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读后感1000字

2022-03-17 18:56: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读后感1000字

  《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是一本由许知远著作,一頁folio|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页数:3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读后感(一):第一册书评

  

1、 张艺谋整体感觉和李安很像,两人都沉稳谦虚,很学院派。两人都非常清醒地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也都是“用功型”的导演。相比张、李两位,冯小刚确实是比较另类。非学院派出身,却非常有实践智慧,正如他自己所言,其他人都在搞艺术电影的时候,他一个人开启了商业类型片模式,等大家都开始走商业类型片时,他又走向了艺术片。无论在谁口中,姜文都是那种天才型的导演。通过访谈也看得出,姜文确实深陷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世界。贾樟柯可以说是国内成名导演里边活得最潇洒的一位了,而且不断革新自我挑战自我。诺兰的访谈非常水,没获得什么信息。徐峥对电影的理解和扎实的话剧功底,往后一定还能拍出更好的电影。毕赣的起点很高,很高兴家乡可以出这样的电影导演。

2、 坂本龙一的人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了,走到这一步也算是水到渠成。是个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艺术家。过些日子要读他的自传,可以进一步了解。

3、 通过本书才知道徐冰。艺术家当到这个程度,已经不光是艺术形式了,谈的更多是非常大框架的东西。关于书法对中国人思维的塑造有一定启发性。

4、 蔡国强是非常仙非常浪漫的艺术家。不像当代中国人的思维,非常先锋前卫(其实我们传统中也有这样的人,只是这样的传统太过于久远)。一定要把他的《天梯》补上。

5、 王健也是通过本书才知道。他的经历也可谓是传奇。对音乐的理解已经到了哲理高度,认为音乐的本质还是应该有人性温暖。

6、 马岩松和金承志都是因为阅读本书才知道。马岩松对建筑的理解很有意思,也到了哲理层面,认为建筑物不该只是承载抽象的人的场所,而应该让具体的个人在建筑物中找到自己的温暖和认同。金承志的访谈内容再次让我确定人应该有第二生活。

创作者到一定程度后,作品就不再是迎合市场,自然而然就会承载更加宏大的主题。

  《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读后感(二):那些面对失败的勇士们

  相对于许知远的节目来说,我更熟悉他的书店。所以对于一个没有看过《十三邀》节目的人来说,这本书充满着欣喜。书的装帧非常漂亮,印刷的字体让人读起来也非常舒服。另外书中还贴心地备上了当期节目的二维码,看完了文字的访谈再看看节目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套书一共四本,第一本分辑叫做《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但是单看目录里那些名字,无论哪一位都是赫赫有名的重量级人物,何来的失败者之说呢?当我翻开内页去阅读的时候,才对“失败”这一词有了新的了解。 关于失败 张艺谋是世界级的导演,但他回顾自己小时候,却因为家庭成分而感到自卑。那些儿时的记忆对他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他形成了隐忍的内敛的甚至带着些许自卑的性格。 许知远问张艺谋觉得这些年最重要的失败是什么,他说就是有一些电影不尽人意。他说即使一生拍到最后,也没有一个自己满意的作品,那也没啥遗憾的。因为自己已经为心爱的工作做了这么多,已经很幸运了。我们只看到了他作为大导演光鲜的台前,却总是忽略他的幕后。他拍《三枪拍案惊奇》挨的骂,他曾经的好兄弟带着他的团队离开……当我想到这一连串的事情,再去看《千里走单骑》才能体会到电影里面的一丝深意了。 许知远问李安觉得印象最深的打击是什么?李安说是片子不卖座,没人看。他对打击有一种惶恐的感觉,不是习惯受打击的。但是在李导出名以前蛰伏的岁月故事我们也都知晓,果然成功的人都是厚积薄发。 许知远问蔡国强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蔡国强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反反复复让自己感觉正在做的事情有意思。 许知远问冯小刚如果《我不是潘金莲》在商业上很不成功,他会不会困扰。冯小刚回答说他有这样的精神准备,现在已经不再矫情票房的问题了。 许知远采访姜文,姜文说他的失败太多了,比如他处理不好他和他母亲的关系。但是对于职业上的失败他却从来没有畏惧过。姜文洒脱地认为失败了不就是回到谁也不认识自己那时候,那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 书中诺兰的话更让我感到震惊,他说“很多人用技术做的事实际上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它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 看访谈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在他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另一种生活,可以从更多层面去了解对方。这本书中许知远问的问题非常具有逻辑性环环相扣可以说直击内心深处了。被采访对象也很配合地讲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或许人们在陌生人面前更容易袒露自己。节目很好看,但我更喜欢这种印在纸上的谈话。也许当哪天遇到困境,找出来这本书,翻一翻可以给自己增加点战斗值。

  《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读后感(三):去表演化访谈

  

老实说我虽然以前听过但是没有看过《十三邀》这档访谈类综艺节目。现在这类节目越来越尴尬了,这类节目的主持人也经常遭人诟病:有的喜欢抒发情怀,有的喜欢挖人隐私,有的就爱惹嘉宾哭。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又通过网络了解了一下《十三邀》这档节目的支持人,也就是本书的作者许志远其人,然后看了一下采访节目的视频。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许知远真大胆!

许知远是何许人也?一介书生、作家、书店老板、杂志撰稿人……所以你许知远究竟为何有胆量面对国师张艺谋、资深老炮儿冯小刚、桀骜不驯的天才演员和导演姜文、天书创作者徐冰……也许从整理之后的文字中你看不到,但是节目里那些尴尬的空白、不被理解的问题、正面拒绝回答真真地让人起鸡皮疙瘩。但是也许制作方正是看中了许知远的这种去表演化。所有的不配合都可以被视为一种真实。 本书整理了许知远与十四位受访者的采访对话记录。其中有电影导演:张艺谋、李安、冯小刚、姜文、贾樟柯、诺兰、徐峥、毕赣,有音乐家:坂本龙一、王健,有艺术家:徐冰、蔡国强,还有建筑师马岩松以及我不太熟悉的彩虹合唱团指挥金承志。在这些受访者中我认为冯小刚是最难搞的,因此也是让人看得最难受的。徐峥、贾樟柯、王健和蔡国强与许知远之间的配合度还是非常高的。这跟受访者的性格有关,也跟许知远的问题选择有关。许知远面对冯小刚是非常紧张的,后者的气场太扎人了。反而一向爱怼人的姜文还是端住了。

这些受访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创作者。本书封面上的这句话:“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正是应了这样的事实:每个创作者都必须面对失败。张艺谋谈到了他对于林妙可事件的懊悔,谈到了电影《长城》的失败。但是他的态度非常坦然,他说拍摄《长城》的三年半时间结束之后,他收获了经验,然后重新回归自己,仅此而已。冯小刚承认他为了拍摄自己一直想拍的《一声叹息》而被迫拍了三部他本不想接受的贺岁片。徐峥说自己最大的问题在于跳不出舒适圈,他崇拜李安,他说后者是极限挑战者,但是他自己没有这种勇气。烟花大师蔡国强承认自己爱凑热闹,总想着往人多的地方去,去竞争。而毕赣则有着与年龄不相仿的平静,他对故乡凯里以外的地方都没有好奇,即使到国外参加活动他也不会出酒店。

看文字的感觉远远比看节目的感觉好得多。我们不必要再去面对那些尴尬的空白以及纯娱乐性的信息,而是可以从字里行间去汲取这些艺术家们对人生、对艺术的心得和感悟。在本书所涉及的访谈中许知远非常好的一点在于他并不过分探究嘉宾的私人生活,而是更加集中于其对于艺术、人生及事业的认识。

  《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读后感(四):许知远:43岁,我意识到自己没那么重要

  《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读后感(五):谁不想聊一个认认真真的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