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为无聊的大人读后感100字
《不要成为无聊的大人》是一本由小山薰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苍白,日常无趣,一切都循规蹈矩、百无聊赖。但真是这样吗?不知不觉时间过去,自己在这无聊中成为一个无聊的大人?这一点儿也不美好。
●这是入殓师那部电影的编剧写的书,值得小朋友们读,也值得像我这样从小被集体主义洗脑的大人读。
●一开始读没什么感觉,好在薄薄一本小册子,很快读完,确实能够给人一些启发。 印象最深的是,有梦想要大声说出来,并且告诉别人你为之都做了什么努力。
●还是一种温暖
●陪姐剪头发读了一大半
●鸡汤类文合成的一本小书。越往后越发觉出原来真是写给14岁少年的,不过老阿姨放松看也不违和。看到前言里说因为喜欢坏了的椅子发出的怪声所以去动物园,不禁笑了。和书名一样,作者是一个不无聊的大人,因为处处用心吧。因为用心感受,所以分分钟都能发现“问题”,也能看到美好。看过印象深刻的部分有放下手机一天,彼此用心感受交流;因为憋尿经历顿感生活美好;有没有愿望都向人诉说;生命有限更懂珍惜;同行也可以相互体谅,相互感受。这本书少年看了立志,中年看了放松抒怀吧!
●读起来很舒服的小册子,主题一句话:留意身边的一切,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
●很喜欢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有时候,生活得太久了。渐渐地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过得麻木而疲惫。这本书里面很多的小观点都特别有趣,引发人去思考思索。我喜欢这类温暖的书籍,让我觉得人生可以过得不那么麻木,不那么苟且。
《不要成为无聊的大人》读后感(一):只是因为简单清新
小清新、可爱、简单
可能是因为在日本人中,难得以一种轻松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和工作,所以显得尤为难得。
这种简单快乐的人生态度,这种看待创意是自然而然以及是积累的方式,还是挺有意思的。
key word:好奇心、创意是积累、没有没有创意的人、降低期待值、重置周一与生日、充满乐趣度人生、船到桥头自然直。
《不要成为无聊的大人》读后感(二):重置自己的认知
比如,推特的确提供了表达情绪的工具,但仔 细想想,是不是所有的情绪都适合在推特上表达? 见到朋友的恋人后,即便暗想“哇,这女生一 点都不可爱”,却不会脱口而出,这便是理性在发 挥作用。然而,在推特上将自己的想法直接表达出 来的却大有人在。不设置滤网,将内心想法不加修 饰地传达出来,这就是缺乏理性的表现。 演员石田纯一曾如此说道:“教养, 为宽容他 人而存在;知性,为安抚他人而存在。”这话说得 真是妙极了。教养和知性让我们思考“怎样的言论 会造成伤害”、“ 怎样的言论意味着了解”。理性 当然是必要的,但为了拥有理解他人处境与言行的 能力,拥有教养与知性也同样重要。
《不要成为无聊的大人》读后感(三):无聊大人的自我救赎
不能成为无聊的大人,所以需要我们去重置我们理所当然的一切。生与死,工作与梦想,哪怕是休息与奋斗。屈辱的生可以是更多的期待生命中未曾逢面的感动,骄傲的死可以控诉不公,将自己的声音传遍各地。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多的可以是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有哪些值得骄傲的价值,梦想可以给一个孩子冠以头衔,让他早早的准备自己的未来,努力则让他为此铺垫,不是回答别人提问时仅有的“我会加油的”。休息也可以说一种生活,尝试哪些与你日常截然不同的行为,哪怕是被神钦定了未来的路,你也曾拜托那样的束缚。 不要成为无聊的大人,麻木的活。
小山熏堂留下的这些文字在近五十岁的时候给了他足以倒空自我这个水桶的勇气,去接纳去好奇。
也许就是这样一个时机,带着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小山薰堂先生把自己的正在无聊ing时的变化记录下来,他在劝说人们重置“生命”时对于活着这一状态的推崇,只给了一些简单的观点,不如重新定义“工作”时对田中先生的烤肉店那种细致的描绘给人的陡然心暖。
虽然不够深刻,但也是不错的想法,对于小山先生自己可能意义更为重要呢。
《不要成为无聊的大人》读后感(四):保持快乐的人生哲学
已经有很多年没关注过读库了,书柜里至今还摆放着他们2014年的书箱。这次活动下单之后,很快就收到了第一批书,特地选了好评如潮的读小库“十四岁懂社会”系列,十四岁的我可未必能读出它的好来,但我还是很希望回到十四岁的时候,有哪位成年人买这样一套书送我。
《不要成为无聊的大人》是系列中我最想要先睹为快的一本,因为“不能成为无聊的大人啊”也是我常常告诫自己的,所以一看到这个名字就有会心一笑的默契。
作者小山薰堂算是很有名气的人物,他是奥斯卡获奖影片《入殓师》的编剧,也是著名卡通形象熊本熊之父,同时作为节目策划人的他,貌似也是很适合来写这部书的“有趣的大人”。
在阅读之前,我原本以为这本书是要用一些事例告诫成为大人的我们,不能忘记热爱生活,要多做有趣的事情,丰富人生的感受,而实际上这本书是一本脑洞书,每一篇小文章都是作者对生活或工作的怪诞编排。
例如,在便利店里开party;降低期待以体会落差带来的幸福感;把付钱当作是对美好事物的感谢;每个月购买一件“刚需”之外的东西,体会意想不到的礼物带来的欢愉。就像是在分享一些教人如何保持快乐的小贴士,其中处处蕴藏着作者独特的处世哲学。
小小的一本书内容丰富,但读起来没有负担,是很愉快的阅读体验。
《不要成为无聊的大人》读后感(五):此生无它求,只要有趣和自由
01 摆脱无聊,保持有趣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觉得生活无聊,做什么都没精神、不开心?在《不要成为无聊的大人》这本小书中,作者认为那是一个人的知识、经验高度固化,缺乏更新的信号。那么,正如书名所言,我们如何摆脱无聊,在生活中找到源源不断的趣味呢?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小山薰堂很有发言权——他是节目策划人,每天需要绞尽脑汁地产出吸引观众、趣味盎然的节目;他还写过剧本,第一部作品《入殓师》就获得了奥斯卡奖;他也在高校教授创意训练课程。小山薰堂告诉我们的方法就一条,那就是“重置自己”。
02 重置自己,重置生活
重置是指抛弃原有观念,换个角度甚至以完全相反的角度来看待身边熟悉的人、事、物,从而收获之前不曾觉察的惊喜。
作者总结了四个主题,分别探讨了如何重置“便利”、重置“常识”、重置“工作”以及重置“活着”。这些内容都是作者的亲身体验和思考,读来活泼亲切又不失意蕴。
例如,在重置“便利”一章,作者首先提到了手机。作为现代人几乎离不开的通讯工具,手机的确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正是这种便利带来的“确定性”,抹杀了许多关于偶遇或是错过的故事。
此外,通讯便利为人们带来的“只要我想就一定可以联系到他”的自信,也让人们对待沟通越来越随意,甚至渐渐不再亲自见面,大家对情绪的感知也越来越迟钝。
而当“便利”突然消失,比如手机遗失、没电时,我们则会变得惶恐不安——其实确定都只是假象,无常才是生活的真相。作者说,当前是一个“对于存在着自己无法把握的事态深感不安”的时代,而这正是无数便利“惯”出来的。在之前没有手机的时代,大家无法把握的事情更多,但不会不安,还会因此制造出很多新意和故事。所以,对于重置手机带来的“便利”,作者建议我们试着把手机关机一天,看看会发生什么。这想想就很刺激呀。
在书里,作者还提出许多其他重置自己的方法——买一件你自认为不会买的商品,感受一下其他使用者的心情;换一条路线通勤,说不定就有新的偶遇和风景;去书店随意翻阅,某一句话可能就是你求索已久的答案,体会“以机缘巧合发现称心之物”(serendipity)的快乐……慢慢尝试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暗藏着那么多“趣味机关”。
03 敞开心胸,拥抱自由
“重置自己”这四个字读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它需要勤奋,也需要勇气,更需要一颗包容一切、不自我设限的心灵。
作者在前言就提到,当了三十多年策划人、参与制作过各种节目,仍深感“无论是看事物的方法还是价值观,尚有很多远远超出我想象的东西”。
所以,读完本书,除了学到很多重置自己、为生活增添乐趣的方法,我也深深感受到作者的谦卑和开阔。正如乔布斯最喜欢的那句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不要狭隘地固守于已有的阅历和知识,只有虚怀若谷,温和宽容地待人待物,你才拥有改变的可能,也会收获更加宽广、自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