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格局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格局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10 03:01: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格局读后感精选10篇

  《格局》是一本由吴军著作,中信出版社·先见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格局》读后感(一):失望

  全书只有在p11进行了折叠和标记:“在没有听到反对意见之前不要贸然行事。”

  很多文章都过于粗浅了,而且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成功的案例不代表可复制案例的成功。很多结论的得出都仅仅是在诉诸个例,轻率归纳。

  读吴军老师的《智能时代》的确带给了我非常大的增识,《见识》一书亦颇有收益。但这本书真的是蛮失望吧。

  《格局》读后感(二):不好看,内容肤浅,感觉这书不咋滴,读了前面几篇就知道了,稍微有点中国人文背景的人都懂他说的那些,在天朝应试教育学校待了16年本科毕业出来的人,感觉这本书就像中学生作文,列了一堆破事例,然后说自己观点,

  感觉这书不咋滴,读了前面几篇就知道了,稍微有点中国人文背景的人都懂他说的那些,在天朝应试教育学校待了16年本科毕业出来的人,感觉这本书就像中学生作文,列了一堆破事例,然后说自己观点,毫无真知灼见感觉这书不咋滴,读了前面几篇就知道了,稍微有点中国人文背景的人都懂他说的那些,在天朝应试教育学校待了16年本科毕业出来的人,感觉这本书就像中学生作文,列了一堆破事例,然后说自己观点,毫无真知灼见

  《格局》读后感(三):成功学

  吴老师的书越来越像成功学了,不知道为啥总是觉得他的书总是重读,翻来覆去,真心觉得他纯粹是为了挣钱,出一本新书跟上一本书好多重复的地方,有的地方硬讲道理,就跟我们有时候写作文凑字一样,没啥实质性论据,就是为了证明某句话而硬把文字挤进去。吴老师的书越来越像成功学了,不知道为啥他的书总是重读,翻来覆去,真心觉得他纯粹是为了挣钱,出一本新书跟上一本书好多重复的地方,有的地方硬讲道理,就跟我们有时候写作文凑字一样,没啥实质性论据,就是为了证明某句话而硬把文字挤进去。

  《格局》读后感(四):内容配不上名字

  一打开书,就有一股小布尔乔亚的何不食肉糜的淡淡的优越感铺面而来,我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后来我又想了一下,人家作为人生赢家,有资格显露优越感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不能因为他有优越感我们就感觉受到了伤害,做人不能玻璃心,所以这不是我扣分的理由。

  但作者行文的方式让我不得不扣分。

  首先书的内容依然是各种短文串烧,所以既不够系统又不够全面,更重要的是文字的字里行间显示出作者在竭尽全力的试图贴近读者的层次,或者他想象的读者的层次。

  所以不断的列举各种例子,试图让读者达到移情进而增加对内容的接受程度,简直就是纽约时报体。这我就受不了了,作者这明摆着是鄙视读者智商,这和作者成功带来的优越感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作者向低层次的读者俯就所掩盖不住的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而我认为读者和作者理应平等,要么是我看错了书,要么扣一分没商量哈哈哈。

  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这,而是书名为格局但实际上并没有看到什么大格局,从头到尾都是局限于作者本人的既往经验试图为他心中低层次的读者炫耀一下自己的格局而已,既没有提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也没有达到《原则》那种可操作性,真的是内容完全配不上书名。

  最起码,存在主义,向死而生,或者无善无恶心之体这种,才称得上格局吧。

  何况这书名字不是信息产业格局,却通篇都是信息产业和投资的例子,不能超越自己经验的局限性,这算哪门子格局?

  总而言之,这本书看起来非常容易,自然的,收获也就极少,马马虎虎就这样了,骗钱之作。

  《格局》读后感(五):敬畏命运、走正道、不算小账

  周末读了吴军博士的新书《格局》,对这个词儿有了更多的具体认识。

  这本书是以吴军在得到的专栏内容为基础,经过增补而成的。吴老师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坚定流畅,观点不矫情也不求全中庸,非常大气,读完很受启发。

  大部分人在职业生涯中更关注技能和方法论,读书看报,参加网校,基本学的都是这一类东西。而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眼光见识和心胸格局对他最后做成事情的影响。吴军在《格局》这本书中把待人处事的格局具体成了一系列的认知原则和价值取向,还穿插了一些小故事,虽然有些故事略显口语化,但让整本书读起来轻松了很多。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书中的各种原则归纳成三条,分别是敬畏命运、走正道、不算小账。

  敬畏命运换个说法就是得认命。运气不好,在局部战场上打赢打输别太较真儿。要能止损,能出局,拿得起放得下。很多人对自己的才华过分自信,不肯在失利的情况下低头,最终陷入连环败局。就像赌博,如果输了钱总想着翻盘,最后的结果通常是惨上加惨。格局足够大的人通常对不确定性或命运有足够的敬畏,能尽人事,也能听天命。把损失限制在局部。用书里的话说,要及时斩断厄运链,向前看,不要纠结在自己所不能左右的局面中无法自拔。专业人士保证整体的胜率,投机的才关注一局的输赢。

  第二个是走正道,这里说的走正道指的不是遵纪守法,而是别总惦记着出奇制胜,弯道超车。我们都喜欢四两拨千斤,以少胜多的传奇故事。但你想,它之所以能成为传奇故事,就是因为罕见啊。个别偷袭成功固然值得欣喜,但世间正道依然属于基于绝对实力差异的「悍然胜利」。所以对于我们,尤其是创业者来说,业务布局和预算不要存侥幸心理,不要想着抄近道,要扎扎实实结硬寨,打呆仗。做实力派,堂堂正正打正规战,只有这样,成功才是大概率事件。做到这一点确实需要足够大的格局支撑,因为这样的做事方式需要有足够长的回报预期,正常人能看出三五个月就不错了,愿意等三五年得到回报的人都很少,更别提「板凳要做十年冷」了。

  第三条是不算小账。吴军在书里讲了自己职业生涯早期的师友张国贤先生的教诲。说他自己为了节省打印纸,特意设计了一段程序,将两段简短的合同描述挤在同一张纸上。得知这个操作,张先生郑重地提醒他:「Jun,在办公室里永远不要省纸」。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要花与之对应的成本。倒不是鼓励铺张浪费,而是应该有意识把自己的精力放到更大规模的概念里。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想起接触过的大格局的人,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就是会在一些事情上显得不够精明。他们并不能总是很好的保护自己的利益,有时会被政治斗争伤害,自己做成的东西傻傻地让给别人,出去吃饭买单总是算不明白团购和优惠…但转念一想,反倒那些事事精明的「聪明人」,算清了每一笔小账,最后却难成大事。其实,不算小账这一条,就可以包含前面两条所有的内容:不要陷入局部得失难以自拔;不要想着投机取巧;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果要从这本书里只带走一句话,那就带「别算小账」这一句吧。

  : 平心而论,我觉得《格局》这本书或许很难成为像《浪潮之巅》《文明之光》《数学之美》这样的经典大书。但它非常适合作为周末、季末、岁末读物,它提出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做阶段性的总结,它推崇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做方向性的规划。我们都应该在反思和展望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的格局。

  文/邱岳 来源公号:二爷荐书

  《格局》读后感(六):格局不够大就会因小失大

  吴军老师的《见识》让我受益非浅,尤其是伪工作那一章内容,我把这个思路用到了实在公司管理上,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员工的认知。当看到《格局》这本书时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一本。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格局决定我们的努力方向,教我们看到事务的本质,避免盲目自信,可能我们每天都非常忙碌,也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是时常会陷入越忙越穷,越穷越忙的怪圈。

  全书最触动我的观点:

  一、不要因小恶而忘记大善。

  最近我部门正好有一位员工要离职,她来公司才9个月。当时我招她来,一个是因为她在前一家公司干的不开心,每天都很郁闷。但是公司给的工资比同行业都高。但她还是不满足,觉得干的没劲头,要换个环境。那段时间我们公司正好也在招人,我就说,要不来我们公司吧,跟着我一起创业,福利和工资肯定没有你们公司高,但是能保证让你开心,给你自由发挥的空间。

  她答应来了,来时她说:我赚少点没关系,只要开心就行,我也信以为真了,结果现在刚9个月,她跟我提出辞职。因为钱不够花,从之前的高品质生活一下降下来,她有点受不了。她之前考虑不周,我说那给你涨工资吧,你要多少。我争取给你申请。她说,既然我提出辞职了,涨工资我也不干,再继续待着别扭。大家会以为我用工资在要挟公司,另外,我主动提出涨工资和公司主动给我涨工资性质不一样。

  坚持要走,我只好放手。我只是想表达,因为一点点原因满足自己的心愿,就放弃成长的机会和好的工作平台,现在经济形式又不好,出去找比现在更好的工作非常难。

吴军博士说: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聪明人,人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放到更优秀的人才堆里,你才能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百度图片

  二、走出“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

  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很忙,无论小孩还是大人。小孩在学校忙,下课又去各种补习班。几乎没有玩耍的时间。小时候大人说:“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忙是为了长大以后的闲”。现在长大工作了,没想到比小时候还忙。不知道每天在忙什么,似乎觉得别人都在忙,我要是闲了,就被社会淘汰了。

诗人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我们很多人有时候做事特别着急,有事情忙于开始干,而没有说静下心来想想路径,想想方法,等都忙活了一半了发现方向不对,又要从头开始做,做了很多无用功。

吴军博士说:成就=成功率X影响力X速度

  每天忙的事情多并不一定成就大,而要看影响力和成功率,如果这两项为0,速度再快,结果还是0,可能一直都在原地打转。

  所以,吴军博士提醒我们,适当停下脚步,仰望天空,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想清楚了我们再出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百度图片

  三、一生要做的5件事

  1、恋爱、结婚、生子

  我个人认为这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来到世界上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如果一个人家庭幸福,他内心的力量会无穷大,在社会上遇到多大的挫折,只要回家,他都能扶平,家是一个人内心力量的源泉。

  2、做一次自己喜欢做的事

  只要有机会,不管什么时候可以尝试做一次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有心流体验的事情,兴趣不仅仅是让自己喜悦,还能提升自我,在兴趣爱好提升的过程中让自己得到升华。

  3、回馈

  人一定要花时间回馈帮助过自己的人,对自己有恩的人,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付出实际行动,不管是陪伴,金钱,还是时间,都可以。回馈能是我们自己内心得到满足,周围的人过得更好,反过来我们也会有一个更好的环境。

  4、有一个信仰

  5、留下遗产

  这里的遗产并不是指金钱,吴军在读博士时,导师说:“博士和硕士不同,硕士只需掌握专业知识就可以了,博士需要对人类的知识体系有所贡献,如果你不能为后人留下有意义并且解决问题的东西,我还不能让你毕业”。

  记得彼得德鲁克在13岁时,老师也问过他一个问题“你们思考一下,如果你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你会留下什么”,德鲁克先生用一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最后留给我们一套经典而永不过时的管理方法,供全世界的企业家在学习和使用。

  这个问题也会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深度思考,那怕留下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这个世界因此而不同,那也是我们为这个世界留下了遗产。也就知道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百度图片

  格局这本书提醒我们眼光要放远,心胸要宽广,在仰望天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设定可实现的目标,找到正确的方法,逐一实现。未来三大原则是:变,我们只有在变的过程当中找到永恒的本质,怀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坚持往前走,相信未来一定比过去更好。并且我们要不断读书,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并且拥有多元思维能力,未来的世界属于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运气不会照顾一个人一辈子,靠运气成功的人一定会因能力全部还回去的。

  《格局》读后感(七):吴军:格局越大的人,成就越大

  熟悉阿信的读者都知道,作为本社的“智力担当”(自封的),阿信可以说是阅书无数(这是真的),各种大咖作者也是见过不少。什么诺奖红人、学术明星、热点人物通通不在话下(我有瑞·达利欧的to签这种事我会跟你说?!)。

  这些年,新欢旧爱起起伏伏,但有一个人在阿信心中top榜上从来没有变过,自5年前第一次读他的书,就一直将其封为大神级人物,一生推。

  没错,他就是吴军博士。

是他是他就是他,阿信的idol就是他

  去年年初,隔壁小姐姐在阿信的推荐下,去北大听了一场吴老师的讲座,被圈粉死死的,回来后感觉看阿信的眼神儿都不一样了。

  用她的话说:吴老师完美阐释了什么叫“智慧是最高的性感”。

  概括的可以说相当精准了。为什么这么讲?且听阿信一一道来。

  一路开挂的科技大咖,还是跨界王说起吴军老师,很多人脑子先蹦出来的是“科技大咖”。

  没办法,吴军老师的履历实在是太优秀了。

  84年,他考上了那所著名的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学了一个当时很很很很冷门的专业——计算机。一路清华计算机学士、清华电子工程硕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博士,这其间还做过程序员,留清华当过几年老师,发表了数篇论文,获得了十余项专利。

  2002年博士毕业后,他选择了一家小公司——谷歌。阿信觉得,天才的世界果然看不懂啊,好像所有领域在他们手下都是相通的。

  刚到谷歌不久,吴军就和三个同事开创了网络搜索反作弊研究,并因此获得Google工程奖。一年后,他又牵头设计了谷歌的中日韩文搜索算法。

  “我发现,当初自己写的一些代码被略作修改和封装后,依然在广泛地使用,其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组算法已经被用在了上百个项目中。这时的幸福感远不是钱可以换来的。”——《见识》

  后来吴军老师从谷歌离职跳槽到了腾讯,担任负责搜索业务的副总裁。并担任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搜索引擎和浏览器”项目的总负责人。然后又跳回了谷歌。

  吴军老师的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布道者”——不光在技术领域发光发热,还乐于输出,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从2006年起,他开始在谷歌黑板报连载《数学之美》,把高深的数学原理、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讲得通俗易懂。这本书也获得了第八届文津图书奖。

  后来,他又将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IT行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开始连载在谷歌黑板报上,也就是后来《浪潮之巅》,梳理了整个IT产业的兴衰起伏、变化规律,可以说是一代人的互联网启蒙了。

  虽说阿信2014年才读到这本书,但它开启了对阿信现在信息时代的认知。

  如果说《数学之美》体现了他的科学素养,那么《浪潮之巅》充分展现了他的商业嗅觉。在华为的市场占有率只有思科的1/4的时,吴军就指出华为是思科真正的对手,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如今,这个判断已经成为现实。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阿信开始恶补他之前的《文明之光》,再到后来的《智能时代》《全球科技通史》《见识》《态度》,一本不落地追下来。

  除了感慨吴老师输出水平之高,也为他的高产跪了。这还不提他的其他跨界和爱好,“不错的摄影爱好者,一个古典音乐迷……平时偶尔会修理园子,甚至做点木匠活,每年旅游很多次……此外还是很好的红酒鉴赏家”。

  阿信除了惊叹之外,不禁有了一个疑问:一个人怎么能同时高效地完成这么多事?

  伟大都是一直长,长出来的有这个疑问的不止是阿信,在之前活动也有读者现场问过吴老师这个问题。阿信采访了编辑小哥哥,他3年来跟着吴老师做了30多场活动,可谓全程围观了吴老师的日常工作状态。

  用他的话说:“吴老师真是勤奋到了极致,随时随地都可以打开电脑写东西。比如早上7点下楼吃饭,吴老师已经在餐厅等着,‘我提前10分钟下来,已经敲了500字了’。”

阿信最迷惑问题之一:为什么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在《见识》这本书里,吴军老师分享了他2017年第一季度的OKR表格(建议收藏详读),直接震惊了阿信!

吴军老师制定的OKR以及完成情况,已经不足以用勤奋来形容了……

  有一年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时,说到吴军老师:

  “他在得到开了一个栏目《吴军硅谷来信》,这个人真的是学富五车,每天给他的用户写一封信,从来不拖稿,而且质量都特别高。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突然发现,他是一个工作极其繁重的人,我就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经过我们这么久的交往,我在他身上发现了一些特质。

  一个人既有目标,又专注当下;既为利益,又为分享;既活出高度,又不能没有色彩。”

  吴军老师作为一个智者,已经出神入化,融会贯通。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自成一套“吴军体系”。

  吴军老师除了在科技领域有诸多著作,近年来也和读者分享他的生活和工作观念。比如阿信之前推荐过的《态度》、《见识》,都是讲人生进阶的作品,都获得了超高的评价。

  时隔一年,吴军老师的人生进阶系列的全新作品《格局》终终终终终终终于上市了!

  我们一直都在好奇别人是怎么做的,怎么成功的,吴军老师认为,决定一个高度的,就是一个人的格局——格局够大的人不仅看得远,更重要的是,能在那些重要关头选对,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

  只有撑大格局,才能够上天花板在《格局》这本书中,吴军老师从人生的格局、命运的力量、生活的节奏、智者的见识、心智的成长、悲观与乐观、未来的法则七大方面为你铺设格局成长的台阶。

  格局大的人都有哪些特质?为什么他们总是能够跑在时代的前面?阿信从书中选择了其中的7条大格局的特点与大家分享:

  1.清楚能力的边界。

  但凡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通常都没有见过真正聪明能干的人。人只有到了人才荟萃的地方,才能体会到自己水平上的不足,明白自己能力的边界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人贵在自知,在自己边界内最大化自己的收益,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2.懂得止损。

  我们会看到很多人不断地犯错误,而且为了弥补一个小的损失,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原本只是局部的小问题,引发了一个个接踵而至的厄运,形成了一个厄运链。怎样才能斩断厄运链呢?方法很简单,只要记住“止损”和“认命”这4 个字就可以了。

  3.拒绝伪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很多人试图在短时间里完成很多工作,这其实是办不到的,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少做一些事情。

  效率的高低不取决于开始了多少工作,而在于完成了多少。很多我们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想通了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他们是伪工作。所以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拒绝这样的伪工作。

  4.跟智者做朋友。

  那些对我们好的人将使我们终身受益,正如巴菲特挑选的那些好公司总是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带来利润一样。

  对于智者,我们可以对他们的行事方式、一言一语格外留心,力争将他们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并且在行动中一点点改掉我不良的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自己在见识和能力甚至运气上,都提升了一个等级。

  5.专注。

  总是想多任务地同时做几件事,通常情况是,没有一件事能做好。时间一长,就容易陷入低水平循环。

  人的潜意识总认为自己能行,还能挤压时间同时处理很多任务,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当脑子里的任务积压过度,一开始可能只是出现一些小错误,当有限的脑力跟不上一心多用的野心,任务积压得越来越多时,大问题就会集中爆发。

  6.掌握节奏。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好节奏。人在忙碌的时候,很容易忘掉忙碌的目的,最后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从忙乱中退一步,思考一下目的,能省掉多余的需求和行动,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让我们更快地接近目标。

  7.把握时代。

  对于一个人来讲,生逢其时是最大的幸运。生活在今天的人,都可以算是生逢其时,不仅赶上了中国发展的最好时期,而且生活在全球没有大的战乱的环境中。生在这个时代,就要做和这个时代相契合的事情。比如要是两年前创业,肯定是一个好时候,现在或许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认清了时代,认清了环境,选择对了该做的事情,接下来能否做成,就看怎么做了。

  看完《格局》后,阿信最大的一个感触是:

  所谓对趋势的洞察,其实就是能忽略那些反复重演的大事,而能注意到那些不可逆转的小事的能力啊。

  吴军老师给为我们呈现的,恰是我们看似都知道但是从没注意过的道理,而撑起大格局的,正是这些细节和“小事”。

  每一个想要更加优秀的人,都不可错过吴军老师的这本新书——《格局》!

  《格局》,吴军 著,中信出版集团

  咪咕中信书店已上架《格局》,原价:¥59元,会员一张兑书卡包邮带回家哦~

  购买请戳链接:http://1t.click/aVpv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格局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