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李小李和老李》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大李小李和老李》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3-13 15:58: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李小李和老李》经典观后感10篇

  《大李小李和老李》是一部由谢晋执导,刘侠声 / 范哈哈 / 姚德冰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李小李和老李》观后感(一):喜欢大李

  大李人和善,有大智慧,耐心,尊重人。通过劝说老婆运动改变了老婆和自己的生活状态,生活积极。值得信赖的(小李和同事,父亲)有智慧的人,不骄不躁。下定决心学体操就去做,而且向儿子取经。对待儿子有耐心,家庭氛围好。锻炼身体很重要。看到父亲偷偷学太极时没有出言打扰保护父亲自尊心让他有时间去培养爱好和信心。和小李的骄躁老李的固执形成对比。给大力士和老李票让他们找到合适的运动方式,由此可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方式很重要。小说气象台的伏笔埋得好。

  《大李小李和老李》观后感(二):大李老李和小李

  上海电影制片厂1962年摄制的一部喜剧影片,谢晋执导。

  该片讲述肉类加工厂的大李为说服老李参加运动,进行体育锻炼,经过一再挫折后,老李终于在他的耐心动员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的故事。

  该片是一部清新健康、结构流畅、雅俗共赏的喜剧电影,也可以说是一贯擅长正剧和悲剧的著名导演谢晋的一部具有探索性和突破性的作品。

  特别爱看老的喜剧电影,那个时候的演员基本都很本色,带着自身的特质和腔调,朴实、自然。影片所呈现出的日常生活,快乐安然,悠闲缓慢。人们没有太大压力,对未来充满乐观和希望。

  《大李小李和老李》观后感(三):用猥琐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

  我来八卦一下,这部电影表面上是在讲全民健身,其实讲的是一串复杂的情感纠葛。

  片中的人物情感关系是这样的:大李去商店学广播体操,女店员对他一见钟情。大家有没有发现大李的儿子小虎长得和小李很像,难道~~莫非~~还有,有一天早上,大李在教老婆秀梅骑自行车的时候,小李和女友在窗边和他俩打招呼,秀梅就摔倒了,早不摔晚不摔偏偏是看到小李和女友才摔,问题大大的。后来老李出来对秀梅说 年纪大了 这时小虎和另外一个什么虎骑着小三轮车过来 老李继续说 不能和他们比 是不是小虎 说完看向大李 小李 秀梅三人 三人表情十分尴尬,说明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之间的暧昧关系终究是会让人产生怀疑的。

  《大李小李和老李》观后感(四):趣味无穷

  谢晋对电影的理解和掌控能力,的确是国内首屈一指的。

  近期看电影的热情一直不减,又疯狂地迷上中国的老电影了。

  与之相比,现在的很多国内电影,脱离生活实际,透着浮躁、虚假和伪装。

  上海某肉联加工厂工会主席大李群众基础好,身体却是毛病百出,阴天下雨身体就有不同反应,因此被别人戏称“气象台”。歪打正着,大李被选为工厂体协主席,在小李的支持和配合下,带领工厂职工进行体育锻炼。小李的父亲老李是车间主任,整天满脑袋想着工作,与大力士一道拒绝锻炼,并与大李和小李唱对台戏。

  这部电影,很真实,也很朴实,体育这个较难表现的东西,被谢晋非常轻松巧妙地搬上了银幕,很有意思,很有意义。谢晋摆脱正面说教,很成功地体现了体育的快乐,体育的活泼,以及体育活动带给人不同的精神面貌。他启用上海滑稽剧团的演员,少有俊男美女,却表现了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趣味无穷。

  《大李小李和老李》观后感(五):中国自己的喜剧

  六十年代的电影小时候看过的,前几天又看了一遍,影片围绕老中青三代三个性格不同但氏一样的人对体育运动的不同态度展开。现在想来也还是很不错的喜剧典范,笑点超自然,一些片段记忆犹新。广播体操和冷库最为搞笑,这是一部谢晋响应国家号召的主旋律电影,但电影里很多喜剧桥段和场景设置,都可以为如何设计喜剧提供很好的范本,故事都简单清晰,是中国自己的经典!虽然不是震动人心灵的,但是可以让人发自内心的快乐。

  片中的经典台词:

  路人甲:你这是什么操呀

  老 李:广播操

  路人甲:第几节

  老 李:第六节

  路人甲:谁教你的

  老 李:我们家里三虎呀

  路人甲:啊啊啊,这是少年广播操呀。

  《大李小李和老李》观后感(六):温馨家庭生活

  大李人和善,有大智慧,尊重人,口头禅不着急耐心点。劝说老婆锻炼受挫儿子对他说爸爸,你耐心点。通过劝说老婆运动改变了老婆和自己的生活状态,生活积极。为妻子拍照是发现妻子发型的改变的细节显示锻炼对妻子的改变。“今天月亮不错”“嗯”“外面没有什么人了”“嗯”

  “”诶,叫我骑自行车去呀”大李开心的说“真的吗?”让人想象得到很美好的场景。

  值得信赖的(小李和同事,老李)有智慧的人,不骄不躁。下定决心学体操就去做,而且向儿子取经。对待儿子有耐心,五只小老虎穿得衣服很一致,让人看了就觉温馨,儿子看向母亲眼睛时母亲温暖的笑,家庭氛围好。锻炼身体很重要。看到老李偷偷学太极时没有出言打扰保护老李自尊心让他有时间去培养爱好和信心。和小李的骄躁老李的固执形成对比。

  给大力士和老李票让他们找到合适的运动方式,由此可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方式很重要。当时丰富多样的体育方式丰让人羡慕,而现在人的娱乐方式多了,但是却看不到那种蓬勃的生命力。有些人用游戏麻将就占用了很多时间。希望继续提倡运动。

  气象台的外号这一伏笔埋得好,同时让人确切感到运动的好处,也让老李真正对锻炼有所思考。

  买书的小姐姐(弹幕上喊人家阿姨真是……时光啊)很漂亮大方,让人看上去很舒服。

老李看到到处都是小李贴的画几乎一步一张让人爆笑

  《大李小李和老李》观后感(七):李家 生活

  谢晋导演的《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表现了在肉联厂工作的几户人家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展开话题;由桑弧导演的《魔术师的奇遇》(1962)讲述了魔术师回到上海来寻找解放前失散的儿子,影片的人物有魔术师、驯兽师、公交车售票员等等,这都属于服务业;由丁然导演的《女理发师》(1962)讲述了女理发师如何获得自己职业地位和丈夫的同意,强调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独立意识。另外,由苏州滑稽剧团集体创作,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满意不满意》表现了餐厅服务员如何转变自身对工作性质的认识,从而真正开始服务顾客。这部长影拍摄的影片与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大李、小李和老李》、《魔术师的奇遇》、《女理发师》等影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影片的人物角色有肉联厂职工、魔术师、驯兽师、公交车售票员、理发师、饭店服务员等。而不是十七年电影中主要塑造的工农兵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职业都是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

  《大李小李和老李》观后感(八):命题作文

  影片以上海某肉联厂为背景,以厂内人员就体育锻炼发生分歧意见为主要矛盾点,以漫画式的笔触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了60年代初人民群众的生活风貌,旨在号召人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精神状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1962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后一年,全国人民的情绪应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鼓舞士气,导演谢晋在电影中营造出了一种轻松、谐趣的生活、工作状态。为突出这种效果,谢晋还对片中人物都做了漫画式的人物处理,如做事态度认真的大李、脾气执拗的老李、运动狂人小李;甚至在人物造型和表演上也极近夸张,几个主演都是上海当地有名的喜剧演员,面部表情丰富,而几个配角如大力士、小辫子、近视眼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漫画式人物。这样的处理就造成了角色性格单一、扁平的缺点,人物的行为动机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虽然是喜剧,笑料放到今天已经很难让人发笑,算是典型的时代产物。故事的转折、对主题的呈现、笑料的表现手法都显得比较生硬。比如大力士和老李从冷库出来就跳广播操的戏,就是为了强行表现两人从反对体育到被动参与体育运动上的变化。另一个问题是结构散乱,尤其是后半段运动会上各类人物、各类比赛走马灯般的展示,效果也不大自然。从技法上来讲,这部电影的水平相较苏联同时代同类型的影片,如《滨河街之春》来说,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

  当然,这部电影还是有一些想法和优点:如片头片尾的动画、大李一家下楼和表现运动会的长镜头、大李雨伞转场几处技巧,还是能看出导演的作者意图的。但总体上来说,本片从故事到技法都太传统,这篇戴着镣铐跳舞的命题作文,只能算是及格而已。

  《大李小李和老李》观后感(九):喜剧中的人情味

  前一阵emule上发布了好几个国产老喜剧,我挑了《甜蜜的事业》和《大李、小李和老李》看。

  当然是后者更好——谢添与谢晋虽然都是谢家门,但显然后者在90年代之前的大红大紫不是浪得虚名。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需要技巧,再加上上海这个城市特有的生活氛围,就是人情流溢的温馨好戏。

  现在是不会看到这种赤裸裸地宣传片了。这两部主题都简单,一个宣传计划生育,一个是体育锻炼。后者题目更小,更轻,却被表现得更好。全有赖一班老滑稽演员,把数个人物都塑造得叫人过目难忘。譬如雄姿英发,胸肌发达(总是穿着当时时髦的球衣,还穿过袒胸的摔跤衣服,有如同时期邵氏的游侠儿),但是头脑有点简单不大懂事情的小李;自觉身体很棒的大块头,口头禅是“三五百斤没问题”;最活泼自然是有点守旧的老李,最最反对体育锻炼。他和大块头被关在冷库里一段是全片精华,看点是老李敲敲冻到硬邦邦的猪肉,再敲敲大块头的胸部,发现居然发出一样的声音,吓得面孔变色,两个人抱在一起狂跳。完全是滑稽戏的手法,胜在面部表情的丰富多变。甚至只出场一二次的小人物,譬如大辫子的新华书店营业员,还有『不知道为什么出现的』“老舅妈”(迄今仍活跃于银幕,演上海话本地情境喜剧)嫩娘(演一个戴着啤酒瓶眼镜的近视眼)。

  又台词也写得很自然,常有沪语方言的痕迹,结尾多有语气词如“呐”、“是伐”此类。观察了下编剧,于伶领头,强大过《赤壁》。

  我最喜欢大李,外号气象台,凡变天必腰疼。家里养了五个萝卜头,大概是一年一个,看上去都差不多,人是老好人。叫他当体协主席,便认真去新华书店买广播操分解图;小李发体育观摩票,他要来送给大块头和老李,不理小李不懂事的嘀咕;太太(是《太太万岁》里的太太陈思珍)学骑自行车,就夜里扶着一圈圈在楼下转,后来太太去比赛,他带了5个萝卜头坐在看台上看,大家带着一样的白布帽子,其乐融融,见他面相宽厚,笑容盈盈,真舒服。

  这个片子里的男人都无比之娘,最可怕发现了一个70年代萝莉控,名叫老莫,外形是穿着男装的drag queen,最想生女儿,就像小贝,走火入魔到把家里两个萝卜头看成女儿,又整天抱一洋娃娃,叫老婆多看,实施胎教。可惜老婆太先进,又怀上了后马上去打胎,打完后红光满面,喜气洋洋。

  这片子里的女人皆红光满面,尤其是连生六个女儿的唐二婶。偏偏唐二叔形如枯柴,看上去像她爹,不得不让人邪恶地联想到:这个女人在床上把他榨干了。

  《大李小李和老李》观后感(十):文艺松动下的民众体育

  之所以决定看这部电影是因为1962这个年份。双百被打压后的57年,我们进入建国后第一个疯狂期。随着政治经济政策的极端化,全国多地频现饿死人的状况,从59年开始有3400万人饿死。

  60年代初,政治经济政策调整,八字方针下,文艺也得以松动。读别人的影评,写到:

  “1962年,中国的文艺政策松动,电影界也出现更多喜剧,大约是“十七年”(1949-1966)电影中出产喜剧最多的年份之一。”

  实际上,美术界也有这样的松动,且有诸多迹象。可见,文艺中多有合拍之处。

  我想看在这一阶段调整期社会与人的样子。电影中的“上海”——这个工业的城市,自然要比农村状况好得多。我看到工人新村,看到肉类加工厂中的建筑,看到宣传画……

  更重要的,看到人们朝气蓬勃,社会主义体育的概念深植年青一代的心,并逐步影响到长辈们(从小李到老李)。

  唉,电影在几年后被批为“毒草”,片中演员也有因此而丧命者。悲乎。

工人新村——一个阶段的上海城市建筑蒙太奇处理工厂内景宣传画!苏州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