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新媒介》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新新媒介》的读后感大全

2020-06-01 23: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新新媒介》的读后感大全

  《新新媒介》是一本由保罗·莱文森著作,34.00元出版的2011-3图书,本书定价:247,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新新媒介》精选点评

  ●翻翻就好 会读书的人还是能出点东西的吧

  ●此书的知识密度系统性较低,基本上是作者使用媒体感想集。鉴于出版时间较早,可以将作者看作是第一批捕捉了生活变迁的人吧。

  ●有一个新新媒介的概念,这本书后半部分就像广告流水账。做学问还是得认真才可以,强如莱文森身兼数职也写烂书。

  ●专业书。书名目录非常吸引人,但实质内容已经过时。因为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不同看起来难过翻译实在一泡污,已经找出好几个错误了。

  ●华而不实得太厉害

  ●莱文森这么水嘛?。。。。

  ●翻译很差,这本书本身的内容就很浅显介绍fackbook、myspace这些是啥,看书还不如看维基来得生动明白完全没有深入探讨新新媒介。举例:作者智能手机的缺点是贵,电池不行…………

  ●很浅显,可读性不高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光

  ●我看这本书的状态就是困和大概懂了作者的界定,翻译是比较奇怪吧,但是最让我感到无聊的是,这是一本介绍各种新新媒介的,与作者个人经历相关,所举的例子毕竟是国外的,没有太大接近性,他兴致勃勃我却感到不知所云,所以大概简单翻翻就可以了

  《新新媒介》读后感(一):out of date

  名字叫新新媒介,但是东西太过时了。他写书的时候播客还是个新鲜玩意,所以网络对他来说是new new media,这也是名字的来历

  抛去过时不说,书中的观点也没有什么启发性。这是最不能让我忍受的一点。

  差评

  很多概念也不对

  有时候歪果仁写书都是这样吧,逻辑法理解。

  还有,如大所说,翻译狗p不通

  《新新媒介》读后感(二):翻译有很大问题

  这本书的翻译有很大的问题,能看出译者何道宽教授完全不关注互联网最新发展

  前面几页(或十几页)的地方,何教授将IE浏览器翻译成“微软搜索系统”,将IE和火狐浏览器称为“搜索引擎”,这错误低级令人发指

  还有很多产品其实不需要翻译,因为中文互联网上都是直接用英文表述。比如youtube,书中翻译成优视网,digg,书中翻译成掘客网, technorati翻译成一个很长的中文名,WordPress好像译成类似文档发布器”之类的玩意儿。对于熟悉这些内容的读者而言是一种折磨,对于不熟悉这些产品的读者而言,读完这本书再去看其书或新闻发现完全对不上号。

  其实何先生翻译的其他书都还不错,就我看过的他译过的保罗·莱文森、尼尔·波斯曼的书都很好。唯独这本译得极差。强烈建议再版时(这本书已经过时了,估计也不会再版)重新修订一下,或至少找个经常上网的学生来帮忙校对一下吧。

  《新新媒介》读后感(三):姗姗来迟的一本简介

  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甚至于可能在何道宽老师着手翻译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所介绍的新新媒介诸已经在中国内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了。如与推特相似的微博,与优视相似的优酷、土豆,与脸谱网相似的人人网等,都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媒介而不再是陌生的。所以,我才说这本书是姗姗来迟的。

  而通读全书,我总体的感觉就像是一本新新媒介的简介。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博客,推特,优视,聚友网等多种不同定位,不同类别的新新媒介。通过他长期的研究,以及他个人使用新媒介的体验与经历,为我们描述了新新媒介的大致图景。但是,这本书本身并没有太多理论上的探讨,反而更加像是敲门砖,为广大读者打开了解新新媒介的大门。

  这样一本书,如果放在2年前,对于我们应该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但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已经对于这些媒介有了广泛深入的了解,已经开始更深层次的探讨的时候,这本书多少就有点鸡肋了。

  《新新媒介》读后感(四):我对作者的写作动机深表质疑!!!

  这本书名字听起来好像是很前沿,很时尚,比较吸引人。就忍不住在同学的推荐下看了,看完之后后悔不已,我没那么多时间浪费在看这种几乎毫无用处的书籍上!

  本书读下来,整体感觉就是对新新媒介的简单介绍,几乎没有任何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这样都能写一本书,那我也可以写一本了。更让人觉得有些遗憾的是作者写这本书的态度,这本书里满篇都是介绍一些自己以前出的书,自己的博客,播客,虽然说举一些自己亲身的例子更具有说服力,但作者的做法已经严重超出了这个范畴了,成了赤裸裸的宣传自己的书,自己的博客,播客了,为自己挣点知名度,为自己的书增加点销量了。一直以来只有国内的学者专家会这么做,没想到国外号称“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的莱文森也是这类货色,他的作品以后我是不会再读了,就这种出书态度,难怪出了那么多书。还有译者翻译的水平也不敢恭维,脱离了新媒介,有些地方翻译的让人匪夷所思。

  本书的一个受用之处就是作者多媒介的划分,让我看到了一种创新的划分法,但是作者对于旧媒介,新媒介,新新媒介的区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点。

  想起看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时候,第一遍几乎都看不懂,但是作者那种探讨问题的态度让我一度佩服的五体投地“不过,这一切都属于另外一个范围过于广泛的新的课题,是我有限能力难以探讨的;我要始终把我所探讨的问题局限在我的能力之所及”

  《新新媒介》读后感(五):《受人尊敬却一时脑残的老教授,翻译新书常见错误500例》

  在我看来,此中译本完全可以改名叫《受人尊敬却一时脑残的老教授,翻译互联网书籍常见错误示范500例》。嗯,纵使纯良如我,也难免燃起了吐槽魂……

  书中主要错误类型包括:

  a. 木有常识/木有脑子

  估计何老先生是不大用电脑的,很多名词翻得离谱,如feed player译作“喂料播放器”,IE翻译为“微软搜索系统”,流行乐类别中的alternative(另类)译作“另一种选择”。

  此外,我们还能看到“万圣节感恩快乐”这样奇怪的话。(疑为祝万圣节、感恩节快乐。)

  . 不说人话

  “赛博空间”(网络空间)、“即时传递到舌头的思想”(应是指“口头表达的思想”,尼玛……)“电速是每秒186000英里”(光速)、“互联网上的任何链接和一切链接”(@#%……)、“脸谱网尤为突出的推特网”(@#%&*@#%&*……)。

  我们还知道了何老特别喜欢“滥觞”一词,所有可用起源、产生等正常词汇的地方,全都换成了“滥觞”……啊,好烂啊,好伤啊……

  c. 中文输错

  如:神经原突触(神经元)、打电话吹票(催票啊,不用blow的啊)、移动引用软件(应用)……此类错误几乎每几页就有一处。

  d. 英文抄错

  不翻译了,直接抄英文,还能错…… 如:CSI:NK(CSI:NY)、doc bloc(Doc Block)、Tweeterfeed(根据其中文好友聚合网,应为Friendfeed)……

  e. 改变习惯用法,显示存在感……

  youtube、digg这些人尽皆知的网站名被硬翻成优视网、掘客网,遍布全篇,徒增理解难度(童鞋们,可用符号互动论来解释哦~),这就罢了。

  对一些约定俗成的译法也随意改造,如扎克伯格变成祖克伯格,FARC翻成哥伦比亚革命军……

  在看过的译作中,仅有两本是翻译烂到无可接受的。一本是莫光华译耶利内克的《啊,荒野》,另一本便是此书。

  莱文森的原书纵然不算观点新颖、理论完善,至少可以是本很贴近读者的《2003-2009年新新媒介观察》—— 而这仅有的贴近感,被生硬又错误百出的翻译给毁了。

  一方面,国内学界老人在追求著作数量的同时,质量还是得有起码的把关吧…… 拿版税的老教授,责任远不如无偿翻译的网络字幕组,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另一方面,译作的出版周期决定了它的滞后性,这类书在国内面世时,已经跟不上新新媒介发展的步伐了。假若有国内的传播学学者(而非商业营销人士)能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去分析我们身边的SNS网站、微博,才会是更适合某考试的参考书目,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