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六岁》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十六岁》读后感锦集

2020-07-19 23: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六岁》读后感锦集

  《十六岁》是一本由石田衣良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55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10年10月,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十六岁》精选点评

  ●石田衣良从来不写读起来费劲的书

  ●觉得比4TEEN好看...

  ●十个小故事,我觉得在构思上比其他几篇有新意的是《与手机作家邂逅》和《Sweet Sexy Sixteen》。我发现我读过的日本作中,没有一个擅长景色描写,但是日本动漫电影很擅长展示景色——透过树林阳光中的紫阳花、粘在番茄上的水滴之类的。日本人似乎很喜欢青春”“毕业”和“道别”之类的题材,我想“青春”和“离别”真的是很适合放在一起,两者总是手牵手不是吗?说到这本书,其实我并没有很深的感触,有点空洞也许作家也并不想挖掘很深的意义吧。十六岁和人生一样永远只有一次,置身其中时,十六岁也只是十六岁而已。而当十六岁甚至青春渐行渐远时,人们开始考虑十六岁的意义。可能十六岁的意义像人生的意义一样深奥

  ●十四岁与十六岁 在风格上比 池袋更清春,十六岁的故事更精短。

  ●.....真是简单苍白俗套到不能忍

  ●大概是石田衣良的早期作品,虽然在字里行间能读出他的味道,但在人物刻画以及思想表达上没有不眠的珍珠、池袋口公园书籍中那么娴熟精妙恰如其分

  ●十六岁的小男生没有十四岁好玩了哇~

  ●没有特别喜欢,但也不会很讨厌。我想,我不喜欢的是翻译吧。16岁的少年故事,挺日本的,好像另一种风味小镇少年

  ●不惊艳了。

  ●单纯是因为名字

  《十六岁》读后感(一):给石田四颗星

  作为青春派小说,石田能够孜孜不倦的连续每年推出新小说,也许是为了稿费,但是这样的小说让我在整日里埋头背英文单词时还是有了放松间隙

  整本小说延续了石田一贯热血、青春、友谊超越现实正义感。。。不过想想如今的日本社会光怪陆离事情太多了,任何事件只要结果完美就OK啦

  《十六岁》读后感(二):16岁 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青春岁月

  本来给儿子借来的书,儿子没时间我倒先看了,才看完第一节就被深深吸引

  青春的岁月充满好奇欲望,但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人性的单纯和善良,整部小说如同春天夜风一样明净,时不时还有暖意上心头。

  日本的孩子中国的要成熟许多,但是同样的16岁应该会有同样的困惑问题吧?当然也会有同样的精彩

  《十六岁》读后感(三):16岁 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青春岁月

  本来给儿子借来的书,儿子没时间看我倒先看了,才看完第一节就被深深的吸引。

  青春的岁月充满好奇和欲望,但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人性的单纯和善良,整部小说如同春天的夜风一样明净,时不时还有暖意浮上头。

  日本的孩子比中国的要成熟许多,但是同样的16岁应该会有同样的困惑和问题吧?当然也会有同样的精彩。

  《十六岁》读后感(四):是这样吧

  很喜欢这样的文章,

  每一篇都是新鲜的,独立的故事,

  很多场景,或许,是很陌生的,

  但不知为什么的会产生很强的共鸣。

  很微小的情感。

  翻译得很好,比《十四岁》的翻译好了一个档次。

  其实,这本书或许谈不上什么艺术性文学性,

  但很值得,拿过来,在无聊的时候,看一看,读一读,

  看看那四个家伙又干了些什么,

  抓头。

  或许,这就是那种,

  虽然你明写的或许不是那么的像是“名作”,

  但却能在你的心里,

  留下些什么的文章吧。

  《十六岁》读后感(五):From《4TEEN》to《6TEEN》,致我最好的朋友们,我害怕的事

  ART 1

  《4TEEN》和《6TEEN》是日本作家石田衣良的作品,他本人也是依靠《4TEEN》拿到了129届直木奖。从一个中国人的印象看,很难想象在日本这样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褒奖,感觉就像是小四拿了茅盾文学奖,虽然他本人也有这个意思,当然,把小四和池田放在一起好像也不太合适。因为,书里写的都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平淡事件,没有什么特别的深刻含义(不排除我没看出来),只是将所有的一切生动的刻画了下来而已。文学风格不同吧。

  接触石田衣良是高中魔女借给我的《秋叶原@DEEP》开始,那是对这种文风没有特别的感觉,之后又不知道为什么去看了他的《池袋西口公园》系列,一直感觉兴趣不是很浓,但竟然一读就是7本,市井之中的平凡英雄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次是《4TEEN》和《6TEEN》,我看到了日本这两个年龄青年的生活状态。

  池田总是以第一人称来进行写作。看了他那么多书,至少现在我明白了他的小说里面为什么总是喜欢以一个个独立事件集结成册的形式出版。池田是个连载作家,每次受到出版社邀约写一篇,多了就集成书出版了。但因为不是固定每次都会连载,于是每次都以独立的故事展开。

  ART 2 《4TEEN》to《6TEEN》

  对于日本的孩子,最快乐的也许是14岁的时候。高中的时候整天就在昏天黑地的看书,还是念初中的时候比较好吧,而且,既不能是拼命备考的初三,也不能是还不适应初中生活的初一。那么,最为散漫悠闲的开心日子,还是在初二的十四岁吧。

  我想说,如果树立没有艺术加工太多的话,那么日本的孩子还真不是一般的早熟。初中生,去找人援交,进酒吧,去成人用品店买东西,结伴去新宿露营,看成人写真,不去上学把自己关在家里谁也不见,在交友网站同少妇谈恋爱。

  同样的天空下,青春还真是各有不同。

  直人,患有早衰症,他的时间流失速度是正常人的三倍,家境优渥,但不炫富,腼腆害羞。

  阿润,班上才子,头脑聪明,身材矮小,能言善辩,内心孤独。

  阿大,又高又胖,头脑简单,感情直接,本性纯良。导致酗酒的父亲意外死亡。

  哲郎,本书的第一视角,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爱看的是清纯少女的写真。

  这四个十岁少年,最喜欢一起骑着自行车,像风一样疾驰在“月岛”这个东京附近的填海小镇的各个角落,感受并体味着少年一直的种种愁滋味。

  一直觉得“少年不识愁滋味”这句话很有问题,毕竟,每个年纪都有可愁之事,也许在以后看来会觉得无所谓的事情,但对当时来说就是天大的,现在看来能放下的,在当时就是放不开的。每个年纪都有他的事做,为什么要把事情都看的很成熟,那么之后的年纪又要愁什么。此谓之生活,谓之青春。

  到了16岁,一切变得更为现实,14岁时可以无虑的恋爱,16岁的阿大却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14岁的时候可以陪着一个绝症的老人看烟火,16岁的时候陪着一个流浪者聊人生和就业;14岁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去买黄色光盘,16岁的时候处男毕业;14岁的时候明朗,16岁的时候柔和……

  16岁也许不像14岁还可以那么的单纯,人越长大就越现实。

  翻开《6TEEN》,四人组已经不能像初中时候那样天天在一起了。成绩好的阿润在升学率高的高中苦读,需要养家的阿大上着夜校,家里有钱的直人去了贵族学校,普普通通的哲郎上着普普通通的高中,每天日子仍在继续,但一切全都不一样了。书中16岁一样欢乐,但不一样的事四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特别的短。14岁时无忧无虑的色彩被加上了现实的画框,天马行空的颜色也变得愈加清晰与明朗。

  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不变的东西,什么都是在变的。比如生命。每个班上也许都有那么几个让人受不了的人。像书中的14岁关本,也许心地不坏,但是去单纯的令人讨厌,一直做着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会被讨厌的事,在校园广播里唱歌,和班上的大胃王比赛吃东西,站在讲台前表演超能力,到了16岁,突然患上绝症的他,死的时候仍然热闹的给自己办了一个别人都不清楚的送别会。生命的形式虽然变了,但是内涵没变。

  友情也是一样,友情的内核即使没有改变,但他的外观也是在变的。

  而我恐惧的,和书中的哲郎一样,是这种改变。14岁时旅行的终点,四个人约好每个人说一个秘密。14岁的秘密天真而复杂。哲郎说:“我最怕的就是改变。害怕大家都改变,把几天我们四个在一起时的这份感受都给忘了。迟早有一天,我们都会长大成人,走进社会,受尽各种历练,感觉现在的我们是如此的傻,那是一种初中生的游戏,我们就只是一些什么都不懂的小鬼。但就是在这种时候,都来回忆一下此刻的感受吧,有些是需要改变,但有些事最好永远一成不变。”

  我一直在怕这种东西,再好的朋友可以永远是朋友,但不可能永远陪着你一起二。大家都是不同的个体,于是走到一起,但也因为是不同的个体,所以终究会走开。

  所以,我一直很珍惜也很感恩。

  走到现在,一路有你们,陪我,二。

  “再过几年,感觉自己身体快撑不住的时候,就来回想一下今天的事吧。当时有四个很要好的家伙。在自己人生的顶峰,也会说当年自己能够加入其中,那才是最美好的。千万别把此刻的脆弱和不安忘掉。这样一来,就一定会……”

  对我来说,有你们就好。

  致我最好的朋友们。

  ART 3

  我最爱的,就是,和明天一定能再次相见的你们说再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