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中国文化中,老子的水和孔子的水有何不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在中国文化中,老子的水和孔子的水有何不同?

2019-10-11 13:32:16 作者:孟维 来源:四书五经赏析 阅读:载入中…

在中国文化中,老子的水和孔子的水有何不同?

  中国文化主要由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组成古人常常在朝说儒在家谈道,或者当朝论儒在野寻道。因为儒家学说是治天下用的,是经世济民的严肃学问;道家思想则更多的用与修身养性淡泊于世。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就像一阳一阴,一张一弛,支撑着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源出于阴阳,阴阳源出于伏羲制的八卦,伏羲制八卦源出于河图洛书,而河图洛书源出于水。所以,可以说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的源头都和水有关

  

  老子的水:上善若水

  道家的水是“上善若水”。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里说:“上善若水”。这是说,宇宙间最好、最高的“善”是水。

  水有什么“善”呢?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是说,水泽被万物却不争名利,愿意静静地处在世人不喜的低地,不在世间高低。所以,水的这种至柔至善能容天下的胸襟气度,使它的品格“几于道”,几乎达到了“道”的标准

  那么,“道”是什么?

  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里说,“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后又说,“道法自然”,“道”依法自然规律

  水从天上来,来自于“道”,按“道”的规律运行。 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人之道就应该像水那样,善之于世而不争功利,具有像水一样的上善品格。

  老子列举了水的上善品格:

  水“居善地”。避高趋下,不争高不逆行,谦卑地处在自己位置,居于善地。

  水“心善渊”。清明宁静,淡泊从容,但虽清彻也深不见底,是“善为渊”;

  水“与善仁”。流而不竭,施不求报,从不厚此薄彼,参天的大树卑微小草它都去滋润,与善为仁。

  水“言善信”。水从高山来,从天上来,滋万物,泽被苍生,千折百转,奔向大海,这是一往无前信念,也是一路奔流的诚信

  “政善治”。由高流低,顺道而下。依据“道”的自然规则决定它的流向走势。或直行,或蜿蜒,或潺潺,或浩浩,顺其自然,顺势而流。

  水“事善能”。水有水能,它可以滋润大地洗涤污秽,溶解物体。水居高山可以发电,水低成湖可以活鱼,水面大可以载舟,水滴小可以穿石,有时为甘露可以救命,但平常却是廉价之物供万物生长

  水“动善时”。尊天道而行,伺时机而动,为善时之水。“春水贵如油”,春天万物复苏、萌生,水滋润着万物;夏季雨多,是因为万物生长壮大需要大量的水;秋天万物成熟,到了收获季节,降水就就减少了;冬天万物闭藏,生机封于内,不怎么需要水了,水就化成雪,覆盖着大地,保护万物,修养土地。此为天道。尊天道而作为,则为善其时。

  老子最后总结道:“夫唯不争,故无尤。” “ 无尤”,可以理解为水不主动去争而“无为”。但是,水却一有机会就无处不流,所以水之无为又是无不为,不争而又无时不在争。

  老子给了水三种“德”:谦德,柔德和自然之德。老子的水是自然而然之水,清寂纯静之水,尊“道”而行之水,这就是上善之水。

  由老子“上善若水”的水文化,后世道家发展出他们尊崇崇尚自然,自然而然和清静修为的道家文化。

  

  孔子的水:智者乐水

  儒家的水是“智者乐水”。

  《论语》记载,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是常常“乐水”的,他一再告诉他的学生君子大水必观焉。

  孔子乐于观的是动态的水,比老子喜爱静态的水更积极了一些。老子是说水,认为人的上善像水那样就可以了,不需要智者。孔子则乐水,认为“智者乐水”,智者可以从水的流动中悟出智慧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注释孔子的“智者乐水”时解释道:“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就是说,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动的特点,而使智者不滞不惑。

  孔子论水:“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孔子观水乐于水,把流水无私比作君子之德,他老人家给了水以“德、仁、义、智、勇、法、正、察、善化、志”的品性。后世人把孔子对于水的观念总结为“德、仁、义、勇、智”:

  水滋润万物而无私,似德;

  所到之处给大地带勃勃生机,似仁;

  由高处向低处流,舒缓湍急皆循其理,似义;

  奔腾向前,冲过千山万壑,似勇;

  有深有浅,浅可流行,深者不可测,似智。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核心道德观点,是君子的标准,其来源就是孔子总结的“水德”中的“德、仁、义、勇、智”,把“水德”积极地人格化、社会化、道德化,正是孔子的“智者乐水”。也是儒家道体系中的贤人、智者、君子所要遵守和达到的道德原则品德修养。

  《论语·子罕》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看到奔流不息的河水感叹道:“河水就是这样匆匆而逝,不分白天黑夜地流着。”

  从大河的流水中,孔子看到了时光匆匆、如流水一样一去不返,而万事万物也会成为流水般的匆匆过客面对短暂人生之旅,作为天地渺小的人,又怎样度过这一生呢?是不是也应该像水那样,有“不舍昼夜”的精神

  儒家主张人应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像水那样,以“不舍昼夜”的精神,积极地去“立德立功立言”,去“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按照儒家思想改造社会

  

  老子的水和孔子的水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

  老子说,上善若水。赞美水的静态美,和水在静态时的优秀品质。从“上善若水”的“道”中总结出自然而然,无为不争的“道”之理,奠定了以后道家崇尚清、净、寂,修自身于“上善”但也消极于社会的思想。

  孔子说,智者乐水。则注重了水的动态美,和流动的水含有的能量以“水德”演绎出君子之德,君子之德要主动地去达到和身体力行。这是儒家积极地参与社会,改造社会,积极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思想基础

  所以,老子和孔子对水的有区别的理解和赞美,就形成了后来中华文明两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依存的文化:道和儒。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灿烂辉煌

作者简介:孟维,男,1957年生,澳大利亚华人作家发表长篇小说《蓝的天空蓝的海》,专论《走进美学系列,《中西方文化比较》系列,《重读“老子》系列,《闲翻“红楼梦”》系列,《中华文明的起源》系列,以及诗、散文等一百余万字。

  推荐阅读

  最伤父母的四种话对待父母的态度,决定了你有多大福报

  社会的10大潜规则,你明白几个?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投稿转载联系 ⊙商务合作:江先生(-0701)⊙投稿信(欢迎原创投稿)⊙责任编辑:小晴川()

  生姜保健贴 哪里疼贴哪里,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