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囚徒》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囚徒》观后感10篇

2022-03-13 14:37: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囚徒》观后感10篇

  《囚徒》是一部由尼克·赫伦执导,吉姆·卡维泽 / 伊恩·麦克莱恩 / 海莉·阿特维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囚徒》观后感(一):所有人都是囚徒,制度的囚徒

  2009年的美国六集迷你剧。冲着《疑犯追踪》的李四叔去看的,结果发现看了一部去商业化的《盗梦空间》...

  剧情太玄幻,我就不详说了,里面的所有人物都没有名字,只有代号,男主是6号,反派(竟然又是疑犯追踪的反派...熟人多啊!)是2号,女主是313号(靠,这不是路德里的女杀手Alice吗?熟人真多!)...反正就是各种号码。

  其实一切都是2号老婆的一个梦,所有人都在梦里面,类似盗梦空间,2号和他老婆是研究潜意识的专家,他们发现了一项技术能够把人的潜意识聚合到一个梦里面,然后通过类似国家行政的管理把人从潜意识改变,把坏的思想改掉,让真实世界中的人成为一个好人,为此他们成立了一家监控所有人的公司,凡是有问题的人都拉进梦世界里面改造,老婆负责做梦,老公负责管理,在梦里他们为了弥补遗憾还创造了自己的儿子1112号。

  男主本身就是公司的一名职员,负责监控人,由于疑惑这一计划而辞职,被公司将他的潜意识拉进了梦世界,成为了6号,当然,他是不知道自己在梦里的,他不断逃,但就是逃不掉。他痛恨这个世界,这个梦世界表面像乌托邦般美好,但实际上大家并不开心,每个人都被压抑,到处都是监控,他渐渐发现了真相,他不仅自己要逃,他还要求2号把所有人都放了。2号也渐渐发觉自己管理的模式有问题,最终儿子1112号痛苦地在梦世界里杀了母亲然后自杀了,痛苦的2号决定离开,他告诉6号所有的真相,实际上梦世界确实能够将人不好的一面改造,而如果没有梦世界,像313号女主这样现实世界中有心理疾病的人就会崩毁,然后又告诉所有人6号是救世主,然后自杀(其实就是回到真实世界和自己老婆happy去了,梦世界里的人挂了现世界不会死),留下男主自己做出选择,最后男主选择了在梦世界里成为新的2号,在现实世界也成为了公司的新boss...

  相比《盗梦空间》,《囚徒》没有了特技,没有打斗,梦境也只有一重,在沙漠当中的村庄也没有什么壮观的解体。我觉得这剧一开始是往讽刺专制制度的方向去的,无论是2号的独裁还是全民监控的戏码都是如此,但结尾处正直无比的男主却选择了继承这一切,发展这一切,追求自由的意识最后和独裁的体制结合了在一起,无论梦世界还是现实世界,男主都如此选择了,他怀着让所有人更好的决心成了新的独裁者,只是不自知而已...

  主义神马的从来都是各有各精彩,唯独制度才有好坏之分...所有人都是囚徒,制度的囚徒。

  《囚徒》观后感(二):囚徒

  囚 徒

  烈日下,一名男子在沙漠中醒来,惊恐万分,因为昨晚他还在躺在纽约的公寓里跟人调情。慌乱之时,一个老头向他逃来,男子协助他躲过追兵,最终,重伤的老头还是在山洞中死去,终前留下一句匪夷所思的遗言:“告诉他们,我逃出来了……”

  2010年,两部以探讨人类意识世界为主题的电影巨制相继上映,他们就是马丁•斯科塞斯的《禁闭岛》(Shutter Island),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Inception),这两部作品的横空出世,星火燎原般点燃了人们对精神意识世界与物理现实世界间作用关系的热烈讨论。殊不知,在并不遥远的2009年11月,美国AMC电视台播出的六集迷你剧《囚徒》(The Prisoner)已然悄悄涉猎了这个题材。

  《囚徒》翻拍自1967年英国同名迷你剧(又名《6号特殊犯人》),原剧十七集,是当时罕见而超前的悬疑科幻题材电视剧。2006年美国开始翻拍,耗时3年,2009年播出时缩为六集。翻拍版淡化了70年代以冷战为背景的政治色彩,取消了原著退休特工的设定,改为一位刚刚辞职的普通人,使这部作品得以站在更加客观的立场上,引发人们对主题的深思。

  本片主角,这名男子,随后来到沙漠中的一座小镇。这里名叫“Village”,在小镇居民的眼中,Village 就是整个世界,世上不存在“另一个地方”。生活在这的人没有姓名,统统以编号代称。他们的住宅、街道都一模一样,甚至摆在街边的绿植也没什么差别。这里人人有产,家家幸福,每个人都如一颗恰如其分的螺丝钉,良好地铆在这条昼夜不停的流水线上。直到 6号到来。6号,这个男子的编号,从开始空降到小镇的一刻,就从未停止寻找离开Village的方法。而这令Village的领导者,2号,深感不安。

  由于本片采用双线剪辑,现实世界与Village的世界交替行进,观众可以很容易地意识到,Village 其实是一个非正常的意识世界,6号的真身从未离开纽约,落入Village的是他的潜意识。在不稳定因素6号进入Village之前,2号是唯一知道这个秘密的人。2号的妻子Helen——一位研究人类潜意识的女科学家,用自己的大脑搭建起这座意识中的小镇,她就如一台负荷巨大的主机,而2号就是网管,由他来管理和领导生活在其中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 “耕者有其田” 的生活。Village 的村民们大多在现实世界也有着一一对应的真身,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精神病患者、刑满释放的罪犯,和生活中遭受重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的人们。这群有着不同程度精神问题的人,他们的潜意识被输送到这个完美的虚拟世界,与残酷的现实世界隔离,与不堪回首的过去隔绝,一切重新开始,寻找全新的社会定位。他们的潜意识通过平静的生活得到治疗,这些潜意识再不被察觉地影响到现实世界中的真身,精神压力得到舒缓,真身也会变得日益适应外界残酷的真实社会。

  “让颓废者自我拯救” ,曾一直是2号引以为傲的指导方针,所以他也试图用各种方法让6号像其他人一样乖乖归顺。就像《禁闭岛》,医生为了进入病人的精神世界不得不进行“角色扮演”,装成侦探的副手那样,2号 让“演员们”一一登场。16号,作为 6号的“哥哥”,他们一同在海边挖出童年时埋下的照片,暗合6号的记忆;接着,2号貌似慷慨地赋予 6号监视别人生活的权利,让他亲眼监测到一个怀疑Village的历史老师是如何心怀恐惧,对着摄像头自杀;继而,415号,爱情速配法配给 6号的美丽女子(曾出现在6号的现实世界记忆中,打乱他的记忆),2号亲自为他们举办了隆重的婚礼……然而这一切不仅没让 6号信服,反而引起他更强烈的怀疑,因为每个试图跟他亲近的号码,最后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流露出极大的恐慌和负罪感,他们根本不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2号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把自己也拉下了水。由于6号的到来,2号的儿子——1112号,听到了一个他向往已久的地名——“the other place”,另一个地方。1112号是2号臆想出的儿子,是他在治疗别人的同时,给自己和妻子制造的“自我治疗对象”,以弥补现实无子的缺憾。但恰恰是这样一个完全虚拟的角色,却最向往自由,可无处逃遁。“只有母亲能摧毁你所有的希望”,当意识到自己只是别人生命的谎言,就算有钥匙也永不能打开出口的大门,1112号绝望地闷死母亲,自己上吊自杀。

  故事的最后,2号顿悟了。当他把爱、恨和死亡的威胁强加到6号头上,都不能令其顺服,这只能说明:是这个完美世界出了问题。Village 的村民们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只需生命中平凡的美德,勤勉的劳作,平民的骄傲,家庭,便足以点燃他们曾经在现实世界中受挫的激情”。事实是,这里没有人要求得到治疗,人生来就是千疮百孔的,遭受挫败是生命的一部分,被挫败的人要么得到成长,要么一蹶不振,这是生命本来的样子。曾经,为了治疗,他像“清除错误代码”一样,清理掉一切带有Village以外记忆的村民,人人监视人人,确保每个头脑的纯净,殊不知此举为村民们带来了更大的恐惧,和日益加深的迷茫。“完美的保护” 无异于囚禁,他试图为最珍视的儿子提供一个天堂般的社会,却从没想过,这样做的同时也夺走了儿子“选择挫败”的自由。没有自由,困兽犹斗,再理想的社会也不过是囚着行尸走肉的笼子,唯有以死挣脱。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夺走别人的“选择权”,即便是出于善意。

  但 2号最终还是胜利了,他成功地从许多人中甄别出与众不同的那个——6号,这个意志坚强,一直试图逃跑的人——只有他拒不屈从Village的错误,那么未来就要由他来改正。2号选择在1112号的葬礼上,以一种爆裂而没有退路的方式,清除了自己,把村子的继承权强行留给了6号,筹码就是6号“光明璀璨的良心”。他坚信,一直鼓动大家逃跑的6号,到死都拒绝归顺的6号,其实比任何人都更加深爱这个Village 里的每一个人。而6号,尽管骨子里奔腾着“崇高的自由”,却逐渐也理解了当初建立Village的意良苦用心:婚礼过后,新娘被清除,他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分离出6x2号这一潜意识人格,而他也亲眼见识了这个外表跟自己一模一样的“恶人格”是多肆无忌惮地把他心底里最阴暗的念头一一付诸行动。压抑不住的人性之“恶”确实需要被处理,但不是被粗暴消灭,而是坦然接受,并让它与“善面”共存。承认自己的“恶”,本身就是一种疏解。

  在影片的最后,观众们欣喜地发现:2号与6号,在一次次“遵守”与“反抗”的博弈中,两种尖锐对抗的意识开始发生化合式的溶解,他们终究开始理解对方,不再急于下结论,他们也许都没有变得更高明、更快乐,但无疑他们都变得比本片开始时更公正,更冷静,也更能认清自己人性中的偏执,并坦然接受这一缺点。对于Village的未来走向,究竟如何处理“保护”和“囚禁”的关系,如何界定“管理”和“自由”的界限,如何做到“安全开放天性”和“充分尊重人性”的两全,这些世界级难题,名义上统统交由6号去探寻,实则留给观众去的遐想。

  本剧除了以主观视角叙事的6号和2号之外,还遗留了一些颇具韵味的议题。例如,当村民们知道自己被囚禁,他们会不会在而脱离这层保护还是继续囚禁间彷徨,就像《禁闭岛》的结尾金句“To live like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在科技越来越霸道的今天,用数据计算和药物配对的方式,是否能真的产生最“正确”的爱情,从而避免很多悲剧?那在药物作用之前产生的感情又算什么呢?社会本身也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个体走向成功意味着做出“带有攻击性”的进取,另一方面又宣扬与人为善,合作与民主;一边以金钱和地位作为冷酷的标准,定位社会中的个体,另一边又不得不痛苦承受那些被功利氛围踩在脚下的“失败者”,对社会做出的恶性反击。就连《盗梦空间》也讨巧地把 “潜意识的盗窃与植入” 与“高端商务机密”相关联,再配以无与伦比的电脑特效,令观众如醉如痴。

  好莱坞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曾这样写道: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电影,你就会了解人们藏在最深处的欲望和恐惧是什么……所以我们会去电影院,希望内心最深埋的东西能被触及。” 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祈愿,每每被寄予“潜意识”这片拥有无限可能的领域,而同时,人们又对它防备有加,生怕自己“柜子里的骷髅”被人偷窥了去。这种好奇又抗拒的纠结便成了电影工作者笔下最好的玩物。

  “有些人,善良的人,无论如何,他们迷失了。我如何能告诉他们生存之路可以更美好,我知道会有个答案,但需要我自己去寻找。” 面对沙漠壮美的夕阳,6号最后这样说道。恐惧和希望是人类彼此共有的财产,而“良知”永远是人性的沙漠中最珍贵的指南针。

  《囚徒》观后感(三):所有打低分的人只有一个原因——自己没看懂怪片子没说圆满

  一部迷你剧 6集

  AMC电视台的(这个台每出一部都是精品)

  艾美奖、土星奖都获得了提名

  反乌托邦控 悬疑片爱好者 喜欢挑战自己智商的必看

  这部片子在评分很低

  可是低的原因其实不在剧集本身

  而在于喜欢这类片子的人没发现

  看过的人又没什么人看了懂

  (没看懂还有一个原因

  毕竟不像电影2个小时一下子看完

  分成了6个星期放人家早就忘记前面的剧集了

  而且看电影的心态和电视不同

  没人会像电影那么认真的态度对待电视)

  如果真正认真看

  看到最后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没有大的bug 都解释清楚了

  (这是悬疑剧最重要的一点 能自圆其说

  这也是故弄玄虚与精妙的悬疑片最大的区别)

  演技什么也没话说

  所有的演员都是实力派

  当然也不是说片子没有缺点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毕竟是个电视剧

  要估计每集的剧情独体

  连贯性不够 中间也有点拖沓

  如果能再改编成成2.5个小时的电影一定会是黑客帝国、盗梦空间之后又一部极品

  点击有惊喜:

  http://www.dy2018.com/html/tv/oumeitv/20091117/22950.html

  《囚徒》观后感(四):拍成17集可能更合适点

  说实在的6集拍的人晕晕乎乎的,到了最后一刻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虽然在思维环境的设计上要精巧于《梦境》,但在故事的精细结构上还是要差一些。

  考虑到是电视剧,完全有更充分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去解释清楚,最后成了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是拜商业要求所赐,将一部这么好的题材浪费了。

  故事的大概梗概还是很清楚的,个别地方解释不请,逻辑上似乎有所矛盾。无非是两个善良的资本家希望挖掘人性本善的利用方式,把性格上有缺陷的人进行潜意识的治疗。

  village本意上应该是个疗养院,利用和平、阳光、友爱、家庭、爱情等一系列人之间最美好的东西去感化性格中的缺陷,从潜意识来培养人在正常生活中的性格。

  很可惜的是,虽然如此,1112的出现就是一个讽刺,不得不说,他弑母的行为完全是对自己结局不满的发泄,没有考虑到整个village世界的稳定。在这么光明的世界里发生这么黑暗的行为,导演是在强调人性本恶么?

  TW 2号不管怎么演都有一股甘道夫的味道。。。。。。。。

  《囚徒》观后感(五):现实,幻觉,傻傻分不清楚

  很难相信这是2009年拍出来的电视剧,如此前卫,即使放在现在来看也能迎合着当前的潮流。

  当你某天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一片沙漠,你没有名字也想不起自己的名字,village里的人都没有名字,只有数字代称,你头脑里不时闪现的现实世界不断地提醒你要逃出去,而周围的人却不断地阻挠你甚至是说服你你就属于这个village,没有外面的世界,village便是一切。这里的村民不知道什么是大海,什么是火车。你知道哪里不对也如何也逃不出去,你不断地挣扎反抗,却发现自己也深陷其中早已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幻。

  最后,那个教堂的出现总让我想起《西部世界》。

  《囚徒》观后感(六):围城

  2009-11-29 写于博客

  已观。构思奇巧,科幻悬疑味浓。用意识构筑一个牢笼,把现实中的人囚禁其中。被囚之人要越狱,却终于是被反面角色设计,倒成全了他。幻想与现实交叉讲述。

  简介: AMC播出的六集迷你剧《囚徒》(The Prisoner),是根据1967年英国同名剧集改编的一部悬疑科幻迷你剧。稍微了解一点科幻电视剧历史的人都知道,原版《囚徒》是「悬疑科幻」这一电视剧类型的开创者,经典的《X档案》(X-Files)、大红大紫的《迷失》(Lost),乃至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危机边缘》(Fringe)、《未来闪影》(FlashForward),都得尊称《囚徒》一声「祖师爷」。原版《囚徒》本身或许不算一部特别出色的剧集,但它开创了一个概念,开拓了一个时代。在媒体行业,还有什么比创意更重要的呢?新版《囚徒》与原版已不可同日而语,究竟新版(从2006年12月到2009年12月,开发了整整三年)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那就不要错过这部精彩绝伦的迷你剧!

  看点:

  本剧的视觉效果和采用的配乐绝对是一流的。

  全剧在纳米比亚的沙漠中实地取景,白沙地非常有震撼力。

  在本剧较为黑暗的剧情之中,依然闪烁着带有幽默感的台词。

  《囚徒》观后感(七):梦中幸福终是空

  村子是潜意识的幻境,村民大多是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方向丢失自我的人。

  6号在现实公司中发现问题想逃离,但潜意识被控制,2号控制公司与幻境的一切,公司有某种能力控制现实中那些失去自我人的潜意识并改造他们。

  在村中有11-12现实中2号与妻子不可能有的孩子,村中的2号也是囚徒被妻子梦想中能有一个完整的家有孩子的幻想所禁锢。苦苦维持现实中妻子的幻境,可结局是最后失败孩子自杀,他深爱的妻子也在幻境中找到自我不在沉浸在自我的潜意识中,2号得以解脱决定逃离。

  把公司交给6号,6号正直具有牺牲自我的潜质。6号因为在潜意识中对313有了感情,现实中不想看到313精神崩溃,最后选择把自己献给公司,成了公司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囚徒。因为村中所有人的意识都是被强加的,没有自我的。

  自由,自我。

  《囚徒》观后感(八):虚拟与现实:浅谈《囚徒》和那些电影中的差异与共性。

  还记得村上春树的那本《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么?

  还记得《骇客帝国》中那个诡异的网络世界么?

  虚拟和现实,梦魇与幻境,在真真假假的光影转换中,在虚虚实实的剪辑混淆中。

  感受光影人生那一部分最切实的感动。

  一、空间

  在《囚徒》中由2号夫人与公司所构造的类似乌托邦的固有世界被划分为:村子所在的“里世界”和现实的“表世界”

  而在《骇客帝国》中:则展现了由AI所创造出的假性虚拟“网络世界”和一副末日景象的《现实世界》

  《异次元骇客》中则被划分为了三个:其“游戏世界”、游戏世界所构造出的二次“游戏世界”和包围了以上两种的现实世界。

  但到了今年刚刚上映的一部电影中这种空间性被更深的挖掘,在《盗梦空间》中:从现实世界、梦、二层梦、三层梦、混沌世界,这里所呈现的是5种不同的空间。

  虽然看似繁杂,但每个故事中总会有一个现实世界,这是一个架构的基础。总的来说,从现实到虚拟,是一种看似空间转换其实本质不变的东西。

  不管是“里世界”、“网络世界”、“游戏世界”还是“混沌世界”都是从现实世界按作者所思所想构造出的理想的“重生”世界。

  二、“重生”世界的属性

  《囚徒》中:村子所在的“里世界”是类似于乌托邦,是2号夫人与公司所构建的更接近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世界。

  《骇客帝国》中:“网络世界”是由AI所统治的更加具象的“仿”现实世界,是AI以武力和欺骗所产生的社会,这个则更倾向于奴隶社会。

  《异次元骇客》中:这里的虚拟世界可以暂时看做“游戏世界”,这个世界的局限性小却十分的有意思,而“游戏世界”构建的“游戏世界”则更加的抽象,你可以将看他看做双重叠加的世界,也可以理解为游戏所产生的社会。这个类似资本主义社会。

  《盗梦空间》中:以“梦”为基础条件,引发多重“梦境”世界一直到最后的“混沌世界”,这个以人为中心梦境更像是土地属权,压榨中心人物而获得利益,这个更像是封建社会。

  三、反抗的角色与世界的形态

  1、《囚徒》

  6号所存在的村子是2号的夫人与公司所创造的世界,这里虽然没有设置1号,但我们可以将2号理解为1号。看似平等的社会却漏洞百出,2号不平等的住在宫殿里,拥有一切特权。他的意识就是所有人的意识,这里的意识特点具有很浓的社会主义初期的意思。(说句题外话,他让我想起了鲁鲁修的父亲。所有人的心都连接在一起,没有欺骗没有谎言所有人都幸福。但这样的社会只会让人倒退,所有鲁鲁修推翻了它。)

  全片以村庄塑造的社会主义的假性最高形态并且以6号这个不甘沉寂不甘享受幸福生活的人作为火种,燃烧和批判社会主义的弊端。人人都是监视者,人人都是犯罪者,人人都是背叛者,人人都是拥护者。没有怨言,只有恐惧的梦。最终以自由、民主、真相代表的6号胜出,最终肯定了社会形态为资本主义和否定了社会主义的假性形态存在。(这一段引用别人的,稍改动)

  2、《骇客帝国》

  这里的“网络世界”是无限大,也接近于无限的微小。硬要来说更像0这个数字,这里的无限也许是无。尼奥这个人物更像是一个经过改造的杀毒软件为了抑制和守护由AI这个病毒源所创造的病毒代码肆意凌虐的这个世界里的软件。

  从尼奥到救世主其实就是一个更新的阶段,病毒强只能更新升级。从而可以理解为病毒剥削软件的形态,也就是AI剥削人的社会形态。而尼奥的出现则更巨化的抑制这种现象,以打倒AI的最终目的解放奴隶制的社会形态。

  3、《异次元骇客》

  道格这个角色其实真的很有意思,你可以这么理解,一个角色扮演的NPC有了思维,然后他在游戏里开发了另一款游戏。这里可以将道格理解为一个反抗固有存在的异端者,一般角色扮演的NPC都是固有程序设计,相同的话语相同的动作。而道格的存在则反叛了这种固有的说法,空间的不间断性。一部电影、一本书、一张照片,都可以理解为一个空间,你怎么知道这个空间的生命是否存在?有点一是全、全就是万物的意思。

  4、《盗梦空间》

  科布这个角色其实是一个已经虚弱化的存在,家庭的因素左右着他的思维。

  梦即是“意志结构”,这种结构化产物的存在硬要掰个道理的话,我也说不上来。

  现在很多的电影都喜欢玩意识流,简单来说科布这个角色就像是被拔了翅膀的天使,意识存在,神力全无。

  科布从梦的“独裁者”、二层梦的“诱导者”、三层梦的“主导者”直到最后“混沌世界”的“主宰者”,这有点像一副拼图,现实和梦拼成了二层梦、然后叠加然后形成“混沌世界”,“我”就是“混沌”,“混沌”是全部。

  柏拉图曾提出设想说:真正的世界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

  从现实到虚拟,有很多人在虚拟世界无法自拔。虚拟即是现实,就像《盗梦空间》里的一句台词。对他来说,那就是现实,这里反而是梦境。

  虚拟和现实其实只不过一步之遥,而我喜欢站在半步之间。

  这篇文难登大雅之堂,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属于我的意识结构罢了。

  《囚徒》观后感(九):片中涉及到的信仰问题

  3.第六集中:

  以上分析也许有的地方比较牵强,毕竟西方文化是以基督教为基础的,但剧终时那首歌,依然令我想到了基督教中”人不能靠自己得救赎“的话

  人在世间,终是需要一个信仰,不论宗教还是其他,信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当你在生死关头时,能强有力地支撑你,使你免于惶恐不安,免于崩溃。

  《囚徒》观后感(十):这个世界真实吗?

  那是一个很不合逻辑的世界。如果它是建筑在一部分受试者的潜意识里,那现实世界不可能不对潜意识产生影响,那又如何保证那个世界的独立呢?而且潜意识真的具备人所有的智力和情感吗?最好2号以自杀的方式逃回了现世,其他人没有察觉吗?2×6到底是谁?太多混乱的东西,我宁愿承认智力低下也不附攀风雅。但试想,我们又如何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实?逻辑,世界按部就班并且隐含某种规律?谁又敢说这不是一个天才的程序员模拟出来的虚拟世界呢?!

  一个不能调整的世界断然不会是完美的,但一个需要调整的世界就能完美吗?我们要么讨论1984,要么讨论动物农庄,而在面对现世时却只是粗暴地施以鄙视和愤慨。社会尚待净化,何谈完美社会?!

  .S. 不知道《盗梦空间》有没有受它影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囚徒》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