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活得太安全,让我很没有安全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活得太安全,让我很没有安全感”

2019-07-19 19:16:22 作者:Lens WeLens WeLens 微 来源:WeLens 阅读:载入中…

“活得太安全,让我很没有安全感”

  很多情分手时会说 :

  “对不起,你给不了我安全感。”

  “跟你在一起,我没有安全感。”

  到底:“什么是你的安全感?” 

  收集到的答案千差万别,甚至前后矛盾

  孤单时以为有了伴侣就会有安全感;

  谈恋爱后,又觉得太依恋个人反而更害怕

  越是紧紧抓住一些具体的安全感,就越容易在大的变化上缺少安全感……

  马斯洛把人类需求分为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仿其做法,我们把收集到的“安全感”也分了阶段,来看看哪些是你现在拥有或者正烦恼的:

插画:Thomas

  微小确定的安全感

  安全感很微妙。常常来自一个小物件

  比如,第一次出远门参加夏令营孩子,只要带上玩具熊,就什么都不怕了。

  整天装作情绪稳定都市青年,也常常要靠小物件来克服内心问题

  “不掉色的眼妆是我的铠甲,满格的充电宝是我的剑。

  国有研究发现女人出门时喜欢带包,部分原因就是:包在潜意识上能给她情感依托帮助缓解紧张不安

  这类被提到的物品还有:

  “每个包里都有备用的口红

  安全带,加长卫生巾考试学霸大腿” 

  “洗手台上紧挨着的两只牙杯”

  “公共场合下,在喷嚏打出去的前一秒找到的纸巾

  “电子门锁欢迎回家’的声音

  “手机有电,窗台有光,冰箱有菜”

  “可以遮住赘肉的T恤”

  “睡觉前定了一排闹钟”……

  很多时候,安全感是一些特殊场所

  公司厕所

  “爸妈开车时的后座

  “楼下就有的24小时便利店

  更多的时候,安全感是一种心理状态

  “对方正在输入

  “拉肚子的时候马上到家

  “深夜加班,有几个人一起等车”

  “过马路时,知道他会抓着我的胳膊

  “在摇滚演唱会跳水’,相信台下的人会接住我”

  “第一次从彩超里看到小家伙在动”

  “干活时不聊天的Tony老师

  “凌晨回家,望见家人自己留了灯”

  “每次给爸妈打电话,不超过五声就会被接起……”

  “在陌生城市听到家乡方言

  “能力野心匹配的时候”

  身体的安全感:

  比脱单更烦恼的是脱发

  有人开玩笑讲,现在的年轻人不敢看自己的体检表,就像小学生不敢看成绩单

  但这太小看年轻人了:他们每天看自己的头发时,就已做足心理建设了。

  “脱发”、“脱脂”、“脱贫”、"脱单" 

  被称为年轻人生活中的四座大山

  调查数据也给了佐证中国人的脱发年龄整整提前了20年。

  所以有人说,“安全感就是看了看四周,自己的头发最旺盛

  作为“越努力越少的东西”,头发已经成为社交话题中的自嘲利器。 

  人们一边寻找着各种治疗脱发的“偏方”,一边也知道那多半是自我安慰而已。

  日本“脱发研究第一人”板见智直言道:

  “即使把毛孔清理干净了,

  秃头的人还是会秃。

  改善生活习惯

  该秃的还是会秃。

  吃海藻只是根据颜色进行的联想,

  该秃的还是会秃。

  按摩之后,即便是血液循环畅通

  该秃的也还是会秃的。

  洗发水含不含硅都无所谓

  该秃的也还是会秃的”

  其实,当我们谈论脱发的时候,我们说的不只是脱发——它早已成了一个符号,对应着早衰/初老、过劳/疲惫失眠焦虑、即将过期的青春、提前到来的中年、情感世界的无力与萧条……

  大大小小的压力,落在这肉身之上。

  扛得住,就是安全感。

  财富的安全感:

  一个自己的房间

  当被问及,“什么是你的安全感”时,经常被点赞最高的一条回答是:

  “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

  被房东突然驱赶,被我行我素室友吵到无法入睡……对租房打拼的人来说,每一次无可奈何的搬家,都会让人怀疑奋斗意义:我的容身之所究竟在哪呢?

  因此,很多人对安全感的定义是:有自己的房。

  买房也不再只被当作男人义务

  贝壳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女性安居报告》说,去年47.9%的房产买家是女性。在郑州、长沙等二线城市,大龄女青年购房比例甚至明显高于男性

  一个典型心声是:房子不用大,但有了它我就不怕单身分手,不用担心流落街头。”

  对一些女性来说,房子提供的安全感也让她们能更好地掌握爱情婚姻

  也有的女性买房后,因为感觉有了安全感,找对象动力下降了。

  但毫无疑问经济上的独立,会给女性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比如,8年前,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搞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70%的人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但到去年时,认同“这个观念的人已经不到40%了。

  情感的安全感:

  和TA的关系不会变?

  在征集“有安全感的画面”时,出现最多的答案是手牵着相濡以沫的老年夫妻

  或许是因为这种长久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对于未知恐惧:即使生活的其他方面有百般的不确定,至少和这个人的关系是不会变的。

  还有不少答案,提到小时候长辈悉心照顾感受到的“安全感”:

  “小时候学骑车,姥爷在我车尾竖着绑了根长长的竹竿,说是万一我要摔车了,一把就能把我搂住。姥爷的庇护给了我无限的安全感。”

  “不知什么时候起,特别喜欢给爷爷奶奶打电话,听他们亲切地叫我的小名时,就感觉自己是个还没长大的小姑娘。”

  童年时被保护的安全感是珍贵养料,在长大后,更容易成为给别人安全感的人。

  Cremson 说,她小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家,爸妈下班时的脚步声,是最让她安心的声音。现在,她在异乡养着一只小猫,小猫一听见她回家的脚步声,就会隔着屋门冲她喵喵叫。

  很高兴自己也成了能给别人安全感的人。而知道有一只小家伙在等着自己回家,也成了她新的安全感来源

  Mercy 的丈夫做着996的工作。不论多晚,她都会为他留一盏灯。丈夫回家后则会跟她打招呼,听她应一声:“这是他给我安全感的方式,让我知道他回来了。”

  安全感甚至会和身体的机能互相作用

  有科学家发现,在恋爱开始时期情侣双方血清水平常常会有显著的下降——这会带来诸如焦虑、抑郁疲劳和易怒等情绪问题——这就是热恋期常见的“没有安全感”。

  而等他们建立了互相依赖的关系后,血清素水平就会慢慢回升。

  终极的安全感

  很多人聊到安全感时,提到希望工作中有“位置感”,对未来有确定感。

  的确,时代越是快速变动,人们越是希望找到依托。

  但为了追求这样的安全感,我们也会失去很多东西。我们会因为害怕,而将很多可能性挡在了门外。

  但如果把时间拉长,会发现这种安全感其实很脆弱

  变故随时可能发生……到那时,是否还有足够勇气应对

  插画:M Lorikeet

  出色人士,其实都是会容忍接受甚至拥抱不确定性

  正视自己的害怕,通过害怕去寻找到自己人生中匮乏

  匮乏产生憧憬引领改变——可能会失败,会跌得很惨,也可能会变得更好。

  企业家傅盛有几句话,说的就是他在这方面的思考

  “我认为安全感的本质,不是你真的安全,而是你不害怕危险。”

  “追逐安全感很正常,但很多人成为了安全感的奴隶。”

  “安全感是给予,不是索取。恐惧越多,索取越多,不安全感反而递增。"

  最终极的安全感,是不需要安全感,是接受不确定性,是内心无所畏惧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正因为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所以,我们需要建造安全边界

  这个边界不是筑起围墙,它要宽广宽容鼓励你去大海里冲浪,但给你一套趁手的装备支持让你去外面闯荡,但晚上总是留着一盏灯……

  这条边界常以平凡面目示人。

  有些时候,它是一个小物件,比如深夜加班时,伴侣帮我们点的太平咖啡:“别着急,我一会儿去接你。”

  或者朋友间大吵一架后,用来修补关系的雪花啤酒:“咱俩能有啥隔夜仇?”

  也有些时候,它化身为可以容纳我们情绪的场所:陪妈妈一起逛ole超市,是快节奏生活难得的调剂;而在万象影城里,借着黑暗掩护,我们可以跟着角色命运的起伏,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安全边界发挥作用时,就是这么不露声色,它没有超人打怪的轰轰烈烈,但却在每一个细碎的崩溃时刻,实实在在地提供过给养。有这份陪伴在,你就不害怕了。

  华一直相信有温度的陪伴在生活中的价值,他们最近拍了个广告片:《美好,就在身边》,讲的也是这回事儿

  每个阶段,每个地方,从消费健康,从城市到家,华润都想守护着美好生活的安全边界。

  它不是完全屏蔽风险,但想带给人面对风险的勇气。

  人生路总会有磕磕绊绊,苦辣酸甜;再美好的生活,也会有疲惫、沮丧大大小小的遗憾

  如果贪恋每一个安全感,抓住不放,就会止步不前

  心理学家说,“我们每个人就像生活在蛋壳里。被自以为是的安全感填满周身……对于一个鸡蛋来说,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有时,放开手也是拥有;

  有时,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风风雨雨四面八方,都是好生活。

  ?

  聊聊:你日常的不安,靠什么缓解?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