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象共舞读后感锦集
《与大象共舞》是一本由许正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51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11-11-1 个人认为,书中有有价值的东西,请见读书笔记。
●印象最深的是结构化思维。IBM擅把业务和流程拆分各种模型、框架下进行和评价,严谨且一目了然。
●企业转型创新六要素:企业战略、领导力、创新机制、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及运营模式。学习IBM,但不必成为IBM。推荐阅读
●IBM中国的经理人写的 从中层管理者和中国人的角度看待IBM的转型 对了解和吸收IBM的管理之道有很大的帮助 对自己有很大的启发 推荐看看吧
●我也想去ibm~
●一本书看出IBM的转型,IBM整个企业的管理思维决定NB,超过华为很多。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与大象共舞》放在一起,恰似IBM转型的道与术。
●把所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与IBM实例相结合的书,可常备办公室,对照问题的目录翻看能得到一点理论的借鉴和启发。
《与大象共舞》读后感(一):深入,不深入
本书,适合研究IBM以客户为导向的战略、经营体系等,但是读了总感觉不过瘾,可能是有管理方面的知识产权限制,对于具体做法,浅尝则止,所以我评价为深入、不深入。
我总觉得读书也是看缘分,缘分到了,就能在最适合的时候看到最想看的书。与大象共舞绝对是碰上了缘分。
记得当年在GE的时候,我从来对所有人说我是在盲人摸象,一点一点的学习,很难联系成片。面对众多的管理知识与运营技巧,由于自己才疏学浅,也很难搞懂到底是业内通用做法还是GE的独家武器。当时多么多么希望有人能在高处给我指点一下,叫我看透迷雾,搞清一切企业内在联系。
马上要走进IBM了,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从一种蓝色走向另一种蓝色,从一个巨人走向另一个巨人”,当然,迷惘还是存在,但这次更多也是在乎如何升值与升职,以及如何融入。毕竟不想向上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但是精读完许先生这本书之后很多的疑云都散去了,许先生抽茧剥丝般的精析了IBM这家令人尊重的公司的策略产生、原因、效果,使人对这样的公司更加尊敬,一个百年老人难免会犯错,更加难免会显得老态,而IBM通过一次一次的换血重新激活了这个庞然大物,值得学习。更惊喜的也还有内部的管理方式、激励方法、企业文化等等,这不就是我最需要的吗?
做技术出身难免会觉得在企业有些业务知识匮乏的感觉,甚至根本不知道努力方向,许先生的书倒是非常好的一个指引,可能因为许先生最初也是工科出身有关吧。我想全书不可避免的也是从一个工科背景出发的吧,因为有些地方实在是太详细,以至于像我一样毫无经验的人也能看懂,而且特别能产生共鸣。记得以前在GE的时候有幸在销售核心部门,但是对业务真的不懂,本书也是回答了我很多的疑问,原来GE的很多管理方法IBM也在用,或者说这是公司的通用法则,比如说这些词leads, oportunity mng, matrix等等。
未来在IBM的路一定是要努力的,但是怕就怕吓努力,叫人感觉到不专业的努力,世间有太多的工作方法,并不是每种都适合拿来用在IBM的,但好在在工作之前看到了这么多来自于内部的、高层的建议,非常好,非常有用。
《与大象共舞》读后感(三):用企业文化高端挺进
江山/文
从改革开放到中国企业摸着石头过河,再到如今的转型路程,对于IBM这样一个从产品制造转型为服务和软件提供商的全球企业成功案例,给予了我们一个铿锵有力的模版。谁说过大象不能跳舞,谁说过圈在中国企业中就不会振兴,即便缓慢,也不过是时间问题。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崛起,中国企业向全球经济的延伸,宏观价值已不可小觊。对于众多的正在思考向服务转型、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我国企业,在IBM演绎出的传奇中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这本书中从大象的新舞步开始,在迈向一个重新组合的框架时,转型成为当下的重要选择。并且,作者还提出了“转型六要”:企业转型战略、领导力提升、企业级的持续创新、企业文化转型、构建商业模式和优化运营模式,并结合作者在IBM公司的经验,介绍了IBM在这六方面的实践和管理方法。说到企业的文化转型,我记得去年读过一本书关于日本丰田公司的书,同样讲到了以人为本的“人财”这个相类似的概念,企业与员工的那种观念距离,留存在精神上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人为本的现场操作和实践,最大限度地把人的智慧转化为财富的管理模式。IBM这次的文化转型,首先从改变开始,认清价值观还是企业文化,让员工的行动引领企业文化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模式。把IBM的企业文化引入中国企业当中,根据企业本身的具体情况,形成中国本土的企业价值观,向企业文化的高端挺进。
对于企业文化的转型,我国企业必定面临过多的挑战,虽然大象没有速度上的优势,但会夯实转型的基础,有条不紊地进入状态。在文化发展的同时,让员工创造更加智慧的财富,在继承与创新的条件下完成最成功的蜕变。
这本书不仅给予我们更多的实际操作模式,更突出企业文化发展的理论层面,不会乏味,只有让我们豁然一亮的感觉,大象有大象的特点,舞步再怎么拙劣,有序的脚印才是最完美的蓝图。我们通过IBM的学习,把新鲜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融进大中小企业,不必成为IBM,因为我们拥有着独特的中国企业文化,只是多与少的问题,毕竟我们还在发现与挖掘的路上。
《与大象共舞》读后感(四):专业典范
以前,我本不喜欢读经管类的书籍,尤其是纯理论性质的,后来因为产生了从商的念头,所以开始主动去看一些经管类的书籍。不过看的终究不多,因为读经管书籍对我而言是相当缓慢的。有很多东西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毕竟不是读小说,可以一口气读完。但读经管类书籍,里面有很多的精髓,如同是在看一本侦探小说,有时候索然缓慢,但能人思考很多很深,真的很有趣。
记得第一次看《价值观的力量》的时候,我就有那种感觉,不过因为作者文笔比较流畅,所以即使里面有很多道理和经验总结,我依然读的很快。很多细节和作者智慧的总结只能在有时间的时候再细细咀嚼。有实践经验的经管书籍,我以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告诉你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员工,如何才能经营好一个公司,如何击败竞争对手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所不同的是每个人的工作经历和语言表达习惯。能看出本书作者具有很丰富的实战经验,也有自己的一套总结。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作者的表达习惯。当然如果这本书是专业人士来读来评,或许会给与很高的评价,因为其中有很多的专业术语。但我只是个外行,我需要的不是专业术语,是作者的思想。但专业术语把我挡在了门外,有不少术语作者并没有详细解释。这本书作为专业读物很有帮助,但作为大众读物便有些牵强。
好比一个人有很多的学问,但是倘若表达不够的话,也很难把自己的思想传达出去。个人对此书有如下看法,一是文章语言专业性太强,或作者表达力不足,很多很有思想、很有见解的东西没能完全表达出来,影响了书的质量。二是作者似乎总在拿自己供职过的公司说事,太过单调乏味,要知道,在职场面临的不是一个公司,是上千上万的竞争者,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如果凡事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难免让人觉得目光短浅,自大自满。三是本书的各级标题,看来作者徒有一肚子的知识,却没有足够的表达力。每个标题看上去给人的感觉是摸不着头脑,不着边际,有太多务虚的成分,或者该修饰的没有修饰,读起来总觉得别扭。
当然,我不否认,从专业角度来说,这是一本好书,也可能是我知识储备不够,所以此书是带着疲惫的心情看完的。与我而言,这本书像璞玉一样,想要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展现它的光芒,还需要一番磨练吹打方可。
《与大象共舞》读后感(五):与大象共舞,向巨人学习转型
与大象共舞,向巨人学习转型
评《与大象共舞》
记得很多年以前,国内企业经常会提起“狼来了”、“与狼共舞”这些词,主要是指当时我们的国门没有打开,国内的很多企业没有竞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通过“引狼入室”来激发企业变革和创新的紧迫感和激情,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知名度。
2004年底,联想在举世瞩目之下并购了被称为"个人电脑时代缔造者"的IBM的全球PC业务,由民族IT产业的领军企业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这个时候也有更多国人开始关注这个“蓝色巨人”,还有一些人认为IBM开始走下坡路了。但从2007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以来,IBM却一路高唱凯歌,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盈利水平。而在背后IBM的转型之路漫漫长远却很少人知道,《与大象共舞》为我们揭开了这个内幕,为我们阐释了蓝色巨人的转型之旅,揭示了企业转型期间的六大要素,在构建企业管理的房子中,企业转型战略是屋顶,领导力升级是地基,企业级的持续创新和企业文化转型是支柱,构建商业模式和优化运营模式是核心。
作者作为IBM前资深经理人,从个人理解和掌握的角度出发,为我们剖析了IBM内部企业的构架,通过十余年转型历练和经验,介绍了IBM公司转型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优秀实践。更为可贵的是,结合了国内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提供了很多卓越的建议:战略管理的要点、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领导和管理在企业中的不同作用,等等。
管理还需要有一个最基本的框架,这个框架首先要有牢固的基础,至少是符合实际的要求而建立的,而且这个框架要有容纳改进和创新的空间。那些灵性和自主性的东西,可以在这个框架内补充,或者对这个框架进行补充完善。当然,没有框架的灵活只会越来越乱,越来越自由散漫。IBM建立了稳固的管理机制,其中包括企业文化、业务流程和组织变革等,而更多优秀的想法只是不断地被吸纳到这个管理框架中,不断引领着新的额组织变革、业务流程再造和持续创新。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个人认为功利心还是偏重了一些:只是专注于效益和利润,而不注重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设和完善。在推荐序二中白博士提及的那位央企高管领导就是一个好例子:他们更关注的是公司的效益,关注的是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公司的基业长青。在向世界级公司学习的时候,他们想的更多的是:他们的这种管理模式能引进来给我的公司用么?或者他们的知识能否直接运用于我的公司,然后产生经济效益。而真正将世界级公司的管理精髓学到位的,还是很少;真正埋头于公司治理和企业建设的,还是很少。
如果说与狼共舞是为了培养忧患意识,那么我们也需要与大象共舞,向蓝色巨人学习如何带领企业踏入转型之旅。狼已经来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与大象共舞。
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