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是为活而生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人是为活而生的

2020-02-20 14:17:38 作者: 刘墉 来源: 刘墉投稿 阅读:载入中…

人是为活而生的

  人是为活而生的

  刘墉

  昨天深夜,突然接到长途电话的二姑过世了!死于四十九岁的壮年。

  “她去了!什么都没来得及说,她居然就这么去了!”你二姑父电话那头喊着!

  我呆坐着,看见书房一角的你,挺直着背,没有声音。我便偷偷擦掉眼泪,拨电话给美国的几位亲戚。然后走到画室,与你母亲面对面地坐着。

  “为什么最近我们有这么多朋友,病的病,死的死?”你母亲终于打破寂静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先是同事昆兰博士,才四十岁出头,有一天没上班又未请假,秘书拨电话、按铃,全没回应警察打开门,才发现他躺在沙发上,早已僵硬多时了。是高中同学,又住对门的林,突然觉得天旋地转,救护车送到医院,发现肿瘤已经压迫到视神经,立即动手术,从鼻腔打个洞到脑下垂体。那时我还托你二姑去探病,怎知道,去探望人的二姑,自己竟先辞世了!

  记得我在大学时,有一回和长辈聊天,他说:“你知道什么是四十岁吗?四十岁就是每天必须吃颗维生素,才觉得心安年岁!”

  这句话我一直记在上。但是今天,我真踏进人生的第四十个年头,才发觉四十岁给我最大的感觉竟然是:要学习面对亲友和自己的死亡!

  我在痛苦中不禁问:为什么上一代不早点儿教我们认识“死”呢?

  是的!我认为“死”可以教,不是教我们去死,而是教我们如何去面对,以及如何建立死亡的哲学。否则,当亲人一旦离去,我们将难以承受

  你母亲在学校里,专门审核新生入学,她发现有学生高中几年成绩都好,某一年突然掉下来,往往是遭到家变故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亲人的死!

  学校办公室有一位中国老先生,他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却在心理医生要求下,不按薪地每周上两天班,做些小学生也会的事,目的只是接触人群

  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接受妻子死去的事实,整个人几乎活在虚幻世界

  但是我也有个朋友,虽然与妻子鹣鲽情深太太死后,却好好地挺了过来。他方从墓园,就把家具扔了出去。壁纸、沙发、寝具,全部换新,自己则经常外出度假。他说:

  “睹物思人!死的已经死了,哭有什么用?活的人毕竟要活下去!玛莎(他妻子)地下有知,也会希望我能克服痛苦。她,是好好活下去!不是跟着死!”

  有了这三个例子,加上二姑的过世,我要对你说:“过去我有着中国父母的老观念,希望你读邻近的大学,甚至将来结了婚,都住在一块儿。但我现在改了!希望你上远处的大学,以后也别住在一起。”

  因为孝顺父母,不是黏着家。黏的孩子如同藤蔓,自己站不直,被缠的树也少了自由。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多半会早走一步,如果天天生活在一起,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有我们的影子,在未来会对你造成更大的打击。

  子女爱父母,应该帮助父母完成心愿,免得雙方都遗憾。父母爱子女,应该帮助子女克服死别的痛苦,在父母死后,坚强地走完前面的路。

  希望你从年轻时,就建立对死亡的人生观,在心灵上武装起来。并且记住:

  人是为活而生,不是为死而生!即使死神敲门,叫我们明天走,今天也要好好活下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人是为活而生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