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夫》的观后感大全
《中国工夫》是一部由余红苗执导,纪录片 / 短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到圆珠笔尖、一颗芯片,大到磁悬浮轨道、核反应堆的密封圈,在无数令人骄傲自豪的中国制造背后,是默默无闻的中国工程师们在逆风前行。《中国工夫》系列纪录片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工程师们特有的严谨、真实和不善言辞。他们也许并非天生内向,只是在苦闷而又漫长的科研岁月里,身体力行地证明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制作方面,与传统的献礼纪录片不同,《中国工夫》系列纪录片采用了极具代入感的叙述模式,以人物贯穿故事。在观看纪录片时,每一位观众都能身临其境,仿佛以记者的身份在与工程师们面对面交谈,近距离感受中国工程师们对中国制造的坚守和执着。
新中国走过的70年,也是中国纪录片走过的70年。如今,新型互联网平台也在通过纪录片让优质内容更主动地走向大众。让观众发现关于中国的更多可能。
《中国工夫》观后感(二):棒!
刚刚和家人一起看完了这部片子。这部片子是朋友推荐给看的。看的时候妹妹问了我一句话,他说姐姐圆珠笔就算进口也不贵,为什么要自己研发生产了,我说研发圆珠笔笔头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中国人的骨气。 在没有看这部片子之前,我没有想过圆珠笔笔头的研发,到底是哪个国家。我在用过二三十年圆珠笔之后的现在 突然意识到原来在2016年才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 圆珠笔的中国制造。 开完视频我很激动也很感慨,如果没有这部片子,我想大多数人是不会了解圆珠笔的生产过程,不会了解圆珠笔的笔头,原来是会有这样如此复杂的工序,原来是让中国的伟大工程是这样一步一步探索而来的。在这里我真的要对中国的工程师说一句您辛苦了,您真的很棒。在建国周年庆的时期,发布了这样一部特别有意义的片子,真的很好。让我们普通人 让社会上的大众了解了这些 让我们又一次地感受到中国的力量 中国的伟大。故事简历上说 这是一组关于逆风前进的故事。逆风前进 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经历了太多的阻挠,但是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少不了逆风前进的勇气,逆风前进的决心。更少不了,这些用心付出,坚持逆风前进的工程师们。
《中国工夫》观后感(三):中国工夫 科研态度
今天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中国功夫》这一纪录片,影片中工匠对笔尖钢这一材料的研发充满了耐心,而这也正是中国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态度。说实话,之前我对西瓜影视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娱乐视频及免费电影,我真的没能想到,一个普通的视频平台居然会有如此的担当,这也反映出了政府的号召正在全社会中引起极大反响。在这部纪录片中,西瓜影视在解释一些专业问题时,另具奇思,用平日的常见物品作为比喻,使观众对问题得以具有深刻理解。而在视频中间,摄像头对光、影的把握较为准确,文辞较为流畅,但个人认为对整个科研小组的介绍不够。我在这部记录片中对车博士的印象最深,在开始试验的时候遭遇了连续失败,但他说“科研未知数太多,必然会失败,失败数还会相对多一点,用失败积累出成功”,然而仅仅成功就够了吗?不,远远不够,于是他又说出第二句话“必达完美”。这种坚持不懈、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但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成功之后为了避免科研受影响而拒绝接受记者采访的的行为,毕竟不浮躁、不骄傲才是长久科研的主要品质。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也可以对中国制造更加充满信心,相信我们的国家终究会在世界上从“装配大国”变为“制造大国”
《中国工夫》观后感(四):他们总是让我惊艳
在我小的时候我就听妈妈经常唱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看《中国功夫》的时候我正在进藏区的大巴车上,长大了之后总是看到这样的视频我就容易湿了眼眶。藏区的地形及其复杂危险,我们中国的工程师硬生生在之中规划了一条条路,打通了一条条隧道,那种敬佩之感伴着纪录片的音乐萦绕在我的心怀。
因为兼职的原因常常刷西瓜视频,因为学习专业的原因也经常看各种纪录片,我之前总是不爱看这种中国梦类型的爱国片,觉得纪录片不该是这样的。但是后来的我渐渐发现,我们学习电影为了什么,记录生活。但是不是我们的生活的容易,而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生活随处的便利,高铁更是成为了我们国家一张标志性的名片,港珠澳大桥的奇迹建设,世界无人不惊叹!
在现在,中国70周年献礼的日子里,我愈加感到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很庆幸无论我身在何处,我的背后都有我的国家为我保驾护航。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在无数白色皮肤和黑色皮肤之中我有一张黄色皮肤的脸,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看到祖国的发展,看到我们一路上历经的风雨,我诚挚的祝福我的祖国越过越好,也祝福与我一同热爱祖国的同胞越来越好,也为中国的工程师们、建筑者们,奉上我最真挚的祝福。
《中国工夫》观后感(五):中国工程师??
每一位工程师的制造,都要经过十分艰辛的过程,控制多少的参数,加减多少的元素。科研是一个未知数,用失败堆积成功是科研一路上的常态。 “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仍在种花家。”《中国工夫》一纪录片中,片头的特效运景的运用提升了观众的观影期待值,大国工业风的镜头体现了这个时代的价值。就目前两集来看,磅礴大气的工业空镜头最直观的展示了目前中国科学发展的现状,客观记录的一个国家的发展革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一直是现代工业的主题。 在第一集:国产圆珠笔实现中国制造 中,运用了很多工程师的生活片段,对于他们来说,工业制造和财米油盐是一样的。在工业与生活的交替切换中,也能理解国与家的紧密关系,但我们生活在工业之中,其实工业也是生活,也是一句:油盐酱醋,习以为常。 “突围之路虽遥远艰险,但稳扎稳打的每一步都不会被辜负。”在生活路上,我们会付出很多的东西,也许最终会没有回报,明天的路依然遥远,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当下,埋头苦干,不辜负自己。国家进步,我们紧随着她的脚步,而我们每一次进步的力量,来源于这个国家发展背后的每一个人。 最后感慨,这个系列短纪录片是在西瓜视频是看见的,没想到西瓜视频居然有这么优秀正能量的纪录片,秀了。
《中国工夫》观后感(六):工匠精神
时间会证明什么东西可以留到最后,沉淀过的才是真正的精华,中国技术的崛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业,他是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完成的事业。中国工夫,鲜有人会关注的视角,总有人会把社会前进当作理所应当,其实没有人负重前行,哪会有什么风平浪静,锦绣前程,人就是这样的动物,我们分析一下现代社会,有一点浮躁,有一点可笑,但在表象的背后总会隐藏着真正的现实,这部片子关注了少有人关注的中国工人,因为他不吃香,不会有大规模的受众群体,选择这个话题是需要勇气,在我的印象中拍这一类的纪录片的团体背后多多少少会有国家的影子,但在西瓜视频中的这个小团体能自发的发掘这个题材,真的很令人感动,观看完整部片子,没有很长,二十分钟,只是一会就把他看完了,没有想象中的枯燥,甚至意犹未尽,总想接着看下去,这种小团体是需要鼓励的,需要勇气的,我们要多多关注这些东西了,一味的短时间娱乐并不会带给我们真正的体验,我们需要的是沉淀在心底的感动和正能量的故事,这类事迹需要多多关注,需要精良制作,这个纪录片还是挺让人满意的,制作挺精致,剪辑什么的还是很流畅,观影体验还是很好的,这样的片子希望人多看一下,多讨论一些正能量的话题。
《中国工夫》观后感(七):小人物
9月2日,由中国劲酒·金标独家冠名的西瓜视频《中国工夫》七集系列纪录片开播。大国崛起的故事在一步一步上演,纪录片发挥其自身的人文视角,将社会发展议题跃然荧幕。大国工程师的制造历程被当下记录,用记录式影像讲好中国故事。镜头聚焦于一群默默无闻的“中国工程师”身上,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一系列工程师运用技术与坚持,突破重重科研封锁,实现自主研发背后的故事。 70年,中国制造业从无名之辈到制造业大国,给我最为直观的印象是,最为廉价的手工代工厂正在搬离中国,南下其他国家。国家的技术革新正在潜移默化的进入我们的生活,以小人物现大时代是最近几年一直热衷的情怀,一个国家的强大可以从这个社会的一点一滴看出。 “2016年以前,没有一支笔芯是中国制造。”而2016年之后,太钢集团的工程师们的试验在九月取得了成功。铁轨寻针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运营投入生活,就为了那一个小黑点,工程师经历了四个月的基础排查,用最简单的肉眼,用时间去磨砺。小到圆珠笔尖,大到磁悬浮轨道,在无数令人骄傲和自豪的“made in China”的背后,是一群默默无闻的中国工程师在顶风前行。 在“厉害了,我的国”背后,我们应该要记得,有一群人在为之负重前行!
《中国工夫》观后感(八):中国工程师 棒!
很多朋友都推荐,我看这部片子。为了看这部片子 第一次下载了,西瓜视频,App看完之后,我真的感觉什么叫做中国制造。 不,应该说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了“中国智造”。在这个片子里看到每一位工程师用心的研究。每一个工作人员细心的探索每一个步骤。真的很感动,因为如果没有这些人 没有这些用心为了国家去付出自己全部的人,我们的生活不会这么美好,我们的中国的发展不会如此之快。圆珠笔是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在用的东西。在没有看这个片子之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圆珠笔是哪里生产的圆珠笔的技术是哪里的,真的从来都没有想过。但是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2016年圆珠笔才真正成为我们中国制造。但我心里面更多的是感动 更多的是激动。制造在我看来是加工是照葫芦画瓢,但是智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的体现。视频中出现了很多工厂的样子,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工厂的样子。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工程师就是坐在实验室里研究研究再研究,可是现在才知道他其实比任何人都辛苦。真的为我们的中国工程师点赞。 中国工程师,你们真的很棒。工程师们一直很少参与外界话语。他们只是埋头苦干。因为他们很少抬头,导致我们常常会忘记,是他们在推动着我们“日积跬步,以至千里”。
《中国工夫》观后感(九):进步之路
《中国工夫》真实的聚焦人物本身,通过镜头将工程师的故事娓娓道来,像第1集《圆珠笔突围》,主角是研发笔尖钢的太钢集团工程师们。
知道中国的圆珠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还是通过高考前的语文模拟试卷,个人一直觉得圆珠笔这种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制作起来应该会很简单,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2016年之前,一个小小的圆珠笔的笔尖钢竟然还需要从瑞士和日本等国外进口。而通过纪录片我们了解到,笔尖钢需要经过24道工序炼制而成,每一个环节都对技术的要求极高。但太钢集团的工程师们不畏困难,在国外技术垄断,没有任何资料借鉴的前提下,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他们没有放弃,他们坚信努力终究会带来回报,经过五年来的潜心研究和不断磨练,他们终于成功的突破世界性难题,可以骄傲的书写中国汉字,也为“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实现了自主研发创新的兴国之路。 《中国工夫》的播放平台是在西瓜视频,而在我的印象里,西瓜视频一直是一个娱乐搞笑的短视频app,而如今能够播出如此高水准的纪录片,属实是出乎我意料的。这也表现不仅我国的制造业在大步向前迈进,其他行业也是紧跟时代潮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自主创新,打造这个时代的新标杆。
《中国工夫》观后感(十):探索中国科研之路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现在的中国也有新四大发明。而这些发明的背后都是一批又一批不辞辛苦,潜心专研的中国人民。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拥有了现在的生活。在《中国工夫》第二集里就介绍了我国的磁悬浮列车,中国是世界上第四个发明出磁悬浮列车的国家。而这一条路并不像磁悬浮列车那样快速地形式过去,而是碰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但中国科研人员却靠着自己突破了这一个又一个的障碍。在本片中,提到了最开始跟日本企业合作的时候,高定价和掌握核心技术的要求。让我不禁想起了中国科研之路的艰辛。国际市场所看重的就是你自己没有研发能力,研发的经历又是空白的,就提出了高价格的要求。而我们中国的科研人员往往能在这个环境下突破这一层层的屏障,直至今天,上天陆地、跨山入海的本领我们是一样也不少,而且继续进步着。
这部在西瓜视频上偶然发现的《中国工夫》,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研之路背后艰辛的一面,也让生活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的我们,对国家对自己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在第一集中提到的是圆珠笔头的研发之路,第二集是介绍我国磁悬浮列车,而中国的科研之路还有许多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让我们一起在《中国功夫》中探索着我们未知的知识,也让我们积极地投身于中国的科研之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