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大,越高贵
文丨悠然
网上流传过一段很火的视频。
在这部短片中,一共记录了100个女性的容颜,年龄分别从0岁到100岁。
在这短短的两三分钟时间里,我们看到了年幼女童的稚嫩、花样女孩的青春、中年女性的韵味以及年迈女人的皱纹。
它在夺走女人美妙容颜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我们留下一颗富足的内心。
得失过越多,想要的就越少
朴树曾在歌里唱到: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的母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她从小的愿望就是能够过上有钱富裕的生活。
17岁那年,在同村人的介绍下,一直在家干农活的母亲来到县城的一家小餐馆做服务员。
两个人结婚后,在母亲的鼓动下,父亲辞去了原本那份较为稳定的工作,开始自己创业。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开了一家小型的工厂,虽然钱赚得不是很多,但也足以让母亲过上了自己梦想中的生活。
我十岁那年,父母的工厂遭遇了一场大危机,工厂的订单减少,收入大幅下降。
而在那时,又碰上厂里的一辆送货车在工厂门口不小心轧伤了人,父母赔了一大笔钱。
前年,父亲在家突然心肌梗塞昏了过去,为了安全,医生给父亲的心脏安装了四个支架。
她说,到了她这个年纪,没钱的日子也过了,有钱的生活也享受了,现在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再别无他求了。
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渴望得到,可只要拥有过,也失去过,才会明白最珍贵的是什么。
经历的越多,越懂得自己想要什么
作家毕淑敏于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她从小就对军人充满了崇拜之情。
17岁时,毕淑敏决定参军,她去到条件非常艰苦的西藏,成为了骑兵部队的一名军医。
她在西藏的阿里高原待了整整11年,在这11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个稚嫩的小女孩逐渐蜕变成为一名医学领域的女性专家。
1980年,毕淑敏回到北京。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毕淑敏愈发意识到,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件自己非常喜欢并且渴望去做的事情。
就这样,在医学事业上从事了近20年的毕淑敏,成为了一名职业作家。
为了更好地写作,1998年,毕淑敏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研读心理学硕士,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
56岁那年,毕淑敏放下了自己的工作,带着儿子一起去航海旅行。
他们一起去了十多个国家,实现了毕淑敏一直以来环球旅行的梦想。
她曾经这样说过:
“时间的掸子,会渐渐扫去女人的红颜,但也会给女人一件永恒的化妆品——气质。”
而在这份气质里,一定包括着理解生活意义的智慧和追求心底梦想的勇气。
当一个女人经历的越多,她内心中的浮躁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在那份沉淀和宁静下,我们就更能听见自己心底的声音。
当我们见的东西多了,就会发现,世间的许多东西其实都不过只是一片浮云,唯有跟随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方向走下去,才会获得最美的风景。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名字叫做《伦敦一家人》,其中主角的母亲埃塞尔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埃塞尔年轻的时候,在一个富裕的人家里当女佣,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一位送奶工相识,并深深地爱上了他。
埃塞尔不顾主人家的指责和叱骂,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那个自己心爱的男人。
那时的伦敦正处于战乱,外面的街道上到处都是一片狼藉,人们每天都生活在胆战心惊里。
她让自己从恐慌中脱离出来,去参加教堂的舞会,去给防空洞涂上漂亮的颜色。
慢慢地,经历过这些的埃塞尔,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
后来,尽管她在工作中不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但她还是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地让自己从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变成一个办公室职员。
到了晚年,埃塞尔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看到自己的孙辈降生。
可是,生活再次给了她沉重的一击。
但埃塞尔并没有因为这些而感到沮丧,她将自己的生活重心转移到了读书、看报当中,她和丈夫一起,过着一个安逸、快乐的晚年生活。
时间给予一个女人最大的馈赠,莫过于一双看淡苦难的双眼和一颗打败一切的内心。
知乎上曾经有人说:时间太不公平,带走了女人的青春容貌,降低了她们的价值。
底下有个人反驳道:一个人的价值从来不体现在脸上,而藏在心里。多见一些年龄大一点的女性,你就会发现,她们跟小女孩相比,除了外貌上的差异外,更大的不同在于内心。
甚为赞同。
我之前看过一个小故事。
一个20多岁的女孩和一个40多岁的女人一起去拜佛,方丈对她们说,要把她们的一件随身物品收走。
女人非常镇定地坐在座位上,让方丈在自己的包里找一件合适的东西拿走。
而女孩听到这个消息,将自己的东西一一从包里翻找出来,每个物品都握在手中端详,纠结了很久后,才选中一样东西交了上去。
经受过时间洗礼的女人,内心更有一份平静和笃定,更能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保持最纯真的自己。
所以,亲爱的女性朋友们,当时间淌淌流逝时,我们不必太过担心和忧虑,因为,时间终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加成熟,更加高贵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