害,注射毒品神马的。还有一个分支可能:他的妻子参与邪教并吸毒成瘾,没有好好照管孩子,导致女儿被车祸带走生命,在Rust心目中视同被妻子所杀。

  因为是早已有计划的复仇,因此可以充分解释:Rust对宗教和人生的理解;对他人苦难的冷漠却唯独对此案无比执着;对Yellow King及相关人类学宗教学知识的熟悉;为何单单要求到这个州来做凶案警察,而且他到了不久之后,Erath案就被曝光(对照第一集开头的纵火);整个案件中,有价值的线索都是他发现的,甚至把方特诺特女孩这个案件非常牵强的联系到一起,最后倒也证明确实有联系;与ledoux似乎曾有过接触;破案后终于回归正常的生活,甚至考虑过重新组建家庭;发现Yellow King其实仍然存在后,迅速从“正常生活”脱离。

  第一条的可能性和第二条差不多,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致命缺陷:若第一条为真,则“女儿”的重要性、象征意义被无限削弱,Rust复仇的理由是为了“妻子”。这一点不合理,从剧情各个细节来看,对Rust影响更大的都是他女儿。Rust对女儿的回忆显得苦痛压抑,但仍然愿意说;对妻子从不正面提及名字甚至“wife”这个词,只简单地说“marriage didn't last long”. 纵火Erath选在女儿生日而不是妻子的某个纪念日,等等。

  第二条,孩子去世时才2岁,实在太小了,不符合邪教一贯目标的年龄范围。

  第三条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能够比前两条合理解释更多情节:① 他杀了一个给自己孩子注射毒品的瘾君子。对于一贯冷静甚至冷漠的Rust来说,这种失控必有原因。② 他是在女儿死后而非离婚后转到缉毒组的,应该是出于对吸毒贩毒者的仇恨,所谓公报私仇。③他给Maggie婚姻建议的时候说,Kids are the only things that matter. Men, women-- it's not supposed to work;④他套出一个连续杀害自己孩子的罪犯的供词后,冷漠地建议她自杀。只是“建议自杀”而控制住了自己保持平静,也许是因为她并未动用毒品,也许因为Rust经过多年沉淀,痛苦已经不像当年那么尖锐……但这并不表示这个情节并无价值。作为一部优秀的悬疑作品,不应该有任何一个镜头、任何一个情节是无用的。

  (五)Yellow King

  无论如何,就前6集而言,这部剧已然是我最喜欢的悬疑作品之一了。最终评价是“很好”,“虎头蛇尾”,还是“超越《七宗罪》”,取决于谁是Yellow King,以及他的结局。

  推测Yellow King的真身,我觉得不需要考虑Giant、Scar这些物理特征。最重要的线索是,这个组织的来源,目的,以及“核心价值”。

  Yellow King在组织中有州宗教和法律最高领导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核心地位,而且对其他核心成员有生杀予夺的权力。(PS,我觉得Ledoux和Dewall那俩哥们儿是被Yellow King舍弃的:Dewall死得太蹊跷,谁会在身上携带个随时会引爆的炸弹?① 为了防止他逃跑或泄密。不太可能,都已经是核心成员了,而且Ledoux就没带。② 说不定Rust没打中他,是被隐藏在某处的其他组织成员用狙击枪一类的武器爆头的,顺利灭口蒙过Rust。)作为这么一个邪教组织,成员的需求绝对不会取决于世俗所重视的东西:钱、地位甚至毒品神马的。Dewall就提到过,钱和毒品对他来说都没有用。这几个人里,Ledoux负责制毒,保证仪式需要的一些宗教效果以及吸引会员;Billy Tuttle 负责提供祭品;警局老头负责保护组织安全;Dewall负责管理基地、给Ledoux打下手并监督、一些必须直接出面的外联事务。而Yellow King,作为最重要的核心和精神领袖,他必然提供了这个组织的“存在意义”,别人谁都不行。从这一点来说,Yellow King是州长的可能性并不比除草工人大。

  从最简单粗暴的Edwin Tuttle,到出人意料但似乎很难有合理性的某路人甲(比如有筒子提到修道院修草坪的工人啦,Marty的岳父啦),或震撼人心但有相当大的合理化空间的Rust的某个分裂人格,甚至“你特么是在开玩笑吗”的Marty,我都想过了。

  若是Edwin Tuttle,这部剧的历史地位基本上是无法超越《七宗罪》了(排除其他巨大情节变数的话)。

  若是Rust本身,我觉得有其合理化空间。比如,Rust的女儿死后他非常痛苦,转向宗教寻求精神慰藉;以他的思维能力艺术天赋以及悲观人格,创造出一个邪教教义也能够理解。而且他“睡不着,只做梦”,有精神分裂的暗示;在旷野中见到的图腾有强烈隐喻;Rust用啤酒罐折的5个小人,有筒子说是在试探两个黑人警察是否组织中人,我觉得也可以解释为Rust的一种潜意识流露。

  但有一点比较牵强:Rust和其他成员的见面情节,他和Dewall、Ledoux、警局老头、Billy Tuttle这四个铁定的核心成员都有交集。要强行解释的话,也还是可以的,比如Rust作为Yellow King的那个分裂人格知道主人格的存在(主人格当然不知道分裂人格的存在),已经知会了其他成员。所以Dewall说他眼中有魔鬼,身上有阴影,被他用枪指着的时候非常无措,不知道应该如何反应;心狠手辣把多名知情人士杀死或致残的组织,却对Rust这个明显在找麻烦的人毫无动作,听之任之,连阻碍调查都没有;Ledoux似乎认识Rust,并且一直在重复“这是个循环”,也许是暗示这个组织的创建和终结都将由Rust完成。

  总之,要往这个结论走的话,路是通的,关键看走得是否漂亮。情节如果铺排得好,可以做到完美的合理性。因为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和这个结论有绝对逻辑矛盾的点。

  如果大Boss是Marty我确实会觉得“你特么是在开玩笑吗”,但也不能说完全不能接受,毕竟有他女儿幼时看到邪教仪式的铺垫。但从人格特点来说,我觉得他不具备提供“宗教精神”的能力。

  讨论了这几个热门人选后,就是“惊喜人选”了。比如Marty的丈人Jack,有筒子认为Marty大女儿也许是他带领去参加邪教仪式的;比如除草工人;再有,我觉得Rust的父亲也是个有意思的人选,父亲创建的组织间接造成外孙女的死亡、由儿子来终结,也完全能解释这组织为何始终不对Rust采取行动,并体现Ledoux“这是个循环”的说法。

  最后,我现在每一天都充满了期待地等着后面两集。第七集应该仍然不会揭露Yellow King的身份,但应该可以排除大部分的选项了。我最大的希望是,最后两集一定要保持住水准啊!今年的“最喜爱剧集”就指望它了。

  最后的最后,谢谢大家观看这篇废话多多的评论。欢迎指出错漏,和同好们讨论分析可能的情节发展一直是观看悬疑作品最有意思的一部分。

  《真探 第一季》影评(七):黑暗长存

  Rust是个骨子里渴望被救赎的男人。没有家庭,隐忍,克制,求索。从小生活在阿拉斯加的茫茫星空下,17岁以后才知道电视的存在。感觉孤独患者是有些可怜的,alone and lonely.

  Martine骨子里是个小男孩,没有自制力,怕中年危机,感觉自己如果老下去,就像掉进了悬崖深渊。

  他们误打误撞成了搭档。共同点是对孩子的爱。

  第一二集,剧情缓慢、铺垫,有些迷幻主义色彩,完全Rust的颜值和神剧的传说撑着我继续。

  第四集开始,高能,看的时候一身鸡皮疙瘩,惊叹神编剧。

  第八集悬疑惊悚片即视感。

  剧中两条线,1995年和2015年的他们交织,变化很多,但唯一不变的是光明始终没有放弃争夺真实的权利。还有Rust思想家般的哲人思考,星空璀璨夺目,思想浩瀚无垠,人人来源不一、归属不同,但在选择担当和坚持不懈时,人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找自己。也许你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有这样那样的困惑,但别放弃,这一切难题可能并不是难题,能有多难呢。繁琐的生活,自我虐待的苦行僧救赎,自我放任的游戏人间,贪嗔痴癫,原罪根深。看看美剧,也有惜福的心声呐喊。

  就是那么多问题,就是那么多黑暗,就是那么多错误,就是那么多毁灭,伴随着,就是有那么多解答,就是有那么多光明,就是有那么修正,就是有那么多重生!

  幸好最后,都还活着。光明战胜黑暗,哪怕黑暗长存。

  《真探 第一季》影评(八):对剧中关于宗教描述的一点见解

  太过聪明的人总是不容易快乐。Rust就是这样。他在剧中对宗教的嘲讽针针见血,认为宗教不过是懦弱的人自我保护与自我麻醉的工具。Rust没有给出答案的是:既然如此,为什么从古至今,宗教崇拜非但从未消弭,还一直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Marty曾质问Rust:他如此现实,不相信任何事情,是什么支撑他活下去。Rust说,他只是没有自杀的勇气。我想,Rust是错的,可能当时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答案究竟是什么。直到最后一集,Rust仰望星空时,提到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他说:Light is winning。

  不是案件的结束将Rust从一个悲观厌世的人转化成乐观的人,这也许是他一直持有的想法。在心底,他一直相信光明。所以,每每办案,他才会竭尽全力、追根究底;他从会对这起案件耿耿于怀,直到最后的终结。想起之前听到的一个说法(真实性不可考):重症忧郁症患者不会自杀,因为他们已经对所有事情变得麻木,没有事情会触到他们的神经,让他们产生自杀的冲动。他们只是僵硬麻木的活过一天又一天。因此,Rust如此是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他不会活得如此用力。在他心里,总有一束微光。辞职后的几年,Rust沉沦过、堕落过,最终,他还是回来了。Rust说,自己的生活就是在沉沦和堕落中轮回。而之所以能够轮回,是因为在堕落与堕落之间,是一段又一段光明的岁月。而给他支持与力量的,恐怕就是心中那道光芒。

  宗教,无论何种,都有信仰有关。而Rust的信仰就是:Light is winning。这是他的宗教。他一次又一次以身涉险、不择手段的查案,用自己的肉体和灵魂供奉自己的信仰。这与Rust曾摒弃的“把钱捐给宗教而不是用来买面包”的做法,如出一辙。

  虽然Rust相信光明,但整部戏依然带着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对Rust信仰的揭示,暗示着:人确实是脆弱的,因此总得相信点什么。

  《真探 第一季》影评(九):只有关结局

  一个我好好喜爱这个结局。

  他们这就算订婚了。吧。

  另一个我好好失望。这最后的十几分钟把之前的逼格给毁绝了。

  就一次,哪怕就一次,不要来“以爱救赎”那一套行么?行不行?!

  玛丽隔壁的!

  所以最后R还是个因为失去亲人罹患PTSD并且有点father issue的心理障碍患者然后经历了一次濒死体验后就顿悟了?

  所以他那内敛桀骜睥睨众生的调调只是某种无法排解的压抑?

  什么女儿和爹都在等着他,什么只剩下爱包围着他,这都是什么屁话,你那么爱他们干脆跟着去了呗,还是尼玛爱小马更深怎地!老掰这一套烦不烦都几百年了,作家编剧一下笔,无论开始怎样,跑着跑着就过去了。下一季要怎么接,这被爱拯救之后,也不嗑药了,也不幻视了,也不冒格言警句了,迷离的小眼神也没了,心宽体胖了,光明都胜利了还要你作甚啊!

  真想把流泪那段挖出来扔了。

  冷艳系的情感迸发本来可以极其打动人心的。但他们的哭点本应与普通人不同。看人家小马哭是多么自然——爱的失而复得——此时不哭更待何时,因为对普通人来说,家就是他们的执念啊。可是R到底是在哭神马啊,一个轻易在审讯时看穿别人弱点加以攻击又冷硬抛弃的,说女儿的死是避免了他当父亲的罪过的,一个说希望死亡是真正终点的真探,到底哭什么?以前冷艳地抽着烟或是茫然望着窗外说的那么屌气十足的话原来都是扯淡?

  唉,算了。幸好两人之间的气场维护得还不错。小马越往后越蠢萌,真是好好口耐。

  《真探 第一季》影评(十):三原色

  编剧本人都不可能认为这种剧会有现实依据吧?这种克苏鲁风格的噩梦……zgm,居然在另一片土地上成真了。可见我朝果然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沃土。 现实才他妈不管什么逻辑,现实永远比虚构更荒诞。我们所在的果然是非人间。 不知道这片土地上的执笔者,又会写出什么样的结局?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