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拐点》读后感1000字
《历史的拐点》是一本由马立诚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6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的拐点》精选点评:
●确实不错,把一系列“变法”“改革”作为一个专题来说。不过我觉得豆瓣上有些评论对于中国的情况太过悲观了,实际上哪个国家民族的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意放弃所得,这是人类本性,不止中国如此吧。中国的问题一是闭关锁国拉大差距,二是很多好的改革都没有坚持下去,我想这也和当时的生产力有关吧。子产和元洪让人印象深刻;对王莽的形象有颠覆;慈禧如果在和平年代,也许也能算个不错的君主了,可惜好像也有拖延症,非要挺到dead line;光绪真悲情,如果环境好一些会是个难得的好皇帝吧,或者再有心机一些就好了,让我想但不丹的国王;更悲情的是中国,被立宪派完全说中,也许如果慈禧和光绪两个人都能聪明些也许就可以了。话说我一向不赞同民族主义,但清朝是外族统治这一点和民族主义并不完全相关,毕竟是客观上有影响的,拖延立宪就是明显例子
●大失所望,无见解,无新意。没看出“拐点”在哪?
●jlp
●我不想画图啊,不想画图啊
●百日维新,有点新意。
●这书的精华在最后两章,前面基本属于历史小故事概念,最后两张很好。写戊戌变法已经公允有力,最后写清末立宪,笔端常带感情了。让人看着,不忍1911年到来,希望历史再给中国立宪一点点时间,哪怕3年、2年、1年,甚至半年。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深深叹息。
●有评论,无观点。感觉更像是文章合集。太散了
●国家的改革,多半出发点好,却无法调和矛盾;人性的丑恶在一个好的出发点后暴露无疑,改革者往往是孤独的,不仅仅因为所做的事情是开创性的,不仅仅因为所做的事情破坏了原有的利益阶层,更重要的是改革受益者往往成为另外一个利益阶层。国家如此,企业内部也同样。弗洛姆说人是孤独的,真的如此
●唐写得有趣。之前的没有深挖。宋及以后的内容我读得草率,价值也确实有限。
●不好看,变成了故事会般的叙述,题目很哗众取宠,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仅仅只是通俗的描述,这本书适合历史入门或者还没入门的人看。
《历史的拐点》读后感(一):这本书真心不错
很多人都推荐我读一读这本书。
这本书在前言和序中写的很不错,可惜整本书的内容并不如之前所说般。但是这本书却又给出了很大的新的理解,对历史,对改革,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历史的拐点》读后感(二):沉重而深刻。。
看完历史的拐点。突然间窜起来就是另一方滋味。中国唐朝到清朝没有一次政治改革(变法)是成功的。从唐朝的双星陨落,柳宗元,刘禹锡的改革。宋朝王安石,范仲淹的落寞。再到明朝首席宰相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最后就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只能感慨他们都不是当时中国的特权阶级啊。触犯了深层的利益群体
《历史的拐点》读后感(三):过于简单地陈述13件历史上发生的变革的事实
过于简单地陈述13件历史上发生的变革的事实, 史实没有严谨地给出注释, 而是用小说性的语言描述, 这样承载的信息量就大大下降. 对于我了解的一些变革而言, 只是像流水帐一样地复述了一些变革, 一些变革远远没有我读过的帝国政界往事和万历十五年中讲的细
如果对这些历史不太了解, 看看是有益的, 但看看也仅仅是看看而已
《历史的拐点》读后感(四):评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
赵武灵王的着装改革,不是换装这么简单,实质是小切口,大作为,从改变传统服饰入手,先从改变臣民落后保守的思维观念,让大家居安思危,求变求新,同时转变军事力量建设方式,强骑兵练骑射,提高作战机动能力!改革决策快,决心大,从重点人物突破,恩威并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人无完人,由于晚年糊涂昏聩,没有解决接班人问题,以致身死国乱,教训何其深刻!
《历史的拐点》读后感(五):评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
赵武灵王的着装改革,不是换装这么简单,实质是小切口,大作为,从改变传统服饰入手,先从改变臣民落后保守的思维观念,让大家居安思危,求变求新,同时转变军事力量建设方式,强骑兵练骑射,提高作战机动能力!改革决策快,决心大,从重点人物突破,恩威并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人无完人,由于晚年糊涂昏聩,没有解决接班人问题,以致身死国乱,教训何其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