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甜蜜的事业》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甜蜜的事业》观后感10篇

2022-03-23 03:05: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甜蜜的事业》观后感10篇

  《甜蜜事业》是一部由谢添执导,刘钊 / 凌元 / 马泰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甜蜜的事业》观后感(一):男主角发型放在现在也算“潮”

  情节较差

  人物也脸谱化

  当然这是因为影片脱离不开当时的政治背景

  印象深刻的是男主角发型放在现在也算“潮”的

  白白净净再加上那个发型有点像混夜店的

  ~哈哈

  《甜蜜的事业》观后感(二):用时代的眼光来看

  这部影片是应运而生的作品。

  应该说,在当时是很轰动的,尤其是片中的插曲,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印痕。

  那时候的作品中,男女手拉手都很少见,因此这部影片中的女跑男追慢镜头就成了最流行的话题。

  当然,这部影片也有很强烈的政治、政策痕迹,这同样是在那个年代所必需带有的,所以我们说艺术作品也是历史的说明书。

  《甜蜜的事业》观后感(三):改革开放

  入选理由: 这是七十年代末的一部典型的计划生育宣传片,触及到了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生儿育女、青年恋爱、家庭婚姻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它很好的体现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精神,而且拍的饶有趣味。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三朵金花之一的李秀明(另两位是张金玲与刘晓庆)的娇羞无限让人完全放弃了文革后的矜持,影片的戏剧色彩更是让人忍俊不禁。该片荣获1980年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影片简介: 糖厂司机田五宝与农村姑娘唐招弟(李秀明饰)恋爱三年后招弟还不愿结婚,她怕结婚影响帮爸爸唐二叔(刘钊饰)搞好甘蔗芽片育秧试验。唐二婶重男轻女,已有五个女儿,又生下一个千金。孩子多了,处处有麻烦,招弟还和五宝闹了别扭,田家很着急。五宝的姐姐四秀去找招弟,弄清招弟是为了照顾爹妈,就建议五宝到招弟家落户。二叔二婶都高兴,二婶还同意做绝育手术,只是田大妈(凌元饰)还有些舍不得,后来终于想通了。在唐二叔甘蔗试验成功的时候,田大妈把五宝送进了唐家。做了手术的二婶原来还为回家的“反悔”而生气,如今深受感动。加上二叔以多子女的苦痛现身说法,他们都明白了“没有国家哪有大家,没有大家哪有小家”的道理。当田大妈怅然若失地回到家时,发现女儿四秀的爱人杨爱甘也落户到了田家。两对新人在喜庆中双双结婚。

  《甜蜜的事业》观后感(四):《甜蜜的事业》里面的主要演员,几十年后都出现在了 《爱情麻辣烫》里

  《爱情麻辣烫》里,一有个单元是一个老太太征婚,几个老头上门去应征

  期中那个穿花衬衫,会跳舞的,就是甜蜜的事业里的“女儿迷”

  那个知识份子,老编辑,就是 搞甘蔗研究的 唐二叔

  有几句台词很深刻

  我们透支了我们的真诚

  1. "前几年,计划生育政策都给四人帮耽误啦,多生了那么多”

  啥事算到四人帮头上就是对,四人帮就是变形金刚,啥都能干,啥事都是这四个人干的

  片中还是批判了马尔萨斯人口论,那么四人帮破坏计划生育,负负得正,说明四人帮在这个政策上的观点是进步的

  2. ”女儿谜“的老婆跑到医院做人工流产手术

  田大妈高兴的像过节

  “女儿谜”冲到医院,他老婆 高兴的,红光焕发的,轻松的坐在外面的长椅上 ,笑着说:“ (弄)完了”

  TMD的导演和演员还有人性吗,最起码关心一点妇女啊

  3. 招弟和五宝,两个人在音乐下,在草地上追逐的情景,让人想起了动物世界之 《自然界神秘的生殖》

  4. 电影里 田大妈家的住房条件 那叫一个好 两层楼的单栋别墅

  女儿迷家的住宅也是别墅样子的

  1979年我们就住那样的房子,我们还奔什么四化,直接保护四化胜利果实就行了

  《甜蜜的事业》观后感(五):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如同文字一样,音乐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符号。《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也会让人回到七十年代,那个时候没有CD唱片,更没有数码,别说mp3,就连磁带也不是一般人家能拥有的。我们家最开始买的录音机,是在90年代,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样自由多元的音乐,什么摇滚,什么RB,更没有所谓的小鲜肉。79年跨过了十年的文革,也熬过了三年的自然灾难,一切百废待兴。文学里有过伤痕文学,但是依旧没有浇灭过剩的革命理想。虽然物质匮乏,但精神还是相当富有。

  那个时候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空气里没有污染,食品都是安全的,很少听到假货这个词。虽然大多数人很穷,但一家人住着国家分配的房子,养着三四个娃娃,不论从就业,到医疗,还是能不算太力气养过来。

  文革虽然在三中全会后被否定,但是文革时代衍生的歌曲,从艺术的角度上还是流传了下来。想起那个时候的比较流行的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我们走在大陆上》。虽然歌颂领袖,伴随着文革而生,但是背后的有着某种豪迈的情怀。后来也听过《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这样的带有描写壮丽河山的歌曲。

  也有一些歌曲伴随在影视中,电影估计是没有多少人能看,但是有一些旋律还是被深深的烙印在不少人的脑海里。当然如果不是特别的怀旧,《东方红》歌剧如我这么大的80后,是就耐心整体的去看,更没有多少精力去翻翻电影里黑白片,听听那时候的歌曲。像《映山红》和《渔家姑娘在海边》宋祖英都翻唱过,总之听着很舒缓、温柔、真挚。现在的流行音乐,确实是靡靡之音,听久了也确实让人精神有一些懈怠。

  可能的慢慢这些歌曲,这些老电影和90后,乃至00后也就渐行渐远了,它们可能成为中国影视发展史里的某些段落吧!

  最近身边的一些年轻的同事,谈到南海的时局,总是在愤怒,一种“犯我中华,虽远必诛”的霸气。想起唐国强曾经演过一个电影叫《南海风云》,唯一一部描写西沙海战的电影,剧情很简单,靠着的革命意志打败了敌人。不过里面有首歌曲当真好听,叫《西沙,我可爱的家乡》。

  其实不论诗歌,还是电影,或者的文学,乃至的人精神面貌,还有歌曲都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回头在再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它是电影《甜蜜的事业》插曲。电影有点喜剧元素,总体来说的还不错,轻松逗趣。但是艺术性太一般,李秀明演的最好的电影就是《徐茂和他的女儿们》,北影四花这里就占了三花。如果不谈论意识形态《大河奔流》也是不错的电影,对比当下的主旋律大片高出太多。

  再重温故《甜蜜的事业》,这是计划生育伊始的宣传教育片,如今的计划生育政策都重大调整,可以放开二胎了,有什么感想呢?

  《甜蜜的事业》观后感(六):生活充满阳光,明天比蜜甜

  《甜蜜的事业》主要讲述了一位已经有六个女儿的唐二婶因为思想老旧想继续生儿子,让一家人不胜其烦,丈夫唐二叔因为家事耽误蔗糖科研,女儿为了安抚母亲甚至准备放弃自己的终身大事。之后在计划生育工作者田大妈、田大妈的女儿、大女儿招弟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让唐二婶认识到计划生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最终决定做节育手术。从电影主题和年代来看,这应该是一部当时用来推广计划生育政策的主旋律影片,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尽管电影全篇充斥着“四个现代化”等字眼,但并不会给人不适感,反而让观众有点被当时人们一心为生产的热情和淳朴感染到。按理说刚打倒“四人帮”时期,百废待兴,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多好,可是他们是积极向上的,相信通过努力能提升生产力,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使国家变得更好。这种如“病毒”一般的集体情绪是作为九零后的我们很难再感受到的,所以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会被故事情节牵动,会被逗乐,被感动。

  影片在后半段有个特别有趣的反转剧情,唐二婶以为田大妈的儿子五宝娶自己的女儿是“男入女家”,放下心中无人养老的担忧,欢欢喜喜准备去节育,谁知道亲家并不知情,一切问题兜兜转转好像又回到最初。不过好在田大妈做了半辈子计划生育工作,还算开明,在得知具体情况后,虽有不舍还是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到唐二婶家,为计生工作做出了自己的牺牲。与此同时,唐二叔的科研取得了成就,被授予了奖章,回来后获得了邻里八方的赞赏,唐二婶在家中听到了大家的谈话最后也终于想通,不再执着于生儿子。

  从唐二婶与女儿招弟的交谈中我们可以找到她“非生儿子不可”的思想根源。被传统禁锢的唐二婶仍然坚守着“养儿防老”的思想,认为女儿终归是要嫁人的,没有儿子留在身边会使她老无所依。这里倒是看不出什么“女子不如男”的性别歧视,整部影片也塑造了好几位事业成功的女性形象,我想可能与当时社会整体氛围有关,老百姓不分男女只一心为生产,对比现在来看,其实倒有点更开放的感觉。

  除了影片本身反映的社会状况和要传播的先进思想外,作为文化产品来说,这部影片也是优秀的。温暖的象征着生命力的色调,并不冗长的剪辑,演员恰当好处的演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插曲,影片一开头的《我们的明天比蜜甜》真是让人听完后整天都能洋溢着喜悦,拿着锄头就能下田犁地的兴奋感充斥着全身。中间部分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大概更出名,听了有些耳熟,和前者不同,这曲相比更悠扬,少了点俏皮多了些安稳,如果《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是播种,那《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更多的是收获和感叹。

  总体来说,《甜蜜的事业》是部不错的政治教育片,也是部观赏性很好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片,可以给被快餐影视包围的当代人带来非常不一样的观影体验,观赏之余还能思考一下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我们是否还能找回那个年代的初心,不被功利吞噬?为促进 “二胎”政策正常实施又是否可以拍摄一些有正确教育意义的片子来纠正因“不懂”导致的“一味否定”或者“不考虑后果扎堆生”的错误观念呢?

  我期待着,毕竟“生活充满阳光,明天比蜜甜”不是么?

  《甜蜜的事业》观后感(七):四十年前的理想国

  跟随父母重温了他们年轻时候最喜爱的电影——《甜蜜的事业》。故事围绕计划生育展开的,人物关系设定在南方的某个糖厂里,电影里每家每户都是小洋楼,邻里之间真的做到了夜不闭户,长辈与晚辈同心协力,共同经营家庭,同事之间和睦相处,都是对工作热情高涨。看完整部电影,感觉充满阳光,好希望自己能生活在电影里,在这部电影里真的是生活甜蜜,遥想这部电影诞生于四十年前的1970年代末,刚刚结束文革,当看到影片里的青年恋人五宝和招弟的对话:“再过三十年我们建成了四个现代化”,让我这个已经生活在三十年后的当下的80后晚辈不无感慨——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当年的理想国,父母那个年代的人向往的生活其实就是电影里描述的生活,而近四十年之后,生于80年代的我面对周遭的一切,居然也向往影片里描述的场景:住着小洋楼,有一份热爱的工作,与恋人单纯的爱情,四十年过去了,我多少有些怅惘,影片里的理想国,为何我如此向往。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划时代意义的电影,导演和编剧的手法极为高超,全方位的描画了社会主义的理想状态,这是一个单纯的年代。不论四十年过后的当代80后如何评价这部电影,我都打五星。

  关于生活。虽然唐二婶一连生了五个丫头,但是依旧是乐观的,在自家的小洋楼里,虽然每天洗尿布很累,但从影片里看不到那种抱怨,当她生了第五个丫头的时候,管计生的田大妈还带上自己炖的鸡汤去看望她(当然这碗鸡汤因为田大伯一边思考机械手臂一边放多了盐,哈哈哈),一个政府领导与一个普通群众之间毫无芥蒂,领导在做工作时是那么的平易近人,甚至都没有用强制手段。唐二婶家的四丫头丢了,大家慌忙去找,这时候几乎全社区的人都出来帮忙找了,以为四丫头掉进水塘里了,匆忙赶往水塘,才被邻居发现是在一棵树下睡着了,这一刻,我多么想生活在这样的社区里,多么想成为这些邻居中的一员。联想到前几年上映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亲爱的》,简直就是正反两个对比。一个相对单纯的人际关系,是多么令人羡慕。

  关于爱情。任何一部电影都无法离开男女爱情,否则就是枯燥的。四十年前的那个时代,刚刚结束文革,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大胆创新,甜蜜的事业里浓墨重彩的描述了一段招弟与五宝的甜蜜的爱情,那个女的在前面跑,男的在后面追的画面无疑是那个时代的音符,这对青年男女趴在草地上的镜头恐怕在当时也深入人心,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情镜头,堪比泰坦尼克号上杰克从身后抱着露丝的镜头。当然,影片还交代了另外一对爱情,田大妈的女儿田四秀与糖厂青年技术员杨爱甘的爱情故事,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叙事手法,三两个镜头就交代了这对科研伉俪的浪漫情愫。这两对情侣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恋爱很久,有共同理想,早已从爱情转化成亲情,并且双方家长也极为满意,四十年前的爱情是如此单纯,四十年后要先考虑房、车、收入、父母,以及其他,即便如此也难以招架各种意外。结尾处,两对鸳鸯喜结连理,大红的喜字配上欢乐的音乐,为这个理想国画上圆满的句号。

  我们的长辈们在四十年前描绘的画面,令人向往。当招弟与五宝趴在草地上说,等建设成了四个现代化,我们的生活就比蜜还甜。现在,四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确实没有达到蜜的程度,当最受欢迎的影视剧是宫斗系列,上班像上坟一样痛苦,邻里老死不相往来,爱情靠指标来计算,还有网络上充斥着暴戾之气。作为一个时代,我们是否还记得来时的路,是否还记得当初的理想。在纷杂的当下世界,回头去看看这部老片子,重新获得对未来期许,重新矫正对生活的愿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