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残菊物语》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残菊物语》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0-02-15 22:22: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残菊物语》经典观后感有感

  《残菊物语》是一部由沟口健二执导,花柳章太郎 / 高田浩吉 / 梅村蓉子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残菊物语》精选点评

  ●5.0。最让我惊喜的是散戏夜行那幕长,菊之助与阿德两人沿河畔缓行谈戏,路遇庙会归途小贩,买风铃一束,时有夜游艺妓三两走过,阿德欲语还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遵循不甘阿谀的内温婉道出对菊之助演戏艺能的真实看法。这是全片最美的一幕。

  ●此次电影节放映版本虽然是4K修复(目前世界上最好版本),但依然是不佳的拷贝字幕也出了很大问题,所以观感非常差。被如此动人肺腑付出感动,被辉煌冥船过忘川的收尾惨得径直闷过一口气去...依稀记起初见那个深夜的长镜头,多么迷人悲惨命运安排....QAQ

  ●悲伤女性

  ●老拿女性表达定义沟口健二有点狭隘了,除了讨论艺术,讨论人生,讨论女性命运,更多是在表达社会结构阶层的固化,结尾游船和病死的蒙太奇不仅凄凉,而且残忍,直接揭示了阿德也不仅仅是松之助的缪斯,而且是封建集团加强内部结构的祭品故事呈现的是一个献祭的过程,是传统礼教人性压制,是上流社会对底层剥削

  ●早期的沟口,调度已经浑然一体,只是在一些人物情绪的表达上更内敛些就接近完美

  ●除了沟口惯用的长镜,其余的视听手法显然增多出现了平行剪辑,甚至还有跳轴现象。最末一处的平行剪辑,菊之助向观众致谢更多了一层向阿德致歉的意味

  ●如此伟大的好片,还有什么其他的要说的呢。还有什么其他的要说的呢……

  ●关于生命与艺术的伟大电影,也值得每个追求技艺的人反思我们对技艺的追求以及为此付出的种种牺牲究竟值不值得,应不应该?也许可以改改那句名言,生命短暂,技艺漫长永恒,但生命还是更高一些,虽然人有时被技艺拖拽着走向自己也没有料到的地方

  ●日本演剧的男优们都需要这么胖乎乎的吗?现在特看不了沟口早期那些宣扬被牺牲的女性美的电影,确切的说,是受不了电影中的男性

  ●这可能是我看过的关于“艺术人生”的最好的电影,或许,直接说是关于人生的吧... 真正的“人生如戏”啊!一切的忍耐和付出,是为了什么?一个问题根本概括不了... 哭了好几回...

  《残菊物语》观后感(一):感受鼻祖级的诚意

  这部年代久远的电影呈现出了最原始的诚意,镜头演员、故事背景营造都是仔细斟酌且看得出是专注度极高的。

  就如故事里的艺能世家,带有使命感一般去认真构建出一部艺术作品,看得耐人寻味

  后世的很多作品的细节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影子,毕竟是属于鼻祖级别的作品,如今在影院中看到4K修复版,实属荣幸~

  《残菊物语》观后感(二):简介

  歌舞伎世家音羽屋第六代传人尾上菊之助(花柳章太郎 饰)苦恼万分,父亲菊五郎(河原崎権十郎 饰)对他的演艺功底大为不满,耻于称其为自己的传人;师兄弟和观众们也对他的评价颇差。然而这些人又都当面奉承,虚情假意。周围只有女佣阿德(森赫子 饰)敢于当面指出菊之助的不足,并真心希望他的表演能不断精进。阿德的诚实令菊之助大为感动,心中视其为难得的知己。   但他们的友情却遭到身边人的猜疑,阿德被辞退回家。伤心的菊之助四处寻找,并决心不顾世俗的眼光娶阿德为妻……

  《残菊物语》观后感(三):一点感悟

  沟口作为男性导演却有着女性的柔情,或许他比女性更了解女性。这部电影最亮眼的无疑是无与伦比的长镜头,固定或移动长镜头在沟口手下娴熟应用,没有说为了炫技,而是为情节服务。该片讲述了贫女阿德帮助富家少爷阿菊成为真正演员的故事,阿德在阿菊人生三大转折点给予阿菊莫大帮助,但阿菊父亲不承认阿德知道阿德去世前才允许阿德成为阿菊的妻子。影片最精彩的长镜头是开头阿菊和阿德漫步的镜头。观影过程中,有几次将自己代入到阿德,对她的痛苦和焦急感同身受。故事是不是悲剧呢?虽然下半部分悲剧意味渐浓,但我认为不是悲剧,阿德具有日本女性的贤淑和隐忍,她爱阿菊。虽然一生没有享受到什么,但阿德陪阿菊度过了艰苦但幸福的日子,阿菊最终成为了演员,阿德也得到了阿菊父母的正名,最重要的是阿菊并未抛弃阿德,阿德的一生也算完美了吧。

  《残菊物语》观后感(四):德

  39年的电影,特别喜爱这黑白灰不同强度的色彩~~缓慢,间或沉重,无语的色彩却胜过任何语言的表达~~

  最爱传统日本女子身上的那种美,不张扬,默默承受,甘愿付出,为爱担当~~~~~

  1小时40分之后我就心里不再平静~~后面眼泪一直在落,德的种种付出~~不想说了~~~~~~

  艺术和人生,先把人做好再做艺术吧~。“刻板”的爸爸最后的开通,我想正是因为,艺术的一切来源自真善,生活中的感悟,用心去感受,去爱。珍视这世上最美的情感,最重要的情谊,去善待。

  艺术是短暂的,爱是恒久的。德在生命的最后里她是最幸福的女子~~~

  我爱---德这样的女子~~~

  《残菊物语》观后感(五):且悲且喜的故事

  对于门不当户不对的夫妇,现实主义的故事通常会让他们无法得到良善的结局,而浪漫主义的大团圆又显得不尽现实。然而《残菊物语》中的夫妇,很难说他们的结局是悲是喜。悲的一面很明显,毕竟此去生死两茫茫;而喜的一面却也暗藏其中。而要解喜的一面,首先要回答,两人何以成为夫妇。

  菊之助欣赏阿德,是因为在他刚意识到别人于己只是逢迎之时,阿德却说出了诚实的意见,时机恰到好处;而阿德的善意鼓励,又让他人生第一次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意义。

  然而菊之助同样令阿德的人生有了目标。阿德作为乳母,在家中无足轻重,孰料自己的一番话却能得到少当家的重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将会改变另一个人的人生,这是何等的成就?两人目标兼容,世上亦无任何他人可以替代彼此产生的意义,所以顺理成章走到一起。这种爱情当然无关富贵与贫穷、高贵或低贱,罔论门不当、户不对。两人大阪居所的窗外,戏院散场的鼓点咚咚响起,《残菊》故事的第一幕宣告落幕,第二幕开始,夫妇二人在大阪安顿下来,一同开始在外闯荡的生活。

  第二幕在编剧的安排下主角们经历了丰富的波折,人生起落无须多说,都是环境迫使下主角们的被动选择;值得说的,只是在他们看过愿望美好遭到现实冰冷后,如何主动切换命运轨迹,在得失之间做出抉择。

  你说阿德做出了牺牲?当然不无,但人做选择总是对自己最优,无论看起来多么利他。对于阿德,当她独自回到大阪的居所,窗外是一样的咚咚太鼓,散场的是她和少爷在一起生活的故事,但这并不是终章;终章是下一幕,是菊之助作为演艺世家的中流砥柱在世间登场,也是两人同时达成目标的终极仪式。阿德死于世人对菊之助的热烈称颂声中,对她来说,如她所说,既已得道,则夕死可矣。从这个角度看,结局也不完全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