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的读后感大全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本由 著作,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的1900-01-01图书,本书定价:18.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辛德勒的名单》精选点评:
●根本想象不出那个时候犹太人的生活,谢谢你冒着生命危险救了那么多人,他们记住了你一辈子。他们也感谢了你一辈子。你的墓地,都一直有人为你哀悼服丧
●感觉跟电影不是同一个风格!
●仅叙事而已
●重新为我更新了关于【人性】的观点 重现了一个民族的罪恶
●我记得我第一次自己买小说就是读的这本书,电影给我影响很大。从此自私的我知道为人要善良和正义。当别人嘲笑你的正义和善良是傻逼的表现时,依旧可以坚持自己。我相信,正义永不灭!
●为了逃避迫害躲进粪坑的犹太人,之后的犹太孩子再次使用这个方法时,粪坑里已经有了十个孩子了。
●破旧无比的一本书,当然我是说封面,没想到这也没有封面---很遗憾,我看的那本最后掉了几页,结果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辛德勒到底是怎么死的
●唯有比坏人更坏的好人才是真正强大的
● 很难想象在那个战火连天、暗无天日的恐怖政策下,一个过着衣食无忧、风度翩翩的德国人,竟然会倾其毕生精力救助与自己毫无血肉联系,甚至是毫不相干的犹太人,并且被救助的数目绝非是个不值一提的小数目,而是足足1400人。难忘记,恐怖阴深的奥西维中,那些过着暗无天日、遥遥无期的苦难岁月折磨致死不计其数的犹太人;难忘记,堆积如山的犹太人尸体一个个被扒掉皮后提炼人油的描述;难忘记无数犹太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而苦苦挣扎、绝望的眼神和凄惨的嚎叫;难忘记,为了延续自己的一点点生命而潜入到便池里躲藏起来却挤占了事先躲在其中犹太同胞的空间的情形;难忘记,为了能够顺利迁入葛罗斯——罗森,一千多名犹太人在寒天冻地的广场顶着凛冽的寒风一丝不挂的等待;难忘记,德国纳粹投降后,发生在犹太人身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过着天壤之别的生活。
●书和电影各有千秋
《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一):我是第一个写书评的吗?
在读,读了五分之一了,以前读的书里总会把一个正面人物神化,但是此书让我感觉非常的真实。奥斯卡喜爱美色,也爱奢靡的生活,可是他和其他的大部分党卫军不一样,他不认为犹太人是可恶的。看了书中种种对犹太人苦难生活的描写,心里很是难过,也想起了我看过的很多和这段历史相关的电影,佩服犹太人即使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不会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只有你活着,才有其他的可能性。还有我讨厌战争,讨厌种族歧视,希望世界越来越美好
《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二):伟大人的诞生
辛特勒的名单,一开始听这个名字我会感觉是杀手类型的剧情,是因为还没了解,后来了解之后才发现,辛特勒是个伟大的人,看了电影能看到性格的转变,有可能是美化了,因为人都是自私的,转变的原因可能是人性的善意的发觉,在经历过这么多国家政策的洗脑,德国纳粹已经完全被洗脑的状态,只有少数人保持清醒,也有可能辛特勒的家庭地域原因,使它成为特殊的那个,看看到连小孩子都这么讨厌犹太人的场景,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有点传销的性质,不过身在的时代不同,我们大家都不可以保证,在那个时代,能不随波逐流,人性的泯灭也许只是在一瞬间,但是也有可能在一瞬间改变,就像电影那个冷漠无情的军官一样,他真的没有人性么,其实还是有存在的,不然怎么会喜欢上自己的女仆,他也曾经在思考,想改变,进而产生有点像精神分裂的场景,到最后死到临头还在喊着纳粹万岁。看着是在可悲又可笑,也许他们根本没把犹太人当人来看,嫉妒的力量是可怕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因为人家聪明,影响到了政治的进行么,也许有点像我们文革那段时期吧。
《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三):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
2012年翻开的书,没有读完。
2018年的今天,我终于把它读完了。
得是多么艰巨的工作,收集了多少史料,采访了多少幸存者,才能描绘一个真实而又完整的拯救故事。
一场人性被摔得粉碎的杀戮。一个人的人性在特定的环境下会丧失,从而变得疯狂,黑衫队年轻队员的暴行让我想起来那个疯狂的斯坦福实验。
追求美好生活当然是人类的本能,即使在集中营里也要仪式感满满地举办婚礼,为了活下去藏在茅厕里浸泡在屎尿里又有什么不能忍受的。
然而逃避也不是脆弱的表现,只是有时候事情超过了作为一个人所能接受的程度。
亨利和曼茜在战争结束后终于见面了。然而我很不喜欢故事的结局,辛德勒•奥斯卡战后过得太穷困潦倒了。
读完这本书后,短时间再也不想读二战题材的小说了,心太累了。这本书据说还有电影,我当然是拒绝观看的。书里描绘的那些场景,我宁愿塔只是以文字方式呈现,我也相信这种丧失人性的场景根本不可能利用任何手段重现,即使有,我也不愿意观看。
“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
有人质疑故事的真假,理由是为什么他要花那么多钱拯救他们。
我想答案是,这是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吧。与动物有别。
《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四):一个拥有神格却未被神化的人
可能书里人名太多地点太多了吧,我看得有点累…
无奸不商无商不奸,这个成语一定撇除了辛德勒。
一战时有人写道,当战争的炮声响起,人们只剩下兽性的本质。你很难想象德军可以做到如此残忍,也很难想象有人在这种疯狂残暴的环境中依旧保持清醒:犹太人是一场大谋杀的残酷牺牲者。
当杀戮已成为一种习惯、嗜好,与组织化的行动时,一个人无法依靠偶发性的英雄主义去修正当权体系那种飞扬跋扈的强大力量,却可以拯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整本书看到最后尾声才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这个在黑暗年代倾家荡产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了数千生命的人,我原本以为他战后会被供为神灵,然而事实却不尽然,有点唏嘘,又觉得这才是现实。
从年轻时犹太人将一切希望托付于他,到老年依赖犹太人,说辛德勒是犹太人的父亲真的不为过,他们之间就是哺乳与反哺啊。
辛德勒的妻子这样评价他:“奧斯卡在戰前從未展現出任何驚人之舉,在戰後也只是一個毫無作為的平凡人物。因此,他相當幸運地在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五年這段動蕩不安的歲月中,遇到了激發出他潛在才華的一群人。”
平心而论,假如把我放在二战时期,我大抵没有胆量走在刀尖上做这种明知没有回报、甚至可能让自己堕入深渊的善事。
一个在我看来有着神格却未被神化的人,他那些不是那么被主流接受的缺憾,让我觉得这个人虚幻又真实。
他值得被每个洲的人铭记。
《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五):辛德勒的名单
电影的主人公辛德勒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德裔家庭,家境优渥,懂得享受美好生活。后因经济大萧条家道中落,来到克拉科夫寻找发财机会,交际手段高明,能言善道,靠敲诈勒索,让犹太富商给他投资;长袖善舞,靠贿赂德国军官取得官方合约。空手套白狼,短短的时间之内从两手空空发展成了大富翁以及军方的好朋友。他的本意是发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他亲眼目睹了纳粹党人的残酷暴行,看到了犹太人被肆意地践踏和杀戮,他没有选择冷漠和逃避,而是巧妙地出手相助。他用高超的交际手腕买通军方,让犹太人到工厂来做工,让他们短暂逃离集中营的地狱;找个测试消防水管的借口,给火车内饥渴的犹太人带去生命之水;安慰悲苦绝望的女佣;劝告杀戮成性的军官用宽恕的管理方式;最后铸就了闪耀人性光辉的名单。不惜散尽钱财,置自身于危险,保护素昧平生的犹太人。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层层释放。
“一流的智慧总是自相矛盾的”在辛德勒身上完美展现,他既自私自利、纵情声色犬马,又坚守善良的道德底线,彰显人性的光辉,这是一个真实的人,完美的人。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好学生,但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做没有惠及个人利益,但却正确的事情。
战争,能揭露一个人的丑恶嘴脸,也能展现一个人闪光的一面。辛德勒在看到犹太人的惨状后,用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换取犹太人的命,他的名单上打印着一千一百多个人的名字,这不仅是名单,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辛德勒舍弃了很多东西,却保护了一群生命,一个民族!
在犹太人成为自由民时,他们用唯一的金子为辛德勒做了一枚戒指,上面刻着:“当你拯救了一个人,就等于救了一个世界。”
这是辛德勒对自己的救赎,他的善行使一千多个人得以生存。想必,这是人性的光辉,是我看到的在这部影片中纳粹人的唯一闪耀的光芒。我时常想,假如我是辛德勒,我会倾其所有拯救犹太人吗?假如我是戈特,我会残忍无情地屠杀他们吗?又或者我是那个时期的犹太人,我是否能忍受避难时躲在粪坑里?是否能不惧怕死亡?我该怎么生存,又该怎么死去。我无法知道,因为我的懦弱,因为我没有勇气去面对,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所以,我只能当一个旁观者,为辛德勒的光辉赞颂。为戈特的残忍而愤怒,为无辜遇难的犹太人而惋惜,为幸存的犹太人祝福。
时至今日,难忘的是那份厚重的名单,更历历在目的是黑白画面中穿梭在人群中的红衣女孩,她是最炽热的火焰,也是人们心中最灰暗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